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科技(688737)

搜索文档
4月3日股市必读:中自科技(688737)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3.05万元,占总成交额11.49%
搜狐财经· 2025-04-07 05:13
文章核心观点 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盘,中自科技股价下跌,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公司有回购股份进展公告 [1] 交易信息汇总 - 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盘,中自科技报收于18.42元,下跌2.49%,换手率2.29%,成交量1.62万手,成交额2986.37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43.05万元,占总成交额11.49%;游资资金净流入290.91万元,占总成交额9.74%;散户资金净流入52.14万元,占总成交额1.75% [1] 公司公告汇总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2062238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72%,支付资金总额为29989791.76元,回购成交最高价为17.30元/股,最低价为13.06元/股 [1][3] - 2024年6月6日公司召开会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同意用2000 - 4000万元自有资金,以不超29.10元/股价格回购,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起12个月内 [1] - 2025年3月公司未进行回购,将按规定及方案在期限内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 [1]
中自科技: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22:34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公告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累计回购一定数量股份并支付相应资金 [1][2] 分组1:回购股份的基本信息 - 2024年6月6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 [1] - 公司同意使用不低于2000万元、不超过4000万元自有资金,以不超过25元/股价格回购股份,回购期限自审议通过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1] 分组2:回购股份的进展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2,062,238股,占总股本比例1.72% [1][2] - 回购成交最高价17.30元/股,最低价13.06元/股,支付资金总额29,989,791.76元(不含交易费用) [1][2] 分组3:其他事项 - 公司将按相关规定及回购方案,在回购期限内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 [2]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4-02 20:56
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回购2,062,238股,占总股本1.72%[3][5][6] - 回购成交最高价17.30元/股,最低价13.06元/股[3][6] - 支付资金总额29,989,791.76元(不含交易费用)[3][6] 回购方案 - 2024年6月6日审议通过回购方案[4] - 用2000 - 4000万元自有资金回购[4] - 回购价格不超29.10元/股,期限12个月[4] 特殊情况 - 2025年3月公司未进行回购[5]
中自科技:催化剂产业打底新兴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4-02 04:44
文章核心观点 中自科技在传统催化剂产业基础上培育新兴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产业公司 [1]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20年前公司通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切入机动车尾气催化剂赛道,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做到行业前列,构建了“环境催化剂、储能与储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三位一体业务矩阵 [1] - 公司发展史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演变史,20年前与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掌握核心技术,还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2] 提升传统催化剂产业效能 - 公司对产线智改数转提升能效,依托技术优势构建完整催化产品体系,为公司贡献现金流及利润支撑 [2] -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长成为公司业绩重要驱动力,2024年乘用车催化剂产品销售突破百万套,近半配套新能源汽车 [3] - 排放法规升级带来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为国七排放标准做好技术储备,部分细分领域已超越国外公司 [3] - 公司在工业催化剂领域目标是实现国产化,已成为中石油贵金属蜂窝催化剂产品国内唯一一级供应商 [4] 大力培育业绩新增长点 - 储能与储能+是公司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已形成垂直整合能力,取得国际和国内认证,产品覆盖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4] - 2023年公司储能和储能+业务收入不到2000万元,2024年同比近4倍增长,未来将加大拓展储能市场力度 [5] - 高性能复合材料业务正在进行产能建设,建成后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 氢能是公司战略布局重要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质量达国外同类水平 [5] - 2024年11月公司收到新研氢能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将深耕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推动氢燃料汽车产业化 [5] - 2023年公司氢能产品线收入仅几十万元,2024年突破百万元,今年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创新驱动发展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建立多个中试线,虽短期影响业绩但长远必要 [6]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3-28 03:2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为子公司中自未来和中自复材提供担保以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担保事项已通过内部决策程序,在审批额度范围内,被担保子公司经营稳定资信良好,目前无逾期担保 [3][4][6] 分组1:担保基本信息 - 被担保人为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中自未来和中自复材,不属于关联担保 [1] - 为中自未来提供担保金额2400万元,已实际担保余额2400万元(含本次);为中自复材提供担保金额2亿元,已实际担保余额2亿元(含本次) [1] - 本次担保无反担保,对外担保逾期累计金额为零 [2] 分组2:担保情况概述 - 为满足中自未来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与民生银行签《保证合同》,提供2400万元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用于置换前期股东借款 [3] - 为满足中自复材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与中信银行签《最高额保证合同》,提供2亿元连带责任保证,公司及子公司以中自复材股份提供最高额权利质押担保,用于制造基地建设 [3] 分组3:内部决策程序 - 2024年11月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2024年度对外担保额度预计的议案》,同意2024年度对外提供不超10.5亿元担保额度(可滚动使用) [4] - 中自未来担保额度2亿元,中自复材担保额度2.5亿元,额度及授权有效期至2024年年度股东会召开之日 [4] - 本次担保在股东会批准额度内,无须再次履行审议程序 [5] 分组4:担保必要性和合理性 -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利于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 [6] - 担保额度在审批范围内,子公司经营稳定、资信良好,公司能有效监控管理,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6] 分组5: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2.24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90%,均为对子公司担保,无逾期担保 [6]
中自科技(688737) - 中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展公告
2025-03-27 16:45
担保情况 - 为中自未来提供2400万元担保,实际担保余额2400万元(含本次)[2] - 为中自复材提供2亿元担保,实际担保余额2亿元(含本次)[2] - 2024年度对外提供合计不超10.5亿元担保额度(可滚动使用)[6] - 中自未来担保额度为2亿元,中自复材担保额度为2.5亿元[6] - 与民生银行签合同为中自未来提供2400万元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4] - 与中信银行签合同为中自复材提供2亿元连带责任保证[5] - 公司和子公司持有的中自复材股份为其提供最高额权利质押担保[5] - 担保保证期间自主合同约定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10] - 中自复材担保保证期间为2025年3月20日 - 2031年3月20日[11] 子公司业绩 - 2023年中自未来总资产1046.18万元,净资产 -182.26万元,营收681.92万元,净利润 -336.24万元[9] - 2023年中自复材总资产1424.77万元,净资产1064.92万元,营收4459.14万元,净利润150.34万元[9] 其他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对外担保总额为2.24亿元[13] - 对外担保总额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90%[13] - 对外担保均为对子公司提供的担保[13] - 无逾期担保[1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14]
阅峰 | 光大研究热门研报阅读榜 20250316-20250322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2 22:46
工业气体行业 -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看好具备一定营收规模且拥有稳健现金流的工业气体企业 [3] - 电子特气国产化浪潮推动下,关注工业气体企业进军电子特气领域后的产品研发及导入进度,以及新增产能落地进展 [3] - 重点推荐华特气体、吴华科技、中船特气、金宏气体、雅克科技等公司 [3] 黄金市场 - 历史上两次黄金牛市均出现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秩序变革时期,2008年以来逆全球化标志着黄金进入第三轮价值重估期 [5] - 特朗普政策扰动国际秩序,破坏美元循环基础,加速"去美元化"趋势 [5] - 未来全球秩序重构下,黄金作为超主权货币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5] 药明康德 - 2024年实现收入392.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7] - TIDES业务高速增长,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9.8/125.2亿元,A股对应PE为18/16/14倍,H股对应PE为18/15/14倍 [7] 港股医药板块 - 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持续收缩,部分优质企业PE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10] - 细分赛道及转型公司或有积极变化,建议在估值洼地关注高质量标的并增加配置 [10] 海油工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99.54亿元,同比-2.59%,归母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33.38% [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42/28.17/30.12亿元,对应EPS为0.55/0.64/0.68元/股 [12] 中自科技 - 主业下游需求减弱及新业务拓展投入加大导致业绩下滑 [15] - 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年底有望投产,或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预测归母净利润-0.27亿元、0.57亿元、2.38亿元 [15] 理想汽车 - 2024年毛利率略低于预期,2025年开启智能+纯电+出海战略,聚焦L系列销量恢复及纯电爬坡兑现 [18] - 下调2025-2026年Non-GAAP归母净利润至111/186亿元,预计2027年约202亿元 [18] 金融数据 - 2025年2月金融数据偏弱,信贷增长降速与社融增速提升背离 [21] - 对公贷款多增与零售投放乏力形成反差,银行资产端扩张与负债端增长承压并存 [21] 锡行业 - Alphamin Resources暂停Bisie锡矿采矿作业,该矿占2025年全球锡矿预期增量的5.3% [24] - 缅甸复产时间未定,锡矿供给紧张持续,沪锡、伦锡库存处于2024年以来低位,半导体、光伏需求双景气 [24]
【中自科技(688737.SH)】期间费用致业绩下滑,高端复材业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贺根)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8 16:57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62亿元,同比增加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54%,较上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 [3] 业务分析 - 商用车领域需求减弱及运价低迷导致终端市场换车需求不足,公司部分产品降价销售 [3] - 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及复合材料两大新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0.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91% [3] - 金融机构借款增加带动利息支出加大,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 [3] 复合材料业务 - 高端复合材料业务主要产品为预浸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规划为预浸料50万平方米/年、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30吨/年 [4] - 产品终端应用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轻量化场景 [4] - 截至2025年1月,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 [4] 氢能业务 - 2024年11月公司收到新研氢能的开发定点通知,成为其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催化剂定点开发供应商 [5] - 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链,承担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于2024年5月完成项目结题答辩 [5]
中自科技(688737):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期间费用致业绩下滑,高端复材业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光大证券· 2025-03-18 14: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自科技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1.18%,归母净利润-2686万元,业绩下滑因主业下游需求减弱及新业务拓展投入加大 [1] - 高端复材业务产能年底有望投产,产品可用于多领域,未来或为公司提供新增长动力 [2] - 收到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利于加快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发展 [2] - 下调24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公司多方面有突破且复材产能将投产,未来有望开启新增长 [3] 各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显示2022 - 2026E年营收、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变化,如2024E营收15.62亿元,2025E营收20.33亿元等 [4] - 利润表呈现2022 - 2026E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数据及变化 [10] - 现金流量表展示2022 - 2026E年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等情况 [10] - 资产负债表列出2022 - 2026E年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等项目数据 [11] 指标分析 - 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ROE等在2022 - 2026E年有不同表现,如2024E毛利率8.2% [12] -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在2022 - 2026E年的数值变化 [12] - 费用率指标如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等在2022 - 2026E年的情况 [13] - 每股指标涵盖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在2022 - 2026E年的数据 [13] - 估值指标有PE、PB、EV/EBITDA等在2022 - 2026E年的表现 [13] 市场表现 - 当前价19.15元,总股本1.20亿股,总市值22.90亿元,一年最低/最高11.77/25.93元,近3月换手率111.36% [5] - 股价相对走势展示中自科技与沪深300对比情况 [6][7] - 收益表现给出1M、3M、1Y的相对和绝对收益数据 [8]
中自科技: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期间费用致业绩下滑,高端复材业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20250318
光大证券· 2025-03-18 14: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1.18%,归母净利润-2686万元,业绩下滑因主业下游需求减弱及新业务拓展投入加大 [1] - 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年底有望投产,产品可用于多领域,未来或为公司提供新增长动力 [2] - 2024年11月收到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定点通知,利于加快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业务发展 [2] - 下调24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公司多方面有突破且复材结构件产能将投产,未来有望开启新增长 [3] 财务数据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2022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4.47亿、15.44亿、15.62亿、20.33亿、31.4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3.50%、245.07%、1.14%、30.16%、54.64% [4] - 2022 - 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00万、4200万、-2700万、5700万、2.3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38.42%、/、-163.63%、/、319.87% [4] 利润表 - 2022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4.47亿、15.44亿、15.62亿、20.33亿、31.43亿元 [10] - 2022 - 2026E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700万、4200万、-2700万、5700万、2.38亿元 [10] 现金流量表 - 2022 - 2026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5400万、-3.61亿、4.23亿、2.91亿、1.77亿元 [10] 资产负债表 - 2022 - 2023总资产分别为21.35亿、26.47亿元,2024E - 2026E预测分别为26.77亿、28.35亿、35.83亿元 [11] - 2022 - 2023总负债分别为2.64亿、7.54亿元,2024E - 2026E预测分别为8.05亿、8.97亿、13.95亿元 [11] 盈利能力 - 2022 - 2026E毛利率分别为5.6%、11.9%、8.2%、12.1%、18.3% [12] - 2022 - 2026E ROE(摊薄)分别为-4.7%、2.2%、-1.4%、3.0%、11.0% [12] 偿债能力 - 2022 - 2026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28%、30%、32%、39% [12] - 2022 - 2026E流动比率分别为7.35、2.74、2.44、2.23、1.88 [12] 费用率 - 2022 - 2026E销售费用率分别为7.81%、2.99%、2.50%、2.00%、2.00% [13] - 2022 - 2026E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77%、5.26%、5.00%、4.90%、4.80% [13] 每股指标 - 2022 - 2026E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0.63、-3.00、3.54、2.43、1.48元 [13] - 2022 - 2026E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1.67、15.68、15.54、16.01、18.00元 [13] 估值指标 - 2022 - 2026E PE分别为/、54、/、40、10 [4][13] - 2022 - 2026E PB分别为0.9、1.2、1.2、1.2、1.1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