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财富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德业股份:动态点评:新品新高度,亚非拉市场需求旺盛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业多款新品全球首发,参展SNEC 2024展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1] - 海外需求持续恢复,Q2出货量逐月增加,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推出新品 [1] - 微逆月出货量超预期,巴西、德国和法国等市场需求旺盛,美国市场已有订单 [1] - 储能市场更加分散化,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如巴基斯坦、东南亚、欧洲和中东地区 [1] - 公司毛利率好于预期,整体保持稳定,采购降本和规模效益带动 [1] 营收和盈利预测 - 2024-2026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08/148/208亿元,归母净利25/37/56亿元,EPS 4.1/6.1/9.3元/股 [4] - 对应PE分别为17/11/8倍 [4]
移为通信:2024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受益海外需求恢复、车联网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费用管控得当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一季度业绩受益海外需求恢复、网络升级、车辆网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费用管控也得当 [1] - 公司在海外市场早已与多家e-Bike、两轮车厂商展开深度合作,也在和国内头部e-Bike厂商洽谈合作 [2] - 随着公司的工业路由器、车载行车记录仪、车载智能网关等新品陆续完成客户验证,也将为公司业绩带来持续贡献 [2] - 物联网行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AIOT、e-Bike等车载产品、工业路由均有望成为发展动力 [2] 报告内容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0.49%,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83.06% [1] - 公司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营收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创出同比单季度的业绩新高,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增速均达到80%以上 [1]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一季度营收分区域同比变化来看,北美、欧洲、亚洲(不含境内)、大洋洲都取得了较好的增长 [1] - 公司2024Q1综合毛利率40.87%,同比增长0.48%,受益于公司自研模块替代外采、部分国产料替代进口料、高毛利订单占比增加等因素 [1] -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66%、5.03%、13.29%,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 [1] 行业发展情况 - 物联网行业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AIOT、e-Bike等车载产品、工业路由均有望成为发展动力 [2] - 根据TheInsightPartners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4832.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2704.2亿美元 [2] - IDC预测,2027年中国物联网支出规模将趋近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规模的1/4左右 [2] - PrecedenceResearch报告显示,e-Bike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440.8亿美元 [2] 公司新产品和技术 - 公司2023年共推出18款新产品,其中GL530MG因其出色的待机时长和性能,荣获2023IoTEvolution资产追踪解决方案奖 [1] - 在智能连接领域,公司推出多款4G、5G高性能工业路由器,广泛应用于工厂自动化、智能安防、边缘计算等领域 [1] - 在视频车联网领域,公司推出4G智能行车记录仪CV200,产品搭载先进的AI视觉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 [1] - 在微出行领域,公司推出了专为E-bike打造的4GIoT智能终端SC350MG,支持CAN/UART通信 [1]
京威股份:动态点评:股权优化,低估值外饰龙头待掘金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外饰及其表面处理的龙头公司,产品包括汽车内外装饰件,涉及多种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 - 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优异,24Q1营收同增7.9%,归母净利润同增82%,全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提升 [2] - 公司第二大股东德国威卡威持续减持,此次一次性转让完成,打消了投资者的疑虑,股权结构有望优化 [1][2] 公司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预计营收分别为36.8、37.2、37.5亿元,同比增速2.2%、1.0%、1.0% [3] - 2024-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6、5.7亿元,同比增速5.7%、5.1%、2.4% [3] - 对应估值为8.5、8.1、7.9倍PE [3]
5月物价数据点评:物价低增长格局未变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3:30
宏观经济分析 - 5月CPI同比增长0.3%,增速较4月持平,环比下降0.1%[1] - 5月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4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2%[1] - 食品价格下降2.0%,降幅较4月收窄0.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4.6%[3,4] - 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出行价格下降明显[5] - 核心CPI保持低位运行[6] 行业分析 -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行业PPI同比大幅上涨,带动整体PPI上行[8,9] - 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6] - 下半年PPI翘尾因素拖累大幅减少,降幅有望收窄至1%以内[9,10] 风险提示 - 海外经济衰退风险[2] - 海外通胀回落偏慢[2,10] - 地缘政治冲突恶化风险[10]
电气设备行业动态点评:绿电绿氢占比提升,绿色生产力显现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2: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电、绿氢消费占比将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到2025年底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2024 - 2025年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底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 [1] - 实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传统行业绿色生产力显现,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建议关注受益于节能降耗的能化企业,以及绿电绿氢相关企业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 - 合成氨是重要化工原料和农业肥料,我国产量常年保持在5000万吨左右,年耗能超7000万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亿吨,原料结构“一煤独大”,煤制合成氨产能占比超近80% [1]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制氢,提高绿氢利用比例,引导合成氨企业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等方式,逐步实现高比例绿电使用 [2] - 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涉及“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共计15个类目 [2] 技术类目 - 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涉及15个类目,部分项目较新颖,如大功率重卡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氢燃料分布式发电系统等 [1] 关注企业 - 能化央企: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煤能源、中国神华等 [3] - 绿电央企:长江电力、龙源电力、三峡能源、吉电股份等 [3] - 碱槽和PEM制氢企业: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华光环能、双良节能等 [2]
信息技术行业动态点评:数据要素政策密集出台催化产业落地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7 1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据要素政策持续出台,产业有望加速落地,自2022年底“数据二十条”发布后进入政策密集落地期,各方面迎来众多政策利好,2024年初至今多行业推出相关政策,应用有望加速发展 [3] - 2024年6月11日,九部门发布意见提升跨境数据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鼓励企业利用数据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3] 相关政策总结 2023年政策 - 1月,十六部门发布意见,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建成相关实验室、产业园等 [10] - 2月,国务院发布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体化推进格局,按“2522”框架布局数字中国建设 [10] - 3月,国务院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等工作 [10] - 8月,财政部规定企业按准则对数据资源相关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0] - 8月,五部门计划持续攻关技术,推进数据治理和资产跨平台流通,构建元宇宙信任基础设施 [10] - 12月,两部门指南建立健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0] - 12月,两部门方案到2025年完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政策举措,到2030年形成全面政策体系 [10] - 12月,五部门意见依托枢纽节点布局数据集,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和应用服务 [10] 2024年政策 - 1月,十七部门计划到2026年底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产业年均增速超20%,交易规模增长1倍 [10] - 3月,发改委报告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完善制度规则,推进相关改革和试点 [10] - 3月,民航局办法加强和规范民航数据管理,保障安全,促进共享,提升行业能力和水平 [13] - 3月,金融监管总局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制定数据安全策略,评估数据业务安全风险 [13] - 3月,网信办规定保障数据安全,促进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制定数据出境制度 [13] - 4月,国家数据局要点围绕5个方面部署数字社会重点任务 [13] - 5月,五部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与旅游业融合,到2027年扩大智慧旅游经济规模等 [13] - 5月,四部门意见到2027年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到2030年全面突破 [13] - 6月,九部门意见提升跨境数据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规范跨境流动,鼓励企业赋能产业链 [3][13] 建议关注公司 - 德生科技、久远银海、普元信息、云赛智联、深桑达、易华录、太极股份、山大地纬、银之杰、科创信息等 [3]
电子设备行业动态点评:多家芯片厂露雄心,全球AI景气持续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4 15: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给出电子设备行业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三星和博通两家全球头部芯片厂商均将AI视为业绩"发射器",反映出AI对芯片行业的巨大推动作用[2] 2) 目前海内外AI布局持续推进,AI大模型快速迭代将有利于端侧AI应用的落地,进而推动端侧AI市场的发展扩容,AI芯片有望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手机、PC等消费类设备上,打开成长空间[2] 3) 在海外引领的AI浪潮下,建议关注国内通信行业相关各环节的标的,包括光模块、连接器、射频前端模组、边缘计算、智算服务等[2] 行业投资机会 1) 光模块:建议关注新易盛[2] 2) 连接器:建议关注鼎通科技[2] 3) 射频前端模组:建议关注康希通信[2] 4) 边缘计算:建议关注广和通[2] 5) 智算服务:建议关注润泽科技[2]
金冠电气:动态点评:特高压建设加速,避雷器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4 15: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公司"增持"评级[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特高压建设加速,公司作为避雷器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3] 2) 公司配用电设备板块稳健中标,为公司提供稳定的业绩支撑[3] 3) 充电桩和储能板块持续开拓新市场,有望在长期维度贡献增量[3] 4)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将保持增长,对应PE分别为16/12/11倍[4] 分类总结 特高压建设及避雷器业务 - 特高压建设成为电网投资重点方向,预计2024年特高压项目投资将达900亿元以上[3] - 公司避雷器产品在国网特高压工程中中标份额占比33%,位居行业第一[3] - 公司作为避雷器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特高压建设[3] 配用电设备业务 - 公司配网产品涵盖高低压开关柜、环网柜、柱上断路器等,2023年累计中标2.64亿元[3] - 2024年以来公司持续稳定中标国家电网、江苏省网、浙江省网等订单[3] - 配用电设备板块持续稳定提供业绩支撑[3] 充电桩和储能业务 - 公司充电桩业务坚持整县推进战略,同时拓展县域平台公司和To C市场[3] - 储能业务主要应用于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商业储能项目及光储充一体化项目[3] - 充储业务有望在长期维度为公司贡献增量[3]
湘油泵:动态点评:助行业节能降本,新业务加速拓展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3 18:0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5][17] 核心观点 - 公司整体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9.08亿,同比+17.44%,归母净利润2.17亿,同比+27.76% [2] - 新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新能源车用零部件占比20.66%,未来随着新产能落地及新能源项目量产,新业务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 - 公司产品在汽车节能与电动化趋势下市场空间逐步打开,二级变排量叶片式机油泵节能效果显著,电子泵产品市场空间有望逐步扩大 [4] - 公司积极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参股东嘉智能实现EPS及电子泵类产品控制单元规模化量产,控股子公司东兴昌科技电机产品涵盖各品类直流无刷电机 [22]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营收19.08亿,归母净利润2.17亿,扣非净利润2.02亿 [2] - 2024-2026年预计营收分别为24.07亿、28.90亿、33.81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亿、3.24亿、3.89亿 [17] - 2023年毛利率26.29%,净利率11.29%,ROE 12.54% [13] - 2023年资产负债率41.86%,流动比率1.67,速动比率1.21 [13] 业务发展 - 公司拟将中文名称由"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美湖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5] - 公司产品已拥有美国康明斯、比亚迪、长安、吉利、理想汽车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4] - 公司新业务包括变速箱泵、新能源车用零部件、电机等,2023年占比分别为9.41%、20.66%、6.94% [2]
安车检测:动态点评:持续加码检测站运营,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东方财富证券· 2024-06-13 18: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行业遇困公司业绩承压,积极回购展现未来发展信心。[1] 2. 新能源车检测标准及国家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公司检测设备业务有望迎来业绩爆发。[5] 3. 公司有望通过经营品牌连锁检测站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稳定现金流的同时进一步增厚利润空间。[5] 4. 公司是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产品覆盖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已在公司检测站试运行。[3] 5. 公司持续加大力度拓展机动车检测运营服务市场,通过连锁运营提高运营效率,解决行业痛点,并链接汽车后市场生态,增加检测站的收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