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600482)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首艘大型LNG船交付打破垄断,智能绿色技术推动中国船舶业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35
行业概述 - 高技术船舶是采用高技术、特种技术和尖端技术设计制造的新型船舶,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特殊技术性能和高附加值,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2] - 高技术船舶融合新型材料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性方面表现优越 [2] -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运输类、工程类、科考与特殊用途类、客运类等高技术船舶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49-1960年为奠基阶段,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奠定现代化基础,1953年签订"六四协定"引进军用舰艇技术 [4] - 1961-1978年为体系完善阶段,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动力潜艇等第一代战斗舰艇,1966年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 - 1979-1999年为技术引进阶段,1980年出口船舶2.34万吨,199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5]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交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2008年交付14.7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 [6] - 2010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功设计建造40万吨级矿砂船、10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 [6]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销售收入710.09亿元,同比增长14.53% [1][14]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11305万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20872万载重吨(占全球63.1%) [11] -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交付69艘船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达98% [11] - 成功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打破韩国垄断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手持订单排至2028年,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18艘LNG船订单(总价400亿元) [16][18] - 江苏扬子江船业2024年营收265亿元,净利润66亿元,手持订单排至2030年,清洁能源船订单占比74% [20] - 沪东中华造船手持订单量排名第一,江南造船建造中国首艘LPG运输船,外高桥造船交付国产首制大型邮轮 [16][18]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LNG运输船氮氧化物排放减少85% [22] - 智能化发展显著,智能能效平台使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航次油耗降低15%,5G通信与AI系统实现自主避碰 [23] - 高端制造突破,2024年承接全球74.1%高技术船舶订单,长三角建立绿色燃料供应体系支持出口 [24] 产业链与政策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航运、国防军工等领域 [8] - 2025年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支持LNG、生物柴油、绿氢等清洁能源应用 [9][10]
中国动力2024年净利润大增78% 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加速推进
全景网· 2025-05-21 08:2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6 97亿元 同比增长14 62% 归母净利润13 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8 43% [1] - 船海产业贡献显著 低速柴油机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马力 中速机接单量超1100台 [1] - 防务产业新接合同完成率超过120% 燃气动力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40MW级工业燃气轮机成功推向市场 包揽中海油全部6台套25MW燃气轮机订单 [1] 柴油机后服务市场布局 - 公司已初步搭建"1+8+20"的全球服务网络 包括1个上海服务中心 8个国内外服务站点 20家海外服务供应商 [2] - 2024年服务收入达15亿元 同比增长25% 计划新增北美 迪拜等站点 [2] - 预计到2027年后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除制造业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2] 业务结构与技术发展 - 业务覆盖燃气动力 蒸汽动力 柴油机动力 综合电力 化学动力 热气机动力以及核动力(设备)七大关键领域 [2] - 完成对中船柴油机的股权收购 强化柴油机业务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成功研发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等低碳发动机 应对IMO减排要求 [3]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在全球船用柴油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 全球造船业景气度持续上行 绿色船舶转型趋势加速 [3] - 公司将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布局 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3]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2025-05-20 19:17
证券代码:600482 证券简称:中国动力 公告编号:2025-037 债券代码:110808 债券简称:动力定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5 月 14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关于 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 2024 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 2025 年第一 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36)。本次业绩说明会 已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按期召开。现将相关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一、本次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公司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李勇先生,董事、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 施俊先生、独立董事林赫先生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针对公司 2024 年及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和沟通,并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披露 ...
中国动力:2025Q1业绩高增,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20250518
浙商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78%,2025Q1同比增长约34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船舶周期景气上行,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船舶后市场和AIDC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业绩良好,维持“买入”评级[1][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78.43%;扣非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120.60%;新签合同543.52亿元,同比下降11.06%;完成工业总产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8%;手持合同585.5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3.31亿元[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增长7.98%;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48.96%;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600.41%[3] 公司业务拆分情况 - 船海产业2024年营收231.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7.1%,新签合同250.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约141.56%,其中船用低速机和中、高速柴油机有不同表现[2] - 应用产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60亿元,新签合同217.55亿元,基本完成年度计划[2] - 新兴产业中节能减排装备风电运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60.92%,风电主齿轮箱等新接订单下滑,绿色船舶双燃料主机产销再创新高[2] 公司盈利能力和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14.81%、4.94%,同比增长1.53、2.59pct,各业务毛利率有不同变化;2025Q1销售毛利率16.18%,同比提升5.53pct,环比下降3.47pct;销售净利率6.26%,同比提升4.66pct,环比下降2.10pct[3] - 2024年期间费用率9.88%,同比下降1.23pct;2025Q1期间费用率9.03%,同比增长0.16pct[3] 船舶行业情况 - 2025年1 - 4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6%,不同船型新接订单有不同变化;截至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7.11点,2025年以来下降1.08%,2021年以来增长47%,位于历史峰值98%分位,不同船型新船价格指数有不同表现[4] - 截止2025年4月,箱船、油轮、散货船手持订单占运力比约27%、15%、10%,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船价有望持续上行[4][9] 公司优势情况 - 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9] - 公司柴油机后市场业务空间广阔,售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搭建全球服务体系,20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业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9] -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燃气轮机生产企业,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有望受益于AIDC发展带来的燃气轮机需求上行,2024年公司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10]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约600、681、757亿元,同比增长16%、13%、11%,CAGR = 14%;归母净利润约21.4、30.1、37.7亿元,同比增长54%、41%、25%,CAGR = 39%;对应PE约23、16、13X,PB约1.2、1.1、1.0X[11] 船舶行业核心标的估值情况 - 展示了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等公司的市值、归母净利润、EPS、PE、PB等估值数据及行业平均数据[16]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给出了公司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预测值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25]
中国动力(600482):2025Q1业绩高增,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
浙商证券· 2025-05-18 18: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78%,2025Q1同比增长约34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船舶周期景气上行,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船舶后市场和AIDC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1][3][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增长78.43%;扣非归母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120.60%;新签合同543.52亿元,同比下降11.06%;完成工业总产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13.88%;手持合同585.55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3.31亿元[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增长7.98%;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348.96%;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600.41%[3] 公司业务拆分情况 - 船海产业:2024年营收231.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7.1%,新签合同250.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约141.56%;船用低速机生产台套数同比增长20.35%,功率同比增长6.31%,新接订单481台,同比下降14.11%,功率同比下降20.09%,新接订单毛利率同比提升4pcts,低碳零碳主机接单占比同比提高5pct;中、高速柴油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中速机取得远洋市场零的突破,生产台数同比增长20.98%,功率同比增长2.69%,新接订单1289台,同比增长61.33%,功率同比增长13.74%[2] - 应用产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0.60亿元,新签合同217.55亿元,基本完成年度计划[2] - 新兴产业:节能减排装备风电运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60.92%,风电主齿轮箱、偏航变桨新接订单下滑;绿色船舶双燃料主机产销再创新高[2] 公司盈利能力和费用情况 - 盈利能力:2024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14.81%、4.94%,同比增长1.53、2.59pct;2025Q1销售毛利率16.18%,同比提升5.53pct,环比下降3.47pct;销售净利率6.26%,同比提升4.66pct,环比下降2.10pct[3] - 费用端:2024年期间费用率9.88%,同比下降1.23pct;2025Q1期间费用率9.03%,同比增长0.16pct[3] 船舶行业情况 - 需求:2025年1 - 4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6%,箱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346%,油轮、散货船、LNG船、其他船型新接订单同比下降;截至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7.11点,2025年以来下降1.08%,2021年以来增长47%,位于历史峰值98%分位[4] - 下游运力:截止2025年4月,箱船、油轮、散货船手持订单占运力比约27%、15%、10%,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4][9] - 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9] - 周期趋势: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由于扩产不易,叠加换船周期、环保政策,船价有望持续上行[9] 公司相关业务优势 - 船用发动机: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9] - 柴油机后市场:售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搭建全球服务体系,形成“1 + 8 + 20”的全球服务网络布局,20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业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国内中标海警某部装备定点维修服务单位,完成上海保税区中心仓建设,海外与10余家合作伙伴签订服务协议,完成阿姆斯特丹海外仓建设[9] - AIDC: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国内燃气轮机研制单位较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中小燃气轮机厂商仅公司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2024年公司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有望受益于AIDC发展带来的燃气轮机需求上行[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约600、681、757亿元,同比增长16%、13%、11%,CAGR = 14%;归母净利润约21.4、30.1、37.7亿元,同比增长54%、41%、25%,CAGR = 39%;对应PE约23、16、13X,PB约1.2、1.1、1.0X[11] 船舶行业核心标的估值 | 公司 | 市值(亿元)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 | EPS(元/股) | | | PE | | P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E | 2026E | 2027E | 2025E | 2026E | 2027E | 2025E | 2026E | 2027E | 2025E | 2026E | 2027E | | 中国船舶 | 1403 | 71.31 | 107.03 | 133.10 | 1.59 | 2.39 | 2.98 | 20 | 13 | 11 | 2.4 | 2.0 | 1.7 | | 中国重工 | 1008 | 36.71 | 72.45 | 109.92 | 0.16 | 0.32 | 0.48 | 27 | 14 | 9 | - | - | - | | 中国动力 | 487 | 21.35 | 30.07 | 37.72 | 0.95 | 1.33 | 1.67 | 23 | 16 | 13 | 1.2 | 1.1 | 1.0 | | 中船防务 | 348 | 8.50 | 16.16 | 24.10 | 0.60 | 1.14 | 1.70 | 41 | 22 | 14 | 1.9 | 1.7 | 1.5 | | 中国海防 | 197 | 3.54 | 4.75 | 6.02 | 0.50 | 0.67 | 0.85 | 56 | 42 | 33 | 2.3 | 2.2 | 2.1 | | 亚星锚链 | 85 | 3.18 | 4.02 | 4.95 | 0.33 | 0.42 | 0.52 | 27 | 21 | 17 | 2.1 | 1.9 | 1.7 | | 行业平均 | | | | | | | | 32 | 21 | 16 | 2.0 | 1.8 | 1.6 |[16] 船舶行业重点数据跟踪 - 新船价格指数自2021年以来显著上涨,现阶段新船价格指数处于历史峰值98%分位[18] - 2025年1 - 4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6.3%,油轮新接订单占比最高[20] - 截止2025年4月底全球手持订单约3.78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2.5%[22] 三大报表预测值 | 报表类型 | 项目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 | 流动资产 | 82618 | 84354 | 94338 | 104146 | | | 非流动资产 | 26329 | 24924 | 24141 | 23164 | | | 资产总计 | 108947 | 109278 | 118478 | 127311 | | | 流动负债 | 46146 | 43470 | 47709 | 50681 | | | 非流动负债 | 25795 | 20070 | 22134 | 22941 | | | 负债合计 | 57994 | 55128 | 59616 | 62486 | | | 少数股东权益 | 11771 | 12833 | 14537 | 16728 |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 | 39183 | 41318 | 44325 | 48097 | | | 负债和股东权益 | 108947 | 109278 | 118478 | 127311 | | 利润表 | 营业收入 | 51697 | 60037 | 68109 | 75742 | | | 营业成本 | 44043 | 49645 | 55081 | 60363 |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565 | 737 | 819 | 887 | | | 营业费用 | 401 | 480 | 511 | 530 | | | 管理费用 | 2551 | 3002 | 3405 | 3787 | | | 研发费用 | 2443 | 3002 | 3405 | 3787 | | | 财务费用 | - | - | - | - | | | 资产减值损失 | (288) | (100) | (49) | (146) | |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0 | 11 | 9 | 8 | | | 投资净收益 | 220 | 200 | 200 | 100 | | | 其他经营收益 | 830 | 697 | 726 | 733 | | | 营业利润 | 2752 | 3578 | 5190 | 6616 | | | 营业外收支 | 78 | 60 | 60 | 63 | | | 利润总额 | 2831 | 3638 | 5250 | 6679 | | | 所得税 | 278 | 441 | 538 | 716 | | | 净利润 | 2553 | 3197 | 4712 | 5963 | | | 少数股东损益 | 1162 | 1062 | 1704 | 2191 |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 1391 | 2135 | 3007 | 3772 | |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14402 | (7289) | 4615 | 5949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 | (2776) | (562) | 476 | (60)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 | (2941) | 2056 | (410) | (201) | | | 现金净增加额 | 8685 | (5795) | 4681 | 5688 |[25]
研判2025!中国动力电池隔膜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出货量、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带动隔膜市场空间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6 09:36
动力电池隔膜行业概述 - 动力电池隔膜是关键内层组件,主要功能为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并阻隔电流传导[1][3] - 分为干法隔膜(PP基材)和湿法隔膜(PE基材)两大类,干法工艺成本低但孔径控制难,湿法工艺性能优但热稳定性需涂覆提升[4] - 中国隔膜行业从技术依赖进口发展为全球供应核心,2024年出货量达227.5亿平方米(同比+28.6%),湿法隔膜占比76.9%[18][21]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 - 国家层面出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等技术目标[5][6] - 地方政府如重庆、贵州提出隔膜产能规划,2025年贵州目标隔膜年产能10亿平方米[7]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聚乙烯/聚丙烯2024年产能分别达3431万吨/4382万吨,下游动力电池2024年产量1096.8GWh(2018-2024年CAGR 57.96%)[12][13][1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恩捷股份为全球龙头,2024年隔膜产销量92.8亿/88.25亿平方米(同比+30.72%/+42.33%)[17][25] - 沧州明珠等企业加速扩产,2024年隔膜营收6.43亿元(同比+10.67%),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风险[23][27] 技术发展趋势 - 涂层技术(陶瓷/PVDF)提升热稳定性,固态电池推动复合隔膜材料研发[29] - 头部企业布局基膜-涂覆一体化产能,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显现[30] - 海外建厂加速,中国测试标准(如针刺测试)逐步影响国际规范[31][32]
中国动力(600482)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的公告
2025-05-13 16:31
证券代码:600482 证券简称:中国动力 公告编号:2025-036 债券代码:110808 债券简称:动力定 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议召开时间:2025年5月20日(星期二)下午14:30-17:30 会议召开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 https://roadshow.sseinfo.com)(以下简称"上证路演中心") 会议召开方式:现场交流、视频直播和网络文字互动 会议问题征集:投资者可于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16:00前 通过本公司公开邮箱(sh600482@163.com)进行会前提问。公司将在 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5 年 4 月 26 日披露 2024 年年度报告及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为便于广 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
军工一马当先领涨市场,军工ETF量价齐升盘中涨逾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11:12
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5月12日军工ETF(512660)盘中最高涨幅超6%,成交额超13亿元[1] - 前十大重仓股中中国船舶、中航沈飞、中国重工等涨幅逾8%,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涨逾6%[1] - 5月以来军工ETF累计涨幅近10%,成交额逐步放大[1] 行业规模与资金动向 - 军工ETF最新规模达137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37亿元[2] - 机构认为印巴冲突催化军贸逻辑强化,我国军贸短期有望持续增长,中长期或形成"内外兼修"格局[2] 基本面与订单改善 - 2025年2月起航天、导弹细分领域基本面明显改善,上游企业订单同环比好转[2] - 62家军工上市公司中20家2025年一季报业绩同比增长,行业订单或迎拐点[3] - 中短期关注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中长期关注技术独占性企业[3] 机构观点与投资逻辑 - 全球军事力量再平衡或推高军工股"地缘风险溢价"[3] - 建军百年目标进入下半场,新域新质作战装备、军贸市场蕴含弹性[3] - 军工ETF可一键布局龙头股,享受行业订单拐点机遇[3]
中国动力(600482):业绩持续高增 船海业务+应用产业并重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5-08 18:24
财务表现 - 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14.62% 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78.43% [1] - 25年Q1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7.98% 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348.96%,超预告中值(3.75亿) [1] - 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14.72%,同比提升2.37pct 25Q1销售毛利率16.18%,销售净利率6.26%,同比+4.7pct [2]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柴油机子公司订单交付扩大,船用发动机产销双高叠加降本增效,推动毛利率提升 [2] - 船用机械销售规模扩大且高毛利产品订单结算增加 [2] - 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完善,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收近15亿元,同比+25% [2] 船海业务发展 - 核心子公司中船柴油机24年主营业务收入237.46亿元,营业利润23.0亿,归母净利润10.54亿,同比+397% [3] - 24年低速机完工量485套,同比+20.35% 新接订单价格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4pct 低碳零碳主机接单占比提升5pct [3] - 子公司中船动力25Q1新接订单超年度计划30%,手持订单排产至2028年 营收、工业总产值同比均+25%,利润总额同比+224.17% [3] 新兴业务布局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24年收入同比+22%,新接订单同比+44%,毛利率提升2.71pct [4] - 24年包揽中海油全部6台套25MW燃气轮机订单 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首次应用于海上油气平台 25MW低排放双燃料机组将应用于10万吨级深水平台 [4] - 24年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22.22% [4] 未来展望 - 25年销售结构优化+低速机交付量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快速释放 [4] - 柴发机组、蓄电池预计在算力行业突破 动力系统或于深海领域实现更多应用 [4]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32.0亿元,对应PE 19倍及15倍 [5]
中国动力(600482):24A、25Q1点评:业绩持续高增,船海业务+应用产业并重发展
长江证券· 2025-05-08 17: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动力24年及25年一季度业绩持续释放,受船舶行业景气度带动,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增加,低速机产销两旺,叠加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提升;优化接单策略使新签订单中高质量订单占比提升,随着销售结构优化和低速机交付量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快速释放;在深海和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持续布局,伴随行业景气度提升,有望为公司增长带来新动能,长期发展有望深度受益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中国动力24年实现营业收入516.97亿元,同比+14.62%;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78.43%;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123.11亿元,同比+7.98%,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348.96%,超此前预告中值(3.75亿) [4] 公司盈利能力 - 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达14.72%,同比提升2.37pct;25Q1销售毛利率16.18%,同比明显提升;25Q1销售净利率达6.26%,同比+4.7pct;业绩高增原因包括柴油机子公司交付订单扩大、船用机械销售规模扩大且高毛利产品订单结算增加、全球服务网络布局完善使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收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 [9] 船海业务 - 核心子公司中船柴油机主营业务收入237.46亿元,营业利润23.0亿,归母净利润10.54亿,同比增长约397%;24年低速机完工量达485套,同比+20.35%;新接低速机订单价格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4pct;低碳零碳主机接单占比同比提升5pct;子公司中船动力25Q1新接订单超年度计划数的30%,手持订单已排产至2028年;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均达25%;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17%;25年销售结构优化+低速机交付量有望继续增长,盈利能力有望快速释放 [9] 应用产业 - AIDC方面,公司紧跟算力需求,24年数据中心备用电源收入同比+22%,新接订单同比+44%,毛利率提升2.71pct;深海方面,2024年包揽中海油全部6台套25MW燃气轮机订单,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首次成功应用于海上油气平台,25MW低排放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即将在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浮动平台上应用,全面实现CGT25系列燃气轮机在工业多领域全场景应用;2024年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25年柴发机组、蓄电池有望在算力行业突破,动力系统有望在深海领域实现更多应用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预计2025 - 2026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5亿元、32.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及15倍;给出了2024A - 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详细财务数据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