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集采

搜索文档
设备集采,县城医院能否“鸟枪换炮”?
虎嗅· 2025-09-16 12:49
2025年,集采成为医疗设备领域的新常态,牵动行业上下游神经。 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集采中标数据显示,XP、CT、MR等品类,集采销售额占比都明显跑输销量占 比,量价交换的效果非常显著。 在以价格为主导的竞标规则下,价格下限也不断刷新。比如,1.5T磁共振降到200万,64排CT降到一百 多万,外加2~5年维保,在行业人士看来,价格已经难以覆盖综合成本;20万(甚至十多万)中标的 DR,降价幅度超过70%;一些省份的彩超集采中,预算资金使用比例更是仅为百分之十几。 设备价格砍到过去不敢想象的地步,作为使用者的医院,是否捡到了大便宜?答案却是——未必。 一位县医院放射科负责人坦言,集采的设备有价格优势,但整体服务"有时候不太跟得上"。另一位县医 院院长委婉地表示,如果临床要求不是很高,会考虑选择集采设备。 这些声音背后,隐含着对"白菜价"的设备性能品质和售后服务的担忧。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集采价格战会逐步传导至整个零售市场,使同类产品的集采最低价,成为整个市场 的价格"锚点"。厂商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市场争夺,要么尽量压缩成本以适应新的生存法则。曾经伴 随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减配"之风,很难不在医疗设备领域重演。 ...
联影医疗(688271)2025年中报点评:海外快速增长 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9-16 08:36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 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 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1] - 25Q2单季营收35.38亿元同比增长18.6% 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6.99% 扣非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17.96% [1] - 整体毛利率达47.93% 服务业务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 [4]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99% [2] - 业务覆盖近90个国家和地区 北美高端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 累计装机超400台/套 [2] - 欧洲市场在法国德国取得突破 拉丁美洲与东南亚市场订单与收入显著增长 [2] 国内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0.74% [3] - 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设备综合市占率提升3.4个百分点 位列行业第二 [3] - MR业务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16.81% CT业务收入15.15亿元 MI业务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15% [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3] - 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批上市 [3] - PET/CT产品线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 RT业务市占率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 DSA业务市占率提升超5个百分点 [3] 服务业务增长 - 服务业务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32.21%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3.56% [4] - 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 维保服务规模持续扩大 [4] - 建立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的全球团队 [2]
医疗设备集采如何避免低价内卷?业界呼吁完善规则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8-19 08:11
2025年,"反内卷"政策疾风劲吹。对医药产业而言,集采将是"反内卷"的重要阵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 放心"。 3月和5月,两版《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强调坚持高质量标 准,防范非理性报价,不唯低价中选。 7月中旬启动的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果然迎来重大变化,也是自2019年集采实施以来最重大的政策转 变: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并优化价差控制规则,不再锚定最低价,防止低于成本报价的恶性竞争。 药品集采规则优化的同时,医疗设备集采"注重质价平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正在全国多省开展的设备集采,不乏"超低价中标"现象。比如200万的1.5T磁共振、一百多万的64排 CT、20万的悬吊DR、十多万的立柱DR、不到十万的全身超声……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的价格,在行 业人士看来,有的明显已经属于"赔本赚吆喝"。 本轮设备集采背后,主要是两大政策的落实,一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拉动内需;二是推进医疗卫生强基 工程,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如果任由"唯低价中标"势头蔓延,行业既没有合理利润空间,产品品 质也难以保障,无疑将会使政 ...
医疗设备集采如何实现三方共赢
搜狐财经· 2025-08-12 22:44
医疗设备集采政策调整 - 国家医保局明确集采不再以最低价作为唯一标准,要求报价最低企业公开说明合理性 [1] - 财政部赋予评审委员会对异常低价进行"合理性判断"的权力,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7] - 政策转向推动集采向更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确立"优质优价"导向 [1][7] 超低价中标现象及影响 - 某地集采设备总预算过亿但最终使用资金仅1000多万,表面"节省"引发行业关注 [1] - 超低价迫使企业缩减核心配置、采用低等级元器件、牺牲品控,导致设备"采购即报废" [3] - 部分基层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率不足40%,因设备性能不佳或操作复杂被弃用 [3] - 某地公立医院购买医疗设备长期闲置造成连年亏损 [3] 行业生态与高端化发展 - 极端低价策略破坏行业价格体系,削弱高质量企业创新能力 [5] - 低价竞争消耗产业爬坡能量,削弱行业创新投入能力 [5] - 可能导致"技术断路",使产业丧失高端跃升能力和未来竞争力 [5] - 行业正处于向高端化发展的关键爬坡期,需要利润支撑和市场培育 [5] 设备质量与患者影响 - 低价设备图像质量不佳、诊断精度不足、功能缺失,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7] - 设备频繁故障迫使患者重复检查,增加经济成本 [7] - 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因设备问题延误诊疗或被迫转院情况常见 [7] 集采"好设备"标准 - 品质性能:技术先进性、成像质量、稳定耐用性及升级潜力 [9] - 临床适配性:匹配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际需求 [9] - 售后服务体系:5年以上质保、快速响应维修、充足备件及专业培训 [9] - 浙江省提高技术参数权重拦截"低价低质"产品 [9] - 河北、山西将关键临床实用功能列为实质性响应条款 [9] 行业领先企业动向 - 某医疗品牌影像设备制造基地利用AI优化智能制造流程 [10] - 通过国产创新和供应链建设提升设备质量和响应速度 [10] - 为长期服务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10]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 2025-06-27 10: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
“以旧换新”大单频传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格外忙碌
证券时报· 2025-06-05 02:46
行业动态 - "以旧换新"政策为医疗器械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各地卫健委密集开展市场调研 医疗设备集采大单频传 [1] - 截至5月底 医疗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公告数量同比增长58.87% 其中中央公告同比增长5.43倍 [3] - 今年前4个月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6% 放射治疗设备增长83% 外科手术设备增长80% 生命支持设备增长73% 体外诊断设备增长44% [4] -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医疗设备更新需求约300亿元 加上2024年未执行的400亿至500亿元 全年订单总量有望突破1000亿元 [4] 政策支持 -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5] - 我国部分医学成像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0年 亟需更新换代 现行法规要求淘汰过期、失效和落后的设备 [5] - 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2024年5月后大型医院陆续启动设备更新计划 [5] - 政策鼓励医疗机构更多采购国产设备 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6] 企业应对 -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积极竞标 某大型公司参与集采项目保持60%以上胜率 [7] - 超研股份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多次中标大宗投标项目 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7] - 九州通2025年已中标湖北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等采购项目 [7] - 伟思医疗针对技术创新和专科能力建设两个维度为客户提供以旧换新方案 [8] - 迈瑞医疗产品在大型公立医院获得广泛认可 中标多个省级及以上大型政采招标项目 [8] 业绩预期 - 开立医疗预计今年中标增幅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将呈现"前低后高"节奏 [9] - 迈瑞医疗判断设备更新订单将在下半年集中兑现 三季度开始会有明显复苏 [9] - 医装数胜分析上市公司营收确认时间 预计三季度会看到采购订单对财务报表的明显影响 [10]
联影医疗(688271):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海外快速增长,国内市占率持续提升
华创证券· 2025-05-18 22: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156 元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收入占比提高至 22%,取得高端市场突破与新兴区域渗透双重成果,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6] - 国内虽受行业整顿和政策落地进度影响收入下滑,但凭借创新策略实现新增市场份额结构性突破 [6] - 维保业务稳健增长,拉动整体毛利率提高 [6] - 预计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8.9、22.9、27.8 亿元,同比增长 49.3%、21.4%、21.7% [6] 相关目录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03 亿、124.13 亿、149.57 亿、179.65 亿元,同比增速为 -9.7%、20.5%、20.5%、20.1% [2]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2 亿、18.85 亿、22.88 亿、27.84 亿元,同比增速为 -36.1%、49.3%、21.4%、21.7% [2] - 每股盈利分别为 1.53、2.29、2.78、3.38 元,市盈率分别为 90、60、50、41 倍,市净率分别为 5.7、5.3、4.8、4.3 倍 [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82415.80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59329.90 万股,总市值 1135.94 亿元,流通市值 817.74 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 29.69%,每股净资产 24.61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143.70/92.81 元 [3] 业绩情况 - 24 年全年营收 103.00 亿元(-9.73%),归母净利润 12.62 亿元(-36.09%),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0 亿元(-39.32%) [6] - 24Q4 营收 33.46 亿元(-15.90%),归母净利润 5.91 亿元(-35.09%),扣非归母净利润 5.46 亿元(-34.67%) [6] - 25Q1 营收 24.78 亿元(+5.42%),归母净利润 3.70 亿元(+1.87%),扣非归母净利润 3.79 亿元(+26.09%) [6] 业务情况 - 海外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22.66 亿元,同比增长 35.07%,占总体营业收入 22.00% [6] - 国内业务 2024 年收入 76.64 亿元,同比下滑 19.43%,RT 业务线增长 18.05%至 3.19 亿元,MR 收入 31.92 亿元,同比下滑 2.66%;CT 收入 30.48 亿元,同比下滑 25.03%;MI 收入 12.99 亿元,同比下滑 16.31%;XR 收入 5.87 亿元,同比下滑 22.80% [6] - 维保业务 2024 年收入 13.56 亿元(+26.80%),毛利率提高至 63.43%(+1.71pts),拉动整体毛利率提高至 48.54% [6] 财务预测表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给出 2024 - 2027 年预测数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营业成本等 [7]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有相应预测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