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承科金(00279)

搜索文档
裕承科金(0027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30 16:40
资产及财务状况 - 总资产约为1.31亿港元,较上年增加12%[41] - 流动资产净值约为8800万港元,较上年大幅增加193%[41] - 资产净值约为7700万港元,较上年增加126%[41]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000万港元,较上年增加38%[41] - 流动比率为7.46,较上年大幅改善[41] - 借贷比率为49.3%,较上年大幅改善[41] - 本集团于2024年3月31日的股东资金约为7,700万港元[51][54] - 本集团于2024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93] - 本集团于2024年3月31日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87] - 本集团于2024年3月31日有40,000,000港元的无抵押可换股债券[88] 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的综合收益增加至约2,300万港元,主要由于资产管理业务表现大幅改善[47][48] - 经营开支减少16.2%至7,800万港元,主要由于员工福利开支减少1,600万港元和顾问、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400万港元[49][52] - 集团录得股东应占综合净亏损6,400万港元,主要由于收益及其他收入增加1,300万港元、应收账款减值虽然减少300万港元、员工福利开支减少1,600万港元、顾问、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400万港元和其他经营开支减少400万港元,但被信息技术及维护开支增加1,000万港元和融资成本增加400万港元所抵销[50][53] - 集团的全球市场业务收益略微下降1.7%至1,000万港元[62][63] - 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收益大幅增加7,244.3%至1,230万港元,主要由于客户基础和管理资产规模有机增长[65] - 資產管理業務收益由上年度約港幣200,000元大幅增長7,244.3%至約港幣12,300,000元[67] - 保險經紀業務收益由上年度約港幣2,500,000元下降約55.8%至約港幣1,100,000元,主要由於市場競爭激烈[68,71] 风险管理 - 面临港元和美元的外汇风险,但风险有限[42] - 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进行对冲[42] - 為應對不斷變化的風險形勢,實施了資金財務管理與保本策略,提供保守及安全的投資選擇[67] 投资及收购 - 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内未有任何重大投资或收购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90] - 本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出售全资附属公司民眾卓越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约825,000港元的出售收益[91,92] - 透過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平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約港幣300,000元,佔總資產約0.19%[77,78] - 透過損益以公平值列賬之金融資產約港幣2,000,000元已於年內撇銷[79] - 於年內無重大投資,佔總資產超過5%[80] 未来发展 - 本集团将继续发展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金融应用和基础设施[95,100] - 本集团将继续参与政府项目并促進公私區塊鏈網絡的整合[96,101] - 本集团正通过營銷策略拓展中國市場份額,鞏固其向高淨值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領先地位[98,103] - 本集团正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資產配置中的應用[102] 企业管治 - 公司已採納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所載的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作為其自身的董事證券交易行為守則[148] - 公司致力在所有活動及營運中維持高水平的商業道德及企業管治,以實現其願景及使命[146] - 公司鼓勵員工以創新思維果斷積極地克服挑戰、學習新事物並力求成功[146] - 公司相信多元化可通過聚集不同背景的人才、展示不同觀點來培養創造力[146] - 公司相信只要誠實守信,就不存在懷疑或猜疑,從而帶來簡明性及有效性[146] - 董事會由7名董事組成,包括2名非執行董事、2名執行董事和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53] - 董事會保持多元化,其中3名女性董事占比43%[153] - 獨立非執行董事人數占董事會三分之一以上[153] - 所有董事均與公司簽訂正式委任函,任期一年,可輪值退任[154,155] - 公司主席和行政總裁由不同人士擔任,職責分工明確[174,175] - 非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公司發展、表現和風險管理提供獨立判斷[176] - 公司已收到所有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確認函[171] - 董事會監察本集團的管理、業務、策略方針及財務表現[186] - 本公司日常業務由管理層團隊負責並在行政總裁及董事會的領導及監督下進行[187] - 本公司已就針對董事的法律訴訟安排適當的責任保險[188] - 董事會負責履行本公司的企業管治職責[189][190][191][192][193] - 董事會檢討本公司就企業管治守則以及適用的法定及監管規定方面的遵守情況[194] - 本集團於報告期內一直遵守對其業務營運屬重大的主要範疇的法律及法規[195] - 董事會每年最少舉行四次會議[200] - 管理層向董事提供充分解釋及資料以助董事作出決策[200] - 董事獲鼓勵參與持續專業發展活動以發展及更新其知識及技能[199] - 本公司已為董事安排培訓並提供相關閱讀
裕承科金(0027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1:29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2332.9万港元,较2023年的1279.2万港元增长82.38%[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451.3万港元,较2023年的166.5万港元增长171.05%[7] - 2024年孖展融资活动利息收入为26,497千港元[27] - 2024年出售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之投资之上市股份所得款项总额为零,2023年为1,194,000港元[28] - 2024年其他主要包括资讯科技费用及维护开支退款约523,000港元以及市场推广活动赞助收入约154,000港元[31] - 2024年集团总收入为2.3329亿港元,较2023年的1.2792亿港元增长82.4%;其中全球市场业务收入9967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7%;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26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7244.3%;保险经纪业务收入1097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55.8%[59] - 2024年集团综合营业额为2.3329亿港元,较2023年的1.2792亿港元增长82.4%[71] - 2024年收益总额为2332.9万港元,2023年为1279.2万港元[113] - 2024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2332.9万港元,2023年为1279.2万港元[111] - 2024年主要客户E收益为1014万港元,其46%来自全球市场业务,54%来自资产管理业务[102] - 2023年主要客户A、B、C收益分别为140.9万港元、330万港元、165.2万港元,客户D收益为145.8万港元,其中22%来自全球市场业务,78%来自保险经纪业务[102] - 2024年配售及包销收入为963万港元,2023年为709.5万港元[106] - 2024年证券及期货买卖佣金及经纪收入为30.5万港元,2023年为85.7万港元[106] - 2024年保险经纪收入为109.7万港元,2023年为248.2万港元[106] - 2024年集团综合收益增至约2300万港元,因资产管理业务表现有重大改善[134] - 2024年全球市场业务收益约1000万港元,较2023年轻微下降约1.7%,2023年约为1010万港元[13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益由2023年约港币200,000元飙升7,244.3%至约港币12,300,000元[13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保险经纪业务收益由2023年约港币2,500,000元下降约55.8%至约港币1,100,000元[139] 财务开支情况 - 2024年经营开支中,雇员福利开支为3857.9万港元,较2023年的5481.5万港元减少29.62%[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7,916千港元,2023年为4,095千港元[39]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30,052千港元,2023年为45,241千港元[36] - 2024年集团融资成本总额约80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400万港元增加93.3%,分别因发行可换股债券、直接控股公司之借贷及外部银行借贷产生[70] - 2024年经营开支为7.8417亿港元,较2023年的9.3555亿港元减少16.2%[71] - 本年度员工成本为港币39,000,000元,2023年为港币55,000,000元[85] - 2024年经营开支约78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6.2%,2023年为9400万港元[135]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3900万港元,2023年为5500万港元[135] - 2024年顾问、法律及专业费用约800万港元,2023年为1200万港元[13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907.1万港元,较2023年的4032.3万港元减少27.89%[11]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0180.5万港元,较2023年的7715.9万港元增长31.94%[11]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为1364.1万港元,较2023年的4721.5万港元减少71.11%[11] - 2024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1.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17亿港元增长;流动资产净值约88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000万港元增长;资产净值约77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400万港元增长;现金及银行结余约9000万港元,较2023年的6500万港元增长[54]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借贷比率为49.3%,较2023年的190.4%下降;流动比率为7.46,较2023年的1.63上升[54] - 2023年9月30日起,负债部分之公平值约3582.6万港元自确认契约日期起于综合财务状况表中重新分类至权益[49]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74] - 2024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资本性承担[76] - 2024年及2023年3月31日,位于香港的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分别约为2688.8万港元及3046.1万港元[112] 亏损情况 - 2024年EBITDA为亏损5057.5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的7909.8万港元减少36.06%[1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5502.5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的8581.5万港元减少35.88%[1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6294.1万港元,较2023年亏损的8991万港元减少30.00%[14] - 2024年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港币0.3仙,较2023年的港币0.5仙减少40%[1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净额约6400万港元,较2023年的9000万港元减少;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约0.33仙,较2023年的0.50仙减少[56] - 2024年集团综合亏损净额为6.2921亿港元,较2023年的8.9910亿港元减少30.0%[71]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6294.1万港元,2023年为8991万港元[95][96]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应收账款90日内为3,094千港元,2023年为142千港元;2024年总额为3,303千港元,2023年为1,276千港元[35] - 2024年3月31日应收账款年末为328千港元,2023年为6千港元[48] - 2024年应收客户合约账款为295.5万港元,2023年为121.5万港元,2022年为435.4万港元[126] -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为330.3万港元,2023年为127.6万港元[117] - 2024年证券经纪业务应收账款为1.4万港元,2023年为0.6万港元[117] - 2024年顾问业务应收账款为189.7万港元,2023年为3.6万港元[117]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应收账款为50.1万港元,2023年为2.6万港元[117] 业务运营与策略 - 公司实施资金财务管理及保本策略应对客户风险偏好下降[138] - 公司全年举办多项活动及路演向潜在高净值客户展示投资解决方案及能力[138] - 公司保险经纪业务收益下降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13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及董事会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78]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于整个报告期内一直遵守标准守则所载的规定标准[80]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为自身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但未遵守守则条文第F.2.2条[88] - 董事会主席郑志刚博士因其他业务承担未能出席2023年9月2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88] - 公司将适时刊发召开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并寄发予股东[90] 其他事项 - 2023年12月21日,集团有条件同意出售民众卓越全部已发行股份,现金代价约82.5万港元,该出售事项于2023年12月22日完成[52][68]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未收回之应收贷款撇销约181.3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6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57] - 2024年3月31日集团雇员为25名,2023年为61名[85] - 本年度概无购股权获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85] - 公司初步公告所载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核数师核对数额一致[140] - 核数师相关工作不构成核证工作,未就初步公告作出保证[140]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股息(2023年:无)[115]
裕承科金(0027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9 17:0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Arta TechFin Corporation Limited,注册于开曼群岛[3]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22] 董事会及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2] - 公司首席财务官和公司秘书的任命和调整[2] - 公司相关董事委员会主席的变动[2] - 公司秘书的辞职和退任[2] 财务报表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收入为6,221,000港币,较去年同期的9,215,000港币有所下降[12]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损失为47,034,000港币[13]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基本及稀释每股亏损分别为0.25港币和0.20港币[13] - 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6,162港币千元,较上一季度的40,323港币千元有所下降[16] - 流动资产总值为69,601港币千元,较上一季度的77,159港币千元有所下降[16] - 流动负债总值为40,176港币千元,较上一季度的47,215港币千元有所下降[16] - 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9,715港币千元,较上一季度的36,618港币千元有所上升[17]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服务业,包括全球市场业务、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提供保险经纪及理财策划服务[23] - 公司全球市场业务分部包括证券和期货经纪以及保证金融资业务[39] - 资产管理业务分部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传统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39] - 保险经纪业务分部从事保险经纪业务和提供财富管理规划及相关服务[39] 财务策略 - 公司已评估新指引对会计政策的影响,并计划在2025年3月31日前追溯应用此指引[37] - 公司的融资成本为约1,700,000港币,较2022年同期的约1,000,000港币增加了389.2%[145] - 公司的借贷比率为259.6%,较2023年3月31日的190.4%有所增加[144] 投资及合作 - 公司与海银国际及Leonteq合作推出了与FactSet Hywin全球医疗保健指数挂钩的9%风险控制机制的保本结构性产品[155] - 公司与三方合作共同推出了“全球大趋势系列”保本票据[156] - 公司正将其服务及产品范围扩展至区块链可编程支付和投资[164] 股权情况 - 已发行股本为19,143,179,880股,每股面值港币0.01元[103] - 已发行股本总额为191,432港币千元[103] - 公司股份计划授权限额为1,868,176,188股,每股面值为港币0.01元[116]
裕承科金(0027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7 21:28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22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215万港元有所下降[1] - 期内亏损为4703.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816.5万港元有所增加[2] -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0.25港仙,2022年同期为0.20港仙[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6221千港元,除税前亏损47034千港元;2022年同期总收益921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38165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业务对外部客户收益5767千港元,分类业绩1498千港元;2022年同期对外部客户收益6968千港元,分类业绩 - 3665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对外部客户收益214千港元,分类业绩 - 150千港元;2022年同期对外部客户收益167千港元,分类业绩2298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保险经纪业务对外部客户收益240千港元,分类业绩35千港元;2022年同期对外部客户收益2080千港元,分类业绩320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配售、包销及咨询费收入55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11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证券及期货买卖佣金及经纪收入1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5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保险经纪收入2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80千港元[24]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0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4.3万港元;总额2023年为724.6万港元,2022年为1045.8万港元[2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493.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00.8万港元,借贷利息中含直接控股公司估算利息176.9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2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中,雇员福利开支为1664.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26.4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3年为215.2万港元,2022年为296.7万港元[26]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亏损均按亏损4703.4万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91.43亿股计算,2022年同期按亏损3817万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86.82亿股计算[29][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总额为4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89.2%[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营业额为622.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2.5%[52] - 同期,公司经营开支为4719.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5.7%;综合亏损净额为4703.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3.2%[52] - 全球市场业务收入为576.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7.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21.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8.1%;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为2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88.5%[58]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616.2万港元,较3月31日的4032.3万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960.1万港元,较3月31日的7715.9万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4017.6万港元,较3月31日的4721.5万港元有所减少[4]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为2587.2万港元,较3月31日的3364.9万港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贷款为585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为177.5万港元,净额407.5万港元;3月31日应收贷款585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47.5万港元,净额537.5万港元[33]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率为30%,3月31日为8%[35]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430.7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2.1万港元,净额428.6万港元;3月31日应收账款127.6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0.6万港元,净额127万港元[35] - 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及2023年9月30日,应收客户合约账款分别约为435.4万港元、121.5万港元及418.3万港元[36] - 2023年9月30日孖展客户应收账款按每年8.69%至13.25%计息,3月31日为每年6.83%至19.33%[37]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总额为4307000港元,较3月31日的1276000港元增加[38]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为21000港元,3月31日为6000港元[38] - 2023年9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8681000港元,3月31日为14224000港元[40] - 2023年9月30日借贷总额为67154000港元,3月31日为64057000港元[4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总资约为1.06亿港元,较3月31日的1.17亿港元减少[5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73,3月31日为1.63[50] - 2023年9月30日借贷比率为259.6%,3月31日为190.4%[50]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东资金约为2600万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400万港元有所减少[5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一项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约40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06亿港元的3.8%,原投资成本为502,740美元,本期录得公平值亏损约40万港元[69][7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一项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约200万港元,董事认为可换股贷款账面价值为约150万港元,本期无公平值变动[71] - 2023年9月30日及2022年9月30日,3000万港元银行借贷由两间全资附属公司提供公司担保作担保[73]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 - 公司已首次应用2023年4月1日或之后开始报告期强制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经审核,但已由外部核数师审阅[9] - 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一致,部分变动详情见附注[8] - 公司预期将在不迟于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中追溯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新指引[16] 业务分类 - 公司业务分为全球市场、资产管理、保险经纪三个可报告经营分类[17] 股息分配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32]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9] 业务发展与合作 - 公司已成功升级交易系统,将客户转移至新平台,并将低接触及高接触产品和服务统称作「FinPro」[60] - 2023年4月,公司与海银国际及Leonteq联合推出与FactSet海银全球大健康股票指数挂钩的9%风险控制机制的保本结构性产品[61] - 2023年8月,三方合作共同推出「全球大趋势系列」保本票据,公司为这两种产品的分销商[62] - 2023年4月,公司与GFO - X建立战略合作,打造新型创新数字资产衍生产品,还是Enhanced Digital Group UK Limited数字资产结构性产品的香港独家分销商[63] - 2023年10月,公司完成透过假设性数码港元的智能合约执行代币化基金原子结算的可编程支付的概念验证[66] - 2023年11月,公司宣布于主链上开发受监管、可互操作基金代币,并与美国Chainlink Labs合作[67] - 2023年11月24日,公司与直接控股公司订立股东贷款协议,获4000万港元无抵押定期贷款融资,年利率6.5%,11月27日集团净现金流量增加4000万港元[74] 未来规划 - 全球市场业务将继续投入资源至基于DLT应用及首次发行、经纪及资产管理的基础设施[77] - 2023年12月,集团将与技术合作伙伴及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刊发白皮书,研究“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用例结果与发现[78] - 集团积极寻求与财富科技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79] - 集团通过策略营销举措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面向香港、大湾区及中国内地其他地区[80] 员工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雇用41名员工,较2022年9月30日的57名减少;本期员工成本为22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700万港元减少[81]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83] 董事行为规范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遵守规定标准[87] 信息披露 - 本中期业绩公告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2023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于上述网站刊载[88]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刘富荣先生、李楚楚女士,非执行董事郑志刚博士、韩金樑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凌洁心女士、卢震宇先生、谭丽芬医生组成[89] 其他财务信息 - 可换股债券按年利率8%计息,估算利息按实际年利率13.29%计算[45] 客户与资产地域分布 - 公司所有收入均来自香港客户,2023年9月30日及3月31日,绝大部分非流动资产业位于香港[21]
裕承科金(0027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31 17:05
收入情况 - 公司2023财年总收入为12,792,较上一年的43,649下降70.7%[6] - 全球市场业务2023财年收入为10,143,较上一年的35,368下降71.3%[11] - 资产管理业务2023财年收入为0.2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4百万港元下降95.8%[27] - 保险经纪业务2023财年收入降至2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00万港元下降42.6%[14] - 2023年全球市场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3500万港元下降71.3%至1000万港元[7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营业额为1279.2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70.7%;综合(亏损)/溢利净额为亏损8991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103.2%[8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收入减少至1300万港元,因一级及二级资本市场活动减少致业务量下滑[8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球市场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3500万港元降至1000万港元,减少71.3%[8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400万港元降至20万港元,减少95.8%[9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保险经纪收入从2022年的400万港元降至200万港元,减少42.6%[91] 资产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有非流动金融资产(按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400万港元(2022年:无)、非流动金融资产(按损益以公平值列账)200万港元(2022年:200万港元)、流动投资(按损益以公平值列账)34,000港元(2022年:100万港元),各项资产价值均低于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的5%[3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一项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400万港元,占总资产1.17亿港元的3.3% [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一项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的非流动金融资产200万港元,可换股贷款账面价值约160万港元,报告期内录得公平值亏损41.2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透过损益以公平值列账的投资3.4万港元,报告期内录得未变现公平值收益净额7000港元,出售公平值亏损净额29.2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和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资产质押[5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无占总资产5%以上的重大投资[59][6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总资约为1.17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000万港元,资产净值约为3400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500万港元[81] - 2023年3月31日借贷比率为190.4%,2022年为61.8%[81] 债券业务 - 2023年5月16日,公司与发行人及独立债券认购人订立债券认购协议,认购本金4000万港元的债券,涉及296,846,011股转换股份,初始转换价为每股0.13475港元[35] - 2023年5月30日完成债券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约3810万港元,本金4000万港元债券已发行[37] 业务转型与发展 - 公司转型为全球性、综合、多资产经纪平台,升级优化经纪交易平台,客户可获更广泛产品[20] - 公司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开展现金结算的数码资产证券、期货及期权业务[20] - 公司因市场环境不佳,在资产管理业务引入资金管理和保本策略,并开展中国跨境资产管理业务[27] - 公司正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全数字化证券型代币发行(STO)平台[48] - 集团专注吸纳专业投资者,包括家族办公室、持牌基金、企业及高净值人士[49][51] - 公司正与全球持牌机构就数字资产产品结构及分销进行深入讨论[49][51] - 全球市场业务转型以捕捉跨境财富管理产品需求,正与顶级中国金融机构讨论产品分销合作[53] - 资产管业务持续发展外部资产管理人业务和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积累不同资产类别专业知识,准备推出不同策略基金[53] - 集团参与香港金管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创新流专注基于智能合约的现金管理[53] - 公司正在开发全面数字化的证券型通证发行(“STO”)平台,以发放及发行广泛资产类别[56] - 公司将交易系统升级为更高效、用户友好的平台,并与全球数字资产平台和交易所建立合作,推出新的数字资产结构化产品[86] - 公司制定财务管理及保本策略应对风险格局变化,并开展中国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90] - 公司团队开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应用的先进解决方案[89][92]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员工61名,2022年为68名[53] - 年内员工成本(含董事酬金)为5500万港元,2022年为5000万港元[53]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5500万港元,2022年为5000万港元[74] - 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执行董事李女士获委任为副首席财务总监,月薪及其他福利增至港币58,333元[141] 经营开支与盈利情况 - 2023年经营开支为9400万港元,较2022年的9200万港元保持稳定[74] - 2023年顾问、法律及专业费用为1200万港元,2022年为1500万港元[74] - 2023年股东应占综合净亏损9000万港元,2022年为净溢利27.7亿港元[74]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5仙,2022年为盈利30.9仙;每股摊薄亏损为0.5仙,2022年为盈利25.9仙[74] - 2023年未收回应收款撇销300万港元,2022年为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65.8万港元[74]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减少至200万港元,2022年为600万港元[74] - 2023年无所得税开支,2022年为700万港元[74] ESG相关 - 公司采用上一报告期的重要性评估结果确定重大ESG事宜,气候变化、反贪污和商业道德为最重要议题[102][103] - 2023年公司业务运营产生92.09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外购电力和废纸处理[108][113] - 以鰂魚涌和灣仔辦事處总楼面面积计算,2023年公司整体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0.02吨二氧化碳当量/平方米[108] - 2023年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上一报告期下降87.5%,因业务拓展和新办公室增加了建筑面积[115][117] 董事相关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于2022年4月11日辞任兆科眼科独立非执行董事[121][124] - 谭医生于2021年9月29日获委任为业聚医疗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该公司于2022年12月23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21][124] 董事会运作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召开10次会议,每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通知至少提前14天发出[134][151] - 薪酬委员会于年内开会1次,审查公司薪酬政策,包括董事薪酬[160]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凌女士及谭医生和一名非执行董事韩先生组成[154]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及卢先生和一名执行董事刘先生组成[156] - 提名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凌女士及谭医生和一名执行董事杨女士组成[161]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不时安排内部培训并提供阅读材料[150] - 行政总裁在董事会会议报告集团业务概况,董事获主要业务分部表现及最新财务数据定期更新资料[150] - 董事会通过授权各董事会层面委员会履行部分职责,相关职权范围已发布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153]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一次会议,认为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及提名政策仍属有效及适当[179] - 提名委员会认为董事会由多元化成员组成,提供了切合公司业务需要的均衡技能及经验[179] - 提名委员会就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退任董事向董事会作出推荐建议[179]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集团财务监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财务及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事宜[172] - 薪酬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医生、卢先生及一名执行董事刘先生组成[173]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及提名政策[175][178] 核数师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核数师酬金约为港币1,774,000元,其中本公司核数师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及其他核数师提供的审核服务分别约为港币1,088,000及约港币76,000元[188] - 本公司核数师国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提供的非审核服务约港币610,000元,占应付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审核及非审核服务费用总额的35.9%[188] - 外聘核数师向集团提供审核、审核相关及获许可非审核服务,且该等服务不损害核数师独立性[187] - 董事在财务及会计部门协助下负责编制公司及集团财务报表,且不知悉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的重大不明朗因素[188]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98] - 公司已检讨独立核数师的独立性、客观性、委聘条款、审核性质及范围和报告责任,确认其独立[198] - 年内,外聘核数师为集团提供审计、审计相关及允许的非审计服务[200] - 审计服务包括与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部分子公司审计相关的服务[200] - 审计相关服务包括为税务、监管或合规目的出具审计或鉴证报告等服务[200] - 允许的非审计服务包括对公司持续关连交易进行年度审核等服务[200] - 所提供的服务均未损害核数师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规定的独立性[200] 合规情况 - 集团在报告期内遵守对业务运营重要的法律法规,无重大法律合规相关案件[146]
裕承科金(0027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8 22:05
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1665000港元,较2022年的6321000港元下降73.66%[1] - 2023年总收益为1.2792亿港元,较2022年的4.3649亿港元下降70.7%[12][13][14][21] - 2023年全球市场业务外部客户收益1.0143亿港元,较2022年的3.5368亿港元下降71.3%[12][13] - 2023年资产管理业务外部客户收益16.7万港元,较2022年的395.7万港元下降95.8%[12][13] - 2023年保险经纪业务外部客户收益248.2万港元,较2022年的432.4万港元下降42.6%[12][13] - 2023年和2022年来自香港外部客户的收益分别为1.2792亿港元和4.3649亿港元[14] - 2023年客户A、C、E收益分别为140.9万港元、330万港元、165.2万港元;2022年客户B、C、D收益分别为522.6万港元、580万港元、458.3万港元[17] - 2023年配售、包销及咨询费收入709.5万港元,较2022年的2133.3万港元下降67.6%[21] - 2023年总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66.5万港元,2022年为632.1万港元;总额2023年为1445.7万港元,2022年为4997万港元[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综合营业额为1.28亿港元,较2022年的4.36亿港元减少70.7%[45] - 2023年全球市场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3500万港元下降71.3%至1000万港元[50] - 2023年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由2022年的400万港元减少95.8%至20万港元[52] - 2023年保险经纪收入由2022年的400万港元减少42.6%至200万港元[53] 盈利与亏损情况 - 2023年公司经营亏损85815000港元,而2022年经营收益为3157641000港元[2]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89910000港元,2022年溢利为2769716000港元[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0.5港仙,2022年为盈利30.9港仙(基本)和25.9港仙(摊薄)[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8991万港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27.76804亿港元[12][13] - 2023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8991万港元,2022年应占溢利27.69719亿港元;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87.7981245亿股,2022年为89.62127412亿股[27] - 2023年经营开支为9400万港元,较2022年的9200万港元保持稳定;股东应占综合净亏损为9000万港元,2022年为净溢利27.7亿港元[46] 资产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0323000港元,较2022年的33991000港元增长18.63%[4]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77159000港元,较2022年的99287000港元下降22.29%[4] - 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47215000港元,较2022年的63417000港元下降25.55%[4] - 2023年流动净资产为29944000港元,较2022年的35870000港元下降16.52%[4]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6618000港元,较2022年的5180000港元增长607.68%[5]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191432000港元,较2022年的186818000港元增长2.47%[5] - 2023年和2022年3月31日位于香港的非流动资(不包括金融工具)分别约为3046.1万港元和2641.9万港元[16] - 2023年应收贷款为585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47.5万港元,净额537.5万港元,2022年无应收贷款[31] - 2023年应收账款为127.6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6万港元,净额127万港元;2022年应收账款为2159.7万港元,减值亏损拨备73万港元,净额2152.4万港元[33] - 2021 - 2023年应收客户合约账款分别约为981.4万港元、435.4万港元及121.5万港元[33] - 2023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27.6万港元,较2022年的2159.7万港元大幅减少[35] - 2023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6000港元,较2022年的7.3万港元减少[36] - 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应付账款按交易日计算的结馀账龄均为90日内[37] - 2023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422.4万港元,较2022年的1219.3万港元增加[38] - 2023年借贷总额为6405.7万港元,较2022年的4000万港元增加[38]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资產约为1.17亿港元,较2022年减少[4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產净值为133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43] - 2023年3月31日集团资產净值为300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43] 成本与开支情况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4524.1万港元,2022年为4202.1万港元[24] - 2023年融资成本为409.5万港元,2022年为3808.37万港元;借贷利息2023年含直接控股公司估算利息167.4万港元,2022年无[26] - 2023年研发成本为33.1万港元,2022年无[24] - 较2022年同期,2023年度融资成本总额减少98.9% [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雇用61名员工,2022年为68名;年内员工成本为5500万港元,2022年为5000万港元[57] 股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股息,2022年也未派发[3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47]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在升级交易系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积极与全球虚拟资产平台及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并提供新虚拟资产结构性产品,虚拟资产业务预计在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落实[51] - 公司已制定财务管理及保本策略应对风险格局变化,并开始中国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52]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公司执行董及高管薪酬政策和组合由薪酬委员会参考法律、市况、集团及员工表现定期检讨[59]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董事会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核数等事宜并审阅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61] - 初步公告集团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与核数师核对数额一致[6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为自身企业管治常规守则,报告期内除特定情况外遵守守则条文[6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标准守则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报告期内全体董事遵守规定[65] 股东与会议情况 - 董事会主席郑志刚因业务未出席2022年8月8日股东周年大会,行政总裁等董事称职回答提问[64] - 公司将适时刊发光召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并寄发股东[66] 信息披露情况 - 全年业绩公告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网站刊载[67]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67] 其他情况 - 年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60] - 2023年孖展客户应收账款按6.83% - 19.33%计息,2022年为2.28% - 15.33%[34] - 2023年5月31日,公司与相关方订立债券认购协议,发行本金额为4000万港元的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810万港元[54]
裕承科金(0027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30 08:22
公司基本信息 - 裕承科金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279[3] - 公司行政总裁为Lau Fu Wing, Eddie,首席财务官为Yeung Shuet Fan Pamela(2022年11月30日获委任)[8,22] - 公司主席为Cheng Chi - Kong, Adrian JP[9]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Han Kam Leung, Michael、Ling Kit Sum Imma和Tam Lai Fan Gloria[16]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Lau Fu Wing, Eddie、Lo Chun Yu Toby和Tam Lai Fan Gloria[17]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Ling Kit Sum Imma、Tam Lai Fan Gloria和Yeung Shuet Fan Pamela[18] - 公司秘书为Chau Yuen Ching Ruby[19] - 核数师为Crowe (HK) CPA Limited,位于香港铜锣湾丽顿道77号丽顿中心9楼[2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ayman Islands的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邮政信箱2681,邮编KY1 - 1111[24] - 公司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鲗鱼涌英皇道728号K11 ATELIER 9楼1 - 2室[24] - 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服务领域,包括全球市场业务、投资咨询与资产管理、保险经纪与金融规划服务[66] - 公司直接控股公司为Radiant Alliance Limited,最终控股公司为Divine Artemis Limited,最终控制方为Dr. Cheng Chi - Kong, Adrian JP[67] - 财报涵盖2022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六个月[65] 子公司剥离相关 - 公司自2019年4月1日起将部分子公司(“被剥离子公司”)从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剥离,并于2021年10月29日有效处置了在被剥离子公司的全部权益[3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董事无法提供被剥离子公司完整的会计账簿和记录[32] - 此前因工作范围受限,无法确定集团是否自2019年4月1日起失去对被剥离子公司的控制权,无法确定是否需要对截至2021年4月1日的累计亏损和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经营业绩进行调整[32] - 公司自2019年4月1日起失去对某些子公司的控制权,这些子公司从该日起不再纳入集团合并财务报表[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为951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商誉达659,169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对联营公司的投资为23,387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其他金融资产为1,148,314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融资租赁应收款为863,326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为84,090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应收账款为22,865千港元[124] - 失去控制权当日,被剥离子公司的受限银行存款为157,312千港元[124] - 子公司剥离产生的亏损为2,092,200千港元[124] - 2021年11月1日重组完成后,已剥离附属公司资产转移至ListCo Schemes SchemeCo,集团不再持有其权益[127] - 2021年11月1日ListCo Schemes生效,集团不再持有已转让给ListCo Schemes SchemeCo的被排除子公司的权益[121] 联营公司及投资相关 - 公司集团在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对其联营公司投资全额减值3.41674亿港元[3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集团在FreeOpt Holdings Limited的持股权益被摊薄至17.61%[35] - 截至2021年4月1日,公司集团因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联营公司投资减值损失3.41674亿港元产生累计亏损[3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持有投资控股公司Entity A 15.20%的股权,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可循环)的金融资产[37]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Entity A的上述金融资产在综合收益合并报表中确认了8.41762亿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37] - 公司董事采用基于Entity A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计的管理账目净资产价值法,并调整相关因素来评估截至2021年9月30日Entity A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37] - 由于Entity A管理层不配合,公司无法获取截至2021年9月30日及该期间Entity A的足够财务信息[37] - 审计师无法获取足够信息来评估公司董事采用的截至2021年9月30日Entity A金融资产估值基础的适当性,因此对集团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财务信息审查结论免责[3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和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联营公司投资[127] - 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对联营公司投资全额减值约3.41674亿港元[127] - 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在Jocasta和FreeOpt的持股权益分别稀释至28.13%和17.61%[127] - 集团通过Wins Finance子公司持有汇越金融租赁(宁波)有限公司15%股权,自2019年4月1日起,公司董事将该股权从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剥离[127]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因无联营公司足够财务信息,集团未分享联营公司业绩[12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和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其他金融资产[129] - 2021年11月1日前,集团持有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12.17%股权[129] - 2020年11月10日,相关方达成条款书,以6亿元人民币出售证券公司12.17%股权[129] - 2021年2月9日,相关方修订条款并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6亿元人民币(约7.11128亿港元)出售股权,较评估值6.09亿元人民币(约7.34127亿港元)折价约1.48%[129] - 自2021年11月1日ListCo计划生效,集团不再对证券公司有控股权或实益权益[131] - 2021年11月1日前,集团持有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实体A)15.20%股权,该股权于2018年4月收购[132] - 因实体A管理层不配合,公司董事无法获取2021年4月1日至11月1日财务信息[132] - 公司董事基于实体A2020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管理账目,用净资产价值法估算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32] - 公司董事认为对实体A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基础合理,包括确认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允价值损失8.41762亿港元[132] - 其他金融资产中类别A的回报率为15.20%[133] - 其他金融资产中类别A的金额为841,762,000港元[1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921.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972.6万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毛利润为677.4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068.3万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3816.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5847.7万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3816.5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36556.5万港元[43]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657.2万港元,3月31日为3399.1万港元[51]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7913.9万港元,3月31日为9928.7万港元[51]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4547.2万港元,3月31日为6341.7万港元[51]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372.3万港元,3月31日为518万港元[54] - 2022年9月30日净资产为2651.6万港元,3月31日为6468.1万港元[54] - 2022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2651.6万港元,3月31日为6468.1万港元[54] - 截至2022年4月1日,公司归属于股东的累计亏损为195,171千港元,总权益为64,681千港元[6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归属于股东的累计亏损为233,341千港元,总权益为26,516千港元[60]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 - 40,84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43,387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流为 - 4,90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32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7,837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 - 105,217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915千港元,2021年同期净增加38,138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6,952千港元,期末为49,037千港元[63] - 2021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99,039千港元,期末为437,394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348千港元,利息支出为592千港元[63] - 2021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2,420千港元,利息支出为1,313千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为29,726千港元,2021年为29,732千港元[94] - 2022年上半年亏损税前为358,477千港元[94] - 2022年上半年配售、承销及顾问费收入为5,311千港元,2021年为11,496千港元[99] - 2022年上半年保险经纪收入为2,080千港元,2021年为2,934千港元[99] - 2022年上半年证券及期货交易佣金及经纪收入为545千港元,2021年为9,843千港元[99]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5千港元,2021年为23千港元[102]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利息收入为6千港元,2021年为3千港元[102] - 2022年上半年借款利息为338千港元,2021年为328,156千港元[106] - 2022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为370千港元,2021年为210千港元[106] - 2022年上半年员工薪资及津贴为21,775千港元,2021年为19,300千港元[108] - 2022年和2021年6个月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559千港元和56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2,408千港元和1,332千港元[109] - 2022年和2021年6个月内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净额分别为(26)千港元和(551)千港元[109] - 2021年6个月内物业、厂房及设备处置损失为904千港元,子公司处置损失为178千港元,重组成本为12,932千港元[109] - 2021年6个月内所得税费用为7,088千港元,其中上一年度准备不足为7,088千港元[115] - 2022年和2021年6个月内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分别为38,170,000港元和365,565,000港元[117][118][122] - 2022年和2021年6个月内加权平均已发行普通股数量分别为18,681,761,880股和1,868,176,188股[117][118][122] - 公司董事不建议支付2022年6个月内的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中期股息[120][12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1,530,000港元,年初为7,769,000港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年末为7,769,000港元,年初为6,463,000港元[13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和2022年3月31日,商誉金额均为1,505,000港元[141] - 2022年3月,公司与一家私人有限公司签订贷款购买协议,收购250,000美元(相当于1,945,000港元)的可转换贷款,2022年9月签订贷款延期协议将到期日延至2023年3月[14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收贷款为5850千港元,无抵押、免息且无固定还款条款,董事认为会在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结清[1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收贷款账龄均在90至180天,未计提信用损失准备[148] - 2022年3月31日,未信用减值的应收贷款为1791936千港元,后根据ListCo计划转出该金额[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总额为13383千港元,减值准备为47千港元,净额为13336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总额为21597千港元,减值准备为73千港元,净额为21524千港元[15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证券交易应收款中现金客户为0千港元,保证金客户为3643千港元,清算所为2739千港元;2022年3月31日分别为4360千港元、5952千港元、6910
裕承科金(00279)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15 16:56
公司重组与更名 - 2021年公司成功重组,11月1日更名为裕承科金有限公司,股份在港交所恢复交易[6] - 2021年9月29日公司英文名由“Freeman FinTech Corporation Limited”变更为“Arta TechFin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名由“富勤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阿尔塔科技金融有限公司”[56] - 2021年11月1日上午9点起,公司股票英文简称由“FREEMAN FINTECH”变更为“ARTA TECHFIN”,中文简称由“富勤金融”变更为“阿尔塔科技”,股票代码不变[56] - 2021年10月公司采用新标志,将印在相关公司文件上[56] - 2021年11月1日公司网站由“http://www.freeman279.com”变更为“http://www.artatechfin.com”[56] - 2021年11月1日,公司成功完成重组,清盘呈请被驳回,临时清盘人获解除职务,公司股份同日恢复交易[20] - 重组中,旧债权人约44亿港元的所有债权被全额清偿,部分子公司被转出集团[20] - 重组中,相当于集团约10%的新股被发行给旧债权人,郑志刚博士向集团额外注资约1.2亿港元[20] - 2021年9月27日,临时清盘人向高等法院申请驳回呈请及解除职务,10月4日高等法院下令驳回呈请,11月1日解除临时清盘人职务[59] 公司愿景与业务规划 - 公司名称体现将传统业务转变为该地区最佳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愿景[7] - 公司将在相关规则制度下拓宽产品,满足客户投资需求和目标[7] - 公司正大力投资IT基础设施,以增强网络安全、升级设施和开发创新客户界面[8] - 预计未来几个月推出“最先进”服务平台[8] - 公司全球市场业务经纪产品目前限于中国香港和美国股票及期货,正与全球产品伙伴讨论拓展产品范围,还与金融机构讨论合作分销跨境财富管理产品,并计划申请QFII、QFLP和MRF资格[62] - 公司与百度联合创始人郭丹达成谅解备忘录,将建立为经纪业务提供SaaS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成熟后将向第三方推出[62]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准备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两只新基金,一只投资区块链和元宇宙基础设施私营公司,另一只为多策略基金中的基金,子公司Arta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将担任两只基金的联合普通合伙人[62] - 公司保险经纪业务与Digital Technology of Insurance Co., Ltd.建立合作,提供专有销售SaaS系统等服务,并计划在2022年第三季度在大湾区建立保险技术创新中心[62]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优先获取包括家族办公室、持牌基金、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在内的专业投资者客户,2023年上半年将拓展目标至大众富裕零售投资者[62] - 公司正与监管机构协商提升某些牌照条件,以开展虚拟资产交易[62] - 公司组建团队开发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银行和保险系统,全资子公司将成为持牌受托人服务提供商[65] - 公司目前通过中央结算系统账户为港股提供托管服务,近期开始提供债券和票据托管服务,并计划扩展至其他市场股票和虚拟资产[65] - 公司正在开发新交易界面,以应对产品和客户群体的扩展,包括虚拟资产[65] - 公司为新业务发展组建经验丰富的团队,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多地约有100名内部员工、承包商和合作伙伴[65] 管理层变动 - 刘富荣(Eddie)于2021年6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并于2021年6月1日起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4] - 李楚楚(Tracy)、杨雪芬(Pamel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4] - 郑志刚(Adrian JP)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主席[14] - 韩锦梁(Michael)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4] - 凌洁心(Imm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 - 罗俊宇(Toby)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4] - 谭丽芬(Gloria)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 - 蔡伟康(Clifford)、丘柏宇于2021年10月29日辞任执行董事[14] - 洪美莉(Mary)、钟伟文于2021年10月2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4] - 安栋、冯子华、吴克利于2021年9月28日退休[14] - 刘富荣(Eddie Lau Fu Wing)于2021年6月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和授权代表,有近20年全球资产管理和经纪经验[68] - 李楚楚(Tracy Li Chuchu)为公司执行董事,在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68] - 杨雪芬女士48岁,2021年7月加入集团担任全球市场主管,有超20年顶级投资银行经验[71] - 郑志刚博士42岁,是公司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自2006年加入新世界发展担任多个高级职位[74] - 郑志刚博士是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负责监督集团战略和运营,业务涵盖多个领域[74] - 截至2020年12月,新世界发展持有资产774亿美元[74] - 郑志刚博士29岁创立K11品牌,是全球首个“博物馆零售”概念[74] - K11品牌计划到2025年运营40个地点,包括艺术商场、办公楼等[74] - 郑博士带领开发了价值26亿美元、面积300万平方英尺的维港文化汇项目[77] - 郑博士在大湾区牵头多个重大开发项目,包括深圳太子湾项目和11 Skies项目等[77] - 2017年郑博士创立C Ventures,管理颠覆性生活方式、科技和媒体品牌投资组合[77] - 韩锦梁先生51岁,是公司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成员[77] - 韩锦梁先生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保险行业有超27年经验[77] - 韩锦梁先生在公司附属公司及Concord保险有不同任职经历[77] - 凌洁心女士67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主席,是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0] - 罗俊宇先生59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99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80] - 谭丽芬博士64岁,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83] - 谭丽芬博士1982年于香港大学完成本科医学训练,1985年加入香港政府医疗及卫生服务[83] - 谭丽芬博士1992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公共卫生医学硕士学位[83] - 1997 - 2003年,谭丽芬博士担任卫生署助理署长,负责食品安全和食用动物人畜共患病[83] - 2007年谭丽芬博士获委任为卫生署副署长,监督超5000名员工[83] - 2012年6月中旬,谭丽芬博士晋升为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总监[83] - 谭丽芬博士2017年6月从香港公务员体系退休[83] - 谭丽芬博士曾担任兆科眼科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4月11日辞任[83] - 2021年9月28日,安栋、冯子华和吴克礼退休,不再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2021年6月30日,刘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101] - 2021年10月29日,丘柏宇和蔡伟鸿辞任执行董事,洪美莉和钟伟文辞任非执行董事;李楚楚和杨雪芬获委任为执行董事,郑博士和韩锦良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凌洁心、卢俊宇和谭丽芬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1年5月13日起,郑博士重新指定为非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25)主席;自2022年6月1日起,辞任新世纪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518)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1年6月2日起,凌洁心退休,不再担任数字好莱坞互动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022)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自2022年4月1日起,执行董事杨雪芬的月薪及其他福利增至309,375港元[101] - 2021年10月29日,郑博士获委任为公司主席[104] - 自2021年6月1日起,刘先生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104] - 公司前主席和前行政总裁分别于2020年7月1日和2020年3月16日辞任后,直至郑博士和刘先生获委任前,临时清盘人履行职责[10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1.33亿港元(2021年:14.18亿港元),净流动资产3600万港元(2021年:净流动负债37.14亿港元),净资产6500万港元(2021年:净负债29.75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6800万港元(2021年:3.99亿港元)[25] - 2022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1.57(2021年:0.15),集团无有抵押借款(2021年:26.83亿港元),无抵押借款4000万港元(2021年:3.58亿港元)[2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按借款除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计算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1.8%(2021年:因集团权益有赤字而无数据)[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综合营业额为4400万港元(2021年:2600万港元),增长66.8%[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一般及行政开支为8900万港元(2021年:6600万港元),增加35%[25]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综合净利润为2769716万港元(2021年:亏损701692万港元)[25]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35%主要由于重组及恢复交易产生的非经常性开支,包括法律费用、支付给财务顾问的费用等[25] - 集团面临外汇风险,主要涉及港元及美元,但因港元与美元挂钩,外汇风险敞口有限[25] - 集团无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25] - 去年独立核数师报告对集团持续经营有保留意见,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报告已移除该意见[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合并净利润显著增长至27.7亿港元,2021年为净亏损7.02亿港元[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港元,2021年为亏损0.38港元;摊薄每股收益为0.26港元,2021年为亏损0.38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未审计合并经营亏损约为2700万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转回65.8万港元,2021年为计提65万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财务成本为3.81亿港元,2021年为6.36亿港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降至600万港元,2021年为1300万港元[28]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费用为700万港元,2021年为税收抵免9.5万港元[31] - 2022年1月,公司子公司AGML与税务局就税务纠纷达成和解,支付应纳税额708.7608万港元[31]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支付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31] - 2022年公司三个业务板块收入均增长,全球市场业务收入3536.8万港元,同比增长48.9%;资产管理业务收入395.7万港元,同比增长15119.2%;保险经纪业务收入432.4万港元,同比增长80.9% [35] - 2022年公司总营收4364.9万港元,较2021年的2617.3万港元增长66.8% [36] - 全球市场业务新增企业和并购咨询等投资银行业务,2022年收入从2021年的2400万港元增至3500万港元,增长49% [36] - 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收入400万港元,2021年为2.6万港元,因期间完成多项新投资咨询任务 [37] -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未达预期,原计划2021年第四季度推出聚焦中国科技和房地产行业的基金,因监管审查和行业问题未能实现 [37]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00万港元增至400万港元,主要因保险产品销量增加[41] - 自新冠疫情开始,保险经纪业务受旅行限制严重影响,业绩低于预期,原因是旅行限制未放宽及新负责人牌照审批时间长[4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联营公司投资;2021年3月31日,集团持有联营公司投资,包括Imagination Holding Limited 31.74%有效股权、Jocasta Ventures Ltd 28.13%股权、FreeOpt Holdings Limited 17.61%股权[41] - 2021年11月1日重组完成后,上述联营公司投资作为被排除子公司资产的一部分,转移至ListCo Schemes SchemeCo[4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其他金融资产[4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有非流动其他金融资产7.45亿港元[44] - 对申港证券未上市股权投资7.2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4.18亿港元的50.9%,股权比例为12.17%[44] - 对菲律宾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230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6%,占其总发行股份的1.2%[44] - 2021年11月重组完成后,上述两项投资转移,集团不再持有其他金融资产权益[44] - 申港证券2021年前9个月收入9.1亿元人民币(约10.93亿港元),2020年全年为14.22亿元人民币(约15.99亿港元)[44] - 申港证券2021年前9个月净利润1.73亿元人民币(约2.08亿港元),2020年全年为3.31亿元人民币(约3.72亿港元)[44] - 截至20
裕承科金(00279)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31 06:3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279,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买卖[6][7] - 公司核数师为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6][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湾仔[6][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刘富荣先生于2021年6月30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郑志刚博士于2021年10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5] - 蔡伟康先生、邱伯瑜先生、洪美莉女士、钟卫民先生于2021年10月29日辞任[5] - 安东先生、冯子华先生、巫克力先生于2021年9月28日退任[5] 财务信息审阅与结论 - 需对公司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等进行中期财务信息审阅[8] - 公司董事负责按照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HKAS 34编制和呈列中期财务信息[8] - 因报告中免责声明基础部分所述事项,无法对中期财务信息形成结论[9] - 无法确定是否需对2021年4月1日累计亏损及2021年9月30日止期间经营业绩作出调整[15][16] - 无法就集团2021年9月30日止期间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作出结论[15][16] - 无法就集团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15][16] 附属公司综合入账情况 - 取消综合入账附属公司自2019年4月1日起取消综合计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14][16] - 公司若干附属公司自2019年4月1日起取消综合计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包括Wins Finance Holdings Inc.等[77] - 重组于2021年11月1日完成后,取消综合入账附属公司已转让给上市公司计划之计划公司,集团不再拥有其权益[77] - 集团透过Wins Finance附属公司持有辉月融资15%股权,自2019年4月1日起取消综合入账[188] - 公司对中国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产品投资自2019年4月1日起取消综合入账[199] - 重组于2021年11月1日完成后,取消综合入账的财富管理产品转让,报告日期公司不再拥有权益[199] 累计亏损情况 - 集团截至2021年4月1日的累计亏损,源于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损益表中取消综合入账附属公司亏损约20.922亿港元[14][16]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于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已就其于联营公司之投资悉数计提减值港币341,674,000元[1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于FreeOpt Holdings Limited之股权已摊薄至17.61%[19] - 于2021年9月30日,公司就于实体A之15.20%股本权益持有分类为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之金融资产[24][25] - 就于实体A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已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之综合全面收入表内确认公平值亏损港币841,762,000元[24][25] - 管理层评估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期间于实体A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平值列账之公平值并无变动[24][25]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公司间接持有FreeOpt Holdings Limited实际所有权占比17.61%[185] - 2021年9月30日和3月31日,公司间接持有Imagination Holding Limited实际所有权占比31.74%[18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于Jocasta及FreeOpt之股权分别摊薄至28.13%及17.61%[188] - 2021年9月30日中国非上市股权投资为734,127千港元,3月31日为721,795千港元[191] - 2021年9月30日菲律宾上市股权投资为34,311千港元,3月31日为22,856千港元[191] - 中国非上市股权投资结余代表证券公司12.17%(2021年3月31日:12.17%)股本权益[192][195] - 2020年11月10日,AGML有条件同意出售证券公司12.17%股权,代价为人民币600,000,000元[193][195] - 2021年2月9日,AGML等订立股份转让协议,出售代价为人民币600,000,000元(约港币711,128,000元)[194][196] - 出售代价较独立估值师厘定之估值人民币609,000,000元(港币734,127,000元)折让约1.48%[194][196] - 出售交易预期于2021年12月31日或之前完成[194][196] - 公司持有实体A 15.20%股权(2021年3月31日:15.20%),该股权于2018年4月收购[199] - 因实体A管理层不合作,公司董事无法获取其2021年9月30日及2021年3月31日相关财务资料[199]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实体A确认公平值亏损8.41762亿港元[199] - 2021年9月30日及2021年3月31日,实体A无账面价值[199] - 重组于2021年11月1日完成后,实体A股权转让,报告日期公司不再拥有权益[199] - 重组于2021年11月1日完成后,集团不再于联营公司拥有任何权益[188] - 公司曾持有菲律宾上市股权,重组于2021年11月1日完成后转让,报告日期不再拥有权益[199] 债务与清盘相关情况 - 2019年3月12日和4月10日,公司收到贷方要求函,需立即偿还未偿还本金约7.83747亿港元和4.29197亿港元[31][33] - 2019年4月26日,公司收到违约通知,贷方保留要求偿还约7.76514亿港元未偿还本金借贷的权利[31][33] - 2019年5月10日,公司收到清盘呈请通知,理由是公司无偿还债务能力[31][33] - 2019年6月10日,公司收到违约及还款通知,需偿还未偿还本金连利息约7.18436亿港元[31][33] - 2021年10月4日,高等法院下令驳回清盘呈请,11月1日解除临时清盘人职务,呈请人或临时清盘人可申请押后呈请[31][33] - 2019年5月10日,公司收到贷方要求高等法院将其清盘的呈请通知[80][83] - 2020年2月28日,高等法院委任德勤之黎嘉恩先生及何国梁先生为公司临时清盘人[80][83] - 2020年11月4日,开曼群岛大法院认可临时清盘人委任并允许其提交债权人安排计划呈请[80][83] - 2021年10月4日,高等法院下令驳回呈请[81][84] - 2021年11月1日,高等法院解除临时清盘人职务,公司达成复牌条件,股份于当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81][84]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和负债净值分别约40.88793亿港元和33.16482亿港元[32][3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65565亿港元[32][3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9,72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7,331千港元[47] - 同期,公司毛利为20,68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894千港元[4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58,47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51,534千港元[47] - 同期,公司本期亏损为365,56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52,094千港元[4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96,320千港元,3月31日为774,407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499,275千港元,3月31日为643,896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4,588,068千港元,3月31日为4,357,845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 - 4,088,793千港元,3月31日为 - 3,713,949千港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 - 3,292,473千港元,3月31日为 - 2,939,542千港元[54]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20港元,2020年为0.19港元[47] - 2021年9月30日借贷为20,000千港元,3月31日为30,000千港元[56] - 2021年9月30日租赁负债为1,448千港元,3月31日为2,720千港元[56] - 2021年9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2,561千港元,3月31日为2,561千港元[56]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24,009千港元,3月31日为35,281千港元[56] - 2021年9月30日负债净值为(3,316,482)千港元,3月31日为(2,974,823)千港元[56] - 2021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亏损为365,565千港元[59] - 2021年4月1日至9月30日汇兑差额为119千港元[59] - 2021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全面收入╱(亏损)总额为(341,659)千港元[59] - 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亏损为352,094千港元[62] - 2020年4月1日至9月30日汇兑差额为(377)千港元[6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38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动用298,144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动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13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动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5,21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产生305,391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8,13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934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收利息为142,28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 - 299,037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付利息为1,31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29千港元[6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值约为40.89亿港元,负债净值约为33.16亿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7.14亿港元和29.75亿港元有所增加[8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66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3.52亿港元有所增加[86] - 2021年上半年配售、包銷及金融諮詢費收入为1149.6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40.6万港元[146] - 2021年上半年證券及期貨買賣佣金及經紀收入为984.3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425.8万港元[146] - 2021年上半年借貸之利息为32815.6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31426.3万港元[151] - 2021年上半年租賃負債之利息为21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54万港元[151] - 2021年上半年僱員薪金及津貼为1930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540.7万港元[160] - 2021年上半年退休福利計劃供款为50.4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37.6万港元[160] - 2021年上半年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74.6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56万港元[160] - 2021年上半年使用權資產折舊为133.2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272.4万港元[160] - 2021年上半年重組成本为1293.2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0[160] - 2021年本期間稅項開支7088千港元,2020年为560千港元[167] - 2021年每股基本虧損按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365565000港元及加權平均普通股數1868176188股計算,2020年虧損为352094000港元[167] - 2021年每股攤薄虧損按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虧損365565000港元及加權平均普通股數186817
裕承科金(00279)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07-30 09:18
公司综合财务状况 - 公司2018/2019年综合净亏损为21.53亿港元,2018年为盈利3.03亿港元[11] - 集团综合净资产从2018年3月31日的50.11亿港元降至2019年3月31日的31.26亿港元[11] - 公司及附属公司年内综合亏损净额为港币21.53亿元,2018年为溢利港币3.03亿元[15] - 公司综合资产净值由2018年3月31日的港币50.11亿元减少至2019年3月31日的港币31.26亿元[15]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净流动资产为4500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58.65亿港元[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22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3.02亿港元[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流动比率为1.02,2018年同期为7.1[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有抵押借贷为13.26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9.08亿港元[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无抵押借贷为7300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1.73亿港元[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可换股工具为13.48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0.25亿港元[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借贷比率为111.8%,2018年同期为72.2%[115][11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有资本承担1.52亿港元,2018年为零[116][118]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股东资金为24.57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43.04亿港元[116][118]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银行借贷2400万港元以2300万港元银行存款及独立第三方公司担保抵押,2018年分别为1.46亿港元和3500万港元[120] - 股东应占亏损净额为21.6亿港元,2018年为溢利净额2.7亿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1.38港元,2018年为每股盈利0.18港元(经重列);每股摊薄亏损为1.38港元,2018年为每股盈利0.17港元(经重列)[108][111] 综合净亏损原因 - 综合净亏损主要归因于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已实现净亏损2.83亿港元和未实现净亏损6000万港元[11] - 因市场条件严峻,应收贷款减值净拨备为13.69亿港元[11] - 应收账款减值净拨备为2000万港元[11] - 融资租赁应收款减值拨备为8900万港元[11] - 财务成本为3.74亿港元[11] - 一次性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期权费用为7400万港元[11] 公司估值与投资意向 - 2018年2月公司与Meson签订意向书,Meson考虑对开曼公司进行可能投资[12] - Meson估计开曼公司估值为30亿港元,最终投资代价将参考独立估值报告协商确定[13] - 民盛估计开曼公司估值为港币30亿元,最终交易价格待协商确定[17] 股权结构 - 张永东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4.36%,持有民盛已发行股本约20.50%[20][24] 可换股债券相关情况 - 2017年6月首次认购所得款项总额为港币7.8亿元,发行本金1亿美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4%,以Wins Finance 30%股本权益作抵押[23][25] - 2017年8月第二次认购所得款项总额为港币4.37亿元,发行本金港币4.37亿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4%,以证券公司15%(已摊薄至12.17%)股本权益作抵押[27][30] - 2018年3月,100万美元第一批可换股债券转换权获行使,发行1835.2941万股[28] - 2018年5月,780万港币第二批可换股债券转换权获行使,发行1836万股[29] - 截至2018年5月31日,公司总发行股份为156.81761881亿股,股份合并后调整为15.68176188亿股[29] - 第一批和第二批可换股债券转换价调整为每股港币4.25元,对应转换股份分别调整为1.81694117亿股和1.00987529亿股[29] - 2018年3月,首批可换股债券附带的100万美元转换权获行使,已发行18,352,941股股份[31] - 2018年5月,第二批可换股债券附带的780万港元转换权获行使,已发行18,360,000股股份[31] - 2018年5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5,681,761,881股股份;11月12日股份合并生效后,全部已发行股份调整为1,568,176,188股股份[31] - 首批及第二批可换股债券转换价调整为每股股份4.25港元,未偿还对应转换股份分别调整为181,694,117股及100,987,529股股份[31] - 2018年9月,第二批可换股债券转换价调整为每股0.065港元(股份合并后为0.65港元),利率调整为每年7% [34][38] - 2018年10月,首批可换股债券转换价调整为每股0.065港元(股份合并后为0.65港元)[35][38] - 2018年12月13日,首批及第二批可换股债券转换价调整为每股0.65港元,2019年3月31日未偿还对应转换股份分别调整为1,188,000,000股及660,303,076股股份[37][39] - 2019年4月10日,公司接获第二名认购人要求函,第二批可换股债券因交叉违约事件即时到期须偿还[41] - 2019年4月26日,公司收到首名认购人违约事件通知,首批可换股债券构成违约事件[41] - 年报日期,首批及第二批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分别为9900万美元(相当于7.765164亿港元)及4.29197亿港元[41] 其他可换股票据及购股权情况 - 2018年9月公司发行建银国际可换股票据,本金1.85847419亿港元,年利率7%,原转换价0.088港元/股,可转换21.11902494亿股,后转换价调整为0.88港元/股,2019年3月31日对应转换股份调整为2.11190249亿股[47][50] - 发行建银国际可换股票据所得款项净额1.84847419亿港元,用于偿还2020年承兑票据2382.6592万美元[48][50] - 2018年7月公司授出购股权,以0.101港元/股认购12.66815134亿股,后注销;8月授出新购股权,以0.102港元/股认购12.66815134亿股,后行使价调整为1.02港元/股,对应普通股调整为1.26681513亿股,年报日期无购股权行使[49] 违约与清盘相关事件 - 2019年3月12日公司收到投资者要求函,涉及2019年承兑票据(本金3000万美元)、2020年承兑票据及建银国际可换股票据,因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少于35亿港元触发违约事件[52][56] - 2019年3月20日投资者向公司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52][56] - 2019年5月10日公司收到投资者清盘呈请,称公司无力偿还1.11629994亿美元债务,清盘呈请7月10日聆讯[53][56] - 2019年5月15日公司收到委任临时清盘人传票,聆讯延期至6月18日,投资者于该日撤回传票[54][57] - 2019年6月6日香港法院就股份转让向公司授出认可令,5月10日或之后股份转让或股东地位变更不受影响[55][57] - 截至年报日期,2019年承兑票据、2020年承兑票据及建银国际可换股票据未偿还本金分别为3000万美元(相当于港币2.35476亿)、4617.3408万美元(相当于港币3.62424314亿)及港币1.85847419亿[59] - 2019年4月23日,公司收到贷方首份违约事件通知,涉及9000万美元(约7.05978亿港元)定期贷款融资,贷方指称张先生不再实益持有公司至少20%已发行表决权股本、交叉违约事件及综合总债务净值超合并有形资产净值60%构成违约[123] - 2019年6月10日,公司收到贷方第二份违约事件通知,融资下所有贷款连应计利息等立即到期须支付,未付金额为9164万美元(约7.18842亿港元),含本金9000万美元(约7.05978亿港元)及应计利息164万美元(约1286.4万港元)[123] 股份合并情况 - 2018年10月公司提议实施股份合并,将每十股每股面值港币0.001元股份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港币0.01元的合并股份,经股东批准于2018年11月12日生效[59] - 股份合并生效后,股份买卖每手单位由20000股改为6000股合并股份[59] 联营公司与合营公司投资情况 - 2019年3月31日,集团持有联营公司投资港币3.65亿(2018年3月31日:无)[59] - 2018年4月,集团以港币1.45亿收购Imagination 36.17%股权,该投资于2019年3月31日作为联营公司投资列账[60][64] - 2018年7月,Imagination将其于Jocasta的36.17%股权分派给集团,该投资于2019年3月31日作为联营公司投资列账[61][64] - 2018年10月,Wins Finance同意向辉月注资人民币1.5亿(相当于港币1.75亿),辉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62][65] - 2019年3月31日,Wins Finance向辉月注资港币2300万,产生资本承担港币1.52亿[62][65] - 2018年3月31日,集团有合营公司投资港币1.43亿,为FreeOpt 31.38%股权[63][66] - 2018年10月,该合营公司投资重新分类为联营公司投资[63][66] 各业务线营收与盈利情况 - 申港证券2018年营收为1.97亿元人民币(2.3亿港元),2017年为3.27亿元人民币(4.09亿港元);2018年亏损3.75亿元人民币(4.39亿港元),2017年盈利1300万元人民币(1700万港元)[70][72] - 实体A 2019年收益为4.77亿港元,溢利为4.7亿港元,资产净值为44.16亿港元[74][76] - PSE 2018年收益为15.96亿菲律宾比索(2.38亿港元),2017年为12.26亿菲律宾比索(1.84亿港元);2018年溢利为7.27亿菲律宾比索(1.08亿港元),2017年为8.28亿菲律宾比索(1.25亿港元)[75][77] 金融资产情况 - 2019年3月31日,集团非流动其他金融资产为16.03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为6.67亿港元[69][7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流动其他金融资产为11.48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为18.33亿港元[80] - 2019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的理财产品初始投资成本为8.7亿元人民币(10.17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为13.7亿元人民币(18.33亿港元)[80] - 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利率为5% - 9%,2019年投资收益为9590万港元,2018年为7950万港元[8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对申港证券的股权投资为7.32亿港元,权益占比12.17%,占集团总资产12.0%;2018年3月31日分别为6.31亿港元、15%、7.3%[69][7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对实体A的股权投资为8.42亿港元,权益占比19.06%,占集团总资产13.9%;2018年3月31日无此项投资[69][7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的PSE上市证券账面价值为290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0.5%,占PSE已发行股份总数1.2%;2018年3月31日分别为3600万港元、0.4%、1.2%[69][71] - 2019年3月31日,集团其他金融资产为11.48亿港元,占总资产18.9%,2018年3月31日为18.33亿港元,占比21.3%[83] - 2019年3月31日,集团持有的财富管理产品初始投资成本为8.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17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为13.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8.33亿港元)[83]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该投资的投资收入为9590万港元,2018年为7950万港元[84] -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