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药(06887)
搜索文档
东阳光药港股跌5.62%创新低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7:34
股价表现 - 公司港股收报44.36港元,单日跌幅为5.62% [1] - 公司股价盘中最低触及44.00港元,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1]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8月7日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 [1] - 此次上市为首单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 [1] - 公司通过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1]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10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6:44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10月14日收盘,共有75只股票创下52周新高 [1] - 立桥证券控股(08350)创高率最高,达34.48%,收盘价为0.325港元,最高价为0.390港元 [1] - 德银天下(02418)创高率为24.86%,收盘价为8.120港元,最高价为8.990港元 [1] - 创陞控股(02680)创高率为23.50%,收盘价为12.100港元,最高价为12.350港元 [1] - 世纪联合控股(01959)创高率为20.97%,硅鑫集团(08349)创高率为14.38% [1] - 多只金融、科技及资源类股票上榜,如金风科技(02208)创高率8.66%,中兴通讯(00763)创高率2.79% [1][2] - 黄金相关资产表现突出,如SPDR金(02840)创高率2.46%,价值黄金(03081)创高率2.40% [1][2] - 越南市场主题产品受关注,如PP越南(02804)创高率2.50%,XTRA富时越南(03087)创高率2.95% [1][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恒达集团控股(03616)创低率最大,为-11.76%,收盘价为0.345港元,最低价为0.300港元 [3] -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创低率为-8.89%,金叶国际集团(08549)创低率为-8.06% [3] - 部分医药股表现疲软,如长风药业(02652)创低率-4.90%,劲方医药-B(02595)创低率-4.68% [3] - 地产行业股票承压,如禹洲集团(新)(01628)创低率-4.76%,富力地产(02777)创低率-1.59% [3] - 科技与通信类股票亦有下跌,如协同通信(01613)创低率-3.33%,奇富科技-S(03660)创低率-0.96% [3]
东阳光药(06887):研产销一体化体系构建完毕,全球创新开启全新篇章
招商证券· 2025-10-14 14:23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东阳光药(06887 HK)给予“强烈推荐”的首次投资评级 [4][8] - 报告核心观点:东阳光药作为中国吸收合并及介绍上市第一股,已构建研产销一体化平台,研发聚焦抗感染、慢病(代谢)、肿瘤三大领域,管线储备丰富,已上市产品快速放量,开启全球创新新篇章 [1][8]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东阳光药是一家以“创新”和“国际化”为核心驱动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业务覆盖药物研发、生产与商业化,于2025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3] - 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富,董事长张英俊博士拥有超过16年创新药研发和商业管理经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文佳博士拥有超18年相关经验 [20] - 公司技术平台持续迭代优化,拥有小分子、抗体、小核酸、ADC、CAR-T、PROTAC、干细胞、AI等多元药物研发平台 [21][2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4019百万元,同比下降37%,预计2025年将恢复增长至4295百万元,同比增长7% [3]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07百万元,预计2025年将转正为564百万元,2026年预计达到1107百万元,同比增长96% [3][8]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45倍、23倍、18倍 [3][8] 抗感染领域研发管线 - 抗感染领域重点围绕乙肝功能性治愈布局,公司同时开发乙肝 siRNA(HECN30227)和 ASO,是国内同时开发两种分子的企业 [27][34] - HECN30227(siRNA)在体外药效对比中,其对多个靶点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VIR-2218,且安全窗更高 [31] - 公司小核酸平台具备多递送平台储备和“一药双靶”设计,适应症已拓展至感染、心血管与代谢疾病等多个领域 [37][40] 慢病治疗领域研发管线 - 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伊非尼酮已推进至III期临床,并取得FDA孤儿药资格,II期临床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对照药吡非尼酮 [43][44] - 代谢疾病领域公司拥有完备的减重产品矩阵,代表分子包括GLP-1/GCG/GIP三靶点注射/口服剂(HEC007)、GDF15(HEC301)等 [52][54] - GLP-1/FGF21双靶点激动剂HEC88473已于2024年11月授权给Apollo Therapeutics,首付款1200万美元,协议总金额最高达9.38亿美元 [68] 抗肿瘤领域研发管线 - 公司抗肿瘤领域布局合成致死、PROTAC、新一代ADC、CAR-T、TCE等技术平台 [71] - 克立福替尼是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FLT3抑制剂,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仅经历1线治疗、FLT3突变阳性的病人中,其40mg组CR/CRh率达到30.8% [75][76] - HEC921是全球首创的4-1BB x LY6G6D双抗,解决了4-1BB的肝毒性问题,在结直肠癌模型中显示单药药效显著 [77] AI技术平台与应用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如华为云、深势科技)构建“AI+医药”平台,平台上研发的首个创新药HEC169584已进入临床阶段 [83][85] - 通过AI辅助获得的HEC169584是在已上市MASH药物MGL-3169基础上优化的分子,体外活性优于MGL-3169 [85] 已上市产品线与商业化 - 儿科线为核心护城河,明星产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威)在抗流感化药领域市场份额约占70%,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奥司他韦生产企业 [89] - 丙肝线拥有唯一的基因特异型和泛基因型方案的国产组合,公司丙肝专线销售架构具备深度基层覆盖能力 [96] - 慢病(代谢)线方面,公司5款二、三代胰岛素产品全部中选集采,甘精胰岛素已于2023年12月向美国FDA递交BLA,出海可期 [99] 收入拆分与增长动力 - 报告预计公司抗感染药物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35亿元、41.35亿元、48.35亿元 [101][102] - 预计慢病治疗药物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0亿元、17.90亿元、21.60亿元 [101][102] - 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动力来源于创新管线的进展和已上市产品的快速放量 [8][101]
东阳光药(06887)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6 17:41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112,712,832股,股本112,712,832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9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463,943,215股,股本463,943,215元,本月无增减[1] - 2025年9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576,656,047元[1] - 截至2025年9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112,712,832股,库存股0,本月无增减[2] - 截至2025年9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463,943,215股,库存股0,本月无增减[2]
东阳光药(0688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21:0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19.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0%[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4.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毛利率为75.74%[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5%,经营溢利率为10.83%[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4637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42亿元人民币[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11元[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9.3767亿元,核心产品可威收入为人民币13.0118亿元[178][1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权益持有人的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427万元[178][1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14.67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12%[181][183]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956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077亿元下降人民币5.1207亿元,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减少[194][196] - 期间净利润为人民币146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7343亿元下降人民币4.5878亿元,主要由于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减少[198]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42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人民币1.3863亿元减少人民币1.929亿元,主要由于奥司他韦产品销量减少[199] 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70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7007万元[180][182] - 总费用为人民币14.0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5.125亿元下降6.99%[187][188] - 分銷成本增加4.66%至人民币7.156亿元,主要由于广告推广投入增加[188][189] - 行政管理开支增加11.19%至人民币3.091亿元,主要由于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88][191]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3.482亿元,同比下降13.46%[188][192] - 融资成本下降11.95%至人民币1.143亿元,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利息[188][193] - 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81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43亿元下降人民币5329万元,主要由于除税前溢利下降[197][200]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人民币348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4361万元[185][18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损失拨回人民币8035万元,同比变化-531.27%[188] 核心产品表现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收入13.0118亿元人民币[156]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3.0118亿元[159] - 胰岛素系列产品上半年收入人民币1.22亿元,同比增长148.0%[161][164] - 依米他韦磷酸盐胶囊实现收入人民币4230万元[162][164] 研发管线与进展 - 公司研发管线包含100款在研药物,其中49款为1类创新药[37] - 公司有1款1类创新药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37] - 公司有10款1类创新药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37] - 公司2款创新药于2025年2月及3月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44][45] - 公司2款生物类似药已申请上市[44] - 公司2款仿制药产品在欧美国家获得药品注册批件[44] - 公司于2025年1月及6月在中国分别提交2款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上市申请[45] - 公司共2款仿制药产品获得药品注册批准,分别为利伐沙班片美国注册批件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德国注册批件[47][48] - 公司治疗泛基因型慢性丙肝的两款1类新药奈塔纳韦磷酸胶囊和恩考福布韦片分别于2025年2月及3月获批上市[80] 临床试验进展 - 公司GLP-1/GIP/GCG三靶创新药HEC-007于2025年4月首次获得临床试验批准[49] - 公司GDF15激动剂创新药HEC-301于2025年7月首次获得治疗肥胖的临床试验批准[49] - 公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盐酸伊非尼酮片于2025年5月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成为该适应症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创新药[50][54] - 公司治疗复发或难治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III期临床于2025年6月处于快速入组阶段[51][55] - 公司HECB1502201注射液(富马酸伏诺拉生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III期临床试验于2025年3月启动,目前处于入组阶段[52][55] - 公司HEC53856片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的II期临床于2025年6月完成入组,目前处于受试者随访阶段[53][56] - HEC88473注射液于2024年11月与Apollo Therapeutics订立独家海外许可及商业化协议,目前处于临床II期[96][97] - HEC-007注射液于2025年1月提交IND申请,2025年4月获临床批文,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99][100] - HEC169584胶囊于2024年12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101][102] - HEC-301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得NMP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04] - HEC151注射液于2025年6月在中国提交了IND申请[105] - HEC-301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得NMPA临床试验许可通知书[106] - HEC151注射液于2025年6月在中国递交IND申请[107] - HECB1502201(富马酸伏诺拉生注射液)于2025年3月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入组[108][109] -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有望在2024年完成III期临床中期分析所需样本量的入组[113][114] - HEC53856片已完成针对化疗相关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入组[116] - HEC53856片已完成II期入组,用于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117] 临床数据结果 - 盐酸伊非尼酮片II期临床结果显示,200mg组较基线FVC仅下降3.3mL,相较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1),延缓下降比例达96%[61] - 盐酸伊非尼酮片200mg组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相近,药物相关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61] - 银非尼酮关键临床II期结果显示,200mg组患者24周时用力肺活量较基线仅下降3.3毫升,而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毫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 - 在相同试验中,银非尼酮200mg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用力肺活量下降延迟比例达到96%,显著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62] - 公司的丙肝治疗方案实现了高达95.0%的SVR12率,且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于同类已上市疗法[80] - 公司丙肝产品组合对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12高达95.0%[81] - 奥洛格列净临床数据显示,24周给药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峰值改善幅度在同靶点药物中处于领先水平[94][95] - 盐酸伊非尼酮200mg组24周FVC较基线数据较安慰剂组延缓下降比例达96%[89] 研发能力与资源 - 公司研发团队由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组成[5] - 公司在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国家和地区拥有150款获批药物,其中包含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15][17] -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36] - 公司拥有超过150款获批药物和3款已上市创新药[37] - 公司于2024年成功实现1款在研创新药HEC88473的海外授权[37] - 公司自主研发的siRNA药物HECN30227已于2025年8月提交临床试验申请[72][74] - 公司是仅有的两家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并成功递交BLA的中国制药企业之一[92] 知识产权与专利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共申请发明专利申请9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9件[65][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总量2,513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合计1,446件[65][67] - 公司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149][153] - 公司荣获第二届湖北专利金奖(作为丙型肝炎抑制剂的桥环化合物)[151][153] 销售与市场网络 -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中国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9600家二级医院及89000家一级医院[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员工[10] - 公司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人员,销售网络覆盖超过2,500家3级医院、9,600多家2级医院及89,000多家1级医院[12] - 销售团队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人员[155]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9,600家二级医院及89,000家一级医院[155] 产品准入与医保 - 公司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可威)被列入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1] - 公司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可威)于2024年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13] - 公司丙肝产品组合是中国国内唯一同时覆盖基因特异性和泛基因型治疗方案的药物[80] 生产与产能 - 公司松山湖生产基地化学药年产能达18亿片/粒[170] - 宜都生产基地胰岛素注射液年产能超1500万支[171] - 宜都生产基地化学固体制剂年理论产能超35亿片/粒[171] - 宜都生产基地颗粒剂年理论产能达16亿袋[171] - 宜都生产基地冻干粉针剂年理论产能达450万瓶[171] - 松山湖生产基地化学药年产能达18亿片/粒,并获得美国、欧盟和中国GMP认证[172] - 宜都生产基地为国内最大磷酸奥司他韦制剂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1500万支注射剂[173] - 宜都生产基地固体制剂理论年产能超35亿片/粒、16亿包颗粒及450万支冻干粉针剂[173] - 公司预期将于2026年建成符合国际GMP标准的规模化生物药设施[172] 临床前研究数据 - 在研产品盐酸伊非尼酮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IC50优于吡非尼酮200-500倍[86] - 盐酸伊非尼酮在临床前研究中可显著降低肺血管及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率达70%[90] - HEC-007口服剂型同剂量下最大血药浓度达已上市产品的2倍以上,生物利用度更优[99][100] - HEC-30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半衰期在动物模型中为同类药物的近4倍[104] - HEC-30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半衰期接近同类药物的4倍[106] - HEC201625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示出与PD-L1抗体相当或更强的抗肿瘤活性[121][122] 合作与商业化 -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于2024年11月25日签署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113][114] - 公司预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将于2026年上半年获得FDA的BLA批准[92] - 奥洛格列净(Olorigliflozin)上市申请已提交NMPA并于2025年5月递交补充资料,目前处于审评阶段[94][95] 技术平台与AI应用 - 公司AI药物智能发现平台将PCC筛选时间从2-3年减少至1.5年[128][129] - 公司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预训练与神经常微分方程耦合的药代动力学预测模型[130] - 公司构建了从剂型设计到质量预测的全流程制剂大模型,实现三大核心功能[130] - HEC-GEN模型已应用於甲状腺激素受体靶向药物研发项目HEC169584[131]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210,000条制剂记录[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12,000篇药剂学出版物[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超过2,000项核心工艺专利[144] - 垂直大模型整合中美欧日药典数据[144] - 垂直大模型基於本地部署的DeepSeek-R1模型构建[144] - HEC-PK模型基於公司近十年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化合物数据构建[136] - HEC-CYPs模型采用预训练与微调策略进行风险评估[139] - HEC-Transporters模型采用创新多任务学习策略联合建模[141] - 药物制剂垂直大模型知识库涵盖超过21万条制剂配方、1.2万余篇药剂学文献、2,000余篇核心工艺专利[145] - HEC169584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是公司AIDD实验室开发的首款在研小分子新药[123][125] 学术交流与认可 - HEC92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结果在2025年AACR年会上以壁报形式发表[118][119] - 公司入选“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150][153] - 公司入选“2025中国医药工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152][153] - 公司入选“2025中国创新药企TOP101”榜单[154][157]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20.63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74.6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6.04亿元人民币[3]
东阳光药(06887) - 有关通函、通告及代表委任表格之澄清及於二零二五年九月五日举行之二零二五年...
2025-09-05 21:07
股份情况 - 2025年9月5日已发行股份总数576,656,047股,含内资股463,943,215股及H股112,712,832股[4] - 出席临时股东大会股东持具表决权股份433,613,495股,占比75.19%[4] 决议事项 - 审议批准董事会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已发行股份20%额外股份的一般授权,赞成票占比99.120394%[7] - 授权董事会修订章程并制定实施具体股份发行方案[7]
东阳光药(06887)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6:34
上市情况 - 公司H股于2025年8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新上市[3][5] 股份数据 - H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上下月底均为112,712,832股,面值1元,股本112,712,832元[1] - 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上下月底均为463,943,215股,面值1元,股本463,943,215元[1]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76,656,047元[1] - H股已发行股份上下月底均为112,712,832股,库存股为0[4] - 内资股已发行股份上下月底均为463,943,215股,库存股为0[4]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跌0.40%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逆市上涨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2:0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4%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4% 早盘成交额达1520亿港元[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逆市上涨1% 成份股中微创机器人涨10% 四环医药涨8% 方舟健客涨超7%[1] 医疗健康行业个股表现 - 微创机器人-B股价再涨超10% 机器人行业热度提升 公司商业化进程稳健推进[2] - 东阳光药涨近7% 中期毛利达14.68亿元 伊非尼酮关键数据亮相美国IPF峰会[2] - 创胜集团-B拉升逾28% 中期净亏损同比收窄17.9% TST001研究数据首次亮相ASCO[2] - 四环医药再涨超7% 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AI+医美战略布局进入实质性阶段[2] 科技与互联网个股表现 - 汇量科技涨7.9% 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40% Mintegral平台飞轮效应持续释放[2] - 赤子城科技再涨超6% 上半年纯利增长近120% 集团毛利率有望同比大幅优化[2] 其他行业个股表现 - 金界控股涨超6% 上半年业绩超市场预期 Naga3项目不确定性仍存[2] - 绿色动力环保涨超7% 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增加24.49% 供汽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2] - 国富量子再涨6.86% 年内累计涨幅近180% 公司携手华检医疗推进RWA生态构建[2] - 新意网集团绩后跌超17% 全年纯利同比增8%至9.79亿港元[2]
港股异动 | 东阳光药(06887)涨近7% 中期毛利14.68亿元 伊非尼酮关键数据亮相美国IPF峰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0:37
股价表现 - 东阳光药股价上涨6.83%至53.95港元 成交额达2060.19万港元 [1] 中期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19.38亿元人民币 毛利14.68亿元人民币 [1]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人民币 受流感疫情放缓影响但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产品研发进展 - 抗纤维化创新药伊非尼酮(HEC585)在第九届特发性肺纤维化峰会首次披露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1] - 伊非尼酮为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IPF原研新药 可拓展应用于PF-ILD、乙肝肝纤维化及间质性肺炎等疾病 [2] - 药物通过抑制TNF-α及TGF-β1释放 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并调节NR4A1、BMP2等靶点形成广泛抗纤维化网络 [2]
“流感药物之王”调整销售架构,欲发力肝病业务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15:1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于8月进行销售架构调整 成立肝病专线团队以加速丙肝等创新药商业化[2] - 肝病专线团队设有上海、广州、北京等七大业务区 总规模达百人级[3] - 肝病业务正成为公司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共有三款肝病药物获批上市[3] 新产品进展 - 两款丙肝创新药东卫卓(磷酸萘坦司韦)和东英贺(艾考磷布韦)于今年一季度获批上市[2] - 新药适用于治疗基因1、2、3、6型成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 可合并或不合并代偿性肝硬化[2] - 公司正推动这两款药物进入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4] 市场竞争环境 - 中国共批准17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DAA药物 其中八种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3] - 国内约有1000万丙肝感染者 但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3] - 公司面临其他丙肝药物厂家的市场竞争[3] 核心业务表现 - 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可威)长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3.01亿元[2] - 奥司他韦销售额增长出现疲软态势 主要受竞争厂家激增等因素影响[2] - 奥司他韦在公司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81.2%下降至2024年的64.2% 今年上半年占比约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