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1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王兴兴称宇树科技年营收已超10亿
新华网财经· 2025-06-26 15:45
公司业绩与融资 - 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自2020年以来每年保持盈利状态 [2] - 2025年初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登陆京东商城 H1售价65万元 G1售价9.9万元 产品上线后迅速售罄 [2] - 2020-2022年完成Pre-A至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红杉种子、初心资本、祥峰投资等 [2] - 2024年2月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 投后估值超120亿元 [2][3] - 2025年完成C轮融资 融资金额接近7亿元人民币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等共同领投 [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早期主要做四足机器狗 [2] - 2024年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G1引发热议 [2] - 机器人多次在央视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CES等舞台亮相 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 [2]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025年4月到访公司 公司表示在香港有业务 未来可能考虑在香港上市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2024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 占全球总量40% 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3% [4] - 公司创始人认为家庭应用场景具有挑战性 工业或农业应用会更快落地 [4] - 海尔集团表示未来企业竞争是生态与生态之间的对话 希望连接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生态 [6] - 公司回应期待与海尔合作 但认为人形机器人大批量应用时间节点尚未到来 [6] 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认为AI机器人会呈现阶梯式发展 产品需要与市场精准匹配 [6] - 近距离与人交互的产品 安全性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重要 在伦理道德方面更具挑战性 [6]
快讯|意大利人形机器人成功飞天;日本开发新的遥操作设备;乌克兰战场机器人更新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4 17:42
德国初创企业NEURA Robotics融资与订单进展 - 正在洽谈高达12亿美元融资 潜在投资者名单尚未公布[1] - 已获得1.2亿欧元投资 并斩获来自川崎重工 欧姆龙等知名客户的10亿美元订单[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总部位于梅青根 定位为德国唯一的人形机器人企业[1] - 将在慕尼黑活动中展示人形机器人及全新软件应用 可能展示家庭场景应用[1] Hexagon推出AEON人形机器人 - Hexagon AB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AEON 旨在应对客户挑战并缓解劳动力短缺[5] - AEON深度融合传感器套件 先进运动控制 AI驱动的任务控制及空间智能[5] - 可满足操作 资产检查 实景捕捉和操作员支持等广泛的工业应用需求[5] - 应用于汽车 航空航天 运输 制造仓储 物流等领域 提高安全性并推动自主化进程[5] - 探索借助NVIDIA加速计算优化机器人推理和策略 可能运用Isaac GR00T-Mimic生成合成运动数据[5] 乌克兰DODGER无人地面机器人系统 - 乌克兰国防部批准DODGER无人地面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7] - 可用于后勤任务如撤离受伤士兵 提供作战支援如布雷[7] - 体积小巧 能承载250公斤有效载荷 配备装甲防护可抵御子弹和弹片[7] - 研发考虑乌克兰军队作战经验 有望快速用于战场[7] 飞行人形机器人iRonCub - iRonCub喷气式机器人能稳定飞离地面约1.5英尺(约4.6米)[10] - 首飞或为在极端地形和自然灾害环境中地面导航和空中机动切换铺平道路[10] - 由iCub发展而来 配备四个喷气发动机 两个在手臂 两个在背部喷气背包[10] - 重约154磅 升级钛金属脊柱和耐热外壳以抵御冲击力和热量[10] - 下一步将进行无束缚起飞练习 未来或飞越洪水 火灾等障碍物[10] H2L胶囊界面技术 - H2L开发胶囊界面技术 用于传输全身动作和体力 创造人类 机器人和虚拟形象间沉浸式共享体验[12] - 系统将用户身体转变为操控人形机器人的远程界面 可传达精确身体动作和力量[12] - 使用先进肌肉位移传感器 识别肌肉张力细微变化 实时记录用户身体意图和施加力量[12] - 与传统远程操作依赖运动传感器不同 监测肌肉运动细微变化而不仅仅是肢体位置[12] 行业企业列表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 埃夫特机器人 非夕科技等[15]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 晶品特装 九号机器人等[15]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 天智航 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5]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等[17]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等[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等[19]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 史河科教机器人 大然机器人[19]
百亿“养老机器人”市场融资不断:独家解析康复/护理/陪伴三大方向落地案例
36氪· 2025-04-29 10:45
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 - 养老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约79亿元,预计2029年达1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 [2] - 行业从探索期迈入规范化阶段,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 [3][11] - 产品类型分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分别解决失能照护、功能恢复和情感需求 [11][12] 康复机器人发展现状 - 外骨骼机器人成为消费级产品亮点,程天科技助行器售价2500元,首批15秒售罄 [16][18] - 傅利叶智能构建"智能康复港"产品矩阵,覆盖神经、骨科等多类康复需求 [15] - 国内企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如程天科技(浙江)、卓道医疗(上海)等,多完成B轮以上融资 [14] 护理机器人应用突破 - 作为科技推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实现抽污-冲洗-烘干全自动流程,解决失能老人护理痛点 [20] - 江苏艾雨文承研发多功能集成机器人"大头阿亮",覆盖家政、社交、健康监护等13项功能 [23] - 行业面临技术瓶颈和认知不足,但麦迪科技、达闼等企业加速布局 [23][24] 陪伴机器人市场趋势 - 产品分全龄通用型(如大象机器人仿生宠物)和老年专用型(如优必选优颐然) [25][28] - 海外市场接受度更高,大象机器人70%销量来自海外,萌友智能产品登陆CES展会 [25][27] - 玄源科技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瞄准全生命周期AI伴侣需求 [27] 政策与商业化路径 - 国家层面政策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研发,地方探索租赁模式(上海/广州) [10] - B端为主流客户,企业通过医院/养老社区合作验证场景,如麦迪科技与台州康复医院合作 [31] - 租赁模式成为降价前过渡方案,傲鲨智能试点社区共享橱柜付费使用 [31]
调研宇树科技后,高盛称: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至少还要五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2-28 12:3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上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业化进程可能比许多人预期的要慢,但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1][2][7]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前景 - 至少未来2 - 3年内,人形机器人很难达到与人类工人相同的工作效率,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要在5 - 10年之后,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软硬件多次迭代 [2][4][5] - 高盛预计2027年和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分别达7.6万台和50.2万台,增长速度低于市场预期 [2][7] 宇树科技产品情况 - 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硬件性能强,能完成行走、跳舞等动作,但只有19个自由度,无法处理复杂精细任务 [3]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目前仅采用旋转执行器(行星减速齿轮)的硬件设计 [5] - 宇树科技机器狗配备先进步态控制算法,每年交付数千台,广泛应用于巡逻等场景,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占60% - 70%份额,50%收入来自海外,但应用场景有限,无法完全自主操作 [6] 行业相关预测与投资机会 - 摩根士丹利指出要实现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仍需算法和硬件持续改进 [2][7] - 多数中国制造商计划2025年实现数百到数千台人形机器人量产,如Agibot扩大订单规模,乐聚预计销售500 - 1000台,MagicBot目标销售400台,2027年扩大到15000台 [8] - 高盛认为目前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机器人供应链的组件领域,特别是执行器组装商和谐波齿轮供应商 [7]
中国「四个火枪手」
投资界· 2025-02-05 17:36
以下文章来源于蓝血研究 ,作者蓝军总参谋部 蓝血研究 . 价值驱动力管理模型创立者,帮助中国企业践行实业! 新一代影响全球的创始人。 作者 | 冰川松鼠 来源 | 蓝血研究 (ID:lanxueyanjiu) 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游戏科学 创始人冯骥,这四位可以说是新一代中国年青人的代表。他们身上有着极为鲜明的共同 特点:自信且充满使命感 。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负,而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清晰认知,对行业趋势精准把握基 础之上的从容与笃定。他们敢于踏入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中弄 潮。就拿汪滔来说,在无人机行业发展初期,面临着技术瓶颈、市场认知度低等诸多难 题,但他坚信无人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凭借着自信,带领大疆一路攻坚克难,让大 疆无人机在全球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科技的一张闪亮名片 。 使命感则是推动他们不断前行的深层动力。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 成功与财富积累,更是为了推动行业进步,乃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梁文锋创 立 DeepSeek,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人工智能为人们的 生活带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