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搜索文档
苏丹武装部队说击退快速支援部队对一首府的进攻
新华社· 2025-08-12 11:09
新华社开罗8月11日电(记者张猛)喀土穆消息:苏丹武装部队11日发表声明说,苏丹快速支援部 队当天从多个方向对该国西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发起进攻,被苏丹武装部队与地方武装力量组成 的联合部队击退。 另据联合部队的声明,联合部队在交火中打死200多名苏丹快速支援部队人员,摧毁对方16辆作战 车辆,并缴获30余辆。 目击者告诉新华社记者,11日凌晨开始,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先猛烈炮击法希尔多地,包括机场、牲 畜市场、阿布舒克难民应急中心等,后在无人机配合下,从东、北及东南方向法希尔发起地面进攻。 此外,苏丹地方组织"法希尔抵抗委员会协调组织"11日发表声明说,苏丹快速支援部队从法希尔北 部进入阿布舒克难民应急中心,袭击该中心内的流离失所者,造成40多名平民死亡、19人受伤。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尚未就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为争夺对北达尔富尔州的控制权,去年5月以来,苏丹武装部队联合地方武装力量,同苏丹快速支 援部队在法希尔展开激战。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西部,划分为5个州,除北达尔富尔州外,该地区其 他4个州目前均被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控制。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 ...
成都世运会丨浮士德球——男子预赛:意大利队胜新西兰队
新华社· 2025-08-12 10:47
8月11日,在2025年成都世运会浮士德球男子预赛B组中,意大利队战胜新西兰队。 8月11日,新西兰队(右)在赛前跳毛利战舞。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8月11日,新西兰队球员卡梅伦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8月11日,意大利队球员鲁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责编:李磊、王瑞景 8月11日,意大利队球员塔尔曼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8月11日,意大利队球员多伊奇(左)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
米价上涨 韩国政府将首次“出借”储备米
新华社· 2025-08-12 10:01
韩国米价上涨及政府应对措施 - 韩国即将进入新米收获期,市场供应趋紧导致米价上涨 [1] - 韩国政府决定首次以"出借"方式向市场投放储备米以平抑米价 [1] - 截至8月,韩国20公斤装大米平均零售价为5.8万韩元(约300元人民币),较常年平均零售价高出逾10% [1] - 米价逼近6万韩元(约310元人民币)价格阈值 [1] - 本轮米价上涨主要由市场供应减少导致 [1] - 韩国政府将在本月底前向地方经销商"出借"3万吨2024年收获的政府储备米 [1] - 出借条件是企业后续用今年收获的新米返还给政府 [1] - 这是韩国政府首次采用出借方式投放储备米,此前曾以拍卖方式投放 [1]
土耳其西部强震后经历200多次余震
新华社· 2025-08-12 10:01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土耳其西部巴勒克埃西尔省10日晚发生6.1级地震后,截至11日白天已发生 200多次余震。初步统计显示,地震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29人受伤,16座房屋倒塌。 据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11日通报,已记录237次余震,其中10次震级达到4.0级以上。土耳其媒 体报道,由于担心余震,大量居民选择在户外或车内过夜。 10日主震的震中位于巴勒克埃西尔省森德格镇,震源深度约7公里,远至200多公里外的伊斯坦布尔 和伊兹密尔等城市也有震感。 土耳其位于地质板块交界处,大约42%的国土处于活跃地震带上,地质结构不稳,地震多发。今年 4月23日,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域发生6.2级地震,超过230人受伤,大量建筑受损,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 坦布尔几日内遭遇数百次余震。(王奕昕) ...
韩国近期“诈弹”事件频发 专家呼吁加大惩处力度
新华社· 2025-08-12 10:01
韩国警察厅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特警出动响应的涉恐怖主义威胁案件共943起,是 2015年至2021年所记录案件的两倍多。韩国警察厅一名官员告诉《韩国先驱报》,即便怀疑是虚假信 息,也必须按真实威胁应对,为此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韩国国会今年2月通过刑法修订案,新设"恐吓公众罪",实施此类"诈弹"威胁者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 禁。然而,警方数据显示,相关涉案嫌疑人中仅约十分之一最终被正式拘留,且部分案件未能进入司法 程序。 东国大学警察行政系教授郭大景(音译)说,这类"诈弹"威胁若频繁发生,可能让公众陷入过度紧 张,或因习惯而放松警惕,两者情况都会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他认为:"考虑到这类案件实际消耗的 人力物力,现行处罚过于宽松,不足以吓阻潜在违法者……应采取更严厉法律措施,如提高刑期上限并 引入强制赔偿制度以支付应急响应成本。"(林芮竹)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韩国近期频发虚假炸弹威胁事件,加重警力负担并引发公众焦虑,专家认为 亟需采取更严厉法律措施应对类似事件。 据《韩国先驱报》报道,自7月4日至8月11日,警方共收到8起炸弹威胁报告,经查证均为虚假信 息。 上述8起事件中,有7起集中在一 ...
瞭望 | 美国AI竞赛新路线图
新华社· 2025-08-12 09:40
美国AI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美国发布"AI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加速创新、建设基础设施和国际领导力赢得AI竞赛,但实际执行可能加剧行业垄断并面临能源供应等挑战 [1][2][3] - 计划将AI竞赛焦点从技术突破转向产业变革,但美国因实体经济空心化在产业落地方面存在劣势 [2][8] - 政策系统性偏袒微软、谷歌、Meta等现有AI巨头,可能抑制新兴企业创新,强化马太效应 [4][6] 计划三大支柱分析 第一支柱:加速AI创新 - 15项政策目标中仅1项涉及技术创新,其余聚焦制造业、科学、国防等领域的产业变革 [3] - 要求全美统一放松AI监管以推动千行百业应用,但可能因过度依赖巨头导致生态僵化 [3][6] 第二支柱:建设AI基础设施 - AI电力需求已占全美用电量5%,未来两年预计翻番,但能源行业停滞15年难以满足需求 [3] - 微软、Meta等巨头开始自建电网,计划为能源设施超前部署提供政策绿灯 [3][6] - 燃气发电机交付排期至2028年后,核电项目超支100%且2030年后才能投产,能源缺口短期无解 [7] 第三支柱:国际AI领导力 - 通过技术出口补贴和外交施压对抗开源生态,胁迫中东/东南亚国家终止对华AI合作 [4] - 技术出口成本高昂,仅中东富国能承担,补贴反映其生态在国际市场适应性不足 [9] 计划潜在问题 产业创新困境 - OpenAI等巨头垄断延缓新业态出现,GPT-5等产品创新不及预期,盈利模式尚未突破 [8] - 华尔街担忧AI创新昙花一现,行业泡沫警示增多 [8] 国际竞争反应 - 欧盟设立技术主权专员和专项基金,联合印度等国家加速摆脱对美国AI技术依赖 [1][7] - 中国、欧洲自主AI生态成熟将削弱美国算力与产品的稀缺性优势 [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8-12 09:05
出口管制措施调整 - 商务部根据出口管制法规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 [1] - 2025年4月4日列入的16家实体继续暂停相关措施90天,自2025年8月12日起实施 [1] - 2025年4月9日列入的12家实体停止执行相关措施 [1] - 出口经营者需向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商务部将依法审查 [1] 中美经贸会谈成果落实 - 此次调整是为落实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共识 [1] - 中方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1]
【新华社】帮助作物“优生优育”!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来了
新华社· 2025-08-12 08:53
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 - 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标志着农业育种从"经验农业"走向"精准工业" [2] - 该机器人实现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开辟"生物技术筑基+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模式 [3] - 研究团队率先完成智能机器人育种闭环技术体系构建,展现AI for science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用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新一代育种技术,实现优异品种快速定制 [3] - 在大豆育种中首次实现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快速创制,有望突破杂交育种瓶颈 [3] - 通过基因编辑重塑作物花型,为机器人定制"接口",结合AI视觉识别和定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5] 行业应用与效益 - 解决番茄等作物因花型闭合导致的人工杂交授粉难题,人工成本占番茄总育种成本25%以上 [5] - 有望应用于花型闭合作物如大豆的杂交育种,突破因成本过高无法利用杂种优势的限制 [5] - 未来可拓展至月球/火星温室育种和濒危野生作物种质资源抢救等场景 [8] 学术与行业评价 - 《细胞》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该研究为"令人振奋的创新性突破",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4] - 该技术继承自袁隆平院士杂交育种技术路线,代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6] - 智能育种新模式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激发未来农业发展无限可能 [6][8]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谴责以色列空袭加沙致6名记者死亡
新华社· 2025-08-12 08:49
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统计,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至少242名巴勒斯坦记 者和媒体工作者在加沙地带遇害。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0日确认,以色列军队当天袭击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一处帐篷,造成半岛电视台 5名巴勒斯坦记者丧生。据加沙地带民防部门和希法医院11日消息,在这次空袭中受伤的一名自由撰稿 记者当天上午不治身亡。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强调,以色列必须尊重和保护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平民,并呼吁立即为所有记者 提供安全且无障碍进入加沙地带的通道。 新华社日内瓦8月11日电(记者王娅楠)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11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谴 责以色列军队10日空袭加沙地带加沙城一处记者所在的帐篷导致6名巴勒斯坦记者死亡,说此举"严重违 反国际人道主义法"。 ...
拍案丨猛禽成“爱宠”、户外直播藏“暗语”?当心“爱好”撞上法律红线
新华社· 2025-08-12 08:15
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情况:路上捡到野生鸟类,拿不准是带回家饲养还是报警求助?看到有人 炫耀"驾鸟""玩鹰",自己也心痒难耐?那么,近期天津、宁夏、贵州等地发生的几起案件,将给人们带 来警醒。 荒唐一幕:捡拾猛禽当"爱宠" 驱使"捕猎"为炫耀 将猛禽捡拾回家;为给"爱鸟"找到可口的食物,竟带它出门捕猎……今年2月,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 宣判了一起特殊的非法狩猎案。 据被告人周某供述,2023年冬天,他在河边散步时,捡拾到一只灰背隼,"爱鸟"的他随即将其带回家中 饲养。 "周某上网查阅了该鸟的种类,知晓灰背隼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还特地查了灰背隼喜欢捕食哪种 鸟。"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马兰说。 为让这只灰背隼"吃得好",周某时不时带着它出门。"他在灰背隼的腿上绑上了滚绳,像放风筝一样, 放到天上让它捕食,抓回来的鸟会带回家中存放。"马兰说,这样的场面让周某很有成就感,他还邀请 朋友们到现场观摩。 这是被解救的苍鹰。(宁夏固原市公安局供图) 同样打着"爱好"之名,一些户外直播暗藏猫腻。记者了解到,近期有犯罪分子表面用户外直播引流,实 则用"暗语"规避平台监管,传授所谓"捕鸟技巧"、兜售捕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