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宝龙地产(01238)
icon
搜索文档
地产股爆发!A股港股房企集体飙升
第一财经· 2025-07-10 17:29
地产股集体拉升 - A股房地产板块成分股中,华夏幸福盘中涨停,涨幅10.22%,深深房A、光大嘉宝、渝开发、绿地控股同样触及涨停,其中南山控股7天4板,渝开发4连板 [1] - 金融街、新城控股、首开股份、衢州发展、信达地产等多股跟涨,涨幅均超5%,其中金融街涨幅达8.25%,新城控股涨幅7.03%,板块内仅3个成分股下跌 [1] - 港股内房股走势强势,龙光集团一度涨超80%,远洋集团涨幅27.17%,龙光集团涨幅20.88%,弘阳地产涨幅13.04%,宝龙地产涨幅19.67%,另有近20家股价涨幅超10% [1] 政策面积极信号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切实扛起责任,充分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 [2] - 各地政府"因城施策"积极行动,今年围绕优化限购政策、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大购房补贴力度、降低房贷利率等方面,持续出台"稳楼市"政策 [2]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要优化住房消费新供给,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研究制定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政策 [2]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龙光集团境内债务重组方案获债权人批准,全面覆盖21笔存量的交易所债券,涉及本金余额合计219.6亿元 [2] - 中指院统计显示,目前融创、富力等14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 [2] 行业趋势展望 - 2025年上半年新房及二手房交易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小阳春延续了去年四季度后的市场趋势,4月份后市场热度有所消退,下半年地产或具备强拐点机会 [3] - 2024年9月以来,"稳楼市、稳股市"一直是中央层面的明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对提振社会预期、畅通内需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3] - 中央高频提及建设好房子和高品质住房,在政策导向和供需结构变化的契机下,高品质住宅或将迎来发展浪潮 [3]
宝龙地产(01238.HK)7月10日收盘上涨19.67%,成交287.0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10 16:31
市场表现 - 7月10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57%至24028.37点,宝龙地产股价单日大涨19.67%至0.365港元/股,成交量827.8万股,成交额287.02万港元,振幅达31.15% [1] - 宝龙地产最近一个月累计下跌3.17%,年内累计跌幅达31.46%,显著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9.1%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7.57亿元,同比增长12.46%,但归母净利润亏损57.65亿元,同比恶化117.3% [1] - 毛利率为9.11%,资产负债率74.27% [1] 行业估值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10.06倍,行业中值为-0.15倍 [2] - 宝龙地产市盈率为-0.2倍,行业排名第228位,低于同业公司如百仕达控股(0.75倍)、恒达集团控股(1.71倍)等 [2]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0年澳门,总资产超2000亿元,员工超万名,业务覆盖地产、商业、酒店、文化艺术等多元领域 [3] - 累计开发近300个物业项目,商业项目包括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三大系列,住宅涵盖中高档商品房至别墅等业态 [3] 商业运营 - 宝龙商业管理超140个项目,已开业项目近100个(含30+轻资产项目),签约商业管理面积超1500万平米 [3] - 住宅物业管理签约面积超3000万平米,提供办公楼及服务式公寓管理服务 [3] 酒店业务 - 运营21家酒店(含W、艾美等国际品牌及自创艺术酒店品牌),在建18家,客房总数5046间,运营总面积51万平米 [3]
宝龙地产盘中最低价触及0.26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6-20 17:07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20日收盘,宝龙地产报0.28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5.08%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26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71万港元(流入181.560万港元,流出200.269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公司于1990年在澳门成立,总资产超两千亿,员工万余名,活跃在海内外200多家公司 [2] - 公司业务涵盖地产、商业、酒店、文化艺术等多元产业 [2] - 累计慈善捐赠逾14亿元 [2] 地产业务 - 自2003年起专注开发运营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2009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HK.1238) [2] - 连续十七年获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连续十一年获"中国商业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 [2] - 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区域打造近300个高品质物业项目 [2] - 商业项目涵盖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三大产品系列 [2] - 住宅项目涵盖从中高档商品房到别墅等各类业态 [2] 商业运营 - 宝龙商业于2007年开始提供商业运营服务,2019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HK.9909) [2] - 拥有管理多元化零售商业物业组合专长及能力 [2] - 旗下主要有「宝龙一城」、「宝龙城」、「宝龙广场」及「宝龙天地」四个品牌 [2] - 已布局超140个项目,累计已开业项目近100个,其中轻资产管理项目超30个 [2] - 已签约商业管理面积超1500万平米 [2] - 已签约住宅物业管理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2] 酒店业务 - 与多家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合作,运营W、艾美、铂尔曼、丽笙等品牌 [2] - 自创艺术品牌连锁酒店,推出"艺珺"、"艺悦·精选"和"艺悦"等自营品牌 [2] - 已开业运营酒店21家,自持并在建酒店18家 [2] - 客房总数超过5,046间,运营总面积超过51万平方米 [2]
宝龙地产(01238) - 2022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69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为人民币145.5亿元,商场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9.2亿元,毛利率为31.0%[9]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1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6.1%[55] - 2022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14,54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1.0%[55] - 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1,92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9%[55] - 2022年上半年在线销售收入为50.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5%[50] 用户数据 - 截至2022年6月30日,VIP会员总数为5,602万,同比增长31%[50] - 2022年上半年,VIP会员消费占比为17%,其中部分项目的会员消费占比超过25%[50] 市场表现 - 2022年上半年累计合同销售额达到人民币232.4亿元,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170元/平方米,长三角地区占总销售额的74.3%[17] - 2022年上半年合同销售按城市等级分布,二线城市占比52.7%,新一线城市占比24.6%[13] - 2022年上半年住宅销售占比为65.7%,商业销售占比为34.3%[15] - 2022年上半年在杭州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0.54亿元,占比13.1%[16] - 2022年上半年在宁波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5.67亿元,占比11.0%[16] 土地储备与未来展望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3152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3377亿元,其中70.4%位于长三角地区[10][21] - 2022年下半年将推出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850亿元[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的总债务为66,568百万人民币[64] 商业运营 - 2022年上半年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为93.4%[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签约商业物业建筑面积为1,470,000㎡,较2021年增长4.6%[34] 新项目与扩张 - 宁波高新Powerlong广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20,990平方米[72] - 绍兴柯桥兴澜城项目在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47,104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达到100,068平方米[72] - 温州瑞安金子山项目在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可售建筑面积为304,697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达到396,188平方米[72] - 南京丰汇项目第一期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18,523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15,503平方米[73] - 苏州张家港项目的可售建筑面积为64,040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30,508平方米[73] - 淮安Powerlong土地的可售建筑面积为66,186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35,825平方米[73] - 无锡宜兴项目A地块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23,638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67,219平方米[73] - 哈尔滨全球100 Powerlong城的可售建筑面积为474,949平方米,其中2022年下半年新推出的面积为277,620平方米[75] - 青岛即墨翡翠花园的可售建筑面积为83,646平方米[75] - 绍兴上虞曹娥风景区项目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464平方米[72]
宝龙地产(01238)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2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13.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为人民币264.8亿元,商场运营收入为人民币38.5亿元[9] - 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24.5亿元,毛利率为31.5%[9] - 2022年合同销售额达到人民币409.5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为272万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032元/平方米[10] - 2022年住宅销售占总销售的68.9%[13]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6,481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4.4%[40] - 2022年总收入为31,37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1.4%[40] - 2022年净利润为1,61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8.0%[40] - 2022年核心盈利为3,676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8.6%[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11,80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52.9%[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33,751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4.6%[49] 用户数据 - 2022年长三角地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4.0%[10] - 2022年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储备占总土地储备的67.1%[15] - 2022年土地储备的平均土地成本为人民币3,523元/平方米,占2022年平均销售价格的23.4%[15] 未来展望 - 2023年计划推出的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820亿元,其中67.4%位于长三角地区[10] - 预计2023年将有不少于13个项目开业,其中不少于8个为购物中心[3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2年商业运营项目新开8个,新增合同项目11个,建筑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平均入住率为92.6%[10] - 2022年新签独立第三方合同建筑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占新合同建筑面积的51.9%[34] - 2022年累计商业合同建筑面积为1,519万平方米[3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到2740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2828亿元[10] 负面信息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4.4%[40] - 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8.0%[4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同比下降52.9%[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同比下降4.6%[49]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在山东省的酒店项目总客房数为1,016间[63] - 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酒店项目总客房数为2,570间[63] - 公司的酒店项目覆盖多个城市,包括青岛、上海、杭州等[63]
宝龙地产(01238)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4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23亿元,同比下降27.2%[44]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2.33亿人民币,毛利率为28.8%[44] - 归属于股东的核心盈利为人民币12.8亿元,同比下降34.6%[44]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9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5.9%[44] - 每股收益(EPS)为2.3分,同比下降86.5%[44] 用户数据 - 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176亿元,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15,509元/平方米[10] - 销售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总销售额的64.0%[16] - 2023年上半年合同销售中一线城市占比为5.4%,新一线城市占比为19.8%[13] - 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超过90%[10] - 同店销售额较2022年增长约20%[10] - 同店客流量较2022年增长约23%[10] 未来展望 - 预计下半年将推出可售资源价值为人民币650亿元的项目,其中70.1%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0]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367万平方米,预计可售价值为人民币2324亿元[10]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112.81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4.5%[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258.97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3.2%[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478.39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增长10.2%[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130.80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0日下降33.6%[52] 新产品和市场扩张 - 公司在泰安、青岛、烟台等地共开设了5个项目,提供1,016间客房[66] - 在长三角地区,公司共开设了11个项目,提供2,570间客房[66] - 2010年开设的四点酒店在太仓提供446间客房[66] - 2016年开设的上海美憬阁酒店提供241间客房[66] - 2020年开设的烟台君特尔酒店提供80间客房[66] - 2017年开设的上海艺术酒店提供210间客房[66] - 2018年开设的富阳温德姆大酒店提供178间客房[66] - 2013年开设的盐城阿罗夫特酒店提供299间客房[66] - 2017年开设的杭州艺术酒店提供161间客房[66] - 2022年开设的金华君特尔酒店提供254间客房[66]
宝龙地产(01238) - 2023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43
业绩总结 - 2023年总收入为22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7.0%[42] - 2023年毛利润为人民币2,453百万,同比下降75.2%[42] - 2023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577百万,同比下降259.7%[42] - 2023年每股收益(EPS)为人民币-64.4分[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余额为人民币9,246百万,同比下降21.7%[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214,806百万,同比下降8.2%[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人民币58,820百万,同比下降6.8%[52] - 2023年毛利率为10.71%,较2022年下降20.8个百分点[42] 用户数据 - 2023年合同销售额为275.2亿人民币,平均销售价格为13,901人民币/平方米[17] - 2023年合同销售按城市等级分布:一线城市占6.1%,新一线城市占18.3%,二线城市占54.4%,三四线城市占21.2%[14] - 2023年商业运营中,会员销售和在线销售均创下新高,会员数量达到98.9万,在线销售额为1亿人民币[27] - 同店销售额较2022年增长约18%[10] - 同店客流量较2022年增长约23%[10] 市场表现 - 2023年房地产开发收入为177.4亿人民币,商场运营收入为40.8亿人民币[10] - 2023年新增商业总建筑面积为84万平方米,运营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36] - 商业运营的平均入住率超过90%[10] - 2023年物业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737百万,同比下降33.0%[42] - 2023年租金收入为人民币4,082百万,同比增长6.0%[42] 未来展望 - 2024年将推出的可售土地资源价值为630亿人民币,其中68.5%位于长江三角洲[10] - 可售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739万平方米,价值约为2006亿人民币[21] 负面信息 - 2023年毛利润和净利润均大幅下降,显示出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42] - 2023年总收入和合同销售额均出现显著下滑,反映市场需求疲软[42][17]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3日 周二)
快讯· 2025-05-13 09:16
个股新闻 - 泰凌医药(01011HK)联营公司资产拆分 康辰药业提出解散联营关系并各自独立经营[2] - 中国恒大(03333HK)清盘进展 CEG清盘人及CEG Holdings临时清盘人向香港法院提出联合申请[2] - 兖矿能源(01171HK)投资动向 青海盐湖拟以3亿美元现金认购高地资源股份并成为最大股东[2] - 宝龙地产(01238HK)清盘聆讯 清盘申请聆讯改期至7月21日举行[2] - 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4月出货量 手机镜头出货量1.03亿件环比增9.2%同比增1.3% 车载镜头出货量1156.6万件环比增17.8%同比增28.9%[2] 公司声明与公告 - 长和(00001HK)港口交易声明 强调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情况下进行[3] - 宁德时代香港招股 公开发售部分获21倍超额认购 吸引517亿港元融资认购[3] - 贵州茅台港股计划 目前没有港股上市相关计划[3] - 招商证券(06099HK)人事变动 张浩川因个人原因辞任副总裁[3] - 荣昌生物(09995HK)药物进展 抗体偶联药物RC278获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3] - 中国中车(01766HK)重大合同 近期签订若干项重大合同涉资约547.4亿元[3]
宝龙地产(0123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48
公司上市及发展历程 - 宝龙地产2009年10月14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宝龙商业2019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6] - 2019年12月30日宝龙商业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首家轻资产模式商业管理运营商[16] - 公司已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5周年[24] 管理层变动 - 刘晓兰于2024年3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委员会成员[8] 行业环境 - 2024年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政策环境整体宽松[13] - 2025年房地产行业将聚焦“稳楼市、促需求、防风险、促转型”[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连同联营公司及共同控制实体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27.87亿元,2023年约为275.24亿元[81] - 2024年,集团连同联营公司及共同控制实体实现合约销售面积为115.22万平方米,2023年为197.99万平方米[81] - 2024年商业业态销售面积40.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1.47亿元,平均售价7845元/平方米;住宅业态销售面积75.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6.4亿元,平均售价12836元/平方米[8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约257.57亿元,较2023年上升12.5%,因物业销售收入增加[86]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约205.43亿元,较2023年上升15.8%,因住宅和商业物业交付增加[87] - 2024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19.08亿元,较2023年增加5.2%;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23.87亿元,较2023年增加5.2%;两者合计约42.95亿元,较2023年增加5.2%[89] - 2024年其他物业开发相关业务收入约9.19亿元,较2023年下降15.3%,因酒店需求下降[90] - 2024年销售成本约234.1亿元,较2023年上升14.5%,因已售交付物业总数增加[91] - 2024年毛利约23.47亿元,较2023年减少4.3%;毛利率为9.1%,较202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因物业项目减值拨备增加[92]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损失约33.27亿元,较2023年增加16.18亿元,因房地产行业下行[9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7.65亿元,2023年为26.53亿元[9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139.2分,2023年约为人民币64.1分[98] - 2024年核心亏损约为人民币25.94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9.04亿元[9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亏损约为人民币30.84亿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11.48亿元[98]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共约为人民币75.35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18.5%[99] - 2024年底借款总额约为人民币577.21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1.9%[100] - 2024年总利息开支约为人民币37.4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约17.2%,实际利率由2023年的6.48%下降到2024年的5.46%[103] - 2024年销售及营销成本及行政开支按年减少约13%,预期2025年仍有进一步减少空间[157] - 2024年集团产生的利息开支按年减少约17%[15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分派储备,2023年约为人民币171百万元[19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商业项目涵盖“宝龙一城”等系列,住宅项目涵盖多种业态[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2个新购物中心及3个轻资产项目开业任务[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及管理购物中心62家,管理轻资产购物中心9家[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拥有及管理7家国际品牌酒店及11家自创品牌连锁酒店[30] - 宝龙商业以“做好产品、精细运营、资产提效、强化组织”为发展策略[21]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布局197个项目,长三角地区有146个,占比约74.1%[15] - 公司土地储备约56.0%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占比78.1%[15] - 上海物业项目小计16个,总建筑面积268.4万平方米,已竣工256.1万平方米,发展中12.3万平方米[32] - 宁波五江口江匯城总建筑面积668千平方米,已竣工487千平方米,发展中181千平方米[33] - 宁波文創港项目总建筑面积418千平方米,均为发展中物业[33] - 温州瑞安巾子山项目总建筑面积520千平方米,均为发展中物业[34] - 绍兴袍江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572千平方米,已全部竣工[34] - 金华金义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570千平方米,已竣工326千平方米,发展中244千平方米[35] - 南京江北寶龍城总建筑面积298千平方米,均为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35] - 杭州余杭星創城总建筑面积672千平方米,已竣工287千平方米,发展中170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215千平方米[33] - 宁波江北寶龍廣場总建筑面积247千平方米,已竣工181千平方米,发展中66千平方米[33] - 台州温岭龍譽華庭总建筑面积172千平方米,已竣工161千平方米,发展中11千平方米[34] - 江苏省项目总计13384千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物业8928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2936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1520千平方米[37] - 安徽省项目总计2258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396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73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127千平方米[37] - 广东省项目总计2083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731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693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659千平方米[37] - 山东省项目总计2695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2695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7] - 天津市项目总计1332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332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河南省项目总计3094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2839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167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88千平方米[38] - 湖北省项目总计924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为0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86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59千平方米[38] - 江西省项目总计2037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652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1382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3千平方米[38] - 四川省巴中宝龙名邸项目总计173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173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重庆市重庆合川宝龙广场项目总计616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616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和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均为0千平方米[38] - 福建省项目小计22个,总建筑面积5680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4218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955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507千平方米[39] - 海南省项目小计1个,总建筑面积2101千平方米,已竣工物业999千平方米,发展中物业864千平方米,持作未来发展的物业238千平方米[39] - 按城市级别划分,一线城市建筑面积123千平方米,占比0.8%;新一线城市建筑面积3470千平方米,占比23.6%;二线城市建筑面积7901千平方米,占比53.7%;三四线城市建筑面积3220千平方米,占比21.9%[42] - 按区域划分,长三角建筑面积8238千平方米,占比56.0%;中西部建筑面积2563千平方米,占比17.4%;海西建筑面积1458千平方米,占比9.9%;大湾区建筑面积1352千平方米,占比9.2%;海南及其他建筑面积1103千平方米,占比7.5%[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取流动性管理措施,积极化解债务风险[18] - 公司2025年重点工作为“变快、变轻、变活,新业务、新平台、新增长”[20] - 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流动性管理措施应对流动性压力,包括加快销售款回笼、延长借款期限等[22] - 公司将与债权人合作,寻求全面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的可行方案,制定整体债务解决方案[22] - 公司将推进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秉承“激发潜能、汇聚精英”的人才战略[22] - 公司将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及投资者创造理想回报,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24] - 2024年2月23日公司与范围内债务持有人特别小组成员签订重组支持协议,安排计划和重组支持协议均于2025年2月28日失效[116] - 2025年3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龙地产(维京)控股有限公司于维京法庭被提出清盘申请,聆讯改期至2025年5月12日举行[116] - 董事会认为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乃属适当之举[15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9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执行董事许健康73岁,1992年创办厦门宝龙集团,一直担任该集团主席[117] - 执行董事许华芳47岁,2021年6月获新加坡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任宝龙商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118] - 执行董事肖清平76岁,行政管理经验逾34年,2001年10月加盟厦门宝龙集团[119] - 执行董事施思妮44岁,2014年9月获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2011年4月起参与集团旗下商业集团战略管理工作[119] - 执行董事张洪峰57岁,2015年12月获得同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5年10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20] - 非执行董事许华芬49岁,2010年至今担任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澳门)的董事总经理[121] - 魏伟峰63岁,2008年6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专业执业及高层管理经验[122] - 魏伟峰曾于2017年11月至2022年2月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梅建平65岁,2008年6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06年起任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125] - 梅建平于1990年至1995年任纽约大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5年任纽约大学金融学副教授[125] - 丁祖昱52岁,2014年12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克而瑞集团董事长[126] - 丁祖昱于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曾担任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多个职位[126] - 刘晓兰59岁,2024年3月加盟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兰毓(上海)商务咨询中心创始人及项目负责人[127] - 刘晓兰于2013年9月至2020年4月担任上海溢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127] - 刘晓兰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担任公司执行董事,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27] - 刘晓兰自2015年6月起担任易居沃顿案例研究与教育基地PMBA课程导师[128] - 傅明磊51岁,2021年4月加盟公司,曾任宝龙地产执行副总裁等职[129] - 康宏43岁,2024年8月加入公司,在多家公司担任过财务管理相关职位[130] - 洪群峰52岁,2005年加盟公司,负责大客户部及其他投融事项[131] - 张俊48岁,2016年6月加盟公司,负责结盘事业部整体业务[131] - 黄耀明51岁,2010年3月加盟公司,负责项目拓展及土地储备获取[132] - 郭政43岁,2021年2月加盟公司,目前分管人力资源业务[132] - 海蒂于2020年11月再次加入公司,负责公司秘书事务[133] - 梁慧欣于2022年8月30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33] - 公司董事会提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适用条文[136] - 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管理、业务、策略方向及财务表现,制定商业计划和策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审视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137] - 董事会现包括十名董事,其中五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上市规则[139] - 召开董事会定期会议需提前至少十四天通知董事,议程及文件需提前至少三天送出[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均较高,如许健康先生等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6/6,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140] - 董事的委任、重选及罢免程序受公司组织章程细则规管,董事会获授权委任董事[141][142]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提名委员会物色合适候选人并向董事会建议,董事会有最终决定权[143] - 董事会采纳成员多元化政策,考虑多方面因素实现多元化,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审视并建议修订[145][147] - 董事会由十位董事组成,三位女性、七位男性,三位41至50岁、七位51岁以上,旨在维持目前女性成员比例[147] - 所有董事可个别独立接触高级管理人员,可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董事会可接触联席公司秘书[138] - 董事的委任期载于年报“董事会报告-董事及董事服务合约”一节[142] -
周期之中,谁是中国商业地产的坚韧王者?
36氪· 2025-04-25 10:07
行业分化 - 商业地产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销售驱动型开发商面临利润断崖式下跌(如万科归母净利润-494亿元同比下滑超500%),而运营驱动型企业保持租金稳定增长(如华润置地租金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8.4%)[1][3][4] - 商业模式差异导致现金流两极分化:销售驱动型企业依赖资产变现(如宝龙地产亏损55亿元),运营驱动型企业依靠租金形成可持续现金流(如龙湖集团运营收入267亿元占总营收20%)[2][3][4] - EBITDA成为衡量企业价值新锚点,运营型企业EBITDA利息保障倍数普遍高于4倍(如华润置地103亿元核心净利润覆盖息税成本),而销售型企业EBITDA覆盖能力薄弱[5][6][12] 财务结构 - 净负债率分层明显:太古地产4.4%处于净现金状态,万科80.6%从绿档跌入黄档,宝龙地产超100%面临债务压顶[8][9] - 现金短债比显示抗风险能力差异:华润置地1.46x、龙湖集团1.63x具备短期偿债保障,新城控股<1x显示偿债压力[10][11] - 财务健康企业呈现"租金→EBITDA→偿债"闭环,如华润置地连续三年租金覆盖息税成本,龙湖集团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超60亿元[5][6][12] 租金质量 - 租金结构决定资产价值:华润万象城租金193.5亿元(出租率97.1%)、龙湖天街109.8亿元(出租率96.8%)具备REITs基础,而新城吾悦广场因下沉市场结构租金可持续性存疑[16][17][20] - 优质租金资产需满足三重标准:结构清晰(如华润已推出多只REITs)、现金流稳健(续租率高)、可证券化能力强[18][19][20] - 商场租金优于写字楼:华润购物中心租金同比增长8.4%,而中国国贸写字楼租金增速停滞,显示消费挂钩资产更受资本市场青睐[21][22] 战略模式 - 超长期持有运营型(太古/恒隆)坚持低杠杆慢增长,恒隆内地商场租金48.05亿港元且EBITDA稳定[24][25] - 双轮驱动混合型(华润/龙湖)形成开发-运营-证券化闭环,华润运营收入占比突破40%,龙湖三大支柱战略明确[24][26] - 重资产转轻资产型(万科/宝龙)转型困难,万科亏损494亿元后商管体系尚未建立,宝龙租金19.08亿元但资产证券化路径模糊[24][27] 估值逻辑 - 估值锚从地价预期转向现金流能力:华润商业REIT年化分派率5.08%股价上涨25.6%,宝龙租金增长但股价持续低迷[32][34][35] - 可证券化资产需具备现金流可预测性(如华润REITs)和租金多元化(如龙湖天街系统化运营),否则难以获得估值溢价[35][36] - 资本市场明确区分资产类型:太古地产股价回调有限因超长期现金流回报,恒隆股息收益率稳定在5%以上[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