Blackwell Ultra(GB300)芯片

搜索文档
英伟达机器人生态加速,万亿市场在望
Wind万得· 2025-03-22 06:35
英伟达的机器人业务布局 - 公司早期专注于GPU,逐步发展为AI时代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领导者,近年拓展至机器人领域[2] - 2014年推出机器人大脑模块Jetson TK1,2018年发布自主机器平台Isaac,2023年升级Jetson AGX Orin模块和Isaac ROS/Sim[2] - 2024年联合微软、OpenAI投资Figure,发布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3] - 2025年GTC大会发布全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功能模型GR00T N1,采用双系统架构(快速反应+慢速推理),支持跨平台迁移学习[3][4] - 硬件生态以Jetson系列为核心,软件生态包括Isaac平台(加速库/AI模型)和GR00T N1开源模型,合作伙伴涵盖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等[5][6] - 展示Newton开源物理引擎和机器人Blue,体现AI从数字向物理世界延伸的能力[5] 机器人市场规模 - 公司CEO黄仁勋预测机器人产业价值10万亿美元,2030年全球劳动力缺口达5000万将推动需求[8] -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1005.9亿美元增至2030年1786.3亿美元(CAGR 12.2%),人形机器人规模从2024年3亿美元增至2035年378亿美元[8][11] - 技术驱动:传感器、AI、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8] - 政策驱动:中国《"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翻番[9] - 市场驱动: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加速护理型/陪伴型服务机器人需求[9] 机器人投融动态 - 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大额融资频现:逐际动力A轮1亿元/A+轮4亿元,傅利叶E轮合计8亿元[12] - 融资热度反映创业者积极进入赛道推动技术商业化,拓宽应用场景[12]
英伟达:GTC密集发布新产品,数据中心等产品继续升级-20250320
交银国际证券· 2025-03-20 10: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6][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成式人工智能或正向服务式和物理式人工智能演进,CSP资本支出预计从2025年超300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万亿美元,英伟达参与垂直行业人工智能改造,展望未来垂直行业实体工厂都将有对应的“AI工厂” [2] - 英伟达延续每年更新产品,产品路线图显示性能较之前显著升级,若没有特别出口政策,中国内地客户或是2H25 Blackwell Ultra上市前Hopper的主要客户,维持对英伟达FY26/27调整后EPS 4.74/6.28美元的预测、买入评级和168美元目标价 [6]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收盘价115.43美元,目标价168.00美元,潜在涨幅+45.5% [1] - 52周高位149.43美元,52周低位76.20美元,市值2,816,492.00百万美元,日均成交量297.77百万,年初至今变化-14.04%,200天平均价130.91美元 [4] 财务数据 |项目|2024|2025|2026E|2027E|2028E| |----|----|----|----|----|----| |收入(百万美元)|60,922|130,497|211,723|270,548|311,585| |同比增长(%)|125.9|114.2|62.2|27.8|15.2| |净利润(百万美元)|32,312|74,265|117,514|155,099|180,404| |每股盈利(美元)|1.30|2.99|4.74|6.28|7.30| |同比增长(%)|288.2|131.1|58.2|32.6|16.3| |市盈率(倍)|89.1|38.6|24.4|18.4|15.8| |每股账面净值(美元)|1.72|3.20|6.77|11.91|18.05| |市账率(倍)|66.98|36.09|17.04|9.69|6.39| |股息率(%)|0.0|0.0|0.0|0.0|0.0| [5] 产品升级 - 英伟达认为数据中心服务器内部Scale - up比服务器间的Scale - out更重要,通信与计算单元在机架分离成主流架构,发布新开源操作系统Dynamo,或成博通VMWare软件竞争对手 [6] - 数据中心加速芯片路线图:2H25推出Blackwell Ultra(GB300),2H26上市Vera Rubin,2H27上市Rubin Ultra,之后产品性能有明显升级,Feynman为2028年之后产品代号 [6] - 为应对Scale - out需求,交换机产品Spectrum - X和Quantum - X预计2H25和2H26上市,Quantum - X或首次使用光电混合封装CPO技术,台积电和内地光模块厂商或受益 [6] 产品性能对比 |GPU|NVL|GPU dies数量|机架数|token算力| |----|----|----|----|----| |H100|8|45K|1400|400M/s| |GB200|72|85K|800|12,000M/s| [7] 产品路线图 |系统|NVL|NVL带宽|上市时间|推理算力|训练算力|HBM型号|HBM带宽|Fast Memory| |----|----|----|----|----|----|----|----|----| |Blackwell Ultra|72|130 TB/s|2H25|1.1 EF FP4|0.36 EF FP8|HBM3e 288GB对应8TB/s| |40 TB| |Rubin|144|260 TB/s NVL6|2H26|3.6 EF FP4|1.2 EF FP8|HBM4|13 TB/s|75 TB| |Rubin Ultra|576|1.5 PB/s NVL7|2H27|15 EF FP4|5 EF FP8|HBM4e|4.6 PB/s|365 TB| [7] 交换机产品路线图 |产品|上市时间|面向标准|CPO|端口数|性能|主要技术协议| |----|----|----|----|----|----|----| |Spectrum - X|2H25|Ethernet|否|256 X 200G|1.6X对于传统Ethernet|RDMA/RoCE| |Quantum - X 800 (Q3400 - RA 4U)|2H26|Infiniband|是|144 X 800G|2X速度,5X延展性|SHARP v4| [8]
黄仁勋将发表重磅演讲!英伟达市值已蒸发8200亿美元,GTC大会将是“美国科技股扭转弱势的转折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18:47
文章核心观点 当地时间3月17日英伟达年度GTC大会开幕 分析师认为这是美国科技股扭转弱势的转折点 有望刺激英伟达股价回升 但大会首日股价下跌1.8% 市值较1月7日高点蒸发8200亿美元 大会看点包括黄仁勋演讲 新芯片及平台发布 量子日活动等 公司在芯片和量子领域有诸多布局 不过其主要盈利来源面临技术变革压力 股价走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1][2][10] 大会概况 - 当地时间3月17日 英伟达年度GTC大会于美国加州圣何塞开幕 为期五天 覆盖量子计算 人形机器人 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 [1] - 预计25000名参会者前往现场 30万名与会者线上参加 [1]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于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1:00发表演讲 分享加速计算平台推动AI等领域发展情况 [1] 产品与技术亮点 芯片 - 市场期待英伟达推出新一代芯片Blackwell Ultra GB300和B300系列 摩根大通预计GB300是大会重头戏 采用与B200相似逻辑芯片 HBM内存容量和功耗方面显著提升 最早5月出货 弃用传统气冷方案导入水冷技术 [4] - B300性能较B200或将提升50% 采用台积电4NP工艺 GPU的FLOPS比B200高出50% 内存从8 - Hi升级到12 - Hi HBM3E 每个GPU的HBM容量增加到288GB [4] 平台 - 摩根大通预计英伟达可能在大会分享Rubin平台部分细节 该平台预计采用台积电N3工艺 配置8个HBM4立方体 总容量384GB 比Blackwell Ultra增加33% 最早2025年底或2026年初量产 大规模出货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 [5] - Rubin Ultra有望2027年上市 可能包含12个HBM4E内存堆栈 提供高达576GB总内存 分析师预计Rubin架构芯片相比Blackwell有亮眼性能提升 [6] 技术 - 摩根大通预计英伟达CPO技术路线图是大会亮点 CPO有助于提高带宽等 但GPU级CPO有散热等技术挑战 最初应用于交换机 作为Blackwell Ultra平台可选方案 2027年Rubin Ultra时代有望在GPU端广泛应用 [7] 量子领域布局 - 今年英伟达首次设立“量子日”活动 用一天议程讨论量子计算现状与未来发展 邀请头部企业高管共同讨论量子技术应用 [8] - 2021年推出开源量子计算平台CUDA - Q和软件开发工具包cuQuantum 2022年发布QUDA量子软件平台 2023年与德国研究中心联合建立实验室 2024年宣布与Google Quantum AI合作 [9] 股价与市场情况 - 大会首日英伟达股价下跌1.8% 收于119.53美元/股 与1月7日历史高点相比 市值蒸发近8200亿美元 今年以来股价跌超13% 近期有所反弹 按今年预期收益计算 市盈率不到27倍 比去年GTC大会时低23% [10] - 分析人士认为英伟达主要盈利来源面临技术变革压力 AI芯片市场从“训练”转向“推理” 其芯片在推理方面面临竞争 [11] - 投资者关注英伟达面临的不利因素 包括美国宏观经济疲软等 有人担忧其盈利是否达顶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