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INE(西普尼)贵金属手表
搜索文档
稀缺性+高盈利,莆田“金表大佬”西普尼喜提空前打新热潮?
智通财经· 2025-09-24 10:54
港股市场打新情绪与黄金概念股表现 - 2025年截至8月底,港股新股集资额累计超130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6倍,位列全球第一 [1] - 黄金相关概念股成为市场焦点,例如老铺黄金上市首日最高涨幅超80%,截至2025年7月8日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26倍至1108港元 [1] 西普尼首次公开募股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至24日招股,全球发售1060万股,发售价区间为27.0-29.6港元,最多募资约3.14亿港元,预计9月29日挂牌 [2] - 认购热情空前,截至9月24日上午9点半,孖展总额高达459.39亿港元,超购倍数达1464.14倍 [2] - 此次IPO采用“机制B”,公开发售部分比例固定为10%且不触发回拨,可能加剧首日供需不平衡和股价波动 [2] 公司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按2024年GMV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市场份额为27.08% [3] - 营收从2022年的3.2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6%至2.31亿元 [4] - 净利润从2022年的2454.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934.8万元,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达4280万元,为2024年全年的86.7% [5]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19.8%增至2024年的27.2%,并进一步提升至2025年前5个月的31.01% [5] 业务模式与增长驱动力 - 收入以自主品牌为主,OBM业务销售占比在80%-90%区间,旗下拥有西普尼及金熊两个自主品牌 [6] - 2025年前5月产品结构显著变化,传统贵金属手表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70.7%降至49.9%,贵金属饰品及产品收入占比跃升至46.6% [6] - ODM业务新增与华为合作的智能机芯定制订单,例如为某制药公司附属企业开发智能手表 [6] - 通过智能金表技术跨界、贵金属饰品品类扩张、传统金表高端化三大策略实现收入结构优化和毛利率跃升 [7] 贵金属钟表行业前景 - 中国贵金属手表市场规模2024年为264.6亿元,预计2029年达340.8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19% [8] - 黄金兼具消费品与投资品双重属性,在不确定性背景下吸引力上升,足金手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被视为资产保值方式 [8] - 消费升级与国潮兴起背景下,设计精美的国货黄金腕表正替代部分传统黄金首饰和国外时尚腕表市场份额 [8] 公司面临的运营风险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高达6.56亿元,周转天数为708天,远高于行业正常水平,存在金价下跌带来的减值风险 [9] - 客户集中度高,2022财年至2024年前六个月,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1.34%、91.08%及87.26% [9] - 相较于全品类珠宝巨头或瑞士高端手表品牌,公司在大众消费者中的品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 [9]
西普尼“穿金戴银”,通过港交所聆讯!曾冲刺北交所IPO未果
证券时报· 2025-09-17 11:04
上市进程与公司背景 - 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平安证券(香港)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上市历程曲折,曾两次在新三板挂牌及摘牌,证券简称曾为"穿金戴银",后终止北交所IPO辅导转向港股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前身为深圳市尊尚钟表有限公司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贵金属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人,收入主要来自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 [1] - 公司还通过为第三方国内珠宝品牌提供ODM制造服务获得收入,ODM客户包括老凤祥、中国珠宝及周大生等知名品牌 [2]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2024年按GMV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及最大的足金手表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27.08%和28.96% [2] 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拥有专有的超分子黄金硬化技术,解决了足金固有的柔软问题,并于2014年推出中国首款可大量生产的足金贵金属手表 [2] - 基于该技术,公司于2023年开发了采用华为智能机芯技术的足金部件智能手表 [2] - 公司产品组合以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为核心,于2022年获评深圳知名品牌,2024年入选第三届深圳品牌百强企业 [1] 生产设施与产能规划 - 公司在深圳和莆田设有生产基地,自2023年开始建设新莆田运营综合体,包括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 - 新莆田生产基地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开始营运,未来将用于生产智能手表及饰品,而深圳生产基地将专注于传统贵金属手表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4亿元、4.45亿元和4.57亿元,相应净利润分别为2454.1万元、5209.9万元和4934.8万元 [3] - 2025年前5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2.31亿元,净利润为4279.7万元,该期间净利润已达到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86.72% [3] 股东背景与融资历史 - 公司自2017年至2023年进行了多次定向增发,投资方包括莆田市国资委旗下金银谷投资、橡树电子、翊翎资本、德岳投资等 [3] - 目前金银谷投资为公司股东,持股20% [3]
金表品牌“西普尼”冲刺港交所
经济观察网· 2025-06-07 22:47
公司上市计划 - 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由中国平安资本(香港)有限公司独家保荐 [2]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专注于贵金属手表设计 制造和品牌运营 主要通过销售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获取收入 [2] - 公司曾两次在新三板挂牌又摘牌 尝试登陆北交所未成功 最终转向港股市场 [3] 业务模式与品牌 - 公司在OBM业务模式下拥有两个自主手表品牌 核心品牌"HIPINE(西普尼)"及副品牌"金熊"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其OBM产品组合已涵盖超过10 000个SKU [2] - 2024年为中国一家领先白酒品牌设计的限量版智能手表礼盒套装带来约620万元收入 [3] 客户合作与产品开发 - 自2025年1月以来 公司与ODM客户签订框架协议 开发并销售搭载华为智能机芯的定制智能手表 [3] - 签约客户包括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江苏并在香港上市的制药公司的附属企业 [3] 募集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提升产能 巩固传统贵金属手表市场领先地位 [3] - 资金将用于抓住智能贵金属手表和饰品市场发展机遇 [3] - 计划建设莆田研发中心以增强研发能力 推动业务持续增长 [3] - 资金还将用于扩大并优化销售网络 加强品牌建设 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3] - 部分资金将作为营运资金或一般企业用途 [3] 财务状况 - 在黄金价格波动影响下 公司存货水平居高不下 [3] - 截至各报告期末 存货余额分别为5 13亿元 6 34亿元和6 56亿元 几乎相当于全年收入的1 4倍 [3] - 大量存货积压导致2024年末存货周转天数高达708天 [3]
西普尼闯港交所上市:2024年核心收入下滑,2023年社保人数为0
搜狐财经· 2025-06-07 16:42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用于提升产能、建立莆田研发中心和优化营销网络 [1] - 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两次,代码分别为"838948"和"873888",后决定撤销新三板挂牌交易并转向港交所上市 [3] - 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本4822.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永忠 [3] 员工情况 - 2024年公司缴纳社保人数为271人,而2020-2023年显示为0(可能因企业选择不公示)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331名员工,其中生产职能员工133人(40.18%),销售及营销员工75人(22.66%) [7][8] - 员工职能分布:管理6人(1.81%),行政及财务40人(12.08%),研发37人(11.18%) [8] 业务概况 - 公司是贵金属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者,主要收入来自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 [8] - 同时通过ODM业务为第三方珠宝品牌(如老凤祥、中国珠宝、周大生等)生产贴牌产品 [8] - 2023年HIPINE品牌是国内最大的金表品牌(市场份额24.98%)和足金手表品牌(市场份额35.83%)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4亿元、4.45亿元和4.57亿元 [9]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6412.7万元、1.08亿元和1.24亿元,毛利率从19.8%提升至27.2% [9][10]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454.1万元、5209.9万元和4934.8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5.28% [9][10] 产品结构变化 - 2024年手表收入3.51亿元,同比下降12.97%,其中传统贵金属手表收入下降19.86% [11][12] - 饰品收入从2022年的3433.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06亿元,占比从10.6%提升至23.2% [12] - 智能手表收入从2023年的33.7万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2802.5万元 [12] 业务模式分析 - OBM(自主品牌)收入2024年3.38亿元,同比下降16.13% [13] - ODM(代工)收入2024年1.19亿元,同比增长176.74%,成为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 [13] - 手表业务毛利率持续优化,从2022年18.1%提升至2024年28.1% [13] 分红情况 - 2022-2024年分别宣派股息2430万元、2410万元和2030万元 [14] - 2022年分红金额与同期净利润规模基本持平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