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物流控股(00988)

搜索文档
CHIFENG JILONG GOLD MINING(600988):INCREASES COPPER AND GOLD RESERVES IN LAOS MINING AREA; SALES VOLUME AND PRICES TO RISE
格隆汇· 2025-08-11 07:02
资源储量更新 - Sepon新发现(SND)金铜项目完成第一阶段资源提取工作 新增黄金储量70 7吨 铜储量0 33百万吨 资源估算报告符合JORC标准 [1] - SND项目使公司权益黄金资源量增加28%至约440吨 矿区发现总计106 9吨黄金当量金属(铜按金当量折算) [1][2] - 矿区总矿石量达0 13十亿吨 金当量品位0 81克/吨 包括93 7百万吨"控制级"资源(平均品位金0 57克/吨 铜0 27%)和37 8百万吨"推断级"资源(平均品位金0 46克/吨 铜0 22%) [2] 项目开发潜力 - 通过深部钻探可能进一步增加SND矿床资源量 矿体向下延伸保持开放 Lane Xang Minerals计划雨季结束后恢复钻探 [2] - 选矿回收率表现优异 浮选+尾矿氰化联合金回收率达88% 铜回收率达88 5% 中硬度矿石适合浮选工艺 [3] 产能扩张计划 - 国内子公司武隆矿业2025年矿石处理能力将达满产3 000吨/日 鸡笼矿业计划将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 000吨 西登坪金矿二期项目获采矿许可证 设计年产金超1吨 [4] - 老挝Sepon矿区周边矿床勘探按计划推进 南部SND金铜矿床有望支撑未来产量增长 加纳Wassa矿重启DMH采坑将提升黄金产量 [5] 资本运作进展 - 鸡笼矿业2025年3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募集资金40%用于新矿山收购 海外融资渠道打通将加速并购和资源储备扩张 [6] 财务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分别为29 9亿元和31 9亿元 对应16倍2025年PE和15倍2026年PE [7]
建筑材料业董秘群体观察:中国巨石丁成车200万年薪居首 海南瑞泽秦庆同比降薪近80万
新浪证券· 2025-07-31 10:04
董秘薪酬总体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建筑材料行业表现 - 2024年建筑材料行业整体营收7084.49亿元,同比下降12.3% [1] - 归母净利润188.36亿元,较2023年直接"腰斩",不到三成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1] 建筑材料行业董秘薪酬分析 - 2024年建筑材料行业董秘平均年薪66.61万元,中位数63.02万元,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201.66万元 [1] -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董秘占比18.1%,金晶科技董秘于浩坤年收入不足20万元 [1] - 与2023年相比,建筑材料行业董秘年薪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下降2.2%、3.9% [2] 薪酬变动情况 - 29位董秘薪酬同比减少,海南瑞泽秦庆薪酬下调幅度达79.80万元 [2] - 26位董秘薪酬同比增长,山东玻纤王传秋和国际复材黄敦霞年收入增幅分别为50.15万元、51.82万元 [2] 薪酬排名情况 - 中国巨石董秘丁成车以201.92万元薪酬位列第一,比第二名旗滨集团邓凌云高14.0% [2] - 薪酬前10的董秘中,西藏天路胡炳芳因历史违规问题全年薪酬30.38万元 [3] 薪酬与职位关联 - 中国巨石董秘丁成车同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代行财务负责人及总法律顾问,并兼任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2] - 金晶科技董秘于浩坤未持有公司股份,2001年加入公司并曾任证券事务代表 [2] 公司财务数据对比 - 中国巨石2024年薪酬同比增长6.6%,旗滨集团同比下降0.2% [3] - 海螺水泥营收同比下降35.5%,天山股份归母净利润为-5.98亿元 [3] - 中铁装配营收同比增长27.1%,耀皮玻璃净利润同比增长192.8% [3]
多晶硅的供给侧博弈
对冲研投· 2025-07-30 20:06
行业重组传言与辟谣 - 市场传言光伏行业将进行大规模重组,涉及11家多晶硅企业联合组建合资公司,整合6家企业产能,总产能高达70万吨 [4] - 传言称收购方阵营包括通威、协鑫等6家传统巨头和南玻、丽豪等5家新锐企业,退出方包括宝丰、润阳等6家企业 [4] - 整合方案采用"合资公司+承债收购"模式,新公司背负被收购产能的银行负债,同时对目标公司净资产进行折扣收购 [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官方声明辟谣,称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强调将按法制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反内卷工作 [6] - 协会秘书长在朋友圈进一步澄清,呼吁不要为私利传播不实信息 [6] 多晶硅行业现状 - 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近3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暴跌至当前5万元/吨左右 [5][6] - 行业成本区间集中在3-4.5万元/吨,全行业已脱离亏损困境 [6] - 行业此前持续近两年寒冬,产能急速膨胀导致价格暴跌,部分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 [5] - 反内卷工作取得成效,被描述为"花小钱办大事" [7] 历史小作文回顾 - 2025年2月曾传言光伏行业要去除450GW产能,达到800GW稳态产能,并规定CR5市占率从45%提高到65% [8] - 5月13日流传硅料收储挺价"小作文",称六大头部厂商将并购剩余产能并设置4.5-5万元/吨挺价区间 [9] - 此前小作文引发的市场反应较弱,价格短暂上涨后继续下跌 [9]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9]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9]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整治工作与破除地方保护结合 [10]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10] - 高盛发布报告看空中国光伏产业,认为政策不足以改变产能过剩格局 [10] - 政府政策成为影响行业基本面的重要因素,分析框架需加入政策执行力参数 [10] 行业长期发展 - 内卷与反内卷的博弈指向中国经济如何从规模红利走向效率红利 [11] - 核心命题是中国能否摆脱制造业微笑曲线底部的窘境 [11]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6:31
技术研发 - 公司致力于研发智能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领域取得突破[33] - 机器人技术方面,提升运动规划与控制等技术,在感知驱动的步态规划与生成取得进展,研发多种伺服驱动器和传动技术[34] - 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将高性能视觉模型轻量化落地,自研低成本双目深度相机套件,实现全景感知功能,研发离线语音全链路交互技术[35][36] -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方面,升级USLAM定位导航系统,研发园区室外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实现不依赖RTK高精定位的无人物流车智能驾驶方案[37] -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方面,研究多模态语言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机器人,实现机器人自主任务规划框架,提升多任务决策和执行能力[38] - 2023年构建教育软硬件技术开发平台,研发新一代教育平台并接入AI大模型[40][41] - 公司以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期望在具身智能技术上实现突破[53] - 公司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软硬件研发,还将多模态感知和大模型技术作为重要战略,研究具身智能技术[54][55][56] 研发开支 - 2022年和2023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283亿元和4.905亿元,分别占年内总收益的42.5%及47.5%[39] - 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4.283亿元增至2023年的4.905亿元,占集团收入百分比从42.5%增至46.4%[73] 业务收入 - 2023年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3.474亿元,较2022年减少32.6%,占总收益32.9%[43] - 2023年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3.697亿元,较2022年增加47.9%,占总收益35.9%[47] - 2023年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0.622亿元,较2022年减少24.5%,占总收益5.9%[50] - 2023年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2.536亿元,较2022年增加91.5%,占总收益24%[52]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0.557亿元,较2022年的10.083亿元增加4.7%[62] - 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由2022年的5.167亿元减少32.8%至2023年的3.473亿元[65] - 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由2022年的2.634亿元增加47.9%至2023年的3.897亿元[66] - 其他产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由2022年的8240万元减少24.5%至2023年的6220万元[67] -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由2022年的1.324亿元增加91.5%至2023年的2.536亿元[68] - 其他收益由2022年的940万元增加189.4%至2023年的2720万元[70] 产品发布与量产 - 2023年推出UGOT通用拟态拼搭机器人,在Kickstarter众筹目标达成[42] - 2023年Chitu赤兔L4级无人物流车发布,获创新产品奖[45] - 2023年Wali T3000拖挂牵引机器人实现量产[46] - 2023年开发多款定制机器人,配送机器人Cadebot推向市场,有近百家代理合作[48] 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毛利为3.33亿元,较2022年的3.97亿元减少16.2%,2023年及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31.5%及39.4%[59][69] - 2023年公司亏损为12.646亿元,而2022年亏损为9.874亿元[59] - 销售费用由2022年的3.733亿元增加1.328亿元至2023年的5.061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2022年的37.0%增加至2023年的47.9%[71] - 管理费用从2022年的4.097亿元降至2023年的3.997亿元,占集团收入百分比从40.9%降至37.9%[72]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4640万元增至2023年的1.45亿元[74] - 财务费用从2022年的20万元增至2023年的900万元[76] - 所得税费用从2022年的1650万元增至2023年的3740万元,2022年及2023年年内亏损分别为9.874亿元及12.646亿元[77] - 2023年用于营运的现金约为10亿元(2022年为5.38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209亿元(2022年为1.454亿元),外部银行借贷约14.535亿元(2022年为8.227亿元)[83] - 集团2022年及2023年的杠杆比率分别为85.4%及73.3%,流动比率分别为1.0倍及1.5倍[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4.535亿元,较2022年的8.227亿元增加[85] - 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附属公司100%股权已质押作银行贷款担保[8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79.0%以人民币计值(2022年为85.7%),17.4%以港元计值(2022年为6.8%)[87] - 2023年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000.5百万元,2022年为人民币821百万元,主要因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179.5百万元[88] - 2023年集团资本开支为人民币540.7百万元,主要与深圳总部建设有关[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使用权资产为人民币45.7百万元(2022年为55.2百万元),租赁负债为人民币77.0百万元(2022年为66.1百万元)[93]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达人民币32.0百万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人民币2.6百万元[93] 人员信息 - 周剑为集团创始人,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负责领导董事会等工作[94] - 熊友军为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负责技术研发管理[97] - 王琳为执行董事、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兼董事会主席助理,负责协调公司级项目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00] - 刘明于201X年7月加入公司,2020年3月2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为执行董事,担任人力资源副总裁[103] - 夏佐全于2015年X月20日首次加入集团担任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02年X月起加入比亚迪,自2003年X月起创立深圳市正轩投资有限公司[106][107][108] - 周志峰于2015年X月20日首次加入集团担任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4年5月起任职于启明创投,担任合伙人[110][111] - 陈强于2022年11月29日首次加入集团担任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2年10月起任职于九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13][114] - 赵杰于2019年3月23日首次加入集团担任独立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王女士在加入集团前,于200X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优铠(深圳)机械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该公司于2020年11月撤销注册[102] - 刘明分别于1999年7月及2002年3月获得中国同济大学管理工程(投资经济)工学学士学位及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硕士学位[105] - 夏佐全于2007年7月获得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09] - 周志峰于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11年5月自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12] - 陈强于2005年X月毕业于中国湘潭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15] - 赵先生自2010年起任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自2017年9月至2023年9月任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1X年10月起任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17] - 熊先生于2019年3月23日加入公司任独立董事,2022年12月9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近40年会计及学术经验[119][120] - 潘先生于2022年11月29日加入公司任独立董事,12月9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利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及公司秘书等职[123][124] - 梁先生于2023年2月1X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19X4年起在香港任私人执业律师[124][125] - 邓先生于2017年12月加入公司董事秘书办公室,2019年3月23日获委任为监事,任监事会主席兼合规遵从中心总经理[129] - 贲先生于2020年2月加入公司任信息技术总经理,3月20日获委任为监事[131] - 王女士于201X年X月加入公司任内部控制总监,现任职工代表监事兼内部审核总监[133] - 周剑先生为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兼董事会主席[136] - 熊先生曾在沙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任独立董事[121] - 梁先生自2005年11月至今任中国波顿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04年9月至今任高阳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127] - 张钜为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2022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37][140] - 伍伟琴2022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在公司秘书专业有逾10年经验[1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2013名全职雇员,1997名就职于中国内地[88] 上市情况 - 公司H股于2023年12月2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46] - 公司于2023年12月29日在联交所上市[182] - 公司于2023年12月29日在联交所上市[194][196]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作为企业管治常规基础[145] - 上市后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有关期间无雇员违反事件[147]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含独立非执行董事)均衡组成[150] - 董事会成员包括周剑等4名执行董事、夏佐全等3名非执行董事、赵杰等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2][153][154] - 常规董事会会议至少每年召开四次,主席应每年最少一次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单独开会,2023年有关期间未开会[156] - 2023年有关期间公司未举行股东大会[157] - 董事会承担领导及控制公司责任,通过委员会指导管理,监察运营及财务表现[159] - 董事会保留政策、策略、预算等重要事项决定权,日常运营管理职责转授予管理层[162] - 周剑兼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该安排合适且符合公司及股东利益[164] - 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166] - 公司建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将于2024年对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进行年度审阅[168][169] - 董事任期自委任日期起计三年,现任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多在2022年12月9日委任[170] - 公司所有董事及监事的委任期均有效至本届董事会届满(2025年),届满后续聘[172] - 新任董事获正式及全面入职培训,包括考察厂房场地和与高管会面[175] - 公司为董事安排内部通报会、提供阅读材料,鼓励董事参加培训,费用公司承担[176] - 公司为全体董事组织培训课程,涵盖董事职责及责任[177] - 各董事于2023年12月21日取得上市规则规定的法律意见,确认了解董事义务[178] - 董事会设立审核、环境社会及管治及可持续发展、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五个委员会[18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熊楚熊任主席[181] - 环境、社会及管治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刘明任主席[18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潘福全任主席[186]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赵杰任主席[191] - 有关期间内审核、环境社会及管治及可持续发展、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均未举行会议[182][185][190]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建议委任外部审计师等多项工作[182]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薪酬政策等多项工作[187][188] - 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审阅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建议、物色董事人选等[192] - 提名委员会评估董事会组成时考虑多元化政策,必要时商定可计量目标[193] - 战略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剑任主席[195] - 战略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研究集团长期战略等并提建议[196] - 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邓峰任主席[197]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以提升效率和维持企业管治[198] - 公司通过考虑多种因素实现董事会多元化,最终按候选人功绩决定[199] - 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200] - 董事会订立可计量目标实施多元化政策,包括至少一名女性董事等[200] 薪酬情况 - 2023年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0 - 1000千元有9人,1000 - 5000千元有1人,5000 - 10000千元有4人,10000 - 20000千元有1人,20000 - 30000千元有1人[189]
丝路物流控股(00988):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维持除牌决定 股份将自4月23日起取消上市
智通财经· 2024-04-18 19:21
公司除牌决定 - 联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决定维持除牌决定,取消公司股份的上市 [1] - 公司未能证明其符合上市规则第13.24条的规定,导致除牌决定 [2] - 公司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2024年4月22日,自2024年4月23日上午九时起取消上市 [3]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利润率低且持续存在重大债务,近期收入增加未能使业务由亏转盈 [2] - 公司能否达致预期的收入增加及业务盈利能力改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4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营收为10.557亿元,较2022年的10.083亿元有所增加[5] - 公司2023年毛利为3.33亿元,较2022年的3.97亿元有所减少[5] - 公司2023年亏损为12.646亿元,较2022年的9.874亿元有所增加[5]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283亿元和4.905亿元,分别占年内总收益的42.5%及46.5%[12]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0.557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0.083亿人民币增加4.7%[36] - 2023年毛利为3.328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3.972亿人民币减少16.2%,2023年及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31.5%及39.4%[44] - 其他收益从2022年的940万人民币增加189.4%至2023年的2720万人民币[45] - 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3.733亿人民币增加至2023年的5.061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37.0%增至47.9%[46]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9.874亿人民币及12.646亿人民币[52] - 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4.283亿人民币增加至2023年的4.905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42.5%增至46.4%[48] - 2023年年内亏损净额为12.6459亿元,2022年为9.87368亿元[57] - 2023年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公认会计准则计量)为8.17002亿元,2022年为7.82037亿元[58] - 2023年经调整EBITDA(非公认会计准则计量)为5.15454亿元,2022年为5.37674亿元[59] - 2023年用于营运的现金约为10亿元,2022年为5.387亿元[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209亿元,2022年为1.454亿元[60] - 2022年及2023年的杠杆比率分别为65.4%及73.3%,流动比率分别为1.0倍及1.5倍[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4.535亿元,2022年为6.227亿元[62] - 2023年基本及稀释每股亏损为3.05元,2022年为2.50元[7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合计1,848,398,2022年为1,402,843;资产总计2023年为4,765,635,2022年为2,788,002[79] - 2023年流动负债合计1,952,105,2022年为1,364,495;非流动负债合计2023年为724,647,2022年为369,583;负债合计2023年为2,676,752,2022年为1,734,078[82][84]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960,413,2022年为961,279;少数股东权益2023年为128,470,2022年为92,645;股东权益合计2023年为2,088,883,2022年为1,053,924[86] - 202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55,698,主营业务成本722,880;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8,272,主营业务成本611,104[95] - 2023年度中国内地主营业务收入825,021,中国香港及海外为230,677;2022年度中国内地主营业务收入877,267,中国香港及海外为131,005[96][98] - 2023年度两个客户贡献营业收入合计422,822,000元,占比40%;2022年度两个客户贡献营业收入合计527,825,000元,占比52%[99][100] - 2023年在建工程为1,010,999,2022年为578,420[78] - 2023年长期借款为648,989,2022年为295,891[83] - 2023年资本公积为7,212,784,2022年为5,014,876[85] - 2023年度耗用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654,352元,较2022年度的347,271元增长约88.43%[102] - 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按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为37,361元,2022年度为16,509元[103] - 2023年度基本每股亏损3.05元,2022年度为2.50元,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亏损分别为1,234,048元和974,809元[106]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068,734元,坏账准备235,061元,净额833,673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739,284元、89,629元、649,655元[108] - 2023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886,108元,坏账准备16,652元,净额869,456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7,530元、17,089元、50,441元[114]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777,223元,2022年为324,468元[119]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412,534元,2022年为305,406元[125] - 2023年12月31日长期借款抵押、质押及保证借款676,311元,扣除一年内到期部分后净额648,989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98,194元、295,891元[131] - 2023年度公司股本从396,173元增加到417,851元,通过非公开发行和香港上市发行新股筹集资金[134][137][13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为3.474亿元,较2022年减少32.8%,占年内总收益的32.9%[16] - 2023年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达3.897亿元,较2022年增加47.9%,占总收益36.9%[20] - 2023年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达6220万元,较2022年减少24.5%,占总收益5.9%[23] - 2023年消费级机器人及硬件设备收入达2.536亿元,较2022年增加91.5%,占总收益24%[25] - 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5.167亿人民币减少32.8%至2023年的3.473亿人民币[40] - 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2.634亿人民币增加47.9%至2023年的3.897亿人民币[41] - 其他产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的8240万人民币减少24.5%至2023年的6220万人民币[42] -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收入从2022年的1.324亿人民币增加91.5%至2023年的2.536亿人民币[43] 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公司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7][8][9][10][11] - 2023年公司构建教育软硬件技术开发平台,研发新一代教育平台并接入AI大模型[13][14] - 2023年公司推出UGOT通用拟态拼搭机器人,众筹目标达成[15] - 公司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专注五大行业,推出多款产品并提供全栈式方案[17] - 2023年Wali T3000拖挂牵引机器人实现量产[19] - 2023年公司第一代猫砂机构建全球二级分销体系,第二代猫砂机和旋扫地机量产[24] 公司人员与薪酬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2013名全职雇员,其中1997名就职于中国内地[26] - 2023年薪酬成本总额为10.068亿元,2022年为8.628亿元,股份薪酬开支增加1.795亿元[26] 公司资本开支与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集团资本开支为5.407亿元,主要与深圳总部建设有关[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6570万元,租赁负债为7700万元[30]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达3200万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280万元[30] 公司上市与融资情况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国际配售部分募集资金913,842,000港元(约合人民币828,142,000元)[115] - 2022年度,公司按每股78.88元发行10,919,498股,筹集资金8.6133亿元,其中1091.9万元计入股本,8.50411亿元计入股本溢价[139] - 2022年7月,公司为收购上海优必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发行1,166,319股,股份公允价值9199.9万元,其中116.6万元计入股本,9083.3万元计入股本溢价[140] - 公司H股于2023年12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9.059亿港元,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2530万港元[149][15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途及预计使用时间:提升研发能力占47%(4.258亿港元,2026年底前)、偿还银行贷款占19.4%(1.757亿港元,2024年底前)等[153] - 2023年12月29日,公司收到香港公开发售募集资金所得款项约1.015亿港元(约9200万元人民币)[154] - 2024年1月3日,公司收到国际配售募集资金所得款项约8.714亿港元(约7.892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8.281亿元人民币其他应收款转为货币资金[1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动用任何所得款项净额,将按预期用途逐步动用[157] - 2024年1月19日超额配股权限行使,涉及292,150股H股,占超额配股权限行使前初步可供认购股份总数约2.59%[161] - H股发售价为每股90.0港元,扣除部分费用后,2024年1月24日收到超额配股所得款项约253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元)[161] 公司治理与公告相关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熊楚熊先生为主席,已审阅公司2023年度综合年度业绩[158][159] - 2023年财报数据获核数师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同意认可,其工作不构成审计工作[160] - 2024年1月24日董事会多项决议,2月8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获股东批准[162] - 自上市日至公告日,公众股东持有的已发行股份不少于25%[163]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164] - 年度业绩公告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出[164] - 2023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登[165]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8] 公司法律与诉讼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牵涉任何重大法律诉讼[148] 公司股利分配情况 - 2024年3月28日,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分派2023年度股利[141]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9: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5,342千港元,较2022年的7,449千港元增长642.94%[1]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77,400千港元,较2022年的99,586千港元增加78.14%[1][2]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26港元,较2022年的0.15港元增加73.33%[2]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80,142千港元,较2022年的279,129千港元减少35.46%[3]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55,312千港元,较2022年的82,891千港元减少33.27%[3] - 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786,909千港元,较2022年的735,156千港元增加7.04%[3] - 2023年流动负债净值为 - 731,597千港元,较2022年的 - 652,265千港元减少12.16%[3] - 2023年负债净值为 - 583,258千港元,较2022年的 - 405,650千港元减少43.78%[4]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5342千港元,2022年为7449千港元;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62千港元,2022年为268千港元[34] - 2023年融资成本为51101千港元,2022年为51456千港元[35] - 2023年除税前亏损相关各项成本中,已售存货成本49288千港元,2022年为1397千港元等[35]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167342千港元,2022年为94519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41790千股[40]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总额366千港元,2022年为170千港元[41]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不超30天的为364千港元,31至60天的为2千港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109千港元和61千港元[42] - 2023年应收贸易账款减值拨备于1月1日和12月31日均为0千港元,2022年1月1日为99569千港元,12月31日为0千港元[42] - 2023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1,519千港元,2022年为24,849千港元[4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731,597,000港元,负债净额约583,258,000港元,截至该日止年度产生净亏损约177,400,000港元[5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约96,673,000港元,减值亏损约38,184,000港元[54]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约50,805,000港元,减值亏损约10,434,000港元[55]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石油资产账面价值约32,664,000港元,减值亏损约33,000,000港元[5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账款中向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支付按金的账面价值约24,749,000港元[57] - 2023年经营业务收入约55,342,000港元,较2022年约7,449,000港元增加约643% [70] - 2023年经营业务毛利约2,900,000港元,毛利率5.2%,2022年毛利约5,371,000港元,毛利率72.1% [70]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营业务亏损约167,342,000港元,2022年约94,519,000港元[70] - 无抵押其他借贷本金300,000,000港元,年利率11%,未偿还结余连利息共531,408,000港元,2022年为489,098,000港元[71] - 承兑票据未付结余连利息(年利率12%)共86,801,000港元,2022年为77,501,000港元[71] - 2023年集团负债净额583,758,000港元,较2022年405,650,000港元减少177,608,000港元[7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贷总额约5.34868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524.1万港元[105] - 2023年其他借贷总额为5.31408亿港元,2022年为4.89098亿港元,固定年利率11%[107] - 2023年末集团雇员总数约30人,与2022年持平[110] - 2023年末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37%,2022年约为668%[112] 债务重组相关事项 - 2023年公司拟通过安排计划重组债务,计划资金约10,000,000港元将转移至计划公司A[10] - 2024年1月25日,计划获必要法定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过半债权人(代表不少于索赔价值之75%)投票赞成[13] - 2024年3月1日,与股本重组、认购事项及计划有关的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通过[14] - 2024年1月2日,计划文件寄发予计划债权人;2月8日,多项事项详情寄发予股东[12][13] - 2024年1月2日,计划文件寄发予计划债权人,1月25日计划获计划债权人必要法定多数批准[46] - 2024年2月8日,通函寄发予股东,3月1日与股本重组等有关的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47] - 股本重组中股本削减产生63,537,223港元进账,注销股份溢价产生1,498,954,000港元进账用于抵销累计亏损[60] - 认购事项将配发及发行146,820,480股股份,总认购价50,000,00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结余约10,000,000港元用于公司业务[61] - 计划转拨约10,000,000港元给计划债权人,最多配发及发行82,055,358股债权人股份给计划债权人[62] - 2024年1月25日计划获计划债权人必要法定大多数批准[94] - 2024年2月27日执行人员授出有条件清洗豁免及有条件同意特别交易[95] - 2024年3月1日与股本重组等有关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96] - 股本重组包括每十股合为一股、削减股本、分拆股份、注销股份溢价,产生进账约6353.72万港元[88][89] - 2023年10月9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协议,认购人将认购1.4682048亿股新股,总价5000万港元,每股约0.341港元,占扩大后股本约50.10%[91] - 计划资金约1000万港元将转移至特殊目的实体公司用于分派给计划债权人[92] - 公司将配最多82,055,358股入帐列缴足债权人股份清偿计划债权人债务[92] 股份买卖及复牌相关 - 公司股份自2022年5月24日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至业绩公布日期仍未恢复[6] - 公司股份自2022年5月24日起暂停买卖,18个月期限于2023年11月23日届满[77][81] - 2023年11月公司提交复牌计划,证明核心业务可行性等符合上市规则[82] - 2023年12月15日公司接获除牌决定,上市复核委员会复核于2024年3月22日举行,结果未出[83] - 公司自2022年5月24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股份买卖,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125] 会计准则应用相关 - 集团于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首次应用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18]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未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产生重大影响,但影响会计政策披露[22] - 集团未应用2023年1月1日开始财政年度已颁布但未生效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2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于待定日期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生效[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等多项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生效[26]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会计期间生效[26] - 2022年修订本将2020年修订本生效日期押后至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允许提早应用[32] - 按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负债,公司应用2020年修订本后无需重新分类负债[33]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美国所得税按21%税率计算[36][37][38] 业务销售相关 - 2024年首三个月签署销售合约约17万吨铁矿石产品[100] - CIM将按低市场费率3%的折扣价分十次供应43万吨高品位直接运输矿石[101] 其他事项 - 香港取消强积金与长期服务金对冲机制,取消安排2025年5月1日正式生效,集团认为对长期服务金责任影响不重大[24] - 2023年8月18日,公司接获约65,600,000港元债务金额的清盘呈请,约5,738,000港元银行存款被冻结,聆讯押后至2024年4月15日,2023年12月31日相关未偿还本金及利息86,801,000港元已入账作应付承兑票据[45] - 公司预计2024年录得正面现金流量,改善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估值[65] - 仓储业务量在报告期下半年大幅增长[75]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061.4万港元,21%以人民币计值,79%以港元计值[10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贷5.34868亿港元须于一年内偿还[105]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118] - 2023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1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3年度业绩[123] - 2023年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09] - 2023年末无物业质押作银行融资抵押,2022年亦无[111] - 2023年末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2022年亦无[116] 法定股本及已发行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方面,2022 - 2023年每股面值0.10港元,普通股数目20,000,000千股,面值2,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方面,同期每股面值0.10港元,普通股数目641,790千股,面值64,179千港元[44]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12:00
经营业务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1,2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1,609千港元减少[8] 投资业务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投资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千港元增加[8] 融资业务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56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7,107千港元减少[8] 负债情况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承担的负债净额为447,063,000港元[10]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679,593,000港元[10] 净亏损 - 本集团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产生净亏损约37,082,000港元[10] 股份交易 - 本公司股份自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起暂停于联交所交易[12] 财务报表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照历史成本法编制[13] 业务分类 - 本集团根据产品和服务组织成业务单位,分为商品贸易、石油和物流三个经营分类[19] 商品贸易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商品贸易分部对外部客户销售货品及提供服务收入为2,470千港元[20]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公司的商品贸易分类资产总值为289,17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底的306,108千港元有所下降[22] - 公司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外部客户收入分别为1,566千港元和904千港元[23]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中,中国地区占据了194,462千港元,美国地区占据了69,610千港元[2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货品和提供服务,分别为904千港元和1,566千港元[25] - 公司的银行利息收入为53千港元,政府补贴为0,其他收入为12千港元[25] 费用情况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26,60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648千港元有所增加[26]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主要来自服务成本、员工成本、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方面,总计为9,132千港元[26] 税务和股息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没有计提香港利得税、中国企业所得税和美国所得税撥備[27]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没有派发股息[28] 每股亏损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055港元,基本亏损总额约为35,066,000港元[29] 全球经济形势 - 全球地缘经济摩擦持续,企业需调整生产和采购战略[54] - 中国采取措施促进疫情后复苏,致力于恢复长期潜力增长率[5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致力于加强贸易和物流分类,注重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56] - 公司与重组顾问合作,探索商品贸易、物流和仓储商机[57] - 公司采取轻资产扩张模式,利用现有实体和数字交易基础设施[58] - 公司积极追求高标准的企业治理和道德问题[59] 公司人员和资产情况 - 公司员工总人数约为30人,除基本薪酬外可能发放酌情花红[6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580%,资产主要以人民币计值,承担人民币净汇兑风险[70] 公司股权情况 - 公司未持有任何衍生金融工具或对冲工具[72] - 公司提起仲裁程序,要求赔偿违约行为[74] - 公司与匯力源之间的股权交易存在争议,仲裁尚未结束[75]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7] - 公司未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8]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有的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比例较低[79] - 公司未在回顾期内订立任何安排,以便董事通过购买公司股份或其他法人团体的股份获利[80] - 公司已采纳购股权计划以激励参与者[81] - 公司未在回顾期内授出、注销、失效或行使任何购股权[82] - 公司的主要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较高[84] - 中國長江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有責任購買170,372,822股股份[86] - 蔡麗娟女士通過其附屬公司持有53,831,770股股份[87] - 天津物產集團有限公司實益持有43,822,412股股份[88] - 董事並未知悉其他人士擁有本公司股份權益[89] 公司治理 - 公司致力於提升企業管治標準[90] - 公司將繼續檢討董事會架構以填補董事長空缺[91] 股份交易暂停 - 公司股份自2022年5月24日起暫停買賣[94] - 公司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完成復牌指引[97] 证券交易行为守则 - 公司已採納標準守則作為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9:5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丝路物流控股有限公司的收入约为2,470,000港元,同比下降约36.5%(2022年同期为3,912,000港元)[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未审计综合亏损约为35,066,000港元,同比减少约5.6%(2022年同期为37,114,000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149,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137,000港元下降约63.4%[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41,413,000港元,同比减少约16.8%(2022年同期为49,778,000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26,606,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5,648,000港元增加约3.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38,616,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9,877,000港元减少约22.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447,063,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5,650,000)港元增加约10.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679,593,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2,265,000)港元增加约4.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64,072,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9,129,000港元减少约5.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借贷总额约为572,996,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49,219,000港元增加4.32%[47] 收入来源 - 销售货品的收入为904千港元,较2022年的1,051千港元下降约14.0%[14] - 提供服务的收入为1,566千港元,较2022年的2,861千港元下降约45.1%[14] - 银行利息收入为53千港元,较2022年的5千港元增长了960%[15] 股息与税务 - 本集团在报告期内未派发股息,保持与2022年相同的政策[17] - 本集团在香港、中国及美国均未产生应课税溢利,因此未计提相关税务拨备[16] - 董事会并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派息[60] 经济环境与市场挑战 - 全球经济环境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维持及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在重新开放后强劲反弹,第二季度按年增长6.3%[31] - 由于货币紧缩的影响,集团的表现及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已委任安永企业财务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重组顾问[32] - 由于能源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表现平平,未来经济走势将取决于具体地区的结构性因素[31] - 预计全球经济将经历低于预期的增长,直至通胀率回落到央行目标区[36] 业务发展与战略 - 集团积极争取在下半年拓展各类业务,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30] - 公司计划通过审慎选择业务伙伴来管理交易对手风险,以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39] - 正在探索和评估商品贸易、物流及仓储方面的商机,包括建筑材料、煤炭及铁矿石[40] - 公司致力于建立轻资产扩张模式,以实现项目的可扩展能力[41] - 预计将通过在香港及中国大陆的员工和财务资源实现成功的项目和出色的财务回报[42]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积极追求在企业管治和道德问题上保持高标准,以反映外部期望和企业文化[43] - 建立了明确的道德商业交易准则和补救机制,以处理任何偏离道德标准的行为[45] - 集团董事会致力于提升内部企业管治标准,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期间内,本公司董事会确认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72] 其他事项 - 本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接获针对约65,600,000港元债务的清盘呈请,聆讯定于2023年11月1日进行[27] - 东莞海辉物流有限公司需偿还总额为人民币3,200,000元的判决债务,其中人民币2,700,000元须于2022年12月31日前偿还[26] - 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民事起诉状要求遷安物流偿还总额人民币197,754,190.70元,法院已驳回原告的索偿[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约为580%,较2022年12月31日的668%有所改善[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总人数保持在30人,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有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51] - 集团未有任何衍生金融工具或对冲工具,承受人民币净汇兑风险[5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的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300,000,000港元,已到期并未被赎回[49] - 本公司于2021年11月26日接获联交所通知,因未能维持上市规则第13.24条规定之充足营运水平,导致股份于2021年12月8日暂停买卖[67] - 本公司股份自2022年5月24日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因未能遵守上市规则第13.24条[70] - 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若本公司未能在2023年11月23日前恢复买卖,将面临除牌风险[70] - 本公司需遵守复牌指引,证明符合上市规则第13.24条,以恢复股份买卖[68]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未由核数师审阅,但已由审计委员会审阅[73]
丝路物流控股(0098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7:58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营业务收入约为7,449,000港元,较上一年减少45.4%;毛利率为72.1%,较上一年40.9%有显著提升[22] - 本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經營業務虧損约94,519,000港元,较上一年度295,153,000港元有所改善[22] - 本年度,本集团的负债净额为405,650,000港元,较去年的资产净值286,497,000港元减少119,153,000港元[23] - COVID在2022年逐渐降级为公共卫生关注事项,市场关注焦点转向对当前经济冲击采取政策反应的及时性和规模[24] - 本集团在履行复牌指引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寻求各种业务选择,突破财务及法律障碍以实现业务计划[25] 公司收购与合作 - 本集团于2021年12月完成对RockEast的收购,总代价为9,407,000加元(约合57,954,000港元)[43] - 本集团于2022年4月与天津匯力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内蒙古亚欧大陆桥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3.396%股权,代价为人民币95,647,400元[44] 公司财务状况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员工总人数约为30人,未根据新计划授出尚未行使的购股权[45] - 本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比率约为668%,较2021年的291.7%有显著增长[47] - 本集团的货币资产、贷款及交易主要以人民币、美元及港元计值,承担人民币净汇兑风险[48] - 本集团未持有任何衍生金融工具或对冲工具,将在日后有需要时考虑采取适当对冲措施[49] 公司治理与董事信息 - 公司董事会在过去年度内共举行了15次会议,包括4次定期会议,以讨论和批准财务和运营表现,并将在未来每季度继续举行定期会议[87] - 公司已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发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书,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94] - 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并无财务、业务、家属或其他重大相关关系[96] 公司环保与社会责任 - 公司主要廢氣排放物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顆粒物,2022年分别为4.15千克、0.02千克和0.30千克[174] - 公司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占总排放的1.5%,而能源间接溫室氣體排放占98.5%[174] - 公司通过安装空调挂机、使用LED照明等措施,成功降低用电量29%[175] - 公司在2020年设定了用电量和用水量的节约目标,分别为减少3%[183] - 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来节约用电,如使用LED节能照明、关闭不必要的照明设备、购置空调掛机等[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