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嘉和(02453)

搜索文档
美中嘉和 :通过一般授权配售新 H 股募资约 2.7 亿港元 改善资本结构及储备资金
新浪财经· 2025-07-22 07:25
融资概况 - 公司通过一般授权以"配售新 H 股"方式融资 发行48,723,600股(约0.5亿股) 募集约2.7亿港元 扣除费用后净得约2.6亿港元 [1] - 本次融资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整体协调人、配售代理及资本市场中介人 [1] 配售细节 - 配售价为5.54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2025年7月21日)收市价6.67港元折让约16.9% 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6.92港元折让约19.9% [1] - 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6.6% 完成后占扩大股本约6.2% [1] 资金用途 - 所得款项约2.6亿港元将用于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建设、支持医疗AI业务资金需求、偿付金融机构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1] 公司背景 - 公司是中国一家肿瘤医疗服务提供商 为癌症患者及第三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1] 时间安排 - 本次发行根据股东大会授予的一般授权实施 预计于获得上市批准日期后第二个营业日(无论如何不迟于2025年7月29日)完成 [1]
美中嘉和(02453.HK)拟配股总筹2.7亿港元 加速肿瘤医院建设及医疗AI布局
格隆汇· 2025-07-22 07:01
配售协议 - 公司与国泰君安国际订立配售协议 以每股5 54港元配售4872 36万股H股 [1] - 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H股的18 38% 占现有已发行股份的6 63% [1] - 配售后将扩大已发行H股的15 52% 扩大已发行股份的6 22% [1] 资金规模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为2 70亿港元 净额约为2 59亿港元 [2] 资金用途 - 30%资金(约7763 4万港元)用于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建设 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 [2] - 15%资金(约3881 7万港元)用于医疗AI业务 包括日常营运及研发开支 [2] - 25%资金(约6469 5万港元)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 包括各类贷款本息 [2] - 30%资金(约7763 4万港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
美中嘉和(02453) - 根据一般授权按配售协议配售新股份
2025-07-22 06:46
股份配售 - 2025年7月22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配售48,723,600股股份,每股配售价5.54港元[3] - 配售股份相当于现有已发行H股约18.38%、现有已发行股份约6.63%,扩大后已发行H股约15.52%、已发行股份约6.22%[3] - 预期配售所得款项总额约269.93百万港元,净额约258.78百万港元,净发行价约每股5.31港元[4] - 配售价较2025年7月21日H股收市价6.67港元折让约16.94%[9] - 配售价较2025年7月21日前5个交易日H股平均收市价6.92港元折让约19.90%[9] - 2025年6月4日,公司已完成配售18,600,000股H股,相当于根据一般授权可发行股份的约17.31%[24] - 公告日期,公司根据一般授权可发行的股份数目为88,850,762股,相当于根据一般授权可发行股份的约82.69%[24] - 2025年7月22日公司与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订立有条件配售协议,将发行48,723,600股新H股[38] 资金用途 - 所得款项净额中,约77.634百万港元或30%用于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建设[30] - 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8.817百万港元或15%用于医疗AI业务资金需求[30] - 所得款项净额中,约64.695百万港元或25%用于偿付金融机构贷款[30] - 所得款项净额中,约77.634百万港元或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30] - 2025年募集款项中约3757.6万港元或40%用于为公司医疗机构采购医疗设备、耗材及药品,预计2025年11月31日前动用[34] - 约2818.2万港元或30%用于偿还金融机构贷款,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34] - 约2818.2万港元或30%用于补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营运资金,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34] 股份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734,938,416股,其中H股265,151,024股,内资股469,787,392股[31] - 完成配售後,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将变为783,662,016股[31] - 一般授权下可发行股份不得超过2025年5月27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5%,即716,338,416股股份[37] 其他 - 截至2025年7月22日,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1]
全国首例!美中嘉和(2453.HK)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成功实施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保眼治疗
中金在线· 2025-07-15 17:13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完成全国首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治疗,成功保留患者眼球和视力,填补国内该领域治疗空白 [1] - 采用的质子"笔形束扫描"技术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将高剂量射线聚焦于肿瘤靶区,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最大限度保护关键组织 [1] - 技术实现从"破坏性治疗"到"功能性治疗"的关键转变,打破传统"眼球摘除术"治疗模式 [1] 治疗案例详情 - 首位接受治疗患者为45岁男性,术后48小时视力从0.1提升至0.4,肿瘤标志物下降90%,无并发症 [2] - 治疗团队运用笔形束扫描技术结合实时影像引导系统,实现高剂量精准照射同时保护视神经、黄斑等结构 [2] - 团队创新使用固定在面罩上的吸管作为视觉标记,稳定眼球位置降低周边组织照射风险 [2] 行业影响与市场机会 - 2024年NCCN指南推荐质子治疗作为符合特定指征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首选方案 [2] - 我国每年新增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约2500例 [2] - 该技术突破有望改写国内指南,为公司带来巨大市场机会并提升投资价值 [2]
美中嘉和(02453) - 自愿公告 完成全国首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治疗
2025-07-14 21:2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子公司广州泰和肿瘤医院于2025年7月11日完成全国首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治疗[2] 其他 - 公司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美中嘉和(02453) - 有关2024年年度报告之补充公告
2025-07-04 16:31
运营调整 - 公司为开展质子治疗服务调整广州医院运营策略和成本结构[4] - 广州医院调整药品业务运营策略致收入减少[4] 人员变动 - 广州医院雇员人数从2023年底295人减至2024年底252人[4] 业务停止与出售 - 公司因市场低迷逐步停止广州门诊部等运营[5] - 2024年6月出售广州门诊部及大同医院[5] 新业务开展 - 2024年12月中旬广州医院质子中心正式投入运营[5]
美中嘉和(02453) - 自愿公告 控股股东成员变更
2025-06-25 06:05
股权变更 - 2025年6月24日上海信荷合伙人会议批准相关变更,上海医学之星不再为有限合伙人,上海信复企业管理中心不再为普通合伙人[3] - 上海信荷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成员[4] 股东权益 - 杨博士及其控制的实体于192,274,636股内资股及63,859,100股H股拥有权益[4] - 杨博士及其控制的实体持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及投票权的34.85%[4] - 杨博士及其控制的实体仍为公司控股股东[4]
美中嘉和:控股股东减持4.46%股份
快讯· 2025-06-20 18:36
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北京泰和诚通过大宗交易出售3280万股公司H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 46% [1] - 每股出售价格为6 12港元 [1] - 交易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 [1] 公司影响 - 董事会预计此次减持不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1]
美中嘉和(02453) - 内幕消息 本公司控股股东减持股份
2025-06-20 18:34
股份出售 - 2025年6月20日公司控股股东北京泰和诚出售3280万股公司H股[3] - 出售股份每股价格为6.12港元[3] - 出售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46%[3] 影响评估 - 董事会预计出售事项不会对集团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4]
美中嘉和20250611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质子重离子治疗行业、肿瘤放疗行业 - **公司**:美中嘉和,旗下涉及广州泰康肿瘤医院、上海泰和肿瘤医院、华北石家庄医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与行业发展 - **政策利好民营医院**:2024 年 2 月国家卫健委允许非公立医院单独申请 8 张质子重离子配置许可,5 张已在 2024 年发放,3 张将在 2025 年发放,最新通知允许非公立与公立医院一起申报,对民营医院友好[3]。 - **国内行业现状**:国内已发放约 53 台质子重离子配置许可,但实际开业治疗中心少,与欧美国家相比设备数量落后[3]。 医院运营情况 - **广州泰康肿瘤医院**:2024 年底开业,门诊量近 1000 人次,已治疗近 200 名患者,单疗程收费 29.5 万元,年初至今质子重离子治疗收入约 6000 万,整体收入与 2024 年基本持平,预计 2025 年治疗 1000 名患者可显著减亏但难盈利[2][4][5][10]。 - **上海泰和肿瘤医院**:预计 2026 年开业(不含质子中心),质子中心预计 2027 - 2028 年投入使用,总投资 30 亿元[2][8]。 -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运营成熟,年治疗约 1000 名患者且满负荷运转,治愈率高[2][7]。 盈利预期 - 满负荷运营下,四间治疗室年收入可达 6 亿元,预计年治疗 600 - 800 名患者可实现盈亏平衡[3][10]。 支付方式 - 质子重离子治疗未纳入医保,商保是重要支付方式,占比约 10% - 20%,未来有望提升,正在与香港保险公司洽谈合作[3][11]。 技术与服务模式 - **放疗技术发展**:放疗趋势越来越精准,质子重离子束疗法是最好的放疗手段之一,粒子治疗(质子、中子)通过布拉格峰效应提供肿瘤放疗服务,全球质子治疗案例最多,中国正在建设中但尚未成熟[12]。 - **MDT 治疗模式**:广州、上海和石家庄医院将为患者提供 MDT 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12]。 价格与成本 - **设备定价与折旧**:广州和上海设备定价在 4 - 6 亿元之间,折旧期预计 20 年[2][9][10]。 - **服务定价**:短期内质子重离子治疗定价可维持,长期若治疗中心数量增加可能调整,未来可能推出套餐类定价[19]。 国产设备发展 - 国内厂商逐渐形成规模,如兰州国科离子、上海瑞金医院嘉定院区与爱普强、中广核技、麦盛等,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并降低患者治疗费用[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 质子治疗大模型已在广州部署,未来将扩展至肿瘤放疗及其他领域,并上线移动端应用[3][15][16]。 - 放射治疗在广州医院收入中占比超过 50%[18]。 - 国家医保局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短期内公司以质子重离子治疗为主,价格能维持并贡献营收[13]。 - 广州医保患者在 DIP 控费政策下执行情况良好,扣费比例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