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智康集团(02038)

搜索文档
32家港股公司回购 腾讯控股回购5.0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9:22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概况 - 7月2日共有32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 合计回购2542 69万股 金额达7 6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单日回购5 00亿港元居首 友邦保险以2 14亿港元次之 康臣药业以945 91万港元位列第三 [1] - 从回购数量看 方正控股以491 80万股居首 嬴集团(400 00万股)和中电光谷(320 00万股)分列二三位 [1] 重点公司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70 40亿港元 7月2日回购99 60万股 价格区间500 500-508 000港元 [1] - 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152 03亿港元 7月2日回购300 00万股 价格区间70 850-71 500港元 [1] - 康臣药业年内累计回购3241 46万港元 7月2日回购84 00万股 价格区间11 160-11 340港元 [1]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20 00万股 金额327 3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1 99亿港元 [1] - 名创优品单日回购5 44万股 金额192 98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2 78亿港元 [1] - 碧桂园服务单日回购30 00万股 金额196 20万港元 年内累计回购5110 54万港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消费行业公司表现活跃 包括蒙牛乳业 安德利果汁 名创优品等均进行回购 [1] - 医疗健康板块有康臣药业 希玛医疗等参与回购 [1][2] - 科技企业如腾讯控股 明源云 乐华娱乐等回购力度较大 [1]
智通港股回购统计|7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09:12
公司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00700)单日回购98.90万股,金额达5.00亿元,年累计回购3045.30万股占总股本0.331% [1][2] - 友邦保险(01299)单日回购250.00万股金额1.77亿元,年累计回购8723.56万股占比0.816% [1][2] - 潍柴动力(02338)单日回购355.50万股金额5470.20万元,年累计回购653.42万股占比0.075% [1][2] -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单日回购169.50万股金额423.72万元,年累计回购2879.40万股占比0.666% [1][2] - 蒙牛乳业(02319)单日回购25.00万股金额403.08万元,年累计回购285.00万股占比0.073% [1][2] 高比例回购企业 - 力鸿检验(01586)年累计回购1550.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28.621% [2] - 世界华文媒体(00685)年累计回购2683.67万股,占比1.622% [2] - 方正控股(00418)年累计回购1500.20万股,占比1.250% [2] - 周黑鸭(01458)年累计回购2954.20万股,占比1.368% [2] - 安德利果汁(02218)年累计回购501.20万股,占比1.469% [2] 小额回购案例 - 彩客新能源(01986)单日回购1.00万股金额8715元,年累计回购44.60万股占比0.046% [2] - 玄武云(02392)单日回购5000股金额5506.70元,年累计回购345.15万股占比0.616% [2] - 清科创业(01945)单日回购2400股金额3008元,年累计回购48.92万股占比0.163% [2] - 天福(06868)单日回购4000股金额1.32万元,年累计回购28.90万股占比0.027% [2] - 旭日企业(00393)单日回购1.20万股金额1.55万元,年累计回购37.60万股占比0.025% [2]
6月24日电,深交所公告,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2025年06月24日起生效,调出富智康集团(旧)。

快讯· 2025-06-24 08:39
港股通标的调整 - 深交所公告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自2025年06月24日起生效 [1] - 富智康集团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1]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6 17: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重新调整客户组合,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录得营业收入57.029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11.5%[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30万美元,较2023年的1.207亿美元亏损显著改善[6] - 2024年下半年公司扭亏为盈[6] - 本期集团录得应占联营公司溢利910万美元,应占合营公司亏损380万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30万美元和2020万美元[55] - 合营公司2023年因中国内地电动汽车市场硬件销售环境不佳,商誉减值3240万美元[55] - 本期所得税开支为25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090万美元,2023年确认出售杭州土地及物业收益所得税1650万美元,2024年确认中国内地宣派股息预扣税所得税1990万美元[55] - 本期股本回报率为负1.4%,去年同期为负7.7%,本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26美仙[56] - 2025年3月7日,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支付本期末期股息[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结余为15.16亿美元,2023年为18.45亿美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存款为1.69亿美元,2023年为0.5亿美元[100] - 2024年自由现金流量为2.37亿美元流入,2023年为0.1亿美元流入[10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8.9%,2023年为16.3%[100] - 未偿还计息对外借贷按固定年利率介乎4.90%至5.15%计息,2023年为5.96%至6.25%[100]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2亿美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2.21亿美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4.28亿美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0.22亿美元,2023年为0.32亿美元[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捐款约为8600美元[106] - 2024年公司预计集团财务资源及营运资金足以支持持续经营业务及资本承担,未来十八个月有足够资金应付营运资金及资本支出需求[54] - 2023年底集团累计入账“预期信贷亏损”备抵22530万美元,2023年录得额外备抵13380万美元,2024年仅入账980万美元,较2023年减少12410万美元[55] - 本期集团综合营业收入为57.0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4.458亿美元减少7.429亿美元,降幅11.5%[50]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207亿美元,净亏损情况有所改善[51] - 本期毛利为1.3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8亿美元增加2480万美元,本期毛利率为2.36%,去年同期为1.70%[51] - 本期经营开支为1.4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194亿美元,减少7710万美元[51] - 本期组织精简及重组产生亏损、成本及开支共8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630万美元[51] - 本期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91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82亿美元[52] - 本期汇兑收益为15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50万美元,增加960万美元[52] - 本期利息收入为5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250万美元,减少220万美元[52] - 本期利息开支为57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60万美元,减少300万美元[5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约为11.48476亿美元[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购交易总代价为324,174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品销售交易总代价为1,293,168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非不动产租赁支出交易总代价为3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服务及外包支出交易总代价为34,953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设备采购交易总代价为93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包收入交易总代价为28,140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服务支出交易总代价为4,955千美元[1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设备销售交易总代价为10,809千美元[19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车载通讯器件(“T - BOX”)已量产交货,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28] - 集团智能回收机器人在美国大型回收站提供服务[28] - 集团车载电子业务T - BOX已开始量产及出货并计划进一步扩张[35] - 集团车载电子生产线已实现全面自动化[35] - 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机器人于2024年WasteExpo正式发布并在全美多个回收站投入使用[35] - 集团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制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积极拓展新世代通讯技术及其他AI解决方案[59] - 集团车载电子生产线实现全面自动化,T - BOX搭载经认证紧急呼叫系统已量产出货,2024下半年获ASPICE CL2级认证[60] - 集团开发的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机器人去年发布,已在美国多个回收厂投入运行[61] - 2024年12月,集团与Sharp共同开发的低轨卫星使用者终端在台湾太空国际年会上亮相[62] - 2023年中,Mobile Drive开始量产及运付台湾第一部完全自主研发的ADAS,2024年上半年向商用车领域进一步扩展[63] - 亚洲分部本期收入为25.97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983亿美元大幅下降12.008亿美元或31.6%[68] - 亚洲分部期内利润为3860万美元,较去年减少3150万美元,主要因需求疲弱、主要客户改变外包策略[68] - 2023年公司在印度为主要客户生产大量路由器,2024年印度主要电信运营商资本支出减少,路由器出货量大幅下降[68] - 中国内地手机市场饱和、消费者信心疲弱、消费降級和经济不确定性限制支出,公司失去部分订单[69] - Sharp因通胀及日元贬值,国内价格上升,正寻求中国内地以外的生产伙伴[69] - 鸿海因消费者对电子设备消费疲弱,被迫降低对美国客户提出的采购价格[69] - 亚洲分部需求下降影响产能利用率及资产,公司进行人员调整以减少间接人员[70] - 欧洲分部本期收入1174.6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050.9百万美元增加123.7百万美元或11.8%,溢利25.6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27.5百万美元[71] - 2023年公司就应收HMD账款计提预期信贷亏损备抵137.8百万美元,其中上半年54.6百万美元,下半年83.2百万美元,本期拨回1.3百万美元[71] - 美洲分部本期收入1930.9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596.5百万美元增加334.4百万美元或20.9%,溢利55.3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百万美元[73] - 2024年主要客户整体手机销售额普遍下滑,但在美国市场销售额显著增长[7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池育阳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66岁,于2009年8月加入公司,在通讯行业拥有逾45年丰富经验[10] - 池育阳曾于2018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间担任群迈通讯董事长[10] - 池育阳曾于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担任Bharat FIH Limited董事长[10] - 池育阳于1980年取得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电机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0] - 林佳億54岁,自2024年7月1日起任公司行政总裁,在通讯电脑行业有逾28年经验[11] - 林佳億2005年加入集团负责原设计制造(ODM)业务运营,2012年将功能手机ODM业务转型为智能手机ODM业务[11] - 林佳億1994年取得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1992年取得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工程学士学位[11] - 郭文义博士59岁,2018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有逾30年无线通讯等项目经验,是42件美国无线通讯专利的发明人[12] - 郭文义博士2006 - 2014年任台湾钜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行政总裁[12] - 郭文义博士1987年取得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电信学系学士学位,1989年取得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取得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博士学位[12] - 张传旺55岁,2023年6月29日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在资讯及通讯科技行业拥有超31年经验[13] - 张传旺2009年5月加入鸿海及鸿海科技集团,现担任鸿海经管总处协理[13] - 张传旺1992年取得逢甲大学自动控制工程学士学位,2007年取得逢甲大学经营管理学院硕士学位[13] - 张传旺2007年获斐陶斐荣誉学会授予荣誉会员资格[13] - 刘绍基66岁,2004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40年企业财务等方面经验,曾在安永工作超15年[14] - 陈淑娟56岁,2023年5月19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6年金融产业经验[15] - 邱彥禎60歲,2023年6月29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超過32年相關經驗[16] - 陳輝中63歲,2013年8月加入公司任財務部高級總監,在台灣上市公司財務範疇有逾35年經驗[17] - 熊迺斌60歲,2003年1月加入公司,2012年起負責美洲地區營運[18] - 譚錦華61歲,2004年10月加入公司,現為公司首席財務官,有逾37年會計及財務經驗[1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作为全球手机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服务供应商[21] - 公司于2003年开业,2005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鸿海科技集团附属公司之一[26] - 公司间接持有Mobile Drive Netherlands B.V. 50%权益[10] 公司业务策略 - 集团采取全方位营运策略,包括优化产能利用率、削减成本等[26] - 集团实施“2+2”行业与技术策略,拓展车载电子、机器人等领域[28] - 集团重新调整资源,重点投入智能制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三大核心业务领域[28] - 集团投入资源进行技术能力中长期投资,与领先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9] - 集团扩大海外产能,满足客户地区性需求[29] - 集团在不同地区部署关键客户经理,扩大服务和产品供应[29] - 公司力求通过积极拓展产品组合及营运据点,降低依赖单一产品及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预计2025年继续投资Fushan[65] - 公司实施加速自动化、开发工业机器人、建设智慧工厂等策略维持竞争优势[109] - 公司通过重组及组织优化保持架构精简灵活,缩减新产品开发周期应对竞争[111] 市场环境与挑战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政治因素及客户可持续发展需求等挑战[30] - 2024年手机市场预测为温和增长,2025年前景相对不乐观[40]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不会出现供应紧张,成本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42] - 2024年第四季度电视、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需求疲软,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42] - DRAM/NAND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逆转并下跌,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进一步下跌或持平[42] - 部分客户将业务内部生产或转交给竞争对手,可能导致公司销售额下降[114] - 长期高利率和消费者信心转变抑制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影响公司业务[115] - 手机ODM/OEM面临激烈竞争和产能过剩,公司毛利率下跌[115] - 公司销售复苏受通胀、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需求低迷[115] - 公司一名主要客户转向新制造伙伴,导致销售额大幅下降[116] - 公司开发新客户和产品,拓展至车载电子等领域,但存在市场接受度和信贷风险[116] - 鸿海可能调整外包策略,减少或终止与公司的业务[116] - 2025上半年宏观环境可能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消费者需求可能持续疲弱[121] 公司投资情况 - 基于各项投资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价值低于公司于该日总资产的5%,公司认为该等投资并非重大投资[79] - 2016年5月18日公司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若干资产,总金额3.5亿美元,含商誉7940万美元,2018年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80] - 2020年8月公司购买3830万美元HMD可换股债券,目前总投资占HMD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38%[80] - 2021年12月31日Stellantis向公司子公司Mobile Drive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双方各持股50%[83] - 公司向CloudMinds投资100万美元,该公司受疫情等影响调整IPO计划,目前已完成pre - IPO轮融资并进行新一轮融资[84] - 2019年12月公司向Augentix投资约70万美元,2024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权为0.97%[85] - 2015年公司向耕德投资约400万美元,2023年转亏为盈,2024年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86] - 2024年公司承诺向开鸿投资385万美元,并于下半年完成第二次注资[8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为5670万美元,占总资1.5%[89] 法规政策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于2024年12月25日通过,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需调整执行策略[91] - 经修订的中国内地公司法及相关规定于2024年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07 20: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57.02949亿美元,2023年为64.45798亿美元,同比下降11.52%[3] - 2024年毛利为1.3464亿美元,2023年为1.09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1%[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549.4万美元,2023年亏损9990.4万美元[3] - 2024年年内亏损2019.2万美元,2023年亏损1.20773亿美元,亏损幅度收窄83.30%[3] - 2024年全面开支总额为9694.5万美元,2023年为2.19833亿美元,同比下降56.08%[4]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0.26美仙,2023年为1.52美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97296亿美元,2023年为8.60497亿美元,同比下降7.34%[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0.24727亿美元,2023年为34.58939亿美元,同比下降12.55%[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3.38323亿美元,2023年为27.36965亿美元,同比下降14.56%[5]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4.63663亿美元,2023年为15.61372亿美元,同比下降6.25%[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7.03亿美元,2023年为64.46亿美元[13] - 2024年公司分部溢利为1.20亿美元,2023年亏损0.10亿美元[14] - 2024年公司综合总资产为38.22亿美元,2023年为43.19亿美元[15] - 2024年公司综合总负债为23.58亿美元,2023年为27.58亿美元[15]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9130.9万美元,2023年为2.29512亿美元[16] - 2024年银行存款及银行结余的利息收入为5030万美元,2023年为5249.9万美元[16] - 2024年外汇收益净额为1512.5万美元,2023年为549.7万美元[16]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32242千美元,2023年为142787千美元[1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25686千美元,2023年为20869千美元[20]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工具为56704千美元,2023年为62002千美元[27] - 2024年末集团对HMD投资约2790万美元,确认公平值收益220万美元,2023年投资2570万美元,确认亏损7820万美元[29]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886003172股,2023年为7914531751股[29] - 2024年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5554546千美元,2023年为6311453千美元[18] - 2024年递延税项资产为2.1128亿美元,递延税项负债为0.909亿美元,对销后为1.2038亿美元;2023年递延税项资产为1.879亿美元,递延税项负债为1.1236亿美元,对销后为0.7554亿美元[32] - 已就存货等确认递延税项资产2024年约为6232.5万美元,2023年约为6032.2万美元;未确认可扣税暂时差额2024年约为3.79593亿美元,2023年约为3.25885亿美元[32] - 2024年末可供对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9.49091亿美元,已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约为1895.1万美元;2023年末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10.60455亿美元,已确认递延税项资产约为1943.7万美元[33] - 2024年末未就附属公司未分派盈利约7.27324亿美元附带暂时差额确认递延税项负债,2023年末为9.17198亿美元[34] - 2024年应收贸易及其他账款总额为7.91958亿美元,2023年为9.71716亿美元;2024年金融机构保理安排项下现金所得款为26.21666亿美元,2023年为17.80174亿美元[35] - 2024年末应收贸易账款逾期账面总值为2.79243亿美元,其中逾期超90日以上为741.7万美元;2023年末逾期账面总值为2.58666亿美元,逾期超90日以上为871.4万美元[36] - 2024年应付贸易及其他账款为15.2706亿美元,2023年为16.43013亿美元[37] - 2024年末银行借贷为3.4142亿美元,原到期日为一个月,固定年利率介乎4.90%至5.15%,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4.97%;2023年末为7.03676亿美元,原到期日为一至七个月,固定年利率介乎5.96%至6.25%,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6.06%[37] - 2024年末拨备为143.8万美元,2023年末为201.4万美元[38] - 2024年递延收入中政府津贴为640.4万美元,2023年为711.9万美元[39] - 公司本期综合营业收入为57.0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4.458亿美元减少7.429亿美元或11.5%[67]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207亿美元,净亏损情况有所改善[68] - 本期毛利为1.3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8亿美元增加2480万美元,本期毛利率为2.36%,去年同期为1.70%[68] - 本期经营开支为1.42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194亿美元,减少7710万美元[68] - 本期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91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82亿美元[68] - 本期利息收入减少220万美元,总额为50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250万美元;本期利息开支减少300万美元,总额为57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60万美元[70] - 「预期信贷亏损」备抵减少1.241亿美元,2023年底累计入账2.253亿美元,2024年仅入账980万美元[70] - 本期公司录得应占联营公司的溢利910万美元及应占合营公司的亏损38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分别为30万美元及2020万美元[70] - 本期所得税开支为257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2090万美元[70] - 本期股本回报率为负1.4%,去年同期为负7.7%,主要因亏损减少而提高[72]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26美仙[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结余为15.16亿美元,2023年为18.45亿美元;银行存款为1.69亿美元,2023年为0.5亿美元[119] - 2024年自由现金流量为2.37亿美元流入,2023年为0.1亿美元流入;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2亿美元,2023年为1.03亿美元;资本开支为1.25亿美元,2023年为0.93亿美元[11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8.9%,2023年为16.3%;计息对外借贷为3.41亿美元,2023年为7.04亿美元;总资产为38.22亿美元,2023年为43.19亿美元[119] - 未偿还计息对外借贷固定年利率介乎4.90%至5.15%,2023年为5.96%至6.25%;原到期日为一个月,2023年为一至七个月[119] - 本期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62亿美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2.21亿美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4.28亿美元[1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为0.22亿美元,2023年为0.32亿美元[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亚洲、欧洲、美洲分部营业收入分别为25.98亿美元、11.75亿美元、19.31亿美元,2023年分别为37.98亿美元、10.51亿美元、15.97亿美元[14] - 亚洲分部本期收入为2597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379830万美元下降120080万美元或31.6%,期内利润为3860万美元,较去年减少3150万美元[86] - 欧洲分部本期收入为11746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05090万美元增加12370万美元或11.8%,本期收益256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2750万美元[88] - 美洲分部本期收入19.3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15.965亿美元增加3.344亿美元,增幅20.9%[91] - 美洲分部本期业绩为55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0万美元[91] 公司业务战略与发展 - 公司采取全方位营运策略,包括优化产能利用率、投入技术能力投资等五项方针[45] - 公司实施“2 + 2”行业与技术策略,拓展车载电子、机器人等领域[46] - 公司重新调整资源,重点投入智能製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三大核心业务领域[46] - 公司车载通讯器件(T - BOX)已量产交货,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46] - 公司智能回收机器人已在美国大型回收站提供服务[46] - 公司在多地运营厂区,利用地域优势最大化生产价值[47] - 集团核心业务为智能制造、车载电子及生产线设备/机器人,积极拓展新世代通讯技术及其他AI解决方案[75] - 集团车载电子生产线已实现全面自动化[76] - 今年集团T - BOX搭载经认证紧急呼叫系统开始量产及出货,2024年下半年获ASPICE CL2级认证[77] - 集团参加法兰克福汽车零配件展和2025年消费电子展[77] - 集团与Sharp共同开发的低轨卫星使用者终端于2024年12月在台湾太空国际年会上亮相[79] - Mobile Drive于2023年中开始量产及运付台湾第一部完全自主研发的ADAS,2024年上半年向商用车领域扩展[80] - 集团将运营基地多元化,目前重点扩展越南[81] - 公司预计2025年继续投资附属公司Fushan以满足客户需求[82] - 20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对Fushan的投资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运营效率[82] - 自2021年起,旗下BFIH涉足电信、机械零部件等领域以降低手机单一领域风险[82] - 公司密切追踪市场动态,优化中国内地、印度及越南产能利用率,提升垂直整合能力,为不同客户群开发新产品及服务[96] - 公司机构件业务目标是使客户、产品及生产基地多元化,优化技术、制造过程及材料[96] - 集团实施加速自动化、开发工业机器人、建设智慧工厂等策略维持竞争优势[128] 公司投资情况 - 2016年5月18日,公司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若干资产,总金额3.5亿美元,含商誉7940万美元,2018年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99] - 2020年8月,公司购买价值3830万美元的HMD可换股债券,目前总投资占HMD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38%[99] - 2021年12月31日,Stellantis向公司全资附属公司Mobile Drive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双方各持股50%[101] - 公司向CloudMinds投资100万美元,该公司已完成pre - IPO轮融资并正进行新一轮融资[102] - 公司于2019年12月向Augentix投资约70万美元,2024年底Augentix完成新一轮融资,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于Augentix之股权为0.97%[103] - 公司于2015年向耕德投资约400万美元,2024年耕德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并获战略合作伙伴投资[104] - 公司承诺向开鸿投资385万美元,并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第二次注资[105] 公司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集团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总额约86.54%[50] - 来自鸿海科技集团的营业收入占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约23.15%,其中向鸿海及Sharp销售商品及服务所得营业收入分别占集团销售商品及服务所得营业收入总额约17.07%及4.39%[51] - 集团向鸿海及全球1206家供应商采购元件及材料,保持稳定业务关系[54] - 五大供应商占集团采购总额约42.80%,鸿海科技集团占本期采购总额约6.90%[55] - 集团向鸿海及全球其他1000多家供应商采购元件及材料[56]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因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竞争压力大[47] - 2024年手机市场预测为温和增长,2025年前景相对不乐观[57]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不会出现供应紧张,成本趋于稳定或有所下降[58] - 2024年第四季度电视、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需求疲软,预计该趋势将持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58] - DRAM/NAND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逆转并下跌,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进一步下跌或持平[58]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4%至12.4亿部,增长率由2023年11月的3.8%升至2024年11月的6.2%[129] - 行业竞争激烈,影响公司销售、销售组合及客户组合,可能导致利润承压、市占流失[130] - 长期高利率及消费者信心转变抑制消费者支出,影响消费电子产品需求[131] - 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全球贸易、能源供应和投资者信心,破坏经济稳定[133] - 手机ODM/OEM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及同业产能过剩,定价压力扩大,毛利率下跌[133] - 智能手机市场状况不佳,需求低迷,限制公司销售复苏[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16:1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955亿美元,同比下降29.2%[7]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862万美元,同比下降27.8%[7]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3164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4984万美元有所收窄[7]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0.4美仙,较2023年同期的0.6美仙有所改善[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895,530,000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2,676,717,000美元下降29.2%[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31,578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有所扩大[1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总营业收入为1,895,530千美元,同比下降29.2%[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316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000万美元有所改善[77] - 公司毛利率为1.51%,较去年同期的1.48%略有提升[77] - 公司经营开支为73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23亿美元减少4920万美元,主要得益于裁员和重组[78] - 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4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970万美元,主要因出售土地及楼宇的资本收益减少[78] - 公司汇兑收益增加1840万美元,主要因人民币贬值及远期合约收益增加[78] - 公司利息收入增加350万美元,但利息开支增加670万美元,主要因利率上升[79] - 公司预期信贷亏损备抵减少4930万美元,主要因HMD Global Oy的逾期应收账款已全额计提[80]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6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20万美元有所改善[8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20万美元大幅减少,主要因出售土地及物业的收益确认所得税减少[80]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0.4美仙[81] - 公司未预设股息分派比率,将根据业务前景、财务表现等因素决定[82] 成本与开支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379万美元,同比下降10.1%[7]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8.669亿美元,同比下降29.2%[7] - 2024年上半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4717万美元,同比下降47.7%[7] - 2024年上半年利息开支为3032万美元,同比增加28.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197,369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628,791千美元显著改善[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筹得银行借贷1,305,800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755,743千美元大幅增加[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现金流出为57,552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35,235千美元增加63.3%[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回普通股支付734千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1,167千美元减少37.1%[13] - 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57,552千美元,同比增长63.3%[28] - 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录得亏损5,139千美元,同比增长130.0%[28] - 公司资本承担为31百万美元,较2023年底的32百万美元略有下降[108] - 公司自由现金流出为255百万美元,而2023年底为10百万美元流入[106] 资产与负债 - 公司非流動資產總額從2023年12月31日的860,497千美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833,932千美元,減少約3.1%[9] - 公司流動資產總額從2023年12月31日的3,458,939千美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840,184千美元,增長約11%[9] - 公司存貨從2023年12月31日的591,557千美元大幅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226,500千美元,增長約107%[9] - 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值物從2023年12月31日的1,845,323千美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705,805千美元,減少約7.6%[9] - 公司流動負債總額從2023年12月31日的2,736,965千美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149,700千美元,增長約15%[9] - 公司股本從2023年12月31日的316,200千美元略微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315,380千美元,減少約0.3%[10] - 公司儲備從2023年12月31日的1,242,287千美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1,186,481千美元,減少約4.5%[1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1,705,805千美元,较年初减少120,319千美元[13] - 公司银行借贷总额为865,800千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03,676千美元有所增加[37]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18.5%,较2023年底的16.3%有所上升[106] 地区与市场表现 - 亚洲地区营业收入为1,067,385千美元,同比下降43.1%[19] - 欧洲地区营业收入为286,467千美元,同比下降17.3%[19] - 美洲地区营业收入为541,678千美元,同比增长18.9%[19] - 公司总分部溢利为25,038千美元,同比增长345.6%[19] - 亚洲分部收入为1,06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43.1%,利润为9.4百万美元,同比下降27.7百万美元[87] - 亚洲分部需求疲弱导致付运量减少,主要客户改变外包策略,中国内地和印度市场竞争加剧[87] - 亚洲分部产能利用率下降,公司进行裁员和资产重组以应对挑战[88] - 欧洲分部收入为28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7.3%,利润为4.1百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2.3百万美元[89] - 欧洲分部收入下降主要由于终止与HMD的业务及主要客户手机销售下降,但HMD的还款改善了业绩[89] - 美洲分部收入为54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利润为11.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0.7百万美元[90] - 美洲分部收入增长主要由于主要客户在美国市场的手机销售显著增长,尽管整体手机销售下滑[90]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放缓,消费者转向经济实惠的手机,换机周期延长[86] - 中国内地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印度市场5G推广后资本支出减少,影响路由器出货量[87] - 欧洲分部HMD的功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预计2024年下半年出货量极少[89] - 美洲分部销售增长主要来自美国一家著名互联网公司,公司为其提供全面的工程及生产服务[91] - 公司投资并提升墨西哥厂区的制造能力,为未来五年潜在需求增长做准备[91] 技术与创新 - 公司在汽车电子用品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领域取得重大里程碑,成功部署了提高车辆安全性、效率及连通性的尖端技术[65] - 公司通过软件、云计算、AI、自动化及先进制造技术提升竞争力[68] - 公司为汽车制造商开发高质量车载通讯器件,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该领域[68] - 公司投资于新一代通讯技术,包括LEO地面用户终端及6G非地面网络技术[68] - 公司通过提高供应链灵活性及优化资源提升成本竞争力[68] -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工厂具有灵活变通能力,可根据需求重新配置[68] - 公司在5G、车联网、人工智能及下一代通讯技术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83] - 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包括T-BOX量产及运付[83] - 公司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应用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83] - 公司通过Mobile Drive Netherlands B.V.开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84] - 公司积极定位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行业,提供相关零部件及系统整合解决方案[84] - 公司在印度和越南扩展业务,以降低供应链风险并提升竞争力[84][85] 供应链与采购 - 公司向1,206家供应商采购元件及材料,五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44.6%[69] - 鸿海科技集团为公司主要供应商,占本期间采购总额约7.9%[70] - 公司通过TQSCE框架评估供应商表现,涵盖技术、质量、供应、成本及ESG因素[69] - 公司保持大量现金储备以应对材料成本增加,确保运营弹性及稳定性[69] - 公司计划维持高于需求的安全缓冲,以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69] - 公司五大客户占营业总收入约85.30%[66] - 来自鸿海科技集团的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约30.79%,其中鸿海占22.60%,Sharp占5.63%[66] - 公司正在优化产能利用率,削减成本并整合工厂,以应对中国业务萎缩[67] - 公司投入资源进行中长期技术能力投资,并与领先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67] - 公司扩大海外产能以满足客户区域需求,并积极开发新客户[67] 员工与人力资源 - 公司注重员工培训,提供内部及外部培训计划,大部分面授培训已转为线上[71] - 公司重视员工福利及劳资关系,提供多种沟通渠道以促进员工反馈[71] - 公司致力于吸引及留聘各国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71] - 公司遵守相关劳工法规,保障员工权利及权益[71] - 公司制定商业道德指引,要求员工遵守诚信及保密标准[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44,519名,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657名有所增加[75]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16亿美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32亿美元和2023年下半年的1.38亿美元有所下降[75] - 越南厂区自2024年1月至6月30日,92%的雇员参加了第一次间接劳工团建活动[72] - 越南厂区自2022年以来实施了多项培训计划,包括ESD培训(654名学员)、质量意识培训(660多名学员)、工作场所性骚扰预防行动(5,360名学员)及行为准则和反贪污培训(3,720名学员)[72] - 印度厂区在2024年上半年成功在泰米尔纳德邦2厂园区设立新生产线,并增加战略客户产能[73] - 印度厂区通过虚拟招聘活动和与大学及教育机构的合作,维持员工积极性在80%[74] - 印度厂区在安德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厂区,确保100%的申诉及时得到解决,并按时支付职工公积金和职工退休金供款[74] - 公司推行全面及具竞争力的薪酬政策,包括年度奖金、时间/绩效挂钩奖励及其他激励计划,以提高雇员忠诚度和留存率[75] - 公司于2023年5月19日采纳了现有股份计划和现有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雇员授出股份奖励或购股权[75] 投资与并购 - 公司与Microsoft Corporation及HMD签订协议,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若干资产,总代价为350百万美元[94] - 公司于2020年购买价值38.3百万美元的HMD可换股债券,目前总投资占HMD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38%[94] - 公司管理层已评估于HMD所作投资于2024年6月30日的公平值[95] - 公司向Mobile Drive集团注资40百万美元,与Stellantis各持股50%,专注于智能驾驶舱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软硬件集成[96] - 公司于2015年向CloudMinds Inc.投资1百万美元,目前CloudMinds正在进行pre-IPO轮融资,预计2024年6月30日的投资公平值将进行评估[96] - 公司于2019年向Augentix Inc.投资0.7百万美元,目前持有Augentix 1.08%的股权,Augentix计划于2025年在台湾上市[97] - 公司向耕德电子有限公司投资4百万美元,2023年耕德收入大幅增长并成功转亏为盈,2024年上半年继续扩展业务[97] - 公司向开鸿能源公司投资3.85百万美元,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绿色能源领域,目标实现RE100[98] - 公司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为63百万美元,占总资产的1.3%[99] 法律与合规 - 中国内地增值税法草案将于2024年12月进行第三次审议,公司将继续监控立法进程并评估潜在影响[101] - 新修订的中国内地公司法及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规定已于2024年7月1日施行,公司需调整管治架构并可能产生额外合规成本[101] - 中国内地外商投资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资实体有8年过渡期,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外资实体有3年过渡期以遵守新公司法[102] - 越南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全球最低税率规定,可能增加公司越南附属公司的税项成本[103] - 越南自2024年7月1日起持续适用8%的增值税率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客户可继续享受降本效益[103] - 越南政府颁布第74号法令,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公司越南附属公司Fushan的劳工成本增加约6%[104] - 公司将持续监控全球转让定价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和合规性[104] 风险管理与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6%,低于疫情前十年平均增长率3.1%[110] - 公司通过自动化措施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行业挑战[112] - 公司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原材料成本波动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112] - 公司积极运用自然对冲法和短期远期外汇合约来管理外汇风险[107]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通胀缓和但货币政策仍审慎[110]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4.0%至12.1亿部[113] - 2024年新一代AI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7亿部,占智能手机市场总量的近15%[113] - 公司实施“2+2”策略,优先开发新客户并优化成本[114] - 公司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的85.30%,主要客户在中国内地及印度觅得新制造伙伴导致销售额大幅下降[117] - 公司正在开发新客户和产品,从手机扩展到数字医疗和先进网络设备等领域[118] - 公司面临来自中国内地及印度同业的竞争性定价压力,导致定价压力居高不下[117] - 公司持续优化规模/重组活动,包括可能出售未充分利用及未利用资产以减轻财务影响[119] - 公司设有多项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即时应对网络攻击的程序和灾难修复计划[119] - 公司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机器人、人工智能及新一代通讯技术领域,并扩大海外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120] - 预计2024财年销售额同比大幅下跌,但通过削减开支措施,下半年财务业绩可能有所改善[121] - 公司计划在2024年11月左右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财务资料[12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张传旺和邱彦祯分别获重选为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不超过三年[123] - 公司执行董事池育阳调任为董事会主席,林佳亿获委任为行政总裁,均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124] - 公司向池育阳和林佳亿分别授予2,627,947股和1,778,031股股份奖励,将于2025年3月8日归属[125] - 池育陽持有公司40,638,744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5154%[127] - 林佳億持有公司4,318,036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0548%[127] - Foxconn (Far East) Limited持有公司5,081,034,525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份的64.44%[130] - 鸿海通过Foxconn (Far East) Limited间接持有公司5,081,034,525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份的64.44%[130] - 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间接持有群迈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87.06%[128] - 池育陽在2023年11月6日和2024年3月8日分别获得1,979,598股和2,627,947股股份奖励,总计4,607,545股[128] - 林佳億在2023年9月13日和2024年3月8日分别获得1,366,993股和1,778,031股股份奖励,总计3,145,024股[128] - 公司在2024年3月8日向两名受益人提呈4,405,978股普通股,附带禁售期至2025年3月7日[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归属的股份总数为7,752,569股[133] - 公司现有股份计划项下可供授出的股份总数为791,700,000股,占2023年5月19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35] - 公司执行董事泡肩开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未归属的股份为1,979,598股[133] - 公司执行董事林佳德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未归属的股份为1,366,993股[133] - 股份于授出日期的公平值按市场报价计量,已授出普通股的公平值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09 18: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9553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26.76717亿美元[13] - 2024年上半年期间亏损3164.3万美元,2023年同期为4983.5万美元[2][4] - 2024年上半年全面开支总额为5608万美元,2023年同期为2.02883亿美元[4]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4美仙,2023年同期为0.6美仙[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33932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8.60497亿美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8.40184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58939亿美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1.497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36965亿美元[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904.84万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19.74万美元[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5.24416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2471亿美元[6][7]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5.24416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2471亿美元[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89553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676717千美元[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9313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9601千美元[14]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33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0234千美元[16] - 2024年上半年已确认为开支的存货成本为1862281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619925千美元[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1578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50016千美元[2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计算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887522863股,2023年同期为7919157807股[2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57552000美元,2023年同期为35235000美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1951000美元,2023年同期为2649000美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录得亏损5139000美元,2023年同期为2235000美元[22] - 2024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资产为 -19,628,000美元,递延税项负债为11,214,000美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 -18,790,000美元和11,236,000美元[24] - 2024年6月30日未确认存货等可扣税暂时差额约3.24172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5885亿美元[24] - 2024年6月30日可供对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11.05694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0455亿美元[2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及其他账款为8.49081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9.71716亿美元[26] - 2024年6月30日按发票日期0至90日应收贸易账款为5.61679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5387亿美元[28] - 2024年6月30日对应收贸易账款计提减值备抵2.19274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5333亿美元[28]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及其他账款为18.49124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43013亿美元[29]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8.658亿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7.03676亿美元[30]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年利率介乎5.88%至8.07%,2023年12月31日为5.96%至6.25%[30] - 2024年6月30日政府津贴递延收入为6767千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7119千美元[32] - 2024年集团综合营业收入为18.9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6.767亿美元减少7.812亿美元或29.2%[5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31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000万美元[51] - 2024年集团确认毛利29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000万美元减少1100万美元[51] - 2024年毛利率为1.51%,去年同期为1.48%[51] - 本期经营开支为73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1.223亿美元,减少4920万美元[52] - 本期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4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970万美元[52]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增加350万美元,总额为2770万美元;利息开支增加670万美元,总额为3030万美元[53] - “预期信贷亏损”备抵减少4930万美元,2024年上半年仅入账140万美元[54] - 本期应占联营公司溢利680万美元,应占合营公司亏损290万美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20万美元和210万美元[54] - 本期所得税开支为230万美元,2023年同期为2020万美元[54] - 本期股本回报率为 -2.1%,去年同期为 -3.2%,主要因亏损减少[55] - 本期每股基本亏损为0.4美仙[55] - 2023年上半年出售杭州土地及楼宇入账税前收益7850万美元,本期无相关资本收益[52] - 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增加1840万美元,达1190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为亏损650万美元[5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16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为1.32亿美元,2023年下半年为1.38亿美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总数为44,519名,2023年12月31日为36,657名[4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权投资公平值为63百万美元,占总资产1.3%[71] - 本期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27百万美元,主要因银行借贷净额增加、回购普通股付款1百万美元、支付银行借贷利息32百万美元及偿还租赁负债2百万美元[7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为31百万美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百万美元[7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亚洲、欧洲、美洲分部营业收入分别为1067385千美元、286467千美元、541678千美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874505千美元、346479千美元、455733千美元[14] - 亚洲分部本期收入为10.6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8.75亿美元减少8.08亿美元或43.1%,利润为940万美元,较上年度减少2770万美元[61] - 欧洲分部本期收入为2.8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46亿美元减少6000万美元或17.3%,本期收益41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4230万美元[62] - 美洲分部本期收入为5.4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56亿美元增加8600万美元或18.9%,本期业绩为11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0万美元[6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开业,2005年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2038.HK [35] - 公司为鸿海科技集团附属公司之一,鸿海科技集团股份于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2317.TW [35]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实施“2 + 2”战略,积极拓展汽车电子用品、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通讯技术等领域[35] - 公司策略性地在中国内地、印度、越南、台湾、墨西哥及美国等地营运厂区[35] - 集团实施多方位战略防范市场集中风险,包括优化产能利用率、投资技术能力等[39] - 集团致力于通过多技术领域创新提高竞争力,研发涵盖多领域产品[40] - 集团投资新一代通讯技术,包括LEO地面用户终端及6G非地面网络技术[40] - 集团提升成本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的工厂有灵活变通能力[40] - 公司通过5G、车联网、人工智能及下一代通讯等措施实现业务多元化,减少对手机市场依赖[57] - 汽车电子领域,配备eCall系统的T - BOX已量产及运付,产品系列多元化[57] - 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FIH Robotics智能回收机器人去年发布并在WasteExpo 2024上表现出色[57] - Mobile Drive于2023年中量产及运付台湾第一部自主研发ADAS,2024年上半年扩展至商用车领域[58] - 公司积极定位LEO卫星行业,提供相关零部件及系统整合解决方案[58] - 公司将营运基地多元化,重点扩展印度和越南[58] - 印度的BFIH自2015年起成为主要EMS供应商,2021年涉足多领域[58] - 越南电子制造业迁移趋势为Fushan提供机遇,2022年开展销售业务,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持续获投资[59] 市场环境与行业挑战 - 宏观经济及市场因素影响集团业绩,集团对业务营运进行战略性重组并增强业务发展能力[37] - 智能手机市场2024年上半年有改善迹象,但行业仍面临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等挑战[37] - 集团部分客户因政治因素重视本地化及偏好本地供应商,影响集团订单[37] - 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因中国经济挑战增长放缓,消费者换机周期变长[60] - 亚洲分部因需求下降需持续缩减规模、重组及出售资产,公司在不同国家广泛裁员[61] - 亚洲分部需求疲弱,付运量减少,主要客户改变外包策略,印度新兴竞争激烈,中国内地市场低迷[61] - 欧洲分部收入减少主要因终止与HMD业务及向主要客户手机销售额下降,本期拨回HMD预期信贷亏损备抵使业绩转好[62] - 美洲分部核心业务包括向美国互联网客户销售手机及提供逆向物流等服务,主要客户在美国市场手机销售额显著增长[63] - 美洲分部业绩受墨西哥业务表现欠佳影响,公司为减少售后服务业务损失正在裁減人手[64] - 2024年一季度EMS业务大部分同业收入增长,受益于智能手机市场复苏及向高增长、高利润业务拓展[65] - 长期高利率抑制消费者支出,影响手机需求,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全球贸易,2024年美国选举年增加营商不确定性[82] - 手机商品化、同质性高、低门槛使合约制造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公司毛利率下跌[82] - 公司销售复苏受限,智能手机市场因通胀、高利率、置换周期延长、缺乏重要升级需求低迷[82] - 部分客户可能内包业务,与现有客户保持议价能力有挑战,中国内地及印度同业定价压力降低市场收益潜力[83] 公司采购与客户情况 - 公司向鸿海及全球1206家供应商采购元件及材料,保持稳定业务关系[41] - 五大供应商占公司采购总额约44.6%[41] - 鸿海科技集团为公司主要供应商,占本期采购总额约7.9%[4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总额约85.30%[3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鸿海科技集团的营业收入占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约30.79%,其中向鸿海、Sharp销售商品及服务所得营业收入分别占集团销售商品及服务所得营业收入总额约22.60%及5.63%[38] - 公司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的85.30%,一名主要客户在中国内地及印度觅得新制造伙伴,销售额大幅下降,部分其他主要客户流失[83] 公司员工管理 - 公司注重员工素质和人数提升,提供内部和外部培训计划,多数面授培训课已转线上[44] - 公司通过视频会议、电邮或邮箱等渠道与员工沟通,目前劳资沟通良好[44] - 公司制定商业道德指引,要求员工遵守道德标准[44] - 越南厂区每年组织两次间接劳工团[46] - 集团通过学习及参与课程将员工积极性维持在80%[47] - 安德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厂区确保100%的申诉及时解决,人力资源部100%按时支付职工公积金及职工退休金供款[47] 公司投资情况 - 2016年5月18日公司收购诺基亚品牌功能手机业务若干资产,总代价3.5亿美元,含商誉7940万美元,2018年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67] - 2020年8月公司购买3830万美元HMD可换股债券,已悉数转换,目前总投资占HMD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4.38%[67] - 2021年12月31日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及出行服务商Stellantis向公司全资附属公司Mobile Drive集团注资400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双方各持股50%[68] - 2015年公司向CloudMinds投资100万美元,其Pre - IPO轮仍在进行中[68] - 2019年12月公司向Augentix投资约70万美元,2024年6月30日按全面摊薄基准计算,公司于Augentix之股权为1.08%[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各项投资价值少于公司总资产的5%,公司不将其视为重大投资[67] - 2015年公司透过设备估值向耕德投资约4百万美元,2024年上半年耕德业务扩展,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并获战略伙伴投资[70] - 2024年公司承诺向开鸿投资3.85百万美元,并于上半年完成首次注资[70] 政策法规影响 - 《增值税法(草案)》将于2024年12月进行第三次审议,公司内地附属公司将评估其潜在影响[
富智康集团(0203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8 16:39
公司财务业绩 - 2023年,公司面临挑战,财务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复苏缓慢、利率高企、地缘政治紧张、行业转型加速[4] - 2023年营业收入为6,446百万美元,较2022年减少2,948百万美元或31.4%[4] - 公司预计未来一年经营环境仍将充满挑战,充满不确定性[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实施财务稳健政策,有效管理成本,拓展多元市场,提高竞争力[5] - 公司将继续投入研发投资,向新领域转型发展,拓展汽车用电子产品、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5] - 公司将集中精力提升整体竞争力,聚焦盈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和运营支出[6] - 公司将继续在逆境中前行,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6] 公司管理层 - 公司代理主席为池育阳,于2024年3月7日致辞[8] - 池育陽先生自2017年1月1日起担任公司代理主席,同时也是Mobile Drive Netherlands B.V的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9] - 郭文義博士自2018年6月29日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拥有逾29年的无线通讯产品研发、国际商业开发和企业管理经验[10] 公司董事会 - 张传旺先生于2023年6月29日被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31年的信息和通讯科技行业经验[14][15] - 刘绍基先生于2004年12月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40年以上的企业管理、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经验[17] - 陈淑娟女士于2023年5月19日被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5年金融行业经验,具备丰富的运营、会计和财务分析知识[19] 公司全球业务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是作为全球手机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服务供应商[29] - 公司提供全面的端到端製造和工程服務,包括初步設計、產品開發、升級改造、批量生產等解決方案[37] - 公司在全球設有廠區及中心網絡,包括中國、印度、越南、台灣、墨西哥及美國,以降低產品的到岸成本[37] 公司市场环境 - 手机制造业面临市场环境严峻,利润率下行压力大,需求萎缩[39] - 全球经济放缓,受多种因素持续影响,如通胀、高利率、全球贸易疲软等[40] - 全球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3%,全球电子行业增长依然疲软[41] 公司供应链管理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时间,建立竞争优势[56] - 公司严格监督物资清单,寻找机会提高成本效益,保持产品质量标准[57] - 公司与供应链及供应商紧密合作,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竞争力[58] 公司客户关系 - 公司面临客户利润率下降,承受利润率下行压力,努力削减成本[61] - 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致力于改善运营管理和成本效益[65] - 公司必须富有技术创新精神,投入资源跟上行业技术变化,提供更具成本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长期业务关系[67] 公司全球合作 - 公司与中国客户合作成功拓展全球市场,客户在印度市场表现出色,市场份额排名第四[73] - 公司与美国互联网公司合作提供全方位工程和生产服务,致力于提供优质智能手机,持续开发人工智能技术[74] - 公司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提供电子消费产品制造服务,面临市场挑战和智能音箱市场饱和问题[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