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达半导(603290)
icon
搜索文档
斯达半导(603290)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09 19:04
股东减持 - 2025年8月11日至9月8日兴得利减持824,120股,占比0.34%[6] - 权益变动前持股比例12.32%,后为11.97%[4][6] - 变动前持股数2,949.3471万股,后为2,866.9351万股[6] 其他说明 - 本次减持履行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7] - 不影响公司控股权、治理及经营[7] - 不涉及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8]
斯达半导(603290.SH):兴得利累计减持0.34%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09 18:55
股东减持情况 - 持股5%以上股东浙江兴得利纺织有限公司于2025年08月11日至2025年09月0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24,120股 [1] - 本次减持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34% [1] - 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由12.32%降至11.97% 变动幅度达1%刻度 [1]
斯达半导涨2.07%,成交额3.8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65.8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2:1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102.49元/股 成交额3.85亿元 换手率1.59% 总市值245.4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65.85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81%和9.5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2.67%和27.83%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9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6.11%/+13.24%/+30.32%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嘉兴 2005年4月成立 2020年2月上市 主营IGBT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IGBT模块占比98.12% 其他产品占比1.88% [1]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涵盖新能源车、专精特新、第三代半导体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39万户 较上期减少5.10% 人均流通股4440股 较上期增加5.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27.94万股(增76.35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81.49万股(增26.06万股) 国联安半导体ETF持股127.11万股(增12.88万股)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8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71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 同比增长26.25%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增长0.26% [2]
斯达半导涨2.06%,成交额1.5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0:4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3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106.50元/股 成交额1.58亿元 换手率0.63% 总市值255.0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2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6.68%(1056.16万元)卖出占比4.80%(758.29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2.28%(1941.50万元)卖出占比14.19%(2243.30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9.4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8.43%/24.36%/33.34% [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IGBT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与销售 IGBT模块占比营收98.12% [1] - 注册地址浙江省嘉兴市 成立于2005年4月27日 2020年2月4日上市 [1] - 行业分类属于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涉及新能源车/专精特新/第三代半导体等概念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39万户 较上期减少5.10% 人均流通股4440股 较上期增加5.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27.94万股(增持76.35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81.49万股(增持26.06万股) 国联安半导体ETF持股127.11万股(增持12.88万股) [2]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 同比增长26.25% 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增长0.26%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8.85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6.71亿元 [2]
斯达半导(603290):新能源业务驱动营收增长 费用回落增强盈利
新浪财经· 2025-08-31 20: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36亿元 同比增长26.25% 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增长0.26%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0.16亿元 同比增长39.55% 环比增长10.57% 归母净利润1.72亿元 同比增长53.15% 环比增长65.61% [1] - 上半年毛利率29.74% 净利率14.42% 第二季度毛利率29.16% 净利率17.14% [1]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业务上半年营收12.13亿元 同比增长52.82% 成为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 - 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增长25.80% 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40%同比增长 [2] - 风光储业务营收增长超200% 主要得益于光伏装机量99.3%的同比增长 [2] 行业环境与展望 - 中国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保持27%同比增长 光伏协会将全年国内新增装机预期上调至270-300GW [2] - 工控业务受PMI走低影响 可能延续承压态势 [2] - 公司下半年营收预计约24亿元 同比增长近30% 全年毛利率预计29.5% 较2024年下滑2.1个百分点 [2] 产能与项目进展 - SiC项目已完成建设并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伴随多款车型定点 下半年或将加速放量 [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二季度毛利率同比环比均下滑 主要受车规级IGBT和工业控制产品价格竞争影响 [2] - 净利率提升主要因新产品流片完成后研发费用回归历史水平 全年净利率预计约15% [3] - 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6.43亿元 2025-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亿元和7.84亿元 [3][4]
斯达半导(603290):公司25年中报业绩点评:新能源业务驱动营收增长,费用回落增强盈利
国元证券· 2025-08-31 18:32
投资评级 - 增持评级,目标价108.04元 [5] 核心观点 - 新能源业务驱动营收增长,费用回落增强盈利能力 [1][2][3] - 2025H1营收19.36亿元(YoY+26.25%),归母净利2.75亿元(YoY+0.26%) [1][8] - 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1.72亿元(YoY+53.15%,QoQ+65.61%) [1][8] -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43.09亿元(YoY+27.1%),归母净利6.43亿元(YoY+26.6%) [3][4] 新能源业务表现 - 新能源业务营收12.13亿元(YoY+52.82%),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增长25.8%,风光储业务增长超200% [2][9] - 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及光伏装机量同比增加99.3% [2][9] - 中国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保持27%同比增速,光伏协会上调全年新增装机预期至270-300GW [2][9] - SiC项目进入量产爬坡阶段,多款车型定点,下半年加速放量 [2][10] - 自建6英寸SiC芯片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水平,第二代SiC MOSFET批量出货 [10] 工控及其他业务 - 工控和电源业务收入5.06亿元(YoY-16.52%),受PMI走低及价格竞争影响 [11] - 白电及其他业务收入2.15亿元(YoY+63.31%),收购美垦半导体80%股权加速市场拓展 [11] 技术进展与新产品 - 第七代微沟槽技术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Plus版本芯片在800V双电控平台批量交付 [10] - 发布全球首个2000V系统500KW逆变器功率模块,引领技术方向 [11] - 车规级GaN驱动模块和MCU预计2026年导入客户 [10] - 低空飞行器领域获得多个项目定点,车规级SiC MOSFET模块获载人电动商用飞行器定点 [12] - AI服务器电源及数据中心产品开发中,预计2026年推向市场 [1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H1毛利率29.74%(YoY-1.78 pct),净利率14.42%(YoY-3.78 pct) [8] - 2Q25毛利率29.16%(YoY-2.06 pct,QoQ-1.22 pct),净利率17.14%(YoY+1.51 pct,QoQ+5.73 pct) [8] - 价格竞争压力持续,预计全年毛利率29.5%(较2024年下滑2.1 pct) [3] - 研发费用回落推动净利率提升,预计全年净利率约15%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6年归母净利6.43/7.84亿元,对应PE 40x/33x [3][4] - 2025年预计EPS 2.68元/股,2026年预计3.27元/股 [4] - 当前市净率(P/B)3.64倍(2025E) [4]
斯达半导_碳化硅(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汽车、家电和光伏领域持续增长;2025 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超预期;中性评级
2025-08-29 10:19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斯达半导(StarPower,603290.SS),一家专注于IGBT和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的中国本土龙头企业[18] 财务表现与预期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为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11%,基本符合预期[2] * 净利润为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环比大幅增长66%,分别超出高盛预期和市场共识8%和23%[2] * 毛利率为29.2%,较上一季度的30.4%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因汽车市场持续的价格压力所致[1][2] **2025年第三季度及未来展望** * 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将维持41%的同比增长[1] * 预计第三季度毛利率将略升至30.4%,因内部SiC产线持续爬坡[1] * 尽管下调了预期,公司仍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将分别实现40%、30%和26%的年同比增长[9] **盈利预测修正** * 高盛将公司2025-2027年收入预测下调了12%/10%/10%[9] * 同期毛利率预测下调1.2/0.5/0.5个百分点,以反映对价格压力、竞争和折旧增加的谨慎看法[9] * 同期净利润预测下调22%/16%/17%[9] 业务运营与市场动态 **碳化硅(SiC)业务进展** * 管理层看到其SiC业务快速上量,由配备其SiC模块的车型大规模生产所驱动[4] * 公司的自研SiC芯片在2025年下半年将看到更大规模的量产[8] * 管理层预计其SiC产线将在年底前爬坡至满产[8] **终端市场需求与机遇** * 服务器电源供应被视为潜在机遇,公司目前为服务器电源供应IGBT,尽管当前收入贡献不显著,但管理层预计未来将验证更多新产品并带来更高收入贡献[13] * 光伏(PV)业务在2025年下半年有更好的季节性,尽管上半年部分需求是订单前置所致,这会影响下半年需求,但管理层认为影响仅持续1-2个月[13] * 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价格竞争,中国需求持续疲软,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3] 投资观点与估值 **投资主题** * 公司是中国本土在技术和规模上领先的IGBT企业,有望在中国市场获得份额增益[18] * 预计公司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光伏、风电等)应用的IGBT领域将享受强劲的增长势头,由终端需求上升和其在本土同行中的技术领导地位所支撑[18] **风险与中立(Neutral)评级理由** * 评级为中性,原因在于中国成熟制程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加剧、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工业和光伏领域需求温和可能抑制公司增长[19] * 尽管多个终端市场(如汽车、光伏和家电)有销量增长,但对整体价格压力、竞争和更高的折旧(因公司投资内部产线)保持谨慎[1] * 股票当前交易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1倍,接近27倍的目标市盈率倍数,认为积极因素已基本体现在股价中[1] **估值与目标价**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得出12个月目标价为105.9元人民币(此前为92.5元)[12] * 目标市盈率倍数更新至27.4倍(此前为20.0倍),源于行业市盈率-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相关性,并与公司平均-1倍标准差市盈率一致[12] 潜在风险 * IGBT市场增长强于/弱于预期[22][24] * 新设计获胜和市场份额增益快于/慢于预期[22][24] * 新产品(如≥3300V IGBT)开发进度快于/慢于预期[22][24] * 竞争程度减轻/加剧[22][24]
斯达半导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9 06: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9.36亿元 同比增长26.25%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10.16亿元 同比增长39.55% [1] - 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微增0.26% 但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1.72亿元 同比增长53.15% [1] - 扣非净利润2.61亿元 同比下降2.72% 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承压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9.74% 同比下降5.64个百分点 净利率14.42% 同比下降20.75% [1] - 三费占营收比2.79% 同比下降11.3% 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1] - 历史净利率中位数水平为15.14% 显示公司产品或服务附加值较高 [3] 资产质量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9.26亿元 同比增长32.76% 应收账款与利润比率达182.45% 资产质量需关注 [1][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52元 同比大幅下降30.09% 现金流状况恶化 [1] - 货币资金11.89亿元 同比略降1.39% 有息负债18.58亿元 同比增长32.7% 债务压力上升 [1] 资本结构与回报 - 每股净资产28.43元 同比增长5.68% 每股收益1.15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2024年ROIC为6.24% 低于上市以来中位数12.65% 资本回报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3] - 公司业绩主要依赖资本开支驱动 需重点关注资本开支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资金压力 [3]
斯达半导(603290):2Q25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增超50%,新兴应用加速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8-28 23:2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 核心观点 - 公司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扣非归母净利润1.59亿元(YoY+49.96%,QoQ+56.30%),毛利率29.16%(YoY-2.06pct,QoQ-1.22pct)[1]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碳化硅、氮化镓和MCU等新兴应用顺利推进,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31/26倍[3] 财务表现 - 2Q25营收10.16亿元(YoY+39.55%,QoQ+10.5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YoY+53.15%,QoQ+65.61%)[1] - 1H25工控及电源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净利润6.20亿元(YoY+22.1%)[3][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2.59/3.10/3.75元,ROE为8.6%/9.5%/10.4%[5] 业务分项 - 新能源业务1H25营收12.13亿元(YoY+52.80%),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5.80%,新能源发电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00%以上[2] - 工控及电源业务1H25营收5.06亿元(YoY-16.52%)[2] - 海外非亚洲地区收入1.41亿元(YoY+62.14%),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15亿元(YoY+63.31%)[2] - 完成对美垦半导体80%股权收购,加速家电IPM市场拓展[2] 新兴应用进展 - 车规级SiC模块新增多个量产车型,自建6英寸SiC产线良率达国际领先,自研第二代SiC MOSFET芯片批量出货[3] - 光伏碳化硅模块产品陆续推出[3] - 车规级GaN驱动模块获主电机控制器平台定点,预计26年进入装车应用阶段[3] - 车规级MCU预计26年底小批量供货,25年下半年工业级MCU开始送样测试[3] - 产品拓展至AI服务器电源,SiC模块获载人电动商用飞行器定点,预计26年开始批量销售[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20/7.43/8.99亿元(前值5.56/7.19/8.00亿元)[3]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38/31/26倍[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57亿元(YoY+25.5%),2026年50.27亿元(YoY+18.1%),2027年56.98亿元(YoY+13.3%)[5]
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5:20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审议通过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39][4] - 董事会会议应到董事7人实到7人,监事会会议应到监事3人实到3人,所有议案均获得全票通过 [39][5][7][40] - 公司计划于2025年9月2日召开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及独立董事将出席回答投资者提问 [33][3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4.59亿元,发行4000万股,发行价格12.74元/股 [9][10]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34.77亿元,发行1060.61万股,发行价格330元/股 [11] - 两次募集资金均设立专项账户存储,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专户已完成销户 [13][16] 募集资金使用管理 - 公司建立完善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授权额度最高达30亿元 [23][24][25] - 曾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部分最高使用1亿元,2021年非公开发行部分未使用 [22][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 [26] 经营与投资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日通过上证路演中心召开网络互动业绩说明会 [33][35] - 投资者可在2025年8月26日至9月1日期间通过线上渠道预先提问 [33][36] - 本次说明会旨在就2025年半年度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与投资者进行深入交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