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机器狗)

搜索文档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备案 王兴兴控制34.763%股权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0:19
公司IPO进展 - 宇树科技于7月18日在浙江证监局进行IPO并上市辅导备案 [1] - 控股股东王兴兴直接持有23.8216%股权并通过有限合伙控制10.9414%股权合计控制34.7630%股权 [1] - 辅导机构中信证券预计在10月至12月评估上市条件协助准备申请文件 [1]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5月底将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 融资与估值情况 - 6月中旬完成近7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控股等 [2] - 自2016年创立以来已完成10次股权融资最新估值超过100亿元 [2] - 2025年营收额超过10亿元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2016年以四足机器人起家2023年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推出H1G1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其中G1售价9.9万元 [1] - H1在2025年央视春晚群舞表演令公司知名度提升 [1]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期掀起融资热潮 [3] - 竞争对手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实现"曲线"上市资金支出约21亿元 [3] - 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提供"绿色通道" [2] 上市动机分析 - 公司需趁行业热度融资以应对未来技术成熟曲线中的挑战 [2] - 当前是IPO最佳时机可兑现财务股东变现承诺并为未来保留融资窗口 [3] - 若人形机器人应用探索不佳热度减退后续上市难度将增大 [3]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公司已通过知名度获得销量但缺乏重磅应用场景营收可能难以维持 [3] - 人形机器人应用探索是个漫长过程 [3] - 行业处于"超级风口"阶段企业需尽快"广积粮"应对可能的"寒冬" [2]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行动 - 我国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4] - 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等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4] - 活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展示碳足迹管理从顶层设计走向车间生产线 [5][7] 浙江低碳发展实践与成果 - 浙江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内核动力,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5]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发布低碳楼宇标准,形成"1+3"产业格局,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5] - 浙江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模块实时监测发电企业数据,每6小时上传一次,实现异常数据自动识别预警 [7] 杭州低碳创新与技术应用 - 杭州单位GDP能耗降至0.25吨标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 [9] - 创新引入四足机器人(机器狗)用于生态治理,5分钟内完成水质5项指标检测,减少80%试剂消耗和50%分析时间 [8] -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生成环评报告,西湖龙井等产品获碳标签 [9] 余杭区数字与低碳融合 - 余杭承接AI非现场执法试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注册居民碳账户59.2万个 [10] - 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6家,AR技术赋能良渚文化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 [10] - 全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新中心中轴线打造低碳国际社区 [10]
打破室外全域工作“盲区”!广和通双目视觉算法将赋能云深处科技机器狗“慧眼”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5 19:10
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广和通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利用自研双目视觉模块RV-BOT提升四足机器人在室外场景的定位精度,解决依赖单一传感器导致的定位偏差或数据缺失问题[1] - 双目视觉算法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厘米级连续定位,结合卫星定位实时校准,在信号受限区域仍保持稳定性[1] - 动态环境自适应技术采用深度学习优化立体匹配模型,识别多径干扰并修正RTK定位偏差,增强复杂场景鲁棒性[2] - 边缘计算优化使算法在本地完成实时图像处理,降低延迟并保障机器狗响应效率与安全性[3]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巡检:机器狗在非结构化地形中自主跨越障碍,精准识别设备状态,提升任务可靠性[4] - 灾害救援:双目视觉深度感知能力支持灾后废墟、易塌建筑及有毒环境下的侦查工作[4] - 城市服务:算法预判高动态人流中的障碍物轨迹,实现安全自主物资运输[4] 行业协同创新价值 - AI视觉算法与机器人硬件协同创新为行业提供新突破方向,端-云协同架构支持算力优化,在有限功耗下运行复杂算法[6] - 双目视觉与运动控制深度耦合推动机器狗从执行工具升级为环境交互智能体,加速视觉算法融合方案的行业探索[6] - 视觉感知技术将深化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普及,支撑智能化升级需求[6] 产业链企业列举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企业[9] - 医疗机器人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1家企业[9] - 人形机器人集合优必选科技、云深处等18家企业[9] - 具身智能企业包含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7家[11] - 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2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