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产品

搜索文档
为什么要做MR产品?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8-20 15:48
他指出,MR可能是在基于未来家用机器的场景目标情况下,很好的设备。 "所以总结来说,一方面要解决短期及用户的需求,大屏的需求,沉浸式的需求这种短期的需求。另一 方面站在未来长期角度,MR是可以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来满足家庭机器人长期需求"他说。 在"vivo会客厅"活动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谈到"为什么要做 MR产品"时表示,目前手机还不能被其他品类完全取代,同时大家对大屏观影、大屏娱乐、大屏游戏沉 浸的体验也非常期待。"用户有需求,那自然我们得满足这个需求。"他说。 在未来机器人时代,vivo到底能扮演什么角色?面对低生育率,老龄化,胡柏山表示,vivo作为一家科 技企业,应该去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责。所以,家庭机器人是未来要做的长期的方向。 他表示,在MR这里面找到了未来的机器人结合的方向。他指出,机器人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是非结构化 的场景。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不一样。沙发摆放和冰箱的摆放以及餐桌的摆放,相信找不出一模一 样的。 责任编辑:李思阳 ...
手机厂商纷纷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业内称谈今年商用元年为时过早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3:48
手机厂商跨界机器人领域 - 荣耀进军机器人领域,其机器人跑步速度达4m/s打破行业纪录,算法优势显著,并采用夜间爬山训练方式提升性能 [2] - vivo成立机器人Lab,聚焦研发机器人"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计划利用蓝心大模型和MR技术优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2] - 华为与深圳前海合作区共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具身大模型技术,联合超百家企业构建生态圈 [3] - 小米两年前已推出仿生四足机器人产品 [3] 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机器人产业产值预计2030年突破950亿元,中国将在技术需求和市场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4] - 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90万家,2024年前5个月新增10万家同比增长44% [4] - 2024年国内市场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59起投资事件,规模达数十亿元 [5] - 行业格局中新创厂商占比70%,缺乏传统巨头,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4] 技术发展重点与挑战 - 手机厂商在机器人领域主要侧重大模型算法等软体部分,硬件方面优势不足 [5] - 人形机器人商用普及面临载体、应用、环境等多方面挑战,包括硬件发展不足、组装工艺复杂、成本过高问题 [6] - 软体发展需平衡算法进步与产品成本关系,同时存在供应链、法规、伦理等瓶颈 [6] - AI对服务型机器人(如陪伴型)促进作用显著,工业机器人中AI属锦上添花功能 [6] 行业发展时间表 - 专业人士认为2025年作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为时尚早,预计2026-2028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6] - 工信部规划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领域示范应用 [7] - 理想人形机器人产品可能需要10-15年才能实现 [7]
联影医疗(688271):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海外快速增长,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
华创证券· 2025-05-18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156 元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收入占比提高至 22%,取得高端市场突破与新兴区域渗透双重成果,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6] - 国内虽受行业整顿和政策落地进度影响收入下滑,但凭借创新策略实现新增市场份额结构性突破 [6] - 维保业务稳健增长,拉动整体毛利率提高 [6] - 预计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9、22.9、27.8 亿元,同比增长 49.3%、21.4%、21.7% [6] 相关目录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03 亿、124.13 亿、149.57 亿、179.65 亿元,同比增速为 -9.7%、20.5%、20.5%、20.1% [2]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2 亿、18.85 亿、22.88 亿、27.84 亿元,同比增速为 -36.1%、49.3%、21.4%、21.7% [2] - 每股盈利分别为 1.53、2.29、2.78、3.38 元,市盈率分别为 90、60、50、41 倍,市净率分别为 5.7、5.3、4.8、4.3 倍 [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82415.80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59329.90 万股,总市值 1135.94 亿元,流通市值 817.74 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 29.69%,每股净资产 24.61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143.70/92.81 元 [3] 业绩情况 - 24 年全年营收 103.00 亿元(-9.73%),归母净利润 12.62 亿元(-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0 亿元(-39.32%) [6] - 24Q4 营收 33.46 亿元(-15.90%),归母净利润 5.91 亿元(-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 5.46 亿元(-34.67%) [6] - 25Q1 营收 24.78 亿元(+5.42%),归母净利润 3.70 亿元(+1.87%),扣非归母净利润 3.79 亿元(+26.09%) [6] 业务情况 - 海外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22.66 亿元,同比增长 35.07%,占总体营业收入 22.00% [6] - 国内业务 2024 年收入 76.64 亿元,同比下滑 19.43%,RT 业务线增长 18.05%至 3.19 亿元,MR 收入 31.92 亿元,同比下滑 2.66%;CT 收入 30.48 亿元,同比下滑 25.03%;MI 收入 12.99 亿元,同比下滑 16.31%;XR 收入 5.87 亿元,同比下滑 22.80% [6] - 维保业务 2024 年收入 13.56 亿元(+26.80%),毛利率提高至 63.43%(+1.71pts),拉动整体毛利率提高至 48.54% [6]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给出 2024 - 2027 年预测数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营业成本等 [7]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有相应预测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