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

搜索文档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福建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跑出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9:40
教育规模与核心指标 - 福建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万所 在校学生总数921.12万人 [1] -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9% [1] 教育资源投入与规划 - 教育支出是福建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在20%以上 [2] - 制定出台《福建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 全面部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基础教育建设成果 - 新建改扩建或提升公办幼儿园804所 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14万个 [3] - 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7.11万间 组织11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3] - 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20年92.18%提高到94.97% 16个县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 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从2020年92.76%提高到95.38% [3] - 8个县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比例不低于70% [3] 教育保障体系 - 省级及以上财政每年下达资助资金约27亿元 年均资助学生约100万人次 [3] - 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域特教学校布点全覆盖 建成9所专门学校 [3] 高等教育专业优化 - 累计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点1589个(占总数44.46%) 新增专业点888个 撤销或停招专业点701个 [4] - 全省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点3574个 其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58.98% [4] 高等教育布局升级 -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新设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院校 [4] -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所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4] - 布局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 [4] 研究生教育发展 -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20年8个增加到11个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3个增加到20个 [5] - 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 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 [5] 教师队伍建设 - 评选表彰省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1189人 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1200人次 [6] -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公办普通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改革 [6] 教育国际化发展 -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6个 海丝学院等职教品牌受一带一路国家欢迎 [6] - 具备对台招生资格高校达39所 搭建全学段两岸教育交流平台 [6] 数字化教育建设 - 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数字资源衔接互通 [7] - 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学生入学一网通办 减跑动减环节均达到100% [7]
教辅“收紧”,开学季的第一道考题
36氪· 2025-09-02 09:13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擅自推荐、发放、代购教辅材料 严格实施一科一辅原则 禁止学校统一推荐或要求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1] - 政策分学段执行:小学阶段教辅由教育部门统一免费提供 学校及教师不得额外推荐或征订 初中阶段仅允许使用省教育厅评议目录内的教辅 高中阶段可自主审核选用但需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并公示备案 [1][5] - 深圳市教育局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由学校按一科一辅原则从官方免费目录中统一征订 免费发放 [3] 政策背景与动因 - 教辅材料在过去应试教育生态下呈现野蛮生长态势 双减前广东家长人均每年教辅支出超800元 部分城市高达1500元 [5] - 政策旨在斩断教辅灰色利益链 严禁违规推荐教辅 目录外教辅进校 强制征订 扩大征订范围 捆绑搭售和借代购谋利等行为 [6] - 针对教辅市场长期存在的盗版侵权 内容低质问题以及采购环节的层层抽成现象进行精准打击 [6] 行业影响与市场变化 - 传统出版业务面临骤减 依赖学校统一征订的渠道为王模式几近失效 市场急剧萎缩 部分过度依赖教辅产品线的中小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面临淘汰 [9][10] - 出版机构寻求转型方向:开发数字化教育产品如在线题库 教学APP或视频微课 或转向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提供定制化校本资源服务 [9][10] - 数字教育公司迎来发展窗口 AI驱动的练习题定制 智能错题本 自适应学习系统等产品直接切入家庭端需求 [11] 教育资源分配挑战 - 城乡教育鸿沟可能进一步扩大 珠三角学校能快速开发高质量校本练习资源 而粤东西北部分学校因教师队伍薄弱 教学经费有限陷入无米之炊困境 [7] - 教师培训经费中仅5%用于作业设计专项培训 教师难以完成从教辅依赖到自主命题的角色转型 [7] - 定制化校本练习解决方案可能导致从公开市场的教辅转向壁垒更高的校本教辅 将资源不平等从学生层面转移至学校采购能力层面 [9][10] 社会反应与需求转化 - 超过70%的广州某小学家长表示将自行购买教辅 高端家教机构推出教辅解读定制服务单次收费高达300元 [7] - 家长对额外练习的需求转向线上教育APP 付费题库 二手教辅交易群和打印店私下整理的试题合集等隐蔽形式 [8] - 教育资源获取更依赖家庭经济资本与信息资本 可能从明面上的不均转向暗地里的更不均 [8][11]
聚焦“民生实事”……无锡举行“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首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17:04
核心观点 - 无锡市政府通过系列民生工程聚焦癌症防控、养老服务、就业促进、城市环境提升、教育扩容及文化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服务水平 [1][3][4][5][6][9][10] 癌症防控体系 - 在省内率先开展全民癌症防控行动 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构建"防筛诊治康"全周期防控体系 [3] - 建成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 成为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的城市 [3] - 累计116.19万居民参与筛查 评估高危人群27.44万人次 诊断癌前病变及"五癌"3323人 高危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群体 [3] - 癌症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20年95.34/10万降至2024年80.80/10万 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3] 养老服务建设 - 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54万 占总人口29.46% 医养及助餐需求突出 [4] - 全市150家在业养老机构提供约4万张床位 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 [4] - 创新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 20个部门及8个板块联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4] - 建成157家助餐中心及709处社区助餐设施 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 将服务人次与运营补贴挂钩 [4] 就业创业支持 - 截至7月底江阴市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 [5] - 通过"线下+线上、定点+移动"服务模式提供超4.4万个就业岗位 [5] - 发放创业补贴230万元及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20万元 扶持自主创业2085人 [5] - 新建6家高校引才联络站(累计66家) 新引进大学生1.02万人 [5] - 新增技能人才6245人(含高技能人才1719人、数字技能人才1709人) [5] 城市环境优化 - 对151个区域性综合提升单元实施1319个专项全要素改造 开展5个小专项行动(街景游园提升/垃圾运输/投放房维护/公厕补缺/夜市规范) [6] - 支持57个综合体及商业街设置外摆位 开展43个特色集市 设置432处便民服务及瓜果摊点(共4164个) [6] 教育资源扩容 - 普高学位供给率达68.23% 通过高中改扩建、职普融通班、新设联合高中及民办学位扩充等方式持续提升供给 [9] - 梅村高中空港分校等三所分校已启用 无锡一中经开分校等完成首届招生(明年启用新校区) 无锡一中梁溪分校计划明年招生 [9] - 开通117条校园定制公交线路 实现幼儿园到中小学全覆盖 [9] 文化设施建设 - 无锡美术馆预计2024年底试运营 2025年上半年举办国际首展 交响音乐厅计划2026年元旦以新年音乐会启幕 [10] - 建成103个"钟书房"阅读空间 111个公益小剧场 "百宅百院"文物活化工程及"艺术拾珍"公共文化空间计划 [10] - 上半年开展超1200场文艺展演及阅读活动 81个阵地开设295门夜校课程 [10] - 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计划9月推出近160场活动 预计覆盖超百万人次 [10]
免费学前教育释放“幼有所育”新利好
新华社· 2025-08-29 14:10
政策实施与覆盖范围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减免保育教育费 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 2025年秋季学期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 [1] - 政策部署到落地速度超预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明确强化普及普惠和加大政府投入原则 [1][3] 财政支持与资源配置 - 免除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中央财政承担主要部分 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3] -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机制 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设施 重点加大对边远农村地区投入力度 [3] 社会效益与教育成果 - 高质量学前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低收入家庭和欠发达地区儿童显著获益 [2] - 四川凉山州试点成效显著 实现适龄儿童"应读尽读" 小学普通话合格率和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 体系构建与战略意义 - 建成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为家庭养育成本做减法 为教育公平做加法 [1] - 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保障困难家庭早期教育机会 促进儿童整体发展质量和社会公平 [1][2]
“听语圆桌会”共话民生——打造南京的“幸福蓝海”
南京日报· 2025-08-25 08:19
公众建议 - 增加过江公交线路以缓解跨江通勤拥堵问题 尤其针对客流量大的点对点区域 [2] - 拓展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基本服务体系 包括加强15分钟生活圈内文体设施建设 [3] - 推动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 向乡村倾斜名校资源 通过课堂共享和专项基金支持优质教育普及 [4] 社区服务实践 - 社区食堂提供低价餐饮服务 75岁以上老人每日享受2.5元补贴 日均两餐费用低于20元 并承担活动中心职能 [5]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活动中心和适老化设备体验区 提供政府补贴安装服务 [6] - 通过空间微更新和服务暖升级构建全龄友好社区 涵盖便民理发、电器维修等月度活动 [5][6] 政策创新方向 - 构建全周期服务格局 打破户籍与部门壁垒 实现资源配置与人口流动精准匹配 [8] - 建立常态化需求收集机制 整合12345热线与政务大数据 将群众评价作为核心成效指标 [9] - 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探索物业+生活服务及互助养老模式 激活社区供需潜力 [10] 城市发展基础 - 南京连续15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当前聚焦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1] - 开展2050发展战略研究网络征求意见活动 时间跨度为2025年6月23日至9月30日 [11]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
新华社· 2025-08-19 19:26
教育综合改革核心举措 - 教育系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1] - 通过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4] - 推进深化学校体育(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求[6] - 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 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育资源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6] 教育公平与信息化建设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9] - 全国2895个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9]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32个省级平台 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在线优质课程4.85万门[9]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2024年新增29种本科专业 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10] - 加快"双一流"建设 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10] - 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 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布局[10] 教师队伍建设 -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1885.1万人[11] - 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12] - 加强教师住房保障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12] 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 - 开展"太行山上思政课"系列红色研学活动 通过参观抗大陈列馆和旧址传承红色基因[2] - "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5] - 通过"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 激励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向[11]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
新华社· 2025-08-19 18:50
教育战略方向 -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1] -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 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 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布局[10] 思政教育建设 - 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4] - 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与传统文化实践课程[2][5] - 通过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厚植爱国情怀[2] 教育资源覆盖 - 全国2895个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9] - 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9]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2024年秋季惠及约1200万人[8] 教育信息化发展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32个省级平台[9] - 平台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在线课程4.85万门[9] 师资队伍建设 -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1885.1万人[11] - 实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和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12] - 加强教师住房保障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12] 学科专业创新 - 2024年新增29种本科专业 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10] - 开展AI与3D打印技术融合的科技创新课程 如"火星救援车智驾测试"实践教学[7] 素质教育推进 - 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6] - 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6] -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6]
纽约的哈林区,中国的蒲公英
虎嗅· 2025-08-16 12:00
教育公平与社会支持 - 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展现北京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如何通过社会力量支持外来务工子女教育,豆瓣评分8.5 [1] - 纽约哈林区M286公立中学面临严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学生出勤率极低,仅1-2名全勤者/年级,目标93%出勤率但现实差距巨大 [15] - 北京蒲公英中学通过公益组织提供免费食宿、企业捐赠远程设备等构建支持网络,家长会出席率达87%,形成教育改变命运的集体共识 [24][26] 教育资源分配差异 - M286中学70名学生中90%为非裔和拉丁裔,被标记为"严重隔离学校",反映纽约公立系统种族与阶级隔离问题 [16][20] - 该校与小学、高中共享迷你校园,配备配枪警察和安检系统,物理空间局促,教学条件受限 [11][12][13] - 对比中国蒲公英中学通过社会接力网帮助学生进入国际高中乃至海外大学,形成升学通道 [29][30] 家校沟通障碍 - M286中学家长因语言障碍(法语、阿拉伯语等)与学校沟通断裂,仅47%激活在线门户账号,7通电话中6通无法接通 [17][18][19] - 哈林区家长将学校视为免费托儿所或食堂,常因照顾弟妹、家庭事务等让孩子缺课,对教育连续性认知不足 [15][21] - 教师需兼任翻译、社工等多重角色,家校委员会瘫痪导致信任流失,教育效果陷入恶性循环 [19][22] 教育观念对比 - 哈林区家长视初中教育为可选路径,多数学生最终回归传统谋生方式,免费教育政策未能转化为实际改变 [22][23] - 中国务工家庭即使资源有限仍高度投入教育,蒲公英中学激活社会信念,形成与纽约的观念差异 [25][26] - 纽约制度保障课桌但缺乏观念土壤,中国通过社会协作将有限资源转化为升学机会 [28][30]
从“幼有所育”到“免费教育”的时代跨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3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配套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将大班免保教费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1] - 政策以精准减负、渐进扩面、多元共担为核心思路,聚焦免除保教费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分阶段实施防范财政风险,创新民办园补助机制扩大普惠覆盖[1] 财政可持续机制 - 仅免除保育教育费保留伙食费等弹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普惠性教育服务核心成本[2] - 建立中央转移支付支持薄弱地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三级责任共担体系,对民办园实施"差额补助"按公办标准补足收入缺口[2] - 采取"学前一年免费先行、逐步拓展年限"渐进策略,2025年实现全国学前一年免费,为经济发达地区后续试点预留空间[2] 普惠性实施路径 - 中央财政通过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可获得更高比例补贴[3] - 建立特殊群体兜底机制,地方政府可探索困境儿童"保教费、伙食费"全免政策,中央财政按资助效果奖补[3] - 政府通过补差价和限价提质将占总量53.48%的民办园转化为普惠资源,形成"基础政府保底、特色市场补充"供给范式[3] 质量保障体系 -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以稳定师资[4] - 强化省级统筹和地方主责监管体系,建立普惠性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并压实市县监管责任[4] - 构建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钱随人走"精准拨款,动态监测资源缺口优化配置[4]
【政策把脉】稳推免费学前教育 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8-08 02:41
政策背景与现状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举措 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从"基本普及"向"优质普惠"的历史性跨越 [1] - 当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超90% 但仍存在"量质失衡"的短板 [1] - 全球实践表明 免费学前教育推进关键在于构建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和高效治理体系 [1] 国际经验借鉴 - 英国采取"先低龄 后扩容"渐进式策略 为制度稳定奠定基础 [1] - 德国采用"联邦立法+地方执行"模式 激发基层创新 [1] - 俄罗斯通过中央统一推进实施 并以"流动幼儿园"解决偏远地区资源匮乏问题 [1] - 新加坡"政府主导+市场协同"模式 实现质量与效率平衡 [1] 中国实施路径 - 2025年秋季学期起政策将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预计今年惠及约1200万儿童 [2] - 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2] - 通过增加政府投入降低家庭教育支出 实现财政"分档精准"保障 [2] - 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 确保政策稳步推进 [2] 战略意义 - 免费学前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落子 衔接全球教育发展潮流 [2] - 将教育公平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助推国家发展 [2] - 实现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从"家庭买单"到"国家托底"的转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