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地产(01238)

搜索文档
宝龙地产盘中最低价触及0.26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20 17:07
资金流向方面,当日主力流入181.560万港元,流出200.269万港元,净流出18.71万港元。 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于1990年在澳门成立。秉承"让空间有爱"的企业使命,宝龙产业经营不断拓展,形 成地产、商业、酒店、文化艺术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旨在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全球领先的 城市商业运营商。截至目前,宝龙集团总资产超两千亿,有万余名员工活跃在海内外200多家公司,累计慈 善捐赠逾14亿元。宝龙地产自2003年起专注开发运营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2009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股票 代码:HK.1238),并连续十七年获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连续十一年获"中国商业地产公司品牌价值 TOP10"等荣誉。目前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区域打造了近300个高品质物业项目。商 业项目涵盖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三大产品系列,住宅项目涵盖从中高档商品房到别墅等各类业 态,加之服务配套齐全、高标准定位的办公楼、酒店、公寓项目,宝龙正以多元立体的业态,满足国内不断 增长的复合型房地产需求。宝龙商业于2007年开始向零售商业物业的开发商、租户及业主提供商业运营 服务,并于2019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 ...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6月2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6:44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6月20日收盘,共有52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F8企业(08347)、荟萃国际(控股)(08041)、德翔海运(02510)创高率位居前三,分别为50.74%、31.67%、29.19% [1] - F8企业(08347)收盘价0.137港元,最高价0.205港元,创高率50.74% [1] - 荟萃国际(控股)(08041)收盘价0.680港元,最高价0.790港元,创高率31.67% [1] - 德翔海运(02510)收盘价10.040港元,最高价10.180港元,创高率29.19% [1] - 其他创高率较高的股票包括MI能源(01555)22.81%、麦迪卫康(02159)17.65%、阳光油砂(02012)16.46%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XI二南CO-U(09311)创低率-26.71%,收盘价2.146港元,最低价2.146港元 [2] - 帝国科技集团(00776)创低率-20.00%,收盘价1.260港元,最低价1.160港元 [2] - 奥威控股(01370)创低率-10.76%,收盘价0.199港元,最低价0.199港元 [2] - 古兜控股(08308)创低率-10.34%,收盘价0.053港元,最低价0.052港元 [2] - 中国绿地博大绿泽(01253)创低率-8.33%,收盘价0.013港元,最低价0.011港元 [2] 其他股票表现 - 新琪安(02573)收盘价15.820港元,最低价15.000港元,创低率-0.66% [3] - 顺丰控股(06936)收盘价46.000港元,最高价48.800港元,创高率3.90% [1] - 山东黄金(01787)收盘价26.950港元,最高价28.150港元,创高率1.26% [1] - 中信银行(00998)收盘价7.820港元,最高价7.970港元,创高率1.14% [1] - 工商银行(01398)收盘价6.200港元,最高价6.240港元,创高率0.32% [2]
华润、万达、新城、龙湖、大悦城...12家企业租金收入与运营情况:有的商场更值钱了!
36氪· 2025-06-12 10:44
行业概况 -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在2024年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以资产运营为核心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租金收入成为最稳定现金流 [1] - 统计的140个购物中心中,超85个租金收入突破1亿元,超60个实现同比增长 [1]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商场仍是主要收入来源,部分二线城市如沈阳、大连、无锡等表现突出 [1] - 轻资产转型加速,运营模式向委托管理和品牌输出倾斜 [1] - 行业进入"存量运营决胜期",多个企业发力存量项目改造,实现客流、租金、销售额同步增长 [1] 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 - 华润置地2024年营业收入2788亿元(+11%),购物中心租金收入193.5亿元(+8.4%)[2] - 华润万象生活综合收入170.4亿元(+15.4%),商业运营管理服务收入42.1亿元(+30%)[2] - 9个标杆mall租金收入合计76.23亿元,占总租金收入的39.4% [2] - 深圳万象城以15.57亿元年租金收入居首,杭州万象城14.25亿元,沈阳万象城11.67亿元 [3] - 二线城市项目表现突出,沈阳铁西万象汇租金增长率达8.39% [4] - 全国在营购物中心122座,管理面积1314万㎡,2024年零售额2150亿元 [6] - 2024年新开21座购物中心,新签12个轻资产项目 [8] 珠海万达商管 - 2024年新开25座万达广场,包括首座"四代+"武汉汉街万达 [10] - 截至2024年底运营513座万达广场,管理面积超7000万㎡ [11] - 2025年计划新开30座万达广场,重点布局华中和华东地区 [12] 龙湖集团 - 商场租金收入109.8亿元(+6.8%),42个天街租金收入超1亿元 [14] - 重庆时代天街以7.3亿元租金收入成为集团最高 [14] - 2024年新开13个商场,其中6个为轻资产项目 [18] - 2025年计划至少新开8个天街项目 [21] 新城控股 - 商业运营总收入128.1亿元(+13.1%),超额完成目标 [24] - 全国布局200座吾悦广场,已开业173座,出租率97.97% [25] - 2024年新开15座吾悦广场,其中8个为轻资产项目 [27] - 2025年计划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140亿元,新开至少5座吾悦广场 [29] 大悦城地产 -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30.2亿元(+1%),10个商场年租金收入突破1亿元 [32] - 上海静安大悦城租金收入增长20%,三亚大悦城实现100%出租率 [33][34] - 2024年新开3座大悦城,2025年计划新开深圳大悦城和南昌大悦城 [37][39] 宝龙地产&宝龙商业 - 宝龙商业2024年新开11个项目,包括7座宝龙广场 [41] - 截至2024年底已开业98个零售商业项目,总建筑面积1110万㎡ [43] - 2025年计划新开7个项目,包括5座宝龙广场 [44] 恒隆地产 - 内地商场总收入48.1亿元(-3%),上海两个旗舰商场收入均下跌 [46] - 次高端商场表现较好,天津恒隆广场租金增长12% [46] - 杭州恒隆广场计划2025年起分阶段开业,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 [50] 太古地产 - 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44.89亿港元(+7%),上海前滩太古里租金和销售额双增长 [51] - 北京太古坊(原颐堤港二期)将于2026年分阶段落成,成为内地首个"太古坊"项目 [55] - 未来2年将有7个项目陆续面市,包括西安太古里、三亚太古里等 [57] 瑞安房地产 - 租金及相关收入35.47亿元(+9%),77%来自上海物业组合 [59] - 蟠龙天地租金收入增长64%至1.15亿元,鸿寿坊增长290%至0.82亿元 [60] - 2025年将新开上海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和武汉光谷创新天地商业公园 [64] 嘉里建设 - 内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40.7亿港元(-1%),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表现稳健 [67] - 杭州嘉里城计划2025年10月开业,商业部分由10万方盒子+街区组成 [71] 新鸿基地产 - 内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28.47亿元(-2%),广州天环Parc Central表现突出 [73] - 未来三年将有6个新项目入市,包括苏州环贸广场ICC和上海徐家汇中心ITC Maison [74] 九龙仓集团 - 内地投资物业收入45.7亿港元(-4%),成都IFS和长沙IFS表现稳健 [77] - 长沙IFS去年新开80+家品牌,其中30+家为首店 [78]
宝龙地产(01238) - 2022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69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为人民币145.5亿元,商场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9.2亿元,毛利率为31.0%[9]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1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6.1%[55] - 2022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14,54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1.0%[55] - 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1,9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9%[55] - 2022年上半年在线销售收入为50.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5%[50] 用户数据 - 截至2022年6月30日,VIP会员总数为5,602万,同比增长31%[50] - 2022年上半年,VIP会员消费占比为17%,其中部分项目的会员消费占比超过25%[50] 市场表现 - 2022年上半年累计合同销售额达到人民币232.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170元/平方米,长三角地区占总销售额的74.3%[17] - 2022年上半年合同销售按城市等级分布,二线城市占比52.7%,新一线城市占比24.6%[13] - 2022年上半年住宅销售占比为65.7%,商业销售占比为34.3%[15] - 2022年上半年在杭州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0.54亿元,占比13.1%[16] - 2022年上半年在宁波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5.67亿元,占比11.0%[16] 土地储备与未来展望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3152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3377亿元,其中70.4%位于长三角地区[10][21] - 2022年下半年将推出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850亿元[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的总债务为66,568百万人民币[64] 商业运营 - 2022年上半年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为93.4%[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签约商业物业建筑面积为1,470,000㎡,较2021年增长4.6%[34] 新项目与扩张 - 宁波高新Powerlong广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20,990平方米[72] - 绍兴柯桥兴澜城项目在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47,104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达到100,068平方米[72] - 温州瑞安金子山项目在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304,697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达到396,188平方米[72] - 南京丰汇项目第一期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18,523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15,503平方米[73] - 苏州张家港项目的可售建筑面积为64,040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30,508平方米[73] - 淮安Powerlong土地的可售建筑面积为66,186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35,825平方米[73] - 无锡宜兴项目A地块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23,638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67,219平方米[73] - 哈尔滨全球100 Powerlong城的可售建筑面积为474,949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277,620平方米[75] - 青岛即墨翡翠花园的可售建筑面积为83,646平方米[75] - 绍兴上虞曹娥风景区项目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464平方米[72]
宝龙地产(01238)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2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13.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为人民币264.8亿元,商场运营收入为人民币38.5亿元[9] - 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24.5亿元,毛利率为31.5%[9] - 2022年合同销售额达到人民币409.5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为272万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032元/平方米[10] - 2022年住宅销售占总销售的68.9%[13]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6,481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4.4%[40] - 2022年总收入为31,37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1.4%[40] - 2022年净利润为1,61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8.0%[40] - 2022年核心盈利为3,676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8.6%[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11,80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52.9%[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33,751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6%[49] 用户数据 - 2022年长三角地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4.0%[10] - 2022年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储备占总土地储备的67.1%[15] - 2022年土地储备的平均土地成本为人民币3,523元/平方米,占2022年平均销售价格的23.4%[15] 未来展望 - 2023年计划推出的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820亿元,其中67.4%位于长三角地区[10] - 预计2023年将有不少于13个项目开业,其中不少于8个为购物中心[3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2年商业运营项目新开8个,新增合同项目11个,建筑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平均入住率为92.6%[10] - 2022年新签独立第三方合同建筑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占新合同建筑面积的51.9%[34] - 2022年累计商业合同建筑面积为1,519万平方米[3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到2740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2828亿元[10] 负面信息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4.4%[40] - 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8.0%[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同比下降52.9%[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同比下降4.6%[49]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在山东省的酒店项目总客房数为1,016间[63] - 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酒店项目总客房数为2,570间[63] - 公司的酒店项目覆盖多个城市,包括青岛、上海、杭州等[63]
宝龙地产(01238)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同比下降27.2%[44]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2.33亿人民币,毛利率为28.8%[44] - 归属于股东的核心盈利为人民币12.8亿元,同比下降34.6%[44]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5.9%[44] - 每股收益(EPS)为2.3分,同比下降86.5%[44] 用户数据 - 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176亿元,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509元/平方米[10] - 销售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总销售额的64.0%[16] - 2023年上半年合同销售中一线城市占比为5.4%,新一线城市占比为19.8%[13] - 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超过90%[10] - 同店销售额较2022年增长约20%[10] - 同店客流量较2022年增长约23%[10] 未来展望 - 预计下半年将推出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650亿元的项目,其中70.1%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0]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367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2324亿元[10]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112.81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4.5%[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258.97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3.2%[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478.39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增长10.2%[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130.80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33.6%[52] 新产品和市场扩张 - 公司在泰安、青岛、烟台等地共开设了5个项目,提供1,016间客房[66] - 在长三角地区,公司共开设了11个项目,提供2,570间客房[66] - 2010年开设的四点酒店在太仓提供446间客房[66] - 2016年开设的上海美憬阁酒店提供241间客房[66] - 2020年开设的烟台君特尔酒店提供80间客房[66] - 2017年开设的上海艺术酒店提供210间客房[66] - 2018年开设的富阳温德姆大酒店提供178间客房[66] - 2013年开设的盐城阿罗夫特酒店提供299间客房[66] - 2017年开设的杭州艺术酒店提供161间客房[66] - 2022年开设的金华君特尔酒店提供254间客房[66]
宝龙地产(01238) - 2023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3
业绩总结 - 2023年总收入为22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7.0%[42] - 2023年毛利润为人民币2,453百万,同比下降75.2%[42] - 2023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577百万,同比下降259.7%[42] - 2023年每股收益(EPS)为人民币-64.4分[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人民币9,246百万,同比下降21.7%[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214,806百万,同比下降8.2%[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人民币58,820百万,同比下降6.8%[52] - 2023年毛利率为10.71%,较2022年下降20.8个百分点[42] 用户数据 - 2023年合同销售额为275.2亿人民币,平均销售价格为13,901人民币/平方米[17] - 2023年合同销售按城市等级分布:一线城市占6.1%,新一线城市占18.3%,二线城市占54.4%,三四线城市占21.2%[14] - 2023年商业运营中,会员销售和在线销售均创下新高,会员数量达到98.9万,在线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27] - 同店销售额较2022年增长约18%[10] - 同店客流量较2022年增长约23%[10] 市场表现 - 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为177.4亿人民币,商场运营收入为40.8亿人民币[10] - 2023年新增商业总建筑面积为84万平方米,运营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36] - 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超过90%[10] - 2023年物业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737百万,同比下降33.0%[42] - 2023年租金收入为人民币4,082百万,同比增长6.0%[42] 未来展望 - 2024年将推出的可售土地资源价值为630亿人民币,其中68.5%位于长江三角洲[10] - 可售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739万平方米,价值约为2006亿人民币[21] 负面信息 - 2023年毛利润和净利润均大幅下降,显示出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42] - 2023年总收入和合同销售额均出现显著下滑,反映市场需求疲软[42][17]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3日 周二)
快讯· 2025-05-13 09:16
7. 泰凌医药(01011.HK):康辰药业主动提出在保护所有股东权益的基础上对联营公司的资产进行拆分, 解散联营关系,各自独立经营。 8. 中国恒大(03333.HK):CEG清盘人及CEG Holdings临时清盘人已于5月12日向香港法院提出联合申请 9. 兖矿能源 (01171.HK):青海盐湖拟以3亿美元左右现金认购高地资源股份并成为其最大股东。 金十数据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3日 周二) 个股新闻 10. 宝龙地产 (01238.HK):清盘申请的聆讯已改期至7月21日举行。 11. 舜宇光学科技 (02382.HK) :4月手机镜头出货量1.03亿件,环比增长9.2%,同比增长1.3%;车载镜 头出货量1156.6万件,环比增长17.8%,同比增长28.9%。主要由于客户需求提升及产品结构改善。 1. 长和 (00001.HK) 发布声明回应港口交易: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的情况下进行。 2. 宁德时代香港招股公开发售部分已获21倍超额认购,吸引了517亿港元的融资认购。 3. 贵州茅台:目前没有港股上市的相关计划。 4. 招商证券(06099.HK)发布公告,张浩川于2025 ...
宝龙地产(0123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48
公司上市及发展历程 - 宝龙地产2009年10月14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宝龙商业2019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6] - 2019年12月30日宝龙商业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首家轻资产模式商业管理运营商[16] - 公司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5周年[24] 管理层变动 - 刘晓兰于2024年3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委员会成员[8] 行业环境 - 2024年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政策环境整体宽松[13] - 2025年房地产行业将聚焦“稳楼市、促需求、防风险、促转型”[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连同联营公司及共同控制实体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27.87亿元,2023年约为275.24亿元[81] - 2024年,集团连同联营公司及共同控制实体实现合约销售面积为115.22万平方米,2023年为197.99万平方米[81] - 2024年商业业态销售面积40.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1.47亿元,平均售价7845元/平方米;住宅业态销售面积75.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6.4亿元,平均售价12836元/平方米[8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257.57亿元,较2023年上升12.5%,因物业销售收入增加[86]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约205.43亿元,较2023年上升15.8%,因住宅和商业物业交付增加[87]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19.08亿元,较2023年增加5.2%;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23.87亿元,较2023年增加5.2%;两者合计约42.95亿元,较2023年增加5.2%[89] - 2024年其他物业开发相关业务收入约9.19亿元,较2023年下降15.3%,因酒店需求下降[90] - 2024年销售成本约234.1亿元,较2023年上升14.5%,因已售交付物业总数增加[91] - 2024年毛利约23.47亿元,较2023年减少4.3%;毛利率为9.1%,较202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因物业项目减值拨备增加[92]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损失约33.27亿元,较2023年增加16.18亿元,因房地产行业下行[9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7.65亿元,2023年为26.53亿元[9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139.2分,2023年约为人民币64.1分[98] - 2024年核心亏损约为人民币25.94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9.04亿元[9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亏损约为人民币30.84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11.48亿元[98]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共约为人民币75.35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18.5%[99] - 2024年底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577.21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1.9%[100] - 2024年总利息开支约为人民币37.4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约17.2%,实际利率由2023年的6.48%下降到2024年的5.46%[103] - 2024年销售及营销成本及行政开支按年减少约13%,预期2025年仍有进一步减少空间[157] - 2024年集团产生的利息开支按年减少约17%[15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分派储备,2023年约为人民币171百万元[19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商业项目涵盖“宝龙一城”等系列,住宅项目涵盖多种业态[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2个新购物中心及3个轻资产项目开业任务[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及管理购物中心62家,管理轻资产购物中心9家[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拥有及管理7家国际品牌酒店及11家自创品牌连锁酒店[30] - 宝龙商业以“做好产品、精细运营、资产提效、强化组织”为发展策略[21]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布局197个项目,长三角地区有146个,占比约74.1%[15] - 公司土地储备约56.0%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占比78.1%[15] - 上海物业项目小计16个,总建筑面积268.4万平方米,已竣工256.1万平方米,发展中12.3万平方米[32] - 宁波五江口江匯城总建筑面积668千平方米,已竣工487千平方米,发展中181千平方米[33] - 宁波文創港项目总建筑面积418千平方米,均为发展中物业[33] - 温州瑞安巾子山项目总建筑面积520千平方米,均为发展中物业[34] - 绍兴袍江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572千平方米,已全部竣工[34] - 金华金义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570千平方米,已竣工326千平方米,发展中244千平方米[35] - 南京江北寶龍城总建筑面积298千平方米,均为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35] - 杭州余杭星創城总建筑面积672千平方米,已竣工287千平方米,发展中170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215千平方米[33] - 宁波江北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247千平方米,已竣工181千平方米,发展中66千平方米[33] - 台州温岭龍譽華庭总建筑面积172千平方米,已竣工161千平方米,发展中11千平方米[34] - 江苏省项目总计13384千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物业8928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2936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1520千平方米[37] - 安徽省项目总计2258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396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73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127千平方米[37] - 广东省项目总计2083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731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693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659千平方米[37] - 山东省项目总计2695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2695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7] - 天津市项目总计1332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332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河南省项目总计3094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2839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167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88千平方米[38] - 湖北省项目总计924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为0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86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59千平方米[38] - 江西省项目总计2037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652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1382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3千平方米[38] - 四川省巴中宝龙名邸项目总计173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73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重庆市重庆合川宝龙广场项目总计616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616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福建省项目小计22个,总建筑面积5680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4218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95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507千平方米[39] - 海南省项目小计1个,总建筑面积2101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999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864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238千平方米[39] - 按城市级别划分,一线城市建筑面积123千平方米,占比0.8%;新一线城市建筑面积3470千平方米,占比23.6%;二线城市建筑面积7901千平方米,占比53.7%;三四线城市建筑面积3220千平方米,占比21.9%[42] - 按区域划分,长三角建筑面积8238千平方米,占比56.0%;中西部建筑面积2563千平方米,占比17.4%;海西建筑面积1458千平方米,占比9.9%;大湾区建筑面积1352千平方米,占比9.2%;海南及其他建筑面积1103千平方米,占比7.5%[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取流动性管理措施,积极化解债务风险[18] - 公司2025年重点工作为“变快、变轻、变活,新业务、新平台、新增长”[20] - 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流动性管理措施应对流动性压力,包括加快销售款回笼、延长借款期限等[22] - 公司将与债权人合作,寻求全面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的可行方案,制定整体债务解决方案[22] - 公司将推进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秉承“激发潜能、汇聚精英”的人才战略[22] - 公司将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及投资者创造理想回报,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24] - 2024年2月23日公司与范围内债务持有人特别小组成员签订重组支持协议,安排计划和重组支持协议均于2025年2月28日失效[116] - 2025年3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龙地产(维京)控股有限公司于维京法庭被提出清盘申请,聆讯改期至2025年5月12日举行[116] - 董事会认为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乃属适当之举[15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9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执行董事许健康73岁,1992年创办厦门宝龙集团,一直担任该集团主席[117] - 执行董事许华芳47岁,2021年6月获新加坡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任宝龙商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118] - 执行董事肖清平76岁,行政管理经验逾34年,2001年10月加盟厦门宝龙集团[119] - 执行董事施思妮44岁,2014年9月获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2011年4月起参与集团旗下商业集团战略管理工作[119] - 执行董事张洪峰57岁,2015年12月获得同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5年10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20] - 非执行董事许华芬49岁,2010年至今担任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澳门)的董事总经理[121] - 魏伟峰63岁,2008年6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专业执业及高层管理经验[122] - 魏伟峰曾于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梅建平65岁,2008年6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06年起任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125] - 梅建平于1990年至1995年任纽约大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5年任纽约大学金融学副教授[125] - 丁祖昱52岁,2014年12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克而瑞集团董事长[126] - 丁祖昱于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曾担任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多个职位[126] - 刘晓兰59岁,2024年3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兰毓(上海)商务咨询中心创始人及项目负责人[127] - 刘晓兰于2013年9月至2020年4月担任上海溢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127] - 刘晓兰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担任公司执行董事,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27] - 刘晓兰自2015年6月起担任易居沃顿案例研究与教育基地PMBA课程导师[128] - 傅明磊51岁,2021年4月加盟公司,曾任宝龙地产执行副总裁等职[129] - 康宏43岁,2024年8月加入公司,在多家公司担任过财务管理相关职位[130] - 洪群峰52岁,2005年加盟公司,负责大客户部及其他投融事项[131] - 张俊48岁,2016年6月加盟公司,负责结盘事业部整体业务[131] - 黄耀明51岁,2010年3月加盟公司,负责项目拓展及土地储备获取[132] - 郭政43岁,2021年2月加盟公司,目前分管人力资源业务[132] - 海蒂于2020年11月再次加入公司,负责公司秘书事务[133] - 梁慧欣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33] - 公司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适用条文[136] - 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管理、业务、策略方向及财务表现,制定商业计划和策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审视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137] - 董事会现包括十名董事,其中五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上市规则[139] - 召开董事会定期会议需提前至少十四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需提前至少三天送出[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均较高,如许健康先生等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6/6,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140] - 董事的委任、重选及罢免程序受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管,董事会获授权委任董事[141][142]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物色合适候选人并向董事会建议,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43]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多方面因素实现多元化,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审视并建议修订[145][147] - 董事会由十位董事组成,三位女性、七位男性,三位41至50岁、七位51岁以上,旨在维持目前女性成员比例[147] - 所有董事可个别独立接触高级管理人员,可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董事会可接触联席公司秘书[138] - 董事的委任期载于年报“董事会报告-董事及董事服务合约”一节[142] -
周期之中,谁是中国商业地产的坚韧王者?
36氪· 2025-04-25 10:07
2024年,对商业地产行业来说是一次冰与火的考验。一边,是销售主导型开发商的利润断崖、资产减值、融资受阻;另一边,是运营导向型企业的租金稳 定增长、EBITDA稳步上升与财务结构修复。这不是一个所有人都糟糕的周期,而是一场能力结构重组的"隐形分层"。 01 利润断崖与现金流的两极分化 当表观增长退潮,真正能撑起现金流的结构开始显影。 2024年商业地产的财务报表呈现出一种近乎"断层式"的对比:一类企业沉入亏损泥潭,账面巨亏甚至接近净资产极限;另一类则悄然保持盈利,不靠去 化、不靠售出,只靠一笔一笔"收进来的租金"。 这不是短期市场的情绪波动,而是商业模式差异在高压之下的结构性体现。财务报表此刻不再只是年终汇总,而成为企业生存逻辑的"X光片"。 "销售驱动型"企业集体掉队,"运营驱动型"企业守住基本盘 我们回顾11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最直观地看到两个世界的分化: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94亿元,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且 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0%。宝龙地产全年亏损55亿元,较2023年进一步扩大。大悦城控股按照深交所披露数据2024年亏损29.77亿元,已连续亏损两年,比 上年亏损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