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manoid Robot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形机器人_ 人工智能大会要点_ 轮式机器人演示比双足更常见,应用更广泛-China Humanoid Robot_ WAIC 2025 takeaways_ Broader applications with wheel-based robot demo more common than bipedal
2025-07-29 10:31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Sanhua(三花智控,002050.SZ)、LeaderDrive(绿的谐波,688017.SS)、Moons' Electric(鸣志电器,603728.SS)、BEST(贝斯特,300580.SZ)、Luster(凌云光,688400.SS)、Baosight(宝信软件,600845.SS)、Supcon(中控技术,688777.SS);以及Noematrix、X Square Robotics、Beijing Humanoid Robot Innovation Center、Galbot、Spirit AI、Agibot、Kepler、Robotera、Ti5 Robot、TLIBOT、SYSMO、Unitree、Baosight、Fourier、Mech - Mind等 [1][21][22][23][25][26][27][28][3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发展情况 - **行业进步明显**: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规模较往年大幅提升,场地面积增加35%至70000平方米,门票价格上涨31%至168元/天,参展商达800家(同比增加60%),演讲者超1200人,展示的人形/具身机器人产品超60种(去年为25个静态原型),体现行业投资和政府支持增加 [1] - **应用场景探索更有针对性**:应用场景拓展至制造、仓储物流、消费零售、家庭养老等领域,不同公司聚焦不同场景,如Noematrix展示机器人做冰淇淋、按摩等服务应用,Beijing Humanoid Robot Innovation Center专注高风险工业场景 [2][7] - **产品改进显著**:人形机器人更多地从展示台走下来进行互动任务演示,相比2024年有明显进步,但互动任务成功率仍有提升空间 [2][8] - **向轮式底座收敛**:工作原型向AGV式轮式底座和功能性抓手发展,而非双足运动,这是向近期商业可行性的务实转变,对行星滚柱丝杠组件股票可能有负面影响 [2][9] - **成本曲线下降但不显著**:Unitree推出售价39990元起的新机型R1,多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ASP约40 - 50万元,小尺寸约10 - 30万元 [2][14][20] - **操作仍是核心挑战**:操作在具身AI核心任务中最难,在成功率、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Vision - Language - Action(VLA)模型被视为基础架构,强化学习(RL)被视为关键下一步,二者结合对具身AI商业化至关重要 [12] - **数据收集面临权衡**:人形公司面临真实世界数据和合成数据的权衡,多数公司采用10% - 50%的真实世界数据与合成数据混合训练 [13] 投资观点 |公司名称|评级|投资理由| | ---- | ---- | ---- | |Sanhua(002050.SZ)|Buy|在汽车/电动汽车热管理领域有增长潜力,HVAC方面EEV渗透率提升及ESS和海外热泵带来新机遇,预计GPM因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和规模经济而改善,催化剂包括EV订单强劲、ESS业务扩张及人形机器人组件业务增长 [21]| |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688777.SS)|Buy|是中国过程自动化领先供应商,技术领先且有服务网络优势,预计自动化控制系统收入增长,有向工业软件拓展的清晰路径,估值有吸引力 [22]| |Best Precision(300580.SZ)|Neutral|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预计2027年起获得全球10%市场份额,机床组件商业化推进,但风险回报与覆盖范围相比公平 [23][25]| |Leader Harmonious Drive Systems Co.(688017.SS)|Neutral|是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领导者,TAM扩张,有海外客户渗透进展,长期增长有潜力,但估值与覆盖范围相比合理 [26]| |Shanghai Baosight Software(600845.SS)|Neutral|是中国领先生产软件供应商,有政策支持和业务增长机会,但56%的收入来自关联交易,数据中心业务有压力,估值合理 [27]| |Moons' Electric(603728.SS)|Neutral|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无刷电机供应链关键参与者,但主业前景保守,考虑其在人形机器人和主业的潜力后,风险回报与覆盖范围相比公平 [28][30]| |Luster(688400.SS)|Sell|在机器视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增长温和,2025年收入大部分未受益于有利终端市场,代理业务增长慢,估值过高 [31]| 价格目标与风险 |公司名称|12个月目标价格|关键风险| | ---- | ---- | ---- | |Sanhua(002050.SZ)|34.90元|EV热管理领域竞争加剧、特斯拉EV销售不及预期、中国房地产竣工不佳影响HVAC需求 [32]| |Zhejiang Supcon Technology Co.(688777.SS)|56.20元|国内资本支出不及预期、海外扩张缓慢、工业软件开发进度慢、应收账款天数可能延长 [33]| |Best Precision(300580.SZ)|27.10元|上行风险为传动部件开发更快、EV部件产能提升更快;下行风险为涡轮增压器渗透率增长缓慢、竞争或定价压力导致利润率低于预期 [34]| |Leader Harmonious Drive Systems Co.(688017.SS)|131.40元|上行风险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和技术进步更快、渗透关键机器人客户更快;下行风险为国内工业/协作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和本土品牌竞争压力增大 [35][36]| |Shanghai Baosight Software(600845.SS)|27.90元|上行风险为向非钢铁市场扩张更快、新产品商业化更快、设备升级需求更大;下行风险为宝武集团数字化进度慢、非一线城市数据中心需求弱、宝武集团行业整合进度慢 [37]| |Moons' Electric(603728.SS)|54.90元|上行风险为人形机器人进展更快、在人形机器人OEM中的市场份额高于预期;下行风险为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电机与驱动器市场份额增长进度慢 [38]| |Luster(688400.SS)|15.30元|上行风险为向新能源领域渗透进度更快、FPD行业增长好于预期、视觉软件开发更快 [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公司产品亮点**:如Agibot发布开源项目和数据集,Baosight的Turin机器人用于“3D”任务,Beijing Humanoid Robot Innovation Center展示多机器人协作系统,Fourier的GR - 3机器人用于医疗保健互动等 [17] - **投资相关概念说明**:包括GS Factor Profile(从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和综合四个关键属性提供投资背景)、M&A Rank(对公司被收购概率进行排名)、Quantum(高盛专有数据库)等 [42][44][45] - **各种披露信息**:包括评级和定价信息、公司特定监管披露、美国及其他司法管辖区法律规定的额外披露、评级和覆盖范围相关定义、全球产品分发实体及一般披露等内容 [46][47][49][50][52][56]
人形机器人 -2025 年下半年将由哪些因素驱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Humanoids-What Will Drive the Humanoid Sector in 2H25
2025-07-22 09:5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纪要聚焦人形机器人行业,涉及众多相关公司,如特斯拉、图灵机器人(Figure)、宇树科技(Unitree)、达闼机器人(Agibot)、优必选(UBTECH)等集成商;科大讯飞(iFlyTek)、宁德时代(CATL)、禾赛科技(Hesai)、均胜电子(Joyson)等各组件供应商;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涉足人形机器人业务的科技与制造企业 [1][9][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动态转变 - **观点**:市场从过度预期转向关注应用,集成商能否在短期内实现商业价值是行业回升的关键 [3]。 - **论据**:2025 年 1 - 3 月,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因宏伟目标、技术突破和政府支持上涨 37%;3 - 7 月,因集成商下调目标且无显著突破,市场回调 6% [3]。 2H25 关注下游应用 - **观点**:2H25 重点在于下游应用,人形机器人将逐步在更广泛场景应用,尤其在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关注部署能否达市场预期 [22]。 - **论据**:目前多数人形机器人销售用于研发、教育和展示,近期已有较大商业订单,如达闼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获中国移动 1.24 亿元订单,优必选获美意汽车 9100 万元订单;多数集成商目标今年交付数百到数千台,但实现有挑战 [23][27]。 持续的模型发布、硬件和软件创新 - **观点**:关键集成商的模型更新、硬件突破和软件创新将推动行业发展,影响产业链表现 [5]。 - **论据**:预计有硬件突破,如新型减速器、PEEK 材料、螺杆制造新技术;软件创新方面,视觉 - 语言 - 行动(VLA)模型将提升人形机器人能力;特斯拉 Optimus Gen 3 等模型更新将是关键催化剂 [5][36]。 政府支持至关重要 - **观点**:中国政府支持对行业领先地位至关重要,未来可能出台终端用户补贴以促进应用 [23]。 - **论据**: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多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约 187 亿元;北京和张江计划到 2027 年部署 1 - 2 万台人形机器人 [44][47][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人形机器人价值链条更新**:更新中国的人形机器人股票列表,新增 6 家公司,剔除 14 家公司,涵盖从大脑到组件再到机器人集成商的 45 只股票 [9][12]。 - **关键事件**:2H25 需关注特斯拉 2Q 财报电话会议(7 月 23 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 月 26 - 28 日)、世界机器人大会(8 月 8 - 12 日)等事件 [8]。 - **政策与机构支持**: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还成立诸多机构与联盟促进行业合作,如北京的国家 - 地方联合创新中心、上海的国家 - 地方联合创新中心等 [44][46]。
中美机械工程师人才储备相差7.78倍 中国机器人已赢在起跑线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1 09:57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的挑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机器人工程师人才储备不足和机器人落地应用滞后的致命问题,这威胁到美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美国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师不足4.5万名,而中国机械工程师总数超35万,数量差距达7.78倍 [2] - 美国教育成本攀升和STEM学位门槛提高削弱了学生选择工程专业的意愿,社会对制造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刻板印象 [2] 中国在工程人才培养和自动化领域的优势 - 中国采取系统性策略培养工程人才,教育投资覆盖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政府主导的学徒制项目,形成多层次人才输送体系 [4] - 中国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拥有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优势 [4] - 2023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过德国和日本,体现技术与人才结合的实际成效 [14] 工业自动化落地难题 - 美国中小企业面临成本高、门槛高、过于复杂三大难题,难以通过低成本获取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5] - 开源技术项目如ROS-Industrial因缺乏配套教育、培训及支持体系,实际效果受限 [7] - 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工具赋能提升生产效率,人机协同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加工程技术含量 [9]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系统性结构问题 -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劳动力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陈旧(如电网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三分之一桥梁需翻新)等阻碍 [15] - 美国制造业长期空心化导致熟练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机器人领域工程师尤为欠缺 [15] - 仅靠调整贸易政策未带来实质性复苏,劳动力与技术的双重制约导致产能波动和供应链脆弱性 [10] 行业企业动态 - 文章列举了工业机器人、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名单 [19][20][21][22][23]
花旗:优必选机器人_2025 年行业考察追踪_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后置
花旗·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高风险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业务年初至今进展落后于计划,但管理层认为2025年300 - 500台的出货指引不仅能达成,还有可能超额完成,若达成2025年目标,2026年有望交付多达2000台 [1][2] - 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移动任务上的效率,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将从目前人类效率的40 - 50%在2025年底提升至80 - 90% [1] - 与华为合作并非使用其AI或大语言模型,而是利用其工业解决方案,在计算能力和内存芯片方面获得支持,最早在2025年第三季度,与华为合作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可能成为新客户 [3] - 管理层认为双足机器人在大多数工业应用中比轮式机器人更理想,但也考虑为需要长距离移动的应用提供轮式人形机器人 [4] - 新版本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仍在校准和训练中,预计今年7月或8月亮相 [5] 各部分总结 估值 - 对亏损的优必选科技采用市销率估值,目标价108.0港元基于约22倍2025年预期市销率,与其他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公司的平均市销率相似 [16] 价格及回报预期 - 2025年6月25日16:10价格为83.95港元,目标价108.00港元,预期股价回报率28.6%,预期股息收益率0.0%,预期总回报率28.6%,市值370.87亿港元(47.24亿美元) [6]
2025年人形机器人中期策略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特斯拉、华为、小米、智源语数、飞书、拓普、建腾、三花、日盈电子、福莱新材、恒帅股份、中兴电材、沃特股份、宁波华翔、力星精密、优必选、亿家道通科技、新华锦、麦迪科技、浙江龙泰、五洲新春、威格斯、中盐、柯力传感、东凌股份、中鼎股份、宇立、坤维、飞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行业正从实验室迭代过渡到垂直场景商业化阶段,自2024年下半年进入快速成本和技术迭代周期,核心部件成本下降,国内机器人迭代周期约两个月,特斯拉等公司产品接近量产成熟 [1][3] - 下半年进入垂直场景商业化,如巡检、康养等,商业化卡在大小脑及上肢协作领域,上肢能力迭代是关键 [1][3] - 人形机器人工作效率约为人类的0.3倍,ToB需求逐步激活,未来关注上肢和大脑方向技术迭代 [4] - 本体公司长期由华为、小米、特斯拉等主导,新兴公司有挑战机会,预计2025年出货量接近2万台,2026年达10万级别 [1][4] 2. **投资机会** - 下半年智能链条投资机会集中在定点行情和技术迭代,特斯拉链部分供应链成型,结构性机会来自新定点机会 [1][5] - 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短,带来新技术价值重估机会 [7] - 下半年关注灵巧手、丝杠等七大赛道,关注特斯拉、华为等公司供应链机会 [2][9] 3. **供应链核心价值量和技术壁垒** - 集中在手关节、丝杠、六维力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等领域,部件价值量大、技术迭代快、壁垒高 [8] - 灵巧手主动自由度提升,增加微型丝杠和触觉传感器需求,新型电机方案诉求增强 [8] 4. **各赛道情况** - **灵巧手**:迭代速度最快,特斯拉主动自由度显著提升,潜在供应商有浙江龙泰、五洲新春等 [9] - **丝杠**:成本因设备加工效率提升和钣金成本下降显著降低,潜在供应商有五洲新春、浙江龙泰等 [9] - **Pick and Place**:专利壁垒高且成本下降明显,特斯拉已用PEEK材料,将在结构件中逐步应用 [9] - **PEEK材料**:售价约40万元,降至20万元以下将大规模爆发,产业快速迭代,头部公司有独家专利及降本工艺,国内中盐份额低 [10] - **减速器**:关注斜波减速器国产化和百线真轮发展,多种方案共存,摆线针轮可能替代谐波减速器 [11][17] - **电子皮肤**:多种方案,压阻式有优势,行业格局未形成,关注日盈电子、福莱新材等 [19] - **六维力传感器**:应变式方案有瓶颈,非芯片式方案普及概率大,行业格局未形成,关注中鼎股份、科力传感等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EEK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如丝杠保持架开始应用,用量随成本下降和要求提高将增加 [10] - 丝杠行业车铣磨工序改进使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微型丝杠稳定性高、价格下降有优势 [12] - 关节总成市场中丝杠成本下降将使线性执行器份额显著提升 [18]
摩根大通:年中展望_穿越周期拐点初期与类人机器人发展阶段
摩根· 2025-06-04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埃斯顿自动化-A(002747 CH)和绿的谐波传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688017 CH)均给予“增持(OW)”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自动化市场正在复苏,FA周期拐点仍在持续,需求和订单趋势总体改善,新产品推出推动创新和竞争优势,战略扩张增强全球影响力,国内品牌表现优于国外品牌 [2][18] - 尽管周期拐点和新产品扩张第一年的盈利可能受限,但行业估值有望因前景改善而扩大 [2][18] - 重点增持的公司为汇川技术、亚德客和绿的谐波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定价与利润率动态 - 汇川技术预计2025年IA和电梯业务利润率稳定,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 [20] - 亿合达自动化目标今年毛利率同比至少提高1.5个百分点,通过关注长尾客户需求和多元化客户组合实现 [20] - 埃斯顿自动化2025年4月定价趋势企稳,预计2季度起毛利率逐季改善,非激进定价策略支持可持续增长 [20] - 绿的谐波2024年4季度和2025年1季度毛利率下降,因人形机器人产品处于早期阶段,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定价稳定,毛利率有望改善 [20] - 亚德客2025年1季度销售收入增长,公司通过稳定库存和产能转移应对关税挑战,保持较高气动产能利用率 [22] 最新需求检查与订单趋势 - 中国自动化市场2025年1季度强劲复苏,支持FA周期拐点,关键企业在传统FA业务和新兴人形机器人业务中把握机遇 [24] - 汇川技术IA需求改善,目标2025年IA业务销售同比增长约20%,在风电和锂电池领域复苏明显 [25] - 亿合达自动化2025年1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得益于汽车和半导体行业表现出色,正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机会 [25] - 埃斯顿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需求强劲,受锂电池和3C电子行业资本支出推动,正在开发下一代AI驱动机器人产品 [25] - 亚德客保持积极销售前景,2025年1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受益于出货量改善和政府刺激政策 [25] - 绿的谐波有望受益于谐波减速器市场订单增长,库存预计从2025年3季度起恢复正常 [25] 新产品举措 - 汇川技术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从旋转执行器开始,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增强在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力 [28][29] - 亿合达自动化专注于标准化非标准零件和提升自动化组件,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机会 [28][29] - 埃斯顿自动化正在推进下一代AI驱动机器人产品,针对制造场景开发人形机器人 [28][29] - 绿的谐波将产品范围从谐波减速器扩展到执行器模块和行星滚柱丝杠,应用于工业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28][29] - 亚德客通过开发传感器开关和电子控制器丰富产品组合,目标扩大市场份额 [28] 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 行业竞争格局中,国内品牌表现优于国外品牌,各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增长机会,提升市场地位 [32] - 汇川技术目标与行业巨头ABB和西门子竞争,超越之前对台达和安川的关注 [32] - 亿合达自动化瞄准米思米,加强在非核心FA组件细分市场的地位 [32] - 绿的谐波凭借先发优势和与领先工业机器人品牌的紧密关系,保持国内谐波传动市场领先地位 [32][34] - 亚德客通过竞争定价和稳定材料成本,在气动和直线导轨领域增加市场份额 [32][34] 战略扩张与全球布局 - 中国FA和机器人企业加速海外扩张,汇川技术、亿合达自动化、埃斯顿自动化和绿的谐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亚德客则专注加强国内市场地位 [33] - 汇川技术IA业务增长得益于关键FA产品市场份额增加和向过程自动化的拓展,每年优于市场表现10 - 20% [34] - 亿合达自动化在非核心FA组件细分市场保持领先,通过扩展产品组合和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竞争力 [34] - 埃斯顿自动化进军汽车生产线,投资软件和算法研发,缩小与海外品牌的技术差距 [34] - 绿的谐波自2024年以来成功渗透至少两家四大工业机器人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34] - 亚德客通过竞争定价和稳定材料成本,增加在气动和直线导轨领域的市场份额 [34] 行业近期订单流回顾及国际领先FA品牌解读 - 中国自动化市场对4月宣布的互惠关税表现出韧性,埃斯顿自动化和亿合达自动化4月订单势头良好,汇川技术增长放缓,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影响 [37] - 安川电机对FA需求复苏持积极态度,预计电子、机床、金属加工和半导体等行业将推动AC伺服复苏,中国工业机器人订单同比增长26% [38] - 发那科中国市场订单数据显示需求强劲复苏,同比增长34%,电动汽车和IT相关投资需求旺盛 [41] - 亚德客全年销售前景乐观,目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4月销售同比增长11%,受国内消费复苏和政府刺激政策推动,关税影响有限 [42] 模型更新与目标价调整 - 埃斯顿自动化目标价下调至25元,较5月30日收盘价有30%的上涨空间,因2025 - 2026财年盈利预测下调约40%,采用2026财年100倍的市盈率估值 [43] - 绿的谐波目标价下调至175元,较5月30日收盘价有50%的上涨空间,因2025 - 2026财年盈利预测下调23%,考虑到近期盈利不及预期,略微下调长期增长率至5% [44] 股价表现回顾 - 过去一个月,中国FA股票平均下跌4%,表现逊于沪深300指数,可能受地缘政治紧张、下游汽车市场价格竞争和高管减持等因素影响 [47] - 年初至今,中国FA股票平均上涨6%,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但优势在过去一个月有所收窄,日本和台湾同行下跌8% [48] - 中国FA股票目前的1年远期市盈率平均为39倍,高于2024年3季度的低点,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潜力的信心 [48] 工业自动化(IA)需求关键趋势 - 报告展示了安川电机、发那科的季度订单趋势,中国机器人生产、日本机床对中国订单、中国PPI与工业利润同比变化等数据图表,反映行业需求情况 [54][55][57] 埃斯顿自动化 - A - 埃斯顿是中国领先的伺服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通过高度集成的商业模式区别于同行,能够自主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组件 [80][81][90] - 公司通过子公司埃斯顿可道机器人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组合和增长前景得到增强 [80][81][90] - 基于政策支持和公司战略,报告维持对其“增持”评级,2026年12月目标价25元,基于2026财年100倍的市盈率估值 [80][81][90] 绿的谐波传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绿的谐波是领先的谐波传动供应商,有望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中受益,在机器人硬件供应链中具有优势 [106][107][115] - 采用贴现现金流(DCF)估值,2026年12月目标价175元,对应2026财年176倍的市盈率,假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8%,终端增长率为5% [106][107][115] - 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工业机器人需求弱于预期、下游机器人供应商竞争加剧和定价压力高于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慢于预期 [117]
摩根大通:人形机器人-2025 年全球中国峰会要点 - 具身人工智能的应用
摩根· 2025-05-29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中两场人形机器人小组讨论受投资者关注,探讨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主题,强调了机器人在自动化未来的战略重要性及创新合作的推动作用 [1][2] - 机器人行业发展显著,多功能机器人不断进步,需求受其适应特殊环境能力驱动,技术创新聚焦具身智能,中国供应链支持行业目标 [6][7] - 人形机器人仓储和服务应用前景好,中国企业注重商业化,中美在该领域有竞争与合作,自动化有风险也有机遇,中国企业靠创新和合作建立优势 [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趋势和机遇 - 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多功能机器人能执行多种任务,适用于消费和特定行业场景,可降低人类在危险环境的风险,融入人类基础设施有望改变全球机器人格局 [6] 需求情况和市场潜力 - 机器人因能在不适宜人类的环境中工作,在企业对企业应用中需求大,预计将融入服务机器人领域,从工业场景逐步扩展到家庭场景 [6] - 仓储和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将显著增长,企业需开发轻便、灵活、易部署的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逐步在半结构化工业环境中应用并扩展到一般场景 [9] 技术进步和未来方向 - 技术创新聚焦具身智能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从运动控制向复杂认知功能发展,与知名机构合作推动多场景应用,中国供应链支持机器人替代人类的目标 [7] - 中国机器人公司现阶段注重商业化,利用成熟供应链创建硬件平台和训练特定模型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开发人形机器人需克服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挑战 [9] 中美贸易动态与合作 - 人形机器人领域是中美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美国注重创新,中国强调分阶段商业化和闭环商业模式,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紧张,但两国企业有合作,利于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 [9] 自动化的风险与机遇 - 自动化虽引发机器人替代人类工作的担忧,但重点是增强人类能力和提高安全性,在劳动力短缺的环境中,机器人可提高稳定性和效率,为社会创造价值 [10] 核心竞争优势和未来方向 - 中国机器人公司通过创新和战略伙伴关系确立竞争优势,开发人形机器人注重标准化应用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探索多种技术途径提升机器人能力,以满足应用场景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开发 [10]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 年 TechNet 中国实地考察小组要点:随着对数据工厂投资增加,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高盛·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三花智控(买入),来福谐波(中性),贝斯特(中性),鸣志电器(中性) [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参与者认为人形机器人需结合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实现规模化,依赖算法、数据、算力和硬件四项核心技术 [1][5] - 中国在硬件供应链保持领先,初创公司开始着力开发机器人“大脑” [1][5] - 对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和行业长期前景持积极态度,维持2025年2万台、2035年全球140万台的出货量预测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 - VLA模型被视为可行解决方案,其核心架构与标准大语言模型无根本差异,但输入变为视觉和动作整合,输出为机器人预期执行的动作 [6] - 有公司管理层认为算法结构研究质量可能落后美国0.5 - 1年,但在中国发展迅速 [6] - VLA是早期成功方向,但可能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该领域预计经历3 - 4次重大迭代 [7] 数据 - 数据训练模型一般有三步,包括用人工工作视频预处理、监督微调、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 [8][15] - 目前使用二维视频、远程操作数据和模拟数据三种类型,对于哪种数据最有效存在争议,多数认为需有效融合三种数据,且高质量真实数据最为关键 [11] - 达到L3级通用自主需1000万小时真实世界机器人数据,相当于1万台机器人或操作员2年的工作量,需1 - 2亿美元投资,催生“数据工厂”概念 [12] - 对于一台机器人收集的数据能否应用于另一台存在不同观点,目前模型早期阶段数据与硬件绑定紧密 [13] - 远程操作数据有多种收集方法,包括视觉系统、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光学运动捕捉等,各有优缺点 [16] - 有公司提到政府对基础模型和部分数据有补贴,但政府开源数据集对微调或特定领域任务掌握可能不足 [15][17] 算力 - 因边缘计算限制,公司采用“快 + 慢”系统,训练或复杂任务仍需高端GPU,用边缘设备运行VLA进行感知、规划和轻推理 [18] - 部分本地初创公司与华为合作,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构建国内计算基础设施 [18] 硬件 - 灵巧手是硬件改进关键,对近期数据收集和中长期工厂复杂任务处理至关重要,但面临平衡负载、灵活性和成本,以及触觉传感器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挑战 [19] - 国内一家触觉传感器公司试图引入数据标准,通过设计、算法和材料创新降低成本,其传感器平均售价较海外同行低超50% [19] 应用场景 - 工厂物料搬运和分拣是早期商业机会,物料搬运有公司机器人准确率达95%,分拣需求更大但对速度要求更高,码垛/拆垛和装卸任务需求大但技术瓶颈待解决 [20] - 消费级应用虽长期需求乐观,但技术要求高,且有监管和安全隐私问题,目前商业人形机器人已用于引导和互动接待,出货量超预期 [22] 价格 - 人形机器人平均售价在1.5 - 10万美元,因规格不同而异,低价产品智能和硬件规格有限,用于研究、接待或娱乐,高价产品用于工厂任务 [23] - 多数公司目标2025年出货数百台,未来通过生产优化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客户投资回报率 [23] 关键事件 - 8月15 - 17日北京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包括13项竞技和表演项目、6项应用项目,较4月19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全面展示人形技术 [4]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2025 年第一季度要点:产品快速迭代,供应链积极研发
高盛· 2025-05-06 10: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深圳汇川技术(300124.SZ)、三花智能控制(002050.SZ)、双环传动(002472.SZ)[42][43][45] - 中性评级:贝斯特精密(300580.SZ)、绿的谐波(688017.SS)、鸣志电器(603728.SS)、埃斯顿自动化(002747.SZ)[46][48][49][50] - 卖出评级:联测科技(688400.SS)[5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各环节积极研发,产品迭代快,虽短期突破和技术拐点不明,但长期市场潜力大,维持2025年2万台、2035年140万台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测[1] - 产品进展:2025年有望小规模商业化,国内厂商加速公开销售,汽车OEM和纯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有不同量产计划和出货目标[2] - 软件方面:高质量真实数据是机器人AI模型训练关键,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研发重点转向机器人AI开发,未来软件研发将持续,部分通用的机器人AI或成为商业化转折点[2][5] - 硬件方面:新参与者增多且研发活跃,需关注产品差异化,各关键组件有不同发展情况,组件公司产能扩张和营收预期较谨慎[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器人制造商进展 汽车制造商 - 特斯拉:2025年在弗里蒙特试点生产线建造Optimus,预计年底达数千台产量,未来五年内年产量达100万台,但供应链新兴限制因素致生产推迟[11] - 小鹏:认为L3级人形机器人无效,L3自动驾驶与机器人L3能力兼容,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目前小鹏铁蛋已实现下半身完全控制和部分高级能力,但行业起飞前景不明[12] - 广汽:早期商业化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在安保和巡逻领域的应用[13] - 小米:CyberOne已在自家汽车生产线测试[13] - 梅赛德斯 - 奔驰:计划将Apptronik Apollo机器人融入生产生态系统,预计其不久后在新CLA生产线运行,主要负责工厂物流和组件装配检查[14] 工业机器人企业 - 埃斯顿可道:预计2025年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原型[15] - 汇川技术:2024年开发多个人形机器人组件,2025年聚焦开发高灵活性运动控制平台、推出组件和模块解决方案、探索工厂应用,不排除开发整个人形机器人,预计约3年后部分应用技术可行[16] 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 天工Ultra:在4月19日北京经开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夺冠,得益于增强的硬件散热、轻量化和鲁棒性,复杂地形强化学习,以及“慧思开悟”大语言模型赋予的状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18] - 优必选:2025年预计出货Walker系列1000台、天工300 - 500台,与5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BrainNet支持多机器人控制,采用新数据训练周期,计划推出新的Walker C和Walker S2[19] - ENGINEAI:2025年2月PM01展示领先硬件性能和全身控制技术,4月15日PM01和SA01在京东上线销售,起售价分别为18.8万元和4.2万元[20] - AI2Robotics:4月15日发布新的生成式人形机器人AlphaBot 2,计划2025年建立生产线,2028年产能达1万台[21] - MagicLab: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MagicBot,2025年目标产量400台,已在联想和追觅智能工厂训练测试[21] - AGIBOT:2025年1月生产第1000台人形机器人,3月发布首个开源具身大语言模型GO - 1[22] - 开普勒:K2已在上汽工厂测试,进行车身检查和金属部件运输等任务[22] 供应链企业进展 执行器组装 - 鸿海:将制造机器人引入生产线提高效率,提供关键组件、组装制造服务和软件平台解决方案[25] - 三花:计划生产数千个执行器,认为今年开始量产,预计占据60 - 70%市场份额[26] - 拓普:将人形机器人研发作为长期战略,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4%,产品拓展至灵巧手等,5月计划出货约380个执行器,与多家国内厂商讨论合作,7 - 8月“机器人电驱动系统”制造基地投产[27] - 凌亿云:与多家美国和国内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合作,提供伺服、减速器和驱动器产品,已开始小批量生产[28] 减速器 - 绿的谐波:与四大主要人形机器人厂商合作,为优必选和AGIBOT独家供应谐波减速器,预计客户各有数千台需求,开发新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2024年人形机器人相关收入约35 - 40百万元[29] - 双环传动:与特斯拉合作开发全新减速器产品,相关产品待量产交付[30] - 中大立德:主要生产行星减速器和旋转执行器,未来开发谐波减速器和小齿行星减速器,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20百万元,预计2025年超50百万元,已与AGIBOT和傅里叶建立合作,建立2万台减速器和18万台执行器年产能[31] - 科达利:专注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与多家公司合作推出新产品,2024年推出创新轻量化减速器,收入数百万元,预计2025年增长10倍,年产能初始为5万台并按需调整[33] - 富奥智能:2022年开始研发,产品布局涵盖上半身谐波减速器等,已向多家公司交付产品或样品,2024年收入0.8百万元,考虑产能扩张[34] 行星滚柱丝杠 - 贝斯特:行星滚柱丝杠进展早期,无正式订单,注重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开发专用研磨设备,90%机床为进口,2024年四季度开始定制研发和交付灵巧手用微滚柱丝杠样品[35] - 双林:为国内电动汽车OEM开发线性执行器,2024年底建立1.2万台测试生产线,产品已交付多家厂商,新的灵巧手线性产品在研发中,收购机床公司无锡凯卓兴[36] - 正宇:建立全流程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开发线性执行器和灵巧手微组件,有国内一级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样品测试订单,有2条生产线,日平均产能100台[37] 灵巧手 - 兆威机电:提供灵巧手和电机驱动模块,与3大主要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研发,2024年发布第一代灵巧手,第二代将改进紧凑性和感知能力,开发小尺寸无刷电机,计划增加电子控制算法研发[38] - 信捷电气:核心产品为无刷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及相关组件,无刷电机5月亮相,6月推出支持驱动系统[39] 机器视觉 - 奥比中光:建立从深度相机到激光雷达的3D视觉传感器技术路线图,新的Gemini 335/336系列双目3D深度相机与英伟达Isaac Perceptor集成,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精度视觉数据[40] - 联测科技:2025年一季度机器视觉相关收入大幅增长,提供光学3D运动捕捉系统和数据映射模拟平台,目前积累的数据量在复杂场景成功率未达95%以上[41] 投资分析 深圳汇川技术 - 投资理由: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先企业,海外市场有机会,有望在PLC市场扩大份额,电动汽车组件业务增长,数字化业务有潜力,研发效率高,产品组合和市场覆盖全面,估值有吸引力[42]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74.8元,基于2026年35倍市盈率[53] 三花智能控制 - 投资理由:全球HVAC控制和热管理组件领先企业,汽车/电动汽车热管理业务有增长潜力,HVAC市场份额稳定,全球布局可应对关税影响,长期毛利率有望提升,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业务将成新收入来源,估值有吸引力[43][44]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34.9元,基于2030年21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6年[54] 双环传动 - 投资理由:中国最大齿轮制造商之一,高精度齿轮生产商,市场份额有望从2022年的12%增长到2025年的17%,电动汽车传动齿轮和民用塑料齿轮业务增长,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和25%,利润率和运营能力超预期[45]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39.7元,基于2025年25倍市盈率[55] 贝斯特精密 - 投资理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业务稳定增长,采用长期估值方法,预计2027年起获10%全球市场份额,机床部件商业化推进,风险回报合理[46]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24.7元,基于2030年32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56] 绿的谐波 - 投资理由: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领先企业,谐波减速器市场需求增长,产品应用领域扩大,逐步渗透海外客户,长期增长潜力大,但估值合理[48]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34.6元,基于2030年45倍市盈率,按11.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57] 鸣志电器 - 投资理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无刷电机供应链关键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预计2027年在高/中/低规格机器人市场获50%/70%/70%份额,但主营业务前景较保守,风险回报合理[49]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53.3元,基于2030年37倍市盈率,按9.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60] 埃斯顿自动化 - 投资理由: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受益于政策支持,但欧洲市场宏观经济前景不佳可能拖累营收增长,估值上行空间有限[50]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5.6元,基于2025年35倍市盈率[61] 联测科技 - 投资理由:机器视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温和增长,但2025年收入大部分来自不利终端市场,代理业务增长慢,估值过高[52] - 目标价格:12个月目标价13.2元,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按11.5%资本成本折现到2025年[62]
港股概念追踪|人型机器人需求增长快 机构普遍看好产业链组件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14:1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0亿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年收入达5万亿美元 [1] - 美国银行预测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18000台 2030年增至100万台 2035年达1000万台 [1] - TrendForce预估2027年全球人型机器人市场产值超20亿美元 2024-2027年CAGR达154%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AI技术改进推动需求增长 [1] - 生成式AI技术显著提升服务型机器人市场吸引力 [2] - 2025年或成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2026年进入小规模生产阶段 [1][2] 关键技术领域 - 执行器和AI算法是短期主要发展领域 具身智能技术迭代是长期重点 [1] - 行星滚柱螺杆成本占比最高达22% 复合材料件占9% 6D力矩感测器占8% 空心杯马达占6% [2] - 关键部件自产率和成本降低速度超预期 [1] 供应链特征 - 人型机器人供应链将与智能终端设备 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供应链高度重叠 [2] - 现有三类供应链具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更易切入人型机器人市场 [2] 相关上市公司 - 整机企业:优必选 美的集团 越疆 [3] - 零部件企业:金力永磁 德昌电机控股 英诺赛科 敏实集团 速腾聚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