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丽新国际(00191)
icon
搜索文档
丽新国际(0019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8:2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9月2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III.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詳情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191 | 說明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883,373,901 | | | 0 | | 883,37 ...
丽新国际股东将股票由工银亚洲证券转入中国银行(香港) 转仓市值3973.93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8 08:38
股东持股变动 - 股东于8月27日将股票由工银亚洲证券转入中国银行(香港) [1] - 转仓市值为3973.93万港元 [1] - 转仓股份占比7.76%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6个月营业额为25.97亿港元 同比减少15.8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3亿港元 同比减少88.96% [1] - 每股亏损0.14港元 [1] 亏损收窄原因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改善 [1] - 合营公司带来的贡献增加 [1]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获得收益 [1] - 融资成本减少 [1]
丽新国际(00191)股东将股票由工银亚洲证券转入中国银行(香港) 转仓市值3973.93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8:37
股东持股变动 - 股东于8月27日将股票由工银亚洲证券转入中国银行(香港) [1] - 转仓市值为3973.93万港元 [1] - 转仓股份占比7.76%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6个月营业额为25.97亿港元 [1] - 营业额同比减少15.8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3亿港元 [1] -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88.96% [1] - 每股亏损0.14港元 [1] 亏损收窄原因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改善 [1] - 合营公司带来的贡献增加 [1] - 出售一间附属公司获得收益 [1] - 融资成本减少 [1] - 净亏损较上个财政期间11.166亿港元显著改善 [1]
丽新国际(0019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18:1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6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191 | 說明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883,373,901 | | | 0 | | 883,373,901 | | 增加 / 減少 (-) | | | | 0 | | 0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83,373,901 | | | 0 | | ...
丽新国际(0019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4-14 19:0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1.233亿港元,较上一财政期间的11.166亿港元有所收窄[6] - 经调整EBITDA为5.1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6] - 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8.0%,其他经营开支较去年同期下降20.2%[6] - 融资成本为6.0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8%,资本化前融资成本减少17.7%[6] - 2025年1月31日,集团资本资源总额约为91.388亿港元,一年内到期银行贷款约为57.03亿港元[6] - 2025年1月31日,集团贷款总额稳定维持于25.8279亿港元,2024年7月31日为26.2776亿港元[6] - 2025年1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4,888,42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55,400,066千港元下降0.92%[9]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4,103,881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4,941,501千港元下降5.61%[9]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负债总值为10,246,781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6,588,781千港元增长55.52%[10]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857,10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8,352,720千港元下降53.82%[10] - 2025年1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25,130,252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29,614,005千港元下降15.14%[10] - 2025年1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755,839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5,961,547千港元下降1.29%[10] - 2025年1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17,859,429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8,177,234千港元下降1.74%[10]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亏损123,256千港元[11]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全面开支总额为500,428千港元[11] - 2025年1月31日综合储备为13,576,895,000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3,782,603,000港元下降1.5%[11] - 2023年7月3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間虧損2112685千港元[12] - 2024年1月31日公司總計權益為36557686千港元[12] - 2025年1月31日止六個月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為85442千港元,2024年同期為 - 608120千港元[14] - 2025年1月31日止六個月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為181921千港元,2024年同期為 - 611192千港元[14] - 2025年1月31日止六個月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 - 529371千港元,2024年同期為505389千港元[15] - 2025年1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減少淨額為 - 262008千港元,期初為2827132千港元,期終為2557537千港元[15] - 2024年1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減少淨額為 - 713923千港元,期初為3709057千港元,期終為2987834千港元[15] - 2025年新增銀行貸款1133438千港元,償還銀行貸款1514114千港元[15] - 2024年新增銀行貸款6370642千港元,償還銀行貸款5680364千港元[15]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综合收入为3086941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596956千港元[19]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亏损为964099千港元,2024年同期溢利为403109千港元[19]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2002539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181117千港元[19]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期间亏损为2112685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98690千港元[19] - 2025年1月31日分类资产总值为58106442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为59267232千港元[21] - 2025年1月31日分类负债总值为68992301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为70341567千港元[21] - 2025年1月31日资产总值为444331千港元,2024年为462168千港元[21] - 2025年1月31日负债总值为35377033千港元,2024年为36202786千港元[21] - 2025年总营业额为2596956千港元,2024年为3086941千港元[23] - 2025年折旧开支约267132000港元,2024年约335926000港元[24] - 2025年融资成本为794780千港元,2024年为965252千港元[25] - 2025年银行贷款利息为613572千港元,2024年为760754千港元[25] - 2025年本期税项支出为109958千港元,2024年为273109千港元[29] - 2025年香港本期税项支出为17322千港元,2024年为11549千港元[29] - 2025年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本期支出为22979千港元,2024年为76719千港元[29]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123256000港元,2024年为1116646000港元[30] - 2025年1月31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37906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413052千港元下降8.23%[34] - 2025年1月31日应付账款为261402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286277千港元下降8.7%[35] - 2025年1月31日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202536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259385千港元下降22%[36] - 2025年上半年向联营公司已付或应付租赁付款为195千港元,较2024年的237千港元下降17.72%[37] - 2025年上半年支付主要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26964千港元,较2024年的32704千港元下降17.55%[38] - 2025年1月31日有担保票据公平值总额约为2128387000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2723415000港元下降21.85%[39] - 2025年1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财务资产总计1266004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256863千港元增长0.73%[40][41]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资产公平值计量在级别三内期末为461452千港元,较期初的415272千港元增长11.12%[42] - 2025年1月31日未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为495456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492752千港元增长0.55%[34] - 2025年1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付费用为205604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993534千港元增长3.13%[35] - 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財務資產,2025年1月31日股權價值波幅為59.19%,預期退出時間為7.4年;2024年7月31日股權價值波幅為60.72%,預期退出時間為7.9年[45][46]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2025年1月31日股權價值波幅為59.19%至71.72%,預期退出時間為0.8至7.4年;2024年7月31日股權價值波幅為60.72%至68.08%,預期退出時間為1.3至7.9年[45][46] - 衍生金融工具交叉貨幣掉期,2025年1月31日對手方預期違約風險為154萬港元至373萬港元,本集團預期違約風險為93萬港元至612萬港元;2024年7月31日對手方預期違約風險為276萬港元至324萬港元,本集團預期違約風險為113萬港元至361萬港元[45][46] - 衍生金融工具交叉貨幣掉期,2025年1月31日對手方信用利差為17.19基點至52.05基點,本集團信用利差為858.19基點至1124.54基點;2024年7月31日對手方信用利差為12.06基點至44.56基點,本集團信用利差為899.10基點至1194.35基點[45][46] - 衍生金融工具交叉貨幣掉期,2025年1月31日和2024年7月31日對手方和本集團違約損失率均為60%[45][46] - 公司董事會決定不宣派截至2025年7月31日財政年度中期股息,去年同期也未宣派[48]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为25.97亿港元,毛利为9.814亿港元,较2024年有所减少[69]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1.233亿港元,较2024年大幅减少[70] - 每股亏损净额为0.140港元,2024年为1.264港元[71] - 扣除相关项目净影响后,2025年集团经调整EBITDA约为5.198亿港元,2024年为5.394亿港元[7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净亏损相关数据与2024年相比有变化,涉及多项调整[75] - 扣除物业重估等项目后,公司2025年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2.287亿港元,2024年为3.042亿港元;每股净亏损约0.259港元,2024年为0.344港元[76] - 2025年1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7.558亿港元,2024年7月31日为159.615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由18.069港元降至17.836港元[76] - 2025年1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0.751亿港元,未提取融资约50.637亿港元,其中约52%以港元及美元列值,约35%以人民币列值[181] - 2025年1月31日,集团(不包括丽新发展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8450万港元,未提取融资约4.25亿港元[181] - 2025年1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约208.342亿港元、有担保票据约42.275亿港元及其他贷款约7.662亿港元[182] - 2025年1月31日,208.342亿港元银行贷款中,57.03亿港元须一年内偿还、56.932亿港元须第二年偿还、66.62亿港元须第三至五年偿还、27.76亿港元须第五年后偿还[182] - 集团发行本金总额4.93亿美元及3.85亿港元有担保票据,年期5年至7年3个月,固定利率4.9% - 5.25%[182] - 集团贷款总额中约82%为浮息贷款,16%为定息贷款,2%为免息贷款[183] - 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8%,不计丽新发展集团之净债项,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184] - 2025年1月31日,账面价值约352.227亿港元投资物业等资产已抵押予银行[184] - 自2024年7月31日起,集团或然负债无重大变动[187] 物业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6.713亿港元,出租率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3%[6] - 香港办公室及零售租赁业务平均出租率维持在90%或以上[51] - 丽丰集团位于上海、广州、中山及横琴约5,900,000平方呎的租赁组合租金收入维持稳定[57] - 上海丽丰天际中心及广州丽丰国际中心租金与去年同期相比带来额外收入[57] - 回顾期内,集团租赁业务营业额6.713亿港元,2024年为6.733亿港元[
丽新国际(00191.HK)4月10日收盘上涨11.67%,成交2460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4-10 16:30
市场表现 - 4月10日恒生指数上涨2.06%至20681.78点,丽新国际股价上涨11.67%至0.67港元/股,成交量4000股,成交额2460港元,振幅18.33% [1] - 最近一个月丽新国际累计跌幅1.64%,但年初至今累计涨幅5.26%,跑赢恒生指数1.02%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23.91亿元,同比减少15.8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8.96% [2] - 毛利率37.79%,资产负债率51.28% [2] 行业估值 - 综合企业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3.42倍,行业中值0.47倍 [3] - 丽新国际市盈率-0.45倍,行业排名第21位,低于同业公司如天津发展(3.6倍)、中信股份(3.87倍)等 [3] 公司背景 - 丽新制衣国际成立于1947年,最初为成衣制造商,1972年在港交所上市 [3] - 当前主营业务包括香港、内地及海外的物业发展投资、酒店经营与管理 [3] - 公司为控股型集团,持有旗下上市公司主要权益 [3]
丽新国际(0019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3-21 21:47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1.233亿港元,较上个财政期间的11.166亿港元有所收窄[4] - 经调整EBITDA为5.1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4] - 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8.0%,其他经营开支较去年同期下降20.2%[4] - 融资成本为6.06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8%,资本化前融资成本减少17.7%[4] - 2025年1月31日,集团资本资源总额约为91.388亿港元,一年内到期银行贷款约为57.03亿港元[4] - 2025年1月31日,集团贷款总额稳定维持于258.279亿港元[4] - 2025年1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4,888,42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55,400,066千港元下降约0.92%[8]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4,103,881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4,941,501千港元下降约5.61%[8]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负债总值为10,246,781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6,588,781千港元增长约55.52%[10] - 2025年1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857,10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8,352,720千港元下降约53.82%[10] - 2025年1月31日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58,745,520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63,752,786千港元下降约7.85%[10] - 2025年1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25,130,252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29,614,005千港元下降约15.14%[10] - 2025年1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股本为2,178,944千港元,与2024年7月31日持平[10] - 2025年1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中储备为13,576,895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3,782,603千港元下降约1.5%[10] - 2025年1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17,859,429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18,177,234千港元下降约1.74%[10] - 2025年和2024年销售予外界客户收入分别为25.97亿和30.87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分类业务间之销售分别为4818.6万和4931.4万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16亿和1.01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分类业绩分别为3.62亿和3.20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未分配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92亿和1.11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亏损)净额分别为9799.9万和 - 11.17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未分配开支分别为2.49亿和2.78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经营业务溢利╱(亏损)分别为4.03亿和 - 9.64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融资成本分别为6.07亿和7.04亿千港元[15] - 2025年和2024年期内亏损分别为2.99亿和21.13亿千港元[15]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68,992,301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70,341,567千港元下降2%[17]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公司负债总值为35,377,033千港元,较2024年7月31日的36,202,786千港元下降2.3%[17] - 2025年1-6月公司总营业额为2,596,95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86,941千港元下降16%[18] - 2025年1-6月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额为2,055,76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34,718千港元下降19%[18] - 2025年1-6月融资成本为794,78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65,252千港元下降18%[21] - 2025年1-6月银行贷款利息为613,572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60,754千港元下降19%[21] - 2025年1-6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51,81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3,458千港元下降17%[21] - 2025年1-6月使用權資產折舊为142,60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5,413千港元下降23%[21]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本期税项香港支出17322千港元、中国内地79156千港元、其他地区13480千港元,递延税项7615千港元,期间税项支出117573千港元;2024年同期分别为11549千港元、247398千港元、14162千港元、 - 162963千港元、110146千港元[23]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123256000港元,2024年同期为1116646000港元,期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883373901股[25]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未到期或逾期少于30天为284528千港元、逾期31至60天为25626千港元、逾期61至90天为12588千港元、逾期超过90天为56318千港元,总计379060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分别为321468千港元、20756千港元、8545千港元、62283千港元,总计413052千港元[30]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未到期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为495456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为492752千港元[30]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应付账款未到期或逾期少于30天为180998千港元、逾期31至60天为12202千港元、逾期61至90天为10603千港元、逾期超过90天为57599千港元,总计261402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分别为217298千港元、21825千港元、9629千港元、37525千港元,总计286277千港元[31] - 截至2025年1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付费用为2056040千港元,认沽期权负债为884135千港元;2024年7月31日分别为1993534千港元、1104043千港元[31]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25.97亿港元(2024年:30.869亿港元),毛利9.814亿港元(2024年:11.08亿港元)[57]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为1.233亿港元(2024年:11.166亿港元)[58] - 每股亏损净额为0.140港元(2024年:1.264港元)[59] - 扣除物业重估等项目后,集团EBITDA约为5.198亿港元(2024年:5.394亿港元)[62] - 扣除物业重估等项目后,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2.287亿港元(2024年:3.042亿港元),每股净亏损约为0.259港元(2024年:0.344港元)[64] - 2025年1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7.558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由2024年7月31日的18.069港元跌至17.836港元[65] - 2025年1月31日净债权比率约为138%(2024年7月31日:138%),集团资本负债比率(撇除丽新发展集团之净债务)约为6%[55] - 2025年1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0.751亿港元,未提取融资约50.637亿港元,其中约52%以港元及美元列值,约35%以人民币列值[177] - 2025年1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约20.8342亿港元、有担保票据约4.2275亿港元及其他贷款约7662万港元[178] - 集团贷款总额中约82%为浮息贷款,16%为定息贷款,2%为免息贷款[178] - 按未偿还债项总净额计算,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8%,不计丽新发展集团之净债项,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179] - 2025年1月31日,账面价值约35.2227亿港元的投资物业等资产已抵押予银行[18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物业组合租金收入为6.713亿港元,出租率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3%[4] - 已确认物业销售为6.17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3.2%[4] - 酒店业务收入为6.4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4] - 各业务板块中,物业发展及销售营业额减少3.074亿港元,降幅33.2%;餐厅及餐饮产品销售业务减少6800万港元,降幅23.8%;媒体及娱乐减少7590万港元,降幅42.3%;电影及电视节目减少9340万港元,降幅74.6%;主题公园营运减少640万港元,降幅64.6%[58] - 酒店业务、戏院营运、其他业务营业额分别增加2430万港元(+3.9%)、3130万港元(+16.6%)、760万港元(+9.9%),物业投资营业额减少200万港元(-0.3%)[58] - 回顾期内,集团租赁业务营业额为6.713亿港元,2024年为6.733亿港元[70] - 回顾期内,来自香港、伦敦及中国内地租赁物业的营业额分别为2.726亿港元、3280万港元及3.659亿港元[70] - 香港长沙湾广场2025年租赁营业额1.314亿港元,2024年为1.432亿港元,变动-8.2%,期末出租率92.1%(2024年97.3%)[71] - 英国伦敦Leadenhall Street 107号2025年租赁营业额620万港元,2024年为670万港元,变动-7.5%,期末出租率47.8%(2024年45.9%)[71] - 中国内地上海香港广场2025年租赁营业额1.302亿港元,2024年为1.347亿港元,变动-3.3%,零售出租率92.5%(2024年96.2%),办公室出租率87.2%(2024年89.7%)[71] - 合营公司项目香港中国建设银行大厦(50%基准)2025年租金收入5720万港元,2024年为5730万港元,变动-0.2%,期末出租率97.7%[71] - 合营公司项目香港蓝塘傲(50%基准)2025年租金收入80万港元,2024年为1170万港元,变动-93.2%[71] - 集团主要投资物业租赁营业额总计2025年为6.713亿港元,2024年为6.733亿港元,变动-0.3%[71]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地区营业额为2726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28900万港元[72]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英国伦敦地区营业额为328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3410万港元[72]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中国内地地区营业额为6713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67330万港元[73] - 长沙湾广场商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59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6710万港元[72] - 上海香港广场零售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83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8340万港元[73] - 广州五月花商业广场零售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41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4300万港元[73] - 创新方第一期商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920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340万港元[73] - 中国建设银行大厦合营公司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约1.144亿港元,2024年为1.146亿港元[72] - 蓝塘傲合营公司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约170万港元,2024年为2340万港元[72] - 公司各地区物业在2025年上半年与2024年同期相比,部分物业营业额有不同程度增减变化[72][73] - 截至2025年1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合营公司
丽新国际(0019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1-13 21:01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营业额为6,096.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2%[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毛利率为26%,相比2023年同期的16%有所提升[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经营亏损为1,668.5百万港元,亏损率从2023年的-47%收窄至-27%[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净亏损为2,167.8百万港元,净亏损率从2023年的-33%扩大至-36%[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每股亏损为2.454港元,相比2023年的2.159港元有所增加[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股东权益为15,961.5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8,290.7百万港元有所减少[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借貸淨額为22,043.3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21,786.2百万港元略有增加[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每股资产净值为18.069港元,相比2023年的20.706港元有所下降[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市值为565.4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192.6百万港元大幅减少[7]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年度负债比率为138%,相比2023年的119%有所上升[7] - 公司录得营业额6,096,100,000港元,同比增长22.1%[10] - 公司毛利为1,604,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00.7%[10] - 公司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1,191.6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825.1百万港元有所增长[14] - 公司2024年经营亏损为1,668.5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2,358.1百万港元有所减少[13] - 公司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167.8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665.4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5] - 公司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净亏损为521.6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553.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521,60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5.7%[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净亏损约为0.59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7.7%[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961,50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12.7%[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由20.706港元跌至18.069港元,减少约12.7%[1] 物业投资与销售 - 公司物业投资收入为1,363,500,000港元,同比增长8.6%[11] - 公司物业发展及销售收入为1,529,500,000港元,同比增长61.6%[11] - 公司酒店业务收入为1,191,400,000港元,同比增长21.9%[11] - 公司已售出Bal Residence 84个单位,预售出尚柏103个单位,所得款项总额分别为436,200,000港元和305,600,000港元[8] - 公司录得非核心出售事项2,081,100,000港元,其中527,700,000港元将于下个财年确认[8]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物业组合应占建筑面积约为4,800,000平方呎[5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所有主要物业均通过丽丰集团持有,创新方第一期分别由丽丰集团及丽新发展集团拥有80%及20%权益[51] - 公司主要物业的应占建筑面积总计为4,845,000平方呎,停车位数目为3,355个[51] - 公司租赁业务在回顾年度内录得营业额1,363,500,000港元,同比增长8.6%[53] - 公司来自香港、伦敦及中国内地租赁物业的营业额分别为571,700,000港元、77,700,000港元及714,100,000港元[53] - 公司2024年租金收入总额为1,363.5百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255.6百万港元增长8.6%[56]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为714.1百万港元,总建筑面积为5,086,101平方呎[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同比增长11.8%[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占总租金收入的52.4%[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75.8%[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中,零售业务占比为87.7%[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建筑面积中,零售业务占比为80.2%[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租金收入中,办公业务占比为10.3%[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总建筑面积中,办公业务占比为17.8%[6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物业已确认之营业额为1,529,500,000港元,相比2023年增长61.6%[95] - 公司于2024年7月31日的已签约但尚未确认之销售额为284,500,000港元[99] - 公司于2024年7月31日的已签约但尚未确认之销售总额为451,700,000港元,包括合营公司项目[99] 酒店及服务公寓业务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酒店及酒店式服务公寓业务为集团营业额贡献1,191,4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21.9%[131] - 海洋公园万豪酒店客房数目471间,总建筑面积365,974平方呎,营业额425.0百万港元,年末出租率75.9%[134] - 上海雅诗阁淮海路服务公寓客房数目310间,总建筑面积358,009平方呎,营业额103.2百万港元,年末出租率88.8%[134] - 上海寰星酒店客房数目239间,总建筑面积143,846平方呎,营业额28.7百万港元,年末出租率82.3%[134] - 珠海横琴凯悦酒店客房数目493间,总建筑面积610,540平方呎,营业额147.8百万港元,年末出租率75.4%[134] - 公司总客房数目为211个,总建筑面积为276,482平方呎[135] - 海洋公园万豪酒店提供471间客房,增加约365,974平方呎的租赁空间,获得绿建环评金级评级[136] - Caravelle酒店设有335间客房,总建筑面积约378,225平方呎,公司拥有26.01%权益[137] - 雅诗阁淮海路服务公寓总建筑面积约359,700平方呎,公司应占约358,000平方呎,拥有310个现代式公寓[138] - 上海寰星酒店设有239个酒店房间,总建筑面积约143,800平方呎[139] - 珠海横琴凯悦酒店总建筑面积约610,500平方呎,公司应占约488,400平方呎,设有493间客房,包括55间套房[139] 餐厅及餐饮业务 - 餐厅及餐饮产品销售业务年度营业额为544,600,000港元,较上年度减少约1.4%[141] - 公司拥有23间位于香港及中国内地的餐厅权益,包括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Hong Kong(38%权益)和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Shanghai(13%权益)[141] - 公司新增4间餐厅投入营运,包括Plaisance by Mauro Colagreco、KiKi麵店Hysan Place、弘文馆及HANU[141] - 公司管理的餐厅包括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Macau,获得米芝莲一星评级[141] 媒体及娱乐业务 - 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媒体及娱乐业务录得营业额3.871亿港元,分類業績溢利增加至3590万港元[146] - 截至2024年7月31日止年度,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及发行业务录得营业额3.41亿港元,分類業績虧損减少至2190万港元[150] - 公司于回顾年度内举办及投资77场表演,发行14张专辑[147][148] - 公司拥有强大的艺人管理团队,现时管理20名艺人[149] - 公司制作/投资了3部电影及3部电视节目,并发行了42部电影[150] 资本结构与负债 - 公司资本资源总额约为10,171,300,000港元,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234,300,000港元及未提取银行融资约5,937,000,000港元[8] -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综合现金及银行存款为4,234,300,000港元(撇除丽新发展集团则为89,900,000港元),未提取融资为5,937,000,000港元(撇除丽新发展集团则为425,000,000港元)[48] -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净债权比率约为138%(2023年7月31日为119%),资本负债比率(撇除丽新发展集团净债务)约为6%[48] - 公司发行了总额为493,000,000美元和385,000,000港元的担保票据,期限为5年至7年3个月,固定利率为4.9%至5.25%[155] - 公司贷款总额中约82%为浮息贷款,16%为定息贷款,其余2%为免息贷款[155]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38%,若不计丽新发展集团的净债项,资本负债比率约为6%[156] - 公司账面值约35,260,400,000港元的投资物业、8,052,500,000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及相关使用权资产、1,237,900,000港元的已落成待售物业、4,088,500,000港元的发展中物业及935,700,000港元的银行结余及银行定期存款已抵押予银行[157] - 公司主要资产及负债以港元、美元、英镑及人民币列值,英国投资主要以英镑列值的银行贷款拨付[158] 员工与组织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共有约3,800名雇员[160] 历史财务数据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营业额分别为6,096,141千港元、4,994,591千港元、5,191,815千港元、6,089,785千港元和5,324,153千港元[161]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年度亏损分别为(4,255,979)千港元、(3,529,046)千港元、(2,479,995)千港元、(2,759,249)千港元和(4,362,760)千港元[161] - 公司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资产总值分别为70,341,567千港元、77,022,021千港元、84,504,924千港元、89,509,411千港元和80,607,493千港元[164] - 公司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总值为5,636,816千港元,较2023年的6,212,812千港元有所减少[165] - 2024年投资物业总值为37,095,818千港元,较2023年的38,281,121千港元有所下降[16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4,941,501千港元,较2023年的16,525,194千港元有所减少[16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6,588,781千港元,较2023年的11,162,495千港元大幅减少[166] - 2024年银行贷款为18,730,871千港元,较2023年的15,859,828千港元有所增加[166]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为15,961,547千港元,较2023年的18,290,718千港元有所下降[166] 其他业务与项目 - 公司出售位于伟伦中心第二期的非住宅物业及停车位,代价为80,000,000港元,交易已于2024年6月6日完成[41] - 公司出售Bayshore Development Group Limited的10%股权,最终代价约为1,422,000,000港元,交易已于2024年5月31日完成[42] - 公司出售港嶽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及承接应付及结欠款项,购买价为215,800,000港元,交易预期将于2025年1月完成[44] - 公司出售新加坡广成股份有限公司95%股权及股东贷款,总代价为7,393,542美元(约合人民币53,500,000元),预计于2024年11月完成[45] - 公司出售珠海横琴丽新文创天地有限公司位于横琴新区的非住宅物业,代价为人民币32,963,320元(约合35,400,0
丽新国际(0019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18 22:16
财务表现 - 公司年度亏损增加至2,167,800,000港元,经营亏损由上年的2,358,100,000港元收窄至1,668,500,000港元[2] - 经调整EBITDA增长至1,191,600,000港元,按年上升44.4%[2] - 租金收入为1,363,500,000港元,按年上升8.6%[2] - 酒店业务收入为1,191,400,000港元,按年上升21.9%,主要得益于海洋公园万豪酒店[2] - 已确认物业销售大幅增加至1,529,500,000港元,按年上升61.6%,主要来自中国物业旗舰丽丰集团的物业销售[2] - 行政开支按年减少12.2%[2] - 公司年度亏损为4,255,979,000港元,按年增加726,933,000港元[3] - 非流动资产总值从2023年的60,496,827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5,400,066千港元[5] - 流动资产总值从2023年的16,525,194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14,941,501千港元[5] - 流动负债总值从2023年的11,162,495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6,588,781千港元[5]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5,362,699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8,352,720千港元[5]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2023年的65,859,526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63,752,786千港元[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3年的38,819,782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34,138,781千港元[6] - 非流动负债总值从2023年的27,039,744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29,614,005千港元[6] - 公司2024年物业发展及销售收入为44,956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47,408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4年酒店业务收入为2,850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662千港元大幅增长[10] - 公司2024年餐厅及餐饮产品销售业务收入为2,975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10] - 公司2024年电影及电视节目收入为14,697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9,286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4年戏院营运收入为4,209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5,543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为28,054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29,258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4年综合收入为95,923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05,132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2024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927,888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890,366千港元有所增加[10] - 公司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之溢利及亏损为12,83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327)千港元有所改善[10] - 公司2024年应占合营公司之溢利及亏损为(796,305)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0,346)千港元大幅恶化[10] - 公司2024年总营业额为6,096,141千港元,同比增长22.1%[15] - 物业销售收入为1,529,479千港元,同比增长61.5%[15] - 酒店业务收入为1,191,418千港元,同比增长21.9%[15] - 电影及电视节目产品及电影版权之发行佣金收入、版權收入及销售为334,023千港元,同比增长217.6%[15] - 经营业务亏损中,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折舊为364,968千港元,同比下降12.5%[17] - 使用權資產之折舊为370,867千港元,同比下降0.7%[17] - 融資成本为1,403,086千港元,同比增长15.5%[19] - 香港利得稅支出为20,084千港元,同比增长59.4%[21]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支出为225,244千港元,同比增长6.4%[21] - 每股基本虧損金額为2,167,836,000港元,同比增长30.2%[22] - 公司应收账款在2024年为413,05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348,120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公司未到期或逾期少于30天的应收账款在2024年为321,468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243,867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公司逾期超过90天的应收账款在2024年为62,283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54,305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公司应付款项在2024年为286,277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402,330千港元有所减少[25] - 公司逾期超过90天的应付款项在2024年为37,525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09,536千港元大幅减少[25] - 公司已收按金及递延收入在2024年为805,018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510,690千港元有所减少[26] - 公司合约负债在2024年为237,89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941,913千港元大幅减少[26]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为4,234,300,000港元,未提取融资为5,937,000,000港元,净债权比率为138%[41]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营业额为6,096,100,000港元,同比增长22.1%[4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毛利为1,604,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00.7%[42]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物業發展及銷售营业额为1,52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61.6%[43]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酒店业务营业额为1,191.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1.9%[43]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电影及电视节目营业额为341.0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01.5%[43]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为2,167,800,000港元,同比增长30.2%[43] - 公司2024财年经调整EBITDA为1,191.6百万港元,相比2023财年的825.1百万港元有所增长[45][46] - 公司2024财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净亏损为521.6百万港元,相比2023财年的553.4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7][48] - 公司2024财年每股净亏损为0.590港元,相比2023财年的0.717港元有所减少[48] - 公司2024财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5,961.5百万港元,相比2023财年的18,290.7百万港元有所减少[48] - 公司2024财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8.069港元,相比2023财年的20.706港元有所下降[48]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物业销售营业额为1,529,500,000港元,同比增长61.6%[81] - 香港Bal Residence住宅单位销售营业额为316.7百万港元,平均售价为15,314港元/平方呎[81] - 中山棕櫚彩虹花園高層住宅单位销售营业额为842.4百万港元,平均售价为1,644港元/平方呎[81] - 横琴创新方第一期文化工作室和文化工作坊单元的销售营业额分别为175.8百万港元和141.4百万港元[81] - 公司截至2024年7月31日的已签约但尚未确认的销售总额为4.517亿港元,其中包括公司物业发展业务的2.845亿港元和合营公司项目的1.672亿港元[83][84][85] - 香港地区的已签约销售中,Bal Residence住宅单元的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5,283港元,总营业额为9,400万港元[83] - 中国内地的已签约销售中,横琴创新方第二期的营业额为1.601亿港元,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074港元[84] - 合营公司项目中,蓝塘傲的独立洋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22,945港元,总营业额为1.062亿港元[85] - 蓝塘傲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全部售出,销售面积约405,831平方呎,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8,000港元[87] - 喜筑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全部售出,住宅单元的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6,400港元,商业单元的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23,500港元[88] - 逸新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全部售出,销售面积约28,800平方呎,商业单元已全部租出[89] - Bal Residence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售出84个住宅单元,销售面积约28,501平方呎,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5,303港元[90] - 尚柏项目截至2024年10月15日已预售出103个单元,销售面积约32,623平方呎,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9,368港元[91] - 截至2024年7月31日,酒店及酒店式服务公寓业务为公司营业额贡献1,191,4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21.9%[104] - 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珠海横琴凯悦酒店及胡志明市Caravelle酒店在回顾年度内录得强劲增长,年末出租率分别为75.9%、75.4%及63.3%[104] - 上海雅诗阁淮海路服务公寓及上海寰星酒店年末出租率分别为88.8%及82.3%[104] - 圣安德鲁斯费尔蒙酒店年末出租率为76.8%,贡献营业额101,000,000港元[104] - 截至2024年7月31日,餐廳及餐飲產品銷售業務營業額為544,600,000港元,較上年度減少約1.4%[107] - 公司於2024年內新增4間餐廳,包括Plaisance by Mauro Colagreco、KiKi麵店Hysan Place、Academia及HANU[107] - 截至2024年7月31日,戲院營運分類錄得營業額439,500,000港元,分類業績虧損為356,100,000港元[110] - 公司於香港營運16家戲院,於中國內地營運1家戲院[110] - 公司透過合營公司擴展戲院網絡,包括英皇戲院Plus+(圍方)及英皇戲院Plus+(The Southside)[110] - 媒体及娱乐业务年度营业额为387,100,000港元,同比增长3.9%,分類業績溢利由12,200,000港元增加至35,900,000港元[112] - 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及发行业务年度营业额为341,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99.7%,分類業績虧損減少至21,900,000港元[116] - 公司年度内举办及投资77场表演,较去年减少16场[113] - 公司年度内发行14张专辑,较去年增加7张[114] - 公司管理20名艺人,并将继续扩大团队以配合业务增长[115] - 公司年度内制作/投资3部电影及3部电视节目,并发行42部电影,较去年增加10部[116] - 公司应占合营公司之虧損为796,300,000港元,较去年增加786,000,000港元[117] - 公司持有之現金及銀行結餘约为4,234,300,000港元,未提取融資约为5,937,000,000港元[119] - 公司之資本負債比率约为138%,不計麗新發展集團之淨債項,資本負債比率约为6%[119] - 公司于2021年7月28日及9月9日通过全资附属公司Lai Sun MTN Limited发行了总额为500,000,000美元的有担保票据,年利率为5%,期限为五年[122] - 公司于2024年4月17日以约3,369,000美元(约合26,386,000港元)购回本金金额为5,000,000美元的有担保票据,并于2024年4月24日取消[122] - 公司于2024年5月17日以约1,356,000美元(约合10,635,000港元)购回本金金额为2,000,000美元的有担保票据,并于2024年6月19日取消[122] -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进行其他上市证券的购买、
丽新国际(0019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4-18 19:14
财务状况 - 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營業額达到3,086,94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2] - 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期間虧損达到2,112,68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2%[3] - 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非流動資產總值为58,857,83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4] - 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的流动负债总值为6,784,450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的11,162,495千港元有所下降[5] - 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净值为8,808,822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的5,362,699千港元有所增长[5] - 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的资产总值减去流动负债后为67,666,654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七月三十一日的65,859,526千港元有所增长[5]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的本公司股东权益为17,102,573千港元,较前一期的18,290,718千港元有所下降[6]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麗新製衣國際有限公司的非控股权益为19,455,113千港元,较前一期的20,529,064千港元有所下降[6] - 本公司每股基本虧損金額为1,116,646,000港元,较上一期增加了298,042,000港元[22] 现金流量 - 2024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08,12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 - 2024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611,19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 - 2024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所得净额为505,38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 业绩表现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收入类分为588,215,214港元[16]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售销之间务业类分为226,198,001港元[16]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益收及入收他其配分未计为250,619,441,732港元[16]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績業类分为373,531,206,011港元[16]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損虧及利溢之司公營合佔應为215,275,1935,200,2港元[16] - 公司在2024年1月31日的业绩表现中,損虧前稅除为524,15641,011港元[16] 业务发展 - 公司在香港的办公室和零售租赁业务取得显著增长,持续优化租户组合以适应市场趋势[44] - 公司获得伦敦市规划和交通委员会的规划同意书,计划重建伦敦Leadenhall Street的物业[46] - 公司已完成位于观塘Bal Residence的建筑工程,预计将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底竣工[48] - 公司已售出Bal Residence的47个单位,销售面积约为16,024平方呎,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呎15,454港元[49] 投资及资产 - 本集团應收账款未到期或逾期少于30天为239,348千港元,较上一期减少了4,519千港元[25] - 本集团應付账款未到期或逾期少于30天为244,758千港元,较上一期减少了10,984千港元[26] - 本集团承担的已订约但未撥備的建设及开发成本为221,945千港元,较上一期减少了2,993千港元[2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已成立特定委员会,包括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以协助履行职能[197] - 公司董事会由十名成员组成,包括六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和技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