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达半导(603290)
icon
搜索文档
斯达半导(603290):2Q25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增超50%,新兴应用加速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 核心观点 - 公司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YoY+49.96%,QoQ+56.30%),毛利率29.16%(YoY-2.06pct,QoQ-1.22pct)[1]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碳化硅、氮化镓和MCU等新兴应用顺利推进,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31/26倍[3] 财务表现 - 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1] - 1H25工控及电源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净利润6.20亿元(YoY+22.1%)[3][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59/3.10/3.75元,ROE为8.6%/9.5%/10.4%[5] 业务分项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工控及电源业务1H25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完成对美垦半导体80%股权收购,加速家电IPM市场拓展[2] 新兴应用进展 - 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光伏碳化硅模块产品陆续推出[3] - 车规级GaN驱动模块获主电机控制器平台定点,预计26年进入装车应用阶段[3] - 车规级MCU预计26年底小批量供货,25年下半年工业级MCU开始送样测试[3] - 产品拓展至AI服务器电源,SiC模块获载人电动商用飞行器定点,预计26年开始批量销售[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前值5.56/7.19/8.00亿元)[3]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38/31/26倍[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2026年50.27亿元(YoY+18.1%),2027年56.98亿元(YoY+13.3%)[5]
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5:20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审议通过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39][4] - 董事会会议应到董事7人实到7人,监事会会议应到监事3人实到3人,所有议案均获得全票通过 [39][5][7][40] - 公司计划于2025年9月2日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及独立董事将出席回答投资者提问 [33][3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4.59亿元,发行4000万股,发行价格12.74元/股 [9][10]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34.77亿元,发行1060.61万股,发行价格330元/股 [11] - 两次募集资金均设立专项账户存储,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专户已完成销户 [13][16] 募集资金使用管理 - 公司建立完善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授权额度最高达30亿元 [23][24][25] - 曾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部分最高使用1亿元,2021年非公开发行部分未使用 [22][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 [26] 经营与投资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网络互动业绩说明会 [33][35] - 投资者可在2025年8月26日至9月1日期间通过线上渠道预先提问 [33][36] - 本次说明会旨在就2025年半年度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与投资者进行深入交流 [34]
收评:创业板指涨3.82% 半导体芯片、CPO概念持续走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5:12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收盘上涨1.14% 深证成指上涨2.25% 创业板指上涨3.82% [1] -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上涨 成交金额达3万亿元 [1] 强势行业与概念板块 - 半导体芯片及CPO概念持续走强 天孚通信20%涨停 博通集成 斯达半导 长飞光纤 沃格光电等多股涨停 [1] - 卫星互联网概念表现活跃 三维通信 万通发展 星网宇达涨停 [1] - 玻璃玻纤 消费电子 证券 光伏设备 铜缆高速连接 F5G 毫米波 激光雷达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 [1] 弱势行业板块 - 汽车服务 房地产服务 酿酒 医药 教育 电力 纺织服装等板块跌幅居前 [1] 个股突出表现 - 寒武纪股价突破1500元 [1]
千亿基金落地+存储技术突破!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盘中涨超3.9%,实时成交额超1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8-28 13:41
成份股表现 - 复旦微电、寒武纪和晶晨股份当日涨幅分别达到5.7%、5.31%和4.45% [1] - 乐鑫科技、合合信息和新点软件当日跌幅分别为0.84%、0.18%和0.1% [1] - 科创AI指数(950180)当日涨幅为2.76%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澜起科技、金山办公、芯原股份、石头科技、恒玄科技、晶晨股份、复旦微电、中科星图、道通科技 [1]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2025年8月25日千亿产业母基金落地26只子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发展 [2] - 8月26日新紫光集团、斯达半导、寒武纪等企业联合成立一批集成电路新公司,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2] - 8月27日SK海力士宣布全球首款321层QLC NAND闪存实现量产,标志着存储技术取得新突破 [2] - 汽车电子、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增长成为半导体板块成长的重要动力 [2] - 国产化持续推进,政府加大了对本土半导体制造的支持,国内晶圆制造及其配套产业环节加速发展 [2] ETF产品表现 - 8月28日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场内价格盘中涨超3.9%,实时成交额超1亿元 [3] - 基金最新规模为5.94亿元,在同类ETF中保持竞争力 [3] - 该ETF被动跟踪科创AI指数,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占比近七成,第一大权重行业半导体占比近一半 [5] - 成份股均是各细分环节收入最大或卡位最好的公司,有望受益于端侧芯片/软件AI化进程提速 [5] 技术发展趋势 - 先进封装是支撑AI、大模型、数据中心等高算力应用的关键路径 [5] -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保持高增长,Yole预计2030年将达800亿美元 [5] - Chiplet、2.5D/3D封装正在替代传统平面工艺成为主流,驱动来自AI服务器、车载SoC等多场景需求 [5] - 国产先进封装面临窗口期机遇,海外产能紧张、订单外溢叠加国产替代战略大势 [5]
601869,3分钟垂直涨停!4天3板
证券时报· 2025-08-28 13:1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早盘小幅震荡上扬 科技股领涨 科创50指数盘中一度大涨逾5% 创3年半新高 创业板指 深证成指 沪深300等指数小幅飘红 市场成交保持平稳 [1] - 通信设备 芯片 玻璃玻纤 航天装备等板块涨幅居前 农林牧渔 地面兵装 环保设备 教育培训等板块跌幅居前 [3] 通信行业表现与驱动因素 - 通信设备板块指数早间放量飙升逾7% 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累计大涨逾82% [4] - 长飞光纤开盘3分钟涨停 近4个交易日第3次涨停 股价刷新历史纪录 天孚通信 德科立 特发信息等涨停或涨超10% [4] - 光通信 6G 卫星导航 电信服务等相关板块跟随上扬 三维通信 博通集成 启明信息 星网宇达等批量涨停 [5] - 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提出 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6] - 北京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团队研制出首款基于光电融合集成技术的自适应全频段高速无线通信芯片 为6G通信技术实用化奠定硬件基础 [6] - IMT-2030(6G)推进组在京召开会议 成立6G AI特设组 推动6G与AI融合创新发展 [6] - 中信证券认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 政策导向明确 产业拐点在即 建议关注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 运营服务 卫星制造产业链 地面设备制造等投资机遇 [6] 芯片行业表现与驱动因素 - 芯片概念股早间大幅走强 板块指数一度放量涨逾2% 思泰克20%涨停 斯达半导 瑞芯微 建业股份 飞乐音响等逾20股涨停或涨超10% [7] - 半导体 光刻机 先进封装 汽车芯片等相关板块强势上攻 钢研纳克 张江高科 红宝丽 凯美特气等纷纷涨停 [8] - AI服务器需求爆发拉动芯片价格持续上扬 德州仪器宣布超6万款芯片价格暴涨10%-30% 工控与车规类核心器件涨幅突破25% 车用生物传感芯片单价一夜翻倍 工业PLC模块交付周期从16周拉长至52周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2395亿块 同比增长8.7% 进口数量2819亿块同比上升8.9% 出口数量1678亿块同比上升20.6% [11] - 科创板已披露半年报的58家半导体公司中40家盈利正增长 17家上半年净利润增超100% 寒武纪扭亏为盈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臻镭科技上半年净利增超10倍 [11] - 寒武纪8月以来大涨逾107% 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中芯国际大涨超10%股价创历史新高 [11] - 天风证券表示半导体 国产算力及自主可控等领域是长期趋势 国内大模型开发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将提高国产芯片采购规模 国产芯片供应商及配套产业链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13] 个股表现详情 - 长飞光纤股价82.95元 涨幅10% 港股价51.500港元涨幅15.37% H/A溢价-43.34% [4][5] - 斯达半导股价108.04元涨停 成交额12.8亿元 市盈率46.96倍 市净率3.80倍 [10] - 寒武纪股价1469.99元涨幅7.13% 成交金额88万元 [12] - 中芯国际股价114.88元涨幅13.17% 港股价60.850港元涨幅8.18% H/A溢价-51.66% [12]
A股午评 | 多空激战3800点 科创50半日涨超3% 算力硬件等科技股继续走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1:52
市场表现 - A股早盘冲高回落,多空激战3800点,沪指涨0.07%,深成指涨0.56%,创业板指涨1.26%,半日成交额1.7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17亿元 [1] - 科创50指数涨超3%,芯片等科技股热度不减,带动市场情绪 [1] - 寒武纪超越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中芯国际大涨超13%创历史新高,天孚通信续创新高,长飞光纤等多股涨停 [1] - 卫星互联网板块强势,博通集成涨停,开普云、华力创通、通宇通讯、思科瑞、中国卫星、创远信科跟涨 [4] - 稀土板块走强,中国稀土一度涨停,大金融板块临近午盘异动,中粮资本一度触及涨停 [1] - 下跌方面,创新药等医药股持续调整,AI应用、油气、养殖等方向跌幅居前 [1] 行业板块 - 芯片股再度走强,中芯国际涨超8%创历史新高,斯达半导涨停,瑞芯微、气派科技、复旦微电、寒武纪、中微公司等涨幅靠前 [3] - 卫星互联网板块冲高,因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4] - 科技成长是市场主流,AI算力、航天军工、AI应用等板块继续被看好 [7] - 非银、农林牧渔、有色、钢铁、电子、机械等行业上半年累计增速中位数相对较高 [6] - 创新药、CXO、国产算力、机器人、国产AI Agent等赛道被建议关注 [6] 机构观点 - 银河证券认为A股中期趋势继续看好,但未来波动或将增加,建议以处于相对低位的板块和优质品种为主,等待轮动和补涨 [2][5] - 招商证券认为市场处于牛市阶段二,特点是资金驱动、赛道为王,建议关注创新药等几大赛道 [6] - 东方证券认为市场短期面临休整,预计不会出现大波段调整,3700-3750点区域有较强支撑,更多是宽幅震荡来完成换挡 [7] - 分析人士认为指数不断创新高,已经累积较大上涨幅度,有技术型调整需求,牛市进入下半场后波动会加大,可能出现一两周回撤但不改变牛市整体格局 [1] - 对于人工智能板块,分析人士看法出现分歧,有人认为可以考虑获利了结的高低切换操作,加仓部分涨幅不大但基本面较好的板块,也有人认为AI行情将会持续,仍是行情的主线 [1]
半导体股全线走强,中芯国际涨超8%创历史新高,寒武纪涨超5%
格隆汇· 2025-08-28 11:05
半导体板块市场表现 - A股半导体股票全线走强,思科瑞涨幅达11.42%,博通集成和斯达半导涨停10%,中芯国际涨幅8.15%创历史新高,瑞芯微、气派科技涨幅超7%,东芯股份、盈方微涨幅超6%,臻镭科技、复旦微电、唯捷创芯、寒武纪、长光华芯、电科芯片涨幅超5% [1] - 多只半导体公司市值显著,中芯国际总市值8767亿,瑞芯微总市值976亿,芯原股份总市值789亿,东芯股份总市值478亿,复旦微电总市值509亿 [2] - 部分公司年初至今涨幅突出,东芯股份累计涨幅333.9%,芯原股份累计涨幅186.1%,瑞芯微累计涨幅111.97%,臻镭科技累计涨幅114.51%,长光华芯累计涨幅107.44% [2] 行业产能扩张计划 - 中国芯片制造商计划在2025年将国内人工智能芯片总产量提高至三倍,旨在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 [1]
斯达半导2025年8月28日涨停分析:新能源业务+可转债发行+技术研发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7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8日触及涨停 涨停价108.04元 涨幅10% 总市值258.73亿元 流通市值258.73亿元 总成交额11.26亿元 [1]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中报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25.8% 新能源发电业务增长200%以上 [2] - 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近期推进15亿元可转债发行获批 资金将用于第三代半导体项目 [2] -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规范 部分项目已产生显著效益 [2] 行业动态 -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 在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旺盛 [2] - 新能源产业政策持续利好 刺激相关企业发展 [2] - 8月28日半导体板块资金流入明显 功率半导体细分领域多只个股跟涨 形成板块联动效应 [2] 资金与技术指标 - 8月28日超大单净买入超5000万元 其中机构席位占比达58% [2] - MACD指标在8月27日形成水上金叉 显示短期趋势向好 [2]
斯达半导(603290.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2.7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9.36亿元,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64亿元,同比下降30.06% [1] - 摊薄每股收益1.15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9.74%,较上季度减少0.6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78个百分点 [1] - ROE为4.05%,较去年同期减少0.22个百分点 [1] 资产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19次,存货周转率0.95次 [1] - 存货周转率在已披露同业公司中排名第68 [1]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33.60%,较上季度增加1.7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5.54个百分点 [1] - 资产负债率在已披露同业公司中排名第82 [1]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5.39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61.81% [1] - 第一大股东香港斯达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1.6%,第二大股东浙江兴得利纺织有限公司持股12.3% [1]
【最全】2025年功率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搜狐财经· 2025-08-27 23:04
行业生态与公司布局 - 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已形成完整生态链,头部企业各具特色,覆盖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新洁能、斯达半导专注IGBT模块,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优势;捷捷微电、苏州固锝深耕二极管和晶闸管等传统器件;华润微、士兰微作为IDM龙头实现全产业链覆盖;闻泰科技通过安世半导体布局车规级产品;扬杰科技在分立器件领域保持领先 [1] - 东微半导、宏微科技聚焦高端MOSFET和IGBT研发;派瑞股份专精特高压器件;振华科技、华微电子在军工和工业领域具有优势;银河微电、芯导科技、锴威特专注细分市场的小型化器件 [1][2][4]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行业毛利率集中在10%-45%,整体盈利能力较好,营收规模多处于0-30亿元区间 [5] - 闻泰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131亿元,但同比增速下降,毛利率为14.0% [5][6] - 派瑞股份毛利率高达58.4%,为行业最高,体现其成本控制和效率领先优势 [5][6] - 其他企业营收表现:华润微23.5亿元(毛利率25.3%)、士兰微30.0亿元(毛利率21.3%)、斯达半导9.2亿元(毛利率30.4%)、扬杰科技15.8亿元(毛利率34.6%) [6][7] 区域市场布局 - 国内销售占绝对主导,多数公司内销比例超70%,仅闻泰科技实现全球化均衡布局(国内占比28%) [8][10] - 华东华南为核心集群区,聚集新能源车(斯达半导、士兰微)、光伏(新洁能、宏微科技)及消费电子(苏州固锝、扬杰科技)产业链企业 [8][10] - 华北华中聚焦工业与电力应用:派瑞股份服务国家电网华北项目,台基股份深耕华中华北工业电机市场 [8][10] - 西南东北依托本土基地:振华科技军工IGBT立足西南,华微电子以吉林基地覆盖家电工控客户 [8][10] 业务专注度与规模 - 捷捷微电、派瑞股份、芯导科技等9家公司功率半导体业务占比超95%,其中芯导科技达100%,体现高度专业化 [12][14] - 闻泰科技功率半导体业务营收规模达276.1亿元(占比37.52%),居行业前列;振华科技功率半导体收入51.8亿元(占比99.18%) [12][14] - 苏州固锝(占比17.52%)和银河微电(占比50.57%)呈现多元化经营特征 [12][14] 盈利能力与ROE分化 - 扬杰科技、新洁能、捷捷微电ROE超11%,反映轻资产设计模式与高毛利产品优势 [11] - 斯达半导、振华科技等中游企业ROE为6%-8%,体现稳定制造能力 [11] - 华润微、士兰微因12英寸线巨额投资拉低ROE至不足4%;闻泰科技、锴威特ROE为负值,主因业务转型投入与研发摊销 [11] - 宏微科技ROE为-1.3%,反映车规IGBT产能爬坡压力;锴威特ROE为-10.08%,凸显中小设计公司市场开拓风险 [11] 未来发展规划 - 头部企业加速车规级IGBT模块扩产(斯达半导、士兰微),同步发力光伏储能市场(宏微科技、新洁能) [16][17] - 技术升级重点包括12英寸线及SiC产能(华润微、扬杰科技)、超级结MOSFET(东微半导)及第三代半导体布局(闻泰科技) [16][17] - 全球化竞争加剧:闻泰科技、斯达半导拓展欧美车企供应链;芯导科技、苏州固锝推进东南亚制造本地化 [16][17] - 中小企业强化细分领域优势:派瑞股份绑定特高压电网,锴威特深耕智能功率IC集成,振华科技巩固军工高可靠需求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