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集团(00189)

搜索文档
东岳集团(00189)发盈警 预计2023年度股东应占净溢利同比大幅减少约82%
智通财经· 2024-03-12 18:11
公司业绩预期 - 东岳集团预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将大幅减少约82%[1] 业绩下滑原因 - 主要产品在2023年度的平均市价大幅下跌,导致收入减少[2] -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不足以弥补产品市价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2]
关注制冷剂旺季行情催化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2-29 00:00
公司投资评级 - 东岳集团的投资评级为“增持”(首次)[序号][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岳集团是中国氟硅行业龙头,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制冷剂业务边际改善,高分子材料业务长期空间可期[序号][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4年2月28日,东岳集团收盘价为6.91港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22.5亿股,归母净资产为145.7亿元[序号][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3.0、15.4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85.2%、+127.4%、+18.6%,对应PE倍数分别为24.8x、10.9x、9.2x[序号][1] 行业地位 - 东岳集团在氟化工和硅化工两大产业链均具备一体化优势,2023H1收入结构中,高分子材料、制冷剂、有机硅分别占31.6%、20.2%、34.8%,其他业务占比13.4%[序号][2] 制冷剂市场 -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核发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21.347万吨,同比-0.6%;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74.556万吨,东岳集团2024年二代制冷剂R22、R142b生产配额各53,574、1,882吨,三代制冷剂R32、R125、R134a、R152a生产配额各47,255、14,861、6,904、7,331吨[序号][3] 高分子材料业务 - 东岳的高分子材料包括PTFE、PVDF、HFP、FEP、FKM等,2023H1末年产能分别为5.5、2.5、1、1、0.3万吨,产能优势显著,并实现原材料自给自足[序号][4] 股权结构 - 2023年12月,东岳集团拟回购新华联持有的全部23.12%股份并注销,同时子公司东岳氟硅科技拟出售其持有的东岳高分子、东岳硅材、东岳未来氢能股权的23.12%,完成后,新华联将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东岳集团创始人张建宏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从19.39%升至25.22%,为第一大股东[序号][5] 主要财务指标 - 2022A至2025E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0.3、136.2、153.6、16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4%、-32.0%、12.8%、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6、5.7、13.0、1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5.8%、-85.2%、127.4%、18.6%;毛利率分别为32.5%、15.6%、22.1%、23.0%;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9.3%、4.2%、8.4%、9.3%;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6.4%、3.6%、8.2%、9.1%[序号][7]
含氟高分子材料空间广阔,受益于制冷剂价格上涨
海通国际· 2024-02-26 00:0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成立于1987年,主要从事制冷剂、高分子材料、有机硅等业务[3] 财务数据 - 公司2019-2022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8%,2022年实现营收200.36亿元,同比增长26.43%[5] - 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25亿元,同比下降85%[44] - 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82.62亿元,同比增长41%[45] 制冷剂市场 - 制冷剂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02吨提升至2029年的229吨,复合增速为2.5%[9] - 第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由2013年的42.64万吨削减至2022年的29.28万吨,内用配额占比降至59%[12] - 第三代制冷剂配额规定发达国家自2019年起削减HFCs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削减至基准值的15%以内,发展中国家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削减至基准值的20%以内[13] 新产品和技术研发 - 阿科玛研发的HFO-1233zd(E)具有极低毒性、低GWP值、零ODP、不可燃等优良特性[17] - 巨化集团与霍尼韦尔合作生产Solstice?yf制冷剂,计划在中国市场普及[18] - AGC与东京大学合作开发基于HFO-1123的新型制冷剂,有望成为空调的下一代标准制冷剂[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溢价32.92%回购主要股东新华联控股持有的5.21亿股公司股份[7] - 公司制冷剂分部主要产品包括HCFC22,R22,R32,R410a等超过10种产品[27] - 公司的PVDF产能为2.5万吨/年,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比利时苏威、法国阿科玛等[33]
东岳集团(0018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7:55
公司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约人民币7,198,111,000元,同比下降28.83%[20][119]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28.7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38.11亿元人民币有显著下降[119]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管理层针对市场变化迅速制定稳健经营策略,保持行业竞争优势[7] - 公司在全体员工努力下,上半年生产稳定,市场份额提升,单位产品能耗降低[8] - 公司业绩虽较去年同期下滑,但稳健经营为未来行业复苏时业绩增长打下基础[10] - 公司计划在下半年继续完善採購、維修、項目建設、運輸等方面的流程制度,加强合规管理力度[14] - 公司将集中研发资源进行精准研发,致力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开拓新的发展道路[15] -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改革,搭建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平台,发现和实现人才的价值[16] - 公司制定全面发展企划活动,涉及生产、销售、安全、环保、采购等全体部门,努力实现下半年各项经营任务目标[18] - 公司相信凭借正确的经营理念、优秀的技术、专业的管理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能够克服困难,迎来光明[19] 产品业绩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的外销额下降31.45%,业绩减少80.46%[23] - 有机硅分部的外销额下降27.51%,业绩减少134.92%[26] - 製冷劑分部外銷售额下降30.41%,盈利减少52.45%[30] - 二氯甲烷、PVC及燒鹼分部外銷售额减少21.38%,盈利减少56.96%[34] 财务状况 - 本集团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744,415,000元[42] - 本集团流动比率为1.58[43] - 本集团负债比率为-25.45%[46] - 本集团未宣派中期股息[53] 公司治理 - 公司已成立审计委员会,由丁良辉先生(主席)、杨晓勇先生和马志忠先生组成[56] - 公司已委任独立顾问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查,并提供建议[63] - 公司已设立内部审计功能,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和足够[69]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的企业治理守则,除了A.2.1条守则條文[70] - 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这种结构对公司业务前景有利[71] - 公司正在挑选女性候选人成为董事会成员,以实现性别多元化[73] 股权及财务活动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受托人持有46,129,000股股份,价值549,201,000港元,其中已购买3,345,000股股份,价值18,552,000港元[77] - 公司已宣布每股0.60港元的股息,总计1,352,213,000港元,相当于1,196,613,000人民币[130] - 公司未购回或注销任何股份,但在2022年同期购回并注销了1,501,000股普通股[132] - 公司实施了员工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十年,受托人将利用公司注入的现金从市场上购买公司现有股份,董事会可全权决定授予獲選员工购股权[147]
东岳集团(0018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7: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71.98亿元,2022年同期为101.13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5.73%,2022年同期为36.86%[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88亿元,2022年同期为23.81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8亿元,2022年同期为19.68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3元,2022年同期为0.76元[3]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67.4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4.93亿元[3] - 2023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为7.57元,2022年12月31日为8.28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7198111千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287755千元人民币[1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0113288千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2381058千元人民币[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92,031千元,2022年同期为60,705千元;其他收益或亏损为1,785千元,2022年同期为34,784千元;总计93,816千元,2022年同期为95,489千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贴为34,350千元,2022年同期为16,557千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44,738千元,2022年同期为34,188千元;其他利息收入为3,710千元,2022年同期为6,833千元;杂项收入为9,233千元,2022年同期为3,127千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政府补助30,978,000元,2022年同期为13,188,000元;贴现利息收入为3,710,000元,2022年同期为6,833,000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79,686千元,2022年同期为413,418千元;即期税项为282,540千元,2022年同期为405,046千元;递延税项为 - 202,854千元,2022年同期为8,372千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附属公司未分派盈利的递延税项负债为9,123,000元,2022年同期为52,354,000元[21] - 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征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4,503千元,2022年同期为4,811千元[2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扣除无形资产摊销3,684千元、物业等折旧581,973千元等;2022年同期扣除无形资产摊销8,111千元、物业等折旧423,321千元等[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宣派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60港元,总计1,352,213,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196,613,000元);2022年同期宣派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4港元,总计766,254,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20,666,000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83871亿元,2022年同期为16.92775亿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就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而言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12131亿股,2022年同期为22.36097亿股[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根据员工购股权计划购买了334.5万股普通股,2022年同期为132.1万股[2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回及注销150.1万股普通股,2023年同期无购回或注销[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约人民币71.98111亿元的收益,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01.13288亿元减少28.83%[4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降低至15.73%(2022年同期:36.86%),综合分部溢利率为3.85%(2022年同期:24.09%)[4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率为3.78%(2022年同期:23.56%)[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除税前溢利约人民币2.87755亿元(2022年同期:人民币23.81058亿元)[42]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08069亿元(2022年同期:人民币19.6764亿元)[42]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约为人民币2.07032亿元(2022年同期:人民币19.50435亿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为人民币7,198,111,000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0,113,288,000元减少28.82%,总业绩为盈利人民币276,845,000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435,791,000元减少88.64%,总溢利率为3.85%,去年同期为24.09%[44]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去年2.18亿元增加16.29%至2.54亿元[53] - 行政开支自去年5.68亿元减少60.56%至2.24亿元[54] - 融资成本自去年1715.9万元减少91.11%至152.5万元[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性支出约为7.44亿元,去年同期为16.16亿元[5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达167.43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9.47%[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达42.6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3.16亿元[5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借贷,负债比率为–25.45%,2022年12月31日为–28.75%[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人民币74,145,000元银行存款已抵押,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76,166,000元[5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聘用8,734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7,549名[60] - 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58][6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2275072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224466千元人民币[14] - 2022年上半年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3318963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1148539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有机硅对外销售2502180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 - 222336千元人民币[14] - 2022年上半年有机硅对外销售3451972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636691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制冷剂对外销售1452853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168240千元人民币[14] - 2022年上半年制冷剂对外销售2087848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353822千元人民币[16] - 2023年上半年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对外销售601312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91906千元人民币[14] - 2022年上半年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对外销售764785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213517千元人民币[16]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对外销售约为人民币2,275,072,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45%,业绩盈利人民币224,466,00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0.46%,溢利率为9.87%,去年同期为34.61%[44][46]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2,502,180,000元,较去年减少27.51%,业绩亏损人民币222,336,000元,较去年盈利减少134.92%,溢利率为 - 8.89%,去年同期为18.44%[44][48]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1,452,853,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168,240,000元,溢利率为11.58%,去年同期销售为人民币2,087,848,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353,822,000元,溢利率为16.95%[44]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601,312,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91,906,000元,溢利率为15.28%,去年同期销售为人民币764,785,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213,517,000元,溢利率为27.92%[44]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366,694,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14,569,000元,溢利率为3.97%,去年同期销售为人民币489,720,000元,业绩盈利人民币83,222,000元,溢利率为16.99%[44]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14.53亿元,较去年20.88亿元减少30.41%,业绩盈利1.68亿元,同比减少52.45%[49]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由去年7.65亿元减少21.38%至6.01亿元,业绩盈利9190.6万元,同比减少56.96%[51]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3.67亿元,较去年4.90亿元减少25.12%,业绩盈利1456.9万元,同比减少82.49%[52] 业务产能情况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PTFE产能5.5万吨/年,HFP产能1万吨/年,FEP产能1万吨/年[47] - 有机硅业务分部单体产能60万吨/年[48] - 集团R22产能为22万吨/年,R125及R32各有产能6万吨/年,R142b产能3.3万吨/年[50]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 - 2023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市场景气度低,氟硅化工行业受影响,公司多个重要产品下游需求弱、价格下滑,导致收入下降和利润压缩[32] - 上半年研究及开发成本约为人民币4.75928亿元,约占总收入的6.61%[34] - 上半年新增新产品牌号53个,获授权专利47项,目前共有授权专利587项,发布标准5项,目前共发布各类标准108项[34] - 公司将在下半年完善采购、维修、项目建设、运输等方面的流程制度、合同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38] - 审核委员会于2023年8月21日与公司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会面,检讨集团会计准则及常规等事宜[63] - 公司偏离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第A.2.1条守则条文,张建宏先生身兼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68][69] - 公司为单一性别(男性)董事会,致力于在2024年12月31日前任命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以实现性别多元化[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第A.2.1条外,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68] 员工购股权计划相关 - 雇员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12月27日起为期10年生效及有效[71] - 集团注入现金总额不得超过13亿港元用于购买股份[71] - 2023年6月30日,受托人持有4612.9万股股份,价值5.49201亿港元[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购买334.5万股股份,价值1855.2万港元[72] - 报告期间,无根据雇员购股权计划授出购股权[72] 其他 - 公司已成立36年[41] - 中期报告将于2023年9月底之前寄发予公司股东[72]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39.3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5.13亿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3.60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1.32亿元[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9.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73亿元[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5.3587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40268亿元[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12.26053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9458亿元[2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包括应收一间联营公司款项约3267.3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
东岳集团(0018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5 16:51
财务业绩 - 2022年集团收入达到人民幣20,027,988,000元,同比增長26.41%[7]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達到人民幣3,855,539,000元,同比增長85.82%[7] - 毛利率略有下降至32.53%,經營溢利率為19.81%[30] - 除稅前溢利約人民幣5,125,055,000元,淨溢利約人民幣4,176,117,000元[30] - 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1.73元[30] - 董事會建議派付每股0.60港元的末期股息[30] 主要业务表现 - PVDF產業鏈產品成為集團業績的重要增長點[9]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制冷剂和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业绩有较大上涨,有机硅分部业绩下降明显[33,34]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對外銷售收入增長34.44%,佔集團總銷售32.39%[35] - 制冷剂分部對外銷售收入增長30.68%,佔集團總銷售21.77%[37] - 有機硅分部對外銷售增長55.78%至人民幣66.48億元,佔集團總銷售33.20%[40] - 二氯甲烷、PVC及燃料碱分部銷售增長5.66%至人民幣16.25億元,業績大幅增長236.94%至人民幣4.60億元[42,43] 研发创新 - 集團研發支出約為人民幣1,310,535,000元,同比增長56.22%[9] - 集團新增142個新產品牌號,新產品和高端產品收入創歷史新高[9] - 集團新增授權專利78項,組織參與完成23項各類標準[9] - 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產品和新應用的研發[19] 生产运营 - 集團完成10項新建、改建、擴建項目,141項質量提升、節能降耗、自動化提升項目[12] - 集團生產運行保持穩定高效,裝置平均產能利用率達到90%以上[13] - 集團在疫情期間保持高效率生產[14] 资产负债管理 - 資產與負債結構得到優化,融資成本下降81.25%,資產負債率降至24.96%[16] - 本集團的權益總額達人民幣18,493,477,000元,較去年增加18.26%[46] - 本集團的銀行結餘及現金總額達人民幣5,315,994,000元[46] - 本集團無借貸餘額,負債比率為-28.75%[46] 合规管理 - 建立新的合規管理體系,踐行"合規管理,行穩致遠"的經營方針[16] - 提高安全環保標準,成立環境科學研究所開發環保解決方案[20] - 優化考核制度,激勵創新貢獻和專業價值的人才[23] - 加強費用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努力將利潤最大化[25] 战略发展 - 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專注於氟硅膜氫主業發展[25] - 保持危機感和責任感,為打造黃金產業鏈而努力拼搏[25] - 應對市場挑戰,創造滿意業績回報投資者[25] - 公司將繼續專注於"氟硅膜氫"主業的發展,並拓展上下游相關業務[28] - 2023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公司將全力以赴實現新發展,同時保持警惕和責任心[29] 公司治理 - 董事會負責領導和監控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並監察集團的業務、策略性方針和表現[128] - 董事會定期開會討論集團整體策略以及營運與財務表現,並審閱及批准集團年度及中期業績[131] - 董事會設有薪酬委員會、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企業管治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145] - 公司制定了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包括政策聲明、可測量目標以及監察和檢討等內容[158][159][160][161][165] - 公司已成立企業管治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審閱公司的相關政策及常規[167][168][173][174] 关联交易 - 與東岳氫能進行原材料及產品買賣及提供配套服務[1] - 新華聯財務為公司的關連人士,與其進行的交易也構成了公司的持續關連交易[2][3][4] - 獨立非執行董事確認上述持續關連交易符合公平合理的條款[4] - 公司核數師已確認上述持續關連交易符合上市規則的要求[4] 股东回报 - 董事會建議派發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0.60港元的末期股息[72] - 公司於2022年12月31日的可供分派儲備為人民幣3,730,263,000元[75] - 公司擬派發末期股息1,352,213,000港元(約人民幣1,196,613,000元)[75] - 公司於年內回購合共1,501,000股普通股,總代價約16,403,120港元[76][77] - 公司回購股份旨在提升長期股東價值[78] - 公司採納僱員購股權計劃,目的為肯定員工貢獻及吸引人才[80] 可持续发展 - 公司認為公司管治和風險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環節[192] - 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對環境、社會及管治三個維度的關注度和投入度[192] - 公司將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高度融合,助力良好的行業發展,以自身資源帶動環境改善[192] - 公司與社會共同發展,共創價值[192] - 建立由董事會領導、工作小組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執行的ESG管理體系[195] - 董事會重點關注公司可持續發展表現,制定整體ESG
东岳集团(00189)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22:0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7月24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07年12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9] - 公司审核委员会于2007年11月16日成立,成员为丁良辉、杨晓勇及马志忠[95] - 公司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18日成立,张建宏为主席,杨晓勇及丁良辉为成员[99]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3年3月21日成立,张建宏为主席,王维东及张必书(2022年6月21日去世)为成员[100] - 公司于2015年8月13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丁良辉任主席,杨晓勇和马志忠任成员[101]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张建宏、傅军、王维东、张哲峰及张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丁良辉、杨晓勇及马志忠[104] - 公司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杨晓勇(主席)、丁良辉及张建宏[98]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2年公司首次应用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起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0] - 应用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本期及过往期间财务状况、表现及披露事项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13] - 董事预期应用新订准则及修订本将来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200.28亿元,2021年为158.44亿元[4] - 2022年毛利率为32.53%,2021年为32.93%[4]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51.25亿元,2021年为32.44亿元[4] - 2022年年内溢利为41.76亿元,2021年为26.82亿元[4]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73元,2021年为0.98元[4] - 2022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60港元,2021年为0.34港元[4] - 2022年权益总额为184.93亿元,2021年为156.39亿元[4] - 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8.28元,2021年为6.93元[4] - 2022年公司总收益为20,027,988千元,2021年为15,843,947千元,同比增长26.41%[17][20]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5,125,055千元,2021年为3,244,209千元,同比增长57.97%[17][20] - 集团来自外来客户的收益2022年为2002798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5843947千元人民币[30] - 2022年及2021年无单一客户收益占集团总销售额10%以上[27]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3,855,539千元,2021年为2,074,843千元[42] - 2022年就每股基本盈利而言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34,416千股,2021年为2,120,034千股[42] - 2022年已付2021年末期股息625,229千元,2021年已付2020年末期股息246,259千元[43] - 2022年董事建议宣派末期股息1,196,613,000元,2021年为620,666,000元[43]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1.40206亿元,2021年为23.09447亿元,同比下降7.32%[50]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0.40268亿元,2021年为26.89576亿元,同比增长13.04%[50] - 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6.11778亿元,2021年为25.88251亿元,同比增长0.91%[53]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54.09088亿元,2021年为46.64371亿元,同比增长15.97%[53] - 2022年公司无抵押和抵押贷款,2021年借贷总计6.241亿元[55] - 2022年集团收入达200.27988亿元,同比增长26.41%[57]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38.55539亿元,同比增长85.82%[57] - 2022年公司收益约200.28亿元,较去年158.44亿元增加26.41%[71] - 2022年毛利率略减至32.53%(2021年:32.93%),经营溢利率为19.81%(2021年:23.01%)[7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约51.25亿元(2021年:32.44亿元),净利约41.76亿元(2021年:26.82亿元)[7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约为38.56亿元(2021年:20.75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73元(2021年:0.98元)[71] - 董事会建议向2023年6月20日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60港元(2021年:0.34港元)[71]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去年的3.36451亿元增加48.24%至4.98767亿元[82] - 行政开支自去年的9.13264亿元增加8.81%至9.9374亿元[83] - 融资成本自去年的8160.6万元减少81.25%至1530.2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已偿还全部借贷[8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性支出约为39.23933亿元(2021年:48.03248亿元)[85] -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达184.9347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18.26%[86] -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达53.15994亿元(2021年:51.025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合共50.82541亿元(2021年:39.14053亿元),流动比率为2.00(2021年12月31日:2.11)[86] - 于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22.53689455亿股,集团无借贷余额(2021年:6.241亿元),负债比率为 - 28.75%(2021年: - 28.64%)[8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浮动利率借贷及固定利率借贷的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3.91%(2021年:4.30%)及4.35%(2021年:1.17%),于2022年12月31日,概无借贷按浮动利率计息(2021年12月31日:89.55%)[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用作应付票据保证金及预售物业监管保证金的银行存款为1.31302亿元,2021年为1.29611亿元;相关银行存款为8795.8万元,2021年为1.24145亿元[8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7065名雇员,2021年为6824名[90] - 董事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60港元,2021年为0.34港元[9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高分子材料收益为64.87亿元,2021年为48.25亿元[14] - 2022年制冷剂收益为43.61亿元,2021年为33.37亿元[14] - 2022年有机硅、二氯甲烷、PVC及烧碱收益分别为66.48亿元、16.25亿元、191.21亿元,2021年分别为42.68亿元、15.38亿元、139.68亿元[14] - 2022年其他业务收益为9.07亿元,2021年为18.76亿元[14]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200.28亿元,2021年为158.44亿元[14] - 2022年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收益为6,487,010千元,2021年为4,825,266千元,同比增长34.44%[17][20] - 2022年制冷剂对外销售收益为4,361,050千元,2021年为3,337,155千元,同比增长30.68%[17][20] - 2022年有机硅对外销售收益为6,648,326千元,2021年为4,267,829千元,同比增长55.78%[17][20] - 2022年PVC及烧碱对外销售收益为1,624,811千元,2021年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对外销售收益为1,537,795千元,同比增长5.65%[17][20] - 2022年其他业务对外销售收益为906,791千元,2021年为1,875,902千元,同比下降51.66%[17][20] - 2022年聚四氟乙烯(PTFE)收益为2,354,595千元,2021年为2,049,729千元,同比增长14.87%[22] - 2022年二氟一氯甲烷(HCFC - 22)收益为1,114,184千元,2021年为857,013千元,同比增长30.01%[23] - 2022年R142b收益为1,130,452千元,2021年为809,271千元,同比增长39.69%[23] - 有机硅分部2022年收益为664832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267829千元人民币[24]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2022年收益为162481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537795千元人民币[26] - 其他经营分部2022年收益为906791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875902千元人民币[27] - 美洲地区2022年收益为77563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49489千元人民币[29] - 欧洲地区2022年收益为58858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407741千元人民币[30] - 非洲地区2022年收益为7739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5466千元人民币[30] - 其他国家/地区2022年收益为11166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3710千元人民币[30] - 2022年PVC收益为21317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44017千元人民币[26] - 2022年高分子材料收益64.87亿元,业绩19.90亿元,溢利率30.67%(2021年收益48.25亿元,业绩14.50亿元,溢利率30.05%)[73] - 2022年有机硅收益66.48亿元,业绩4.63亿元,溢利率6.97%(2021年收益42.68亿元,业绩12.68亿元,溢利率29.71%)[73] - 2022年制冷剂收益43.61亿元,业绩10.21亿元,溢利率23.42%(2021年收益33.37亿元,业绩6.38亿元,溢利率19.11%)[73] - 2022年二氯甲烷、PVC及烧碱收益16.25亿元,业绩4.60亿元,溢利率28.33%(2021年收益15.38亿元,业绩1.37亿元,溢利率8.88%)[73] - 2022年含氟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约64.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44%,分部业绩盈利19.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23%[75]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43.6105亿元,较去年33.37155亿元增长30.68%,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1.77%(2021年为21.06%),业绩盈利10.21356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6.37632亿元增长60.18%[77]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由去年的42.67829亿元增长55.78%至66.48326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3.20%(2021年为26.94%),业绩盈利4.63465亿元,较去年盈利12.67885亿元减少63.45%[79]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15.37795亿元增长5.66%至16.24811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8.11%(2021年为9.71%),业绩盈利4.60302亿元,同比增长236.94%[80]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9.06791亿元,较去年的18.75902亿元减少51.66%,业绩盈利3262.7万元,同比减少78.83%[81] 资产折旧、减值及摊销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总额为904,313千元,2021年
东岳集团(0018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4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约人民币101.13亿元,同比增长56.29%[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36.86% ,同比增加10.65个百分点[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约人民币19.68亿元,同比增长147.57%[1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约人民币16.93亿元,同比增长180.62%[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101.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4.71亿元增加56.29%[20] - 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增至36.86%(2021年同期为26.21%),综合分部溢利率为24.09%(2021年同期为16.39%),经营溢利率为23.56%(2021年同期为16.13%)[20]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23.81亿元(2021年同期为9.98亿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9.68亿元(2021年同期为7.95亿元)[20]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去年同期的1.91295亿元增加14.09%至2.1825亿元[32] - 行政开支自去年同期的2.47337亿元增加129.72%至5.6819亿元[33] - 融资成本自去年同期的5275.9万元减少67.48%至1715.9万元[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性支出合共约为16.16112亿元[3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达166.6206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6.54%,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达56.71472亿元[3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金额为人民币6.70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241亿元;负债比率为 - 42.88%,2021年12月31日为 - 40.13%[3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用作借贷抵押的物业、机器等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5817.5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6103.7万元;已抵押银行存款为人民币2.7616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24145亿元[40]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0,113,28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6,470,878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3,727,74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695,810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381,05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97,895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967,64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94,790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950,43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05,868千元人民币[7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业物业、机器及设备为9,172,78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8,298,069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业存货为1,413,412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535,814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056,335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4,664,371千元人民币[81]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881,772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5,802,572千元人民币[83] - 2022年6月30日总权益为16,662,063千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为15,638,623千元人民币[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45245千元,2021年同期为1209438千元[89]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97560千元,2021年同期为1128644千元[89]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8765千元,2021年同期为45815千元[89]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568920千元,期初为5102552千元,期末为5671472千元;2021年同期增加净额为34979千元,期初为4275728千元,期末为4310707千元[8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为10113288千元[9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381058千元[9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6470878千元人民币,分部业绩为1060795千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997895千元人民币[100]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6070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0562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益或亏损为3478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 - 9321千元人民币[102] - 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1655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597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418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4972千元人民币[102]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利息收入为683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608千元人民币[102]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41341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03105千元人民币[104] - 2022年上半年即期税项中,当前年度企业所得税为37884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71326千元人民币;过去年度拨备不足为21390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 - 7478千元人民币[104] - 2022年上半年土地增值税为481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6287千元人民币[104] - 2022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811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858千元人民币;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42332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39660千元人民币[108]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为37669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092千元人民币[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宣派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4港元,总计766254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620666000元[10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1692775千,2021年为603234千[111]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2575804千,2021年12月31日为2309447千[114]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2565300千,2021年12月31日为2588251千[11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取得新借贷约420000000元,偿还借贷约373500000元[121] - 2022年6月30日有抵押银行借贷40000000元,按年息4.05%计息[121]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2253689千股,股本212196千[123] - 2022年6月30日资本承担12.17402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7.37983亿元;其他承担2022年6月30日为7200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2129.9万元[126]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非上市股本工具,2022年6月30日为8.1656亿元和29.1718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2254亿元和30.8325亿元,权益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7.1% - 9.3%(2021年为7.6% - 10%),缺乏市场流通性贴现率为20.1%(2021年为20.6%和20.1%)[129]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衍生金融工具,2021年相关利率为2.44%,波幅为50.72% [129] - 按公平值计量,2022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0,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为3.73374亿元[1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存放的银行存款为309,888千元人民币,与2021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存放于主要股东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95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0[135] 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完成30项项目建设,另有多个在建项目,包括PVDF产品扩产建设[11] - 新建1万吨/年PVDF项目预计10月建成投产,年底PVDF产品产能将达2.5万吨/年,已对5.5万吨/年PVDF总产能规划中剩余的3万吨/年项目进行申报[16] 公司研发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6.17亿元,较2021年同期约人民币3.03亿元增长103.66%[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项目共267项,新立项116项,结题59项,推出新产品85个[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23项,获得授权专利42项,现有有效专利501项[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团队共59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共244人[13] - 下半年公司将加快研发项目筛选、落地和投入市场,推动科技研发机构独立运作[15] 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含氟高分子材料2022年上半年对外销售约为人民币3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87%,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2.82%(2021年上半年为30.02%)[24] - 含氟高分子材料2022年上半年分部业绩盈利人民币11.49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的4.13亿元增加178.38%[24] - 含氟高分子材料整体规划至2025年达到5.5万吨/年总产能[24] - 公司PTFE产能5.5万吨/年,HFP产能1万吨/年,FEP产能1万吨/年,FKM产能3000吨/年,PVDF产能1.2万吨/年[24] 有机硅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有机硅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34.52亿元,业绩为6.37亿元,分部溢利率为18.44%(2021年同期收益16.10亿元,业绩4.18亿元,分部溢利率25.94%)[22]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16.10491亿元增加114.34%至34.51972亿元,业绩盈利6.36691亿元,较去年增长52.42%,产能将达60万吨/年[25] 制冷剂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制冷剂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20.88亿元,业绩为3.54亿元,分部溢利率为16.95%(2021年同期收益12.23亿元,业绩1.18亿元,分部溢利率9.68%)[22]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20.87848亿元,较去年增长70.67%,业绩盈利3.53822亿元,同比增长198.65%,R22产能22万吨/年,R125及R32各有产能6万吨/年,R142b产能3.3万吨/年[26]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由去年7.49218亿元增加2.08%至7.64785亿元,业绩盈利2.13517亿元,同比增加2188.01%[27] 物业开发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开发分部对外销售为2.50276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66.33%,业绩为475万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84.89%[30] 其他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2.39444亿元,较去年增加18.48%,业绩盈利7847.2万元,同比增加10.13%[31] 公司股权及股息相关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2,253,689,455股[37] - 董事会不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亦无[43] - 本期公司以每股10.58 - 11.10港元回购合共150.1万股公司普通股,总代价约1640.312万港元,回购股份于2022年2月25日注销[44][45]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期内全面遵守相关规定[46] - 审核委员会于2022年8月16日与公司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会面,检讨集团会计准则等事宜
东岳集团(0018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6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增长57.74%,毛利率增加10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长197.01%[7][8] - 2021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158.44亿元,较2020年的100.44亿元增加57.74%[21] - 2021年毛利率增加至32.93%(2020年:22.35%),经营溢利率为23.01%(2020年:11.04%)[21]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32.44亿元(2020年:10.17亿元),净溢利约为人民币26.82亿元(2020年:9.03亿元)[21]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20.75亿元(2020年:7.7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98元(2020年:0.37元)[21] - 2021年资本性支出约为人民币48.03248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19.00497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新生产线[36] - 2021年末权益总额达人民币156.38623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48.51%[36] - 2021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达人民币51.02552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42.75728亿元,因配售股份募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36]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合共人民币39.14053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22.60565亿元[36] - 2021年末流动比率为2.11,2020年末为1.73[36] - 2021年末借贷金额合共为人民币6.241亿元,2020年为人民币19.0455亿元,负债比率为 -28.54%,2020年为 -22.52%[36] 公司研发相关情况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838,893,000元,同比增长42.07%,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达5.29%[10][12] - 公司旗下6家附属公司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0][12] - 2021年公司共有新产品92个[10][12] - 2021年公司申请专利93项,获得授权70项,有效专利数量超460项[10][12] - 2021年公司参与完成制定标准21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9项[10][12] - 2021年公司与高校及研究院签署新合作项目18项,在研项目43项[10][12] - 2021年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73人[10][12] - 公司已实现连续6年研发费用不同程度增长[10][12] 公司业务线重要产品业绩贡献 - 动力锂电池级PVDF成为公司业绩增长重要组成,R142b是利润重要增长点,有机硅产品是重要盈利点[7][8][9][11] 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 2021年公司完成各类项目建设104项[13] - 2021年2万吨PTFE项目一期完成,产能扩增1万吨/年,总产能达5.5万吨/年[13] - 2021年5000吨/年FEP项目完成,总产能增加一倍[13] - 2021年底东岳有机硅3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及20万吨/年有机硅下游深加工项目开始试生产[13] - 2021年配套原材料10万吨/年一氯甲烷及10万吨/年其他甲烷氯化物项目完成并试生产[13] 公司未来产能规划 - 2022年新建1万吨/年PVDF项目预计10月建成投产,PVDF总产能将达2.5万吨/年[15] - 到2025年公司PVDF总产能将达5.5万吨/年,原材料R142b总产能将达10万吨/年[15] - 东岳有机硅项目投产后产能将扩增一倍以上[15] 公司股权及股息相关 - 2021年公司授予雇员及董事6257万份购股权,费用约为人民币2.94亿元[21] - 董事会建议向2022年6月20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34港元(2020年:0.14港元)[21]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无)[56] - 董事建议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0.34港元(2020年:0.14港元),须经股东周年大会批准[56]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2年6月9日举行[56] - 公司2022年6月6日至6月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若要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过户文件及股票最迟须于2022年6月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处[57][60] - 公司董事不建议支付2021年上半年中期股息,建议支付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0.34港元(2020年为0.14港元),待股东大会批准[59] - 公司股东大会将于2022年6月9日举行[59] - 公司2022年6月16日至6月2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若要收取末期股息,过户文件及股票须在2022年6月15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处[6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为人民币4,567,139,000元,其中766,254,000港元(约合人民币628,747,000元)拟作末期股息[61]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高分子材料收益为48.25亿元,经营溢利为14.50亿元,经营溢利率为27.88%(2020年:13.67%)[24] - 2021年有机硅收益为41.84亿元,经营溢利为12.68亿元,经营溢利率为30.30%(2020年:11.47%)[24] - 2021年制冷剂收益为33.37亿元,经营溢利为6.38亿元,经营溢利率为17.41%(2020年:9.17%)[24] - 2021年二氯甲烷、聚氯乙烯及烧碱收益为15.38亿元,经营溢利为1.37亿元,经营溢利率为8.17%(2020年:3.45%)[24]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对外销售为48.25亿元,同比增加51.17%,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0.45%[27]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业绩盈利14.50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4.36亿元增长232.17%[27] - 因锂电池行业兴起,PVDF销售收入增长176.04%[27]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33.37亿元,较去年增长61.52%,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1.06%[28] - 制冷剂分部业绩盈利6.38亿元,较去年同期盈利1.89亿元增长236.55%[28] - 制冷剂R142b产品销售收入增长447.02%[28]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24.54亿元增长70.52%至41.84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6.41%(2020年为24.43%)[29] - 有机硅分部业绩盈利12.68亿元,较去年的2.81亿元增长350.41%[29]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12.24亿元增长25.62%至15.38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9.71%(2020年为12.19%)[30][32]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业绩盈利1.37亿元,同比增长223.01%(2020年为盈利0.42亿元)[30][32] - 开发物业分部本年度对外销售为14.54亿元,较2020年的7.25亿元增加100.57%,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9.18%[31][34] - 开发物业分部业绩为2512.5万元,较2020年的1.02亿元减少75.38%[31][34]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5.05241亿元,较去年增加31.85%,业绩盈利为人民币1.2901亿元,同比增长124.51%[35] 公司费用及成本相关变化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去年的人民币3.53683亿元微降4.87%至人民币3.36451亿元[35] - 行政开支自去年的人民币3.56845亿元增加155.93%至人民币9.13264亿元,主要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人民币2.93774亿元[35] - 融资成本自去年的人民币1.0456亿元减少21.95%至人民币0.81606亿元,因借贷金额减少[35] 公司借贷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非流动部分约为人民币3.555亿元,流动部分约为人民币2.686亿元[37] - 2021年,浮动利率借贷及固定利率借贷的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30%(2020年:4.87%)及1.17%(2020年:3.72%)[3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85.74%(2020年12月31日:89.55%)借贷按浮动利率计息[3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以人民币1.29611亿元(2020年:人民币2.90788亿元)的银行存款用作保证金[37] - 2021年12月31日,相关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24145亿元(2020年:人民币2.118亿元)[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已偿还以账面价值约人民币6103.7万元的物业、机器等资产抵押的借贷,并解除抵押[38]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6824名雇员(2020年:5576名)[38] 公司董事及高管信息 - 张建宏62岁,2006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有超34年化工经验[40][42] - 傅军64岁,2006年7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现任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40] - 傅先生拥有新华联控股直接4.25%及间接90%权益[44] - 王维东先生于2021年3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超30年化工制造管理经验[44] - 张哲峰先生于2017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在会计及财务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45] - 张必书先生于2017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2004年10月加入新华联集团[45] - 傅先生担任新华联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新华联资本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44] - 王维东先生担任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44] - 张哲峰先生担任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45] - 张必书先生担任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新华联资本有限公司等公司执行董事及中铁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45] - 傅先生被聘任为中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44] - 王维东先生获得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44] - 公司董事张建49岁,2006年7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20年投资银行及企业融资经验[46][4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丁良辉68岁,2007年11月获委任,担任6间联交所上市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47][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马志忠59岁,2021年3月获委任,有超36年教学经验[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晓勇66岁,2014年8月获任,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有机硅材料工业领域有超30年工作经验[51] - 高层管理人员李玉文54岁,2002年3月至今任职于集团,现任集团副总裁[51] - 公司秘书钟德丽40岁,2015年3月20日加入集团,有18年会计、企业融资及策略投资经验[52][53] 公司业务性质及股息政策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年内主要业务性质无显著变化[55]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2021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按每股11港元至11.6港元回购1,499,0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16,889,180港元,股份于2021年12月30日注销[62][63] - 2022年1月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按每股10.58港元至11.10港元回购1,501,000股普通股,总代价16,403,120港元,股份于2022年2月25日注销[64] 公司雇员购股计划情况 - 2018年12月27日公司采纳有效期5年的雇员购股权计划,集团注入现金总额不得超8亿港元[65] - 2021年7月9日董事会向1372名获选雇员授出6257万份购股期权,行使价每股4.27港元,行使期5年[66] - 所授出的6257万份购股期权中,向董事共授出2245万份[66] - 2021年9月15日香港聚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被委任为雇员购股计划受托人,山东东岳未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辞任[6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受托人按雇员购股计划年内购买1846万股,年末持有1681万股[68] 公司股份配售情况 - 2021年8月31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按每股23港元配售1.45亿股新普通股,较收市价折让约14.18%[68] - 2021年9月8日配售完成,所得款项总额33.35亿港元,净额约33.1亿港元,每股净价约22.82港元[68] 公司资金使用计划 - 提高PVDF及其原材料产能计划金额约20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动用约740
东岳集团(0018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6 16:34
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增长,含氟高分子材料产品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加,PVDF产品成业绩增长重要因素,有机硅分部产品效益迭创新高[7][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64.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6.36亿元增加39.57%[20] - 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增至26.21%(2020年同期:21.71%),综合分部溢利率为16.39%(2020年同期:11.48%)[20]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溢利率为16.13%(2020年同期:12.17%),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9.98亿元(2020年同期:5.06亿元)[20] - 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95亿元(2020年同期:4.47亿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约为人民币7.06亿元(2020年同期:2.48亿元)[20] - 自5月下旬以来,公司部分主要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预计下半年业绩将较快增长[18] - 2021年上半年收益为64.70878亿元,2020年同期为46.36363亿元[77] - 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16.9581亿元,2020年同期为10.06396亿元[77]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9.97895亿元,2020年同期为5.05736亿元[77]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7.9479亿元,2020年同期为4.46747亿元[77] - 2021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29元,2020年同期为0.20元[77]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2.09438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0.35431亿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28644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0.56216亿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581.5万人民币,2020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18.23128亿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3497.9万人民币,年初为42.75728亿人民币;2020年同期增加净额为1.802343亿人民币,年初为29.43792亿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3.10707亿人民币,2020年末为47.46135亿人民币[87] - 2021年上半年对外销售中,高分子材料为19.42387亿人民币、制冷剂为12.23303亿人民币、有机硅为16.10491亿人民币等,总计64.70878亿人民币[94] - 2021年上半年总收益(分部收益)中,高分子材料为19.42387亿人民币、制冷剂为22.91817亿人民币、有机硅为16.10491亿人民币等,总计64.70878亿人民币[94] - 2021年上半年分部业绩中,高分子材料为4.12574亿人民币、制冷剂为1.18472亿人民币、有机硅为4.17732亿人民币等,总计10.60795亿人民币[94]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9.97895亿人民币[94] - 对外销售总额为4,636,363千元人民币,分部间销售为730,053千元人民币,总收益为4,636,363千元人民币[97] - 分部业绩为532,427千元人民币,未分配企业开支为7,812千元人民币,融资成本为60,881千元人民币,除税前溢利为505,736千元人民币[97]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105,623千元人民币,其他净亏损为9,321千元人民币,总计96,302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分别为73,837千元人民币、11,742千元人民币和85,579千元人民币[99] - 2021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03,105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58,989千元人民币[101]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已扣除无形资产摊销7,858千元人民币、存货成本4,612,560千元人民币等多项费用[10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宣派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4港元,总计295,636,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263,116,000元[104]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603,23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04,128千元人民币[107] 公司项目建设情况 - 公司开展多个重要项目建设,包括2万吨PTFE项目一期工程、5000吨FEP项目等含氟新材料项目,3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20万吨有机硅下游深加工项目力争年底分步投产,实现有机硅产能翻倍[9] - 配套原材料项目有10万吨氯甲烷项目、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等,安全环保项目包括废酸回收利用项目、废水循环综合利用项目等,能源方面有收购当地电厂项目[9] - 计划新开工项目中,新增1万吨PVDF项目、6000吨FKM项目等手续基本办妥,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9] - 公司计划至2025年将PVDF产能扩增到5.5万吨,配套原材料R142b产能扩增到10万吨[14] - 2021年7月13日东岳有机硅与罗甸县人民政府就工业硅矿热炉项目订立合作框架协议,投资金额约10亿元[139] - 工业硅矿热炉项目用地规模800亩,一期300亩,二期300亩,预留用地200亩[139] 公司研发情况 - 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51.08%,占收入比重4.68%[11] - 截至6月30日公司已完成新产品研发项目24项,处于研发阶段项目60项,所开发新产品针对新能源、高端通讯、高端装备等潜力领域[11] - 上半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40项[11] - 公司研发团队共45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共201人[11] - 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日本、德国、加拿大成立的六个实验室已开始运行[11] 各业务线数据情况 - 含氟高分子材料2021年上半年收益19.42亿元,业绩4.13亿元,分部溢利率21.24%(2020年同期:收益15.07亿元,业绩2.52亿元,分部溢利率16.75%)[22] - 制冷剂2021年上半年收益12.23亿元,业绩1.18亿元,分部溢利率9.68%(2020年同期:收益10.39亿元,业绩0.76亿元,分部溢利率7.35%)[22] - 有机硅2021年上半年收益16.10亿元,业绩4.18亿元,分部溢利率25.94%(2020年同期:收益11.34亿元,业绩0.92亿元,分部溢利率8.09%)[22] - 含氟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约19.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92%,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0.02%,分部业绩盈利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3.44%[25] - 含氟高分子材料中PTFE产能4.5万吨/年,HFP产能1万吨/年,FEP产能5000吨/年,FKM产能3000吨/年,PVDF产能1万吨/年,PTFE计划扩产2万吨/年,FEP计划扩产5000吨/年[25][26] - 制冷剂对外销售12.23亿元,较去年增长17.70%,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18.90%,分部业绩盈利1.18亿元,同比增长54.98%[27] - 制冷剂中R22产能22万吨/年,R125及R32各有产能6万吨/年,R142b产能3.3万吨/年,R142b有扩产计划[27] - 有机硅对外销售由去年的11.34亿元增加41.97%至16.10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4.89%,分部业绩盈利4.18亿元,较去年增长355.12%[29] - 有机硅业务分部共有单体产能30万吨/年,扩产后将拥有单体产能60万吨/年[29]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对外销售由去年6.04亿元增加23.98%至7.49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11.58%,分部业绩盈利933.2万元,同比减少65.01%[30] - 2020年上半年含氟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15.07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2.50%,分部业绩盈利2.52亿元[25] - 2020年上半年制冷剂对外销售10.39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2.42%,分部业绩盈利7644.2万元[27] - 2020年有机硅对外销售11.34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4.47%,分部业绩盈利9178.6万元[29] - 开发物业本年度对外销售为7.43382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370.31%,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11.49%,分部业绩为3142.9万元,较2020年上半年减少42.61%[32]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2.02097亿元,较去年增加4.39%,业绩盈利7125.6万元,同比增长134.89%[33] 公司财务指标变化 -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去年同期的1.70309亿元增加12.32%至1.91295亿元[34] - 行政开支自去年同期的1.96656亿元增加25.77%至2.47337亿元[35] - 融资成本自去年同期的6088.1万元减少13.34%至5275.9万元[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性支出约为11.28374亿元,2020年同期为8.05823亿元[3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权益总额达108.86581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3.38%,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达43.10707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2.75728亿元[39]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金额为19.99954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9.0455亿元,负债比率为 - 26.94%,2020年12月31日为 - 29.06%[4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有账面价值约436.3万元的物业等及2.34837亿元银行存款已抵押,2020年12月31日无相关物业抵押,银行存款抵押为2.90788亿元[41] - 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机器及设备为59.54889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54.31745亿元[79]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6.03331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99.12538亿元[79] - 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3.71588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57.31075亿元[79] - 2021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值为42.31743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1.81463亿元[80] - 2021年6月30日总权益为108.86581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05.30512亿元[80] - 2020年1月1日期初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8955623千元人民币[82] - 2020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投资公平值变动为-198563千元人民币[82] - 2020年员工购股计划项下购买股份金额为-33296千元人民币[82] - 2020年已宣派股息为-439255千元人民币[82] - 2020年6月30日未调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10165296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1月1日期初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10530512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投资公平值变动为-88922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员工购股计划项下购买股份金额为-7052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已宣派股息为-263116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6月30日未审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10886581千元人民币[82]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9.33839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17.27219亿元[109]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40.81487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42.52985亿元[11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取得新借贷约8.16755亿元,偿还借贷约7.21351亿元[117] - 2021年6月30日,4000万元有抵押银行借贷由账面价值约5900万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作抵押,按年息4.2%计息[117] - 法定股本方面,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2021年1月1日及2021年6月30日股份数目均为40亿股,股本为3.822亿元[119] - 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2020年1月1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