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阳光药(06887)
icon
搜索文档
“流感药物之王”调整销售架构,欲发力肝病业务
第一财经· 2025-09-01 15:11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于8月进行销售架构调整 成立肝病专线团队 加速丙肝等创新药商业化[3] - 肝病业务正成为公司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共有三款肝病药物获批上市[4] - 肝病专线设有上海广州北京等七大业务区 总规模达百人级[5] 核心产品表现 - 流感药物奥司他韦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3.01亿元 但增长出现疲软态势[3] - 奥司他韦销售占比从2022年81.2%下降至2024年64.2% 2025年上半年占比约67%[3] - 两款丙肝创新药东卫卓和东英贺于今年一季度获批上市 针对基因1/2/3/6型慢性丙肝患者[3] 市场竞争环境 - 中国约有1000万丙肝感染者 但诊断率及治疗率均较低[5] - 国内共批准17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DAA药物 其中八种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 - 公司正推动东卫卓和东英贺进入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以增强竞争力[5]
东阳光药(06887.HK)中期营业额19.38亿元 同比减少24.95%
格隆汇· 2025-08-29 23:5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人民币19.38亿元 同比减少24.95% [1] - 毛利为人民币14.68亿元 同比减少28.12% [1] - 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亏损为人民币0.54亿元 较上年同期溢利1.39亿元减少1.93亿元 [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人民币0.11元 [1] 盈利能力变化 - 公司从上年同期盈利状态转为亏损状态 盈利水平显著恶化 [1] - 毛利降幅大于营业额降幅 显示毛利率出现下滑 [1]
东阳光药(06887)发布中期业绩 毛利14.6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3:0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达19.38亿元人民币 [1] - 毛利为14.68亿元人民币 [1] 核心产品表现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营业额13.01亿元 受流感疫情放缓影响但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 市场战略 - 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 通过学术推广和渠道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1] - 增加广告投放与市场营销投入 加强患者教育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1] - 加强与国际企业战略合作 加速创新药和生物制剂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与商业化 [1] 研发管线布局 - 聚焦感染、慢病和肿瘤三大核心治疗领域 [1] - 拥有150多款获批药物 已上市3款创新药 [1] - 在研药物达100款 包括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 [1] - 1款1类创新药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10款处于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1]
东阳光药(0688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额为人民币1937.67百万元,同比减少24.95%[3] - 毛利为人民币1467.61百万元,同比减少28.12%[3]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为人民币430.05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510.6百万元[3] - 归属权益持有人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4.27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92.9百万元[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人民币0.11元[3] - 公司收入为2,581,934千元,同比增长33.2%[65] - 毛利为2,041,809千元,同比增长39.1%[65] - 经营溢利为209,895千元,同比下降71.5%[65] - 期内溢利为14,652千元,同比下降96.9%[67]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亏损46,370千元,同比下降132.6%[65]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61,022千元,同比下降81.6%[65]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6,416千元,同比下降98.6%[6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421亿元[73]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3.496亿元[73]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54,266千元,其中净亏损为人民币46,370千元[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人民币46,370,000元[10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盈利人民币142,143,000元[100] - 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19.38亿元,归属权益持有人亏损为人民币5427万元[142] - 毛利为人民币14.68亿元,同比下降28.12%[144] - 除税前溢利同比下降84.3%至人民币95.65百万元,主因奥司他韦产品销量减少[149]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39.7%至人民币81.00百万元,与税前利润下降相关[150] - 期内溢利净额同比下降96.9%至人民币14.65百万元[1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收入为3,374,63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9%(2024年同期:5,710,741千元人民币)[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毛利为2,464,18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4%(2024年同期:4,513,306千元人民币)[9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成本为348,216千元,同比下降13.5%[65] - 分销成本为715,622千元,同比增长4.7%[65] - 行政管理开支为309,060千元,同比增长11.2%[65]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4.7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人民币7007万元[143] - 总费用同比下降7.0%至人民币1,406.84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05.67百万元[146] - 分销成本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715.62百万元,因广告推广投入增加[146] - 行政管理开支同比增长11.2%至人民币309.06百万元,主因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46][147] - 研发成本同比下降13.5%至人民币348.22百万元[146][147]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回变动-531.3%至负人民币80.35百万元[146] - 银行借款及贷款利息成本为人民币131,822千元[93] - 租赁负债利息成本为人民币6,148千元[93] - 折旧费用为人民币151,832千元[94] - 摊销费用为人民币70,005千元[94] - 期内企业所得税拨备为人民币60,811千元[94] - 递延税项暂时差额产生及拨回为人民币20,139千元[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增加人民币1.110亿元[73] - 公司2024年下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增加人民币1.118亿元[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产生汇兑损失人民币3510万元[73] - 公司2024年下半年换算海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产生汇兑收益人民币4343万元[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授予限制性股份确认的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29,669,000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授予限制性股份确认的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132,961,000元[120] - 公司无形资产减值亏损总额人民币7.39471亿元,其中仿制药知识产权减值达人民币4.04807亿元[105] - 已售存货成本从2024年同期的493,745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58,674千元,下降27.4%[10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3.0118亿元[55] - 胰岛素系列产品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2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8.0%[56] - 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实现营业额人民币4,230万元[57] - 抗感染药物销售收入为1,411,63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0%(2024年同期:2,047,826千元人民币)[87] - 慢病治疗药物销售收入为473,02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2024年同期:507,940千元人民币)[87] - 其他收入为53,01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6%(2024年同期:26,168千元人民币)[87] - 总收入为1,937,66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0%(2024年同期:2,581,934千元人民币)[87] - 核心产品磷酸奥司他韦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3.01亿元[142] - 公司中标集采的胰岛素产品包括5款已全部获批上市[56]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为1,911,51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5%(2024年同期:2,566,280千元人民币)[89] - 海外地区收入为26,15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0%(2024年同期:15,654千元人民币)[89] - 海外销售网络覆盖包括美国、德国及英国在内的八个国家及地区[60] - 公司计划推进现有产品(特别是欧美获批药品)的国际销售[60] - 公司计划加强跨国制药企业合作以提升国际医药市场地位[60] 研发与创新进展 - 研发团队由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组成[9] - 拥有150多款获批药物及3款已上市创新药[9] - 在研药物100款包括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9] - 2款创新药于2025年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11][13] - 2款生物类似药申请上市[11] - 2款仿制药产品在欧美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1][12] - 德谷胰岛素注射液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于2025年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13] - GLP-1/GIP/GCG三靶创新药HEC-007于2025年4月获得临床试验批准[13] - GDF15激动剂创新药HEC-301于2025年7月获得肥胖治疗临床试验批准[13] - 盐酸伊非尼酮片于2025年5月获批进入特发性肺纤维化III期临床[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95件并获得授权49件[17]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总量2513件其中已授权1446件[17] - 伊非尼酮200mg组较基线仅下降3.3mL相比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18] - 伊非尼酮相对安慰剂组延缓FVC下降比例达96%远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18] - 公司拥有累计PCT专利申请383件境内发明1179件境外发明951件[17] - 公司已授权境内发明专利762件境外发明专利684件[17] - 伊非尼酮200mg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相近[18] - 公司自主研发的HECN30227 siRNA药物于2025年8月递交临床试验申请[21] - 公司同步开发"siRNA+ASO+免疫调节剂"三联疗法用于乙肝功能性治愈[20] - 公司拥有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双特异性抗体HEC-921展示强效抗肿瘤活性[18] - 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已获批上市并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3] - 磷酸萘坦司韦胶囊及艾考磷布韦片分别于2025年2月及3月获批上市,并通过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初步形式审查[23] - 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联合治疗方案SVR12高达95.0%[23] - 伊非尼酮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IC50优于吡非尼酮200-500倍[25] - 伊非尼酮200mg组24周FVC较基线较安慰剂组延缓下降比例达96%[26] - 伊非尼酮在ILD模型中可降低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高达70%[27] -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预期将于2026年上半年获得FDA的BLA批准[28] - 奥洛格列净胶囊针对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已提交NMPA并于2025年5月递交补充资料[29] - HEC88473注射液为新型GLP-1/FGF21双靶点长效融合蛋白,处于临床II期,2024年11月与Apollo Therapeutics订立独家海外许可及商业化协议[31] - HEC-007注射液为脂肪酸侧链修饰GLP-1/GCG/GIP三靶点多肽新药,2025年1月递交IND申请,2025年4月取得临床试验许可,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32] - HEC-007口服剂型同剂量下最大血药浓度达已上市销售产品的2倍以上,生物利用度优于已上市销售产品[32] - HEC169584为THR-β激动剂,临床前体外活性优于阳性药Resmetirom,2024年12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计划近期启动I期临床[33] - HEC-301注射液为GDF15类似物,动物模型中半衰期接近同类药物的4倍,2025年7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通知书[34] - HEC151注射液为超长效胰岛素,2025年6月在中国递交IND申请[35] - HECB1502201(富马酸伏诺拉生注射液)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2025年3月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入组[37] - HECB1502201注射液酸抑制能力优于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属即用型大输液[37] -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进入III期临床的高选择性FLT3抑制剂候选药物[39] - 公司正在加快克立福替尼III期临床推进 有望今年完成中期分析所需样本量入组[39] - HEC53856片已完成II期入组 正在推进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40] - HEC53856在健康受试者中未见心率增加相关不良反应 血栓形成风险低[40] - HEC921注射液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结直肠肿瘤模型上表现优异肿瘤杀伤效果[41] - HEC201625在多人源化免疫重构肿瘤模型中展示出与PD-L1抗体相当或更强抗肿瘤活性[42] - 公司建立HEC药物智能发现平台 PCC筛选时间从2-3年减少至1.5年[45] - 公司AI研发大幅减少合成化合物数量 稳步推进AI落地生物医药研发战略[45] - 公司与深势科技联合发布全球首个基于预训练与神经常微分方程耦合的药代动力学预测模型[46] - 公司构建了从剂型设计到质量预测的全流程制剂大模型 实现智能处方设计等三大核心功能[46] - 公司HEC-GEN模型应用于甲状腺激素受体靶向药物研发项目HEC169584[47] - 公司HEC-3DQSAR模型实现全自动化流程处理数据并生成高质量QSAR模型[47] - 公司HEC-PK模型整合近十年自主研发小分子化合物构建标准化大鼠药代数据集[48] - 公司HEC-CYPs模型采用预训练-微调策略评估候选化合物CYPs相关药物风险[49] - 公司HEC-Transporters模型采用多任务学习策略预测药物与生物膜及转运体相互作用[49] -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药物制剂垂直领域自然语言大模型融入21万余条制剂配方数据[49] - 公司智能知识库涵盖1.2万余篇药剂学文献和2,000余篇核心工艺专利[49] - 公司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51] - 公司荣获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榜单[51] 生产与产能 - 松山湖生产基地化学药年产能达到18亿片/粒[61] - 松山湖生产基地于2024年3月通过美国FDA的GMP检查[61] - 宜都生产基地胰岛素注射剂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支[62] - 宜都化学药固体制剂理论年产能超过35亿片/粒[62] - 宜都生产基地颗粒剂年产能达到16亿包[62] - 宜都生产基地冻干粉针剂年产能达到450万支[62] - 公司两个生产基地合计占地面积超过1300亩[61] - 松山湖生产基地于2023年11月通过欧盟GMP审核[61] - 宜都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制剂生产基地[62] - 公司预期将于2026年建成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生物药设施[61] 销售与市场 - 公司拥有1,888名专业销售人员,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2个省级区域及近300个地级市[54] - 销售网络覆盖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9,600家二级医院及89,000家一级医院[54] - 持续强化"可威"核心产品的市场地位及品牌知名度[172] 现金流与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0,34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3,993千元下降75.8%[75]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73,468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282,347千元改善55.3%[76][77]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8,999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86,722千元下降87.7%[8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人民币444,125千元,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036,905千元[80] - 出售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为人民币3,510,00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40,000千元增长80.9%[76]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付款为人民币748,197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03,027千元增长48.7%[76] - 银行贷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1,301,414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308,888千元下降43.6%[77]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为人民币220千元,去年同期为负人民币3,372千元[80] - 利息收入为人民币47,082千元[92] - 政府无条件补助收入为人民币12,933千元[92] - 有条件政府补助收入为人民币10,941千元[92] - 资本支出为7.735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1276亿元增加1.6082亿元[159] - 战略重点为将营运现金流投入研发活动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169] 资产与负债状况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74.7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69.53亿元增长7.5%[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为38.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38.97亿元下降1.1%[7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14.81亿元下降30.0%[70] - 流动资产总额为45.9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49.79亿元下降7.8%[70] - 流动负债总额为49.4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48.14亿元增长2.8%[70]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流动部分)为25.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21.96亿元增长14.5%[70]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非流动部分)为21.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22.87亿元下降5.3%[72] - 公司权益总额为46.0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44.68亿元增长3.1%[72]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为3.9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3.44亿元增长13.7%[72] - 非控股权益为42.1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的41.23亿元增长2.2%[72]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月1日的人民币41.754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4.675亿元,增幅7.0%[73]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1月1日的人民币3.513亿元扩大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587亿元,增幅59.0%[73] - 公司股份支付储备从2024年1月1日的人民币1.08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312亿元,增幅205.7%[73]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月1日的人民币38.474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
东阳光药(06887)拟实施H股全流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9:41
公司股份结构变动 - 东阳光药董事会于2025年8月29日批准内资股转换为H股计划 [1] - 转换涉及2.51亿股内资股 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3.59% [1] - H股全流通实施需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及联交所批准 [1]
东阳光药(06887.HK)拟实施H股全流通
格隆汇· 2025-08-29 19:33
公司重大资本运作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29日审议批准内资股转换为H股计划 [1] - 涉及转换股份数量为251,378,534股内资股 [1] - 转换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3.59% [1] 监管审批进程 - H股全流通实施尚需向中国证监会完成备案程序 [1] - 转换方案须获得联交所最终批准 [1] - 拟申请流通的内资股具体数量以监管机构批复为准 [1]
东阳光药(06887) - 内幕消息本公司拟实施H股全流通
2025-08-29 19:12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之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 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SUNSHINE LAKE PHARMA CO., LTD. 廣 東 東 陽 光 藥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6887) 內幕消息 本公司擬實施H股全流通 本公告乃由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 司(「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 (2)條以及證券及期貨條例( 香港 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項下之內幕消息條文( 定義見上市規則 )刊發。 茲提述中 國證券監督管 理委員會(「中國 證監會」)於2023 年2 月17 日發佈並 於2023 年3月31日生效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中國證監會於 2019年11月14日發佈並於2023年8月10日進一步修訂的《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 申請「全流通」業務指引 ...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8月29日
智通财经· 2025-08-29 10:05
港股通最新日持股变动 - 恆生中国企业(02828)持股占比增加5.48%至6.10% [1][2] - 盈富基金(02800)持股占比增加4.07%至4.76% [1][2] - 安井食品(02648)持股占比增加1.74%至15.81% [1][2] - 金力永磁(06680)持股占比减少3.39%至24.56% [1][3] - 洲际航天科技(01725)持股占比减少2.02%至10.16% [1][3] - 金风科技(02208)持股占比减少1.48%至41.84% [1][3] 港股通5日持股变动 - 蓝思科技(06613)持股占比增加6.93%至13.85% [1][3] - 中兴通讯(00763)持股占比增加5.92%至56.09% [1][3] - 同源康医药-B(02410)持股占比增加5.40%至14.72% [1][3] - 恆生中国企业(02828)持股占比减少14.01%至6.10% [1][3] - 盈富基金(02800)持股占比减少4.36%至4.76% [1][3] - 南方恆生科技(03033)持股占比减少2.37%至60.61% [1][3] 港股通20日持股变动 - 美中嘉和(02453)持股占比增加12.09%至37.34% [4]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持股占比增加10.66%至54.73% [4] - 同源康医药-B(02410)持股占比增加8.30%至14.72% [4] - 宜搜科技(02550)持股占比减少10.13%至47.88% [6]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持股占比减少5.27%至31.55% [6] - 福莱特玻璃(06865)持股占比减少5.11%至46.00% [6] 重点个股持股比例水平 - 浙江世宝(01057)最新持股比例达57.14% [2] - 中远海能(01138)最新持股比例达57.16% [2] - 康龙化成(03759)最新持股比例达59.95% [2] - 南方恆生科技(03033)最新持股比例达60.61% [2][3] - 国联民生(01456)最新持股比例达56.53% [3] - 君实生物(01877)最新持股比例达57.07%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抗流感药物行业产业链、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09:20
行业市场规模 - 2023年抗流感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110亿元 同比增长150% [1][7] - 2024年市场规模降至80亿元 同比下降27% [1][7] 产品结构 - 奥司他韦占据78%市场份额 为绝对主导产品 [1][7] - 帕拉米韦占比8.6% 玛巴洛沙韦占比5.3% 阿比朵尔占比2.8% [1][7] 竞争格局 - 奥司他韦原研药为罗氏达菲 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 [8] - 国家药监局共批获奥司他韦批文118条 涉及企业69家 [9] - 东阳光药可威占据奥司他韦市场64.8% 抗流感药整体市场50.5% [9] 企业表现 - 东阳光药2024年营收40.19亿元 毛利率76.11% [9] - 石药集团2024年营收290.1亿元 毛利率69.97% [10] 需求驱动因素 - 2024年流感发病数858.87万例 死亡19人 [6] - 医疗卫生机构达109.2万个 同比增长2% [6] - 人口老龄化加剧 老年人作为高危人群需求旺盛 [6] 研发趋势 - RNA聚合酶抑制剂成主流研发靶点 [11] - 针对新靶点和新机制的药物研发受关注 [11] - 众生药业昂拉地韦片等国产创新药开拓国际市场 [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料药 中药材 生物药原料等供应商 [4] - 中游为抗流感药物生产企业 [4] - 下游为医疗机构 药店 电商等销售渠道 [4][5] 渠道分布 - 医疗机构为核心使用场景 尤其是处方类药物 [6] - 医院数量达3.9万个 同比增长1.7% [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万个 同比增长2.3% [6]
东阳光药(06887)伊非尼酮II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关键数据亮相2025第九届美国IPF峰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8:18
公司动态 - 东阳光药在第九届特发性肺纤维化峰会上首次公开披露在研抗纤维化创新药伊非尼酮(HEC585)的II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1] - 伊非尼酮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IPF原研新药 可拓展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乙肝肝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疾病 [1] - 药物通过同时抑制TNF-α及TGF-β1释放并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 抑制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进展 并通过NR4A1、BMP2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和Hippo信号通路形成广泛抗纤维化网络 [1] - 多靶点强效抑制与多通路网络调控的创新机制使伊非尼酮具有Best in Class潜力 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II期临床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及阳性药物开放平行对照设计 270例受试者按2:2:2:1:2比例随机分配至四个剂量组(100/200/400mg QD)、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 实际入组224例 [2] - 疗效终点包括%FVC较基线变化、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圣乔治呼吸问卷和6分钟步行测试等指标 [2] - 200mg剂量组在用药24周时FVC较基线仅下降3.3 mL 相比安慰剂组改善超过80mL 具有统计学意义(P<0.1) 延缓下降比例达96% 远优于吡非尼酮组的47% [2] - 试验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200mg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及吡非尼酮组相近 药物相关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吡非尼酮组 [3] - 较长半衰期支持每日一次给药 服用次数少且剂量更低 便于中老年患者服用并提高长期服药依从性 [3] - 伊非尼酮是国内IPF治疗领域唯一与吡非尼酮完成初步头对头临床试验且疗效更优的创新药物 [6] 行业背景 -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致命性罕见病 患者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2-3年 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4] - 2015-2022年中国IPF患病人数由21.7万人增长至26.4万人 复合年增长率2.8% 预计2025年将达到28.36万人 [4] - 2015-2022年全球IPF患病人数复合年增长率3.0% 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万人 [4] - 肺移植是终末期IPF患者的唯一根治手段 但仅极少数患者能获益 [4] - 全球仅批准两款IPF治疗药物:吡非尼酮(每日服药3次)和尼达尼布(每日服药2次) 但疗效十分有限 [4] - IPF新药开发难度大 近年多款曾被寄予厚望的IPF新药都以失败告终 包括Ziritaxestat和Pamrevlumab等 [4] - 全球范围内有10余款针对IPF适应症的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靶点各异 仅3款进入或完成III期临床 包括百时美施贵宝的BMS-986278、勃林格殷格翰的BI 1015550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