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快递业有力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撑网上零售额增长8.5% 以旧换新,激活快递物流新动能(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46
快递业发展新机遇 - 2025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递为以旧换新家用空调,较去年提前35天达成目标 [1] - 快递业连接生产和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消费市场扩大,为行业提供新视角 [1] - 行业从单向配送升级为送装一体模式,服务下沉更广 [2] 服务模式与技术升级 - 京东物流加强专业送取工程师储备,提升以旧换新物流服务能力 [2] - 顺丰构建物流凭证管理方案,实现"下单—签收"全流程闭环,提升核验效率 [3] - AI图像检测和数据验证技术保障补贴真实发放,降低退货率 [4] 业务增长与转型 - 顺丰货量规模同比增长超20%,"国补"服务上线后新增超千万订单 [6] - 京东物流大件家电以旧换新订单占比超三成,同比增幅达150% [6] - 顺丰非标准快递业务(如门店巡检、电子回单)营收年均增长64% [6] 上下游协同与逆向物流 - 京东物流向上游承接零售需求,向下游打通回收链条,支撑规模化增长 [7] - 顺丰推出"送新取旧"一站式模式,用户首选率超80%,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0% [9] - 京东零售建设6个中央处置仓,精细化处理废旧小家电 [9]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需优化仓配一体化模式,提升全链路响应速度 [4] - 快递网络将嵌入资源再生链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4] - 国家邮政局将加强同城网建设,拓展逆向物流应用 [10]
“要想提升竞争力,必须在中国市场深耕”(见证·中国机遇) ——访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
人民日报· 2025-08-04 05:46
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 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公司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与中国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1] -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 一直是公司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 - 公司认为要在全球竞争中胜出 必须在中国市场上开展竞争 与更强的竞争对手比拼 和最好的客户携手共赢 [1] 技术优势与数字化布局 - 中国在电池 电机 电控等技术上拥有显著优势 公司不会忽视更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1] - 人工智能将改变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1] - 公司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位于南京 数字化技术应用使工厂产能提高近2倍 生产效率提升20% 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 [1] 产品研发与本地化创新 - 公司在中国发布18款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新品 其中16款实现全面本土研发 [1] - 公司成立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 增加67%研发投入 未来将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本地研发产品助力中国制造商降本增效 实现高价值转型 深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值链布局 [1] 市场前景与未来规划 - 公司预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工业自动化业务会显著增加 工业自动化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公司将继续立足中国市场需求 加快本土创新 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 [1]
澳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有底气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14
澳门经济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GDP为1003.8亿澳门元,同比增长5.1%,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1.8% [1] - 一季度GDP下降1.3%,但在一系列中央惠澳政策带动下经济稳中向好 [1] - 旅游业持续增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为澳门发展注入活力 [1] 旅游经济表现 - 第二季度访澳旅客上升近两成,带动服务出口明显回升 [2] - 上半年入境澳门旅客逾1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9% [2] - 珠海市旅客同比增长高达57.0%,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旅客逾701万人次,增长25.7% [2] - 香港特区、台湾地区旅客分别达364万人次、4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及14.0% [2] 旅游产业升级 - 澳门"旅游+"持续发力,旅游内容日益丰富,产业链延长,带动作用显著 [3] - 游客呈现年轻化、家庭化趋势,带动旅游消费与服务发展日益多元 [3] - 引进人气IP、引客流进社区的"双引"措施初见成效 [3] 文旅融合发展 - 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22处历史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4] - 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等活动着力挖掘呈现澳门多元文化特色 [4] - 各类文化活动如端午龙舟赛、国际帆船赛、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等持续上演 [5][6] 区域发展与投资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吸引越来越多投资与人才 [7] - 今年前5个月,深合区企业累计增值税发票金额同比增长15.91% [7] - 制造业、信息软件服务业、金融业等累计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3.37%、37.88%、9.95% [7] - 澳门新一届特区政府明确提出要通过建设四个重大工程项目为长远发展增动能 [8]
去年中蒙贸易额达186.2亿美元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11
中蒙贸易数据 - 2024年中蒙贸易额达到18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 [1] - 中蒙贸易增速超出中国外贸总体增幅5个百分点 [1] 中蒙经贸合作领域 - 中蒙在矿产能源、基础设施、农牧业等领域优势互补 [1] - 投资领域从传统矿业、制造业、畜产品加工向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拓展 [1] - 双方共同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1] 中蒙经贸交流活动 -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将于8月25日至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1] 中国对蒙古国的支持 - 中国帮助蒙古国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生产性和民生项目 [1] - 中国为蒙古国培训各领域人才9700多名 [1]
我国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合成生态系统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7
深海生态系统新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全球最深(9533米)、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1] - 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巨大甲烷储库,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1] - 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深渊中延绵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利用地质流体化学反应而非阳光获取能量[1] 化能合成生命特征 - 在深达9533米、跨越2500公里的海沟底部观测到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的群落[2] - 生命群落依靠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可能包含新物种及全新代谢途径[2] - 首次直接证实化能合成生命在极端深度的广泛存在,挑战传统生命生存能力认知[2] 碳循环机制突破 - 气体同位素分析显示甲烷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揭示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2] - 产甲烷微生物将沉降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形成规模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库[2] - 该过程封存大量上层海洋有机碳,显著改变传统深海碳循环模式认知[2] 生态系统理论革新 - 发现直接挑战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赖海洋表层沉降有机物的传统观点[3] - 证实化能合成生命对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更重要作用[3] - 提出"全球化能生命长廊"假说,预测化能生态系统可能沿构造活跃海沟广泛分布[3]
上半年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全国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 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1] - 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加快 数字化检验、喷漆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1] - 邮轮旅游热度高涨 "五一"当天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旅客超过400人 创复航以来单日新高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回暖复苏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2] -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取得系列突破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2]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 - 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2]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16.9% [2]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2.2% [2]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2] - 海洋渔业数智化转型加快 大黄鱼"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和智能化深远海海参养殖网箱"金仓一号"投入应用 [2] 涉海企业经营预期 - 87.6%的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3] - 73.8%的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3] - 89.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3] 海洋对外贸易 - 上半年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高于一季度1.0个百分点 [3]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势较好 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3]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6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到2027年数智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 [1] - 到2030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提升至60% 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机械工业具有产业覆盖面广、产品种类多、产品结构复杂、产业链条长、大批量生产与小批量定制共存等特点 [1] 重点任务 - 开展智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智能制造扩面普及行动、智慧服务拓展提升行动、基础支撑强化夯实行动等4方面12项重点任务 [1] - 聚焦行业特点梳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 [1]
“免签热”持续带火“中国游”(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6
入境旅游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3800万人次 同比上升30 2% [1] - 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 同比上升53 9% [1]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7200家 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 [3] - 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 6%和93 2% [3] 签证政策优化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5国 [2] - 数十个国家公民可免签入境中国 停留长达30天 [1] - 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3] 旅游产品与基础设施 - 主要景点设置多语种标识 加大宣传力度 [1] - 推出跨境旅游列车"星光 澜湄号" 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 [2] - 高铁 机场 时尚街区 主题公园等新型旅游资源受境外游客青睐 [3] 游客行为变化 - 境外游客更多选择二三线城市作为目的地 采用自驾 自由行形式 [3] - 游客对高铁 机场 城市文化空间及民众日常生活表现出浓厚兴趣 [3] - 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周边国家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 [2] 行业发展趋势 - 需完善面向境外散客市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4] - 提升语音导览 多语种接待等服务 [4] - 增强签证 旅游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4]
“嫦五”“嫦六”月壤首次在香港同场展出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6
展览概述 - 展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旨在展示最新科技成就并激发香港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1] - 展览首次在境外涵盖航天、航空、航海三个领域,多项展品首次在香港亮相[1] 展品亮点 - 航天领域:展出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样品、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模型[1] - 航空领域:展示"20家族"飞机模型包括歼-20、运-20、直-20[1] - 航海领域:展出"山东舰"航空母舰、"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模型[1] - 互动体验:设置"月球基地""我的火星生活"等8个互动项目,以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户外展示[1] 香港专区 - 展示香港在航天、航海领域的成果及与内地合作成就[1] 配套活动 - 邀请6位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嫦娥六号任务副总指挥张玉花开展科普讲座[2] - 举办实验班、工作坊和科学示范活动,帮助公众理解飞行和深海潜航科学原理[2] - 展览持续至9月7日[2]
全国最大沙漠油田累计产量突破5000万吨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6
哈得—富满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由相邻相近的哈得逊油田和富满油田组成。哈得逊油田油藏 埋深5000多米,自2000年起,应用多项国际先进水平井技术,创下"第一个亿吨级储量的整装海相沙漠 油田"等10项国内陆上油田纪录,成长为我国首个超200万吨高效开发沙漠油田。富满油田是我国最大超 深油田,近年来,高效开发出富源、满深、跃满等10多个超深碳酸盐岩区块,油气产量2024年跃升至 421万吨,成为我国7000米以深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油田。 本报乌鲁木齐8月3日电(记者李亚楠)近日,全国最大沙漠油田——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满油田油气产量 当量累计突破5000万吨,在沙漠腹地建成一座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超深油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