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打造轨道交通钢轨维护“洛阳标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3 07:12
公司技术突破 - 清研锐为自主研发的FGM500C型钢轨铣磨车实现加工精度突破0.1毫米,可根据轨道病害类型自动调整作业方式 [1] - 设备融合清华大学核心技术及洛阳制造优势,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2] - 产品具备新、小、快、洁、廉特点,研发生产符合轨道交通行业最严格国际标准 [2] 产品性能优势 - FGM500C配备柔性切线打磨装置,可同时完成铣削后钢轨表面抛光及道岔尖轨打磨,实现一机多能 [2] - 采用永磁同步电力驱动,最高运行速度达每小时60公里,实现交流电传动技术在无级调速中的应用 [2] - 搭载智能化模块实现远程调试及维护,开启国产轨道维护装备智能运维新篇章 [3] 市场应用成果 - 设备已应用于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城郊线,累计作业突破40公里,效果获一致好评 [1] - 入选2024年度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代表洛阳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成果 [1][3] - 产品交付香港、郑州、广州等地地铁系统,在轨道安全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3] 行业背景需求 -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运营密度高导致钢轨易产生波浪形磨耗、肥边等缺陷,影响安全性和舒适性 [1] - 传统打磨车存在技术局限,国产铣磨车曾面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维保受制于人等问题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加快新能源动力钢轨铣磨车研发,推动FGM系列产品规模化应用 [3] - 目标加速轨道交通运维国产化替代进程,打造钢轨维护市场"洛阳标杆" [3]
通业科技股价上涨4.26% 盘中振幅超10%
金融界· 2025-08-12 00:4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1日15时,通业科技股价报35.2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4元,涨幅4.26% [1] - 当日开盘价为33.90元,最高触及36.79元,最低下探33.10元,振幅为10.91% [1] - 成交量为7.48万手,成交额达2.60亿元 [1] - 盘中股价波动较大,早盘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随后又出现快速回调,5分钟内跌幅超过2%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34.19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3971.99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1] - 产品包括机车车辆电气控制系统、储能设备等 [1] - 所属板块包括交运设备、专精特新、储能等 [1]
中铁重工因违规施工被罚
齐鲁晚报· 2025-08-04 10:40
公司背景 - 中铁重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原为铁道部武汉工程机械厂,现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 - 公司注册资本达5.1亿元,是中国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成员企业 [3] 行政处罚事件 - 因施工单位未按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处以93.484732万元罚款 [1][2] -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关于必须按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的规定 [2] - 处罚依据为工程合同价款2%-4%的罚款标准,并可能承担修理、赔偿损失及资质降级等后果 [2] 企业信用信息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201151777277823,法定代表人张永利,成立于1990年9月21日 [2] - 信用中国公示显示公司当前有1项行政处罚记录(2025年7月31日作出决定),处罚文号为皖交通罚(2025)1000003号 [2]
3家“川字号”新国企集中揭牌背后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10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四川启动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3家新国企(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同日揭牌,标志着改革进入冲刺收官阶段[1] - 改革旨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竞争力[4]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被视为改革标志性工程,旨在发挥"1+1>2"效应打造全国性大企业集团[4] 新国企组建背景与战略 - 3家新国企由省属国企同类业务板块整合组建,聚焦文旅、建筑和轨道交通等经济重点领域[3][6] - 整合前这些领域存在资源分散、业务同质化问题,重组后实现优势资源聚焦[9][10]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9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特许经营权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17]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注册资本80亿元,整合新筑股份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 各集团发展规划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 - 目标成为国内知名景区投资开发运营链主企业,破解"小、散、乱、慢"结构性矛盾[17] - 推进"1+N"企地合作模式,参与世界级文旅风景道等项目建设[17] - 重点开发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构建全省景区联动运营格局[17]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 - 注册资本50亿元,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四川样本"[18] - 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布局科研设计等四大业务板块[18] - 未来3-5年重点探索"留改拆有机更新+长效运营"可持续路径[18]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 目标打造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投资建设运营企业[20] - 整体推进有轨电车、智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20] - 推动"轨道交通+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协同[20] 改革阶段性成果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完成总部战略重组并实质化运营,多个能源项目投产[12] - 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基金规模超640亿元,投资190个项目覆盖重点产业[12] - 四川数据集团加快打造算力、安全、云服务综合数字服务平台[12]
600公里时速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
财联社· 2025-07-11 13:03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项目进展 - 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第一阶段工程样车已于2024年7月圆满完成研制 [1] - 中车长客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首次公开展示该列车实车 [1][3] 技术原理与性能特点 - 采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电磁感应实现悬浮 最高设计时速600公里 [3] - 悬浮导向间隙大 提速空间广 具备高效 安全 节能环保 智能舒适特性 [3] - 车载高温超导磁体产生超5T强磁场 配备低温恒温器和制冷机组保障极端条件稳定性 [6][8] - 车体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 流线型车头降低气动阻力 [8] - 系统达到GoA4级无人驾驶标准 集成5G通信与AI监控 部署多重冗余防护 [8] 商业应用定位 - 定位为干线跨省大城市点对点交通工具 补充现有网络 填补高铁与航空速度空白 [4] - 适用于2000公里以内行程 京沪线有望压缩至2 5-3小时 [4][6] - 更适合大规模高端客流都市群间长距离运营 短途频繁启停将削弱技术优势 [6] 产业链与自主创新 - 团队完成从材料 线圈到低温设备全链条设计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关 [9] - 规模化应用将拉动轨道交通上下游 超导产业及其他高科技领域 [9] - 国铁集团称该项目展现中国磁浮技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 [9]
接连斩获海外大单 “南京智造”走俏全球
南京日报· 2025-07-11 07:42
南京经开区企业海外业务拓展 - 中建五洲承制埃及风电项目67套塔筒 总重量超2万吨 预计年发电43亿千瓦时 减碳220万吨 [6] - 康尼机电为哈萨克斯坦高端列车提供智能门系统等11类模块产品 合同涉及557辆列车交付 [2][3] - 南京港机重工向越南交付双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 上半年累计发运50台产品 二季度工业产值4.5亿元 [4] 企业技术实力与生产情况 - 康尼机电智能门系统具备抗紫外线、耐极寒特性 产品设计寿命达40年 [2] - 中建五洲为埃及项目开启8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月均交货13套塔筒 [6] - 南京港机重工产品交付准时率100% 新增订货量和利润创历史新高 [4] 本地化与定制化能力 - 康尼机电对哈萨克斯坦列车进行本地化适配设计 实现"量体裁衣" [2] - 南京港机重工起重机具备多工况作业能力 满足散货、集装箱等多种装卸需求 [4] 南京经开区支持政策 - 园区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构建"生态协同"出海模式 [7]
直击晋西车轴股东大会:逆势增长成效显著 拟培育业绩新增长极
证券日报网· 2025-06-19 11:2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2307.58万元,同比增长13.39%,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实现逆势增长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3亿元,同比增长52.67%,净利润781.89万元,同比增长133.11%,较上期扭亏为盈 [5] - 控股股东晋西工业集团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高于1亿元,且增持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6]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车轴、铁路车辆、轮对、摇枕侧架、转向架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自营进出口业务,在精密锻造、非标制造和铸造产品等方面具备较强技术和装备实力 [2] - 2024年公司在巩固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主业的同时,战略性培育防务装备、智慧消防等新兴业务增长极 [2] - 2025年经营目标为铁路车轴销售7.54万根,铁路车辆销售1600辆,摇枕侧架销售4800辆份,防务装备等新产业规模占比提升 [3] 研发与分红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6%以上,已开展多项战略布局 [4] - 自上市以来连续八年实施稳定分红政策,2021年度起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50%以上 [4]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4元(含税),合计派发红利1691.47万元,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73.30% [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巨头垄断格局,西门子、阿尔斯通及中国中车等国际巨头主导市场 [2] - 公司所处细分领域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成本控制和定价机制压力大的挑战 [2]
工匠精神助力强国建设 ——中央企业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3
航天科技领域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公司一线工人何小虎团队解决75项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难题并申请25项技术专利 实现非精密环境中微米级精度控制 [1] - 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制造要求微米级精度标定 对技能工人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1] 石油能源行业 - 大庆油田采油班长刘丽32年积累形成设备故障快速诊断能力 包括工具规格识别/井下状况电流判断/机械故障声音辨别等专项技能 [1] 电力电网技术 - 国家电网山东公司李敏团队完成无人机巡检技术三级跃升 从手动操控1 0发展到机巢协同3 0 实现特高压线路巡视智能化转型 [2] - 团队累计完成120余次带电检修任务 总作业时长超500小时 2013年起推动无人机在特高压运检领域应用 [2] 重型装备制造 - 中国一重刘伯鸣团队攻克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等数十项"卡脖子"技术 在15000吨水压机上独创53种锻造方法 [2] 轨道交通产业 - 中车长客姚智慧团队严格执行"一口清"装配工艺标准 通过工艺复述/多重核验确保高铁装配零差错 [3] - 团队15年参与中国高铁技术从追赶到领跑进程 保障接线质量与功能完整性 [3]
五名中央企业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 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6-06 05:36
产业工人与制造业发展 - 中央企业产业工人队伍涌现出一批大国工匠 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1] - 5名中央企业产业工人代表在记者见面会上分享弘扬工匠精神的实践经验 [1] 航天科技领域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数控车工何小虎解决75项火箭发动机研制难题 申请25项技术专利 [1] - 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关键零件喷嘴加工精度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的1/20以内 [1] 高铁制造领域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累计铺设高铁线缆3500万米 紧固螺栓8000万个 生产6122辆高铁 [2] - CR450动车组样车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 标志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 [1][2] 重型装备制造领域 - 中国一重集团首席技能大师刘伯鸣独创53种锻造方法 攻克数十项"卡脖子"技术 [2][3] - 参与世界最大单机容量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及核电机组关键部件制造 [2] 能源行业 - 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 占全国同期总产量1/3 实现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转型 [4] - 国家电网山东公司开发三项无人机巡检技术 实现特高压线路巡视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 [4]
“高职毕业”的火箭工人成25项“专利达人”,高铁女工见证中国高铁领跑……这些央企匠人定义 “工匠精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22:1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何小虎表示,现代化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具备产品加工技能、完善知识体系、总结分享能力以及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 [1][3] - 航天科技六院推进"卓越产品行动"后,工作现场应用智能化加工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光学检测等先进制造手段,发动机制造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3] - 何小虎从2013年开始撰写技术论文,到2024年已申请获得25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均来自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攻关和创新总结 [4] 高铁技术创新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铁工人姚智慧参与CR450动车组生产试制,该车型试验速度达每小时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更智能、更舒适等特点 [5][6] - CR450动车组采用"鹰击长空"流线型方案,通过87个外观方案筛选和100余次模拟仿真分析及风洞试验,最终使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 [7] - 噪声试验团队测试300多种降噪方案,采用分车、分区、分频的降噪方式,定制化开发降噪结构和材料,使整车客室内部噪声降低2个分贝 [7] - 车体焊接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变形量更小、质量更高,转向架侧梁、横梁、构架三大工序机械手焊接全覆盖,自动焊接率上升至90%以上 [7] 产业工人转型 - 何小虎认为,在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产业工人需要全面提升素质,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实现从"手艺人"向"智造者"的蜕变 [4] - 姚智慧和团队在CR450动车组线束布局中采用三维电气模型规划和AI技术线号识别,精准高效完成全车线束铺设,确保每根线零隐患、零差错排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