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并购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组织上市公司走进中国中车
证券时报· 2025-09-29 13:33
活动概况 -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组织40余人调研团队走进中国中车开展"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专题活动 [1] - 活动形式为调研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 由中国中车承办并获北京证监局指导 [1] 中国中车业务展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展示电力机车 城轨车辆 动车车辆等高端装备制造实力及全球出口组装流程 [1] - 中车株洲研究所展示轨道交通 新能源装备 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板块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成果 [2] - 中车电驱零碳产业园展示汽车电驱技术开发及百万量级智能产线建设与大批量交付能力 [2] 并购重组战略意义 - 并购重组被定义为资本重新组合 产业深刻整合与企业战略重塑的重要方式 [3] - 通过并购重组可优化资源配置 重塑市场格局 激发创新活力并释放协同增效潜力 [3] - 并购重组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并开辟新发展航道 [3] 实践经验分享 - 中国中车三家子公司分享通过并购重组拓展市场 发展产业与增强竞争力的实践经验 [3] - 中信建投分享A股并购重组趋势及实务操作经验 [3] - 参会代表探讨跨行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与财务风险控制等关键议题 [3]
“并购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组织上市公司走进中国中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2:05
活动概况 -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于9月28日至29日组织会员单位赴中国中车开展以"并购重组与做强做大做优"为主题的调研座谈活动 [1] - 活动由北京证监局指导、协会主办、中国中车承办 共有40余位北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参与 [3] - 活动采用"调研参观+座谈交流"形式 旨在促进各方对并购重组的深入认识 [3][7] 中国中车业务展示 - 参会代表参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观察出口全球的轨道交通装备组装过程 包括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车辆等产品线 [4][5] - 在中车株洲所调研科技创新展示中心 了解公司在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板块的科研产业化发展历程 [5] - 考察中车电驱零碳产业园 重点关注汽车电驱技术创新和百万量级智能产线建设及大批量交付能力 [5] 并购重组战略意义 - 协会秘书长李洪海指出并购重组是资本的重新组合、产业的深刻整合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塑 [1][6] - 并购重组可驱动资源优化配置 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释放协同增效潜力 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6] - 中国中车三家子公司分享通过并购重组拓展市场、发展产业、增强竞争力的实践经验 [6] 行业交流内容 - 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分享A股并购重组趋势及最新实务动态 [6] - 参会代表围绕跨行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财务风险控制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 [6] - 协会承诺将持续为上市公司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7]
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 将用于京雄快线
新华网· 2025-09-18 20:44
产品发布与技术特点 - 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 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将用于京雄快线 [1] - 列车由中国中车牵头研制 属于时速200公里的市域D型车 [1] - 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 具备GoA4等级全自动运行能力 [1] - 驾驶室及设备舱采用碳纤维材料 较传统材料减重约30% [1] - 通过综合节能措施使列车运行能耗降低约16% [1] 运营规划与线路布局 - 列车将装备在京雄快线 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贯通运营 [1] - 投入使用后可实现30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60分钟通达丽泽商务区 [1]
新华全媒+|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山东青岛亮相
新华网· 2025-09-18 19:49
产品发布 - 中国首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智能市域列车于9月18日在青岛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正式亮相[1] - 列车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绿色化及车地一体化设计理念[3] - 列车搭载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3] 技术标准 - 中国标准占比达88%[3] - 在智能化、安全性、舒适度、节能降耗及经济性方面实现全面升级[3] 应用部署 - 列车将率先装备于京雄快线[5] - 正式投入后雄安新区至大兴国际机场30分钟直达、至丽泽商务区60分钟抵达[5]
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山东青岛亮相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5:4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 中国标准占比88% [1] - 采用GoA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 时速达200公里 为全球最快全自动运行轨道车辆 [1] - 搭载自采信、自学习、自决策的智慧控制技术 行车故障率降低95%以上 [2] - 应用热备切换技术实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备用系统 支持不停车运行 [2] - 配备高精准冗余感知系统 通过2900多个监测点实现毫秒级故障响应 [2] - 运用数字孪生和AI算法构建智能运维系统 提升故障预警与维修决策能力 [2] - 整车碰撞吸能能力提高一倍 碰撞安全速度达36km/h 为市域列车领域最高 [2] - 采用变截面空气导流技术及碳纤维材料 车体减重约30% 空气阻力大幅减小 [3] 性能与能效提升 - 通过低阻力车身和碳纤维材料等综合节能措施 运行能耗降低约16% [3] - 优化防滑控制性能 大幅缩短雨雪结冰等湿滑路况下制动距离 [2] - 对200余项备品备件进行统型 通过部件强化设计和健康智能评估降低全寿命周期检修成本 [3] 应用与市场前景 - 列车将装备京雄快线(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 实现与北京地铁及大兴机场线贯通运营 [3] - 运营后实现雄安新区30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60分钟通达丽泽商务区 支撑京雄一小时都市圈建设 [3] - 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实现示范应用 引领行业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1]
全球GDP50强城市格局生变:纽约“独霸”,上海“领跑”亚太,青岛凭何“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02
全球GDP50强城市榜单核心数据 - 美国纽约以9.1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持续领跑全球城市 [1] - 中国上海以5.4万亿元人民币GDP稳居全球第五 [1] - 青岛以1.67万亿元人民币GDP首次进入全球50强榜单第50名 [1] 纽约经济领先优势分析 - 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全国水平 每分钟创造经济价值达1700万元人民币 [1] - 竞争力源于四大核心板块:华尔街全球金融支配力 时代广场文化辐射力 港口与空港贸易枢纽地位 科技创新持续输出 [1] - 未来三到五年内榜首地位仍将保持稳固 [1] 上海全球经济地位 - GDP占中国全国总量的4.4% 是榜单前十里唯一的非欧美城市 [2] - 浦东陆家嘴汇聚全国近半数外资法人银行 [2] - 洋山港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冠军 [2]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称号 首店与旗舰店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 [2] 青岛经济发展特色 - 1.67万亿元GDP体量可与欧洲"北欧硅谷"斯德哥尔摩比肩 [4] - 三大支柱产业:山东港口集团年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 海尔/海信/中车四方三大千亿级产业链 胶东国际机场130条国际航线 [4] - 入境游客三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4] - 发布"2025冲击2万亿"行动方案 以数字经济打造线上青岛 [4] 中国城市在全球榜单表现 - 北京以4.98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6 [5] - 深圳以3.68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10 [5] - 重庆以3.22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12 [5] - 广州以3.10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14 [5] - 香港以2.90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17 [5] - 苏州以2.67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20 [5] - 成都以2.35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26 [5] - 杭州以2.19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32 [5] - 武汉以2.11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35 [5] - 南京以1.85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44 [5] - 宁波以1.81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45 [5] - 天津以1.80万亿元人民币GDP位列全球第46 [5]
吉林推动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制造业发展态势 - 吉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1] - 吉林化纤碳纤维复材制品累计完成产值8.8亿元 同比增长117% [2] - 中国一汽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 突破近400项关键核心技术 申请发明专利超6000件 [5]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建设 - 吉林化纤与多家企业建立产业链联合开发平台 拓展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风光发电等领域应用 [2] - 围绕汽车工业发展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提升 形成覆盖"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2] - 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引进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上下游产业配套 [2]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实现每54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 [1] - 中车长客通过产线数字化转型每年节省3万吨水 整体运营成本降低约20% [3] - 吉林省加速推动1000个以上重点"智改数转"项目 [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长春麦迪克智行汽车自主研发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 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 [4] - 吉林省2024年转化科技成果3609项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1亿元 较上年均实现翻番 [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2.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16.9% [5] 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 - 建成5G基站5.5万个 万兆无源光网络及以上端口56万个 物联网终端用户1760万户 [3] - "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17颗 拥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投入运行 [3] - 中车长客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出口超9000辆 包括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和中低速磁浮列车 [3]
净利增长毛利波动 长青科技加速拓展新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11:1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0亿元 同比增长11.24%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79.90万元 同比增长4.5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3324.24万元 同比增长15.53% [1] - 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同比下滑 主要受承接项目及产品结构差异影响 [1]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16% 归母净利润下降16.41% [1]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22% [1] 应收账款 - 2025年上半年末应收账款规模3.54亿元 占总资产26.07% [2] - 应收账款规模连续三年增长 2021年1.79亿元至2024年3.41亿元 [2] - 同业企业威奥股份 康尼机电 晶雪节能2024年应收账款均有下降 [2] - 公司通过客户信用评估和定期催收管理应收账款风险 [2] 业务结构 - 轨道交通业务贡献约60%营收 [2] - 产品以三明治复合材料为基础的车厢内饰为主 [3] - 2023年邮轮内饰业务营收326.78万元 占比0.62% [3] - 2024年邮轮内饰业务营收降至188.69万元 占比0.41% [3] 战略拓展 - 通过技术升级拓展船舶邮轮及特种车辆等新兴应用领域 [3] - 2024年海外营收1.13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比24.61% [3][4] - 2025年上半年在欧洲及长三角增设营销网点 [4] - 海外项目填补内装空白并参与双层列车设计开发 [4] - 未来将加快海外网络建设并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 [4]
一年办件量超30万 江苏“一件事”改革为大件运输扫清障碍
新华日报· 2025-08-25 18:30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一件事"改革实现大件运输审批智能化与高效化 审批量从2018年0.2万件飙升至2024年31.2万件 通过智能系统实现90%以上申请1分钟内办结 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并提升运输效率 [1][2][3][4] 审批效率提升 - 全国首创大件运输审批全流程智能化模块于6月1日上线 实现每年超10万件省内许可100%智能审批 其中90%以上1分钟内完成审批 [3] - 非工作日审批服务实现全时段在线 截至8月20日非工作日办结8726件 占省内办结量的17.1% [4] - 中车浦镇车辆厂省内件许可时间从2-3个工作日缩至1-1.5个工作日 年节约费用超500万元 [4] - 徐工集团省内运输件实现"即刻办结" 年省仓储费近千万元 [4] 技术创新应用 - 智能选线功能自动完成路线安全评价 申请人输入起讫点即可获取系统推荐路线 审批环节自动快速完成 [3] - "信用+远程核查"机制累计实施3800余次 信用良好企业可自行测量车货尺寸并在线提交 [5] - 扬州市腾达物流通过远程核查使每批次运输成本降低30% 传统核查等待时间从4-5天降至零等待 [6] 跨部门协同服务 - 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群实现数据共享 收费站核验效率提升超70% 188吨重变压器通过收费站仅需1分钟 [7] - 针对固定路线及装载方式实施"信用+承诺+批量"审批模式 上半年累计办理批量许可7300余件 [6] 基础设施升级 - 2024年完成10个高速公路超宽车道改造 2025年计划新增10个 确保每个设区市至少拥有1条5米以上超宽车道 [10] - 扬州港1-6月大件作业量180多万方 港内中转车次1200余次 高速公路转运车次500余次 同比均增长60% [9] 定制化运输保障 - 通过拆除护栏、调整信号灯等定制化措施保障超限货物通行 如102米长风叶运输全程仅用15天 [8] - 执法车辆以20公里时速全程护航 在各交叉道口实时指挥疏导交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