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00520)

搜索文档
呷牛餐饮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成立
证券日报· 2025-09-23 22:09
公司动态 - 呷哺呷哺投资集团新成立呷牛餐饮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2]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餐饮服务 食品销售及餐饮管理 [2] - 呷牛餐饮由呷哺呷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 [2] 业务布局 - 呷哺呷哺通过新设子公司扩展餐饮业务版图 [2] - 公司通过独立运营实体强化餐饮管理业务 [2]
餐饮“四大金刚”,挤满全国商场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19 16:33
商场餐饮业态扩张趋势 - 餐饮业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取代服装、奢侈品和美妆柜台成为商场主力业态 [6][7] - 茶咖、烘焙、小火锅和面馆成为商场新一轮调改的重要角色 被称作"四大金刚" [8][10] - 高档商场餐饮新开店占比达30% 开关店比1.51 [9] 四大金刚业态分布特征 - 茶咖店高度密集 上海美罗城聚集20多家茶咖品牌包括喜茶、霸王茶姬、M Stand等 [11] - 烘焙店持续增加 上海长宁龙之梦商场2023年就汇聚20多家烘焙店 如今有增无减 [11] - 小火锅快速扩张 北京超级合生汇等商场已集齐呷哺呷哺、农小锅等多个品牌 [12] - 面馆品类细分 除和府捞面等老品牌外 涌现本帮面馆、杭州拌川等新品类 [14] - 低线城市同步复制 山东东营万达广场聚集12家茶咖品牌 河南平顶山中骏世界城四大品类达24家 [16] 商场空置压力与餐饮救市作用 - 购物中心空置率攀升至14.2% 三线城市部分突破22% 远超6%的警戒线 [21] - 2025年上半年27%的购物中心空铺率上升 面临存量空铺未填、增量持续涌入局面 [21][22] - 餐饮因强带客能力和高换手率成为商场填补空铺首选 年换手率超30% [22][23] - 餐饮首店数量创新高 2024年全国74城超7000家新首店中饮品、烘焙甜品占比持续上升 [25] 品牌与商场互利关系 - 茶咖门店数近90万家 烘焙达33.8万家 咖啡赛道头部27家品牌门店较2024年底增长21.64% [23] - 品牌通过商场提升势能 霸王茶姬30%门店开在商场 其中80%位于一楼 [30] - 商场提供标准化点位 助力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加盟商要求合作伙伴具备当地商场资源 [31][32] - 四大金刚标准化程度高 无需复杂后厨配置 匹配商场快速招商需求 [34] 租金承受能力 - 上海核心商圈平均租金达1877元/月/平米 但茶饮品牌仍积极进驻一层黄金点位 [26]
呷哺呷哺(00520.HK)获执行董事兼主席贺光启增持35.55万股
格隆汇· 2025-09-18 08:09
公司股权变动 - 执行董事兼主席贺光启于2025年9月15日以每股均价0.8445港元增持公司35.55万股 涉资30.02万港元 [1] - 增持后贺光启持股总数达424,011,360股 持股比例由39.00%提升至39.04% [1] - 近期贺光启另有增持100万股记录 显示持续买入公司股份 [2]
呷哺呷哺(00520.HK)获执行董事兼主席贺光启增持100万股
格隆汇· 2025-09-17 07:41
公司股权变动 - 执行董事兼主席贺光启于2025年9月12日以每股均价0.839港元增持呷哺呷哺100万股 涉资约83.9万港元 [1] - 增持后贺光启持股数量达423,655,860股 持股比例由38.91%提升至39.00% 增幅0.09个百分点 [1] - 联交所披露表格显示陈素英同期以相同价格0.839港元增持100万股 持股数量与比例变动与贺光启完全一致 [2]
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巴奴想讲“品质火锅”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38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巴奴毛肚火锅于2024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第三家火锅上市公司 [1] - 2024年8月因股权架构 分红合理性及社保欠缴等问题遭遇证监会"九连问" [1] - 公司经历3轮融资累计总额3.78亿元 估值从2015年7.69亿元涨至2022年50亿元 七年增长6.5倍 [7] 财务表现 - 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14.33亿元 2023年21.12亿元 2024年23.07亿元 [1] - 净利润改善明显:2022年亏损519万元 2023年盈利1.02亿元 2024年盈利1.23亿元 [1] - 利润率水平:2022年-0.4% 2023年4.8% 2024年5.3% 低于海底捞同期水平 [5] - 2024年广告推广开支增长31.7% 从2023年7657万元增至1亿元 [4]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采用全自营"河南模式"运营 所有食材由中央厨房每日配送 [2] - 定位品质火锅市场 客单价138元远超海底捞100.86元和呷哺呷哺54.8元 [3] - 全国门店分布:一线城市31家 二线及以下城市114家占比78.6% [3] - 河南市场领先 省内53家门店 省外92家门店 [2] 经营趋势与挑战 - 客单价持续下滑:2022年147元 2023年150元 2024年142元 2025年一季度138元 [3] - 同店销售额2023至2024年下降9.9% [3] - 火锅行业人均消费呈下行趋势 从2022年86元以上降至2024年77元 [3] 扩张计划与资金状况 - 计划2025-2027年新开40/50/60家直营店 单店投入不超500万元 总投资不低于7.5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流动负债7.17亿元 净流动资产1.47亿元 [6] - 2024年一季度货币资金2.73亿元 金融资产3.67亿元 [6] - 2024年1月派息7000万元 占2024年净利润57% 实控人杜中兵获超5800万元 [6] 估值水平与行业对比 - 按2024年业绩计算 PS约2.2倍 PE约40.7倍 [7] - 显著高于海底捞的1.9倍和15.6倍 以及呷哺呷哺的0.7倍和负值 [7] -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股价较2021年高点分别下跌84%和97% [7]
呷哺呷哺“失速”之后,谁在围猎百亿小火锅市场?
36氪· 2025-09-15 10:16
小火锅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预计2025年中国小火锅市场规模将接近650亿元[1] - 截至2024年9月8日国内现存小火锅相关企业达2.22万家 同比增长3.26%[1] - 市场呈现剧烈分化态势 新兴品牌加速布局而部分传统品牌收缩[2][4] 头部品牌战略布局 - 海底捞子品牌"举高高"采用59.9元/位自助模式 日排千桌并筹备30余家新店[1] - 杨国福通过海鲜品类实现差异化 同样采用59.9元/位定价策略[2] - 围辣小火锅门店数破千 龙歌和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加速扩张[2][4] 门店扩张与运营策略 - 一围肥牛肉小火锅维持每周一家新店扩张节奏 优先确保单店盈利模型[4] - 呷哺呷哺门店从2024年6月826家收缩至2025年6月763家[4] - 品牌选址要求日均接待超300桌顾客 进行精细化流量转化测算[7] 渠道竞争格局演变 - 社区街边店模式以低租金高密度为特征 主要覆盖三线及以下城市[7] - 商场店模式聚焦高线城市 呷哺呷哺近6成门店位于高线城市[7] - 龙歌重点渗透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这两个市场门店占比超6成[7] 价格与品质平衡挑战 - 行业面临品质与价格平衡难题 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风险[9] - 自助小火锅领域出现严重同质化竞争 模式与菜品易被模仿[9] - 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低成本持续提供高品质食材的供应链能力[10] 消费趋势与行业本质 - 小火锅兴起与性价比消费环境及单人双人就餐习惯普及密切相关[4] - 本质是消费需求回归 需在有限客单价内提供超预期价值体验[10] - 供应链能力成为关键壁垒 海底捞通过规模化采购建立成本优势[1][10]
人均150的火锅店正在消失
36氪· 2025-09-15 08:06
火锅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5.57万亿元 其中火锅品类规模为6175亿元 占整体餐饮市场约11% [16][17] - 火锅市场增长迅猛 2023年同比增长5.6% 2022年涨幅接近20% 行业预计未来份额可能达14%-18% [19][20]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 火锅门店关店数量超过30万家 行业年换血率达60% [21] - 火锅人均消费金额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元降至2024年77元 [22] 头部品牌经营表现 - 海底捞客单价从103元降至97.5元 营收同比下降3.7%至207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17.55亿元 翻台率从巅峰4.8次降至3.8次 [6][41][42] - 呷哺呷哺集团四年累计亏损12亿元 市值从294亿港元暴跌97%至9亿港元 2024年关闭138家呷哺呷哺门店及73家凑凑门店 [12][64][65][73] - 楠火锅人均价格降至70元 2024年前5个月关闭57家店 单店日营业额最低仅1800元 [7][13] - 巴奴客单价从150元连续降至142元后又降至138元 [8][97] - 怂火锅推出超低价策略:锅底8.8元 荤菜9.9元 素菜6.6元 [9] 行业结构变化 - 小火锅赛道快速增长 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率达28.9% 门店数超5万家占火锅总门店数10% [53] - 高端火锅市场(客单价120元以上)规模占比仅1.16% 总体量约70亿元 其中巴奴占三分之一 凑凑占四分之一 [96] - 正餐服务(FSR)占中国餐饮市场70%以上份额 2024年正餐市场规模出现下滑 [29][33] - 火锅作为正餐中的核心品类 受正餐市场收缩冲击最为严重 [34][40] 竞争策略演变 - 海底捞通过外卖业务增长60%及推出11个新品牌(红石榴计划)寻求转型 但新业务仅占营收4.5% [45] - 巴奴采取"产品主义"定位 通过"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 毛肚和菌汤才是"等营销策略对标海底捞 但经营效率显著低于海底捞(单店营收为海底捞一半 单店利润为海底捞40%) [85][87][94][95] - 呷哺呷哺战略失误 客单价从2014年44元持续上涨至2023年62元(涨幅超40%) 后在2024年被迫降至54元但已失去市场竞争力 [66][68] - 凑凑定位高端失败 2023年营收暴跌26.5% 以集团20%门店数贡献87%亏损 [77]
呷哺呷哺(00520) - 於2025年9月12日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投票结果
2025-09-12 18:18
股东大会 - 股东特别大会于2025年9月12日举行,决议案投票通过[2] 股权收购 - 收购呷哺呷哺40%股权决议案,赞成票151,603,821股(99.934082%),反对票100,000股(0.065918%)[5] 股份信息 - 大会日期时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86,174,481股[6] - 部分股东须在大会就决议案放弃投票,涉股份数不同[6] - 可出席并投票股份总数为629,530,261股[7] 董事会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贺光启先生及冯辉煌先生等[9]
呷哺呷哺集团亮相服贸会 积极推广台式餐饮文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20:25
公司参展与品牌推广 - 公司连续第七年参展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连续第三年作为指定餐饮服务商亮相[1] - 公司借助服贸会平台展示台式餐饮文化并提升服务与产品品质以增强消费者品牌认知[1] - 公司通过参展服贸会加强保障能力并进一步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1] 产品与运营模式创新 - 旗下湊湊品牌在全国首批46家门店推出"甄选单点+欢乐畅吃"双点模式并计划逐步推广更多门店[1] - 双点模式在传承品牌品质基础上提升质价比 在同等价格下食材品质超越行业水准[1] - 湊湊以"火锅+茶憩"独特模式定位中高端餐饮市场[1] - 今年以来公司推出"湊蹭锅底自由选"及品牌联名互动等创新活动吸引年轻及亲子客群[2] 供应链与食材优势 - 公司拥有16.1万亩天然有机羊基地专注培育锡盟特色黄金有机羊"熊猫羊"[2] - 有机羊除供应集团门店外面向外部餐饮企业供货[2] 市场拓展与海外表现 - 公司在持续拓展大陆市场同时稳步推进海外门店布局[2]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2] - 海外市场通过香港午市套餐 公交车广告营销及台湾歌手驻场等创新举措打造差异化体验[2] 发展战略与运营效率 - 公司坚持"重质不重量"发展策略通过供应链优化及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2] - 公司通过业务模式创新 年轻消费品牌联名及会员经济举措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2]
连续三年供餐 呷哺呷哺集团参展服贸会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39
公司参与展会活动 - 呷哺呷哺集团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以参展商和指定餐饮服务商身份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 - 该集团为第七年参展且第三年作为服贸会供餐服务商[1] - 在首钢园展区提供多款火锅煮烫产品、炸串及茶饮等多元化餐食选择[1][3]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 对所有供餐及试饮活动严格执行餐食留样制度[3] - 每份餐品均存放于冷藏设备中超过48小时以确保食品安全[3] 品牌战略与市场定位 - 集团借服贸会平台展示台式餐饮文化并提升服务与产品品质[1][3] - 通过参与国家级展会加强保障能力并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喜爱[3] - 服贸会被视为展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窗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