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Space鸿蒙座舱5

搜索文档
L3商业化元年,智能驾驶"急刹车"
36氪· 2025-04-28 18:33
车企宣传策略调整 - 车企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显著降低对"高级智能驾驶"的宣传力度,转而强调"辅助驾驶"功能 [1] - 深蓝汽车在推广深蓝S09车型时,明确标注华为乾崑智驾为"辅助ADS 3.3"而非高阶智驾 [1] - 比亚迪将仰望U8L的"高阶智驾三激光版"宣传语改为"驾驶辅助三激光版"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购车者关注点从"功能炫酷"转向"验证实际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成为核心考量 [2] - 消费者反馈显示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度下降,更注重厂商宣传与实际性能的一致性 [2] 行业事故案例 - 问界新M5智驾系统在高速公路弯道未能识别障碍物导致11只羊死亡及车辆损毁 [3] - 问界M7在NCA功能开启状态下高速追尾水泥泵车 [3] - 极氪009和小米SU7分别因智驾系统误判引发严重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3] 政策监管动态 - 工信部要求车企明确智驾系统功能边界,禁止夸大宣传并强化安全验证 [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要求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范功能命名 [4] - 北京和武汉出台L3级自动驾驶法规,明确事故责任划分及赔偿流程 [18][19] 技术发展瓶颈 - 端到端自动驾驶存在模型不可解释性问题,可能引发致命误判 [14] - FSD V13关键干预距离为400-450英里,Waymo每8.5万英里需干预一次,性能仅为人类司机的十分之一 [16] - L4级自动驾驶实现难度远超预期,多家企业(如Cruise、纵目科技)面临经营困境 [10][12] 市场商业化进展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底实现L3级智驾商用,华为发布支持L3高速场景的ADS 4系统 [20] - 广汽、极氪、奇瑞宣布2025-2026年量产L3车型,分别推出千里浩瀚H9等专属解决方案 [20] - 地平线因监管要求将"高阶智驾"发布会紧急更名为"辅助驾驶"产品发布会 [22] 行业共识形成 - 11家车企联合签署《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安全底线与规范宣传 [22] - 岚图汽车发布L3架构时多次强调"安全是智驾底线",呼应行业监管趋势 [22]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强监管被视为成熟必经阶段 [23]
2025上海车展|可首批升级华为ADS 4,深蓝S09起售价23.99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4-28 14:39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深蓝S09推出五款配置 价格区间23 99万—30 99万元 首批消费者专享7项权益价值超8 3万元 [2] - 车型定位主流大六座市场 直接对标理想L9 问界M9等现有"9系"代表产品 [2] - 营销策略主打"越级之战" 以30万元以内价格实现豪华空间 领先智能 出色能耗与全方位安全 [9] 产品配置与空间设计 - 轴距达3105毫米 第三排腿部空间860毫米 座高360毫米 最大后备厢容积1392升可扩展至2 5米大床 [6] - 配备双15 6英寸前排屏幕 21 4英寸后排娱乐屏 头枕音响 可调温移动冰箱 SPA级按摩座椅 [7] - 四驱Ultra+高定版含4 3m²纯平地板 隐藏后备箱双层储物 2个零重力座椅 43英寸AR-HUD等配置 [4] 智能与安全技术 - 搭载HarmonySpace鸿蒙座舱5+华为乾崑智驾辅助ADS 3 3 下半年将首批OTA升级HUAWEI ADS 4 [7] - 车身采用13横5纵金刚架构 车舱高强度钢使用比例100% 配备2700毫米侧气帘及8安全气囊 [9] - 支持泊车代驾 行亦倒车 儿童专属AI精灵等智能功能 [4][7] 动力系统与能耗表现 - 配备"原力智能增程2 0"技术 馈电油耗6 9L/100km 快充时间(3C)15分钟 [4][9] - 相比同级别传统燃油SUV每年可节省2万元能耗成本 [9]
深蓝汽车邓承浩:“淘汰赛”还在继续,今年目标是扭亏为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18:51
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目标是扭亏为盈,2024年已实现单月盈利,成本控制良好 [1][7] - 当前处于高投入期,渠道、产品、技术、服务投入较大,但产品具备较好毛利 [1][8] - 现金流状况良好,品牌投入是关键期,渠道正全面焕新形象以迎接新车型S09 [6][8] 产品与技术合作 - 发布大六座旗舰SUV深蓝S09,售价23 99万-30 99万元,基于超级增程技术,搭载华为鸿蒙座舱5和乾崑智驾ADS3 3,2024年下半年将首批升级至ADS4 [1] - 与华为合作开发ADS SE智驾方案,目标价格从20万元下探至15万元,S09是双方在20万-30万元价位的合作典范 [1][2] - 采用双智驾路线:自研Deepal AD系统与华为乾崑系统并行,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提供 [1] 华为合作模式 - 定位为华为"最佳CP"而非"第六界",通过投资企业引望(长安系参投)获得技术普惠优势,避免重资产投入 [2][3] - 引望协助产品传播,公司聚焦年轻价格敏感用户群体,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体验 [3] 海外市场拓展 - 欧洲与东南亚为海外重点市场,依托长安现有海外团队、渠道、服务体系轻量化扩张 [4] - 欧洲市场策略强调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势转化,将成本红利投入品牌与服务升级 [5]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 - 行业淘汰赛将持续,差异化产品、领先技术、无短板+长板能力是关键存活条件 [8] - 短期竞争力依赖产品,长期依赖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持续领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