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7:00
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40个太阳能电站、28个风力电站、26个水力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MW,2023年总发电量约11,994,209MWh[4][7] - 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电站、1个风力电站及2个水力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576MW,总发电量约1,787,157MWh[4][7] - 2023年底公司附属公司有140个太阳能、28个风力、26个水力发电站及1个储能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8577兆瓦,2022年分别为105个、20个、无、无和5603兆瓦[86][89] - 2023年底公司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1个风力、2个水力发电站,并网装机容量约576兆瓦,2022年分别为2个、1个、无和224兆瓦[86][89] - 2023年公司附属公司电站总发电量约11994209兆瓦时,较2022年约7141204兆瓦时增加约68%[92][93] - 2023年公司在中国电站分布于26个省份,2022年为23个[86][89] - 公司拥有预计容量约5吉瓦的水力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其余25%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间接持有[88][90] - 2023年附属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13小时,2022年为1353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769小时,2022年为2560小时[91] - 2023年附属公司水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552小时,因新收购记录期不足12个月,2022年不适用[91][94][95] - 2023年联营公司太阳能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1420小时,2022年为1339小时[91] - 2023年联营公司风力电站加权平均利用小时为2132小时,2022年不适用;水力电站为2872小时,2022年无[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各类电站总数为142座太阳能电站、29座风力电站、28座水力电站和1座储能电站[96] - 2023年全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为9153兆瓦,发电量为13781366兆瓦时,收入为62.01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45元人民币[96] - 2023年公司全量上网模式下,云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多个电站有不同规模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收入[96] - 2023年公司余量上网模式下,中国境内(不分地区)有30座电站,并网装机容量97兆瓦,发电量74830兆瓦时,收入4900万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65元人民币[96] - 公司联营公司在山西、江苏、云南等地的电站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为576兆瓦,发电量为1787157兆瓦时,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35元人民币[96] 电站地理分布 - 公司电站网络覆盖云南、河北等多个省份及自治区,还有澳大利亚和越南[4][7] 投资者情况 - 公司吸引了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和欧力士集团等投资者[5][7] 公司发展目标与理念 - 公司目标是建立高效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构建绿色生态圈[5][7] - 未来公司将把握国际能源产业变革机遇,秉承“聚焦主业、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理念发展[6][7] - 公司将加快构筑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6][7] - 公司目标是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6][7] 业务板块拓展 - 公司业务从单纯光伏发电拓展到风电及光伏、水电等六大业务板块[13][16] 重大项目进展 - “北环线”首个2.38GW风电大基地项目落地,“南环线”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952.44MW水电资产[14][16] - 北京新能源控制容量从零突破150MW,北京AI公共算力平台一期500P(FP16稠密)算力上线[15][16] - 公司境外控制装机容量超2GW,成功并购澳洲Moorabool风电场[17][18] - 2023年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包括云南寻甸21.36MW一期项目、山东日照五莲县宁旭90MW项目等[49][53] - 2023年组织召开通辽2,380MW大基地风电项目推进会[50] - 2023年增资控股保山能源,获得控制权[52] - 2023年完成首笔国际绿证交易,收购Lightsource BP资产进入澳洲业务发展新阶段[55][57] - 2022年12月20日公司子公司以约8500万澳元(约4.03亿人民币)收购目标公司25%已发行股本,2023年7月以约9500万澳元(约4.62亿人民币)收购额外26%已发行股本[141][142] - 2023年3月4日公司子公司以8.85亿人民币向保山能源注资获约65.7%扩大后股权,5月完成增资产公司获26个水电站控制权,并网装机容量952MW[143][145] - 2023年9月27日公司以约1.99亿人民币收购北屯市枫煜全部股权,其并网装机容量49.5MW,10月完成收购[144][145] - 2023年12月27日公司以约1.01亿和0.84亿人民币分别收购大庆盛步和天津汇通全部股权,二者并网装机容量均为100MW,12月完成收购[146][148] - 2023年公司完成收购中国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270MW[147][149] 信用评级情况 - 公司获惠誉“A”、标普“BBB+”国际信用评级及联合资信“AAA”境内信用评级,ESG获惠誉最高评分[17][18] - 2023年获得联合资信授予的「AAA」境内信用评级[51] - 2023年获惠誉常青授予中国境内分数最高ESG主体评级[54] 融资情况 - 公司发行全国首单光伏公募REITs,引入40亿元股权投资,发行27亿元光伏补贴资产支持证券和5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完成超10亿美元境外纯信用融资,发行35亿元永续中期票据[18][19] - 2023年3月公司子公司BEIED与兴业国际信托签订信托合同,成功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发行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的ABCP[99] - 2023年3月,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人民币10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1] - 2023年3月,中航REITs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人民币2934.6百万元,可提供营运资金等[102][104] - 2023年5月,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为人民币700百万元,可使融资渠道多元化[103][104] - 2023年,分三批发行中期票据,规模分别为1000、1500、1000百万元,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68%、3.77%、3.65%,可促进业务拓展[105][109] - 2023年成功发行市场首单碳中和绿色可续发型国补应收ABS,并成功续发[50][55] - 2023年获批并成功发行上市国内首单光伏基础设施公募REITs[51] - 2023年成功注册人民币50亿元的永续中期票据,并分三批成功发行[56][57][58][59] 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营收约55.68亿元,净利润约4.72亿元[20] - 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GW,可控清洁能源装机约18GW[20] - 2023年公司绿色电力产量约13781366MWh[20]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约55.68亿元,溢利净额约4.72亿元,总资产约900.3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9.2吉瓦,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8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137.81亿兆瓦时[21] - 2023年总发电量约13,781,366兆瓦时,相当于918.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60][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的有效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公司完成高息借款置换为低息人民币借款[98]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约为3.92%,2022年约为4.18%,利率下降因低利率人民币借款再融资高利率借款[101] - 2023年集团溢利净额约人民币472百万元,与2022年近乎相同[106][110] - 2023年集团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5568百万元及4559百万元,2022年分别约为4115百万元及3465百万元,增长因装机容量扩大等[107][111] - 2023年并网装机容量由约5603兆瓦扩大至约8577兆瓦,扩大约53.1%[107][111] - 2023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46元,2022年约为0.58元,下降因平价上网项目装机容量增加[108][111] - 2023年总融资成本从约1514百万元增至1997百万元,上升约31.9%,因大规模自建电厂及运营过渡[112] - 公司中国业务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子公司享有优惠减免[113][117] - 2023年公司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支出约1.63亿元,2022年为零[114][118] - 2023年公司确认其他应收账项及按金减值支出约100万元,2022年电价补贴应收账项减值支出约2500万元[115][119] - 公司总融资成本从2022年约15.14亿元增至2023年19.97亿元,增幅约31.9%[116] - 2023年应收账款及票据为2.94亿元,2022年为3.52亿元[122] - 2023年电价补贴项目清单并网装机容量3190兆瓦,对应金额71.59亿元;其他为5387兆瓦,对应金额7.66亿元[122] - 2023年公司计提返还补贴拨备约1.81亿元,2022年约3500万元;撇销电价补贴应收账项约1.1亿元[124] - 2023年公司收取电价补贴约13.52亿元,预计国家政策发展将缓解应收补贴拖欠情况[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62.706亿元[127]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约84%降至2023年的约82%,下降约2%[128][129]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2年的约10.3升至2023年的约12.3[130][131]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22年的约5.8%降至2023年的约4.8%[130][131] - 利息保障比率2023年约为2.49,与2022年持平[13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7,718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28,397百万元[133][1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净债务为人民币56,243百万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7,063百万元,资本总额为人民币73,306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76.7%,较2022年的78.0%有所下降[136] - 除50百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及总额约人民币22,681百万元的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按固定利率计息外,公司其余借款按浮动利率计息[136][137] - 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发行中期票据导致股本增加[1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存款总额为人民币6,806百万元,分别以人民币、港币、美元等多种货币计值[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关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人民币8,985百万元[140] 业务战略布局 - 风电及光伏板块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布局,包括推进“绿电进京”项目、开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提升首都项目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等[24][25] - 数字算力业务板块打造“能源+算力”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布局算力业务[26] - 搭建绿氢板块,确保宣钢500兆瓦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上半年开工,同步推动多个绿氢项目[27][28] - 加大天然气热冷电综合能源项目开发力度,以阳西项目为试点,推进广东江门项目并购和重庆荣昌高新区项目前期工作[28][29] - 加快打造新型综合能源板块,推动储能、充电桩等项目落地,运营山东荣成400兆瓦时和广西百色200兆瓦时储能示范项目[30][31] - 紧跟国家政策,争取大河流域水电项目开发权,通过宝山能源拓展和完善水电资产板块[32] - 风光布局方面,推进“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战略,提升装机规模及资源储备[166][168] - 水电布局方面,争取大型流域水电开发权,推进大型优质水电站资产并购[167][168] - 综合能源布局方面,提升智能运维服务能力,探索储能创新模式和系统集成服务[169] - 绿氢布局方面,推进多个制氢示范项目,形成可持续发展增长极[171] - 公司将研究制定数字算力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京津冀蒙等地加快算力业务布局,打造“能源 + 算力”主营业务融合发展模式[172][173] - 公司将完善“智慧运维平台”,研究充电桩资源及配套服务可行性,探索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和现货交易新模式,开展储能系统集成业务[172] - 公司以阳西项目为示范,发展燃气综合能源业务,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南方气源稳定、热负荷高的地区布局项目[173] - 公司坚定绿氢化工发展战略,推进多个风光制氢、风光制氢氨、风电弃电制氢示范项目[1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46
发电站建设与发电量 - 本年度附属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发电量大幅增加至约11994.2兆瓦时,增幅约68%[7] - 本集团加快清洁能源规模化扩展的步伐,拥有约140个太阳能发电站、105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3] - 本集团有策略地开发、建设及收购发电站,综合考虑光照情况、当地风速大小、水资源状况等因素[4] 融资与资本结构 - 本公司融资成本在2023年12月31日约为3.92%至4.18%[12] - 本公司成功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为1,000百万人民币元[13] - 本公司成功推出光伏发电行业的首个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934.6百万人民币元[14] - 本公司成功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为700百万人民币元[15] - 本公司成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总额不超过5,000百万人民币元的永续中期票据[16] - 本公司已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中期票据的发行,固定派息率分别为3.68%、3.77%和3.65%[16] - 本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可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未来业务拓展[17]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本年度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幣472百万元,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18] - 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幣5,568百万元和4,115百万元,较去年增长[18] - 公司正积极寻求融资再融资机会以降低成本和改善资金流动性[26] - 主要表现指标变动主要源自业务规模扩大,公司通过定期计量以衡量策略实施情况[27] - 本集团的利润率由82%下降至84%,主要由于本年度业务扩张导致额外的运营开支[28] - 營運現金流量对淨債務比率由5.8%下降至4.8%[29] - 利息保障比率为2.49[30]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录得流动资产约177.18亿元人民币和流动负债约283.97亿元人民币[31]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76.7%[34] - 本集团计划通过去杠杆方式减少负债,包括与战略业务伙伴共同投资以降低未来资本负债比率[35]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拥有现金存款约68.06亿元人民币[36] 公司收购与业务拓展 - 本集团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收购和出售事项,包括收购MNS Wind Finance Pty Ltd和与保山能源的增资协议[37] - 本集团通过收购北屯市楓煜等公司,间接成为非全资附属公司,扩大了业务范围[39] - 本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完成收购大庆市盛步电力有限公司和天津汇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代价分别约为人民币84百万元和人民币101百万元[40] - 本集团于本年度在中国完成收购若干附属公司,总装机容量为兆瓦,对本集团无重大影响[41]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有其他重大附属公司、合资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收购或出售事项[42] - 本集团于2023年12月31日未有任何重大投资,将继续寻找合适且前景良好的投资机会[43] 公司财务状况与股东回报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为39.8亿元,风力发电业务为10.81亿元,水力发电业务为5.07亿元[92]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未分配的其他收益及损失为79万元,风力发电业务为负8万元,水力发电业务为69万元[92] - 二零二三年太阳能发电业务分部资产为42.72亿元,风力发电业务为27.21亿元,水力发电业务为9.46亿元[92] - 二零二三年中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5,375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95] - 公司全面收益中,本年度其他全面亏损398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大幅增长379.5%[64]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4318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6.9%[65]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036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9.3%[65]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287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4%[66]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1956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5.1%[66] - 公司主要从事发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69]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溢利约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集团的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百万元[72] - 本年度,本公司未向永续中期票据持有人分派任何款项[106] - 二零二三年末,应收账款约人民币292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33百万元[107] - 本年度,本公司发行三批永续中期票据,本金总额约人民币3500百万元[114] - 可换股债券于二零二三年变动为355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加9百万元[116] - 二零二三年銀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62,773百万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43.1%[117] - 本公司通过收购发电站丰富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组合,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118] - 本公司通过资产收购向独立第三方收购
北京能源国际(00686)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智通财经· 2024-02-01 17:26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设立 - 北京能源国际(00686)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旨在监察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事宜[1] 委员会职责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监察集团的愿景、策略、政策、系统及实践的制定与实施,推动集团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2] 委员会成员 -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执行董事张平、非执行董事苏永健和独立非执行董事靳新彬,张平担任委员会主席[3]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45
公司业务 - 本集团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拥有113个太阳能发电站、21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6,809.80兆瓦[6] - 除了越南的一个风力发电站外,本集团的其他发电站均位于中国,共涵盖了24个不同的省份[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发电站、3个风力发电站和2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887.30兆瓦[6] - 公司拥有约5吉瓦水力发电项目,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9] - 公司的燃煤发电业务、风力发电业务和水力发电业务分别管理和运营位于中国和海外的项目[132] - 公司的燃煤发电业务、风力发电业务和水力发电业务被重新定义和合并为报告分部,以反映相似的经济特征和产品性质[132] 融资情况 - 本集团一直在探索各种融资渠道,以提升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20] - 京能发展成功完成了总规模约为人民币100亿元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21] - 中航京能光伏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成功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9.346亿元人民币,为本集团提供运营资金[23] - 京能发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规模约为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证券计划,有助于改善融资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5] - 本期间融资成本约为10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6%[31] 财务表现 - 本集团在本期间录得净利润约为2.47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27] - 本集团收入和EBITDA分别约为25.74亿元人民币和21.2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并购和自主开发项目扩大装机容量以及发电站有效运营管理[28] - 公司每千瓦时平均电价约为0.51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由于平价上网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增加[29] 资产负债情况 - 本集团的资本结构以负债比率为基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如下:银行及其他借款49207百万元,可转换债券338百万元,借款总额和可转换债券49545百万元,减去现金存款6338百万元,净债务43207百万元,总权益12357百万元,总资本55564百万元,资本负债比率77.8%[47]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存款以人民币计值为3580百万元,其中非流动部分266百万元,流动部分3314百万元,没有用于对冲目的的金融工具[50]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物业、厂房和设备方面的资本承诺约为14612百万元[51] 市场发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48.8%[77] -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出四大特征[75] - 中国新能源发展趋势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76]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9-05 16:15
公司情况和经营亮点 - 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以及氢能、储能、综合能源等领域的项目投资运营,业务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澳大利亚、越南等RCEP国家海外新能源市场 [1][2][3][4] - 公司是京能集团体系内的国际改革的重要识别平台,保持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决策效率,获得了京能集团的大量财务支持和信用支持 [2][3] - 公司拥有优质的国有大型企业股东,如招安局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等,在项目拓展、金融资源、资本用途等方面与公司有广泛的协同效应 [3][4] - 公司在内蒙古、华北、西北等资源丰富地区以及华南、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布局项目,投资地点和投资组合多元化 [4][5] - 公司通过积极自主开发及并购,拥有113个太阳能发电站、21个风力发电站和26个水力发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810兆瓦,过去三年负荷年增长率达48% [4][5][6]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提升运营效率,如提高安全生产、优化电力营销、加强成本控制等,82%的对标电站利用小时数超过同区域平均值 [6][7] - 公司储备项目充足,一级储备项目达4.48GW,二级储备项目达5.7GW,三级储备项目超过25GW,为未来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达25.74亿元,同比增长29.7% [5]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达2.47亿元,略有下降,主要是大规模新能源项目投入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以及新投产项目收益率略有下降 [10][11][30] - 2023年6月末总资产达687.26亿元,权益总额达12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2% [11][12] - 公司获得惠誉国际A级、标普BBB+级、联合资信3A级等优质信用评级,反映了公司实力获得市场认可 [5] 业务发展和战略 - 公司坚持"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的发展布局,全面投资开发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同时布局储能、氢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战略新型业务 [4][14][16]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家已有大量项目储备,目标到2025年境外可控装机容量超过3GW [4][35][36] - 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管理,布局轻能、储能、新能源和能源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提升公司未来市场价值 [17][18] - 公司优化管控模式,研究区域和业务矩阵管控方案,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17][18] 融资策略 - 公司在股权融资方面受到香港市场低迷的影响,但通过大股东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多元化债务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37][38][39][40][41][42] - 公司获得银行授信额度276亿元,并成功发行29.35亿元公募绿色债券,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7][12] - 公司尝试发行ABS、ABCP、可转债等创新融资工具,引入产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优化资本结构 [39][40][41][42] 海外投资布局 - 公司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看好当地新能源市场前景,已有大量项目储备 [35][36][43][44] - 公司在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少量项目储备,但主要关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 [44] - 公司在海外投资时会审慎评估项目收益,确保投资收益率,同时也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43][4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2025年有3GW的海外装机容量目标,制定这个目标的依据是什么?有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和衡量指标吗? [35]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澳大利亚和越南等海外市场已有大量项目储备,目前在澳大利亚的装机容量已超过70MW,还有34MW正在开工建设。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海外可控装机容量将超过3GW。这个目标是基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项目储备和开发能力,以及对当地新能源市场前景的判断。公司会继续审慎评估项目收益和地缘政治风险,确保投资收益。[35][36]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融资方面有什么具体的策略?[37]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融资方面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一是通过银行授信和大股东支持拓宽债务融资渠道,二是在公开市场发行ABS、可转债等创新融资工具,三是引入产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优化资本结构。公司还注重提升自身信用体系建设,以确保融资成本和能力。[37][38][39][40][41][42]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项目是否会受到中澳关系的影响?[43]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项目运营并未受到中澳关系的影响。澳大利亚是一个法治化、企业精神强的国家,与中国有很大的互补性。公司在当地有成熟的专业团队,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对澳大利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公司的澳大利亚公司股东中也有很多曾在澳政府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士,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因此,公司认为中澳关系不会对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造成太大影响。[43][44]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30
发电站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113个太阳能、21个风力及26个水力发电站,总并网装机容量约6,809.80兆瓦,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通过联营公司持有2个太阳能、3个风力及2个水力发电站,并网装机容量合共约887.30兆瓦,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2] - 集团拥有预计容量约5吉瓦的水力发电开发权,公司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3] - 2023年附属公司太阳能发电站113个,并网装机容量4,996.30兆瓦,发电量3,447,375兆瓦时[5] - 2023年附属公司风力发电站21个,并网装机容量861.00兆瓦,发电量1,122,317兆瓦时[5] - 2023年附属公司水力发电站26个,并网装机容量952.50兆瓦,发电量509,073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太阳能发电站2个,并网装机容量23.80兆瓦,发电量15,638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风力发电站3个,并网装机容量512.00兆瓦,发电量594,900兆瓦时[5] - 2023年联营公司水力发电站2个,并网装机容量351.50兆瓦,发电量131,061兆瓦时[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计太阳能115个、风力24个、水力28个,并网装机容量7697.1兆瓦,发电量5820364兆瓦时,收入28.28亿元,每千瓦时平均电价0.49元[7] 发电量与收入情况 - 本期公司附属公司持有的发电站总发电量从约3,322,474兆瓦时增至约5,078,765兆瓦时,增幅约53%[4] - 本期收入及EBITDA分别约为25.74亿元及21.29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归因于并网装机容量扩大48.6%及电站有效运营管理[10] - 本期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计增值税)约为0.51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约0.60元下降,因平价上网太阳能及水力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增加[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74亿元,2022年同期为19.85亿元;期内溢利2.47亿元,2022年同期为2.86亿元[38]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2.47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86亿人民币[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5.74亿人民币,除所得税后溢利为2.47亿人民币[55] - 与2022年6月30日相比,2023年6月30日太阳能发电业务收入从18.1亿人民币增至19.94亿人民币,风力发电业务收入从1.75亿人民币增至4.66亿人民币[55][5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源自中国、澳洲及越南的业务营运,2023年中国收入为25.48亿人民币,越南为0.26亿人民币[56]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B、C、D收入贡献分别为3.53亿、3.86亿、2.91亿、1.85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75亿、1.7亿、2.3亿、1.98亿元[58] 融资与成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实际年利率约为4.25%,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8%,利率上升因美联储加息致美元借款利率增加[8] - 2023年3月,京能发展与兴业国际信托订立信托合约,成功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总发行规模约10亿元[8] - 2023年3月,中国光伏发电行业首个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成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29.346亿元[8] - 2023年5月,京能发展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计划,发行规模约7亿元[9] - 总融资成本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6.92亿元增加至本期的约10.63亿元,增幅约53.6%,因业务扩张及美元融资利率提高[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0.63亿元,2022年同期为6.92亿元[59] 财务指标情况 - 本期集团溢利净额约2.47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约2.86亿元减少,主要因融资成本增加[10] - 集团EBITDA利润率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85%减少约2%至本期的约83%,因拓展发电业务规模及额外运营开支[17] - 债务对EBITDA比率于本期上升至约20.3,2022年6月30日约为18.4[18]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由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3.4%下降至本期的约2.7%[1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率为77.8%,2022年12月31日为78.0%[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与2022年12月31日相似,公司将去杠杆降低该比率[21]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 产总额504.97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14.63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 产总额182.2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88.65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87.26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603.28亿人民币[41] - 2023年6月30日权益总额123.57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01.83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403.8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15.35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159.8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86.1亿人民币[43]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563.69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501.45亿人民币[43]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48人民币分,2022年同期为0.81人民币分[39] - 2023年上半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4.02亿股,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7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8分;2022年同期分别为224.28亿股、1.81亿元、0.81分[62] 应收账款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票据为4.9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2亿元增加[14] - 2023年6月30日国家电网和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应收款分别占集团应收账项等总额约77.2%和22.1%[2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约3.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25亿元;电价补贴应收账款2023年6月30日为72.4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69亿元[65] - 按发票日期,2023年6月30日未开发票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73.4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92亿元[67] - 基于收入确认日期,2023年6月30日1 - 30日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5.2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3亿元[68] - 基于收入确认日期,2023年6月30日超过365日应收账款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为44.7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27亿元[68] 其他财务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价值为492.07亿元[1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存款非流动部分2.66亿人民币,流动部分60.72亿人民币[2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承担约146.12亿人民币[24] - 2023年公司完成两笔重大收购,分别花费4.03亿人民币和9.6亿人民币[2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约45%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多种资产质押作担保[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1652名,较2022年6月30日的892名增加[29]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不含股份支付开支)约1.98亿人民币,高于2022年的1.61亿人民币[29] - 截至2023年3月28日与NEX集团结算累计确认减值支出约11.37亿人民币[32] - 2023年NEX集团已转让600万人民币现金用于结算,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算[32] - 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若干附属公司已获优惠税项减免[60] - 2023年董事会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00港仙(约人民币0.92分),合共约人民币2.07亿元,已于2023年7月21日派付[64]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法定股份为30000百万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从22428百万股减至22400百万股,注销28百万股[69] - 2023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338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5百万元减少,变动原因包括支付利息及重新计量公允值收益[70][72] - 2021年6月29日公司发行本金50百万美元三年期可换股债券,开始时利率为每年3.8%,所得款项净额约316百万元[7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920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3790百万元增加,实际年利率约为4.25%[73][74]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款变动包括收购附属公司7711百万元、银行借款所得款项10828百万元等[74] - 2023年业务合并和资产收购代价总额为960百万元,所收购可识别资产、所承担负债及非控股权益的公允值已确认款额总计1544百万元[77] - 2023年收购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净额为 - 284百万元,其中业务合并为 - 295百万元,资产收购为11百万元[78] - 本期根据业务合并所收购可识别资产之公允值为临时,有待最终估值[79] - 2022年公司于联交所购回约28百万股普通股,总代价约6.2百万港元(约6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1月注销全部购回股份[69] - 2023年7月完成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股本额外26%[80] - 2023年7月27日申请注册总额不超50亿元熊猫债券获批准,将在两年内酌情分批发行[80] - 2023年8月14日与汇丰银行签订融资协议,获1.5亿美元(约10.75亿元人民币)定期贷款融资[80] 公司股权情况 - 北京能源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约32.04%已发行股本[44]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下半年公司将通过业务定位重塑、组织结构优化及产业链价值延伸推动发展[36] - 公司将围绕“双环线、一中心、一聚焦”实现高质量开发,推进“绿电进京”基地开发等[36] - 公司将结合绿电应用转化场景构建绿氢及下游产品市场,打通全产业链[36] - 公司将强调能源智慧赋能,加快数字算力产业发展,形成“电力 + 算力”融合发展[36] - 公司将重视技术含量,提升能源交易咨询服务附加值,形成轻资产专业服务板块[37] - 公司将加强资本运作,放大资产价值,通过多种方式做强调优资产[37] 公司经营分部与地域情况 - 公司经营分部重新界定为太阳能、风力、水力发电业务及其他[53] - 公司按地域分析之非流动资产(除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外),2023年6月30日中国为44.621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91亿人民币有所增加[57] 公司治理与审核情况 - 本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2] - 本期公司采用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条文[82] - 董事本期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准则及本身守则[83] - 审核委员会审核集团本期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84] - 董事会未就本期宣派中期股息[85] 会计准则采纳情况 - 公司预计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不会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49]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8:02
公司概况 - 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公司[2] - 公司拥有107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1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7,228,582兆瓦,全年发电量达到约7,141,204兆瓦时[2] - 公司吸引了包括京能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信银行等在内的多个实力投资者[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旨在建立最高效和最先进的清洁能源运维平台,通过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生态圈,将清洁能源普及到千家万户[5] - 公司将继续抓住国际能源产业大变革的历史机遇,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绿色为主、多能互补、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7]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收入约411.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47.2亿元人民币[22] - 公司总资产约6032.85亿元人民币,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8吉瓦[22] - 公司控制的清洁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约722.86亿千瓦时[22] 业务拓展 - 公司将专注于2023年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预计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60吉瓦,同比增长超过33%[38] - 公司将加快推动“蒙电进京”和“吉电进京”项目,以实现关键性突破[45] - 公司将加强在北京本地市场的开发力度,探索“光伏智慧农业”产业融合项目[45] 公司治理 - 盧振威先生于2013年6月10日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94] - 趙兵先生于2021年1月29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97] - 蘇永健先生于2022年2月25日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100] 风险管理 - 公司对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确认任何减值支出,未进行进一步减值测试[152] - 公司应收账款、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款总计约为86.3亿元人民币,其中电价补贴项目清单中的併网装机容量为5603.44兆瓦[157] - 公司面临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中国政府发布通知进行全国自查工作,以确定最新实际情况,取消对不合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以减轻财务压力[158]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44
公司业务及发展 - 本年度,公司的发电量大幅增加至约7,141,204兆瓦时,增幅约为84%[7] - 公司拥有105个太阳能发电站和20个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5,603.44兆瓦[3] - 公司的全年业绩表现稳健,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供应商[2] - 公司有策略地开发、建设及收购发电站,以达到预先确定的最低回报率[4]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过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正在等待中国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5] - 公司在2022年实现电力销售收入41.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5.7%[70] - EBITDA达到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6.1%[70] - 公司在2022年实现全面收益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下降88.6%[73] - 公司在2022年底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14.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88.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0.3%[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资产总额为603.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0.6%[74] - 公司在2022年底的负债总额为501.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9%[75] - 公司在2022年底的权益总额为101.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0%[75] - 公司为一间在百慕大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營業地址在香港[76] -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约32%已发行股本[77] - 公司主要从事开发、投资、运营及管理发电站及其他清洁能源项目,綜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78] - 公司主要经营实体位于中国,全部收入源自中国的业务运营[103] 财务状况 - 本年度公司录得溢利淨額约为人民币472百万元,较上年减少约178百万元[16] - 公司收入和EBITDA分别约为人民币4,115百万元和3,500百万元,较上年增长分别约45.5%和46.0%[17] - 公司融资成本增至人民币1,514百万元,增幅约为36.4%,主要由于银行及其他借款平均金额增加[20] - 公司管理层确认对电价补贴应收账款进行了减值评估,本年度确认减值支出约为人民币25百万元[24] - 本集团收取电价补贴约人民币1,771百万元[30] - 本集团銀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43,955百万元,債務對EBITDA比率下降至约10.3[32] - EBITDA利润率保持稳定约85%,主要由于发电业务持续稳定运营[33] - 營運現金流量对淨債務比率上升至约5.8%[35] - 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49,较上年略有下降[36] - 资本负债比率为78.0%,较上年略有上升[40] - 本集团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8,023百万元,无任何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42] - 本集团擁有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資本承擔约人民幣3,975百万元[43] - 本集团完成了对朔州風電、昔陽新能源、昔陽風電及右玉風電的股权收购,总代价约为人民幣1,448百万元[44] - 本公司完成了收购鳳台縣晟陽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代价约为人民币412百万元[46] - JN Viet Nam Renewable Energy Company Limited与Cuu An Wind Power Joint Stock Company签订了有条件的股权收购协议,代价约为人民币215百万元[47] - 本集团已完成收购若干附属公司,总并网装机容量为306.86兆瓦[48]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进行任何其他重大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的收购或出售[49] - 本集团将继续寻找合适且前景良好的投资机会,以改善未来财务表现和盈利能力[50] - 电力销售业务的中国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附属公司,分别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约73.50%和25.80%[51] - 本集团约52%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抵押发电模块、设备、担保按金、电力销售收费权和/或抵押附属公司股份作为担保[52] - 本集团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予不同层级的员工,包括额外医疗保险、酌情花红、多项培训计划、进修赞助以及购股权计划[53] - 本集团主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经营业务,预计汇率波动风险较微[54] - 本集团于本年度未发生重大或有负债[55] 会计准则及审计事项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规定实体须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料[84]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引入会计估计的新定义,澄清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之间的关系[87] - 修订本为釐清如何将债务及其他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提供进一步指引[90] - 二零二二年修订本延迟至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94] - 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1 16:31
装机容量与发电量 - 总併网装机容量达4,583.39兆瓦(太阳能发电站97座、风力发电站7座)[10] - 装机容量较2021年末(4,168.02兆瓦)增长9.97%[10] - 并网装机容量从2,825.4兆瓦增至4,583.39兆瓦,增长62.2%[40] - 太阳能发电站数量从76个增至97个,装机容量从2,825.4兆瓦增至4,257.09兆瓦[24] - 风力发电站新增7个,装机容量326.3兆瓦,发电量426,785兆瓦时[24] - 发电站全部实现稳定併网发电[19] - 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太阳能从708小时增至722小时[24] 发电量表现 - 总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90.4%至3,322,474兆瓦时[19] - 总发电量同比增长90.4%,从1,744,946兆瓦时增至3,322,474兆瓦时[24] 业务布局与战略 - 清洁能源项目覆盖中国21个省份[10] - 水电开发权预期容量超5吉瓦(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12] - 通过自主开发及并购拓展风光业务规模[10] - 项目选址综合考量光照、风速及电网条件等要素[11] - 短期聚焦风光业务,长期布局多元化清洁能源组合[18] - 公司加快推动"蒙电进京"和"吉电进京"等重点基地项目落地[112][115] - 公司聚焦澳大利亚及RCEP国家等既有业务区域深度开发[114][115] - 公司重点研究氢能、储能及能源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投资孵化[124][127] - 公司探索新能源与"农业+智慧"融合发展模式[120][122] - 公司研究共享储能电站布局与现有电站配储需求衔接[120][122] -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125][127] - 公司设定2022年度全年任务目标[125][127] - 水能发电业务仍处于开发阶段,未对收入/EBITDA/分部利润产生重大贡献[182] 收入与利润(同比) - 收入为人民币19.85亿元,EBITDA为人民币16.79亿元[40]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1.5%,从13.1亿人民币增至19.85亿人民币[132] - 电力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4.5%,从4.2亿人民币增至8.17亿人民币[132] - 电价补贴收入同比增长31.2%,从8.9亿人民币增至11.68亿人民币[132] - EBITDA同比增长48.5%,从11.31亿人民币增至16.79亿人民币[132] - 净利润为2.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8%(去年同期3.61亿元)[35] - 期内溢利同比下降20.8%,从3.61亿人民币降至2.86亿人民币[133]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51.2%,从3.71亿人民币降至1.81亿人民币[133]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同比下降50.9%,从1.65人民币分降至0.81人民币分[133] 成本与费用(同比)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同比增长79.6%,从3.39亿人民币增至6.09亿人民币[132] - 总融资成本从人民币6.11亿元增至人民币6.92亿元,上升13.3%[42] - 融资成本总额同比增长13.3%至人民币6.92亿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占比93.1%达6.44亿元[194] - 银行借款相关融资成本同比增长11.9%至6.79亿元,贷款融资费用同比下降45.3%至3500万元[194]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25%至人民币1300万元[194] - 员工福利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61亿元,员工总数增至892人[91] - 本期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61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7400万元增长117.6%[95]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62.5%至人民币7800万元,即期所得税占88.5%达8800万元[198] 电价与收入模式 - 全量上网模式收入19.68亿元人民币,平均电价0.60元/千瓦时[28] - 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含增值税)为人民币0.60元,同比下降20%[41] - 内蒙古地区发电量最高(561,161兆瓦时),平均电价0.74元/千瓦时[28] - 新疆地区装机容量419.5兆瓦(含风电),发电量413,267兆瓦时[2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同比增长7.8%,从461.59亿人民币增至497.72亿人民币[139]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同比增长3.3%,从261.72亿人民币增至270.29亿人民币[139] - 总负债从2021年末的人民币368.75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405.92亿元,增幅为10.1%[141]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1年末的人民币113.23亿元增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148.17亿元,增幅为30.8%[141] - 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从2021年末的人民币77.78亿元增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116.34亿元,增幅为49.6%[141]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1年末的人民币255.52亿元微增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257.75亿元,增幅为0.9%[141] - 流动资产约为人民币183.87亿元,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148.17亿元[66][69] - 净债务为人民币309.06亿元,较2021年底的人民币265.41亿元有所增加[72] - 资本负债比率(净债务/总资本)为77.1%,较2021年底的74.1%上升[72] - 现金存款总额为人民币53.02亿元,其中人民币计价存款占41.72亿元[7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60.56亿元,其中人民币借款占310.85亿元[56] - 中国境内补贴项目清单的应收电费补贴为人民币81.37亿元[53] - 公司非流动资产(除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外)总额为人民币295.86亿元,其中中国地区占比99.4%达294.09亿元[188] - 澳大利亚地区非流动资产同比增长5.5%至人民币1.74亿元,香港地区同比下降25%至300万元[188] 现金流 - 经营所得现金为人民币6.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1亿元增长109%[148] - 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5.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65亿元增长115%[148] - 资本支出大幅增加至人民币20.25亿元,去年同期仅为人民币800万元[14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35.96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25亿元[148] - 银行借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65.9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9.97亿元增长32%[151]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25.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5.22亿元减少45%[15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5.23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增加人民币34.62亿元[15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38亿元,较期初的人民币48.14亿元减少10%[151] 财务比率 - EBITDA利润率从86%降至85%,下降1个百分点[59] - 债务对EBITDA比率从15.9升至18.4[60] - 营运现金流对净债务比率从3.8%降至3.4%[61] - 利息保障比率为2.66,较上年同期的2.49有所改善[62] - 营运现金流量对净债务比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约3.8%下降至本期间的约3.4%[64] - 利息保障比率约为2.66,高于2021年同期的2.49[64]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实际年利率从4.40%降至4.15%[33] - 发行50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3.8%,换股价调整为0.30港元[34] - 公司授出购股权,可认购总计4.343亿股公司股份[157] - 5千万美元可换股债券转换价重置为每股0.30港元,可转换为最多12.942亿股新股[158] - 公司股东特别大会批准新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最多434,300,000股购股权[162] - 公司重定2024年到期50百万美元3.8%可换股债券换股价为每股港币0.30元[162] - 可换股债券若按新换股价悉数转换,将最多转换为1,294,216,666股新股[162] 应收账款与客户集中度 - 应收账款中,来自国家电网附属公司的款项占总额约77.6%[84][87] - 来自内蒙古电力附属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约22.0%[84][87] - 前三大客户收入贡献占比超10%,客户A/B/C分别贡献3.75亿/2.30亿/1.98亿元人民币[191] 担保与抵押 - 约55%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由资产抵押担保[90] - 约55%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发电模块及设备、担保按金、收费权及股份/股权质押作担保[94] NEX集团相关交易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应收NEX集团未偿还结余净额约为人民币1.74亿元[99][103] - NEX集团同意转让股权公允值约3900万元、现金约3200万元及公司股份约2.74亿股(价值约5700万元)用于结算[99][103] - NEX集团抵押约4.6亿股公司股份作为结算抵押品[99][103] - 本期间NEX集团已转让股权估值约400万元及现金1200万元用于结算[100][104] 外汇与风险管理 - 公司主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运营,香港业务交易以港币和美元为主,汇率风险主要来自集团呈列货币的转换[92][96] - 公司未采用任何货币对冲工具,但管理层将加强外汇风险监控[92][96] 会计政策与估计 - 财务资料编制采用历史成本法,并修订金融资产及负债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163][166] - 公司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表现无重大影响[165][168] - 公司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70][176] - 管理层在编制财务资料时需作出重大会计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不同[174][177] - 编制财务资料时的重大判断及估计来源与2021年度财务报表一致[175][17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实现期内溢利人民币2.86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人民币1.81亿元[143] - 2022年上半年其他全面亏损为人民币2.11亿元,导致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143] - 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向非控股权益宣派股息人民币1.79亿元[143] - 公司总权益从2022年初的人民币92.84亿元略降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91.80亿元,降幅为1.1%[143] - 非控股权益从2022年初的人民币31.91亿元略降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31.17亿元,降幅为2.3%[143] - 累计亏损从2022年初的人民币57.80亿元收窄至2022年6月的人民币55.95亿元[143] - 递延所得税收益同比增加100%至人民币1000万元[198] - 公司未宣派期间股息(2021年同期:无)[199]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拥有892名全职雇员,相比2021年同期的543名增长64.3%[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93][97] - 公司加速新能源REITs发行和后续扩募安排[118][121] - 公司推进项目层面引入少数股东权益以改善负债结构[118][121] - 公司加快从生产模式向电力现货交易模式转型[119][121]
北京能源国际(0068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6:34
公司概况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及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168.02兆瓦[3] - 公司吸引众多实力投资者,包括京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中国华融、青岛城投及欧力士集团[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盘谷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国际)等[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大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Street Hamilton HM11[5]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西翼10樓1012室[5] - 公司网址为http://www.bjei.com[5] - 公司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和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168.02兆瓦[55] - 公司所有发电站均位于中国,广泛分布在21个不同省份[55] - 公司短期将集中精力发展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业务,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组合的多样性[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总装机容量为4,168.02兆瓦,较2020年的2,070.40兆瓦增长约101.3%[68] - 公司主要拥有预计容量超过5吉瓦的水电开发权,间接持有项目公司75%股权[5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全职员工人数为752人,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01百万元[110][112]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重大或有负债[113]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未来将积极物色投资机会[106][10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并无任何作对冲用途的金融工具[103][105] 财务表现 - 2021年全年总发电量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3]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实现溢利约人民币650百万元,总资产约人民币46,159百万元,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7]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实现溢利约人民币650百万元,总资产约人民币46,159百万元,累计“控制+确权”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12吉瓦,全年生产绿色电力达到约3,879,751兆瓦时[7] - 2021年公司成功完成工银股权融资、信用贷款和美元可换股债券,强化财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维护投资者利益[7] - 2021年公司净利润约为人民币6.5亿元,较2020年的约人民币2.62亿元有所增长[74]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7百万元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支出,主要为在建工程[85]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65百万元的金融資產減值支出[88] - 2021年公司确认了约人民币6百万元的出售附屬公司虧損[88] - 2021年公司应收账项、票据及电价补贴应收账项总额为人民币7,552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4,344百万元有所增加[88][90] - 公司积极寻求融资/再融资机遇以降低集资成本及改善资金流动性[9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32,039百万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7,820百万人民币,第二年到期部分为6,664百万人民币,三至五年到期部分为13,181百万人民币,六至十年到期部分为4,125百万人民币,十年后到期部分为485百万人民币[92]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0年的约92%下降至2021年的约85%,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额外运营费用[93][96] - 公司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20年的约7.4上升至2021年的约11.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94][96] - 公司运营现金流对净债务比率从2020年的约7.9%下降至2021年的约5.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94][96] - 公司利息保障比率从2020年的约2.41上升至2021年的约2.74,表明公司偿付利息的能力有所提升[95][9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671百万人民币,流动负债为11,323百万人民币[98]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72.1%上升至2021年的74.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的净债务增加[100][10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5,844百万人民币,其中非流动部分为939百万人民币,流动部分为4,905百万人民币[102]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现金存款以人民币计值[103]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拥有约人民币1,793百万元的资本承诺[103][105] - 公司于2021年完成了47项总装机容量为1,676.27兆瓦的附属公司收购[104][105] - 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了以人民币3,000百万元向工银投资出售联合光伏常州不超过29.43%股权的交易[106][107]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主要客户应收款中,国家电网和内蒙电力的附属公司分别占77.2%和22.4%[108][109] - 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中,约59%以资产抵押[109][111] - 公司于2022年1月至3月期间,NEX集团向公司转让了估值约人民币4百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公司股权及人民币12百万元的现金,用于结算用途[120] - 公司确认了人民币43百万元的预期信贷亏损,主要由于NEX集团尚未偿还的结余信贷风险增加[116] - 公司与NEX集团签订了第二份经修订结算协议,涉及NEX集团转让估值约人民币39百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公司股权、人民币32百万元的现金及约人民币57百万元的股份,以结算约人民币174百万元的未偿还结余[116] - 公司成功落地人民币30亿元权益融资业务[25] - 公司成功发行于二零二四年到期的50,000,000美元3.8%可转换债券[25] - 公司获得山东省282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7] - 公司获得海南省100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8] - 公司陆续取得山西省、内蒙古、广西省600兆瓦新能源项目指标[28]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为3,879,751兆瓦时,相当于258.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29]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相当于17,639.1万棵植树量[29] - 公司2021年总发电量相当于1,183千吨标准煤节约[29] - 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一项增资交易,向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出售不超过29.43%的股权,筹集资金人民币30亿元[71] - 公司于2021年6月成功发行了本金为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票面利率为3.8%,净收益约为4900万美元,其中约4050万美元用于偿还海外债务[7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实际利率约为4.40%,较2020年的约4.70%有所下降[70] - 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分地区)的余量上网容量为102.22兆瓦,发电量为71,420兆瓦时,收入为人民币0.57亿元[66] - 公司在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全量上网模式下,总装机容量为4,065.80兆瓦,发电量为3,808,331兆瓦时,收入为人民币27.84亿元,平均电价为每千瓦时0.73元[68] - 公司在2021年通过债务融资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以提升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70] - 公司计划将剩余的约800万美元在2022年12月31日前全部用于偿还海外债务、海外项目和一般营运资金[73] - 公司成功发行本金金额为50百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票面利率为每年3.8%[76] - 2021年溢利净额约为人民币650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262百万元有所增加[77] - 2021年收入和EBITDA分别为约人民币2,825百万元和人民币2,397百万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2,149百万元和人民币1,967百万元有所增加[77] - 2021年每千瓦时平均电价(不包括增值税)约为人民币0.73元,相比2020年的约人民币0.77元有所下降[78] - 2021年总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1,110百万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79] - 2021年公司拥有97座太阳能发电站和7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为4,168.02兆瓦,相比2020年的约2,070.40兆瓦有所增加[81] 战略与目标 - 公司旨在建立最高效及最先進的可再生能源運維平台,并透過採用低碳及可持續發展模式建造綠色生態圈[3] - 公司未来将把握国际能源产业大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構築綠色為主、多能互補、智慧協同的清潔能源產業生態體系[3] - 公司明确战略方向,坚定信念、毫厘必争,发挥机制优势,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在装机规模、利润指标等方面交出满意答卷[7] - 公司巩固安全生产基础、细化成本管控、强化市场营销、全面铺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经营效能[7] - 公司认为建设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中国能源行业未来数十年所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巨大的挑战但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9]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重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13] - 公司将摆脱既有思维窠臼和传统路径依赖,认真研究顺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发展新模式,勇于二次改革[13] - 公司将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和特征,将投资驱动和创新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并付诸行动,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13]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并坚持加速提升装机规模以在新兴能源行业取得重要话语权[23] - 2022年是公司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一年,公司将锚定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实现一流的战略目标,夯基垒台,持续改革,全面优化基础管理体系,做到高效合规[16] - 公司将坚持价值驱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上做文章,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忙而有序、未雨绸缪,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16] - 公司将坚持自主开发,积极推动“绿电进京”项目规划,助推京能国际结构升级转型[17] - 公司将在“三北”地区加快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布局[17] - 公司将重点打造河北、山东、山西、广西、广东、海南等区域光伏集群[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大和先进农业、高效组件、储能、氢能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力度,通过“能源+产业”整体优势争取项目[19] - 公司将加快战略新兴业务布局,重点研究储能、氢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投资孵化[19]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 公司将加快推进行业领先的轻资产服务业务布局,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碳资产和碳交易等[17] 行业趋势 - 2021年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突破100吉瓦,其中风电新增约47.57吉瓦,光伏发电新增约54.93吉瓦[9]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0吉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30吉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1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9] - 公司依托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四大海上风电基地,重点加快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和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9] - 第一批大基地约1亿千瓦项目正在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有序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近期将正式发布[9] -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储能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支撑,未来十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12] -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已进入新的时代,产业格局逐步固化,行业上游设备供应商呈强者恒强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强[13] - 能源央企纷纷加大投资规模,非传统能源央企也加快进入,市场空间逐步被挤压[13] - 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明显,下游投资逐步向大容量风机、高效组件及储能、氢能等上游制造端延伸,产业链整合态势明显[13] - 能源互联网构建在加速,将成为中国经济和中国能源未来最大的发展趋势和增值空间,也是未来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跨行业融合将成为其重要特点[13] - 公司预计在“十四五”时期,风电和光伏基地的总装机规模将达到约200吉瓦[123] - 公司预计2022年风电和光伏的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约50吉瓦和90吉瓦,总新增量将达到约140吉瓦[123]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抽水蓄能的投产总规模将达到62吉瓦以上,到2030年将达到约120吉瓦[124]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到30吉瓦以上[124] - 公司认为中国将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成为世界的重要示范和引领[126] - 公司预计自然资本投资和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支柱[126] - 公司致力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一流的国际清洁能源生态投资运营商[127]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项下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31] - 董事會共同負責履行企業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