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ubin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黑天鹅突袭!这只AI芯片股,暴跌近19%!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20:39
迈威尔科技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符合预期,但数据中心业务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69%,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5.1亿美元[5]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20.6亿美元,低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21亿美元,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8.60%[2][3]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下跌42.94%,且盘后交易量达66.53万股,反映市场情绪低迷[3] 业务进展与分析师观点 - 首席执行官Matt Murphy表示定制芯片业务增长呈"非线性",预计第三季度表现平平,第四季度将"大幅走强"[3] - 美国银行分析师Vivek Arya将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90美元降至78美元,主因项目时间推迟和份额不确定性[4] - 与微软合作的Maia项目可能从2027财年下半年推迟至2028财年,且在亚马逊3纳米芯片项目中的份额存在不确定性[4] - 2026年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预期从23%-25%下调至中双位数水平[4] 行业动态与市场情绪 - 费城半导体指数大跌3.15%,博通、超威半导体、英伟达、台积电等均下跌超3%[5][6] -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AI芯片概念股估值过高,财报容错率低,导致股价剧烈波动[6] - 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预期460亿美元),但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预期413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为连续9个季度超50%增长但增速最慢[7] -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将扩容至数万亿美元,强调AI算力需求爆发,但市场仍担忧支出增速放缓[8][9]
黑天鹅突袭!这只AI芯片股暴跌近19%!
证券时报· 2025-08-30 17:35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迈威尔科技股价在8月29日暴跌近19%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超40% [2] -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20.6亿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1亿美元 [4] - 第二季度营收为20.1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14.9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但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5.1亿美元 [5]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7美元 符合分析师预期 [5] 业绩指引与增长前景 - 首席执行官Matt Murphy表示定制芯片业务增长将呈"非线性" 第三季度表现平平但第四季度将大幅走强 [4] - 美国银行分析师将2026年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预期从23-25%下调至中双位数水平 [5] - 与微软合作的Maia项目可能从2027财年下半年推迟至2028财年 在亚马逊3纳米芯片项目中的份额存在不确定性 [5] 行业动态与市场反应 - 费城半导体指数在8月29日大跌超3% [6] - 博通下跌3.65% 超威半导体下跌3.53% 英伟达下跌3.32% 台积电下跌3.11% [7] - 美股AI芯片概念股因估值过高而面临巨大压力 财报几乎没有犯错余地 [7] 同业对比与行业趋势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 超出预期的460亿美元 [8] - 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指引为540亿美元(上下浮动2%) 超过市场预期的534.6亿美元 [8] - 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但低于市场预期的413亿美元 [8] - 黄仁勋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将在未来五年扩容至数万亿美元 [8] - GB300芯片周产能达1000机架 Spectrum X以太网业务年化营收超100亿美元 同比增长98% [9] - 全球四大云服务商2024年资本支出达6000亿美元 主权AI建设支撑市场长期扩张 [9]
短期承压,但高盛相信“英伟达在2026年有巨大上涨空间”,给出三大理由
美股IPO· 2025-08-29 11:30
新一代产品平台进展 - 下一代平台Rubin预计2026年中期实现量产 全部六款芯片已进入试产阶段 [1][4] - Rubin平台相比Blackwell将在工作负载性能、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实现巨大提升 [4] - Rubin将在2026年成为GPU出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启新一轮产品驱动增长周期 [5] 客户结构多元化趋势 - 大型云服务商目前合计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 其他客户群体持续崛起 [6] - 主权客户收入预计2025年超过2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6] - 客户基础持续拓宽 摆脱对少数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过度依赖 [6] 2026年增长驱动因素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增加和非传统客户需求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8] - 全球各国建设自主AI基础设施需求开辟全新增量市场 [6] - 传统优势与新兴机遇共同推动2026年爆发式增长 [1][8] 财务业绩与市场预期 - 第二季度财报及第三季度业绩指引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2] - 高盛将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值设定在高于华尔街共识约10%的水平 [3]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预见到2026年巨大的上行机会 [3][8] 中国市场动态 - Blackwell产品出口许可证仍在与美国政府沟通中 H20产品禁令已解除 [9] - 预计第三季度H20产品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可达20亿至50亿美元 [9] - 中国市场潜在复苏将为2026年增长带来额外动力 [9] 短期市场表现 - 股价短期内可能面临适度下行压力 源于此前普遍高涨的市场预期 [2] - 地缘政治挑战和生产爬坡压力存在 但长期增长逻辑依然强劲 [10]
短期承压,但高盛相信“英伟达在2026年有巨大上涨空间”,给出三大理由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09:24
核心观点 - 华尔街顶级投行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 并对2026年表现抱持极度乐观态度 指出公司届时将拥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1] - 高盛将其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值设定在远高于华尔街共识的水平 高出约10% [1] 下一代产品路线图 - 英伟达下一代平台Rubin已进入早期制造阶段 并有望在2026年中期实现量产 [2] - 构成Rubin新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均已开始试产 [2] - 管理层对Rubin平台在工作负载性能 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相较于Blackwell的巨大提升表示乐观 [2] - 预测模型显示Rubin将在2026年开始成为GPU出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公司开启新一轮产品驱动的增长周期 [2] 客户多元化发展 - 大型云服务商目前合计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 证明其他客户群体的崛起 [3] - 来自主权客户的收入在2025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3] - 全球各国建设自主AI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为英伟达开辟全新的增量市场 [3] 增长驱动因素 - 2026年上行机会的驱动力来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的增加和非传统客户的需求 [4]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继续加大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4] - 双轮驱动格局为未来收入和盈利增长提供高度确定性 [4] 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因出口限制面临不确定性 但管理层仍在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争取Blackwell-based产品在华销售的批准 [5] - H20禁令已解除 部分客户许可证也已获批 [5] - 如果相关不确定性得到解决 第三季度H20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可达20亿至50亿美元 [6] - 中国市场的潜在复苏将为2026年增长带来额外动力 [6] 长期前景 -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和生产爬坡压力 但英伟达的长期增长逻辑依然强劲 [6] - 2026年将是关键的爆发年份 [6]
英伟达Q2电话会议全文:黄仁勋,中国年增长大约50%,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的商机,希望向中国市场销售更新的芯片
美股IPO· 2025-08-28 09:45
财务业绩 - 总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 [3] - 净利润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9% [4]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占总营收88%,同比增长56%,略低于预期;游戏业务营收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 [5] - 调整后毛利率72.7%,略高于预期;预计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73.5% [7] - 董事会批准追加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8] 中国市场影响 - 二季度未向中国销售H20芯片,但释放价值1.8亿美元库存;向其他地区客户售出6.5亿美元H20 [6] - 若地缘政治问题缓解,三季度H20对华出货或达20-50亿美元 [7] - 中国市场年增长约50%,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商机 [1] - 中国数据中心收入占比环比下降到低个位数百分比 [30] - 新加坡收入占二季度开票收入22%,超过99%的数据中心计算收入开票给新加坡,针对美国客户 [31] 关键业务进展 - Blackwell平台需求异常旺盛,季度销售环比增长17%,贡献营收270亿美元 [9] - GB300进入量产,每周产能约1000个机架,预计三季度加速;相比Hopper,Blackwell在推理能效上提升10-50倍 [9] - Rubin平台(2026年量产)6款芯片已完成流片,支持第三代NVLink机架级AI超级计算机 [10] - Spectrum-XGS网络技术实现跨数据中心互联,年化收入超100亿美元;InfiniBand收入环比翻倍 [11] - 主权AI预计全年收入超200亿美元,同比翻倍;欧盟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设AI工厂 [12] - 机器人平台Thor性能较前代提升数量级,客户包括Amazon、Boston Dynamics等 [13] 未来展望 - Agentic AI推动计算需求增长100-1000倍,企业市场加速打开 [14] - 全球AI基建投资十年内规模或达3-4万亿美元,公司目标占据35%份额 [15] - 全栈解决方案(芯片+网络+软件)难以被ASIC替代,客户因每瓦性能最优持续选择公司 [16] - 三季度营收预期540亿美元(±2%),环比增超70亿美元,主要由Blackwell驱动 [17] - 公司凭借Blackwell强劲需求和Rubin技术储备,持续领跑AI基础设施市场 [17] 网络业务 - 网络业务实现创纪录73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98% [27] - Spectrum-X以太网实现两位数的环比和同比增长,年化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27] - InfiniBand收入几乎翻倍,环比增长,得益于XDR技术采用,提供比前代产品两倍带宽改进 [27] - NVLink带宽是PCIe Gen 5的14倍,随着客户部署Brace Blackwell NVLink机架级系统,实现强劲增长 [27] 其他业务 - 游戏收入43亿美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9% [31] - 专业可视化收入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32] - 汽车收入(仅包括车载计算收入)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主要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动 [32] 技术优势 - 公司技术存在于所有的云中,更具有能效性 [1] - 公司提供复杂的产品系统,而不仅仅是芯片 [1] - 软件创新自Blackwell发布以来,已将其性能提升超过2倍 [24] - Blackwell在大语言模型预训练中引入突破性数值方法,使用NVFP4,GB300上的计算比使用FP8的H100快7倍训练 [24] - 公司在最新的MLPerf Training基准测试中实现全面横扫 [25] 行业趋势 - 全球AI基建投资十年内规模或达3-4万亿美元 [15] - 仅前四大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在两年内翻了一番,增长到约6000亿美元 [45] - AI原生初创公司去年获得1000亿美元资金,今年已达1800亿美元 [61] - 顶级AI原生初创公司去年收入20亿美元,今年200亿美元 [61] - 企业现代化数据中心,RTX PRO服务器有望成为数十亿美元产品线 [25]
全文|英伟达Q2业绩会实录:中国是AI重要市场
新浪科技· 2025-08-28 09:04
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6% [1] -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环比增长41% [1] - 调整后净利润257.83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30% [1] 技术演进与产品布局 - 推理型智能体AI推动计算需求增长 所需计算量达传统模式的100-1000倍 [3] - Blackwell平台实现机架级计算 NVLink 72系统带来数量级速度提升及能耗优化 [4] - 下一代Rubin平台包含6款芯片 已进入晶圆制造阶段 预计下半年贡献营收 [2][21] - 网络产品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 Spectrum XGS支持跨数据中心互联 [14][16] 市场机遇与规模预测 - 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达3-4万亿美元 [4][10] - 头部四大云厂商年资本开支达6000亿美元 两年内实现翻倍 [4][10] - 单座吉瓦级AI工厂投资约500-600亿美元 其中英伟达解决方案占比约350亿美元 [11] - 中国市场潜在规模约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预计达50% [13] 竞争优势与客户价值 - 全栈解决方案覆盖云端/本地/边缘计算 支持多架构模型开发 [7] - 产品每瓦性能居行业首位 直接提升客户数据中心收益能力 [9][18] - 网络技术可将AI工厂效率从65%提升至90% 相当于创造100-200亿美元价值 [16] - 年度产品迭代节奏持续优化客户成本与收入结构 [18] 业务构成与增长动力 - Blackwell平台本季度收入预计达270亿美元 上季度为230亿美元 [17] - Hopper平台仍保持60-70亿美元收入规模 [17] - AI原生初创公司融资额从去年1000亿美元增至今年1800亿美元 [19] - 企业级AI应用扩展至SaaS/工业/机器人领域 成为新增长源 [19][22]
“上半年强劲、下半年压制”!高盛总结英伟达股价规律,“年底前难以跑赢大盘”
硬AI· 2025-08-26 22:30
英伟达股价季节性模式 - 英伟达股价呈现上半年强劲、下半年盘整的历史规律 上半年因超大规模计算客户发布年度资本支出量化指引而上涨 下半年因缺乏硬数据催化剂而承压 [3][6] - 2024年上半年股价飙升149% 下半年仅上涨12% 2023年上半年暴涨189% 下半年涨幅收窄至17% [3][8] - 该模式与客户资本支出指引发布周期相关 上半年明确量化数据推动盈利预期 下半年定性评论难以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 [6][8] 短期股价驱动因素 - 三大关键变量决定2025年底前走势:10月份超大规模计算客户财报中关于2026年资本支出的量化线索、下一代Rubin平台推出时间说明、中国业务及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明朗化 [4][10] - 若缺乏实质性进展 股价可能因催化剂缺失而承压 市场对2027年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将压制股价趋势 [3][10] - 高盛维持短期战术谨慎观点 但强调长期对2026年超常增长前景非常乐观 [4][10] AI同业公司表现展望 - 博通2025年下半年交易动态与英伟达类似 市场已消化其2026-2027财年AI业务指引 新XPU客户和AI网络业务增量数据是关键 [13] - AMD数据中心GPU 2026年潜在增长及短期CPU强势已体现在股价中 11月投资者日活动将成为检验收入预期的试金石 [13] - Marvell股价预计维持区间震荡 亚马逊定制计算业务和微软业务2026年下半年增长能见度是突破关键 [14] 投资评级与目标 - 高盛对英伟达维持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200美元 基于5.75美元标准化每股收益和35倍市盈率 [11]
“上半年强劲、下半年压制”!高盛总结英伟达股价规律,“年底前难以跑赢大盘”
美股IPO· 2025-08-26 11:30
核心观点 - 英伟达股价下半年可能难以跑赢大盘 进入战术性盘整期 但长期增长前景依然非常乐观 [1][2][6] - 历史规律显示英伟达上半年因客户明确资本支出指引表现强劲 下半年因缺乏硬数据催化剂趋于平淡 [1][4][9] - 博通预计呈现类似走势 AMD和Marvell在年底前或将维持区间震荡 [1][8] 股价表现规律 - 英伟达2024年上半年股价飙升149% 下半年仅上涨12% [2][9] - 2023年上半年暴涨189% 下半年涨幅收窄至17% [9] - 上半年表现优异主要驱动因素是超大规模计算客户发布年度资本支出量化指引 [4] - 下半年缺乏新硬性数据提升市场预期 其他因素对股价产生更大影响 [4] 短期走势关键变量 - 超大规模计算客户10月份第三季度财报评论 市场寻找2026年资本支出量化线索 [6] - 英伟达下一代Rubin产品架构推出时间 影响技术领先地位和增长周期判断 [6] - 中国业务清晰度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演变影响投资者情绪 [6] 同业公司展望 - 博通2025年下半年交易动态与英伟达类似 市场已消化2026财年和2027财年AI业务指引 [8] - AMD数据中心GPU 2026年潜在增长和短期强势已体现在股价中 11月投资者日活动成为试金石 [8] - Marvell股价年底前维持区间震荡 亚马逊定制计算业务和微软业务增长能见度是突破关键 [8] 长期前景 - 基于超大规模计算客户积极资本支出评论和非传统客户需求前景 对2026年实现超常增长非常乐观 [3][6] - 维持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200美元 基于5.75美元标准化每股收益和35倍市盈率 [7]
AMD、英伟达、博通等疯抢先进制程产能 台积电美国厂量产加速度
经济日报· 2025-08-25 07:19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厂产能加速建设 -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一座厂量产时间从原定2025年提前至2024年第四季度 采用4nm制程技术 [1] - 第二座厂量产时间从原定2028年提前至2027年初期或2026年内 [1] - 第三座厂最快2028年前后量产N2和A16制程 比原目标提前至少四个季度 [1] 客户对台积电先进制程需求强劲 -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与台积电洽谈下一代Rubin平台生产 该平台有六种产品设计定案并下单台积电 包括CPU GPU NVLINK交换器芯片 网通芯片与交换器芯片 以及硅光子交换器芯片 [1] - OpenAI等AI巨头对台积电埃米级制程需求快速成长 通过博通 迈威尔等美商合作开发 [2] - 英特尔虽获美国政府入股近10% 但自家先进制程产能不足 委外台积电代工订单持续上升 [2] 台积电美国厂制程布局与客户支持 - 亚利桑那州第二座厂采用3nm制程技术 已完成建设 获得美国先进客户浓厚兴趣 [2] - 第三座厂采用2nm和A16制程技术 已开始动工 因AI相关需求强劲考虑加快生产进度 [2] - 当地第四座厂将采用N2和A16制程技术 第五座和第六座厂将采用更先进制程 [2] 海外扩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从2025年开始未来五年 海外晶圆厂量产将导致毛利率每年稀释2%至3% 后期扩大至3%至4% [2] -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亚利桑那州规模 改善成本结构 并与客户供应商合作管控影响 [2]
黄仁勋盛赞台积 看好AI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8-23 07:43
公司动态 -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今年第三度访台 盛赞台积电是伟大公司 将在AI时代以惊人速度成长 [1] - 黄仁勋拜访台积电发表演说 并会晤创办人张忠谋夫妇 [2] - 英伟达与鸿海已开始建设第一座AI工厂 期待在台湾建立更多工厂 [3] 产品进展 - Blackwell Ultra GB300已全面投产 产量正成功提升 [2] - 下一代Rubin平台有六种产品设计定案下单台积电 包括CPU GPU NVLINK交换器芯片 网通芯片与交换器芯片 以及矽光子交换器芯片 [2] - 台积电生产Blackwell平台与B300芯片表现令人惊艳 Blackwell Ultra平台正处于全力生产状态 [2] 供应链合作 - 台积电及英伟达生态系合作伙伴包含鸿海 广达 纬创 纬颖 华硕和技嘉 均表现优异 [2] - 所有合作企业共同推动Blackwell Ultra产量成功提升 [2] 行业趋势 - 台湾产业因AI革命蓬勃发展 所有公司都在成长 [2] - 将出现名为"AI工厂"的新产业 台湾因擅长制造生产处领先地位 [1][2] - 人工智能需要被"生产" 这对台湾是大好机会 可引领下一场革命 [1][2] 资源需求 - 台湾需要大量能源支持AI产业发展 [2] 市场观点 - 黄仁勋认为台积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公司之一 是优质投资标的 [3] - 任何购买台积电股票的行为都被视为明智决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