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系列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润阳科技,跨界人形机器人
DT新材料· 2025-05-26 22:48
投资协议 - 润阳科技拟与傅利叶智能签订《投资意向协议》,通过认缴新增注册资本方式投资不超过3亿元,傅利叶投前整体估值为80亿元 [1] 润阳科技业务 - 润阳科技是专业从事辐照交联聚烯烃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1] - 核心产品包括电子辐照聚乙烯(IXPE)和固特棉(GFOAM)系列,GFOAM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1] 傅利叶智能业务 - 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 [1] - 以康复机器人起家,产品涵盖30余款设备包括ExoMotus下肢康复机器人、ArmMotus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等 [1] - 已推出GR系列人形机器人,GR-1于2023年量产交付,GR-2于2024年完成迭代升级 [1] 战略布局 - 润阳科技此次投资旨在拓展业务领域,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健发展同时丰富产业布局 [1]
人形机器人公司傅利叶成估值80亿元的“独角兽”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21:00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傅利叶投前估值达80亿元人民币,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润阳科技拟向傅利叶投资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已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1] - 傅利叶最近一次融资是2024年1月7日披露的近8亿元E轮融资,参与机构包括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Prosperity7等 [1]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兼CEO顾捷为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11.5560%,并通过多个实体间接持股 [2] - 前十大股东包括SVF II Aggregator持股10.1421%、P7 China Holdings持股9.8939%、上海帕斯卡持股7.3012%等 [3] 业务发展 - 傅利叶从外骨骼机器人切入具身智能领域,2023年和2024年发布两款GR系列人形机器人 [3] - 公司将康养场景作为下一阶段具身智能业务的推进方向 [3] - 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终端医院 [4] 技术应用与挑战 - 具身智能在康养场景的应用需满足有效性和安全性两大关键要求 [4] - 国内缺乏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医疗背景的复合人才 [6] - 医疗领域政策门槛高,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6][7] 市场预期 - 从原型机到验证产品约需两年,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需1-2年,整体落地约需3-4年 [7] - 医疗机构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持观望态度,需符合国家要求和临床期许 [7]
康复医疗训练 人形机器人何时有用武之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12:42
公司战略布局 - 傅利叶宣布将康养作为具身智能的场景锚点,这是基于其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起家的背景[1] - 公司先后于2023年和2024年发布两款GR系列人形机器人,成立10周年之际明确将康养场景作为下一阶段发展方向[3] - 创始人强调选择与自身技术和基础相匹配的场景落地,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球3000多家终端医院[5] 行业场景优势 - 康养场景是傅利叶的基因,拥有资源和渠道优势[2][5] - 区别于工业场景,康复场景更注重交互性和共情能力,需要处理多模态信号并及时反馈[5][6] - 病患康复训练涉及认知、言语、生活功能等多方面需求,这些都需要与设备的反复交互[6] 市场需求现状 - 康养服务存在区域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供给与市场化需求差距明显[8] - 行业期待具身智能能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精准化的科学方案,解决服务标准化问题[8] - 机器人可实现治疗质量控制、训练强度和内容的标准化,只需调节参数即可适配不同患者[8] 技术落地挑战 - 医疗落地面临复合型人才缺乏和政策门槛高的双重挑战,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8] - 从原型机到验证产品约需2年,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还需1-2年,整体落地周期预计3-4年[9] - 医疗机构目前持观望态度,期待设备能符合国家要求和临床期许后再参与[9] 行业对比 - 优必选等具身智能公司更侧重汽车制造场景,已与吉利、比亚迪等主机厂达成合作[5] - 傅利叶选择差异化路径,专注于康复场景的交互性和共情能力需求[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