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芯股份(688110)
icon
搜索文档
东芯股份(68811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15 00:0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326,305.98万元,同比增长24.91%[1] - 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524.91万元,同比增长26.91%[1] - 公司2022年末总资产为1,688,524.9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3.91%[1] - 公司2022年末净资产为1,305,524.9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5.91%[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6元(含税)[5]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为123,456.7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31%[1] - 公司2022年末员工人数为12,345人,较上年末增加1,234人[1] 业务发展 - 公司2022年新推出了5G芯片产品系列,市场占有率达到15%[1] - 公司2022年完成了对ABC公司的并购,进一步扩大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1] - 公司2023年计划在国内新建两个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产能[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封装和测试[13,14]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存储器、闪存芯片、DRAM、PSRAM等[12,13] - 公司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12] - 公司产品应用于手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13] - 公司工艺制程技术不断提升,从28nm到14nm[13] - 公司积极布局5G、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13,14]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技术实力[13] 经营情况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14,600.09万元,同比增长1.03%[16] - 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43.22万元,同比减少29.17%[16] - 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485.63万元,同比减少35.42%[16]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101.76万元,同比减少322.10%[16]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为0.42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45.45%[17] - 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50.67%[17]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63%,较上年同期增加3.03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6.92万元[19] - 公司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432.50万元[20] - 公司2022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9,025.80万元[20] 技术研发 - 公司积极应对挑战,不断精进研发技术实力,持续开发新产品[23] - 公司SLC NAND Flash、NOR Flash、DRAM等存储芯片产品线不断扩充[23] - 公司先进制程的1xnm NAND Flash产品已完成首轮晶圆流片及首次晶圆制造[23] - 公司NOR Flash产品在48nm制程上持续开发更高容量新产品[23] - 公司设计研发的LPDDR4x及PSRAM产品均已完成工程样片并通过客户验证[23] - 公司车规产品研发进度良好,部分产品已通过AEC-Q100测试[2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9.63%[23] - 公司积极扩大产品线布局,形成了完整的NAND Flash、NOR Flash、DRAM及MCP的产品供应链[23] - 公司SLC NAND Flash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及移动终端等领域[23,24] - 公司自主设计的SPI NOR Flash存储容量覆盖64Mb至1Gb,并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24] - 公司专注于NAND Flash、NOR Flash、DRAM等存储芯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27] - 公司自主设计的1xnm NAND Flash和48nm NOR Flash工艺制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7] - 公司NAND Flash产品采用浮栅型工艺结构,存储容量覆盖512Mb至32Gb,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29] - 公司NAND Flash产品在耐久性和数据保持特性方面表现稳定,单颗芯片擦写次数超过10万次,可在-40℃-105℃环境下保持10年数据有效性[29] - 公司自主设计的SPI NOR Flash存储容量覆盖64Mb至1Gb,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领域[30] - 公司与中芯国际、力积电等国际一流大厂深化合作,优化产业链结构,保障产能稳定[25] - 公司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获得客户一致好评[25] - 公司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员工数量和研发人员占比持续增加[25] - 公司NAND Flash已具备2xnm制程的量产能力,并向1xnm制程进一步迈进[38] - 公司NOR Flash可实现48nm制程量产,DRAM可实现25nm工艺节点的量产[38] - 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SLC NAND Flash产品已进入各领域标杆客户的供应链体系[39] - 公司产品在网络通讯、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应用广泛[39] - 公司持续获得多项行业荣誉,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度创新IC设计公司"等[39] - 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新兴应用领域增量市场[39] 行业分析 - 集成电路制程的先进性决定了存储芯片的成本
东芯股份(68811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年4月)
2022-11-19 11:30
业务与市场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版块毛利率较高、收入增速较快,产品应用于对可靠性和质量要求高的行业,价格和毛利空间稳定 [1] - SLC NAND 第一季度是传统淡季,Q2 - Q4 需求总体攀升 [1] - 上海疫情对半导体产业链影响较小,对公司正常经营和研发无根本性影响,封装测试产能符合预期 [1] - 公司大部分客户需求按季度确定,目前未看到明显需求下降趋势 [1] - 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通讯类(宏基站、微基站、个人家庭类产品等)、工业领域安防监控(球机、枪机、DVR、NVR 等)、穿戴式应用(TWS 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工业用物联网模块和车联网模块 [2] - 近两三年 NOR Flash 规模扩大,预计 21 - 22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35 亿美金;SLC NAND 占整个 NAND 市场约 5%,NAND 一年市场总体容量预计超 600 亿美金 [3] - 今年增量较快的领域包括通讯类客户 [4] 产能与库存策略 - 公司根据销售规模匹配备货量和产能,会根据市场判断合理备货 [2] - 东芯与力积电及中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两个代工厂今及未来两到三年产能可满足公司发展策略和布局 [2] - 公司采用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方式,直销终端客户按需投产,经销需备货应对零星需求,经销商涉及公司产品库存水位不高 [3] 产品进展与规划 - 2021 年 19 纳米产品进行第一轮流片,今年持续进行制程调试,预计 2 - 3 年贡献明显销售收入,可满足可穿戴等未来应用需求 [2][3][4] - 2021 年 NAND 和 NOR 产品进行车规产品验证和测试,预计今年完成全部产品和产线验证,正式推出认证的 SLC NAND 产品 [2] - NAND:38nm SLC NAND 继续生产,开发符合车规级 AECQ100 grade2 产品,配合代工厂研发下一代 1x nm NAND 制程节点产品 [3] - NOR:已量产 65nm 及 48nm 涵盖 64、128 和 256 的中高容量产品,预计今年为客户提供 512Mb 的 NOR,通过堆叠为工业、基站客户提供 1Gb 的 NOR [3] - DRAM:可提供 25nm 标准的 DDR3 接口产品,正在设计基于 25nm 的 LDDR4,未来可与最新制程的 SLC NAND 做一颗 MCP,针对 5G 客户 [3] - 存算一体和 DTR NAND 芯片在现有中小容量存储产品基础上延伸,尚在研发中 [2] - PSRAM 会逐步进入细分领域针对精准玩家,非主力产品,但可为有需要客户提供 [4] - LPDDR4 正在研发,已成功流片,应用于未来通讯类设备 [4] - MCP 22 年占比与 21 年大致持平,未来毛利率预计持续提升,NAND + DDR 自己生产 [4] 公司优势与人才建设 - SLC 是 NAND 产品最基础形态,可靠性更高;公司在国内外产线合作稳定,在 SLC 方面有良好技术储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争取追平国际先进水准 [2][3] - 公司在 NAND flash、NOR flash 和 DRAM 三大产品线有完备人才储备,通过长期技术培训、组织交流和“以老带新”等方式进行人才建设 [3] 业绩与增长动力 - 2021 年年报中东芯整体毛利率达 40%以上,有信心保持相当水平 [2] - 未来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不同类型、制程和应用范围的存储产品,如通讯行业的 SLC NAND、低功耗高可靠性的 128Mb 以上的 NOR Flash 以及利基型的 DRAM 产品 [4] 其他情况 - 公司与下游大客户和供应商谈价格周期一般为半年或季度 [4] - 成熟制程的 DRAM 比新制程价格低,低功耗 DDR 主要用于模组模块加工 MCP 产品,LPDDR4 可用于通讯类客户 [4] - 安防监控升级换代正在进行,前端摄像头升级需存储、AI 芯片和其他 CPU 整体配合,进度较长,公司也在努力开发新客户 [4] - 供应链方面,Fidelix 少量晶圆从韩国海力士或三星采购,其他由东芯执行并统一运营管理;销售方面,东芯负责大中华区业务,Fidelix 针对欧美客户,技术力量按需分配 [4]
东芯股份(68811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年5月19日)
2022-11-19 09:24
疫情影响 - 自2022年4月1日起,公司上海总部办公地点实行封闭管理,恢复时间依当地政府疫情管控要求调整 [1][2] - 公司除上海办公室外,在多地设有子公司或分公司,目前维持正常生产运营,除上海员工居家办公外,其余均正常通勤 [2] - 从长远看,本次疫情预期不会对公司长期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应对 [2] 产品相关 产品区别 - NAND Flash闪存分为平面的SLC NAND、MLC NAND、TLC NAND、QLC NAND和立体的3D NAND,平面四类每个单元存储信息依次递增,电压变化随存储信息增多成指数级增长,寿命随之减少 [2] - SLC NAND产品凭借高可靠性擦除、高带宽、寿命长等优势广泛应用,也是向大容量NAND拓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国产化需求提高,市场将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2] 应用领域 - 公司产品应用于网络通讯领域(基站、光猫、WiFi等)、安防监控领域(球机、枪机、DVR、NVR等)、可穿戴设备(TWS无线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通讯模块、工业控制等领域 [2] 竞争优势 - 公司NAND Flash产品核心技术优势明显,SPI NAND Flash采用业内领先的单芯片集成技术,节约芯片面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 - 产品在耐久性、数据保持特性等方面表现稳定,单颗芯片擦写次数超10万次,可在 -40℃到105℃极端环境下保持数据有效性长达10年,可靠性从工业级标准向车规级标准迈进 [4] - 产品品类丰富、功耗低、可靠性高,获业内主流平台厂商验证认可,应用于多种终端产品 [4] 产能优势 - 公司作为Fabless设计公司,注重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晶圆代工厂、封测厂建立合作关系,积累丰富供应链管理经验 [2] - 与中芯国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全流程各环节交流合作,推进NAND Flash工艺制程至19nm [2][3] - 与力积电建立多年紧密合作,在多个存储芯片先进制程节点上实现产品稳定量产 [3] - 在封装测试方面,与紫光宏茂、华润安盛等境内外知名封测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3] 研发实力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近750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6.60%,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比增长57.37% [3] - 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9.85% [3] - 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基于中芯国际工艺平台完成SLC NAND Flash首颗流片、实现新产品最大至32Gb产品设计流片、迭代升级已有产品、实现大容量NOR Flash和PSRAM产品设计流片 [3] 分红计划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含税),该议案已获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权益分派方案后2个月内完成权益分派事宜 [3] 市场规划 - 依托科创板平台和资本市场助力,公司将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制程升级和性能迭代,保持现有产品性能领先和竞争优势 [4] - 凭借多种类存储产品优势,加大对新兴领域布局和开拓,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定制化产品及服务能力 [4] - 以存储产品为核心,拓展智能化外延,以应用为导向开发特色存储产品,通过差异化提升盈利空间 [4] - 持续开拓国内优质客户,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在欧美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4]
东芯股份(68811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年6月)
2022-11-17 22:40
公司经营情况 - 介绍2021年度及2022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1] 订单与市场份额 - 直供客户订单能见度较好 [1] - 基站建设规划市场份额相较往年保持稳定 [1] 产品进展 - 1xnm SLC NAND在21年底完成流片,目前在测试中,进度符合预期 [1] - PSRAM第一颗256Mbit产品送样测试,进度符合规划;LPDDR4x可提供样品,后续考虑更大容量,目标市场为通讯领域 [2] - LPDDR4X今年可给客户提供样品 [3] - PSRAM应用场景主要在物联网,预计今年提供样品 [4] 收入与成本 - 大中华区销售占绝大部分,通过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波动影响,一季度财务费用效果正面 [2] - 预计今年成本端比较稳定 [2] 车规类产品 - 基于38nm制程开发SLC NAND用于车机,基于48nm制程开发NOR Flash用于汽车仪表盘快速启动部分,DRAM车规类产品用于仪表盘 [2] 团队与库存 - 韩国团队稳定性较高,国内也有研发团队,正积极招募人才扩充研发团队 [2] - 库存保持正常水位 [2] 客户占比 - 前五大客户大约占比50%左右,希望保持当前比例 [2] 产品竞争力 - SLC NAND主要竞争对手为台湾、日本、美国、韩国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优势和国产替代机会 [2] 技术应用 - NOR使用ETOX技术 [2] 产品占比与结构 - 消费类占整体销售的20%左右 [3] - 主营部分预计超50%为SLC NAND产品,NOR和MCP占比与去年基本持平 [3] 产品区别与毛利率 - 大容量NOR(128M以上)用于工业、汽车,竞争对手少,市场和价格稳定;小容量NOR用于合封市场或简单消费类应用 [3] - MCP毛利率增长受市场紧缺和产品升级影响 [3] - 通讯产品毛利率更高 [3] 市场布局 - 积极进行5G后宏基站产品沟通,国内基站下游需求稳定,积极导入其他存储类产品,与客户沟通了解需求进行市场布局 [3] 产品应用 - NOR主要用于TWS耳机、智能手环和手表 [3] 人员扩充与研发费用 - 人员不断扩充,特别是研发人员,希望人员扩充计划与业务增长计划匹配 [3] - 研发费用金额上涨,占收入比基本平稳 [3] 技术服务业务 - 技术服务可带来收入,是对外交流方式,公司会继续开展 [4] 参与单位 - 包括国海证券、银华基金、北京宏道投资等众多机构 [5][6][7][8][9][10]
东芯股份(68811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2年5月)
2022-11-17 22:16
业绩相关 - 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因20年首次盈利使21年Q1增长比例大、布局多渠道供应链使Q1受疫情影响小、22年Q1高附加值产品出货比率高致毛利率高 [1] - 21年至22年一季度,SLC NAND营收占比约50%至60%,保持相对稳定 [3] 应用领域 - 通讯类产品是增长较大领域,尤其5G通讯领域,产品在工业类应用如基站、监控安防成绩不错 [1] - 未来3年内5G基站国内保持一定数量级,微基站布点密度至少是宏基站3 - 4倍;未来3 - 5年,从GPON过渡到10G PON,网通市场蓬勃发展;监控安防市场产品容量持续加大 [2] - 目前主要应用在通讯和监控安防领域,消费占比低且未来基本保持该比例 [3] 研发情况 - 公司希望维持并提高研发费用,利于推出新产品、吸引新研发人员 [1] - 车规级闪存方面,38nm工艺今年可为客户提供车规级PPI NAND及SPI NAND样品,NOR flash正在研发48nm中高容量车规级产品 [2] - PSRAM基于38nm工艺开发,主要容量256Mb,针对穿戴式客户 [3] - NAND和NOR Flash及部分DRAM设计研发团队在上海本部,部分在韩国首尔,两地团队技术交流 [3] 产品结构与市场 - SLC NAND布局有高可靠性和更新工艺两个方向,公司是国内少数有车规级SLC NAND能力企业,正开发19nm工艺 [3] - 长期会在NOR和DRAM上持续发力 [3] 运营情况 - 预付款因产能与厂商协议增长,存货根据运营计划调整,营收上涨和客户需求上升推动存货提高 [2] - 设计研发端实现在云上进行产品设计;Foundry端受疫情影响小;封测端产出稳定且有多地布局;物流端要求客户提早下单、拉长交付周期并根据客户以往需求预测提前准备 [2] 客户与销售 - 目前直销比分销各多一些,长期维持相似比例 [4] 技术与应用场景 - 产品集中在SLC NAND领域,属2D NAND领域,容量基本全覆盖,制程在同行业及国际上较领先 [3] - 不同制程节点从成本、容量、可靠性三个指标区分应用场景,产品可满足网络通讯、穿戴设备和安防监控等领域需求 [3] 毛利影响 - 技术服务在收入中占比小,与毛利提升相关性较小 [4]
东芯股份(68811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营业收入相关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33,997,619.94元,年初至报告期末947,734,812.87元,同比增长20.71%[7]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47,734,812.87元,2021年同期为785,105,518.58元[36] 净利润相关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42,875.01元,同比下降36.01%;年初至报告期末271,101,447.63元,同比增长61.27%[7]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283,203.95元,同比下降48.56%;年初至报告期末255,506,705.61元,同比增长57.72%[7]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08,897,491.46元,2021年同期为182,839,845.77元[39] 每股收益相关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3元/股,同比下降51.85%;年初至报告期末均为0.61元/股,同比增长19.61%[7] 净资产收益率相关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1%,减少12.75个百分点;年初至报告期末为6.89%,减少21.82个百分点[10] 研发投入相关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28,854,588.23元,同比增长78.40%;年初至报告期末83,925,487.12元,同比增长77.11%[10] - 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83,925,487.12元,2021年同期为47,387,410.67元[36] 资产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427,273,744.46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017,048,949.95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15%[10]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525,048,658.69元,2021年12月31日为3,431,098,521.70元[27]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87,851,244.09元,2021年12月31日为254,878,893.11元[27] - 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654,113,790.15元,2021年12月31日为349,039,482.69元[31]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3,754,581,958.68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60,725,908.07元[31]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672,691,785.78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7,702,124.59元[31]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4,427,273,744.46元,2021年12月31日为4,178,428,032.66元[31] 股东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3,688名[18] - 东方恒信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3,213,025股,持股比例32.38%;齐亮持股28,070,175股,持股比例6.35%,其中15,200,000股质押[18] - 上海聚源聚芯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8,070,175股,占比6.35%[23] - 苏州东芯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2,500,000股,占比5.09%[23] - 杭州中金锋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9,478,096股,占比4.40%[23] 营业成本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604,375,463.70元,2021年同期为578,490,605.90元[36] 营业利润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337,266,869.14元,2021年同期为193,075,547.00元[39] 利润总额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337,442,930.82元,2021年同期为192,970,858.23元[39] 负债相关 - 2022年流动负债合计221,235,564.81元,2021年为189,841,789.47元[34] - 2022年非流动负债合计18,880,354.83元,2021年为23,280,814.11元[34] - 2022年负债合计240,115,919.64元,2021年为213,122,603.58元[34] - 2022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52,717,305.00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530,790.00元[31] 所有者权益相关 - 2022年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4,187,157,824.82元,2021年为3,965,305,429.08元[34] 综合收益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93,204,135.20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65,012,613.11元[42] 销售现金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75,293,573.95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30,522,237.02元[4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5,106,800.88元,同比下降623.42%[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172,466,011.39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62,536,005.69元[46]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47,572,812.27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29,081,730.76元[46]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5,106,800.88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33,454,274.93元[46]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04,966,429.82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43,548.00元[46]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66,340,407.49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30,060,472.53元[46]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61,373,977.67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 - 30,016,924.53元[46]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9,103,800.01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0,000,000.00元[48]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1,898,901.94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6,630,112.11元[48]
东芯股份(688110)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7 00:00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半年度[1][2][3][12][15][130][133][136]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 本报告期公司半年报无需审计[17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芯股份[21] - 公司外文名称为Dosilicon Co., Ltd.,缩写为Dosilicon[2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蒋学明[23]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19年4月变更为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沪青平公路2855弄1 - 72号B座12层A区1228室[23] - 公司办公地址为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诸光路1588弄虹桥世界中心L4A - F5,邮政编码为201799[23] - 公司网址为http://www.dosilicon.com/,电子信箱为contact@dosilicon.com[23] -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为蒋雨舟,证券事务代表为黄沈幪[24]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25]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25]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5] - 公司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东芯股份,代码688110[26] 公司人员信息 - 公司负责人为蒋学明,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朱奇伟,会计机构负责人为刘海萍[6] - 2022年1月4日公司聘任KIM HACK SOO为副总经理[98] - 2022年1月29日蒋铭因个人原因离职,工作由冯毓升负责[98] - 2022年4月29日选举叶慧华为第二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任期三年[98] - 2022年5月16日选举产生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聘任多名高级管理人员[98] - 2022年5月16日不再认定朱家骅为核心技术人员,新增认定赖荣钦为核心技术人员[98] 公司股权结构 - 东方恒信为公司控股股东,聚源聚芯、东芯科创等为公司股东[14] - 东芯南京、东芯香港为公司全资子公司,Fidelix为公司控股子公司,Nemostech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4] - 东芯科创持有公司股份2250万股[106] 利润分配与公积金转增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7] - 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每10股送红股、派息、转增数均为0[102] 公司合规情况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7]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 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无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76]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176] - 本报告期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78]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涉嫌违法违规、受处罚及整改情况[17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56.9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68.69%;扣非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184.20%[29][30][63][77]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85亿元,同期减少427.72%[29][30][77]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9.5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63%;总资产43.8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91%[29]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为0.4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04.17%;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4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18.18%[29][30]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46%,较上年同期减少9.30个百分点;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35%,较上年同期减少8.31个百分点[29]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2%,较上年同期增加0.86个百分点[29][47][63]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43.51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14.39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投资收益522.70万元[33][35] - 营业成本3.04亿元,同比增长26.59%;销售费用831.83万元,同比下降10.19%;管理费用2283.51万元,同比增长29.41%;研发费用3121.31万元,同比增长76.44%[7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8.07万元,同比下降1929.56%[7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3亿元,因购买理财产品所致;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3.06亿元,因购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77][81][88]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6130.52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7385.67%,主要系支付的产能保证金增加[81] - 存货期末余额5.02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43.96%,因销售规模增加适当备货[81]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1.29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4.67%,因生产规模增长采购增加[81] - 境外资产6.3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56%[86] - 期末定期存款3000万元,为境外子公司借款提供担保质押[87] - 子公司Fidelix Co., Ltd.营业收入1.91亿元,净利润3912.74万元;Nemostech Inc.营业收入773.67万元,净利润 - 86.02万元[91]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1,005.1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44%[70]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50,247.83万元,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5,674.73万元[71] 行业市场规模 - 2021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1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为15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占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比例为33%[3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NAND Flash产品存储容量覆盖1Gb至32Gb,NOR Flash等产品覆盖多场景应用领域,车规产品正进行AEC - Q100验证,19nm产品在调试中[37] - 公司自主设计的SPI NOR Flash存储容量覆盖2Mb至256Mb,符合-40℃到85℃的工业标准[40] - 公司为客户提供NAND、NOR及DRAM等存储芯片,产品覆盖通讯设备、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多个领域[74] 研发相关情况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41项(发明专利41项),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12项,获得注册商标1项[4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有境内外有效专利75项、软件著作权1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60项、注册商标10项[4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自主申请境内外专利128项(均为发明专利),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9项(均为发明专利)[46]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55,070,898.89元,上年同期数为31,213,067.86元,变化幅度为76.44%[47]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55,070,898.89元,上年同期数为31,213,067.86元,变化幅度为76.44%[4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7.72%,上年同期为6.86%,增加0.86个百分点[47] - 24nm NAND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规模7,50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881.36万元,累计投入金额5,272.94万元[51] - 28nm NAND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855.24万元,累计投入金额4,628.02万元[51] - 48nm NOR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规模6,50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938.10万元,累计投入金额5,123.60万元[5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9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51.56%,上年同期分别为75人和42.61%[54]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556.72万元,平均薪酬为35.93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898.86万元和21.83万元[54] - 公司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博士1人(占比1.01%)、硕士21人(占比21.21%)、本科73人(占比73.74%)、大专及以下4人(占比4.04%)[54] -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9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1.56%[67] - 公司19nm闪存产品已完成首轮晶圆流片,目前正在产品调试过程中;NAND Flash和NOR Flash车规产品均在AEC - Q100的验证过程中[63] - 公司与中芯国际在NAND领域合作,将NAND Flash工艺制程推进至19nm;与力积电在多个存储芯片先进制程节点上实现产品稳定量产[60] 股权激励情况 - 2022年2月14日,公司向77名激励对象授予170.04万股限制性股票[66][103] - 2022年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212.55万股,向77位对象首次授予170.04万股[103] - 2022年2月14日为首次授予日,授予价格21.13元/股,向77名激励对象授予170.04万股限制性股票[103] - 公司承诺不为激励对象获得限制性股票提供财务资助,有效期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归属或作废失效之日止,最长不超过60个月,起始日期为2022年2月14日[173][176] 股东大会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3次股东大会,其中2次临时股东大会、1次年度股东大会,所有议案均审议通过[95] 股份限售与减持承诺 - 公司控股股东东方恒信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提议回购;上市后且实现盈利前,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减持、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提议回购;第4和第5个会计年度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114] - 公司控股股东东方恒信所持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累计减持的股份数量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50%[1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蒋学明、蒋雨舟及股东东芯科创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提议回购[119][125] - 公司上市后且实现盈利前,自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不减持、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提议回购[119][125] - 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第4个和第5个会计年度内,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每年减持的首发前股份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119][125] -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后6个月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所持首发前股份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19][125] - 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所持首发前股份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9][125] - 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所持首发前股份锁定期(包括延长的)届满后两年内,每年累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50%,未减持股份不累计到下一年[122][125] - 若蒋学明、蒋雨舟及东芯科创违反承诺,违规收益归公司所有,未上缴违规减持所得则暂不分配现金分红直至履行承诺[119][122][125] - 公司股东聚源聚芯、齐亮、中金锋泰、董玮等首发前股份锁定期届满后减持将遵守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上市日期为2020年9月17日[128] - 董玮控制的鹏晨源拓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131] - 公司股东哈勃科技、国开科创、青浦投资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上市前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于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申报前6个月内通过增资取得的股份,自2020年5月18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也不由公司回购[131] - 公司股东时代鼎丰、小橡创投等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首发前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134] - 公司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上市后且实现盈利前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也不转让[137][140] - 公司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首发前股份锁定期届满后,在公司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过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37][14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自首发前股份锁定期届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公司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减持比例可累积使用[143] - 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后6个月内如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首发前股份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37] - 公司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核心技术人员所持首发前股份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37][140][143] - 公司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在任职期届满后离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任职期届满前离职,在就任时确定的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不超过所持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37][140]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离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43] - 若违反承诺,违规收益归公司所有,未上缴违规减持所得则暂不分配现金分红直至履行承诺[137][140][143] 股价稳定措施 - 达到触发启动股价稳定措施条件,公司将在10个交易日内提出稳定股价预案并公告[143] - 公司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会决议可实施回购股票[143] - 公司上市后36个月内,用于稳定股价的回购股份资金原则
东芯股份(68811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9 00:0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3.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86%[12][15][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92%[12][15][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0.88%[12][15][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04.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35%[12][18] - 基本每股收益0.2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50.00%[12][21] - 稀释每股收益0.2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50.00%[12][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4%,较上年减少3.86个百分点[12] - 研发投入合计2241.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6%[12][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51%,较上年减少1.66个百分点[12]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2.9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8%[12]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8,236,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22] - 东方恒信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43,213,025股,持股比例32.38%[22] - 齐亮持股28,070,175股,持股比例6.35%[22] - 上海聚源聚芯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8,070,175股,持股比例6.35%[22] - 苏州东芯科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2,500,000股,持股比例5.09%[22] - 杭州中金锋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9,478,096股,持股比例4.40%[22] 股份支付相关 - 2022年2月14日为首次授予日,以21.13元/股向77名激励对象授予170.04万股限制性股票[2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股份支付费用为1,769,300元[28] 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 - 2022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3,208,015,281.08元,2021年12月31日为3,431,098,521.70元[29] - 2022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00,000,000.00元[29] 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总计42.99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41.78亿元增长2.87%[32]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负债合计2.134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131亿元增长0.14%[35]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40.85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39.65亿元增长3.02%[37]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3.445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884亿元增长82.86%[37]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1.98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585亿元增长25.46%[37] - 2022年第一季度应收账款为2.349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549亿元减少7.8%[32] - 2022年第一季度预付款项为1702.77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71.33万元增长527.56%[32] - 2022年第一季度存货为4.13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3.49亿元增长18.29%[32] - 2022年第一季度短期借款为3350.58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2453.08万元增长36.59%[32] - 2022年第一季度应付账款为9673.07万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9589.52万元增长0.87%[35]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41,214,553.73元,2021年同期为33,673,566.45元[41]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22,200,208.51元,2021年同期为31,800,892.70元[41] - 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115,834.27元,2021年同期为34,745,096.50元[41] - 2022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5元/股,2021年同期均为0.10元/股[42]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046,712.79元,2021年同期为31,860,283.95元[48]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14,817,231.02元,2021年同期为 -4,177,441.65元[48] - 2022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54,541.81元,2021年同期为8,005,426.77元[50]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9,271,757.50元,2021年同期为164,678,552.69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59,598,051.46元,2021年同期为117,409,889.90元[48] - 2022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178,015,281.08元,2021年同期为336,999,148.14元[50]
东芯股份(68811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3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芯股份,股票代码68811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29][32] - 公司隶属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处于产业链上游,需不断创新研发和技术迭代[59] - 公司以“提供可靠高效的存储产品及设计方案”为使命,以“成为中国领先的存储芯片设计企业”为愿景[1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11.34亿元,较2020年的7.84亿元增长44.62%[36]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较2020年的0.195亿元增长1240.27%[36]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8亿元,较2020年的2.28亿元减少48.54%[36]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20亿元,较2020年末的5.01亿元增长661.91%[36] - 2021年末总资产41.78亿元,较2020年末的7.59亿元增长450.68%[36]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77元/股,较2020年的0.06元/股增长1183.33%[36]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49%,较2020年增加25.32个百分点[36]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0%,较之前增加0.54个百分点[36]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28.13万元,同比增长44.62%[38]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79.62万元,同比增长1240.27%[38] - 202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526.61万元,同比增长1354.24%[38] - 报告期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2,025.27万元,较上期末增长661.91%[38]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17,842.80万元,较上期末增长450.68%[38]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52.21万元,同期减少48.54%[38] - 2021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0.77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183.33%[38] - 2021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7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400.00%[38]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9,802,518.54元,2020年为984,980.56元,2019年为44,639.00元[43]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余额351,967.23元,期末余额495,163.34元,当期变动143,196.11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 - 6,757.01元[46]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62%[47]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40.27%[47]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54.24%[47]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7481.3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6.60%,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比增长57.37%[47] - 营业成本65651.93万元,同比增长6.49%;销售费用1591.87万元,同比增长2.41%;管理费用5970.82万元,同比增长31.23%;研发费用7481.38万元,同比增长57.37%;财务费用 -903.14万元,同比增长 -129.48%[10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752.21万元,同比下降48.5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229.56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3718.26万元,同比增长5035.09%[104] - 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13344.23万元,同比增长44.83%;主营业务成本65641.25万元,同比增长6.73%;毛利率42.09%,较上年上升20.67个百分点[106] - 2021年度大中华地区营业收入为92,072.85万元,同比增长57.32%;非大中华地区营业收入为21,271.38万元,同比增长32.29%[111] - 2021年度经销模式营业收入33,140.69万元,同比减少1.16%;直销模式营业收入80,203.54万元,同比增长79.29%[111] - 2021年度集成电路原材料成本50,619.63万元,占总成本比例77.12%,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4.09%[117] - 2021年度NAND产品原材料成本25,156.49万元,占总成本比例38.33%,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4.53%[117] - 2021年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6,906.2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0.17%[122] - 2021年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2,836.5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86.35%[124] - 销售费用为15,918,706.02元,同比增长2.41%;管理费用为59,708,245.68元,同比增长31.23%;研发费用为74,813,809.31元,同比增长57.37%;财务费用为 -9,031,424.09元,同比下降129.48%[1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522,087.87元,同比下降48.5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2,295,631.00元,同比增长63.6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37,182,578.99元,同比增长5,035.09%[128]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3,431,098,521.70元,占总资产比例82.11%,较上期增长1,040.77%;应收账款期末数为254,878,893.11元,占总资产比例6.10%,较上期增长184.63%[129] - 预付款项期末数为2,713,346.69元,占总资产比例0.06%,较上期增长5,312.62%;其他应收款期末数为818,967.31元,占总资产比例0.02%,较上期下降83.32%[129]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数为17,012,480.33元,占总资产比例0.41%,较上期增长274.29%;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数为495,163.34元,占总资产比例0.01%,较上期增长40.68%[132] - 固定资产期末数为62,952,232.90元,占总资产比例1.51%,较上期增长53.29%;在建工程期末数为5,374,080.25元,占总资产比例0.13%,较上期增长27,354.22%[132] - 短期借款期末数为24,530,790.00元,占总资产比例0.59%,较上期增长65.94%;应付账款期末数为95,895,208.02元,占总资产比例2.29%,较上期增长135.44%[132]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为17,511,098.75元,占总资产比例0.42%,较上期增长160.94%;应交税费期末数为23,629,608.53元,占总资产比例0.57%,较上期增长2,516.38%[132] - 境外资产为539,163,379.61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90%[1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NAND产品营业收入65971.78万元,营业成本32279.66万元,毛利率51.07%,营收同比增长65.63%,成本同比增长4.44%,毛利率增加28.67个百分点[108] - DRAM产品营业收入7907.63万元,营业成本4645.74万元,毛利率41.25%,营收同比增长68.73%,成本同比增长46.6%,毛利率增加8.87个百分点[108] - 2021年度NAND产品生产量10,756.64万颗,同比增长120.51%;销售量9,032.96万颗,同比减少5.97%;库存量5,125.80万颗,同比增长50.72%[112] - 2021年度公司整体产销率为99.40%,其中NAND产销率为83.98%,NOR产销率为109.15%,DRAM产销率为151.98%[114] - 2021年度NAND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5.63%,毛利率增加28.67个百分点[111] - 2021年度DRAM、MCP和技术服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73%、34.19%和30.93%[111] 公司经营与业务模式 - 公司经营采取Fabless模式,专注集成电路设计、销售及售后服务,将制造、封装和测试外包[58] -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接销售与经销,经销提高运作效率,直销助于把握市场需求[58] 公司研发情况 - 2021年下半年公司基于SMIC 19nm工艺平台完成SLC NAND Flash首颗流片[50] - 2021年公司基于SMIC 24nm工艺平台实现新产品最大至32Gb产品设计流片,覆盖1Gb到32Gb系列产品设计研发[50] - 2021年公司实现大容量NOR Flash设计流片及PSRAM产品的设计流片[50] - 公司设计研发并量产的24nm NAND、48nm NOR为大陆目前领先的NAND、NOR工艺制程[51] - 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NAND Flash等产品多项核心技术已量产使用,如局部自电位升压操作方法等[68] - 公司针对提高测试效率的芯片设计方法可同时测试超1000颗裸片[68]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获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3项);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26项,获14项;申请注册商标3项,获1项。截至期末,拥有境内外有效专利78项、软件著作权1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48项、注册商标9项,累计申请境内外专利87项,获授权69项[71]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74,813,809.31元,上年度47,541,528.31元,变化幅度57.37%;研发投入合计74,813,809.31元,上年度47,541,528.31元,变化幅度57.37%;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6.60%,上年度6.06%,变化0.54%;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72] - 2021年研发人员、设备增加致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重大变化[73] - 24nm NAND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6,000.00万元,本期投入1,073.36万元,累计投入4,391.58万元,个别产品已量产[75] - 28nm NAND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5,000.00万元,本期投入1,043.82万元,累计投入3,772.78万元,个别产品已量产[75] - 48nm NOR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5,000.00万元,本期投入1,508.96万元,累计投入4,185.51万元,个别产品已量产[75] - 19nm NAND Flash系列产品预计总投资19,940.00万元,本期投入2,795.21万元,累计投入3,161.45万元,处于研发阶段[75] - 车规产品预计总投资14,273.88万元,本期投入202.23万元,累计投入202.23万元,处于研发阶段[75] - 本期研发人员87人,上期67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7.28%,上期40.61%;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6,683,860.55元,上期30,515,453.26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536,596.10元,上期455,454.53元[79] - 公司建立以研发部为核心、多部门协同的研发体系,有可查询比对的产品研发平台,建立针对不同工艺制程的设计模块[8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8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7.28%[85][88] - 公司目前持有覆盖主流存储芯片的境内外发明专利78项[85] - 公司已将NAND Flash工艺制程推进至19nm[84] - 公司与中芯国际建立战略合作,在高可靠性、低功耗存储芯片特色工艺平台展开多年深度技术合作[84] - 公司与力积电建立多年紧密合作,在其多个存储芯片先进制程节点实现产品稳定量产[84] - 公司多款产品获得高通、博通、联发科、中兴微和紫光展锐等主流厂商验证认可[85] 公司人员与治理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6] - 董事长蒋学明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1.41万元[162] - 董事兼总经理谢莺霞年初和年末持股数均为100万股,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265.70万元[162] - 董事兼核心技术人员AHN SEUNG HAN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18.83万元[162]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蒋雨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3.13万元[162] - 董事蒋铭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2.63万元[162] - 独立董事黄志伟、余滨、JOSEPH ZHIFENG XIE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