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工业控制微控制器芯片)

搜索文档
套现12亿,67岁半导体老将体面离场
芯世相· 2025-07-02 15:54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中网 ,作者杨博宇 投中网 . 投中网是领先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拥有立体化传播矩阵,为创新经济人群提供深入、独到的智识 和洞见,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和创新商业领域拥有权威影响力。官网:www.chinaventure.com.cn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50W+芯片行业粉丝。 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 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 源链接等, 我会分享在朋友圈 。 本文转自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 中颖电子是国内MCU (工业控制微控制器芯片) 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应用在家电等领域。而致能工电 则是一家聚焦在工业及汽车芯片领域的企业集团。两家公司的"联姻",将向工业及汽车MCU领域 进行拓展。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致能工电的"身世"。它是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 平台。本身的产业业务占比并不高,但是在武岳峰的操盘下,连续收购、参投7家半导体公司,构 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致能工电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一家产投平台。 PE/VC通过掌控一家产业平台来进行整合、并购,在目前行业内并不常见。但我们发现武岳峰、 临芯资本等都在作此尝试。虽然路径各有 ...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7:50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自2023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全国各地并购交易逐渐升温,半导体领域诞生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如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控股权、海光信息收购中科曙光等[1][2] - 行业最近出现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案例,如中颖电子控股权转让给致能工电[3][4] - 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并购整合已进入多点开花阶段[2] 中颖电子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股东Win Channel Ltd与致能工电签署协议,合计转让14.20%公司股份,转让价格25.677元/股,总价12.45亿元[4][7][8]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中颖电子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9] - 交易价格较停牌前21.41元/股溢价20%,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11]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是MCU领域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应用在家电等领域,2021年11月股价达82元/股,市值250亿,但最近两年市值缩水至80亿左右[12][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和13.4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和1.34亿,同比下滑12.86%、42.32%和28.01%[15]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2.1%[15]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达10.93亿,市占率25%但市场已饱和,消费电子BMIC、AMOLED受市场疲软影响萎缩[15] - 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仍处于导入客户阶段[16] 致能工电背景与布局 - 致能工电是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在武岳峰操盘下已连续收购、参投7家半导体公司[6][18]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但投资组合升值带来1亿收益[21]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23.27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16.29亿占总资产51.7亿的76.52%[23] - 已投资企业包括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Chipways、泰矽微电子、韶芯集成电路、昂宝电子等,主要应用场景涉及汽车领域[25][26][27][28] - 通过本次交易将形成"家电+工业+汽车"三场景MCU产品矩阵[29] 武岳峰资本运作模式 - 武岳峰累计管理超500亿基金,投资超200家公司,曾领衔中国财团收购芯成半导体(ISSI)[31] - 通过公司模式而非基金模式主导投资,优势包括无存续期限制、可获得持续现金流、利益绑定更紧密等[32] - 类似模式还有临芯投资通过收购重庆路桥股份操刀半导体并购,兴橙资本设立越海集成开展制造+封装业务[34][35][37] - 这些机构尝试呈现"创始人模式"特征:自己操刀,下场创业,对投资人要求更高[39]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凤凰网财经· 2025-06-22 20:36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自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半导体领域并购交易升温,出现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如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海光信息收购中科曙光等[2][3] - 行业出现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新模式,如武岳峰、临芯资本等机构亲自操刀,下场"创业",通过成为长期经营者探索芯片投资下半场的可能性[4][8][39] 中颖电子交易详情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及股东Win Channel Ltd.与致能工电签署协议,转让14.20%股份,交易总价12.45亿元,转让价格25.677元/股,较停牌前溢价20%[5][9][10][13]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公司23.4%表决权,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为致能工电,后者无实控人[11][12] - 67岁创始人傅启明通过此交易套现12亿元离场[13]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市值从2021年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左右,股价从82元/股高点大幅下跌[15]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13.43亿,呈下滑趋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1.34亿,同比下滑12.86%、42.32%、28.01%[17]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2.1%[17]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达10.93亿,市占率25%但市场饱和;消费电子BMIC、AMOLED受市场疲软影响萎缩;车规级MCU进展缓慢[17][18] 致能工电背景与布局 - 致能工电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是聚焦工业及汽车芯片的产业平台,已连续收购、参投7家半导体公司[7][20][25]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88亿,利润主要来自投资组合升值[21]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23.27亿,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和非流动金融资产合计16.29亿,占总资产51.7亿的76.52%[23] - 已投资布局包括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Chipways、泰矽微电子、韶芯集成电路、昂宝电子等,主要涉及汽车领域[26][27][28][29] 武岳峰资本运作模式 - 武岳峰累计管理超500亿基金,投资超200家公司,曾领衔中国财团成功私有化芯成半导体(ISSI)[33] - 通过公司模式而非基金模式主导投资,优势包括无存续期限制、可获得持续现金流、更好绑定各方利益[34] - 类似模式还有临芯投资通过收购重庆路桥股份操刀半导体并购,兴橙资本设立越海集成开展制造+封装业务[36][37][38] - 这种"创始人模式"要求投资人成为企业家和长期经营者,如致能工电董事长李晓忠兼具经营与投资经验[39][40]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核心观点 - 知名VC通过产业平台发起并购,拿下80亿市值的中颖电子,交易总价12.45亿元,溢价20% [1][5][14] -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进入多点开花阶段,晶丰明源、概伦电子、海光信息等公司近期均有重大并购动作 [3] - PE/VC机构如武岳峰、临芯资本等尝试亲自操刀并购整合,通过成为长期经营者探索芯片投资下半场 [8][37][42] 并购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及Win Channel Ltd合计转让14.20%股份给致能工电,交易价25.677元/股,总价12.45亿元 [5][10][11] - 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更为致能工电,后者无实控人 [13] 中颖电子现状 - 公司市值从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2024年营收13.43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 [16][18] - 主营业务家电MCU市占率25%但市场饱和,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 [18][19] -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公司需要新盟友拓展车规级MCU领域 [14][20] 致能工电背景 - 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已连续收购7家半导体公司 [7][28] - 2024年营收2.06亿元,主营业务亏损0.81亿元,主要依靠投资收益 [24]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23.27亿,权益投资16.29亿 [26] 产业布局 - 已投资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泰矽微等7家半导体公司 [29][30][31] - 重点布局汽车领域,形成"家电+工业+汽车"MCU产品矩阵 [32][33] - 武岳峰作为主导方,管理500亿基金,投资过兆易创新、沪硅产业等 [35][36] 行业新模式 - PE/VC通过产业平台或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整合,成为长期经营者 [37][39][41] - 武岳峰、临芯资本、兴橙资本分别采用不同路径探索半导体投资下半场 [41] - 新模式要求投资人兼具经营与投资能力,如致能工电董事长李晓忠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