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服务每个消费场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8-05 11:08
近日,当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 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时,无数消费者正用手机刷着AI生成的短视频,用智能音箱 查询天气,让自动驾驶汽车载着通勤……这些曾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以每秒数万次的数据交换 重塑着每个人的生活。最新发布的这份技术清单,恰似一把打开未来之门的密钥,让普通消费者得以窥 见即将到来的消费革命。 在这份凝聚着13个领域专家智慧的清单中,12项"AI热点技术预测备选清单"犹如12颗璀璨星辰,照亮了 消费升级的路径。具身智能机器人走进家庭指日可待,它们不仅能完成清洁、烹饪等家务,更能通过情 感交互成为家庭成员;智能无人系统正在重构物流体系,无人机让偏远山区实现"当日达";算力基础设 施的突破,使得普通消费者用千元机就能享受云端AI算力。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消费市场 已经对其进行了印证。 技术清单揭示的不仅是技术图谱,更是消费生态的重构逻辑。当"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医疗领域,AI 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上千种疾病,误诊率较传统方式大大降低;在教育领域,AI个性化学习系统让每 个学生拥有专属"数字教师",学习效率大幅 ...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综述:万亿市场驱动,全屋智能下沉与AI生态重构
头豹研究院· 2025-07-31 20: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在政策、技术与消费升级驱动下快速发展,正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生态加速演进,未来将朝“全屋智能生态”方向加速发展,但行业面临技术标准碎片化、数据安全风险加剧等挑战 [7][25][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智能家居定义与分类 -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依托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动态生态系统,可分为智能光感、智能家电等六大领域 [13][14][15]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历经行业雏形、市场塑造、全面发展、AloT智能化四个阶段,终极形态是构建“空间适应人”的主动智能生态 [20][21][22] 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0,364亿元,同比增长13.6%,APP月活用户超2.6亿人次,预计2025年AI渗透率达50%,2027年达70% [25][26] 智能家居技术分析 - 以物联网为基石,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中枢,实现场景化服务,依托信息安全体系构筑防护屏障 [27][28][29] 智能家居产品分析 - 市场呈现城市层级与品类增速分化特征,一线城市渗透率领跑,智能插座等品类增速高 [30][31] 智能家居用户分析 - 市场潜力大但需求分层显著,电商是核心信息入口,各代际用户需求有差异 [32][33][35]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痛点 - 面临技术标准碎片化、数据安全风险加剧、适老化适配不足及生态闭环构建成本高企等挑战 [37][38]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 - 从设备联网向空间智能跃迁,技术端关注无感交互与隐私安全,用户端追求个性化与健康情感体验,产业端破解生态割裂 [39][40] 智能家居应用前景 - 以物联网与AI为底座,渗透智慧酒店等多领域,延伸至宠物健康管理等创新场景 [42][44][46] 智能家居行业相关政策 - 通过消费端补贴和标准化等构建产业底座,推动从单品智能向全屋主动智能演进 [48][49]
汉桑科技: 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证券之星· 2025-07-16 21:11
募集资金运用概况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2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将根据发行时市场状况和定价情况确定,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等,总投资额100,190.18万元,全部使用募集资金 [1] - 若募集资金到位前需先期投入,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先行投入,募集资金到位后置换 若募集资金不足,将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解决 若超募将按监管规定使用超募资金 [1] 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 - 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建设期3年,拟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扩大高端音频产品产能至150万台套,提升生产效率、质量及成本管控能力 [7] - 全球家用高性能音响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高保真音响市场规模160亿美元(2025年预计175亿美元,CAGR 4.58%),家庭影院市场2023年396亿美元(2025年435亿美元),家庭定制安装音响2023年122亿美元(2027年预计186亿美元,CAGR 8.80%) [2] - 公司已与NAD、Bluesound、JBL等全球知名品牌合作,客户基础坚实 实际控制人拥有20年以上音频行业经验,海外团队业务拓展能力强 [3][4] - 项目分3年投资:第一年7,381.03万元(场地建设),第二年9,685.70万元(设备购置),第三年2,933.27万元 已完成环评批复(宁经管委行审环许〔2023〕56号) [8] 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 - 项目总投资32,713.03万元,建设期3年,拟自建生产基地扩大AIoT音频产品产能,覆盖智能家居、商用音频、车载等场景 [9][10] - 智能家居市场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规模1,176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2,229亿美元(CAGR 13.64%) 中国L2+智能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1年20%提升至2025年49.3% [12][13] - 公司创新音频产品产销率达98%-108.52%,现有产能饱和 已成功开发TonieBox儿童智能音箱等爆款产品 [15][16] - 投资分配:第一年11,764.68万元(场地建设),第二年15,326.59万元(设备购置),第三年5,621.76万元 厂房已封顶,环评批复为宁经管委行审环许〔2023〕68号 [17][19][21] 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 - 项目总投资19,477.15万元,聚焦大语言模型音频应用、AVoIP技术、PLC无线音频系统等12项研发方向,覆盖智能家居、车载、会议系统等场景 [22][23][24] - 公司累计拥有112项专利(境内91项/境外21项),2022年研发费用8,287.32万元,占营收5.70% 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获EISA奖、CES技术奖等行业奖项 [25][26] - 研发分3年投入:第一年5,025.95万元,第二年6,305.87万元,第三年8,145.33万元 无需备案(因固定资产投资仅626.70万元) [30][31]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拟使用28,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20,318.47万元、147,404.36万元、145,404.36万元,业务扩张对资金需求高 [33] - 行业属技术密集型,研发需大量专业人才及实验室设备,资金投入强度大 [33]
四川提出到2027年将打造20个省级消费品领域“天府名品”
新华财经· 2025-07-16 18:24
政策目标与总体布局 - 到2027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营业收入目标达到1.2万亿元 [1] - 打造20个省级消费品领域"天府名品"和200家省级"三品"标杆 [1] - 创建15个"中国消费名品"并培育5个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1] - 重点布局创新智能产品、绿色产品、健康产品、数字产品、高端产品、潮锐产品等6大领域 [1] 创新智能产品领域 - 加强计算终端芯片、分布式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 [2] - 重点发展超高清智能电视、激光投影设备、智能音箱等视听终端 [2] - 推进超轻薄折叠笔电、平板、手机及高性能主机研发制造 [2] - 深度融合AIoT技术打造智能家居中枢平台 [2] - 布局智能手表及VR、AR设备等穿戴产品 [2] 数字产品领域 - 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生态 [2] - 重点发展大模型应用、AI内容生成工具等创新产品 [2] - 推进电子竞技、网络游戏、数字电影IP的研发与商业化 [2] - 提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沉浸式技术成熟度 [2] - 靶向发力智能头显、交互设备等高性能数字设备产品 [2] 高端产品领域 - 推动整车企业持续迭代新能源汽车产品与服务 [3] - 开发特种作业、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康养护理等服务机器人产品 [3] - 提升显示面板、智能传感器、电子部件、光电设备、PCB主板等关键组件供给能力 [3] - 打造脑机接口、卷曲屏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 [3] - 加快推进eVTOL适航认证并探索多场景应用 [3] 政策支持措施 - 建立消费领域创新产品研发"绿色通道" [3] - 建立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机制 [3] - 将"四川造"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纳入补贴目录 [3]
国光电器(002045):声韵未来,携手共创
中邮证券· 2025-07-14 2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音响电声产品快速迭代,使用场景延伸至多领域,公司有70余年扬声器设计制造经验,可提供多种产品 [4] - AI与硬件深度融合,创新类硬件产品不断涌现,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获开发机会,未来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产品 [5] - 车载音响系统升级,扬声器单车搭载数量翻倍,公司开展相关开发研究,预计今明两年产品上车 [6] - 受益消费电子创新,小软包电池出货量上升,公司子公司业务推进,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 [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130.7亿、1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3.3亿、4.5亿元 [9]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5.54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5.62亿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87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25.15 / 10.23元,资产负债率54.9%,市盈率33.78,第一大股东为深圳智度国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营业收入 - 2024 - 2027年分别为79.01亿、102.42亿、130.69亿、165.2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3.17%、29.63%、27.60%、26.43% [11] 归母净利润 - 2024 - 2027年分别为2.53亿、2.45亿、3.33亿、4.5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29.87%、 - 3.23%、36.10%、36.47% [11] 其他指标 - 2024 - 2027年EPS分别为0.45、0.44、0.59、0.81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4.55、35.71、26.23、19.22,市净率分别为2.04、1.94、1.82、1.68,EV/EBITDA分别为41.72、11.35、9.37、11.22 [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3.2%、29.6%、27.6%、26.4%,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33.1%、 - 1.1%、36.1%、36.1%,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29.9%、 - 3.2%、36.1%、36.5% [14]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9%、52.9%、54.2%、55.0%,流动比率分别为1.22、1.35、1.44、1.48 [14]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5200万、14.68亿、6.52亿、5.0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0.18亿、 - 7200万、7000万、4300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97亿、 - 6400万、 - 8600万、 - 9800万元 [14]
从“破壁”到“协同” 世界级湾区如何勇立“科创”潮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1 20:58
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 - 科技部支持大湾区率先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教育部计划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1] - 多场高规格会议聚焦"央地协作"和"三地协同",目标提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地位[1] - 大湾区人形机器人在国际赛事中表现突出,显示具身智能等科技创新支撑力显著增强[1] 央地协作与区域协同 - 国家部委出台政策支持大湾区,关键举措在于打破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协同能力[3]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产学研协同[6] - 大湾区科学联盟在深莞连接处带动200平方公里科学片区发展,实现两地科创资源共建共享[7] 创新要素流动 - 广东提出"五个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包括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科技互促、科技金融融合等[10]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全球创新指数5年第二[11] - 广东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超40%,消费级无人机占95%[11] 算力政策创新 - 广州黄埔区对人工智能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算力补助和1000万元"算力券"[12] - 东莞计划三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珠海设立最高5亿元算力券支持企业[14] - 广东发布《"粤算"行动计划》,以韶关为中心构建高效协同算力网络[15] 人才与创新生态 - 港珠澳大桥"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人才流动,"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两年入境单牌车超100万辆[15]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通行3100万车次,日均8.6万辆[17] - "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提供120万个岗位,举办4000余场招聘活动聚焦战略性产业[17]
生成式 AI 的发展方向,应当是 Chat 还是 Agent?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1 19:23
Chat与Agent的区别 - Chat是主要由"大脑和嘴"构成的智能体,专注于信息处理和语言交流,如ChatGPT这样的系统,能理解查询并给出连贯回答但不直接执行任务 [1] - Agent是具有"手、脚"的智能体,能进行思考、决策并执行具体任务 [2] - Chat强调"说",Agent强调"做" [3] 技术发展趋势 - 人类对"让机器替人干活"的需求持续存在,OpenAI通过plugin、Function Calling、Assistant API等动作推动LLM从纯对话向任务执行扩展 [4] - 智能音箱发展路径类似:从基础语音功能(如播放音乐)逐步扩展到支付互通、智能家居控制、儿童教育等场景,成为智能生态核心 [4][5] - AI+RPA技术推动智能客服向数字员工进化,体现AI从单一对话到"说做结合"的融合趋势 [5] - 未来生成式AI将融合Chat和Agent特点,形成兼具高质量对话与复杂任务执行能力的自动化系统 [6] AI Agent的技术变革 - 颠覆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从预先定义逻辑转向由LLM自主支配运行,实现运行时学习与调优 [7] - 核心模块包括Memory(记忆)、Tools(外部工具)、Planning(计划)和Action(行动) [7] - 当前学习路径分为OpenAI技术路线和开源技术路线,建议技术人员选择一条深入实践 [9] 典型AI Agent项目案例 - AutoGPT:可拆解用户目标为子任务,通过搜索、脚本执行等方式自主完成任务 [11][12] - JARVIS:采用"模型选择"机制,调用Huggingface专家模型处理多模态任务 [13][15] - MetaGPT:模拟软件公司结构,分配产品经理、工程师等角色协作完成编码任务 [16] 开发者生态与机会 - 工具/平台成熟为个体开发者提供新舞台,使AI原生应用开发门槛降低 [16] - 自动驾驶领域已形成近4000人社区,覆盖300+企业与科研机构,涉及30+技术栈(如BEV感知、SLAM、轨迹预测等) [19][21]
曾德钧再回应分享与雷军经历:控诉水军、反思“惹不起”,创业者与巨头的博弈何解?
搜狐财经· 2025-06-30 18:01
事件背景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发布视频回应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舆论风波 [2] - 曾德钧提及十余年前寻求顺为资本投资时遭遇雷军当场质疑并离场的经历 [2] - 曾德钧澄清无意针对小米或雷军个人 认为相关言论被媒体片面解读 [3] - 小米公关负责人回应称顺为资本从未收到类似不良反馈 [5] 行业分析 - 事件反映创业初期创业者与巨头之间的博弈关系 [6] - 智能音箱从十多年前前景未明的概念产品发展为现今智能家居重要组成部分 [6] - 行业存在创业者和巨头公共地位与权力不对等现象 [7] 公司影响 - 猫王音响获得短期舆论关注 但负面舆论可能对企业形象和用户信任产生不利影响 [6] - 曾德钧表示未来将更专注于产品创新 减少无谓纷争 [6] - 事件提醒小米在投资过程中应加强与创业者的沟通并予以足够尊重 [6] - 雷军作为公众人物需在商业判断力与对外表达影响力之间取得平衡 [6] 行业启示 - 事件引发外界对更包容、理性投资环境的向往 [7] - 提醒媒体在报道时应避免断章取义 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商业竞争中的分歧 [7]
猫王音响创始人“怼”雷军遭围攻,曾德钧回应:风评被带偏了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01
猫王音响创始人怼雷军事件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在6月23日视频中指责雷军2013年拒绝投资其智能音箱项目时态度不尊重,称雷军当场离场且未打招呼 [1] - 曾德钧批评雷军私下形象与公众形象反差大,并透露自己从未购买小米产品,引发网友两极分化讨论 [1] - 6月24日曾德钧发布澄清视频称对雷军无个人意见,赞扬小米是优秀企业,但该视频很快被删除引发猜测 [3] - 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6月27日回应称2013年会议讨论的是"AirSmart多房间WiFi音响系统"而非智能音箱,强调顺为资本始终尊重创业者 [4][5] - 6月30日曾德钧最终回应语气软化,反思69岁不该挑战"市场大鳄",但暗示遭遇水军攻击和背后势力施压 [5] 东风日产高管评论小米汽车事件 - 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6月27日质疑小米YU7"3分钟大定20万台"营销策略,称会导致用户等待超一年并引发非理性情绪 [7] - 黄照昆言论引发网友强烈反弹,被指责不尊重消费者和贬低竞品,当日删除微博并道歉 [7][10] - 网友认为黄照昆质疑缺乏依据,因小米产能规划已公布,其言论更像刻意抹黑 [10] 行业深层矛盾分析 - 传统车企面对新势力崛起显现焦虑,东风日产近年销量下滑、工厂关闭、利润转亏,小米汽车入场触动敏感神经 [10] - 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人物言论易被放大传播,曾德钧和黄照昆案例显示企业高管需对竞品评论格外谨慎 [10] - 智能硬件和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高管不当言论可能引发品牌形象危机 [1][7][10]
从猫王创始人曾德钧‘怼’雷军到小米危机公关:流量背后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21
事件梳理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发布视频回忆十多年前与雷军及顺为资本的会面,称雷军在听完智能音响项目介绍后表示"智能音箱有什么用"并立即离开,感到失望且至今未购买小米产品 [3] - 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雷军的态度成为舆论焦点,部分媒体和公众将曾德钧言辞解读为对小米及雷军的全面批评 [4] - 曾德钧后续澄清并非恶意批评雷军,仅表达个人失望,呼吁媒体不要过度解读 [5] 小米回应 - 小米高层王化澄清曾德钧描述与事实存在出入,2013年会议讨论的是"AirSmart"WiFi音响系统而非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概念2014年才由亚马逊推出 [7] - 王化否认"雷军快速离场"情节,强调小米一贯尊重创业者,投资决策保持透明公正 [8] - 小米坚持对创业者给予理解与尊重,过往投资案例可证明这一点 [9] 舆论与商业影响 - 社交媒体传播使个人商业纠纷迅速成为全网热点,舆论呈现放大效应 [11] - 部分媒体未核实事实便情绪化报道,加剧舆论发酵 [12] - 企业需具备危机公关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舆论风暴中清晰有力表明立场以恢复品牌公信力 [13] 行业启示 - 流量经济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突破传统边界,任何信息都可能被放大影响企业形象 [15] - 企业需平衡私人情感与公众形象,掌握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品牌成功关键 [15] - 信息即权力时代需理解流量背后的责任,学会驾驭舆论避免迷失方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