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
搜索文档
智能化技术正加速渗透汽车及零部件领域,500质量成长ETF(560500)盘中上涨0.33%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37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涨跌幅 | 权重 | | --- | --- | --- | --- | | 000988 | 华工科技 | -0.76% | 3.37% | | 002517 | 恺英网络 | 1.53% | 2.96% | | 601252 | 东吴证券 | -0.92% | 2.46% | | 002850 | 科达利 | 4.01% | 2.12% | | 002273 | 水晶光电 | 0.72% | 2.01% | | 002532 | 天山铝业 | -2.95% | 1.98% | | 688608 | 恒玄科技 | 0.07% | 1.95% | | 603129 | 春风动力 | 0.19% | 1.90% | | 002353 | 杰瑞股份 | -2.48% | 1.82% | | 603979 | 金诚信 | -1.76% | 1.71% | (以上所列示股票为指数成份股,仅做示意不作为个股推荐。过往持仓情况不代表基金未来的投资方向,也不代表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方向、基金具体持 仓可能发生变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湘财证券表示,在零部件领域,智能化零部件如智能座舱 ...
【省应急管理厅】以“技防”筑牢安全生产“智慧防线”
陕西日报· 2025-10-27 08:14
走进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有限公司象山矿井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幽深的巷道 网络清晰可辨,不同颜色标识的煤层如地层切片般层次分明,醒目的断层线纵横其间,矿井地质副总工 程师王赟轻点鼠标,电子屏幕上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细节清晰可见。这是陕西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 行动"技防"的一个缩影——当传统矿工放下镐头拿起平板,当危险岗位被机械臂替代……一场由科技引 领的安全革命正在三秦大地悄然发生。 技术支撑 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离不开科技赋能。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强化重大风险防控, 成为众多企业探索的重要方向。 城市的地下系统被称为"城市血管",为城市运行提供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张, 庞大的燃气、供热、供水等管网也在地下"生长",这些管网"服役"多年后,也需要跟上城市更新的脚 步。 李家村支线作为连接李家村服装批发市场的关键供热管道,因长期腐蚀结垢导致热损耗加剧,冬季 运行时,该管道多次出现渗漏,已形成较为严重的安全运行隐患。采暖季结束后,西安城投热力集团随 即将其列入"冬病夏治"的重要内容,着手进行维修改造。然而传统开挖换管方案需封闭主干道20天,施 工会 ...
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新进展:“通甬园梦号”盾构机掘进突破7000米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18:03
10月20日,由沪杭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通甬园梦号"盾构机累计掘进突破7000 米大关,已完成总掘进里程的60%以上,施工进入下半程掘进关键阶段。 自首次始发以来,在多项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通甬园梦号"盾构机在风险源密集区每天以8至10环的速度稳步推进,已完成第一区间掘进任务,并创造 了最高日掘进34米、周掘进198米、月掘进734米的国内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施工纪录,成型隧道管片拼装整齐,不渗不漏。目前,"通甬园梦号"二次始发 后,正在第二区间稳步掘进。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于朋臣介绍,第二区间全长6224.8米,需穿越多处重要市政道路、河流和建构筑物。随着掘进距离增长、高水压密封等技术难题 更为突出,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项目团队在总结首段成功经验与掘进参数的基础上,持续应用"同步推拼+同步注双液浆"新技术以及超前地质预报系 统、壁后注浆雷达自动扫描等智能建造技术,同时应用基于"大数据+AI"技术自主研发的盾构自主掘进系统等核心智能技术,全力保障盾构机施工安全稳 定、智能高效。 据了解,通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 ...
北汽集团张建勇:智能化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服务”
贝壳财经· 2025-10-17 11:37
公司战略与技术进展 - 公司智能化技术终极目标为"为人服务",产品开发从车企定义转向用户定义,需满足安全、高效、便捷的实用需求及个性化、情感化的情绪价值 [1] - 公司坚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通过自研加合作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芯片国产化等关键领域攻坚,打造元境智能网联技术体系以重新定义人、车、路、云交互关系 [1] - 极狐全新阿尔法T5作为元境智驾面向大众的首款产品,搭载舱驾一体架构可实现全场景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车价定位10万-15万元主流市场,计划10月底上市 [1] 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 在L3级领域,公司于2023年获北京首批L3路测牌照,2024年入围全国首批准入试点,截至今年8月测试里程已超11万公里,并构建"一核三环"安全体系实现全链路保障 [2] - 在L4级全无人领域,公司与小马智行基于极狐阿尔法T5打造的Robotaxi已于今年7月示范运行,计划今年实现千台示范运行 [2] 行业挑战与发展倡议 - 行业当前面临政策协同不足、技术孤岛、供应链风险等挑战,需全行业合力破解 [3] - 倡议推动政策协同,加快L3级责任边界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及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以释放政策红利并为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 [3] - 倡议深化技术共享,建立行业级自动驾驶数据池及测试资源平台,开放模拟仿真场景库,并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以攻克共性难题 [3] 行业发展理念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被视为生态协同的马拉松,需以长远眼光布局技术,以开放心态拥抱合作,以责任担当坚守安全 [4]
打通能源动脉 点亮万家灯火 央企谱写能源转型“中国方案”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2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正通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特高压输电网络,重构国家能源格局,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 [1][4] - 能源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数字化技术等领域实现多项自主创新突破,为能源体系绿色转型提供硬核支撑 [5][7][8] - 绿色能源正通过便捷的充电网络、多能互补模式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惠及民生,重塑城市脉络与百姓生活 [9][10]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输电工程 -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截至9月25日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绿电超9亿千瓦时 [2] - “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于8月20日正式投产,线路全长1616公里,每年可为湖南输送超过36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输送时间仅需0.0054秒 [2] -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将于10月投运,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提升山东区外受电能力至3800万千瓦 [3] - 华润集团等央企开发的新疆天山北麓能源基地预计年底建成,每年能将360亿千瓦时绿电直送川渝,提升重庆市供电能力20%以上 [3] - 三峡集团建设的六座梯级水电站今年7月单月发电量达325.95亿千瓦时,可满足全国人口约7天生活用电 [3] -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其中输送香港电量累计超3200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四分之一 [3] 特高压电网建设与跨区输送能力 - 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投运“22交19直”特高压工程41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7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提升30% [4] - 南方电网形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19条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 [4] - 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累计输送电量已突破3.5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约80% [4] 能源技术装备创新突破 - 东方电气集团完全自主研制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风机每旋转一圈可发出62度电,单机每年输出1亿度电 [5][6] - 国机集团洛阳轴研科技研制全球最大单机容量主轴轴承,为风电产业向深远海进军提供关键保障 [6] - 宝钢股份自主研发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若全面升级电网变压器,年节电量可达900亿千瓦时 [7] -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将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升级为国产全数字一体化控制系统,实现“零缺陷”运行 [7] - 中国建材成功量产世界最薄的1.5mm光伏玻璃,引领行业熔窑大型化、产品宽板化和薄型化趋势 [7] - 中国中煤建成集团级生产运营智能管控平台,集团智能化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占比分别达到75%、69%,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32.7% [7] 绿色能源应用与民生服务 - 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已运营充电场站114座,其青云店油氢综合加能站日加氢能力达2吨,并规划在通州、昌平等地建设加氢站 [9] - 南方电网建成充电站1.57万座、充电枪11万支,在经营区域内4785个乡镇建成充电枪超过4.5万支,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 [10] - 中国海油在广西涠洲岛通过多能互补方式每年贡献电能超过5400万千瓦时 [10] - 中建二局承建的四川红原雅克光伏电站采用“光伏+畜牧业”模式,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 [10] - 央企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10]
江苏扬中:智能化技术解锁不停电作业新模式
新华社· 2025-10-13 22:3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公司应用低压发电车无线同期并网技术完成变压器消缺工作,作业时间仅需15分钟[1] - 传统并网作业需敷设两组电缆,仅电缆敷设与回收环节平均耗时30分钟[1] - 无线技术省去电缆敷设流程,通过自研终端完成数据校准即可实现发电车“无感”接入[1] 运营效率提升 - 新技术解决了传统作业中因场地等因素导致的作业时间延长和作业条件受限问题[1] - 利用发电车参与计划检修和应急抢修已成为开展不停电作业的关键环节[1]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不停电作业场景持续拓展,发电车替代变压器供电的应用日益重要[1] - 公司将持续加快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升供电可靠性[1]
【新刊推介】郭仁忠:城市科学|《世界建筑导报》2025年第4期NO.224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31
本期主题与核心观点 - 本期《世界建筑导报》主题为“城市科学的新纪元:融合、智能与可持续”,聚焦于城市科学作为跨学科前沿交叉领域,在理论框架、智能工具和实践方法上的创新,以回应数字时代城市复杂系统的运行逻辑与治理需求 [12] - 城市科学正经历从理论范式创新到技术应用落地的系统性变革,其发展亟需建筑学、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城市向更可持续、韧性和智慧的方向发展 [15][17][19] - 深圳大学建筑类学科提出了以城市空间信息协同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人居环境学科框架,是面向城市科学的一种新尝试 [12] 学术论坛:理论与范式创新 - 郭仁忠院士团队呼吁建立以“空间整合-要素融合-制度配合”为核心的城市科学研究新范式,强调基于大数据、感知网络等数字工具的动态分析能力,推动空间规划与制度设计的深度协同 [13][20] - 李勇教授团队提出了一套基于“数据与感知-统一表征与建模-数字孪生与智能编排-评估与迭代”的数字孪生评估技术框架,并将碳排放、韧性与公平等指标嵌入评估流程 [13][21] - 城市科学研究范式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和认知驱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为理解城市复杂系统提供了新路径 [17] 学术论坛:智能化技术应用 - 赵鹏军教授团队构建了基于“城市生命体”复杂系统模型的CitySPS平台,实现了对城市系统的监测、模拟与智能预警,并在广州市的应用中验证了其在人口规模分布预测、土地资源管理和交通拥堵缓解等方面的效果 [13][22] - 刘小平教授团队探索了基于扩散模型的场地-建筑多阶段布局生成与优化方法,通过生成式AI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 [13][18] - 杨俊宴教授团队以数字集成、数字破题、数字传导构建了山岳型总体城市设计的数字化方法框架,并以登封为例阐述了“分析-设计-管控”的完整设计逻辑 [13][24] 学术论坛:实践应用与解决方案 - 杨晓春教授团队借助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道路网络韧性评估模型,为柳州市中心城区交通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13][25] - 钮心毅教授团队利用手机信令等时空大数据,提出了测度就业多中心体系演变的方法,揭示了上海就业中心体系的动态演变规律,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13][25] - 叶玉瑶研究员团队从区域、城市到社区尺度,系统构建了以“格局优化-功能协同-供需匹配”为核心的自然基础设施规划体系,促进生态服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13][26] 建筑史话与设计事务所 - 建筑史话栏目刊载了韩林飞等关于弗·柯林斯基与理性主义建筑的研究,探讨其几何原型为基础的空间理论体系及先锋实践 [14][31] - 张长文等完成了深圳境外建筑设计历史漫谈的最终篇,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境外建筑设计的四个发展阶段及普利兹克奖大师的影响 [14][32][33] - 设计事务所栏目介绍了英国艾莉森·布鲁克斯建筑事务所,其作品展现了对打造包容、开放城市建设的承诺,并通过独特的雕塑化设计语言体现 [14][36][38] 百校焕新专栏:深圳南海小学案例 - 百校焕新栏目第四期聚焦深圳南海小学的焕新改造,该项目通过“弱结构”设计在密集城市环境下释放出意想不到的空间力,并荣获AR全球Emerging Architecture Award的HighCommend大奖 [61][70] - 改造项目通过轻量棚架、凉棚与连廊等轻盈结构拓展了南方校园屋面机能,重新串联了校园入口与教学楼,弥补了原有交通体系在连续性上的不足 [64][67] - 项目成功源于校方需求明确、设计方专业且善于倾听、双方充分信任与支持,实现了高效沟通与合作 [67]
研判2025!中国航空涂料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前景展望:航空涂料规模达24.53亿元,国产化与技术升级驱动产业高速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1 10:23
行业概述与功能 - 航空涂料是专用于飞机机身、发动机及零部件的特种涂料,具备防水、防火、隔热、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防腐蚀等多重功能 [3] - 按使用部位可分为蒙皮涂料、舱室涂料、发动机涂料、零部件涂料及特殊专用涂料;按类型可分为快干型、烘干型和特种型涂料 [3] - 其技术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材料领域的综合实力 [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航空涂料市场规模在2021年反弹至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1%,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1][10] - 中国航空涂料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55% [1][10] - 中国航空涂料行业产量从2015年的3.38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7.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59% [10]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市场增长由国际航空客运持续恢复、新一代飞机订单增加及军用领域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涂层的需求共同推动 [1][10] - 中国市场增长得益于C919大飞机批量交付、军机更新换代加速、低空经济政策支持以及航空维修维护市场的蓬勃发展 [1][10] - 中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截至2024年底达4394架,较2023年增加124架,其中客运机4126架,货运机268架 [8] 产业链与上游原材料 - 产业链上游为树脂和辅助材料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国家航空飞机、民用航空飞机等 [5][6] - 聚氨酯是重要原材料,中国聚氨酯产量从2017年的1189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700万吨,消费量从2017年的111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83万吨 [7] 竞争格局 - 行业存在高技术壁垒,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PPG、威士伯、阿克苏诺贝尔等外资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11] - 第二梯队包括三棵树、昊华科技、渝三峡A等国产企业,逐渐占据部分市场份额 [2][11] - 第三梯队为其他规模较小的企业 [11] 重点企业分析 - 昊华科技是国内通过民用航空涂料认证最多的涂料企业,其产品助力大飞机制造,打破海外垄断,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7.6亿元,同比增长19.45% [11] - 渝三峡A致力于高性能工业涂料,具备生产十八大类涂料中十六类产品的能力,2025年上半年涂料营业收入为1.73亿元,同比增长0.58%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向环保化与绿色转型加速,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等低VOC产品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 [13] - 材料创新驱动性能突破,纳米材料、聚氨酯和氟碳树脂等应用提升了涂层的耐腐蚀、耐磨等性能 [14] - 智能化技术重塑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用于优化配方,自动化涂装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提升施工精度与一致性 [15][16]
杨青率队拜访任正非,东风+华为合作要怎样再进一步?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10:33
合作战略升级 -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率队赴深圳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徐直军会谈 体现战略优先级提升和顶层战略定位 [2][5] - 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 深化战略合作 企业治理与运营机制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 [2][4] - 合作从技术采购升级至体系融合 涉及企业治理 运营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层面深度融合 [6] 技术合作重点 - 双方于2025年9月19日揭牌联合创新实验室 作为未来技术攻关核心平台 [7] - 合作重点围绕车载软件研发平台 辅助智能驾驶 AI泛场景应用等前沿领域展开 [7] - 岚图新时代旗舰SUV搭载华为最高阶ADS Ultra智能驾驶方案 配备四激光雷达和34颗感知传感器 支持高速L3级自动驾驶 [10] 子品牌合作进展 - 东风旗下猛士品牌与华为签署战略协议 覆盖产品研发 技术创新 市场营销 品牌建设全方位合作 [7] - 双方合作首款车型猛士M817预售1小时近10000辆 证明市场对华为智驾+硬派越野组合认可 [7] - 岚图与华为深度合作五款车型集体亮相 包括岚图追光L和新时代旗舰SUV [8] 合作历史与目标 - 东风与华为战略合作始于2018年 最初布局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 [7] - 华为将依托云计算 大数据 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助力东风实现全价值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10] - 合作目标从简单技术输出迈向体系融合共创共赢 提升研发效率和整体运营效率 [6][10]
华为商城一度崩溃,上汽集团总裁:余大嘴名副其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0:23
新车发布与定价 - 鸿蒙智行发布尚界H5共6款车型 售价区间15.98万至19.98万元[1] - 全新问界M7推出12款车型 售价区间27.98万至37.98万元[3] - 问界M9新增"银境紫"配色及四座配置套装 增程Ultra版55.98万元 纯电Ultra版58.98万元[5] 产品性能与技术配置 - 尚界H5定位中型SUV 车身尺寸4780×1910×1664毫米 轴距2840毫米[8] - 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1360公里 百公里油耗4.44升 纯电版CLTC续航最高655公里 百公里电耗13.4千瓦时[8] - 配备192线激光雷达及4D毫米波雷达 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10] - 全新问界M7配备100kWh电池包 纯电版本最高续航超700公里[20] 市场表现与订单情况 - 尚界H5预售小订数量突破16万辆[6] - 超七成小订用户为首次考虑鸿蒙智行 华为智能化技术为核心吸引因素[10] - 全新问界M7小订数量超23万辆[21] - 华为商城因全新问界M7售价公布一度崩溃[4] 战略定位与市场分析 - 尚界H5是鸿蒙智行最便宜车型 切入15-20万元主流乘用车市场[6][11] - 15-20万元级乘用车零售销量占2024年总销量比例达20%[11] - 全新问界M7起售价较现款提高3万元至27.98万元 体现品牌溢价[20] - 问界M7面临理想L6/L7、特斯拉Model Y等竞品激烈竞争[18] 产能与交付计划 - 针对尚界H5热门配置车型进行预生产 符合配置订单可于发布会后1-4周内提车[10] - 鸿蒙智行为老款问界M7非智驾版车主提供4万元增换购减免政策[3] 行业影响与销量预期 - 鸿蒙智行8月销量约4.6万辆 前8个月累计销量约29.6万辆[21] - 券商保守预计鸿蒙智行全年销量达48.8万辆[21] - 全新问界M7有望在四季度贡献销量增量[21] - 品牌通过尊界S800、问界M9等车型持续释放势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