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阳科技(688299)
icon
搜索文档
“信披管理办法”已刷新,6月来超20家上市公司因信披问题被监管点名
新浪财经· 2025-07-03 14:16
新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 - 新版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于7月1日正式实施,2024年12月证监会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3月28日正式发布 [1] - 新修订办法吸收近年信息披露监管实践经验,强化对部分重点事项监管,落实新《公司法》相关规定 [1] - 具体修订内容包括强化风险揭示要求、增加对信息披露"外包"行为的监管、将处罚金额上限调整至十万元等 [1] 新规实施首日违规案例 - *ST万方因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被深交所公开谴责,公司1月预计2024年净利润2000-2500万元,4月更正为扣非净利润亏损且扣除后营收低于3亿元,导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人乐退因业绩预告与经审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被公开谴责,1月预告净利润和净资产为正,4月年报显示均为负并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5] - ST景谷收到监管工作函,涉及子公司汇银木业5080万元资产被查封冻结,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资产总额的5.50% [6][7] 6月信息披露违规情况 - 6月沪深两市涉及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共18份,主要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未充分提示风险等 [8] - 均瑶健康、云涌科技、长阳科技等公司因业绩预告未达及时准确标准被点名 [8] - 东睦股份因未披露股份转让协议中分拆上市约定被通报批评,直至2025年3月经监管督促才补充披露 [8] 会计差错导致的信息披露问题 - 美晨科技因会计差错调减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数据,造成信息披露不准确 [9] - 宋城演艺更正2022年财务数据,调减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占更正前数据的414.75%和594.37%,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11] 其他信息披露违规案例 - 恒邦股份未及时披露副总经理被取保候审 [12] - 精艺股份未如实披露董事长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2] - 鑫磊股份未及时履行程序披露闲置募资使用情况 [12]
2025年中国偏光镜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判: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00亿元以上[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30 09:22
偏光镜行业概述 - 偏光镜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等领域,用于改善图像质量和视觉效果 [1] - 按用途可分为滑雪镜、钓鱼镜、偏光驾驶镜等,按材质可分为玻璃、树脂、TAC镜片等,按原理可分为圆偏光镜和线性偏光镜 [3] - 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9年萌芽期,2000-2010年启动期,2011年至今高速发展期 [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偏光膜(PVA)、保护膜(TAC)、胶粘材料等 [7] - 中游为偏光镜生产制造商,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眼镜、相机镜头、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 [7] 行业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47.4亿元增长至310亿元 [1][11] - 政府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如2023年国务院印发《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鼓励生产新型显示用光学薄膜材料 [1][11] - 全球数码相机总出货量2024年达849万台,同比增长10%,为偏光镜发展奠定基础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但在高端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仍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差距 [13] - 主要企业包括杉杉股份、长阳科技、三利谱、恒美光电、盛波光电等 [1][13] - 杉杉股份2024年偏光片营业收入103.22亿元,同比上涨0.25% [15] - 三利谱2024年偏光片生产量3941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5.59%,销售量330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30.40% [17] - 三利谱2024年偏光片营业收入25.74亿元,同比上涨25.38% [19]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应用领域拓展至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21] - 国际市场对中国偏光镜产品需求增加,出口业务将成为新增长动力 [22] - 市场集中度将提高,龙头企业如恒美光电计划扩建产能,预计2027年新增1.4亿平方米偏光镜产能和1.7亿平方米配套膜材产能 [24]
长阳科技: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9:53
新项目实施进展及效益 - 合肥新能源2024年净利润为-12,353.79万元,主要因产能爬升期单位成本高、资产减值损失增加4,268.36万元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82.70万元 [2][3] - 合肥新材料2024年净利润为-2,353.48万元,主要因项目未投产且政府补助减少1,976万元 [3] - 浙江长阳2024年净利润为-3,697.23万元,主要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236.71万元及在建工程减值1,448.36万元 [4] 行业竞争态势 - 锂电池隔膜行业2024年全球出货量260亿平米(同比+26.8%),但价格战导致星源材质毛利率下降15.63个百分点,恩捷股份下降32.44个百分点 [5][6] - 光伏胶膜行业因产能过剩,海优新材毛利率降至-0.54%,赛伍技术下降9.24个百分点,仅福斯特毛利率微增0.12个百分点 [9][10] - 聚酯薄膜行业呈现低端过剩、高端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国内企业如裕兴股份营收下降34.75% [7][8] 项目投资与规划 - 合肥新能源调整3个隔膜项目产能至合计8.6亿平米,预计年营收1.24亿元;光学基膜项目预计2025年6月投产,年营收2.43亿元 [10] - CPI薄膜项目已投资5,858.52万元,预计2026年投产可实现年营收8.85亿元 [10] - 光伏胶膜项目因亏损停产,将视市场情况决定是否重启 [12] 财务数据影响 - 三家子公司合计拖累公司净利润减少1.23亿元,其中合肥新能源影响最大(-8,700万元) [2][3][4] - 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10,199.61万元,主要因隔膜产线调试改造 [13]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总额4,273.72万元(固定资产2,593万+在建工程1,681万) [13] 关联交易情况 - 向关联方碳景科技采购设备1,833.55万元及厂房租金705.56万元,经评估定价公允 [12] - 近三年关联交易总额4,560万元,主要为设备采购及租赁,无资金占用 [12][13] 收入与毛利率分析 - 2024年营收增长6.62%至13.3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转亏2,943万元,毛利率下降3.64个百分点至23.46% [14] - 反射膜收入占比80.41%(+0.83%),光学基膜收入下降15.93%因销量减少 [16][17] - 2025年Q1营收下降14.97%,但毛利率提升6.52个百分点因收缩亏损业务 [21]
长阳科技(688299) -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2025-06-18 20:17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3635.10万元,同比增长6.62%;归母净利润 - 2943.65万元,同比下滑 - 130.85%[43] - 2024年毛利率23.46%,较上年度下降3.64个百分点,内销、外销毛利率分别为19.48%、34.61%[4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676.73万元,同比下降14.97%;归母净利润1236.63万元,同比增长72.02%[43] 各业务营收情况 - 2024年反射膜、光学基膜、其他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95998.80、10702.15、12691.34万元,同比变动0.83%、 - 15.93%、90.91%[45] - 2024年隔膜营业收入3126.75万元,同比增长573.16%;胶膜营业收入3432.62万元,同比增长238.08%;银反片材营业收入2261.09万元,同比增长78.41%;TPX膜营业收入1508.66万元,同比增长70.57%;背板膜营业收入1018.86万元,同比下降29.73%[46] 项目投资与建设 - 合肥新能源投资59136万元、18660万元、14500.80万元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2] - 合肥新材料投资59315.91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原计划122448万元年产8.2万吨)[2] - 浙江长阳购买光伏封装胶膜设备交易金额1833.55万元,计划投资30248万元建设CPI薄膜项目[2] 项目投产与盈亏 - 年产4.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已投产,年营收1.24亿,利润482万[23] - 年产2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预计2025年12月投产,年营收6200万,利润232万[23] - 年产3.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已投产,年营收1.08亿,利润409万[23] - 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预计2025年6月投产,年营收2.43亿,利润1940万[23] 市场数据与展望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1900GWh,2030年达5127GWh[9][10] - 2024年全球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近260亿平米,同比增长26.8%,预计2025年达325亿平米[10]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530GW,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1000GW以上,光伏装机超5400GW,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70%[15]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年合肥新能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56.47万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92.17万元,存货跌价准备2404.51万元[4] - 2024年浙江长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6.71万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1448.36万元,存货跌价准备253.77万元[8] 应收账款情况 - 2022 - 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9628.32万元、54626.36万元和56744.21万元,2025年一季度为57642.35万元[118] - 2024年度坏账准备余额5068.93万元,较上期末增加365.55万元[118] 其他财务数据 - 2024年末预付账款211.58万元,其他应收款50万元;2023年末应付账款138.45万元[39] - 2024年公司财务费用550.54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178万元,利息费用1695.73万元,同比增加1252.65万元;利息收入615.30万元,同比增加180万元[179] 关联交易与投资 - 2022 - 2024年与碳景科技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0、4560.12、705.56万元[38] - 公司对联营企业浙江创新中心投资金额1155.37万元,确认的投资损益为 - 286.30万元[160]
长阳科技(688299)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2025-06-18 20:17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3635.10万元,同比增长6.62%;归母净利润 -2943.65万元,同比下滑 -130.85%;扣非归母净利润 -4889.06万元,同比下滑 -186.00%;毛利率23.46%,较上年度下降3.64个百分点[47]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6676.73万元,同比下降14.97%;归母净利润1236.63万元,同比增长72.02%[47] - 2024年度反射膜产品营业收入95998.80万元,同比增长0.83%;光学基膜产品收入10702.15万元,同比下降15.93%[50] 用户数据 - 公司反射膜产品全球占有率从2022年的53.70%提升到2023年的61.70%[11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锂离子电池隔膜销售量1 - 2亿平米,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2026年销售量6 - 8亿平米,预计达到盈亏平衡点[31][32] - 公司预计2027年光学级聚酯基膜销售量1.8 - 2万吨,预计达到盈亏平衡点;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销售量30 - 40万平米,预计达到盈亏平衡点[35][3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与惠之星等联合申报项目各投入1000万元,已开发多种产品,申请17项发明专利(含3项PCT专利),制定6份企业标准[151][16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合肥新能源分别投资59136万元、18660万元、14500.80万元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4亿平方米、6.5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2] - 合肥新材料投资59315.91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原计划投资122448万元年产8万吨[2] - 浙江长阳用1833.55万元购买年产2000万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设备,计划投资30248万元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CPI薄膜项目[2] 其他新策略 - 公司战略调整形成“合肥 + 舟山”布局,转移部分设备至舟山基地[85] - 浙江长阳拓展隔膜业务,合肥新能源转入隔膜设备金额6111.94万元,预计2025年9 - 12月调试完成;浙江波长阳转入隔膜设备金额2376.46万元,预计2025年11月调试完成[84]
长阳科技(688299)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2025-06-18 20:15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3635.10万元,同比增长6.62%;归母净利润 - 2943.65万元,同比下滑 - 130.85%[49] - 2024年毛利率23.46%,较上年度下降3.64个百分点,内销、外销毛利率分别为19.48%、34.61%[49]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6676.73万元,同比下降14.97%;归母净利润1236.63万元,同比增长72.02%[49] - 2024年反射膜营业收入95,998.80万元,占比80.41%,同比增长0.83%;光学基膜收入10,702.15万元,占比8.96%,同比下降15.93%[52] - 2024年其他产品营业收入12,691.34万元,占比10.63%,同比增长90.91%,其中隔膜增长573.16%,胶膜增长238.08%[52] 子公司情况 - 2024年合肥新能源、合肥新材料、浙江长阳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8700.63万元、1175.17万元、2449.12万元[3] - 合肥新能源2024年度净利润为 - 12353.79万元,毛利率为 - 47.88%,毛利额为 - 1709.08万元[3][5] - 合肥新材料2024年净利润为 - 2353.48万元,毛利率为42.65%,毛利额同比增加776.49万元[6][8] - 浙江长阳2024年净利润为 - 3697.23万元,毛利率为 - 20.40%,毛利额同比增加66.91万元[9][10] 行业数据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预计2025年达1900GWh,2030年达5127GWh[12] - 2024年全球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近260亿平米,同比增长26.8%,预计2025年达325亿平米[13] -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28.6%,达228亿平米,其中湿法隔膜175亿平米,干法隔膜53亿平米[13] -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530GW,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11000GW以上,光伏装机超5400GW,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70%[18] 项目进展 - 合肥新能源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调整为年产4.6亿平方米后已投产,预计年营收1.24亿,利润482万[25] - 浙江长阳年产4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调整为年产2亿平方米,预计2025年12月投产,年营收6,200万,利润232万[25] - 合肥新材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预计2025年6月投产,年营收2.43亿,利润1,940万[26] - 浙江长阳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预计2026年9月投产,年营收8.85亿,利润8,194万[26] 资产减值 - 2024年末公司对隔膜及胶膜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合计4133.70万元[82] - 公司对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计提减值2593.17万元,上年同期计提163.98万元[80] - 在建工程共计提减值1680.55万元,上年同期计提225.81万元[80] - 2024年补计提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389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317万元,增加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624万元[154] 应收账款 - 2022 - 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9,628.32万元、54,626.36万元和56,744.21万元,2025年一季度为57,642.35万元[130] - 2024年度坏账准备余额5,068.93万元,较上期末增加365.55万元[130] - 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合计19,598.48万元,占比34.54%,第一名客户余额8,022.51万元,计提比例14.14%[130] 其他 - 公司与惠之星等联合申报项目,各投入1,000万元[181] - 公司对浙江创新中心累计投资1,125万元,2024年确认投资收益 - 2,862,997.24元,年末余额8,690,722.88元[183] - 浙江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3月31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持股45%[183][187] - 联合申报项目已开发出多种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7项,其中3项PCT专利,制定6份企业标准[195]
长阳科技: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
中证网· 2025-06-14 14:44
业绩预告及更正情况 - 公司1月18日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004.85万元到2394.0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8.45万元到397.65万元 [1] - 2月27日披露业绩快报,预计营业利润3804.76万元,利润总额4109.64万元,归母净利润2055.30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9.8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96% [1] - 4月23日更正后预计营业利润-1174.02万元,利润总额-778.40万元,归母净利润-2943.6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89.0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 [2] 业绩更正原因 - 补计提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3890万元 [2] - 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17万元 [2] - 对存在客诉的剩余应收账款增加信用减值损失624万元 [2] 违规行为认定 - 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披露不准确,多项财务指标由正转负 [3] - 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时,影响投资者合理预期 [3] 责任人处理 - 时任董事长金亚东作为主要负责人和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被通报批评 [3] - 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衷核作为日常经营管理负责人被通报批评 [3] - 时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辰作为财务事项负责人被通报批评 [3] - 时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章殷洪作为信息披露事项负责人被通报批评 [3] 纪律处分措施 - 上交所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3] - 处分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3]
长阳科技:杨衷核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1.88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3:58
股东持股及减持计划 - 宁波长阳永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77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68%,该部分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已于2022年11月7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2] - 公司副董事长杨衷核直接持有公司股份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261%,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李辰直接持有8.25万股,占比0.0287%,副总经理杨承翰直接持有5万股,占比0.0174%,副总经理周玉波直接持有7.92万股,占比0.0276%,该部分股份为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股份,已于2021年12月3日上市流通 [2] - 长阳永汇计划减持不超过19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67%,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 [2] - 杨衷核拟减持不超过1.8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65%,李辰拟减持不超过2.06万股,占比不超过0.0072%,杨承翰拟减持不超过1.25万股,占比不超过0.0043%,周玉波拟减持不超过1.98万股,占比不超过0.0069%,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数量不超过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 [2]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特种功能膜占比89.34%,其他业务占比10.66% [3]
长阳科技多名股东及董监高拟减持,合计拟减持不超219.16万股
新浪财经· 2025-06-09 01:01
减持主体情况 - 长阳永汇作为员工持股平台,包含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管,持有公司股份770.0583万股,占总股本2.68%,该部分股份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已于2022年11月7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2] - 公司副董事长杨衷核直接持有7.5万股,占总股本0.0261%,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李辰直接持有8.25万股,占总股本0.0287%,副总经理杨承翰直接持有5万股,占总股本0.0174%,副总经理周玉波直接持有7.92万股,占总股本0.0276%,这些股份均为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股份,已于2021年12月3日上市流通 [2] 减持计划详情 - 长阳永汇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92万股,占总股本0.67%,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3] - 杨衷核拟减持不超过1.8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65%,李辰拟减持不超过2.062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72%,杨承翰拟减持不超过1.2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43%,周玉波拟减持不超过1.9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069%,减持期间同样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个人减持股份总数占其减持前所持股份比例不超过25%,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3] 减持承诺及影响 - 相关股东及董监高此前对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股期限、减持方式等作出过承诺,本次拟减持事项与承诺一致 [4] - 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4]
长阳科技(688299)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及董事、高管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2025-06-09 00:46
股东持股情况 - 长阳永汇持有公司股份7,700,583股,占总股本2.68%[2] - 杨衷核、李辰、杨承翰、周玉波分别持股75,000股、82,500股、50,000股、79,200股,占比分别为0.0261%、0.0287%、0.0174%、0.0276%[2] - 长阳永汇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6,907,508股,占比19.80%[10] 减持计划 - 长阳永汇计划减持不超过1,920,000股,不超过总股本0.67%[3] - 杨衷核、李辰、杨承翰、周玉波拟减持数量分别不超过18,750股、20,625股、12,500股、19,800股,占比分别不超过0.0065%、0.0072%、0.0043%、0.0069%[4] - 减持期间为2025年1月9日至3月30日及7月1日至9月30日[11][13] - 减持原因为自身和个人资金需求[3][4] 过往减持情况 - 长阳永汇上次减持1,938,644股,减持比例0.6759%[8] - 杨衷核上次减持24,000股,减持比例0.0084%[8] - 杨承翰上次减持16,000股,减持比例0.0056%[8] 减持限制 - 董高人员杨衷核等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4] - 董监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本人持股总数25%[15] - 核心技术人员周玉波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25%[15] - 长阳永汇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股份,特定情况锁定期延长6个月,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16][17] 其他 - 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数量和价格不确定[19] - 本次减持计划符合法规,无不得减持情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