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ET基膜
icon
搜索文档
东峰集团:国资入主推动战略转型升级 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显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7:25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130.53万元 但同比大幅减亏52.87%[1] - 经营质量呈现实质性改善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1] 战略转型布局 - 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期 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 - 未来深耕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1] - I类医药包装领域持续加大规模优势[1] - 配合国资背景控股股东进行业务及资源整合[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涵盖新能源隔膜 PET基膜 PVA高阻隔膜等[1] - 鑫瑞科技拓展新能源 高阻隔 可降解材料领域[2] - 博盛新材具备9-25微米干法隔膜量产能力 并完成7微米薄型高强隔膜技术开发[2] - 布局复合铜箔 复合铝箔 泡沫铜及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2] 研发合作成果 - 与中南大学合作无负极电池项目 发表4篇SCI论文 获三项发明专利[4] - 与江南大学开发高阻隔包装材料 应用于固态电池等领域[4] - 与蓝廷新能源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4] - 与三孚新科合作复合集流体材料[4]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工信部和地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体系[3] - 多家车企计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汽车[3] - 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2GW以上固态电池产能[3] - 预计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达18GWh 2028年达30GWh[3] 公司治理变化 - 控股股东变更为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衢州市国资委[5] - 公司治理体系正式融入国资体系[5] - 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换届改组[5]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和医药包装集群化[6] - 坚持转型提速 重点投入 优化布局经营理念[6] - 加速优化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资源配置[6]
2025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上下游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下游需求推动行业规模增长,未来薄型化是其重要发展方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8 09:15
光学增亮膜行业概述 - 光学增亮膜又称棱镜或BEF 是一种具有微棱镜结构的光学薄膜 主要通过折射和反射光线提升显示设备亮度并控制可视角度 核心功能是增加液晶面板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 [3] - 光学增亮膜通常由2到4层材料组成 包括基层 反射层 棱镜层和表面涂层 [3] - 按结构类别可分为一般棱镜片 多功能棱镜片 微透镜增亮膜与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后三种结构整合了增亮膜和扩散膜的功能以降低成本 [5]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7亿元 同比上涨10.1% [1][14] - 增长主要受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和更新换代推动 对显示画质要求提高直接拉动市场需求 [1][14] - 新兴应用领域如车载显示和智能家居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1][14] -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8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6亿元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PET PC PVA等 其中PET基材是核心原材料 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成光学级薄膜 [6][8] - 中游是光学增亮膜的生产制造 [6] - 下游应用于TFT-LCD背光模组 并最终用于液晶电视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等领域 [6] 关键原材料PET基膜发展 - PET基材在增亮膜中主要作为光学功能层的载体 通过精密涂布工艺实现光学增亮效果 [8] - 中国PET基膜产能从2018年的4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4.5万吨 为增亮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8] - 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已掌握核心技术 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8] 终端应用市场需求 - 智能手机是光学增亮膜的重要终端应用领域 OLED显示面板需求增加推动背光模组发展 进而拉动增亮膜需求 [10]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86亿部 同比上涨5.54% 主要因经济稳定 新技术关注度提升和产业链创新能力增强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41亿部 同比微降0.2% 受二季度需求疲软和政策补贴效应减弱影响 [10]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主要企业包括激智科技 长阳科技 双星新材 东材科技 道明光学等 [16] - 企业需不断改进产品和提高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16] - 激智科技2024年增亮膜销售额2.63亿元 同比下降11.51% 主因推动复合膜替代方案 [17] - 长阳科技2024年光学基膜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下降15.93% [19]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向薄型化发展 无保护膜光学增亮膜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超薄化 适配更紧凑的显示设备结构 [21] - 功能复合化发展 通过复合工艺将多种光学膜组装成单片多功能复合增亮膜 如扩散-棱镜复合膜 可同时实现增亮和扩散效果并减少能量损失 [22] - 绿色环保要求提高 更多采用水性涂料 无溶剂涂料等绿色生产技术 并推广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废旧增亮膜回收和再利用 [24] 政策支持 - 国家出台政策推动光学薄膜发展 如《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加快关键产品攻关 提升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供给能力 [12]
赛伍技术(603212) - 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30 00:06
产品价格 - 2025年Q1太阳能封装胶膜平均销售单价5.15元/平米,较2024年Q1降32.33%[1] - 2025年Q1太阳能背板平均销售单价8.24元/平米,较2024年Q1降0.36%[1] 采购价格 - 2025年Q1树脂平均采购单价9.70元/kg,较2024年Q1降21.83%[1] - 2025年Q1 PET基膜平均采购单价2.90元/平方米,较2024年Q1降13.69%[1] - 2025年Q1 PVDF薄膜平均采购单价2.05元/平方米,较2024年Q1降7.24%[1] 产销营收 - 2025年Q1太阳能封装胶膜产量7975.48万平米,销量8240.44万平米,营收42402.38万元[2] - 2025年Q1太阳能背板产量615.96万平米,销量534.20万平米,营收4401.40万元[2]
赛伍技术(603212) - 2024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30 00:06
价格数据 - 2024年太阳能封装胶膜平均销售单价6.15元/平米,较2023年降32.86%[2] - 2024年太阳能背板平均销售单价6.81元/平米,较2023年降24.92%[2] - 2024年树脂等原材料采购单价较2023年均下降[2] 产销数据 - 2024年太阳能封装胶膜产量27345.39万平米,销量26174.37万平米,营收172439.67万元[4] - 2024年太阳能背板产量8280.53万平米,销量8387.74万平米,营收62481.05万元[4] 其他 - 本年度无重大影响事项[3] - 生产经营数据未对未来做预测保证[5]
东峰集团2024年经营现金流大增327%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1:0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53.44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27.08% [1]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 全面聚焦新型材料业务及I类医药包装业务 [1] - 产品覆盖新能源隔膜 PET基膜 PVA高阻隔膜 PVC硬片 PVDC硬片 药用包装瓶 药用SP复合膜 药用包装铝箔等多个品类 [1] - 形成以印刷包装 I类药包材为基础 加速转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业务格局 [1] 医药包装业务发展 - 通过投资并购在贵州 重庆 江苏拥有五处医药包装生产基地 [2] - 成立上海东峰医药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发力I类医药包装 药用辅材 医用耗材 医疗器械等赛道 [2] - 对医药包装板块股权进行整合 将子公司股权统一转让至汕头东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2] - 提升对贵州千叶药品包装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至99.9975% [2] - 实现对多种药品包装材料的全面覆盖 [2] 医药包装产能扩张 - 首键药包拟投资4亿元在重庆涪陵建设年产120亿只药用瓶盖 120亿只药用吸管智能制造基地 [3] - 华健药包拟投资5亿元在常州建设高阻隔药品包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 [3] - 福鑫华康拟投资1.2亿元在江苏泰兴建设医药包装硬片生产项目 [3] - 东峰首键拟投资5亿元在重庆建设药用玻璃智能制造基地 [3] 医药包装客户拓展 - 与费森尤斯 武田药品 Mayoly等多家外资客户展开合作 [3] - 涉及PVC 铝箔 复合膜等多种产品 [3] - 积极推进北京拜耳 北京诺华等外资客户的开发工作 [3] 新能源材料研发合作 - 与中南大学合作"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已申请三项发明专利 [4] - 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具有阻氧 阻水 阻光 抗菌 吸氧功能的高阻隔包装材料 已实现产业化落地 [4] - 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持续推进复合集流体及涂布生产线升级项目 [4] 新能源业务拓展 - 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拓展至复合集流体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 [4] - 投入开发复合铜箔/铝箔 泡沫铜 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 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膜和电解质涂布工艺 新能源车用涂料 CCS集成母排结构件等产品 [4] - 积极配合研发半固态隔膜 全固态基膜并开展测试工作 [4] 控制权变更 - 衢州智尚将直接持有公司20%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 [5] - 衢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5] - 股份转让协议项下所有生效条件均已达成 [5] - 控股股东变更为国资将推动投入更多资源 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