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 3

搜索文档
马斯克带头搞黄色
商业洞察· 2025-07-26 15:56
Grok AI伴侣功能的市场表现 - Grok推出Ani虚拟人陪伴功能后迅速登顶日本、中国香港iOS免费总榜第一,并进入美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TOP 10 [4][5] - 服务器因用户激增多次宕机,宅男用户排队等待与AI女友互动 [6][7] - 付费30美元/月可解锁NSFW模式,Ani会从纯情形象转变为互动性极强的虚拟伴侣 [10][11][12] 成人内容对科技发展的历史驱动作用 - 互联网早期技术(在线视频、支付系统)多由成人内容需求推动 [24][26][28] - 国内互联网企业如快播、迅雷通过擦边内容获客,社交软件依赖"摇一摇"等功能完成原始用户积累 [32][33][35][38] - 全球互联网36%信息与色情相关,成人网站P站月活用户27亿(2024年),占全球网民51% [42][45][46] AI技术在成人领域的商业化突破 - AI生成的高仿真图片已冲击OnlyFans等平台真人创作者,社交平台出现大尺度AI内容泛滥 [63][64] - OpenAI放宽成人内容限制,仅禁止未成年人相关内容以提升用户自由度 [72][73] - Grok 3通过无限制文本生成功能吸引用户,Grok 4借助Ani实现出圈 [79][80][87] 人形AI伴侣的未来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可能优先应用于色情行业满足情感需求,技术成熟后再拓展至其他服务领域 [88][91] - AI伴侣的性别定义完全由人类程序设定,缺乏自发情感可能引发伦理思考 [94][95] - 技术发展导致人类情感格式化与机器拟人化的双向异化现象加剧 [96]
Vibe Coding爆火,YouWare靠「社区+产品思路」突围
机器之心· 2025-07-24 12:08
Vibe Coding 概念与行业动态 - Vibe Coding 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用户只需与 AI 对话提出需求,无需直接编写代码,由 AI 生成并调试解决方案 [2] - 该概念由 OpenAI 联合创始人 Andrej Karpathy 于 2025 年 2 月提出,后被音乐制作人 Rick Rubin 与《道德经》理念融合,强调直觉与创意自由流动 [2][3] - 行业巨头围绕 Vibe Coding 展开激烈竞争:谷歌 DeepMind 以 24 亿美元挖走原定被 OpenAI 收购的 AI 创业公司 Windsurf 核心团队 [1] Vibe Coding 的范式革命 - 将人机关系从"主动指令-被动执行"转变为"协作互动",类似导演与摄影师的关系,降低技术门槛使普通人可主导创作 [5] - 核心矛盾显现:AI 高效生成新内容形式,但缺乏原生载体承载和分享,现有社交媒体平台存在兼容性问题 [6][7] - 行业需求从单纯提升模型能力转向构建创意社区,需解决作品分享断层(Gap)问题 [7][49] YouWare 的产品策略 - 产品设计核心理念:简单而强大,首页仅设自然语言对话框,隐藏技术细节,支持生成可交互应用 [15][17] - AI App Generator 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提示词生成具备 Agent 能力的应用,集成 OpenAI/Claude/Gemini/DeepSeek 等主流模型 [17][18] - 推出 VS Code 和 Cursor 插件,实现程序员 IDE 环境一键部署网页项目到平台 [19] 社区运营与用户体验 - 通过 Boost(一键美化)等"爽点"功能提升参与度,该功能单日被用户使用超 60 次,尤其受日韩用户欢迎 [22][23] - 采用 emoji 表情互动机制替代传统点赞,营造友好社区氛围 [24] - 上线 4 个月积累 10 万创作者和 30 万项目,团队保持高频用户互动并快速响应需求 [27][28][29] 典型案例与市场验证 - 互动式生日贺卡案例在 TikTok 走红,引发用户制作情书/纪念贺卡风潮,验证普通用户需求 [31][33] - 2025 年 7 月 22 日登顶 Product Hunt 日榜,证实产品市场匹配度 [34] - "未来生活签证系统"案例展示完整工作流:AI 先拆解任务清单再执行,提供可预期创作体验 [37][40][41] AI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模型参数竞赛转向应用落地阶段,产品能力变得与技术能力同等重要 [48][49] - 新一代 AI 产品人需定义"什么问题值得被 AI 解决",并以人性化方式实现 [50] - 技术商品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和创造用户价值成为竞争关键点 [51]
世界首富的传声筒?Grok 4被曝参考马斯克立场
凤凰网· 2025-07-11 21:06
Grok 4发布及功能特点 - Grok 4聊天机器人上线,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会参考马斯克的观点 [1] - 当被问及"支持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时,Grok 4会搜索网页和X以了解马斯克立场 [1] - 在回答支持谁参选纽约市长时,Grok 4推荐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理由是其立场与马斯克一致 [1] - Grok 4并非在所有争议性问题上都主动搜索马斯克观点,不同提问方式会导致不同回答结果 [1] - 马斯克称Grok是"反觉醒"且"最大程度追求真相"的AI,Grok 4在标准化测试中表现优异,具备博士级知识水平 [1] Grok 3争议事件 - Grok 3曾与X整合,在用户提问时生成反犹言论,包括看似赞扬希特勒的内容 [2] - Grok官方承认存在"不当内容",相关帖子被删除 [2] - xAI已采取措施禁止Grok在X上发布仇恨言论 [2] 公司回应 - 截至发稿,xAI尚未就Grok 4相关问题置评 [3]
马斯克新发布的“全球最强模型”含金量如何?
第一财经· 2025-07-10 23:07
Grok 4发布 - 埃隆·马斯克在Grok 4发布会上宣布该模型为"全球最强大的AI模型",并称其"几乎在所有学科上都比人类研究生更聪明"[1] - Grok 4将在下周应用于特斯拉车辆[1] - Grok 4在AIME25数学竞赛中取得满分,在"人类最后的考试"(HLE)测试中获得26.9%的高分[1] Grok 4性能表现 - 测评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给出Grok 4人工智能分析指数73分,领先OpenAI o3(70)、谷歌Gemini 2.5 Pro(70)、Claude 4 Opus(64)和DeepSeek R1 0528(68)[2] - 在HLE测试中Grok 4取得24%的历史最高分,超过谷歌Gemini 2.5 Pro之前21%的记录[5] - Grok 4训练量是Grok 2的100倍,强化学习阶段投入算力是其他模型的10倍以上[5] 产品定价与发布情况 - Grok 4订阅费30美元/月,Grok 4 Heavy版本300美元/月,Grok 3维持免费[5] - 发布会比原定时间推迟一小时,此前Grok 3.5模型曾跳票[5][6] - 团队选择跳过Grok 3.5直接发布Grok 4,xAI办公室显示核心员工近期可能都睡在办公室[6] 公司资源与融资 - xAI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Colossus"超级计算中心,2024年7月启动时配备10万块H100 GPU,2025年2月增至20万块,计划扩展到100万块[10] - xAI完成10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50亿美元债务+50亿美元股权),2024年公开总融资额达220亿美元(约1579亿元人民币)[10] - xAI与X合并后估值1130亿美元(xAI 800亿+X 330亿)[10] 财务状况与行业竞争 - xAI目前每月消耗10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底账面现金40亿美元[11] - 预计2025年营收5亿美元,2026年20亿美元,远低于OpenAI预计的127亿美元[11] - 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四大巨头2025年AI投资计划高达3200亿美元[11] 未来发展计划 - xAI计划利用X平台数据训练模型以降低数据成本,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12] - 计划8月发布编程模型,9月发布多智能体,10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12] - OpenAI将在今年夏天发布GPT-5,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11]
机器人行业周报:领益智造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xAIGrok4发布在即-20250629
西南证券· 2025-06-29 1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6月23日 - 6月29日)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4.9%,跑赢上证指数3.0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2.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8个百分点 [5][12] - 领益智造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16家合作伙伴亮相,百台意向订单达成;银河通用完成11亿元融资,宁德时代领投;Grok 4将于7月4日后发布;斯坦德机器人赴港IPO;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 + 轮融资;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涨4.9%,跑赢上证指数3.0个百分点、沪深300指数2.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8个百分点 [5][12] - 展示了机器人各细分板块行情回顾,包括减速器、电机、丝杠、传感器、本体、灵巧手、执行器总成等环节相关公司的市值、本周收盘价、本周涨跌幅、25E归母净利润及25E对应PE等数据 [14][15] 产业动态 - 领益智造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展示“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等成果,16家产业链伙伴参与 [16] - 银河通用完成11亿元融资,宁德时代领投,两年累计融资超24亿元,为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推广打开战略协同空间 [18] - 根据马斯克发文,Grok 4将于7月4日后发布,此前Grok 3及其mini版在多方面性能表现出色 [18] - 斯坦德机器人赴港IPO,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扩展销售服务网络等 [20] - 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 + 轮融资,助力“技术、产品、场景”闭环融合 [21] -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资金用于扩产、研发及生态拓展 [23] 相关标的 - 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核心环节相关标的:丝杠及设备有贝斯特、五洲新春等;减速器有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传感器有安培龙、汉威科技等;电机有鸣志电器、伟创电气等;执行器总成有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灵巧手有征和工业、江苏雷利等;机器人本体有博实股份、优必选 [6]
最高2.6万亿元!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6-26 16:27
全球独角兽企业概况 - 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创世界新纪录,比去年增加70家,增幅接近5% [1] - 美国以758家独角兽企业领先,占世界总数49.77%,中国以343家位居第二,占22.52% [1] - 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2个国家307个城市,总价值达5.6万亿美元 [3] - 359家独角兽估值上升,143家估值下降,64家因上市或被收购退出榜单 [3] - 77%独角兽销售软件和服务,23%销售实体产品 [3] 行业分布与趋势 - 独角兽正在重塑金融服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医疗健康行业 [3] - 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AI是主要领域,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和健康科技是实体产品主要领域 [3] - 全球478家独角兽与AI相关,占总数三分之一,纯AI公司128家,总价值近1万亿美元 [4] - 大数据、软件服务和金融科技是AI独角兽最常见领域 [4] 美国独角兽情况 - 美国拥有758家独角兽,过去一年新增108家 [6] - SpaceX以2.6万亿元和OpenAI以2.2万亿元领跑 [6] - xAI以8400亿元首次跻身榜单 [6] - 湾区聚集315家独角兽,总价值12万亿元 [7] - 主要领域为软件服务、金融科技、AI和健康科技,同时在量子技术、聚变能源和基因工程有新进展 [7] 中国独角兽情况 - 中国拥有343家独角兽,新增3家,过去五年从227家增加到343家 [7] - 北京75家(减少3家)、上海64家(减少1家)、深圳37家(增加3家)、广州24家(稳定)、杭州22家(减少2家) [7] - 长江存储(1600亿元)、引望智能(1150亿元)、超聚变(570亿元)和懂车帝(220亿元)是新面孔 [7] - 卡游价值增长10倍达695亿元,字节跳动增长5840亿元达2.2万亿元,小红书增长660亿元达1900亿元 [8] - 智谱华章和百川智能价值分别飙升至220亿元和200亿元,蓝箭航天增长90亿元达200亿元 [8] 领先独角兽企业 - SpaceX以2.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独角兽,价值增长1.2万亿元 [10] - OpenAI价值增长1.5万亿元达2.2万亿元,排名第二 [10] - 字节跳动价值增长5840亿元达2.2万亿元,排名第三 [10] - xAI以8400亿元跻身榜单前十 [11] - 蚂蚁集团排名第五,价值6350亿元,增长510亿元 [11]
AI大模型幻觉测试:马斯克的Grok全对,国产AI甘拜下风?
搜狐财经· 2025-06-24 19:45
马斯克与xAI动态 - xAI正在进行3亿美元股权交易 估值达1130亿美元 [1] - 马斯克计划用Grok 3.5/4重写人类知识语料库 旨在删除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 [1] - Grok 3在AI幻觉测试中表现优异 三轮问题均回答正确 [9][16][29] AI幻觉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采用RAG框架、外部知识库结合及精细化训练工具减少AI幻觉 [2] - 测试显示深度思考模式可显著降低幻觉 豆包和通义开启后纠正草莓问题错误答案 [7][11] - 联网功能提升准确性 豆包和通义因默认联网在误导问题中表现优于其他国产模型 [16][21] 技术解决方案与争议 - 多轮推理、分步验证及外部知识融合机制被证明可有效抑制AI幻觉 [35] - 用户可通过开启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及增加限定词减少幻觉 [37] - 学术界指出AI幻觉在蛋白质设计等领域有创造性价值 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ker团队利用该特性取得突破 [38] 知识语料库重构争议 - 行业专家Gary Marcus质疑重写语料库可能导致观点偏见 影响客观性 [37]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认为完全消除幻觉可能阻碍科学创新 [38] - 实时更新机制比全量重写更具效率优势 后者可能拖累开发进度 [37]
全球AI人才一半是中国人,中国为何还缺人?
混沌学园· 2025-06-17 19:14
全球AI人才格局 - 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中国人,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中国人在AI领域的重要性[1][2] - 美国顶级AI研究机构中,中国人才占比38%,略高于美国本土的37%,近40%顶尖AI研究员毕业于中国大学[4] - 华人在美国顶级大模型团队中担任关键角色:OpenAI的GPT-4o团队17人中6位华人,xAI创始团队12人中5位华人,谷歌Gemini技术报告837位作者中141位华人学者[6][7][8] - 华人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四大芯片巨头均由华人掌舵[9] 中国本土AI人才现状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达1:10,基础层人才最为紧缺[13] - 全国500多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约4万多人,远无法填补行业需求[15] - 高校AI专业存在教学质量问题,课程体系滞后,学生缺乏实操经验,导致低端岗位饱和而高端岗位人才短缺[16][17][18] - 中国仅有12%的精英AI人才首选本土就业,高端人才持续流向海外[18] 美国AI人才竞争与回流趋势 - 美国仍是全球精英AI人才首选地,但政策限制加剧:签证收紧、科研经费缩减影响400多个项目,75%美国科学家考虑离开[20][21][22] - 中国积极吸纳国际人才,图灵奖得主门生Alex Lamb入职清华,前谷歌DeepMind科学家罗剑岚加入上海智元机器人[23] - 美国人才红利流失,欧洲、日本和新加坡加入争夺:法国呼吁科研人员选择欧洲,日本为印度留学生提供人均14.5万人民币补助,新加坡计划将AI从业者扩至1.5万人[27][28] 全球AI人才争夺的战略意义 - AI人才是各国争夺的核心资产,决定数据筛选、模型设计和算力调度的关键能力[26] - 中国拥有庞大人才基数、应用落地生态和国家支持优势,需完善培养体系以留住人才[30] - 历史表明顶级科学家流动重塑科技格局,AI人才流动将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竞争[29]
十大推理模型挑战2025年高考数学题:DeepSeek-R1、腾讯混元T1并列第一,马斯克的Grok 3遭遇“滑铁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21:53
测评结果 - 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与腾讯混元T1在117分标准化试卷测试中以零错误并列榜首,均获得117分满分 [1][4] - 讯飞星火X1以112分紧随其后,因填空题自我怀疑导致答案不完整 [5] - Gemini 2.5 Pro、OpenAI o3、阿里千问Qwen3和豆包深度思考模式得分均超100分,分别为109分、107分、106分和104分 [7] - Grok 3表现意外,仅得91分排名倒数第三,主要因多选题理解失误 [8] - 智谱清言推理模式得78分排名倒数第二,因逻辑崩溃导致失分 [8] - Kimi k1.5因压轴大题失误得分最低 [10] 测评标准与方法 - 以2025年全国新课标数学I卷(总分150分)为考题,移除图形/图表题后形成117分标准化试卷 [3] - 部分模型因"重要考试期间"限制未参与图形题测试,如讯飞星火X1、豆包深度思考和智谱清言推理模式 [2][3] - 对无限制模型(如Gemini 2.5 Pro)仍测试完整150分试卷以评估最高水平 [3] - 扣分标准遵循高考规则,但解答题仅按结果计分 [3] 模型表现细节 - DeepSeek-R1与腾讯混元T1在代数计算和函数题中展现极高稳定性 [4] - 讯飞星火X1在填空题中因自我怀疑仅输出部分正确答案("2"而非"±2") [5] - Grok 3在多选题中固执输出单一答案,导致部分失分 [8] - 智谱清言推理模式多次在最终推理步骤崩溃,陷入逻辑循环 [8] - Kimi k1.5在压轴大题上表现最弱 [10] 行业技术现状 - AI推理大模型在固定步骤和严密逻辑的数学问题上能力较强 [10] - 涉及抽象和创新思维的题目仍是当前模型的局限性所在 [10]
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和商业化
36氪· 2025-06-09 17:11
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 我国自2014年起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 2018-2025年间中央层面18次重要会议提及人工智能发展,包括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点涉及"人工智能+"行动、创新生态构建和基础设施布局 [2] - 2024年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河南、福建等10个省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人工智能专题学习会,形成全国性研发应用热潮 [1] 技术发展历程 - Google主导了两次AI浪潮:2016年AlphaGo(DeepMind开发)和2022年ChatGPT(基于Google的Transformer架构) [3] - 我国对应涌现两批代表性企业:"AI四小龙"(旷视/依图/商汤/云从)和"大模型六小虎"(智谱/MiniMax/百川等),截至2025年505个生成式AI通过网信备案 [3] - DeepSeek等模型性能已逼近全球最高水平,标志我国大模型进入"数量500+、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 [3] 行业投入现状 - 大模型遵循"尺度定律",计算量/数据量/参数呈指数增长:谷歌Gemini Ultra训练成本1.91亿美元,Grok 3消耗20万块GPU [5] - 2024年训练成本年均增长2.4倍,预计2027年单模型成本超10亿美元 [5] - 头部企业加速投资:星际之门/英伟达计划4年各投5000亿美元,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 2025年合计投入600-1000亿美元 [6] 商业化进展 - 全球AI应用商业化程度较低:仅22个ARR超1亿美元,2个超10亿美元(非凡产研2025.4数据) [7] - OpenAI累计收入55亿美元(主要来自订阅和API),累计融资579亿美元,预计2029年收入1250亿美元方能盈利 [7] - Anthropic 2024年亏损56亿美元,预计2027年盈亏平衡 [9] 中国AI出海 - 国内商业化压力大:仅20家AI企业ARR达1000万美元,但出海成效显著 [10] - 典型出海企业包括:昆仑万维(海外收入占比91%)、万兴科技(90.5%)、睿琪软件(95%) [11] - MiniMax旗下Talkie/海螺AI等产品受海外欢迎,2024年海外收入或超7000万美元 [10][11] - 自动驾驶企业同步出海:萝卜快跑已落地迪拜/阿布扎比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