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矿业(00433)

搜索文档
北方矿业(0043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6.21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6.7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亏损约9979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减少约36.0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入净额约1377.3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现金流出约105.5万港元[1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0.19,2023年12月31日约为0.18;债务与资本比率为亏损约20.42,2023年12月31日约为52.44[1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33770.1万港元,流动负债总额186789.7万港元,股东权益(亏损)42952.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2173.2万、184212万、3997.2万港元[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合共约64217.1万港元,2023年为69694.8万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62131.1万港元,2023年为74607.8万港元;毛利812.2万港元,2023年为5548.6万港元;经营亏损6826.8万港元,2023年为11485.4万港元;期内亏损9979万港元,2023年为15604.3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全面收益743.2万港元,2023年为1404.1万港元;期内全面开支总额9235.8万港元,2023年为14200.2万港元[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0.47港仙,2023年为8.44港仙[2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16929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58947千港元下降3.75%[21]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 - 42952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 - 337166千港元亏损扩大27.4%[21]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21224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96113千港元增长1.25%[22] - 2024年6月30日采矿权为5364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1617千港元下降9.32%[2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为45235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001千港元下降61%[2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36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941千港元增长209.1%[2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916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373千港元增长133.16%[2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25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 - 26196千港元亏损大幅收窄[24]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431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 - 232千港元亏损扩大[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净额约9979万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15.30196亿港元及4.29524亿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6.42171亿港元,其中约6.08019亿港元及约3415.2万港元分别计入流动负债及非流动负债[2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合共约1836.3万港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化学产品收益为6.2131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7.46078亿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5.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5.9万港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矿业开采分类业绩亏损2930.8万港元,买卖化学产品分类业绩亏损3259.5万港元,总计亏损6190.3万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开支为228.9万港元,折旧及摊销为4597.8万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1.56043亿港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资本开支为2762万港元,折旧及摊销为5161.1万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分类资产总计169290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58947千港元有所下降;分类负债总计21224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96113千港元有所上升[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摊销2872千港元,2023年为2989千港元;老旧存货拨备2024年为0,2023年为57828千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1522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计算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3106千港元,2023年为48622千港元;董事酬金1229千港元,2023年为140千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8543000港元及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12511640397股计算;2023年同期亏损约98598000港元,加权平均数1168519314股[4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4772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995千港元减少;信贷亏损拨备2485千港元,较2023年的1691千港元增加[46]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票据0 - 30日为27913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9617千港元增加[50] 业务线相关信息 - 集团钼矿场生产的钼精粉品位约为45% - 50%[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采矿业务及化学品买卖业务[25] 公司股权交易相关 - 2023年2月10日公司获采矿牌照,有效期至2034年2月22日[3][4] - 2024年3月28日,公司完成收购佛山公司51%股权[6] - 2024年7月29日,公司取消收购并将佛山公司股权无偿转回卖方[8] 投资者款项使用情况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总额为40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已悉数动用[9] - 清偿还服务及专业费用等开支动用2150万港元[9] - 集团一般营运资金动用1850万港元[9] 钼市场预测 - 预计2024年下半年钼市场持续向好,国内钼需求量将继续增加[1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及/或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派息[1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42]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657名,2023年为659名[18] 财务准则采用情况 - 本期首次采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业绩、财务状况及报表披露无重大影响[29][30]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公司期内香港业务产生税项亏损,未作拨备[42]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各董事或高级行政人员及其联系人无相关权益或淡仓[5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为12,511,640,397股[53] - 广州基金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2,380,886,925股,占比19.03%[52] - 钱宝华通过受控制公司持有2,575,478,816股,占比20.58%[52] - Huatune Holding Group Limited持有2,438,619,133股,占比19.49%[52] - 华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2,182,208,877股,占比17.44%[52] - Gao Shan持有256,410,256股,占比2.05%[52] - 苏洁仪女士管理999,055,393股,占比7.99%[52] - 梁衍衡先生管理2,380,886,925股,占比19.03%[52] - 裕资有限公司持有2,380,886,925股,占比19.03%[52] - 2023年9月29日公司向裕资有限公司转让11,086,710,827股,截至2024年6月30日裕资有限公司出售8,705,823,902股[53]
北方矿业(0043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7: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621,311千港元,同比下降16.7%[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8,122千港元,同比下降85.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68,268千港元,同比减少40.6%[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99,790千港元,同比减少36.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47港仙,同比大幅改善[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约为99,790,000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和负债净额分别为1,530,196,000港元和429,524,000港元[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621,311,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6.72%,主要由于化学品买卖业务销量减少[3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为99,79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减少36.05%,主要由于其他收益及亏损减少[3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58,543,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8,598,000港元有所减少[2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31,522,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1,189,000港元有所减少[2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收账款及票据为45,235,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001,000港元大幅减少[3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应付账款及票据为369,067,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3,998,000港元略有减少[3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化学品买卖业务收益为621,311,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46,078,000港元减少16.72%[3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化学品买卖业务亏损为32,595,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3,029,000港元有所减少[3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采矿业务无收益,主要由于采矿牌照重续问题导致开采活动暂停[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流入净额约为13,773,000港元,流动比率从0.18提升至0.19,债务与资本比率从52.44降至20.42[42] 资产负债状况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363千港元,同比增长209.1%[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692,902千港元,同比下降3.8%[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2,122,426千港元,同比增长1.3%[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1,530,196千港元,同比增长0.6%[5] - 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为642,171,000港元,其中608,019,000港元为流动负债,34,152,000港元为非流动负债[8] - 公司银行结余总额为18,363,000港元,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分类资产总额为1,692,902千港元,分类负债总额为2,122,426千港元[1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337,701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867,897千港元,股东权益为429,524千港元[4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的其他借款合计约642,171,000港元[46]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投资控股、采矿业务及化学品买卖业务[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化学产品销售收益为621,31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46,078千港元下降16.7%[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5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59千港元大幅下降93%[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类业绩显示,矿业开采和化学产品业务分别亏损29,308千港元和32,595千港元[1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2,289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20千港元大幅减少91.7%[16] - 公司预计2024年恢复采矿业务,预计将产生正现金流,改善整体流动资金状况[8]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钼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钼市场将持续向好[4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董事酬金为1,229,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40,000港元大幅增加[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48] - 公司已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并每年检讨该政策以确保其效用[49]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50]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51] - 公司中期业绩公布已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并将适时寄发中期报告予股东[52] - 公司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3] 收购与投资 - 公司完成收购佛山市创万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但随后因经济下行和融资压力取消收购,股权已于2024年7月29日无偿转回[37] - 公司2023年所得款项总额为40,000,000港元,已全部用于清偿服务及专业费用、设立计划公司产生的费用及一般营运资金[38] 员工与薪酬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雇用657名全职雇员,薪酬待遇参考市场规范、个人资历、相关经验及表现[47]
北方矿业(0043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5-01 18:07
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收益为15.34亿港元,较2022年的12.96亿港元增长18.4%[6] - 2023年公司毛利为9240.7万港元,较2022年的1.87亿港元下降50.6%[6] - 2023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6.41亿港元,较2022年的1058.64万港元大幅增加[6] - 2023年公司本年度亏损为17.6亿港元,较2022年的2460.58万港元大幅增加[6] - 2023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43.09港仙,较2022年的13.92港仙大幅增加[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7.59亿港元,较2022年的20.17亿港元下降12.8%[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 -3.37亿港元,较2022年的 -15.06亿港元有所改善[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0.96亿港元,较2022年的35.23亿港元下降40.5%[10][14] - 2023年公司研发成本为4646.4万港元,较2022年的3204.8万港元增加45%[6] - 2023年公司债务重组亏损为13.44亿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6] - 权益及负债总额为1,758,947(对比上期2,017,000)[15] - 流动负债净额为(1,520,388)(对比上期(2,854,163))[16]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83,173)(对比上期(1,244,215))[17] - 负债净额为(337,166)(对比上期(1,506,078))[18] - 2022年公司亏损162,643千港元,2023年亏损1,632,535千港元[35] - 2022年汇兑差额为23,124千港元,2023年为3,483千港元[35] - 2022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85,767千港元,2023年为1,636,018千港元[35] - 2023年公司进行资本削减350,556千港元,股份认购5,128千港元,计划股份发行221,735千港元[35]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5.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2.96亿港元增长约18.37%,主要归因于化学品买卖业务,采矿业务无运营和收入[5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6.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63亿港元亏损增加约9倍,主要由于采矿权等减值亏损及债务重组亏损[56] - 2023年采矿权和物业、厂房及设备分别计提减值亏损约5156万港元和3082万港元,主要因复产时间推迟[65] - 2023年化学品买卖业务主要资产为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总计约1.12亿港元[68] - 2023年化学品买卖业务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分别计提减值亏损约79万港元和14.9万港元,因持续亏损和毛利率低[69] - 2023年化学品买卖业务毛利率约为6.03%,2022年约为8.3%[69] - 2023年公司现金流出约627.5万港元,2022年约为49.6万港元,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6.97亿港元,2022年约为13.42亿港元[77] - 2023年集团收益约15.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96亿港元增加约18.37%[86] - 2023年采矿业务无收益,2022年12月31日约为2.21亿港元[88][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采矿业务主要资产约12.79亿港元[92] - 2023年度采矿权及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分别约5156万港元及3082万港元[93] - 2023年集团化学品贸易业务收入约15.34亿港元,2022年约为10.74亿港元[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化学品买卖业务主要资产(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使用权资产)约1.12454亿港元[9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及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分别约79万港元及14.9万港元[98] - 2023年化学品买卖业务毛利率约为6.03%,2022年约为8.3%[9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现金流出约627.5万港元,2022年约为49.6万港元,主要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增加[13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6.96948亿港元,2022年约为13.42265亿港元[130][132] - 2023年负债总额约20.96亿港元,2022年约35.23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亏损3997.2万港元,2022年约亏损13.26亿港元[105] - 2023年集团资本结构含流动资产约3.22亿港元,2022年约4.07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8.42亿港元,2022年约32.61亿港元[105] - 2023年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941万港元,2022年约1.13亿港元;存货约1.56亿港元,2022年约2.72亿港元[105] - 2023年流动负债中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6.69亿港元,2022年约13.25亿港元;应付账款及票据约3.74亿港元,2022年约2.86亿港元[105] - 2023年单一最大客户和供应商分别占经营收益总额及销售成本约11%(2022年:8%)和7%(2022年:7%)[175] - 2023年五名最大客户和供应商分别占经营收益总额及销售成本约39%(2022年:30%)和26%(2022年:26%)[175] 公司资产估值 - 2023年12月31日,矿业开采及化学品业务相关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为591,617,000港元,采矿权约为782,369,000港元,使用权资产约为37,023,000港元[24] - 公司委任独立专业估值师评估物业、厂房及设备、采矿权及使用权资产可收回金额[24] 财务报表相关职责 - 公司董事负责编制符合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的综合财务报表[28] - 董事负责评估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并披露相关事项,采用持续经营基础会计法[28] - 管治层负责监督集团财务报告流程[28] 核数师工作内容 - 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审核时需阅读其他资料,未发现重大错误陈述[28] - 核数师目标是合理确定综合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并发出报告[30] - 核数师需识别及评估综合财务报表重大错误陈述风险并执行审核程序[30] - 核数师要了解与审核有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程序[30] - 核数师评估所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及会计估算和相关披露是否合理[30] - 核数师总结董事采用持续经营会计方法是否恰当及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32] - 核数师评估综合财务报表整体列报、架构和内容及是否公平反映交易事项[32] - 核数师就集团内各实体或业务活动财务资料获取充足审核凭证[32] - 核数师与治理层沟通审核工作范围、时间和主要发现等事项[32] - 核数师向治理层声明遵守独立性道德要求并沟通相关关系和事项[32] - 核数师确定当期综合财务报表审核中的关键审计事项[34] 采矿业务情况 - 九龙矿业因集团财务困难和钼矿采矿许可证到期运营受阻[47] - 九龙矿业已努力续期相关采矿许可证,2022年4月获相关政府部门确认已支付所有欠费并提供所需信息[47] - 公司管理层将与政府合作办理矿场其他附属牌照(安全生产许可证)[46][48] - 公司与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紧密配合,遵循政策指导,尽快完成建设要求[46][48] - 董事认为公司采矿业务可于2024年下半年全面恢复运营[46][48] - 钼精粉品位约为45% - 50%,由九龙矿业经营的钼矿场生产[56] - 2023年2月10日公司获自然资源部授予采矿牌照,有效期至2034年2月22日,是钼矿场采矿活动重大牌照[49][57][59] - 2023年2月10日采矿牌照成功续期,有效期至2034年2月22日[89] - 公司采矿业务主要是钼精矿开采和生产,安全或环保事故会对声誉和资产造成巨大损失[123] - 2023年钼市场受国内钢铁行业影响,预计2024年钼市场持续向好,国内钼需求量将继续增加[129] 公司业务策略与展望 - 2024年经济前景不明朗,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通胀和金融环境收紧等宏观经济阻力[99] - 集团成功续期钼矿采矿许可证,并将投资升级采矿作业机器系统[99] - 预计中国钼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2024年钼市场将继续改善[100] - 集团将紧跟市况发掘投资机会,扩大矿产资源,调整业务策略[103] - 集团寻求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促进公司持续增长[103] 公司资本结构与比率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17,2022年约为0.12[102][104] - 流动比率上升主要因2023年成功开展债务重组,将其他应付款、其他借款及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102][10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与资本比率约为52.44,2022年约为2.66,上升主因是债务重组和资本重组成功[105] 公司上市与复牌情况 - 公司认为具有足够业务运作及资产维持上市地位,并向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披露财务业绩及复牌进展[108] - 2023年9月25日高等法院颁授有条件命令,永久搁置针对公司的清盘令及法律程序,须待重组交易先决条件达成及落实完成[108] - 因所有复牌指引已达成,公司向联交所申请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108] - 公司已刊发所有未刊发财务业绩并处理审核修订[167] - 公司认为具有足够业务运作及资产维持上市地位[167] - 公司不时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披露资料、财务业绩及复牌进展[167] - 2023年9月25日,法院颁授有条件命令永久搁置针对公司的清盘令及法律程序[167]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上午九时正起恢复买卖[168] 公司人员委任 - 黄志丹于2023年11月29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13][176][177] - 石文豪于2023年9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财务报告委员会主席以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13][176][177] - 沈鸣杰于2023年9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以及审核、提名、企业管治及财务报告委员会成员[113][176][177] - 冯嘉伟于2023年9月2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企业管治委员会主席以及审核、薪酬、提名及财务报告委员会成员[113][176][177] - 2023年9月12日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因命令已颁授及落实完成,任命已生效[108][192] - 董事杨先生及沈健先生将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并申请重选连任[177] 公司业务相关协议与交易 - 2024年1月19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卖方订立股权转协议,卖方转让目标公司51%股权[132] - 股权转协议先决条件已满足,于2024年3月28日完成转让[132] - 2023年8月28日债权人会议批准计划,9月15日高等法院授出批准令,公司将安排登记[134] - 2023年9月25日高等法院颁授有条件命令,永久搁置清盘令及法律程序,需满足先决条件[134] - 2023年9月29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先决条件达成,256,410,256股新股份按每股0.156港元配发给投资者,所得款项4000万港元[134][167] - 另外11,086,710,827股新股份配发给计划公司,为债权人利益信托持有[134][167] - 2023年9月29日计划股份成功发行,2.5亿港元总额及应付利息已全部转换为股份[132] - 2023年9月29日,公司向裕资有限公司转让11,086,710,827股已发行普通股[158] 公司业务概述与风险 - 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矿业运营和化工贸易运营[145] - 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采矿业务和化学品买卖业务[147] - 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公司经营的采矿、物业管理和化学品买卖业务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公司采取措施加快重组、转型及升级[149] - 钼精粉及化学品价格急剧波动,公司加强市场判断和价格风险管控,控制成本及开支[149] - 财务风险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6[151] 公司环保与合规 - 集团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鼓励回收,将持续检讨及改善环保政策[151] - 集团在所有重大方面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回顾年度无严重违反情况[151] 公司股权结构 - 苏洁仪女士、梁衍衡先生和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1,086,710,
北方矿业(0043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24 22:42
财报业绩公布 - 北方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全年業績澄清公佈[1] 每股盈亏情况 - 每股虧損基本為港仙「(43.09)」,每股虧損攤薄為港仙「(43.09)」[2] 股东警示 - 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在買賣本公司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3]
北方矿业(0043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1 18:39
公司财务状况 - 全年业绩显示,公司收入为1,533,714千港元,较上年增长18.4%[2] - 公司研发成本增加至46,464千港元,较上年增长44.9%[2] - 本年度虧損为1,759,872千港元,较上年度虧損增加618.8%[3]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437,215千港元,较上年减少10.8%[4]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842,120千港元,较上年减少43.6%[5] - 公司股本为250,233千港元,较上年减少33.0%[4] - 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变现资产和清偿债务[9] - 公司将加强措施改善经营资金和现金流,寻求额外资金并恢复矿业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10] - 公司綜合財務報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但存在未来可能调整资产价值的风险[12] 销售业绩 - 二零二三年化学品销售收入为1,533,71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8.5%[13] - 二零二三年化学品销售业绩为79,89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11.4%[15] 财务报表 - 二零二三年債務重組虧損约为1,343,925,000港元[22] - 二零二三年除所得稅前虧損为1,772,76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620,869千港元[23] - 二零二三年遞延稅項为12,891千港元,即期稅項为(12,891)千港元[24] - 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撥備[25] - 本公司不建议派发任何末期股息[26]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基于1,632,535,000港元的虧損和16,103,157,000股普通股计算[27]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已在2023年9月29日的資本重組后进行调整[28] - 二零二三年應收賬款及票據为118,486,000港元,信貸虧損撥備为2,485,000港元[29] - 预期虧損率为36.40%[30] - 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显示0-30日为22,883,000港元,31-60日为52,990,000港元[31] - 應收賬款之公平值与賬面值无重大差异[32] - 銷售鉬精粉大多以現金進行,給予大型客戶不超過30日信貸期[33] - 本公司董事認為應付賬款及票據的賬面值與公平值相若[34] 资产价值 - 九龍礦業採礦業務主要資產价值约为1,279,188,000港元[46] - 九龍礦業採礦權及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虧損约为51,560,000港元[49] - 本集團化學品買賣業務收益约为1,533,714,000港元[50] - 化工業務物業、廠房及設備及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约为790,000港元[54] 资本结构和融资 - 本集团流动比率上升至0.17[63] - 本集团債務與資本比率上升至52.44[64] - 本集团资本结构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约321,732,000港元,流动负债约1,842,120,000港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权益约虧絀39,972,000港元[65] - 可換股債券到期后,与广州基金国际达成暂缓还款协议,将可换股債券变为本金250,000,000港元的債券[66] - 广州基金国际成功发行计划股份,总额250,000,000港元已全部转换为股份[67] - 本集团銀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696,948,000港元,实际年利率介乎6.09%至15%,抵押包括附属公司股权、物业、设备等[69] - 公司完成股权转让协议,承让人获得一家目标公司51%的股权[70] - 公司已发行新股份给投资者,总额40,000,000港元,另有计划公司持有的新股份待分配给債權人[80] 公司治理 - 公司已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待公司清盘令和法律程序结束后生效[85] - 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起恢复交易[86] - 公司董事会和董事委员会成员发生变动,包括辞任和新任命[87-92]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杨英民先生,公司已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94-95] - 公司已采取措施确保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将定期检讨和改善企业管治常规[96-97] - 公司已制定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并确认董事全面遵守[98] - 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目的是审阅财务报表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99] - 公司独立核数师已认可财务报表数字,但未提供任何保证[100] - 公司业绩公布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股东和投资者应谨慎行事[101]
北方矿业(0043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7:18
销售情况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销售鉬精粉为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48]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销售化学产品为746,078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3%[48]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销售副产品为43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7%[48] 财务收入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2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9%[48]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政府撥款为5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9.2%[48] 资本开支及摊销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资本开支为27,62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9%[49]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为51,61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4%[49]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摊销为2,98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8%[52] 其他财务情况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156,04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53]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55] 应收账款及票据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为75,30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694.5%[59] 应付账款及票据 - 公司应付账款及票据在0-30日账龄范围内为15,453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245.6%[60] 股东情况 - 公司主要股东中,中国中石集团直接全资拥有China Gem Investment,持有3,018,000,000股公司股份[68] - Driven Innovation由中华融国际全资拥有,持有3,018,000,000股公司股份,占China Gem Fund资本承担总额约83.75%[66] - Oceanic由中华融国际全资拥有,持有1,870,000,000股公司股份,被视为在3,018,00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67]
北方矿业(0043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20:0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746,078千港元,同比增长46.1%[1]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56,04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6,134千港元有所扩大[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4,04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75千港元大幅增加[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42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0.45港仙有所改善[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总值为1,923,04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017,000千港元有所下降[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负债总额为3,571,128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23,078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912,261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54,163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负债净额为1,648,08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06,078千港元有所增加[11] - 公司股东权益为1,429,520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18,560千港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亏损约为1,648,080千港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2,912,261千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值为400,01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7,052千港元略有下降[8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312,276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261,215千港元有所增加[8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股东权益为1,429,520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26,499千港元有所增加[8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收益为746,078,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0,635,000港元增加约46.11%[9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0.12,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0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债务与资本比率为2.50,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6有所改善[109] - 公司银行贷款及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其他借款合计约为13.18亿港元(2022年:13.42亿港元)[112] 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投资控股、采矿业务及化学品买卖业务[13]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化学产品收入为746,07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94,515千港元增长89%[4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钼精粉收入为116,120千港元[41] - 公司分类资产总计2,017,000千港元,其中矿业开采资产为1,501,088千港元[45] - 公司分类负债总计3,523,078千港元,其中未分配负债为1,468,119千港元[45] - 公司分类收益为746,078千港元,主要来自买卖化学产品业务[62] - 公司分类业绩为亏损101,131千港元,其中矿业开采业务亏损58,102千港元,买卖化学产品业务亏损43,029千港元[6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化学品买卖业务收益为746,078,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94,515,000港元大幅增加[10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采矿业务未贡献收益,因九龙矿业需重续安全牌照[101] - 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钼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受国内钢铁行业转型和环保政策推动[85] - 公司化学品买卖业务面临短期经营压力,但将继续投资安全环保,提高生产效益[85] 成本与支出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摊销为2,98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208千港元减少7%[45] - 2023年上半年老旧存货拨备为57,82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3,881千港元增加32%[45] - 2023年上半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利息为40,73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1,282千港元减少50%[45] - 公司资本开支为27,62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885千港元减少[62][63] - 公司折旧及摊销为51,61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228千港元增加[62][63] - 公司融资成本为41,18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97,930千港元大幅减少[62][63] - 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为亏损2,61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收益6,745千港元转为亏损[62][63] - 公司未分配支出为11,387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393千港元增加[62][63]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8,6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020千港元有所增加[67] 债务与重组 - 公司计划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11,086,710,827股新股份以清偿债务[36] - 公司于2023年2月21日与投资者订立重组协议,涉及股本削减及信贷融资[17] - 公司于2022年5月16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临时清盘人[113] - 公司于2022年9月27日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书,寻求恢复股份买卖[114] - 复牌建议书项下的交易已获得股东批准,安排计划已获得大多数债权人批准,尚待香港高等法院批准[115] - 公司于2022年7月18日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安永企业财务服务有限公司的苏洁仪女士及徐子超先生被委任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132] - 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因掌握资料有限,无法确认公司过往业绩的完整性、存在性及准确性[145] 企业管治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一直应用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并已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16] - 公司已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以实现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119] - 公司未能符合上市规则有关董事会组成的规定,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及审核委员会人数少于三名[121] - 公司董事会认为良好的企业管治是提高效率和改善表现以及保障股东权益的关键[1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3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总数不足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一,且无具备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40] - 公司因2022年5月16日被颁令清盘,已暂停物色合适人选填补薪酬委员会主席空缺[142] - 公司董事会变动后,审核委员会无成员,中期业绩尚未获审核委员会审阅[143]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未来将通过战略管理和发展核心业务,提高应对供应链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韧性[83] - 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质量,以促进长远健康发展[84] - 公司将继续暂停买卖,并致力于紧贴市况挑战,积极发掘投资机遇,扩大其矿产资源[127] 其他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全职雇员为668名,较2022年的708名有所减少[91]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94] - 公司股份自2021年4月1日起暂停买卖,并将继续暂停交易直至另行通知[148] - 公司成功重续采矿牌照,有效期至2034年2月22日,为钼矿场采矿活动所需[78][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应收账款为75,304千港元,较2022年2月31日的9,468千港元大幅增加[51] - 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为355,273千港元,较2022年底的286,444千港元有所增加[7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税前亏损为156,043,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6.78%,主要由于采矿业务销量减少所致[77]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98,598,000港元,基于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23,370,386,286股计算[71]
北方矿业(0043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5-30 16:30
公司业务 - 公司在2022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录得约1,295,666,000港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5%[4] - 公司在2022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录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约162,643,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4.81%[5]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採礦業務和化學品買賣業務,其中採礦業務主要包括鉬礦場的開採、勘探和生產[6] - 公司的鉬礦場生產的鉬精粉品位约为45%–50%[8][9] - 2022年,九龍礦業的採礦業務為本集團帶來約221,332,000港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來自鉬精粉銷售[10] - 鉬精粉的平均售價約為每噸108,077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87%[10] - 2022年,九龍礦業的毛利率為44.36%,較去年同期提高了11.87%,主要由於鉬精粉售價上升所致[10] - 公司將努力緊跟市場變化,拓展礦產資源以提升收入基礎[35] 公司财务 - 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总额约为13.42亿港元[45]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没有重大的或然负债[46]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雇用了708名全职员工[47] - 2022年截至12月31日,本公司未建议派发任何股息[48] - 本公司及其任何附属公司在2022年截至12月31日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49] 公司治理 - 公司认为良好的企业治理对提升效率和绩效至关重要,以及保障股东权益[148] - 公司在2022年度遵守了企业治理守则,但未分离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职责[149] - 公司认为由同一人兼任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有利于保持一致的领导和及时执行决策[150] - 董事会将不时审查架构,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调整[152] - 公司认为成立提名委员会可能并非必要,董事会负责提名和委任董事[154]
北方矿业(0043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4-28 20:2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2.95666亿港元,毛利为1.87081亿港元,年度亏损为2.46058亿港元[3] - 2022年销售钼精粉收益为2.21332亿港元,销售化学品收益为10.74334亿港元[8]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为2.61863亿港元,流动负债为32.61215亿港元,负债总额为35.23078亿港元[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亏损约2.46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28.54亿港元及15.06亿港元[1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1.63亿港元,较2021年的3.58亿港元有所收窄;非控股权益应占本年度亏损8341.5万港元,较2021年的9902.5万港元有所收窄[23] - 2022年每股亏损(来自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基本及摊薄)为0.70港仙,较2021年的1.53港仙有所收窄[2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为1.86亿港元,较2021年的3.40亿港元有所收窄[23] - 2022年非控股权益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为5146.3万港元,较2021年的1.15亿港元有所收窄[23]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开支总额为1.86亿港元,较2021年的3.46亿港元有所收窄[23]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0.70港仙,较2021年的1.54港仙有所收窄[23] - 2022年资产总值20.17亿港元,较2021年的21.17亿港元有所下降[25] - 2022年矿业开采收益2.21332亿港元,买卖化学品收益10.74334亿港元,总计12.95666亿港元[35] - 2022年除所得税前亏损2.45894亿港元,所得税16.4万港元[36] - 2022年折旧及摊销总计6777.9万港元,资本开支总计1.5449亿港元[44] - 2022年香港地区外界客户收益为0,中国地区为12.95666亿港元[47]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62643亿港元[53] - 2022年分类业绩亏损1.05757亿港元,未分配公司收入80万港元,融资成本1.4003亿港元[54]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亏损2.46058亿港元[55] - 2022年末存货2.71949亿港元,较2021年的2.36893亿港元有所增加[25] - 2022年末应收账款及票据946.8万港元,较2021年的1738.6万港元有所减少[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矿业开采分类收益为179,534千港元,化学品买卖分类收益为1,170,833千港元,总计1,350,367千港元[56] - 2021年分类业绩亏损134,177千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年度亏损460,096千港元[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自持续经营业务录得收益约1,295,66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5%[75] - 2022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11,159千港元,较2021年的18,537千港元减少[68] - 2022年已确认信贷亏损拨备约1,691,000港元,2021年为1,151,000港元,预期亏损率介乎36.40%至38.00%(2021年:37.05%至81.73%)[68] - 2022年存货成本确认为开支的金额为1,108,585千港元,2021年为1,204,431千港元[64]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1,591千港元,2021年为54,823千港元[64]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拨备(2021年:25%),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2021年:16.5%),2022年因税项亏损未就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65][77]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任何末期股息(2021年:无)[79] - 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来自客户合约之应收账款分别为11,159,000港元及18,537,000港元[8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626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减少约54.81%,主要因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3.51%[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0 - 30日为946.2万港元,2021年为660.4万港元;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为2.86444亿港元,2021年为2.73541亿港元[83][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亏损2.46058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28.54163亿港元及15.06078亿港元[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4.07亿港元,较2021年约4.60亿港元减少;流动负债约32.61亿港元,较2021年约30.91亿港元增加;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亏绌约13.26亿港元,较2021年约11.41亿港元增加[1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现金流出约49.6万港元,2021年为流入约33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13.42亿港元,较2021年约13.99亿港元减少[13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与资本比率为亏绌约2.66,较2021年约2.97下降[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为13.42亿港元,2021年为13.99亿港元[14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于4.32%至30%[140] 股本重组与融资 - 公司将股份溢价账约37.61932亿港元进账额削减至零,并转拨至实缴盈余账抵销2021年累计亏损[4] - 投资者同意紧随股本重组后按每股0.156港元认购2.56410256亿股公司新股份[6] - 投资者已同意向公司提供最多2150万港元的信贷融资[6] - 公司建议实施计划,待高等法院批准后,将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110.86710807亿股新股份清偿债务[6] - 公司董事建议进行股份合并,每20股每股面值0.016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股份将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32港元的合并股份[16] - 紧随股份合并生效后,将进行股本削减,把每股已发行合并股份的面值由0.32港元削减至0.02港元,产生进账结余约3.51亿港元用于抵销累计亏损[16] 公司概况 - 公司于1995年4月10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于港交所主板上市[11] - 集团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采矿业务及化学品买卖业务[11] - 集团现有两个可报告经营分类,分别为矿业业务和化学品买卖业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买卖矿产资源业务被视为已终止经营业务[18] 业务运营 - 2023年2月10日,公司获中国自然资源部授予及发出采矿牌照,有效期至2034年2月22日[93] - 公司主要业务为采矿业务和化学品买卖业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采矿业务拥有钼矿场和钾长石矿两个矿场[98] - 公司钼矿场生产的钼精粉品位约为45% - 50%[99] - 公司销售钼精粉大多以现金进行,仅给予有良好信贷记录的大型客户不超过30日信贷期[84] - 2022年钼精粉品位约45% - 50%,平均售价约为每吨108,077港元,2021年约为每吨81,977港元[101] - 2022年采矿业务创收约2.21332亿港元,2021年约为1.79534亿港元;其中钼精粉销售约1.94124亿港元,2021年约为1.43471亿港元;硫酸及铁精粉销售约2720.8万港元,2021年约为3606.3万港元[101] - 2022年采矿业务毛利约为9818.7万港元,2021年为5832.5万港元;毛利率为44.36%,2021年为32.49%,同比增加11.87%[101] - 公司钾长石矿位于中国陕西省,控制及推断矿物资源量分别约为6320万吨及4050万吨,2022年未产生收益[102] - 2022年化学品买卖业务收益约为10.74334亿港元,2021年约为11.70833亿港元[10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化学品买卖业务主要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32155亿港元[105] - 2023年公司成功续期钼矿采矿许可证,将投资升级采矿作业机器系统;化工业务通过研发和添置设备提高产品质量[109] - 预计2023年国内钼需求量将增加,钼市场未来向好[110] - 公司将紧跟市况发掘投资机遇,扩大矿产资源,提升运营效率[111] 公司管理与发展策略 - 集团未来数年将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包括减少不必要开支及行政成本[6] - 2023年经济前景不明朗,集团目标通过战略管理等提高韧性[131] 公司清盘与复牌 - 2022年5月16日公司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破产管理署署长获委任为临时清盘人[121] - 2022年9月27日公司向联交所提交复牌建议书,阐述达成复牌条件采取及拟采取的行动[122] - 2022年7月18日,安永企业财务服务有限公司的苏洁仪女士及徐子超先生获委任为公司的共同及各别清盘人[151] 企业管治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一直应用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未遵守部分守则条文[144] - 公司未能符合上市规则有关董事会组成的规定,包括独立董事人数、审核委员会人数及薪酬委员会组成等要求[14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概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55] - 张家坤先生自2022年1月19日起辞任执行董事,不再担任董事会企业管治委员会及财务报告委员会成员[158] - 公司制定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董事会每年检讨该政策[16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总数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不足三分之一[164] - 薪酬委员会主席一职空缺,未能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64] - 公司于2022年5月16日被令进行清盘,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暂停[165] - 共同及各别清盘人于2022年年中获委任,无法确认集团过往业绩的完整性、存在性及准确性[16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2022年度全面遵守规定标准[170] 其他事项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并无确认减值亏损(2021年:无)[94] - 公司董事认为,应付账款及票据的账面价值与其于报告期末的公平值相若[85] - 独立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按相关准则真实而公平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708名,较2021年的669名增加[119] - 2022年公司无建议派发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12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采矿业务主要资产约14.20亿港元,期末进行减值评估[128] - 2018年12月28日可换股债券到期,集团与广州基金国际订立暂缓还款契据,将其变为本金2.50亿港元的债券[13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并无使用任何金融工具作对冲用途,亦无参与外汇投机活动[13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亦无[141] - 公司股份自2021年4月1日上午九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15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0.12,2021年约为0.15,下降主因是支付环保及资源税约1.05428亿港元[113]
北方矿业(0043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1 20:04
财务表现 - 集团于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自持續經營業務錄得收益約1,350,367,000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7.46%[4] - 集團於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自持續經營業務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約359,902,000港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減少約86.17%[5] - 採礦業務2021年度收入約1.795亿港元,其中钼精粉销售收入约1.435亿港元[10] - 采矿业务毛利约5,832.5万港元,毛利率32.49%,较上年增加20.11%[10] - 化学品贸易业务2021年度收入约11.71亿港元,分部利润约466.9万港元[22] - 公司对采矿和化学品贸易业务的主要资产进行了减值评估,未发现需要计提减值[21][24] 业务概况 - 集團主要業務包括採礦業務和化學品買賣業務[6] - 集團擁有兩個礦場,分別為鉬礦場和鉀長石礦[6] - 集團鉬礦場生產的鉬精粉品位約為45%-50%[8][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由于采矿权牌照到期,公司未生产钼精粉[10] - 公司现有钼精粉存货可继续销售,钼精粉平均售价约81,977港元/吨[10] - 公司近年来一直能加工库存矿石生产钼精粉并销售[17][18]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i)投资控股;(ii)采矿业务 — 开采及勘探矿产资源;及(iii)化学品贸易业务[85] - 于本年度内,买卖矿产资源业务已终止经营[86] 市场分析及风险管理 - 国内钢铁行业运行是影响国内钼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28] - 中国环保及供给侧改革政策要求钢厂向优特钢发展,秋冬季限产将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升级[28] - 不锈钢和高强钢产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将进一步拉动钼需求[28] - 预計2022年國內鉬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鉬市場將持續向好[29,30] - 受中国内地及国外当前的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本公司经营所在地区的采矿业务、物业管理业务及化学品贸易业务存在多项风险和不确定性[90] - 鉬精粉及化學產品價格急劇波動主要反映供求變化、市場不確定性及其他因素,價格波動將對本集團的業務、現金流量及收入產生重大影響[92] - 為應對市場價格風險,本公司加強對市場判斷,充分發揮市場價格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作用,不斷提高市場價格風險管控能力及持續加強產品成本及開支管控[94] - 本公司的採礦業務主要包括開採及生產鉬精粉,一旦發生安全或環境事故,將會對本公司的聲譽及財產帶來巨大損失[95][96] - 為應對安全及環境風險,本公司就安全環保不斷完善管理規則、分配責任並進一步加強監督及檢查、排查隱患、採取預防措施[97][98] - 本集團已採取措施減少能源消耗,鼓勵回收辦公室用品及其他材料,並將持續檢討及改善其環保政策[100] 资本运作 - 公司正積極重續鉬礦採礦牌照,相關政府部門已確認公司已支付/提供所有所需費用和信息[13][14][15][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未偿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約13.99億港元[3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動比率約為0.15,債務權益比率為赤字約2.97[35,36] - 公司有信心在資本重組完成後有足夠財務資源償還流動負債[37] - 2020年6月,公司以每股0.016港元向獨立第三方徐先生發行1,875,000,000股新股[41,42,43] - 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總額將約為30百萬港元[44] - 認購事項能鞏固本集團之財務狀況,並為本集團之任何未來發展及履行責任提供額外營運資金[45] - 於二零二零年八月五日,本公司根據認購事項向徐先生配發及發行1,875,000,000股認購股份[46] - 本集團之業務活動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幣計值,本公司並不認為本集團面對任何重大外匯風險[48] - 本公司於二零二二年五月十六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而破產管理署署長獲委任為本公司的臨時清盤人[157] - 本公司已向聯交所提交復牌建議書,內容包括資本重組、投資者注資、申請清洗豁免、業務計劃及與債權人訂立安排計劃[159,160] 公司治理 - 本集團與其員工及客戶維持良好業務關係,於回顧年度內並無任何重大糾紛[105] - 本集團之單一最大客戶及供應商分別佔本集團經營收益總額及銷售成本約9%及7%[109] - 本公司可供分派予股東之儲備詳情載於綜合財務報表附註[112] - 於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各董事或高級行政人員或彼等各自之任何聯繫人士概無於本公司或其任何相聯法團之股份、相關股份或債券中擁有任何權益或淡倉[131] - 於2021年12月31日,錢先生及其受控制公司合共持有本公司14.51%已發行附投票權股份[132] -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受控制公司合共持有本公司20.92%已發行附投票權股份[132] - 公司股东中国Gem Fund IX L.P.持有公司12.91%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