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搜索文档
连肝12小时!一轮狂刷1500篇论文,写4.2万行代码,AI科学家卷疯科研圈
量子位· 2025-11-06 21:22
Kosmos AI科学家的核心能力 - 全程无需人类干预,可自主完成文献查阅、代码编写、报告和论文撰写等科研全流程 [2] - 单次研究可持续工作12小时,平均处理1500篇论文并生成4.2万行分析代码 [2] - 研究结果具有高度可复现性,79%的发现能被人类科学家成功复现 [2] - 研究过程全程可追溯,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杜绝数据编造 [2]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成果 - 已在代谢组学、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7项真实科学发现 [4] - 成功复现一项未公开的神经保护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结果与人类研究数据高度吻合(R²=0.998) [6][13][15] -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发现效率衰减的关键环境因素(退火湿度),在心肌纤维化研究中识别出保护蛋白SOD2 [26] - 开发出新的科研分析方法(分段回归法)用于定位阿尔茨海默病的蛋白变化临界点 [26] 技术架构与工作模式 - 采用结构化世界模型作为核心技术,为数据分析和文献检索AI模块提供共享信息大脑 [20] - 工作流程基于循环迭代和信息共享机制,最多可运行200多轮迭代 [21] - 仅需输入研究目标和数据集即可启动全自动研究流程,实现数据分析与文献检索的双轨并行 [21] - 20轮迭代的研究成果相当于人类团队6个月的工作量,且研究轮次与有价值发现呈正相关 [24] 行业竞争优势 - 相较于聚焦AI模型领域的Sakana AI,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 [17][18] - 相比专注于药物研发的Robin系统,代码生成量提升10倍(4.2万行 vs 4000行),且解决了上下文衔接问题 [18][20] 研发团队背景 - 项目由Edison Scientific公司开发,该公司从非盈利组织FutureHouse拆分成立 [30] - 技术负责人Ludovico Mitchener拥有帝国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硕士学位,入选福布斯科学领域30岁以下精英榜 [27][28] - 联合负责人Michaela Hinks获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开发过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检测技术 [29] - 公司CEO Sam Rodriques为物理学家和生物工程师,拥有多项生物技术发明 [30] - 技术负责人Andrew White在LLMs、化学等领域发表超50篇论文,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圆桌会议成员 [32][33]
Hinge Health unveils new AI-powered care tools
Businesswire· 2025-10-21 23:00
SAN FRANCISCO--(BUSINESS WIRE)--Hinge Health, Inc. (NYSE:HNGE) today announced two AI- powered care tools: Movement Analysis uses computer vision to set a new standard for tracking musculoskeletal (MSK) outcomes, and Robin is an AI Care Assistant that provides instant support for members. Hinge Health also published its AI care principles, which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I across its platform. "Our thoughtful investments in AI are transforming how our members experience care,†said Daniel Perez,. ...
3 Robotics Stocks to Buy in October
Yahoo Finance· 2025-10-15 19:30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从研究转向可部署技术 使机器人行业发生根本性转变 机器人摆脱了数十年的试点项目阶段 [2] - 先进AI模型赋予机器人更好的环境理解能力和任务规划能力 无需硬编码脚本 [3] - 行业追踪机构预测 到2035年 整体机器人市场总价值将达到1900亿至4000亿美元 [3] - 人工智能通过降低集成成本和提高利用率 推动机器人市场增长 [9] 亚马逊 (AMZN) - 公司在2025年中机器人数量突破100万台 并推出DeepFleet基础模型 据称可将物流和分拣中心的车队行驶效率提升约10% [5] - 部署了包括Sequoia库存系统 Hercules和Titan自动驱动单元 以及Sparrow Robin和Cardinal机械臂在内的系统 旨在减少瓶颈和工伤 同时提高包裹吞吐量 [6] - 随着软件和部署规模共同改善 每个站点每工时可处理更多物品 单包裹成本降低 从而扩大零售利润并缩短交付时间 [6] - 机器人技术使Prime物流更便宜、更快速 运营杠杆效应是其主要吸引力 若单点机器人数量持续增加且DeepFleet带来可衡量的收益 毛利率有望提升 [7] 特斯拉 (TSLA) - 公司持续推进Optimus人形机器人 其近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率层面而非收入层面 [8] - 在特斯拉工厂内部的早期部署可能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 提高生产线正常运行时间 减少工伤 这些收益将体现在销售成本中 并提升汽车毛利率 [8] - 在当前阶段 Optimus的相关支出计入研发和资本开支 投资者应预期在生产率收益真正显现之前会存在一定的财务抵消 [8]
FutureHouse 联合创始人:AI Scientist 不是“全自动化科研”
海外独角兽· 2025-06-26 20:25
核心观点 - FutureHouse是由Google前CEO Eric Schmidt资助创立的AI Lab,专注于AI for Science方向,目标是打造可自主提出问题、规划实验、迭代假设的AI科学家体系 [3] - 公司推出了四个AI科研agent:Crow(通用智能体)、Falcon(自动化文献综述智能体)、Owl(调研智能体)以及Phoenix(实验智能体),这些agent可访问完整科学文献全文并具备信息质量评估能力 [3] - AI系统Robin成功发现新药,展示了AI在科研自动化领域的潜力 [3] - AI推动生物科学分为两层视角:以AlphaFold 3等模型为代表的分子设计空间打开,以及FutureHouse探索的科研自动化agent系统构成的AI Scientist [4] 生物比化学更具"平台化"潜力 - 生物学比化学更具平台化特征,更适合作为科学自动化的起点 [14] - 蛋白质设计流程相对标准化,可以选择克隆、细胞表达或直接机器合成,而化学每个分子几乎都是"定制品" [15] - 生物学平台化程度高,测序几乎免费,合成成本低,适合做验证假设 [15] - 生物学研究任务具备高度开放性,总有新的生物基因组需要探索和功能注释 [15] - 生物学已经具备进化论基础理论,更侧重研究复杂系统在既定规则下的演化与调控 [15] FutureHouse是在构建科研API - FutureHouse延续了FRO的基本规模和运行周期,聚焦"Moonshot"级别挑战,可能需要5年以上持续投入 [22] - 公司开发了论文问答系统PaperQA,基于RAG思路构建但做了改进,系统表现已超过人类 [24] - WikiCrow系统将人类基因组相关维基百科内容从2500个基因介绍扩展到近1.8万篇文章 [25] - 开发了矛盾检测系统,能在超过两亿篇论文里查找和任意陈述相冲突的信息 [26] - 实质上正在构建一个科研API,通过整合多种功能如查找矛盾、文献研究、分子设计等 [28] FutureHouse科研Agent开发思路 - 将所有需要训练的部分称为agent,未训练的部分叫environment,agent通过语言、观测和动作与环境交互 [29] - 把memory从environment移到agent,尝试过多种记忆形式如简单追加消息、压缩、保留最近几条等 [29] - 框架主要目标是突破零样本的限制,关注可训练性,支持在线RL [30] - 使用语言模型过滤和识别相关性,而不是只靠embedding,虽然带来更高成本和更长响应时间但更注重性能 [31] - 搭建了全文检索系统,把相关代码开源在PaperQA2里,技术上可以用Postgres或Elastic Search [32] "科研自动化"不是100%替代人类 - 对实验室机器人前景持谨慎态度,认为10年后不会出现完全自主的科研系统 [46] - 更可行的情景是系统辅助判断和生成方案,人类提供明确的问题和研究框架并和系统反复协作 [47] - 生物学本质上受限于观测和经验数据,无法简单指令系统完成实验任务,需要人类深度参与 [47]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00%自动化非常困难,越接近完全自动化所需投入越高而边际收益减小 [49] - 探索将人类资源嵌入科研流程的可能性,用可编程工具推进科研但背后执行的是人 [51] AI是如何影响科学研究的 - 用云计算计算分子和蛋白结合的自由能成本约十几美元,有机合成和实验验证成本也差不多 [53] - 分子动力学不能模拟化学反应,而生物过程大量依赖酸碱反应,单纯原子运动模拟无法描述细胞功能 [54] - 有虚拟分子库如Zinc收录数百亿种理论上可合成的分子,研究者可直接从中筛选 [55] - 药物开发从发现机制到推进到二期临床通常要7年,反馈周期太长是主要瓶颈 [59] - 建议政府公开所有已获批药物的IND资料包,这些数据能提供丰富的训练资源 [60]
Amazon sees warehouse robots 'flattening' its hiring curve, according to internal document
Business Insider· 2025-05-15 01:39
亚马逊仓库自动化战略 - 公司推出Vulcan触觉传感仓库机器人 表面目的是提升一线员工安全性和工作便利性 实际长期目标是通过机器人减少未来人力招聘需求 [1] - 内部文件显示 Vulcan等机器人对"未来十年压平公司招聘曲线"至关重要 旨在构建"全球最先进履约网络" 而非直接替代现有员工 [2] - 自动化推进同时应对仓库运营成本上升和潜在劳动力短缺问题 公司高层透露该战略可缓解用工压力 [2] 人机协作模式 - 公司发言人强调仍将长期保留大量员工 但未来岗位将转向"高价值任务" 如流程控制专家 地面监控员等新职位 [4] - 机器人技术总监Aaron Parness指出人机协同优于单独运作 自动化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提供技术职业路径帮助保留员工 [8][9] - 目前已有75万台机器人与超百万一线员工协同工作 涉及仓储 拣选 包装等全流程 [5] 技术研发进展 - Vulcan是首个具备触觉调节能力的机器人 可精确控制抓取力度 提升分拣安全性和速度 [6] - 机器人团队开发至少两个AI模型 包括名为"Tetris"的系统 旨在降低可变劳动力和运输成本 [7] - 近年推出Robin Sparrow机械臂进行订单分拣 Proteus移动单元负责仓库内包裹运输 [14] 运营数据与效益 - 员工总数从2019-2021年翻倍至160万后 2022年回落至155万 [6] - 摩根士丹利估算 若2030年前30%-40%美国订单由新一代设施处理 年化成本节约可达100亿美元 [15] - 公司CEO在财报电话会确认自动化投入持续带来安全性 生产力和成本效率提升 [16] 劳动力转型规划 - 员工透露公司设定激进目标 计划十年内自动化大部分仓库工作 同时研究现有员工向维护类岗位转型 [12] - 内部人士指出业务持续增长使招聘难度加大 若不加速自动化将难以满足需求 [13] - 机器设备设计同时针对生产力提升和填补劳动力缺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