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阳科技(688299)
icon
搜索文档
长阳科技: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2024-12-19 19:58
募资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7,064.22万股A股,发行价13.71元/股,募资9.68504562亿元,净额8.567182028亿元[1] 募投项目 - 首次公开发行扣除费用后拟投项目总额5.2937亿元,含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项目[4] - 2021年部分募投项目结项,节余资金用于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投资12.2448亿元,拟用募资2.329亿元[4][6] - 2022 - 2023年“年产3,000万平方米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项目”变更为“年产2,000万平方米”并结项,节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6] 超募资金使用 - 2019 - 2020年用超募资金9800万元还贷,2.299416亿元投建“年产3,000万平方米高端光学深加工薄膜项目”[7] 研发中心项目 - “研发中心项目”原规划设备购置费5915万元,实际投入3622.53万元[9] - “研发中心项目”原规划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05万元,实际投入58.70万元[10] - “研发中心项目”拟将节余募资4076.0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3] - 截至2024年12月10日,“研发中心项目”未使用募资4821.37万元[15] 审议情况 - 2024年12月18日董事会、监事会通过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及节余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议案,待股东大会审议[19] - 保荐机构对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资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无异议[22] - 公司本次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及资金使用合规[22]
长阳科技: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2024-12-19 19:58
融资情况 - 2019年10月首次公开发行70,642,200股,募资968,504,562元,净额856,718,202.8元[2] - 2023年10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49,999,990.95元,净额47,078,277.19元[2] 资金监管 - 2019年10月与6家银行签《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4] - 2021年11月与子公司等签《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四方监管协议》[4] - 2023年10月与兴业银行签《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6] 专户用途及变更 - 工行宁波鼓楼支行专户原用于年产3,000万平方米项目,后变更为2,000万平方米[5] - 宁波银行百丈支行专户用于年产1,000万片高端光学膜片项目[5] - 兴业银行宁波镇海支行专户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 专户注销 - 公司注销三家银行募集资金专户,2024年12月20日完成销户[7][9]
长阳科技: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的核查意见
2024-12-19 19:58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的核查意见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华安证券")作为宁波 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阳科技"、"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 象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保荐机构,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 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 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 作》等有关规定,对长阳科技拟将"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变更为"年 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 并将建设期延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事项进行了 审慎核查,核查情况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2021年9月1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 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新建项目的 议案》,同意公司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 能膜项目"、"年产5,040万平方米深加工功能膜项目"及"年产1,000万片高端 光学膜片项目"结项,并将 ...
长阳科技: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全资子公司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提供担保的公告
2024-12-19 19:58
担保额度 - 拟为全资子公司2025年度综合授信担保不超10亿元[4][6][14] - 2024年为子公司2024年度综合授信担保不超11亿元[17] 担保余额 - 已为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63169.37万元[4] - 公司及子公司正在履行的对外担保协议总额为121370万元[19] 担保比例 - 实际担保余额占净资产及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8.96%、18.93%[19] 过往担保 - 2022年为合肥新能源最高3.19亿元综合授信提供担保[15] - 2022年为合肥新材料最高8亿元综合授信提供担保[16]
长阳科技固态电池复合膜进展更新
2024-12-05 11:18
行业或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名称,但提到与宁德时代、松下、青鸟等固态电池企业合作。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品介绍**:公司产品为电解质复合膜T膜,具有高孔隙率,主要作用是骨架支撑和提升导电率。[1] 2. **固态电池优势**: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安全性更高。[2] 3. **技术优势**:公司设备自研,采用双向拉伸工艺,无需萃取环节,可生产出超高孔隙率和高回弹性的膜。[5] 4. **客户合作**:与宁德时代、松下、青鸟等主流固态电池企业合作,并与中科院物理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 5. **市场前景**: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行业将迎来大幅增长。[8] 6. **产能和成本**:产能约4000万-5000万平米/年,成本低于传统隔膜。[9] 7. **价格策略**:短期内价格可能不会大幅下降,长期可能有所下降。[34] 8.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37] 其他重要内容 1. **孔径大小**:公司孔径可达85-100纳米,领先同行。[3] 2. **工艺壁垒**:双向拉伸工艺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大优势。[14] 3. **无隔膜电池**:未来可能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隔膜,而是采用复合膜或支撑膜。[17] 4. **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在产品开发、商业推广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帮助。[19] 5. **折叠屏手机用透明矩形膜**:市场价格约1000元/斤,公司计划明年投产量产线。[40] 6. **H3客户**:公司是H3客户的唯一供应商。[40]
长阳科技: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11-21 15:47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4年11月29日14:00 - 15:00举行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2][5] - 召开地点为上证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5] - 召开方式为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2][5] 投资者参与信息 - 2024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16:00前可预征集提问[2][6] - 预征集提问方式为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或通过公司邮箱ir@solartrontech.com [2][6] - 2024年11月29日14:00 - 15:00可在线参与业绩说明会[5] 其他信息 - 参加人员有董事长金亚东、总经理杨衷核等[5] - 联系人是证券事务部,电话0574 - 56205386,邮箱ir@solartrontech.com [7][8]
长阳科技:新项目建设业绩短期承压,固态电池复合电解质膜技术领先
太平洋· 2024-11-20 16:42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长阳科技"买入"评级,预计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5%以上 [1][12] 核心观点 - 长阳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03亿元,同比增长8.23%,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26%至0.19亿元 [1] - 单Q3营收3.56亿元,同比下降1.98%,环比增长6.92%,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下降89.66%,环比下降83.45% [1] - 公司传统业务反射膜、光学基膜等营收稳步增加,固态电池复合电解质膜、CPI膜等项目静待放量 [2] - 公司固态电池复合电解质膜技术在改善电池循环寿命、容量、使用温度、安全性和循环性能方面有突破性提升 [3] - 公司积极布局CPI薄膜项目,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3] 财务数据 - 预计2024-26年营收分别为13.91、17.53、24.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7、1.62、2.86亿元 [4] - 2024-26年PE分别为154.59、35.78、20.26x [4] - 2024-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95%、26.09%、41.92% [5] - 2024-2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0.77%、332.03%、76.58% [5] - 2024-26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13、0.56、0.98元 [5] 业务发展 - 公司反射膜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 [3] - 固态电池复合电解质膜已取得行业头部客户小批量订单及腰部客户企业订单 [3]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 [3] 研发投入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0.52亿元,研发费率5.16%,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2] - 期间费用1.76亿元,期间费用率17.53%,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 [2]
长阳科技:牵手中科院物理所共研固态电池复合膜,产学研一体有望加速落地
太平洋· 2024-11-20 12:07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6] 报告核心观点 - 长阳科技牵手中科院物理所共研固态电池复合膜,产学研一体有望加速落地,前景广阔[1][5] 公司基本情况 - 总股本/流通为2.9/2.87亿股,总市值/流通为57.87/57.14亿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20.97/7.3元[3] - 2024 - 26年预计分别实现营收13.91、17.53、24.8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37、1.62、2.86亿元,对应PE 154.59、35.78、20.26x[6][7] - 2024 - 26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95%、26.09%、41.92%,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0.77%、332.03%、76.58%[7]
长阳科技: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自愿披露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公告
2024-11-19 17:22
证券代码:688299 证券简称:长阳科技 公告编号:2024-05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未来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受要素资源配置、政 府政策、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公司带来的预期效益存在一定 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可用于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用湿法隔膜已取得该行业头部客户小批 量订单以及腰部客户的企业订单,但鉴于市场需求尚未放量,收入金额 较小,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 风险。 关部门批准。 二、合作方的基本情况 关于自愿披露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协议签署情况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宁波长阳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甲方")近日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 简称"物理所"或"乙方")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双方就共同参与固态电池 复合膜开发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本协议的签署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该事项不构成关联交易, 亦未 ...
长阳科技-固态电池交流纪要
-· 2024-11-19 15:56
一、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阳科技[15][25][41] 二、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一)固态电解质膜产品基本情况 1. **产品命名与应用领域** - 公司内部将该产品命名为高孔隙的电解质复合膜,主要应用于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领域。固态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等优势,能杜绝电池燃烧问题[2]。 2. **产品研发背景与客户送样** - 2022年开始布局隔膜业务,干法和湿法同时进行。干法已稳定供货,湿法产品最初设备自研定制,但最初做出的产品韧性不足,在动力方面送样宁德未通过验证。后来随着宁德等客户开发新电池,产品在新应用领域符合诉求,于是开始在固态半固态领域深入配合客户,并向多家客户送样,目前在宁德、北京渭南有小批量供应,其他部分客户验证已结束但尚未有订单[2]。 (二)产品参数与性能优势 1. **特殊参数要求** - 相比传统湿法隔膜,其电解质复合膜具有超高孔隙率(长阳最高可达85,客户诉求一般为80左右,传统湿法隔膜一般在40 - 50,很难突破60)、较大孔径(产品可做到85 - 100纳米,传统司法里一般小于60纳米)、高压缩性(膜可压缩性大于50%,一般同行湿法隔膜小于10%)的特征,在硫化物、氧化聚合物三种应用方向均通过认证,完全符合客户诉求且遥遥领先竞品[2]。 2. **性能优势体现** - 在聚合物做电解质载体时,超高孔隙或超大孔径能给聚合物填充空间,使制备的电解质复合膜比同行高出一个数量级的电子黏离子电导率;高压缩性能可解决硅碳负极及锂金属负极膨胀问题,大幅改善电芯循环寿命。产品厚度薄的可达12微米,厚的可达30 - 40微米,虽然传统司法可做得更薄,但本产品可压缩性能好,理论上12微米可压缩到6微米,目前也在开发9微米产品以增强优势。在拉伸强度、穿刺强度、热缩性方面虽与传统隔膜有差距但已很贴近,而透气率、孔隙率、可压缩性能是半固态用膜的核心指标,也是产品竞争力所在[3]。 (三)产品市场情况 1. **当前出货量与需求关系** - 目前客户端每月有几万平米的出货量,量还不大,主要取决于下游需求。行业爆发点可能在2026 - 2027年,明年办公炭油库会有小量产品应用,下游需求到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有大幅提升,但具体数量难以判断[3]。 2. **明确应用领域与放量时间** - 目前确定的两个应用领域为宁德在低空经济、北京未来在汽车方面,明确明年会有应用,不过明年上半年量可能较少,大幅放量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3]。 (四)产品经济性与产能 1. **产品单价与成本优势** - 产品经济性不错,最便宜的客户单价为4.5元/平米,相比传统司法价值量大幅提升,其他客户单价更高。产品成本相比传统司法可能更低,目前每月产能5000万平米,满产可达400万平米,但因客户需求不高每月出货量仅几万平米,满产时理论成本应比传统湿法隔膜低。设备80%国产、20%海外配件,设备折旧费用低,且少了萃取环节,膜的成孔工艺源于反射膜产品技术,双向拉伸而非萃取,所以成本有较大优势,短期盈利水平不错[4]。 2. **产能扩张情况** - 产能目前约5000万平米,扩产效率较高,传统湿法隔膜扩产周期24 - 36个月,本产品因是国产线,扩产周期不超过12个月(一般8 - 12个月)。公司有空闲厂房(原为干法隔膜厂房),扩产只需购买设备,若行业需求起来可快速布局产能[4]。 (五)商业合作情况 1. **主流合作现状** - 目前基本上与主流企业都有合作[4]。 2. **未来合作展望** - 后续可能会与一些巨头有更深入的合作方式或途径,具体将根据后续进展再与大家沟通。产品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中均可应用,在不同客户的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方案中测试均没问题,其在固态半固态电池中的作用与传统隔膜不同,主要起骨架支撑作用[5]。 (六)竞争对手相关 1. **干法双拉竞争对手** - 国内有两个锂电隔膜巨头采用干法双拉工艺,在孔隙率、孔径大小、回弹性能这三个指标上,公司目前符合客户诉求,而巨头用现有的设备和萃取工艺很难达到客户要求,短期内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较难,不过不排除通过设备改造等方式实现的可能[6]。 2. **反射膜企业竞争可能性** - 反射膜企业进入较难,国内做反射膜的上市公司航天彩虹明确不会进入膜领域,另一家企业南京的南浦城做反射膜比公司差很多,在毛利率、得率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两家进入做该产品的可能性非常小[6]。 (七)传统业务情况 1. **反射膜业务** - 比较平稳,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7.1亿,去年全年收入9.6亿,今年预计在9.6 - 10亿之间,毛利率前三季度为36.16%,较去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因高端迷你LG产品收入略微减少,未来明年可能会比今年略好[6]。 2. **光学基膜业务** - 今年光学基膜会亏损,去年毛利率为 - 6.7%,今年前三季度为 - 2.3%,从二季度开始毛利回正,主要因oca离型膜基膜产品占比提升,今年可能比去年减亏,去年亏约2500万,今年宁波这条线估计亏1200万左右,明年从四季度开始接近5 - 10个百分点时有望打平或减少亏损,且明年合肥会再投一条线,虽上半年可能略亏,但下半年有望盈利[6]。 3. **干法隔膜业务** - 今年干法隔膜亏约8000万,明年产能6.5亿平米有机会打满,今年因比亚迪订单给得晚,从三季度开始供货,四季度产能达70%左右产销,明年有望满产满销,从而大幅减亏甚至打平。综合来看,除电离子复合膜外的主要业务明年利润大概在1.5 - 2亿之间[6]。 (八)产品研发与公司定位 1. **产品研发历程** - 产品主要在合肥布局,21年开始准备,22年开始弄,去年下半年产线搭好,最初想做传统司法送给比亚迪和宁德用,但未达传统司法诉求,一直在调整。后来宁德反馈需要特定要求的膜用于验证,到今年一季度确定目标方向,之后向同行推广,5月份比亚迪开始给小批量订单,同行也差不多同期有相关动作。产品形态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有但与客户要求有差异,到今年二季度基本固定,完善过程花了一年多时间;设备从21年开始设计,到去年二季度安装结束,历时12个月[7]。 2. **研发团队与产品定位** - 研发团队不仅有办公室研发人员,还结合了工艺设备、配方、产品推广等人员。设备和工艺方面有原反射膜团队和做隔膜时筹备的团队;配方方面与大机构深度合作且内部有中科大博士,内外部相辅相成,后续可能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目前只有5000万平米产线,扩产周期8 - 12个月,随着行业需求会进行产能布局,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产能投放重点方向,甚至可能在不长时间内超过反射膜收入[7][14]。 三、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产品在不同电池类型中的作用** - 产品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中均可应用,在固态电池中起骨架支撑作用,在半固态电池中也类似,并且膜上还会有电解质等实现特殊功能[25][26]。 2. **前端材料与传统湿法材料的区别** - 前端材料和传统湿法材料都主要以PE为主,在配方方面有相似之处,例如对于孔隙率、压缩等问题的思路是一样的。但也存在差异,传统湿法有萃取环节,公司主要通过双向拉伸和配方实现孔隙,配方和工艺都会有差异,不过主要材料都是PE[11]。 3. **设备的自研设计情况** - 设备的自研设计采用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在国内和海外分别选取几家设备厂商,由公司提出整个产线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各厂商负责某个工段的制作,之后将各工段汇集到厂区。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会根据现场调试情况对设备进行定制化改造,这些环节都是自研设计的核心部分[12]。 4. **良率情况** - 目前产能未完全释放,每月只有几万平米订单量,还会做样品,不是满产满销状况。一般做模理想得率为70%,公司目前预计在五六十没问题,还有提高空间[10][12]。 5. **不签独供协议的原因** - 目前产品量比较小,虽然有客户想与公司签订独供协议,但公司现阶段不会答应。因为在当前时间点,产品形态和方案还不是绝对的,公司希望更多客户使用产品,推广相关方案。虽然有一到两家巨头公司可能会进行深度合作,但现阶段没有量产,客户也没有急迫诉求,并且公司产品有优势,所以不会答应独供要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