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

搜索文档
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
镇江日报· 2025-07-24 07:49
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 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1] - 各市(区)、开发区、国有企业按照序时进度全力拼经济,成绩令人振奋[1] 重点产业部署 - 筑牢项目"硬支撑",集中资源推动招商引资量质齐升、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 - 夯实工业"压舱石",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2] - 激发消费"强引擎",稳定传统消费并拓展新型消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2]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好房子"建设和城市更新,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2] - 稳固外贸"基本盘",畅通内外销渠道,支持企业稳生产、保订单、拓市场[2] 国企改革与民生保障 - 推进国企改革"深水区",加快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整合,提升市属国企核心竞争力[2] - 兜牢民生安全"防护网",统筹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污染防治等工作[2]
“三单”工作法打造“幸福里”
镇江日报· 2025-07-24 07:49
60岁以上居民占小区总人数的约30%。党员中心户、微网格员们用一句句家长里短的问候、一次次 风雨无阻地走访守护老年居民,累计代办尊老金、退休资格认证、生育证明等80余件,让为民服务更加 精准。 "真没想到这块空地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小区'后花园'。"新城花园A区的居民们纷纷点赞。前不久, 社区党委通过网格员走访、民情收集箱、网格微信群等"点单"渠道,全方位收集居民诉求。针对新城花 园A区1幢旁绿化斑秃"点单"问题,社区党委协同相关方通过党群议事会共商对策。支部精准"派单",发 动共建单位、党员和热心居民"接单"。共建单位捐赠幼苗,在党员骨干和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闲 置地块成功升级为美丽小景。 "现在去万达,起码少绕500米。"新城花园B区居民金龙对小区北门新开通的机动车通道赞不绝 口。 党员中心户、微网格员是感知民情的"神经末梢"。居民通过"民情流水线点单"提出希望增开北门机 动车口,以此缓解南门拥堵、缩短通行距离。新城花园二区党支部接到"订单"后,多次牵头召开由物 业、"金盾银辉"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及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议事会。为确保方案符合民意,支部 广泛走访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在各方合力落实下,北门 ...
夜市招聘点亮求职新“夜”态
镇江日报· 2025-07-23 08:09
招聘活动形式创新 - 活动结合"苏超"足球赛事与夜市招聘会形式,在镇江吾悦广场举办,提供"边看球赛边找工作"的独特体验 [1] - 现场设置巨大屏幕直播"苏超"镇江队比赛,相邻区域为企业招聘摊位,形成观赛与求职联动场景 [1] - 采用"赛事解说"式语言进行直播带岗,详解岗位需求、薪资福利及晋升路径,实现"观赛+求职"无缝切换 [1] 参与企业与岗位情况 - 活动汇聚镇江32家重点企业,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领域 [1] - 现场提供上千个优质岗位,企业通过"摆摊"形式直接向求职者展示招聘需求 [1] 政府服务与配套措施 - 人社部门设置政策咨询快速通道,提供就业创业政策、社保政策、技能培训及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2] - 现场发放印有"就在镇江""镇好就业"二维码小程序的文创纸扇和纳凉用品帆布包,提升市民参与体验 [1] - 就业党员先锋服务队志愿者面对面解读政策享受条件、申报流程等热点问题 [2] 活动效果与社会反响 - 活动选址兼顾居民区便利性与商业区人流优势,市民反馈形式新颖且参与便利 [1] - 人社部门计划以"相约福地 就在镇江"品牌为抓手,持续在商圈开展系列夜市招聘活动 [2]
镇江高新区打造“家门口”幸福共同体
镇江日报· 2025-07-23 07:56
慈善基金成立背景与定位 - 镇江高新区村社区慈善基金成立,旨在优化提升"家门口慈善",精准触达社区需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1] - 基金核心定位为打造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多方协同参与的创新慈善平台,聚焦社区细微问题如老人辅具短缺、活动空间不足等[1] - 基金通过系统化、平台化整合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实现"慈善在门口,温暖在身边"的目标[1] 基金运行模式与参与机制 - 基金构建多元参与生态,动员企业、商户、居民以资金、物资、服务或智慧等多种形式参与,厚植"邻里守望相助、社区共建共享"文化[1] - 社区作为主阵地深入摸排需求,精准策划实施民生项目,社工组织作为纽带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慈善总会作为发起管理核心优化管理流程[3] - 基金全流程接受监督、定期公示,确保公开规范运行[2] 基金成效与社会意义 - 基金成立后立即投入运行,为社区困境儿童提供生日派对等关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 - 基金被视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可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促进居民互助共融,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径[3] - 慈善总会与社会事业局、街道社区及专业社会组织协作,推动基金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发展,打造纾解民忧的"及时雨"和社区治理"新引擎"[3]
再发力再突破,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丹徒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区委全会精神热潮
镇江日报· 2025-07-22 07:46
上党镇发展规划 - 确保鸿泽杆塔提升改造、北汽动力系统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 [2] - 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重点跟进汽车通用模具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发热元件研发制造项目 [2] - 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翰雅蜗牛初加工中心和民宿一期建设等农业项目,强化"一村一特"村级集体经济 [2] 辛丰镇产业升级与生态治理 - 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3] - 完成黄墟集镇11.3公里污水主管网建设,关闭4家砖瓦企业,治理塔岗河、半月沟水环境 [3] - 新建5000亩高标准农田,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东街村宜居乡村 [3] 世业镇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聚焦"税源型、生态型、富民型"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 [4] - 实施沿江、污水厂网、河湖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4] - 优化营商环境,加速产业集聚 [4] 宝堰镇农业与新能源布局 - 以农创园为核心引进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渔光互补低碳产业示范区 [5] - 推动高端工具制造产业园项目落地,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工改工"路径 [5] - 开发红色文旅线路,整合"创、游、学、研"资源 [5] 谷阳镇园区与产业升级 - 配合省级高新区建设,完善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盘活领先电子、晋工机械等存量资源 [6] - 推进笔刷产业绿岛项目扩能及智能化设备引进,升级"园中园"、喷涂、建材行业污染治理 [6] - 优化三山集镇住宿、餐饮、停车等配套功能 [6]
句容后白1900亩坑塘变“绿电工厂”
镇江日报· 2025-07-22 07:46
项目概况 - 华润后白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利用1900亩闲置坑塘水面打造清洁能源与生态养殖融合项目 [1] - 项目1号地块占地约200亩,涉及徐巷村、林梅村、古村和西城村4个区域 [1] - 项目于3月18日正式开工,目前进行桩基施工,计划12月实现发电并网 [1] 技术细节 - 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建设53个光伏子方阵 [2] - 光伏发电通过35kV母线汇集,经主变升压至110kV后接入电网 [2] - 公司投资约2000万元进行渔业化专业改造,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鱼"模式 [2] 经济效益 - 项目完全投产后年发电1.5亿千瓦时,相当于5万户家庭年用电量 [2] - 预计实现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为当地提供税收超过200万元 [2] 生态效益 - 光伏板遮阳可降低水温3-5℃,抑制藻类繁殖并为喜阴鱼类创造生长空间 [2] - 通过生态净化提升养殖水质,实现渔业增产增效 [2] - 项目减少标煤使用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 [2] 社会效益 - 项目盘活闲置坑塘资源,构建"光伏+生态养殖"产业双支柱 [2] - 为渔民创收创造条件 [2]
镇江边检站优化口岸治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镇江日报· 2025-07-22 07:42
镇江港战略地位提升 - 镇江港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点,是开普型船舶进入长江的终点站,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1] - 今年实现20万吨级船舶常态化靠泊,大宗货物中转进出加速 [1] - 1月至6月查验出入境(港)船舶1400余艘次,20万吨级以上船舶同比增长83.7% [4] 口岸治理模式创新 - 构建国际航行船舶"三维评估体系",整合8项核心指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2] - 对"绿色层级"船舶推行"免打扰式"查验服务,实现到港即作业、完工即离港 [2] - 上半年镇江港设备出口量激增近10倍,平均每艘船舶缩短通关时间约3小时 [2] 精准服务机制 - 针对农用物资、铁矿石等重点船舶推出"一船一策"精准服务机制 [3] - 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和随到随检服务 [3] - 五六月份为钾肥等农用物资进口高峰开辟"绿色通道" [3] 港口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化信息系统实施高效后台监管,提升港口周转效率 [2] - 推行"一次检查、一次办结"联合查验模式,压缩船舶在港非作业时间 [3] - 1月至6月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4亿吨 [4]
水润民生“最后一公里”二次供水改造让千家万户喝上“放心水”
镇江日报· 2025-07-21 07:30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背景 - 2007年前镇江采用"小总表"模式导致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包括泵房标准不一 设备老化 职责模糊等 引发水质水压不稳 水费分摊过高等居民痛点[2] - 2007年起出台《镇江市住宅增压供水设施管理办法》明确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专一化管理 破解"多头管理"困局[2] - 2018年公司制定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 启动标准化建设和老旧泵房改造[2] 改造实施进展 - 1996年全省率先试行"一户一表" 2006年起3年完成33个片区改造 2020年实现供水范围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覆盖 领跑全省[3]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完成179个小区改造 其中2025年计划改造45座老旧泵房 实际完成59座 进度超预期[3][6] - 创新防汛方案为68座地下室泵房加装防水淹设备 新建泵房采用不锈钢管道和全国领先增压设备保障水质[3] 智慧化管理升级 - 2021年投用二次供水监控管理平台 实时监测全市354座泵房 故障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4] - 平台具备地图定位 设备状态监控 水质数据分析和自动报警功能 替代原有人工巡检模式[4] - 居民可线上办理接水报装和缴费 服务便捷性显著提升[4] 未来规划与政策支持 - 165座未改造老旧泵房整合为国债支持项目 计划2027年底前完成标准化改造 实现"四同"目标[6] - 后续改造将融入低碳理念 采用节能水泵 光伏供电等技术打造现代化泵房[6] - 依托《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政策红利加速项目落地[6] 社会效益 - 改造后水质投诉率下降 维修效率提升 居民水费纠纷减少[7] - 通过错峰施工 临时供水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生活影响[3][7] - 实现从"用水难"到"用水安" 从"人工巡"到"智能守"的城市治理升级[6]
大路机场水上机场通过验收
镇江日报· 2025-07-21 07:20
7月17日,镇江大路通用机场正式获颁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换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成为 长江流域首个同时具备"跑道型机场"与"水上机场"双资质的通用机场。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机场 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更为长三角区域通用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坐落于镇江经开区的大路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往来交通便利,机场紧邻长江夹江,南侧与圌山风景 区交相辉映。 陆地机场占地439.7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跑道长800米、宽30米,停机坪3万平方米,机库 8000平方米,3600平方米的综合楼辅以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为运5以下机型的常态化运行提供坚实保 障。 水上机场占地57.6亩,水上跑道长1400米、宽100米,滑行道宽78米,满足海王、双水獭、塞斯纳 208B等主流水上飞机的起降需求。 此次资质升级工作由民航华东管理局成立专项审查组,对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安全管理体系及新 增水上设施展开全面、严格的核验。面对审查提出的优化要求,大路机场迅速响应、高效整改,最终以 全项达标完成升级,构建起"陆空联动、水陆协同"的立体化运营格局。 以双资质落定为新起点,镇江产发集团将全力优化"双类型"运营模式,聚焦水 ...
锚定新质生产力 培育经济增长点 镇江经开区精准招商赋能高质量发展
镇江日报· 2025-07-19 07:50
招商策略与成果 - 镇江经开区推进"划片定区集中攻坚"行动,围绕5条产业链组建26支招引攻坚小分队,已奔赴9个重点城市、22个重点区域招商拜访164批次 [1] - 2024年完成市口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88个,累计总投资465.1亿元,同比增长22.2%、41.8%,其中47个项目为2024年新谈新签约 [2] - "四群八链"项目占比保持在70%以上,新签约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项目26个,总投资约127亿元 [2] 重点项目引进 - 引进总投资20亿元中交二期等7个央国企项目,参与瑞莱和博沃2个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项目的股权投资 [2] - 瑞莱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诊断仪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2031年达产后年销售额不低于2亿元 [3] - 2024年签约16个外资项目,包括总投资1亿美元的奥音研发中心和3000万美元的合瑞迈高端合金管材项目 [3] 产业布局与优势 -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通过"杭州研发-镇江生产-长三角分发"闭环方案吸引项目落户,利用土地资源、人才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 [3] - 划分4大招商战区,明确6条重点招引赛道,编制10张产业图谱,成立招商中心大学园分中心和欧洲招商代表处 [4]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289个,年均增长9.9%,在项目数量、投资体量、外资总量保持全市前列 [4] 外资与创新驱动 - 2024年完成实到外资7564万美元,占全市近40%,外资项目占签约项目总量近20% [3] - 践行投行思维参与股权投资,聚焦生命健康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2] - 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圈链,建立靶向目标企业库开展精准招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