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网(603888)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百年小洋楼焕发新生机
新华网· 2025-05-13 10:00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 - 天津通过改造原开滦矿务局大楼、五大道废弃大院及梁启超等名人故居,加速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 [1] - 多地以盘活文化资源存量为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利用小洋楼等资源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1] 小洋楼活化案例 - 天津意式风情区的曹锟旧居主楼改造为"津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津派书画展 [2][4][5] - 建筑保留原有石柱与风格,通过"历史文化+国际交流"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标杆,吸引市民互动体验 [5][6] - 意式风情区管委会强调"修旧如旧"与创新活化结合,提升游客体验 [7] "洋楼+"业态创新 - 天津市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中,部分通过"洋楼+"模式发展新业态,如曹禺剧院恢复演出功能,民主剧场引入德云社带动流量 [8][9] - 和平区法国公议局旧址转型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运用AR/VR/AI技术举办敦煌特展等主题展,实现古典建筑与数字艺术融合 [10][14] - 专家指出需结合建筑文化底蕴与市场需求,推进文旅产品、场景、业态三重融合 [12] 可持续盘活路径 - 安里甘艺术中心历经6年修缮,定位为音乐演出场所,强调持续性保护利用与常态化运营 [13][16] - 天津对小洋楼实施分级保护,需科学论证、严格施工及招商审核,避免"盘而不活" [13][15] - 福州、武汉、哈尔滨等地通过政策创新(如古厝"身份证"、三级保护体系、特色业态规划)系统性激活历史建筑 [15] - 地方政府需打通政策堵点,政企协同挖掘资源价值,为经济提供持续动力 [15]
2025年中国融媒体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投资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2 09:29
融媒体行业概述 - 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多元化传播的新型媒体形式 [1][3] - 特点包括多元化、互动性、个性化和高效性,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 - 分为行政力量推动和市场力量推动两种融合模式,前者以县级融媒体试验为主,后者包括国有媒体主动吸纳市场资源及跨业合作 [5] 行业发展背景 - 2023年中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615.98万小时(+0.86%),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01.63万小时(-0.1%),传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广播广告-8.7%,电视广告-6.67%)[12] - 202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普及率78.6%),手机网民11.05亿(手机上网比例99.7%),短视频用户占比超90% [1][12] - 行业投资规模从2016年38.2亿元增至2024年28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78% [1][15] 政策支持 - 2024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通过融媒体手段增强教育吸引力 [7][9] - 2024年山西省政策支持培育融媒体等融合发展新业态 [7][9] - 2022-2023年多项政策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 [9]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内容制作(新闻/影视/动漫)、技术支持(AI/大数据/云计算)、设备供应(拍摄/传输硬件)[10] - 中游:内容聚合加工与多渠道分发 [10] - 下游:碎片化、交互化需求的终端用户,形成"内容-用户-反馈"闭环生态 [10]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如腾讯通过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布局市场 [18] - 传统媒体转型代表:新华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1亿元,提供全媒广告/政企服务/数字业务 [20] - 区域运营商代表:陕西广电网络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48亿元,发展"有线+5G"融合业务 [22] 未来趋势 - 5G技术推动VR/AR沉浸式体验和智能化发展 [24] - 垂直领域内容生产(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满足专业化需求 [25] - 广告模式创新:精准投放、原生广告、互动广告提升转化率 [26][27]
新华网关注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升级转型路:从“批发集散地”到“商贸新城”
新华网· 2025-05-10 12:05
商业模式转型与消费场景升级 - 公司从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为商贸数智新城,覆盖30大主力专业市场,总面积达600万平方米 [1][2] - 2019年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采用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优化库存与营销策略 [2] - 品牌服装城转型为"生活方式提案场",引入咖啡茶饮体验中心和"五分钟采购动线"等沉浸式场景 [3] 数字化供应链与产业生态构建 - 成立湖北华纺供应链平台,整合纺织服装产业链,覆盖原料、面料、辅料、成衣等场景 [4][5] - 在河南台前县设立中国羽绒交易中心,实现豫鄂两省供应链协同优化 [5] - 开发6大数字化供应链,包括"鲜花链"(年交易额超10亿元)、"海鲜链"(年规模20亿元)、"辣交所"(占全国辣椒进出口18%) [6] 直播电商与跨境贸易发展 - 直播基地签约2800多家商家,日均超千场直播,2024年线上线下总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 [3] - 跨境电商产业园日均撮合5000笔跨境订单,2021年进出口额达50亿美元 [8] - 加强前置仓和外贸监管仓建设,提升跨境物流效率,重点发展婚纱和消费品跨境业务 [7][8] 商户支持与市场运营 - 通过行业展会、电商培训等方式助力商户竞争力提升 [7] - 构建"商户成长-产业升级-市场繁荣"良性循环,形成产业共生体 [7] - 与政府、企业、商户形成互利共生模式,强化国际化视野 [7][9]
Sora概念(文生视频)概念下跌0.80%,10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17:42
Sora(文生视频)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7日收盘,Sora概念下跌0.80%,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28只个股下跌,*ST天择跌停,群兴玩具、万兴科技、恒锋信息等跌幅居前 [1] - 6只个股上涨,天娱数科涨停(10.04%),福石控股、大恒科技分别上涨1.19%、0.67% [1] 今日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涨幅前五概念:兵装重组概念(+5.31%)、成飞概念(+4.93%)、转基因(+3.71%)、玉米(+3.40%)、大豆(+3.29%) [1] - 跌幅前五概念:中国AI 50(-0.88%)、华为盘古(-0.85%)、Sora概念(-0.80%)、财税数字化(-0.73%)、智谱AI(-0.71%) [1] 主力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净流出3.68亿元,28只个股遭主力抛售 [1] - 净流出前十个股:金财互联(-8908.68万元)、浙数文化(-6959.41万元)、华策影视(-5323.89万元)、万兴科技(-4603.41万元)、凌云光(-4159.55万元) [1][2] - 净流入前三个股:天娱数科(+2.67亿元)、福石控股(+1200.22万元)、新华网(+986.91万元) [1][2] 个股交易数据 - 换手率最高:天娱数科(24.92%)、恒锋信息(14.33%)、超讯通信(10.79%) [1][2] - 主力净流出超3000万元共10只,包括昆仑万维(-3912.18万元)、数码视讯(-3714.06万元)等 [1][2] - 净流出金额最低个股:吉视传媒(-10.82万元)、华扬联众(-42.06万元) [2]
“劳模先锋·奋斗者说”系列访谈|刘学法:4000次逆行书写“火焰蓝”的忠诚答卷-新华网
新华网· 2025-05-02 13:11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刘学法20年如一日冲锋在灭火救援最前线的事迹,通过访谈展现他的使命担当、战队建设理念、训练方式影响、队伍管理方法及坚守一线的动力 [1][3] 分组1:个人救援经历 - 刘学法参与4000余次灭火救援任务,印象深刻的是山洪救援,他翻山越岭近10公里到达现场,跳入水中为老人搭起“背桥” [1][3] - 他难忘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的庆幸和老百姓认可的眼神,认为最美的是老百姓对消防队伍的信任 [3] 分组2:战队建设 - “学法战队”成立初衷是探索新训练方式方法和高效队伍管理工作,更高质量完成灭火救援等任务 [5] - 战队以实战化训练和专业化培训为牵引开展研战研训和人才培养,“学法”含义为为战而“学”、舍身求“法” [5] - 战队钻研各类灭火救援技战术,以“师傅带徒弟”形式培养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发扬劳模精神 [5] 分组3:训练影响 - 刘学法认为训练是救援技术根基和生命线,练就过硬体能素质能提高业务技能、专业素养和协同配合能力 [7] - 训练能让队员在实战中保持顽强斗志,形成强大战斗力,高效救助被困群众,是职业要求和对救援事业的承诺 [7] 分组4:队伍管理 - 刘学法在消防队伍转型改革期间,通过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结合,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9] - 夯实“以队为家”思想根基,增强队员归属感、幸福感和职业荣誉感,确保队伍思想不乱、作风不散 [9] 分组5:坚守动力与寄语 - 十六字训词支撑刘学法坚守一线,他希望将应急救援技能和竭诚为民情怀传下去 [11] - 他希望消防战友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人民群众平平安安,遇险情拨打“119” [11]
新华网携手红餐网推出《舌尖上的经济浪潮》专题
搜狐财经· 2025-05-01 16:27
专题概述 - 新华网与红餐网联合推出《舌尖上的经济浪潮——餐饮产业透视》专题,系统剖析中国餐饮产业变革与未来机遇[1] - 专题通过全景式调研、深度访谈、数据可视化及案例解读等形式呈现行业现状[1] - 旨在为行业提供权威参考并传递"舌尖经济"的时代价值[1] 内容架构 - 包含行业报告解读、榜单公布、图文报道、专家分享等多维度内容[3] - 通过真实故事与数据帮助从业者把握趋势[4] - 结合红餐产业研究院独家数据库与新华网舆情分析能力还原市场真实面貌[14] 研究成果发布 - 发布《烤串品类发展报告2025》《西式快餐品类发展报告2025》等细分领域研究报告[8][10] - 推出《2025年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火锅产业发展报告2025》等宏观分析[11] - 公布"红牛奖"三大奖项榜单,包括300个品牌上榜的"2025年度餐饮品类十大品牌"[9] 赋能机制 - 打造"红餐智库"平台,提供研究报告与专家解读等决策支持[16] - 构建"文字+视频+互动"内容矩阵推动产业创新升级[17] - 通过国际传播助力中国餐饮品牌全球化与饮食文化输出[18] 呈现形式 - 采用数据可视化图表直观展现餐饮市场机遇[14] - 以影像记录形式收录经营创新、文化传承等产业动态[15] - 专题内容可通过新华网PC端及红餐网全平台浏览[1][18]
新华网:2025一季报净利润0.39亿 同比增长44.4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19:27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 33887.07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 65.3%,较上期变化: 123.70万股。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报告期指标 | 2025年一季报 | 2024年一季报 | 本年比上年增减(%) | 2023年一季报 | | --- | --- | --- | --- |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0745 | 0.0527 | 41.37 | 0.0497 | | 每股净资产(元) | 6.82 | 6.66 | 2.4 | 6.36 | | 每股公积金(元) | 2.89 | 2.89 | 0 | 2.89 |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 2.47 | 2.32 | 6.47 | 2.08 |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亿元) | 3.33 | 3.32 | 0.3 | 3.25 | | 净利润(亿元) | 0.39 | 0.27 | 44.44 | 0.26 | | 净资产收益率(%) | 1.10 | 0.79 | 39.24 | 0.78 |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前10名无限售条件 ...
新华网(603888)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19:25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代码:603888 证券简称:新华网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 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项目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 期增减变动幅度 | |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 332,980,852.86 | 331,693,895.50 | 0.39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8,656,511.72 | 27,332,249.59 | 41.43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22,032,465.95 | 18,085,339.71 | 21.83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92,544,917.20 | -188,652,245.67 | 不适用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0745 | 0.0527 ...
新华网评:做好“算法”,首先要守法
新华社· 2025-04-28 16:25
算法治理与监管 - 算法推荐技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 [1] - 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违规操纵榜单、侵害劳动者权益、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2] - 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共开展9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 [2] - 北京、上海等地组织企业召开调研座谈,督促重点网络平台开展自查自纠 [2] 算法发展方向 - 算法应用需要依法依规而行,为其戴上法律法规的"紧箍咒" [1] - 以法促进算法向善,引导算法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创造和发挥价值 [2] -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算法应成为人们的好帮手,让数字生活更美好 [3]
新华网评:共同守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新华网· 2025-04-28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释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导向,强调法治是互联网治理基本方式,需坚持依法治网形成治理合力净化网络生态 [1][2] 2024年网络法治建设进展成效 -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2] - 依法对11159家网站平台予以约谈,对4046家网站平台实施警告或罚款处罚,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0946家 [2] - 开展“清朗”“净网”“剑网”等系列专项行动,打击传播虚假和低俗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网络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 [2] 网络存在的乱象问题 - 有人迷信“流量为王”,以不良不实内容蹭热度、博眼球 [1] - 有人充当“幕后黑手”,组织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刷量控评 [1] - 有人推崇“网络暴力”,一言不合就互撕攻击、谩骂吐脏 [1] 网络乱象的危害 - 威胁网络安全 [1] - 荼毒广大网民精神健康,污染网络生态 [1] 相关部门举措及意义 - 国家网信办等部门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持续净化网络环境 [1] - 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管网治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