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贝岭(600171)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贝岭跌2.04%,成交额8.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489.6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3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4%至36.90元/股 成交额8.15亿元 换手率3.09% 总市值261.5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489.62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3833.91万元 大单净卖出4600万元 [1] - 年内股价下跌6.61% 近5日上涨4.27% 近20日下跌1.07% 近60日上涨9.99% [1]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半导体材料配件32.05% 信号链模拟芯片27.53% 电源管理芯片26.71% 功率器件12.32% 其他业务1.38% [1] - 属于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概念板块包括MCU概念 EDA概念 模拟芯片 生物识别 参股新三板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4.20万户 较上期减少2.09% 人均流通股2929股 较上期增加2.13% [2]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40.24万股 [3]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增持58.77万股至601.72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增持33.76万股至483.40万股 [3] - 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新进第九大股东持股145.91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47亿元 同比增长21.27% [2]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增长2.2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3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34亿元 [3]
上海贝岭涨2.00%,成交额8.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25.0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3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38.16元/股 成交额8.08亿元 换手率3.03% 总市值270.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625.02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1496.52万元(买入5009.60万元占比6.20% 卖出3513.08万元占比4.35%) [1] - 年内股价下跌3.42% 但近期表现强劲:近5日涨9.12% 近20日涨5.33% 近60日涨14.05% [1]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产品应用开发 收入构成:半导体材料配件32.05% 信号链模拟芯片27.53% 电源管理芯片26.71% 功率器件12.32% 其他业务1.38% [1] - 属于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MCU EDA 模拟芯片 生物识别 央企改革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4.20万户 较上期减少2.09% 人均流通股2929股 较上期增加2.13% [2]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40.24万股 国联安半导体ETF增持58.77万股至601.72万股位列第三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33.76万股至483.40万股 南方央企科技引领ETF新进第九大股东持股145.91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记录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47亿元 同比增长21.27%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增长2.2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30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3.34亿元 [3]
反倾销反歧视反垄断:中国还击美国芯片战
虎嗅· 2025-09-16 12:05
中国芯片产业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并于同一天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1] 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15日判定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并启动进一步调查[1][8] 这标志着中国在芯片战中首次对美国采取系统性反制行动[1] 反倾销调查核心内容 - 反倾销调查针对美国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33] 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12月 产业损害调查期覆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32] - 美国企业德州仪器 ADI 博通和安森美被指控在对华销售中累计增长37% 但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严重压制国内产品价格[36] 倾销幅度加权平均达340.10%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302.41% 栅极驱动芯片达458.51%[30] - 国内产业因价格压制导致2023年以来处于大幅亏损状态 毛利率和开工率持续低迷[39] 若调查成立 可能对四家美国公司征收反倾销税 其在华收入合计超百亿美元[41] 英伟达反垄断违规详情 - 英伟达被认定违反2019年收购迈络思时市场监管总局附加的七项限制性条件[15] 具体违反第二条"依据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市场供应GPU加速器"[17] - 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提供性能阉割版GPU 如H20芯片算力仅为H200芯片的六分之一 带宽仅为五分之一[18] 且此前因H20芯片安全漏洞问题于2025年7月31日被国家网信办约谈[20][21] - 英伟达在GPU加速器市场全球份额达90%-95% 中国份额95%-100% 迈络思在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市场全球份额55%-60% 中国份额80%-85%[13] 该收购案于2020年4月16日被附条件批准[15] 市场反应与影响 - 中国模拟芯片厂商股价全线大涨 圣邦股份 纳芯微 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 赛微微电涨超7%[42] 美股德州仪器开盘跌超3% 安森美和博通跌约1%[43] - 英伟达股价在9月15日美股开盘一度跌1.5%[28] 公司自愿上交对华销售H20芯片15%的销售额给美国政府[25] 且CEO黄仁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26] 调查策略与背景 - 反制措施直接回应美国商务部9月12日将23家中国芯片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行动[2] 并为中美经贸会谈增加谈判筹码[3] 体现"边打边谈 以打促谈"策略[4] - 反歧视调查若成立可能导致加征关税或限制进出口[45] 所有调查可能随中美经贸会谈进展而调整[47] 终极反制依赖于自研能力提升[48]
反倾销调查引爆模拟芯片板块
第一财经· 2025-09-15 22:56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9月15日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强势上涨 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涨停 思瑞浦收涨9.68% 纳芯微收涨10.79% [1] - 股价上涨直接催化剂为商务部13日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 - 市场解读认为反倾销调查可能对美国巨头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在中国市场销售形成壁垒 为本土厂商腾出替代空间 [1] 公司回应与经营状况 - 圣邦股份证券部表示反倾销调查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技术研发没有直接影响 强调各产品线下游需求温和复苏 上半年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5.37% 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2.42% [2] - 上海贝岭证券部预计反倾销调查可能提升国产模拟芯片国内市场份额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且以国内销售为主 [2] - 思瑞浦表示全面覆盖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 认为此举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并提供更公平市场环境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差异 - 中国模拟芯片产业与海外巨头存在显著差距 德州仪器产品超过10万种 圣邦股份有5900多款产品 上海贝岭累计4559款可售产品 思瑞浦量产产品超3000款 [3] - 模拟芯片单颗价值低但种类繁多 高端产品依赖深厚工艺技术积累和稀缺顶尖人才 海外龙头采用IDM模式而国内厂商多为Fabless模式 [4] - 汽车和工业领域对产品可靠性要求严苛 认证周期漫长 国产芯片需在性能功耗稳定性上完全超越进口产品才能实现大规模替代 [4] 市场规模与国产化空间 - 中国为全球最大模拟芯片单一市场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84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需求量35.4亿颗 其中国产11.8亿颗 进口23.6亿颗 美国进口量15.9亿颗占比67.5% [5] - 以单颗1.6元计算 潜在反倾销产品金额约25.1亿元 国产市场规模19.4亿元有望大幅扩容 [5] 行业发展趋势与财务表现 - 国产模拟芯片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利润空间受中低端产品低价竞争压缩 高端产品仍待关键技术突破 [6]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板块营业收入245.02亿元同比增长13.16% 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80.46% [6] - 板块毛利率35.34% 净利率1.91%呈现温和恢复趋势 二季度末存货166.33亿元反映企业备货增长 [6]
数据复盘丨猪肉、网络游戏等概念走强 70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22:33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860.50点 下跌0.26% 成交额9862亿元[1] - 深证成指收盘13005.77点 上涨0.63% 成交额12912.48亿元[1] - 创业板指收盘3066.18点 上涨1.52% 成交额6208.41亿元[1] - 科创50指数收盘1340.40点 上涨0.18% 成交额976亿元[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22774.48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434.7亿元[1] 行业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 传媒 农林牧渔 汽车 煤炭 建筑装饰等行业涨幅居前[3] - 通信 国防军工 银行 有色金属 纺织服饰 保险 钢铁 化工等行业跌幅居前[3] - 猪肉 网络游戏 纳米银 转基因 激光雷达 预制菜等概念走势活跃[3] - 卫星互联网 航母 数据确权 黄金 被动元件 铜缆高速连接 6G 地热能等概念走势较弱[3] 个股涨跌情况 - 沪深两市1787只个股上涨 3231只个股下跌 130只平盘 6只停牌[3] - 82只非新股涨停 13只个股跌停[3] - *ST威尔7连板 *ST亚太6连板 华建集团3连板[5] - 山子高科 荣盛发展 中国电影 上海建工等12只个股2连板[5] 资金流向分析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340.54亿元[6] -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63.6亿元 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出79.36亿元 科创板净流入0.16亿元[7] - 6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传媒行业净流入8.81亿元居首[7] - 汽车行业净流入5.61亿元 农林牧渔行业净流入2.73亿元[7] - 25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59.24亿元最多[7] - 电子行业净流出50.85亿元 通信行业净流出50.09亿元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42.77亿元[7] 个股资金流向 - 70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比亚迪净流入8.11亿元居首[11][12] - 上海贝岭净流入7.98亿元 中大力德净流入7.03亿元 歌尔股份净流入6.9亿元[11][12] - 天赐材料净流入6.52亿元 圣邦股份净流入6.24亿元[11][12] - 157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亿元 中际旭创净流出13.87亿元最多[15][16] - 国轩高科净流出11.39亿元 胜宏科技净流出9.95亿元 新易盛净流出9.84亿元[15][16] 机构交易动向 - 龙虎榜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卖出5.99亿元[19] - 机构净买入剑桥科技3.38亿元 星辉娱乐8782.26万元 豪恩汽电7807.49万元[19] - 机构净卖出潍柴重机2.85亿元 圣邦股份2.18亿元 尚太科技2.07亿元[19]
对美反倾销调查,国产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虎嗅· 2025-09-15 21:37
反倾销调查事件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1][5]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于7月23日提交 指控美国生产商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2][4] - 调查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包括成品芯片及可生产相同功能芯片的晶圆、晶粒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工业系统 [9][10][13] 市场反应与影响 - A股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收盘涨停 纳芯微、思瑞浦收盘涨幅分别为10.79%、9.68% 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希荻微收涨7.12%、4.91%、4.64% [1]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盘前集体走低 德州仪器、亚德诺盘前跌超2% 安森美跌超1% [4] - 业内人士认为纳芯微和思瑞浦作为国内汽车和工业业务头部公司 产品与调查重合度较高 预计事件利好两家公司 [11] 行业格局与数据 - 被调查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 [3] - 申请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大幅上升 2022年至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4]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德州仪器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约30亿美元(同比减少9% 占比19%) 亚德诺2024财年来自中国收入约21亿美元(同比减少5% 占比23%) [15][16] - 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仍相对偏低 第一梯队以德州仪器、亚德诺等欧美企业为主 [17] 行业协会支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称需要公平环境 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6]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强烈反对美国不公正限制措施 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企业权益 [6]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商务部措施 呼吁开放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 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7] 产业竞争分析 - 2023年初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降价 集中于工业、汽车领域 对国内中小厂商造成最大冲击 [19][20] - 德州仪器等厂商在高端数模混合芯片、带数字处理模块的模拟产品及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 [20] - 国内厂商未来发展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 新兴应用和需求迭代为国产模拟芯片在高端市场提供发展前景 [20][21]
300661暴涨“20cm”,反倾销调查引爆模拟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5 19:22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 - 反倾销调查增强投资者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提升信心 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携手涨停 思瑞浦收涨9.68% 纳芯微收涨10.79%[2] - 市场普遍解读此举可能对德州仪器和亚德诺等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销售施加壁垒 为本土模拟芯片厂商腾出替代空间[2] 公司回应与经营状况 - 圣邦股份表示反倾销调查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技术研发没有直接影响 各产品线下游领域需求总体温和复苏[3] - 圣邦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 同比增加15.37% 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 同比增加12.42%[3] - 上海贝岭预计反倾销调查可能提升国产模拟芯片国内市场份额 产品主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并面向国内销售[3] - 思瑞浦表示相关产品都有全面覆盖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市场环境[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整体与海外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规模 技术积累和高端产品上[4] - 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 产品超过10万种 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拥有绝对领先地位[4] - 圣邦股份有5900多款产品 上海贝岭累计拥有4559款可供销售产品 上半年推出539款新产品 思瑞浦已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5]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集设计 制造 封测于一体 而圣邦股份 纳芯微 上海贝岭等国产厂商均采用Fabless模式[5] 技术特点与挑战 - 模拟芯片单颗价值低但种类繁多 更注重性能提升 带宽升级 成本降低和工艺进步 高端产品需要深厚工艺技术积累和顶尖人才[5] - 汽车和工业领域客户对产品可靠性 一致性和寿命要求严苛 认证周期漫长 国产芯片必须在性能 功耗 稳定性上完全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5] - 国内高端产品仍然欠缺 关键技术和工艺仍待突破 汽车和工业领域产品认证周期漫长且复杂限制了国产模拟芯片发展壮大[7] 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 - 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84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6]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需求量35.4亿颗 自主产量11.8亿颗 进口量23.6亿颗 自美国进口量达15.9亿颗 占总进口比例67.5%[6] - 以单颗模拟芯片1.6元计算 潜在反倾销产品金额约25.1亿元 中国原自主生产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19.4亿元[6] - 国产模拟芯片仅占国内需求1/3 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6]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5.02亿元 同比增长13.16% 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 同比增长280.46%[7] - 模拟芯片板块毛利率35.34% 净利率1.91% 呈现温和恢复趋势[7]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模拟芯片板块存货166.33亿元 呈上升趋势 反映需求复苏之际企业备货增长[7]
反倾销落地,国产模拟芯片迎转机
钛媒体APP· 2025-09-15 19:21
商务部反倾销及反歧视调查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2][17] - 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2022至2024年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2][17] - 涉及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 申请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17] - 商务部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 [1][4]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9% 其中模拟芯片增长4% [4] - A股半导体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4] -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34家企业中6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4] 国内模拟芯片企业财务表现 - 多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30% 包括希荻微(102.73%)、思瑞浦(87.33%)、纳芯微(79.49%)、杰华特(58.2%)、芯朋微(40.32%)、美芯晟(36.83%)、赛微微电(31%) [6] - 部分企业净利润大幅增长 美芯晟同比增长131.25% 芯朋微同比增长106.02% 艾为电子同比增长71.09% [6] - 思瑞浦归母净利润6569万元同比扭亏 电源管理产品销售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46.11% [8] - 晶丰明源归母净利润1576万元同比扭亏 高性能计算电源芯片业务收入同比上升约40% [8][12] 企业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希荻微营收增长主因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带动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需求上升 [7] - 纳芯微营收增长受汽车电子需求稳健增长及泛能源领域复苏推动 [7] - 杰华特营收增长动力来自电源芯片(同比增长49.8%)和信号链芯片(同比增长651.97%) [7] - 芯朋微营收增长得益于新产品门类增长和新市场拓展 非AC-DC品类营收提升73% 工业市场营收提升57% [7] 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 模拟芯片行业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从一季度34.72%提升至二季度35.05% [11] - 头部企业毛利率超50% 包括赛微微电和圣邦股份 [11] - 多家企业毛利率同比提升 美芯晟毛利率同比增长11.91% 芯海科技从33.37%升至35.59% 艾为电子上升8.03个百分点至36.12% [11][12] - 纳芯微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回升 从2024年Q4的31.53%提升至2025年Q2的35.97% [13] 库存管理效率改善 - 2025年第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中位数177天 超过2022年同期水平 [16] - 多家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大幅缩减 杰华特缩减101.5天 希荻微缩减128.11天 思瑞浦缩减137.8天 赛微微电缩减356天 [16] 行业并购整合动态 - 必易微拟以2.95亿元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拓展传感器芯片业务 [18] - 晶丰明源拟以32.83亿元收购易冲科技100%股权 加强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能力 [18] - 杰华特联合斥资4.18亿元购买新港海岸66.25%股权 布局时钟芯片和高速接口芯片 [19]
300661暴涨“20cm”,反倾销调查引爆模拟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5 19:10
反倾销调查事件影响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3] - 反倾销调查增强投资者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提升信心 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股价涨停 思瑞浦收涨9.68% 纳芯微收涨10.79%[3] - 思瑞浦表示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市场环境 并有助于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5] 上市公司回应与经营状况 - 圣邦股份表示反倾销调查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技术研发没有影响 公司各产品线下游领域需求总体温和复苏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5.37% 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2.42%[5] - 上海贝岭预计反倾销调查可能提升国产模拟芯片国内市场份额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 主要面向国内销售[5] - 模拟芯片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5.02亿元同比增长13.16% 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280.46% 毛利率35.34% 净利率1.91%[10] 国内外产业对比 - 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产品超过10万种 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拥有绝对领先地位[6] - 圣邦股份有5900多款产品 上海贝岭累计拥有4559款可供销售产品 上半年推出539款新产品 思瑞浦已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6]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集设计制造封测于一体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均采用Fabless模式专供研发和销售[7] 市场需求与国产化空间 - 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84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人民币[9]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需求量35.4亿颗 自主产量11.8亿颗 进口量23.6亿颗 其中自美国进口量达15.9亿颗占总进口比例67.5%[9] - 以单颗模拟芯片1.6元计算潜在反倾销产品金额约25.1亿元 中国原自主生产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19.4亿元[9] 行业技术特点与发展挑战 - 模拟芯片单颗价值低但种类极其繁多且不可或缺 更注重性能提升带宽升级成本降低工艺进步 高端产品需要深厚工艺技术积累和顶尖人才[7] - 汽车和工业领域客户对产品可靠性一致性和寿命要求严苛 认证周期漫长 国产芯片必须在性能功耗稳定性上完全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7] - 国内玩家多数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竞争 部分产品环节出现低价竞争 高端产品仍然欠缺关键技术及工艺仍待突破[10]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空间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5-09-15 18:53
行业政策与市场反应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1] - 反倾销调查增强投资者对国产模拟芯片公司市场份额提升信心 直接催化圣邦股份和上海贝岭股价涨停 思瑞浦涨9.68% 纳芯微涨10.79% [1] - 市场解读认为政策可能对德州仪器(TI)和亚德诺(ADI)等美国巨头在中国销售施加壁垒 为本土厂商腾出替代空间 [1] 行业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模拟芯片板块营业收入245.02亿元 同比增长13.16% [2] - 板块归母净利润5.0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80.46% [2] - 板块毛利率35.34% 净利率1.91% 呈现温和恢复趋势 [2] 行业供需状况 - 全球半导体景气度持续复苏 模拟芯片需求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2]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模拟芯片板块存货166.33亿元 呈上升趋势 反映企业备货增长 [2] - AI拉动半导体爆发式结构性增长 但模拟芯片增长相对温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