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00520)
icon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0052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总部及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位于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孫村工業開發區[11]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觀塘鴻圖道51號Two Sky Parc 22樓2205-07室[11]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1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中信银行和富邦华一银行[12]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12] - 公司股份代号为520[12] 公司管理层 - 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为贺光启先生[4] - 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为韩炳祖先生[5] - 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为贺光启先生[5]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为张诗敏女士[7] 餐厅运营情况 - 公司全球餐厅总数达到1,072家,其中中国大陆1,051家,港澳台及其他市场21家[16][17] - 2024年上半年新开设41家呷哺呷哺餐厅和9家凑凑餐厅,关闭48家呷哺呷哺餐厅和23家凑凑餐厅[16][21]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全球共运营1,072间餐厅,其中中国大陆1,051间,其他市场21间[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开设41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1间凑凑餐厅,同时关闭48间呷哺呷哺餐厅、23间凑凑餐厅和7间趁烧餐厅[22] - 呷哺呷哺餐厅在一线城市的数量从2023年的319间增加到2024年的328间,占比从37.9%提升至39.7%[24] - 凑凑餐厅在二线城市的数量从2023年的140间减少到2024年的138间,占比从56.2%微降至56.3%[2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5.9%,从2023年上半年的28.461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23.945亿元[18][20] - 呷哺呷哺销售额同比下降4.6%,从2023年上半年的13.77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3.131亿元[18][20] - 凑凑销售额同比下降28.3%,从2023年上半年的14.015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0.045亿元[18][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录得税前亏损2.67亿元,净亏损2.74亿元,主要由于市场消费疲软和餐饮市场竞争激烈[18][20] - 公司计提约2.03亿元的减值损失,主要针对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的餐厅[18][20] - 2024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的净收入为1,254,52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420,948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0] - 2024年上半年,湊湊餐廳的同店銷售額總計為826.7百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0%[35] - 2024年上半年,湊湊餐廳的淨收入總計為943,27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4%[3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整体消费力相对疲弱,且未进行重大让利营销活动,导致客流到店较少[3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7.3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16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7%[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负44.69亿元人民币[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0.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8.08亿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31亿元人民币[1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14.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8%[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金融资产获得11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8%[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支付股息3.0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借款27.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6%[16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汇兑损失153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7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3.95亿元人民币,其中呷哺呷哺品牌贡献13.13亿元人民币,湊湊品牌贡献10.04亿元人民币[177] - 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为22.3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3.2%,其他市场收入为1.64亿元人民币[1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餐厅业务收入为23.17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96.8%,调味品销售和其他商品销售分别贡献4498.5万元人民币和3.26亿元人民币[1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调味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4%,从2023年同期的4479.5万元人民币降至4498.5万元人民币[1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2%,从2023年同期的2.39亿元人民币增至3.26亿元人民币[178] - 呷哺呷哺分部收入为1,313,149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收入为1,004,477千元人民币,合计可呈报分部收入为2,317,626千元人民币[184] - 呷哺呷哺分部利润为4,060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亏损为218,996千元人民币,合计可呈报分部亏损为214,936千元人民币[184] - 公司整体税前亏损为267,000千元人民币[184] - 呷哺呷哺分部折旧及摊销为234,801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折旧及摊销为163,991千元人民币,合计可呈报分部折旧及摊销为398,792千元人民币[187] - 呷哺呷哺分部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33,246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77,471千元人民币,合计可呈报分部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10,717千元人民币[184] - 呷哺呷哺分部收入为1,376,977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收入为1,401,541千元人民币,合计外部销售总额为2,778,518千元人民币[190] - 呷哺呷哺分部利润为105,284千元人民币,湊湊分部亏损为57,766千元人民币,合计分部利润为47,518千元人民币[190] - 公司总资产在2024年6月30日为3,419,82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3,841,765千元人民币有所下降[197] - 公司总负债在2024年6月30日为2,593,4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39,622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9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8,31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7,989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9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为4,1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455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9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外賣訂單外送收入为617千元人民币,消耗品收入为2,786千元人民币,其他收入为5,398千元人民币[19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45,7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442,23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不包括银行借款利息)为37,71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7,51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9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终止租赁的收益为4,387千元人民币,重估租赁负债的收益为2,588千元人民币[193] 成本与费用 -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平均采购单价,并推出套餐和降价策略以提升客流[18][20]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收入比例从2023年上半年的37.4%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34.6%,减少2.375亿元[62]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12.5%,从2023年上半年的9.299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8.141亿元[57][63]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同比增长15.1%,从2023年上半年的1.3876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5966亿元[57] - 员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299亿人民币减少12.5%至2024年上半年的8.141亿人民币,主要由于门店布局调整和关闭部分亏损店铺[64][67]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388亿人民币增加15.1%至2024年上半年的1.597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4.9%上升至6.7%[68][72] - 公用事业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9860万人民币减少8.7%至2024年上半年的9010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3.8%[69][73] - 折旧及摊销从2023年上半年的4.457亿人民币减少10.3%至2024年上半年的3.998亿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5.7%上升至16.7%[70][74] - 其他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47亿人民币减少4.8%至2024年上半年的1.854亿人民币[71][75] 市场与品牌策略 - 公司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强化品牌形象,并快速扩展外卖业务服务范围[19][20] - 公司持续推进付费会员业务,为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19][20] - 公司計劃通過品牌視覺升級、線上平台流量紅利、外送業務擴展及會員特權業務等措施推動業績增長[42] - 呷哺呷哺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全店盈利目标,逐步退出老旧商圈大面积餐厅,关闭与品牌定位不匹配的餐厅[44] - 呷哺呷哺推出照烧肥牛饭、番茄小酥肉肥牛火锅等外送新品,抢占简餐熟食市场[44] - 呷哺呷哺计划在下半年推出适合大众口味的茶饮新品,拉动茶饮业务持续增长[44] - 凑凑在2024年第二季度推出昆布鲣鱼锅和木姜子红酸汤锅两款新口味锅底,并补充数款新口味茶饮[45] - 凑凑在2024年5月推出工作日午市套餐,主打高性价比和快速出餐,满足白领工作餐需求[45] - 凑凑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重点打造和牛系列产品、内蒙古乌珠穆沁羔羊肉系列产品及高价值鲜活海鲜系列产品[45] - 呷哺呷哺通过品牌视觉提升计划,重新规划品牌形象,锁定“家”的概念,迈向话题性、年轻感、时尚化的品牌包装升级方向[44] - 呷哺呷哺持续推进付费会员业务,通过付费会员推广、新会员发展、现有会员深耕、平台运营&商务合作四个方向提升会员消费黏性[44] - 凑凑借助品牌8周年庆,首次在线上平台进行大规模直播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及宣传范围[45] - 呷哺呷哺积极拓展联名IP业务,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44] 会员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完成畅吃卡销售超过1.4亿元人民币,日店均售卡数从2023年的2.9张提升至5.2张,增长1.8倍[47] - 自2024年5月20日升级后,畅吃卡月均销售量从8万张增至24万张,增长3倍[47] - 付费会员在此期间拉动消费5.4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432元,消费频次4.9次,相比普通会员的1.8次提升2.7倍[47] - 公司计划通过多品牌联动和线上线下融合,深化会员忠诚度计划,提升会员活跃度和忠诚度[47] 未来计划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投产天津火锅底料加工厂,以进一步降本增效[47] - 公司将继续执行“东扩南进”战略,以上海第二总部为中心,巩固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大湾区等一线城市的业务[47] - 公司三期研发中心于2024年7月末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协同效应[47] 员工与薪酬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24,606名员工,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665名有所减少[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8.14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4.0%,较2023年同期的9.299亿元有所下降[98] - 公司为餐厅员工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并设有培训计划和绩效奖金以激励员工[97] - 公司已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及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但报告期内未从市场购买任何股份[98]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董事会认为这有助于提供强大和持续的领导力[139]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136] - 公司董事会将继续审查和监控公司实践,以确保符合企业管治守则并保持高标准的公司治理实践[138]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韩炳祖先生担任主席[143] - 公司独立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已根据香港审阅准则第2410号对中期财务资料进行审阅[144] - 公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未发现重大不符事项[154] - 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中期业绩[148] 股东与股份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86,174,481股[105][106][112] - 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 Limited持有公司396,247,500股,占公司总股份的36.48%[111] - 贺光啓先生通过Ying Qi Trust持有公司396,234,500股,并通过RSU Trustee持有23,924,685股及402,675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04] - 贺光啓先生在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中持有400,000股,占该公司股权的40%[107] - 贺光啓先生在呷哺呷哺(香港)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中持有100股,占该公司股权的100%[107] - 贺光啓先生在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中持有10,000,000股,占该公司股权的100%[107] - 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为公司拥有60%权益的附属公司[107] - 呷哺呷哺(香港)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及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均为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107] - 陈素英女士作为贺光啓先生的配偶,被视为在贺光啓先生拥有权益的股份及相联法团股份中拥有权益[105][10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2024年6月30日未持有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任何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的权益或淡仓[10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授出及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余额为零[11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下的所有购股权行使期已于2024年6月30日届满[11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438,998份购股权已失效[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限制性股票单位计划(RSU Scheme)剩余有效期为约6个月[122] - 2024年1月1日和2024年6月30日,公司RSU计划下可供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单位分别为29,063,539和26,075,631份[122]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自2014年11月28日生效,将于2024年11月28日到期,剩余有效期约6个月[124] - 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可授出的股份总数上限为42,174,56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1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持有37,201,432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42%[125][1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行使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3,508,83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32%[128] - 报告期内,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未从市场购买任何股份[126] - 董事贺光启持有的受限制股份单位在报告期内减少157,001股,剩余402,675股[127] - 本集团两名最高薪员工在2024年4月1日获得1,924,898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28] - 公司于2024年4月1日授予1,063,010份受限制股份单位(RSUs),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行使的RSUs总数为3,508,833份[130]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加权平均归属前股价为1.59港元[131] - 受限制股份单位的归属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在首日、第一周年、第二周年和第三周年各归属25%[132] - 部分受限制股份单位的归属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首日、第一周年和第二周年各归属三分之一[133] 其他 - 2024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为2.62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53] - 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收入为7192亿元人民币
呷哺呷哺(00520) - 2024 Q2 - 业绩电话会
2024-08-29 1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有所下降,但毛利率从62.6%提升至65.4%,主要来自于供应链经营效率的提升 [7] - 存货金额从2023年的5.49亿下降至2.54亿,存货周转天数从100天下降至66天,经营现金流有所改善 [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SHARP品牌单店回收期维持在17个月左右,在一线城市的门店数持续增加 [3][4] - 臭臭品牌门店数目前为245家,受消费降级影响,翻台率和单价有所下降 [4] - 会员数已超4000万人,付费会员的消费次数和金额分别是普通会员的2.7倍和2.4倍 [5][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市场受北向消费影响,销售有11.2%的下降,但大湾区其他地区表现良好,首次全部实现盈利 [16][17][18] - 公司将继续优化香港门店网络,选址更优质的商业地产,同时控制单店投资成本 [15][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持续优化供应链,平均采购单价有望在2年内下降6.32% [9] - 加大会员营销投入,提升会员消费粘性,会员销售占比有望达60%-66% [9][13] - 推广小型门店模式,通过减少面积和优化设计降低资本支出 [9][10] - 海外方面将更加谨慎,选择更优质的商业地产和租金条件 [14][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当前餐饮行业整体较为低迷,公司将采取更加保守的门店拓展策略,更加注重门店质量而非数量 [14][15][18] - 公司将通过优化产品、提升会员体验、控制成本等措施应对当前消费环境的挑战 [20][9][1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内蒙古设立了牛肉加工厂,并启动了集团三期研发中心的建设 [2] - 公司将继续加大广告投入,预计全年市场费用占销售比重将从1.4%提升至1.9% [1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Justin 提问** - 关于租金开支比例上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2] - 关于会员系统优化的未来规划 [12][13] **管理层回答** - 租金开支上升主要是由于销售未达预期,公司将继续与商场谈判降低租金,同时优化门店面积 [12] - 公司将持续推动会员营销活动,并增加广告投入以提升会员消费粘性 [13] 问题2 **徐女士提问** - 关于虾浦和凑凑未来门店数量规划及优化策略 [14][15] - 关于海外市场特别是香港和大湾区的发展情况 [16][17][18] **管理层回答** - 公司将采取更加谨慎的门店拓展策略,更注重门店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将优化门店设计降低投资成本 [14][15] - 香港市场受北向消费影响有所下滑,但大湾区其他地区表现良好,公司将继续优化香港门店网络 [16][17][18] 问题3 **国金证券叶思佳提问** - 关于凑凑在产品和人效提升等方面的经营策略调整 [20] - 是否有关店或降租的计划 [20] **管理层回答** - 公司持续推出新品类和季节性产品,并提升既有产品质量,以应对当前消费环境 [20] - 公司暂无大规模关店或降租的计划,将继续优化门店网络,选址更优质的商业地产 [14][15]
呷哺呷哺(0052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9:52
餐厅运营数量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全球共运营1072间餐厅,其中中国大陆1051间,其他市场21间[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新开设41间呷哺呷哺餐厅和9间湊湊餐厅,在港澳台及其他市场新开设1间台湾湊湊餐厅和1间香港湊湊餐厅[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关闭48间呷哺呷哺餐厅、23间湊湊餐厅及7间趁烧餐厅[5] - 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开41间呷哺呷哺餐厅和11间凑凑餐厅[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1.409亿元(2023年同期为2.649亿元),新开52间餐厅[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28.461亿元减少15.9%至2024年上半年的23.945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税前亏损2.67亿元,2023年同期为盈利7038万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2.74亿元,主要因市场消费疲软和计提减值损失约2.03亿元[3] - 集团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28.461亿元减少15.9%至2024年上半年的23.945亿元[24][25] - 集团其他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590万元减少75.2%至2024年上半年的2130万元[24][26] - 集团所用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37.4%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34.6%,减少2.375亿元[24][27] - 集团员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29911亿元减少12.5%至2024年上半年的8.14137亿元[24] - 集团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38763亿元增加15.1%至2024年上半年的1.59655亿元[24] - 集团税前利润从2023年上半年的7038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亏损2.67亿元,同比变动 - 3893.7%[24] - 员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299亿元减少12.5%至2024年上半年的8.141亿元,员工总数从29258人减至24606人,员工成本收入占比从32.7%增至34.0%[28]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388亿元增加15.1%至2024年上半年的1.59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4.9%上浮至6.7%[29] - 公用事业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9860万元减少8.7%至2024年上半年的9010万元,占收入百分比小幅上涨至3.8%[30] - 折旧及摊销从2023年上半年的4.457亿元减少10.3%至2024年上半年的3.998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15.7%升至16.7%[31] - 其他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47亿元减少4.8%至2024年上半年的1.854亿元[32] - 其他净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88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616亿元,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约2.03亿元[3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4460万元,主要来自租赁负债利息3590万元,2024年上半年税前亏损2.67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盈利700万元[34]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49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670万元,部分附属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减少350万元[35] - 归属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从2023年上半年的240万元转为2024年上半年亏损2.728亿元,主要因计提减值损失及门店收入下降[36]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3.1亿元,持有金融资产余额5.205亿元,金融产品预期年度收益率在1.9% - 4.8%之间[38][39] - 2024年7月1日至公告日期,公司购买本金总额3.487亿元的额外金融产品且未到期[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短期借款3.78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86亿元),利率1.42% - 4.5%,预计1年内到期[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39.1%[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将账面价值1280万元固定资产抵押用作短期借款担保[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24,606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28,665名)[45] - 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成本总额8.141亿元(2023年6月30日为9.299亿元),占总收入约34.0%[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94528亿元(2023年同期为28.46121亿元),税前亏损2.73666亿元(2023年同期盈利2120万元)[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20.76791亿元,流动资产14.89571亿元,流动负债17.47066亿元,净流动负债2.57495亿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9.67897亿元,权益总额9.67897亿元[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27.366亿元,2023年同期利润为2120万元[4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76万元,较2023年1月1日无变化[4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7.1657亿元,2023年同期为54.4394亿元[5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667亿元,2023年同期为 - 44.6882亿元[5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0.6505亿元,2023年同期为22.3981亿元[5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8.0819亿元,2023年同期为 - 12.6469亿元[50]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0032亿元,2023年同期为17.5705亿元[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为23.94528亿元,2023年同期为28.46121亿元,同比下降15.86%[55][5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7.6902亿元,2023年同期为6.7603亿元,同比增长13.76%[55][5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市场收入22.30919亿元,2023年同期为26.89985亿元,同比下降17.06%[55][56]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收入1.63609亿元,2023年同期为1.56136亿元,同比增长4.78%[55][5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分部业绩亏损3.2916亿元[5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1.10717亿元[5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7109.5万元[5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租金押金减值亏损2122.3万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利息收入为831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7989千元有所增加[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政府补助为415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455千元大幅增加[63] - 2024年其他开支为18542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94683千元有所减少[6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净额为452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63千元有所减少[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终止租赁收益为533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4387千元有所增加[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重估租赁负债收益为2437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588千元大幅增加[65]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44,574千元,2023年为43,546千元[66]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399,790千元,2023年为445,745千元[67]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814,137千元,2023年为929,911千元[67]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总额为6,666千元,2023年为4,918千元[68] - 2024年上半年确认分派股息30,367千元,2023年为30,000千元[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72,820千元,2023年盈利2,406千元[70]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为97,002千元,2023年为298,051千元[72] - 2024年上半年确认使用权资产177,811千元,租赁负债171,595千元;2023年分别为250,493千元和239,389千元[72] - 2024年6月30日,相关租赁物业装修及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50,610千元和340,685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01,894千元和324,019千元[73] - 2024年上半年存货为254,09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5,542千元[74]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为45,67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9,842千元[75] - 2024年6月30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为520,5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3,994千元[7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为249,79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9,114千元[79] - 2024年6月30日应付租赁负债一年内为220,378千元,超过一年但不超两年为348,880千元,超过两年但不超五年为412,237千元,超过五年为24,663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379,035千元、377,488千元、483,313千元、33,223千元[80]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无抵押为196,184千元,有抵押为182,472千元,总计378,656千元;2023年12月31日无抵押为248,580千元,总计248,580千元[8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介乎1.42%至4.50%,2023年12月31日为1.70%至4.50%[8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向银行贴现应收票据进行短期融资借款为102,000,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82]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39,997,000元由附属公司担保并以12,830,000元物业等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零[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若干短期银行借款40,475,000元以银行存款质押取得[82]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总计401,7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5,577千元[83] - 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就受限制股份单位确认总开支2,002,000元,2023年同期为1,476,000元[90] - 2024年6月30日,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开支为3,45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291千元[91] - 2024年上半年,控股股东所控制关连公司的特许权费为24,053千元,2023年同期为21,147千元[92] - 2024年6月30日,控股股东所控制关连公司的计提和其他应付款为5,39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53千元[9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2,114千元,2023年同期为2,693千元[9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以股权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542千元,2023年同期为1,309千元[93]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计2,656千元,2023年同期为4,002千元[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为520,5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3,994千元[95] - 预估回报率降低1%,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减少3,007,000元(2023年12月31日:3,429,000元)[95] - 预估回报率增加1%,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增加3,187,000元(2023年12月31日
呷哺呷哺240612
国金证券· 2024-06-12 16:2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在非热门时段如下午茶等场景的销售占比较以前有所增加 [1][2] - 公司会员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较普通消费者更高 [2] - 公司今年新开店数量与年初计划基本一致 [2][3] - 公司关闭一些老旧门店并寻找新的优质门店位置 [3][4] - 公司在装修设计上采取轻量化策略以控制成本 [7][8] - 公司海外市场如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有新开店计划 [9][10] -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保持信心并增持公司股票 [11][12] - 公司关注低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调整营销策略 [14][15] - 公司暂时放弃高端品牌拓展而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 [16][1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公司存量门店租金的调整** **提问** 公司是否有可能通过与房东商议的方式来降低存量门店的租金 [5][6] **回答** 公司会积极与房东沟通,尽量争取降低存量门店的租金水平,这对于提高门店盈利能力很重要 [5][6] 问题2 **关于公司未来的股票回购计划** **提问** 公司是否考虑实施股票回购计划以提振股价 [12][13] **回答** 公司正在关注香港联交所即将出台的"库存股"新规,如果政策允许,公司不排除未来实施股票回购的可能性 [12][13] 问题3 **关于公司在低价位品牌和模式的探索** **提问** 公司是否有开发客单价更低的新品牌和模式的计划 [16][17] **回答** 公司之前尝试过一些高端品牌,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受众较难接受,未来公司将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暂时放弃高端品牌的拓展 [16][17]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16:54
公司概况 - 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代号为520[1] - 公司在香港和中国设有主要营业地点[4]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917,962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4,724,834人民币千元有所增长[9] - 2023年公司税前虧損为124,375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350,935人民币千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公司應佔年內虧損为199,466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353,052人民币千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增长超过25%,亏损也有所缩小[11] 品牌发展 - 集团通过打通多品牌会员系统,会员总数已超过3500万,推出超级会员暢吃卡取得成功[17] - 集团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打造全球化火锅品牌效应[22] - 集团将继续战略聚焦超级会员暢吃卡,数字会员营销将成为引领品牌和业务增长的第一动能[21] 餐厅运营 - 集团在2023年开设了131家呷哺呷哺餐厅、48家湊湊餐厅和7家趁烧餐厅[26] - 2023年,公司共新开186家餐厅,关闭114家餐厅,总计运营餐厅数为1,098家[32] - 2023年底,公司在一线城市拥有317家餐厅,二线城市309家,三线城市及以下202家,其他市场5家[33] 产品策略 - 呷哺呷哺品牌将通过产品竞争力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实现“四化”:1) 产品品种丰富化;2) 套餐优势极致化;3) 会员体验人性化;4) 品牌体验差异化[56] - 本集团通过全面控制库存健康度,收购了内蒙古锡盟依顺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作为牛肉产品的原料加工工厂,以更好地管控肉类产品质量和成本[76] 员工管理 - 公司持续进行区域总经理和运营经理的外部招聘,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引进新鲜血液,完善经营和管理理念[79] - 公司持续改进员工培训计划,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程,优化培训餐厅评选机制,激励员工提升对业务的关注度和支持效率[82] 股东事项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190] - 公司股东週年大会将于2024年5月24日举行,股东需在2024年6月5日前名列股东名册才能获得股息支付[190]
呷哺收入同比增长25.3% 湊湊业务收入增加20.2%
挖贝网· 2024-03-28 17:30
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最新业绩公告中湊湊业务表现出色,未来有望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公司营收情况 - 呷哺呷哺全年营收达59亿元,同比增长25.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1] - 湊湊业务收入实现20.2%的稳健增长,达到26.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一半 [1] 门店扩张情况 - 期内公司新开48间湊湊餐厅,扩大了品牌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 [1] - 中国大陆以外湊湊餐厅数量仅占全部湊湊餐厅的5.5%,但净收入占比达11.89%,达3.11亿元,较2022年大幅增长36.5% [1] 运营效率情况 - 湊湊品牌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菜品品质、加强品牌营销等措施,提升顾客体验和运营效率,吸引更多消费者 [1]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9:34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新开设131间呷哺呷哺餐厅、48间湊湊餐厅和7间趁烧餐厅,关闭99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5间湊湊餐厅[3] - 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和经营828间呷哺呷哺餐厅,中国境外拥有和经营5间呷哺呷哺餐厅[4] - 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和经营243间湊湊餐厅,中国境外拥有和经营14间湊湊餐厅[5] - 2023年湊湊在大陸地區成功開出了45間新餐廳[22] - 2024年湊湊計劃在大陸地區新開立26間火鍋餐廳[23] - 湊湊將暫緩對於二三線城市的下沉步伐,新開店計劃更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2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从人民币4,724.8百万元增长至5,918.0百万元,增长25.3%[6]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028元,合共约人民币30百万元[2] - 集团二零二三年收入达到人民币5,917,962千元,同比增长25.3%[52]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增长至人民币3,023.9百万元,湊湊业务收入增至人民币2,651.9百万元[53] - 其他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39.8百万元,主要受益于增值税政策[54] 品牌发展与产品创新 - 2024年,公司将继续保障食材质量和安全,改善用餐体验,增强客户对品牌的认同感[19] - 公司将重视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激发有潜力的消费,更加重视消费与投资的相互影响效应[19] - 公司相信多元化平台将形成强大协同效应,促进全球化业务的发展[20] - 湊湊將對現有菜單中大部分菜品進行優化升級,同時開發新菜品補充產品矩陣[26] - 湊湊將全新升級現有菜品的擺盤呈現,與消費者見面[26] - 湊湊首次為暢吃卡會員專門打造的新版菜單於2月登錄大陸地區所有餐廳,設置了獨立的暢吃卡會員優惠價[27] - 湊湊將繼續鎖定「新中產階級」,主打「聚會」概念,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用餐體驗[28] - 湊湊將積極耕耘「大學生」市場,為大學生度身定制的大學生優享計劃將於3月推向市場[28] - 呷哺呷哺将在2024年推出經典颱風味道複刻產品,如眷村鍋底和夜市老鹵等,以及以橙子为食材的新产品[31] - 下午茶和夜宵将持续优化茶飲和茶點N+1模式,推出休閑滷味和炸串烤串系列,以及外帶外賣「呷哺自涮鍋系列」[32] - 湊湊将推出数款新口味有料鍋底,优化鍋底收费标准,推出新产品如「酸菜白肉鍋」,并持续创新其他菜品[33] - 湊湊将继续基于成功的茶饮系列推出新产品,包括开发鲜奶茶和轻乳茶,以及全线上市的咖啡产品[34] - 呷哺将推出更具速食特色的新品类,如「濃郁番茄肥牛火鍋」和「鮮香麻辣肥牛火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5] 成本管理与效率提升 - 公司将继续探索经济的裝修投资方案,优化新餐廳獲利空间,同时优化后厨动线设计以提升利润空间[37] - 公司将继续挖掘供应链效能,全链路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38] - 公司将继续推动人才招募、培养和储备,重点放在人员的培养、遴选和任用,以及激励机制的优化[40] - 公司将持续推行利润分红机制,优化部分职能部门的奖金方案,提升职能部门人员对业务的关注度和支持效率[44] 法律合规与公司治理 - 公司通过持正、问责、透明、独立、尽责和公平原则致力于高水平的企业管治[144] - 公司认为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有利于业务战略的实施和执行[146] - 公司已採納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47] - 公司未发现任何员工违反有关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的情况[148]
港股异动 | 呷哺呷哺(00520)涨超8%领涨餐饮股 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现 餐饮行业连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 2024-03-14 09:59
呷哺呷哺(00520) - 股价涨幅较大,表现强劲[1] 海底捞(06862) - 顺应餐饮市场加盟潮,有助于增强营运能力[2] 餐饮行业整体势头 - 强劲,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现[3]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7:1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何光启先生、陈素英女士、李洁女士、韩炳祖先生、张诗敏女士和葛文达先生[3] - 公司在中国的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分别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孙村工业开发区和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东川路555号[4] - 公司注册地点在香港,股份代号为520[5] - 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邮箱为ir@xiabu.com,公司网站为www.xiabu.com[5] 公司业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共运营1,094家餐厅,其中包括中国1,080家,香港、澳门、台湾和其他市场14家[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大陆新开设了89家呷哺呷哺餐厅,共经营841家,以及27家湊湊餐厅,共经营237家[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开设了120家餐厅[82] 公司财务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2846.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期内利润为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0.8%[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综合收益(费用)归属于公司所有者为2,406千元,占比0.1%,较去年同期的费用减少了100.9%[55] 公司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为人民币175.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00.7百万元减少了41.6%[70] - 公司持有的短期投资为人民币530.4百万元[71] - 公司持有的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共为人民币530.4百万元,其中来自金融产品的兑现金额计作指定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截至2023年6月30日金额约为人民币22.9百万元[73] 公司业务展望 - 公司计划在未来继续扩大香港、台湾、中国和国际市场的业务[47] - 公司将持续升级加工单位的物流、采购和质量控制,拓展加工产品范围和业务渠道[45] - 公司计划在未来扩大华东及华南地区的业务,并布局新一线城市[44]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7 18: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8.461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1.564亿元增加32.0%[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2120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亏损2.78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4]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21.564亿元增加32.0%至2023年上半年的28.461亿元[25][2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4270万元[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计提非流动资减值损失3160万元[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2846121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156438千元,同比增长约31.98%[66][67]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7038千元,2022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302961千元,扭亏为盈[66][6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5506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8354千元,下降约45.31%[66][67]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1604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0696千元,下降约22.46%[66][67]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445745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473482千元,下降约5.86%[66][6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不包括银行借款利息)为3771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42465千元,下降约11.18%[66][6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5,897千元,2022年同期为43,219千元[6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为194,683千元,2022年同期为172,200千元[7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8,760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7,981千元[7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43,546千元,2022年同期为44,388千元[7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445,745千元,2022年同期为473,482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总额为138,763千元,2022年同期为133,700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929,911千元,2022年同期为754,099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在损益中确认的所得税总额为4,918千元,2022年同期为 - 24,810千元[74]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盈利2,406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279,535千元[7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4394千元,较2022年的384170千元有所增加[5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6882千元,2022年为666342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3981千元,2022年为399500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126469千元,2022年为681672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75705千元,2022年为240406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資產總額为357992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12352千元,下降约3.57%[68] - 2023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負債總額为232887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94262千元,下降约10.23%[6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6.8791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78293亿元[5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9501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1421亿元[5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549,333千元和614,486千元[8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分别为341,266千元和264,943千元[82]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分别为530,434千元和390,203千元[8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分别为226,108千元和2022年12月31日为242,734千元[86] - 租赁负债一年内应付金额2023年6月30日为439,81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3,231千元;非流动负债12个月后须结清金额2023年6月30日为911,96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3,989千元;租赁负债加权平均增量借款利率介于3.60%至5.88% [87] - 以新加坡元、港元、美元计值的租赁责任,2023年6月30日分别为4,903千元、66,522千元、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5,701千元、82,281千元、23千元 [88] - 合约负债中顾客忠诚度计划2023年6月30日为40,1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140千元;预付卡及客户垫款2023年6月30日为349,39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0,794千元 [89] - 借款无抵押部分2023年6月30日为61,45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0千元;有抵押部分2023年6月30日为146,42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328千元;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2023年6月30日介于2.25%至4.35%,2022年12月31日介于3.50%至4.35% [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为530,43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90,203千元增加35.94%[100] - 预估回报率降低1%且其他变量不变,2023年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减少199.9万元,2022年为35.5万元[100] - 预估回报率增加1%且其他变量不变,2023年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增加119.3万元,2022年为56.6万元[10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0.028元,合共约3040万元[3] - 2023年派付股息30000千元[52] - 2023年已派付股息30,000千元,报告期末后宣派中期股息约30,400千元[76] - 公司计划派付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0.028元,合共约3040万元[104] - 公司将在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2023年中期股息将于10月20日或前后派付[105] 餐厅业务布局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全球共运营1094间餐厅,较2022年6月底的1008间增加[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大陆新开设89间呷哺呷哺餐厅和27间湊湊餐厅,在港澳台及其他市场有新开店动作[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关闭49间呷哺呷哺餐厅及3间湊湊餐厅[6] - 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开91间呷哺呷哺餐厅和28间湊湊餐厅[26] - 2023年上半年新开120间餐厅[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凑凑餐厅总数达249家,较2022年的198家有所增加,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90家(36.1%)、140家(56.2%)、7家(2.8%)和12家(4.8%)[9]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数量60家,二线城市101家,三线城市及以下3家,其他市场8172家;2022年对应数量分别为60家、80家、1家、4145家[18]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数量为754家,较2022年的811家减少,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283家、283家、188家[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台湾及新加坡开业首家呷哺呷哺餐厅,在中国香港再开设1间湊湊餐厅[21]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呷哺呷哺销售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10.635亿元增长29.5%至2023年的13.770亿元[4] - 湊湊销售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10.243亿元增长36.8%至2023年的14.015亿元[4]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0.635亿元增加29.5%至2023年上半年的13.770亿元[26] - 湊湊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0.243亿元增加36.8%至2023年上半年的14.015亿元[26] - 调料产品业务销售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860万元减少7.8%至2023年上半年的4480万元[26]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320万元增加98.7%至2023年上半年的8590万元[25][27]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13.76977亿元,湊湊收入14.01541亿元,其他业务收入6760.3万元[62] - 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10.63458亿元,湊湊收入10.24279亿元,其他业务收入6870.1万元[64]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为1376977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1063458千元,同比增长约29.48%[66][67] - 2023年上半年湊湊收入为1401541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1024279千元,同比增长约36.83%[66][67] 呷哺呷哺餐厅运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净收入为14.20948亿元,较2022年的10.49136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6.50012亿元、4.81187亿元、2.88579亿元和0.0117亿元[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58.4元,较2022年的63.1元有所下降,一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58.8元、57.9元和57.5元、143.4元[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为2.4倍,较2022年的1.9倍回升,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2.9倍、2.2倍、2.1倍和2.9倍[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额为12.681亿元,较2022年的5.633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5.736亿元、4.246亿元、2.699亿元[13]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增长率为29.1%,较2022年的 - 44.1%改善,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26.9%、31.9%、29.2%[13] 凑凑餐厅运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净收入为13.36731亿元,较2022年的10.23968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5.24535亿元、6.27447亿元、0.29784亿元和1.54965亿元[14]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142.2元,较2022年的147.1元有所下降,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139.3元、128.8元、132.3元、303.7元[15]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翻座率为2.1倍,较2022年的1.9倍增长,但三线及以下城市从2.1倍降至1.9倍[16][17]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4.482亿元,二线城市5.136亿元,三线城市及以下0.177亿元,其他市场0.1019亿元;2022年对应销售额分别为2.841亿元、3.805亿元、0.032亿元、0.0347亿元[18]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18.8%,二线城市 - 4.1%,三线城市及以下 - 15.3%,其他市场70.5%;2022年对应增长率分别为 - 26.2%、 - 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