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光电气(688776)
icon
搜索文档
国光电气: 国光电气关于公司重大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20:13
核心事件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泞于2025年7月22日被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监委实施留置 [1] 公司治理应对措施 - 公司于2025年7月22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举董事长代为履行总经理等职责的议案》 [1] - 董事长张亚在李泞无法履职期间代为履行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1] 公司运营状况 - 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进行 [1] - 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体系 [1] - 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1] - 该事项预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暂未知悉事项具体进展及结论 [2] - 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情况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国光电气(688776) - 国光电气关于公司重大事项的公告
2025-07-22 19:45
公司人事变动 - 2025年7月22日董事、总经理李泞被实施留置[2] - 同日董事会推举董事长张亚代行总经理等职责[2] 影响说明 - 截至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变,预计不影响生产经营[2]
国光电气:董事、总经理李泞被实施留置 董事长张亚代为履行总经理职责
快讯· 2025-07-22 19:23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泞被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暂时无法履行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1] - 公司董事长张亚已代为履行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 [1] - 公司当前生产经营保持正常状态 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1] 事件影响评估 - 该事项预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吴昊2025年二季度表现,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基金季度涨幅1.01%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43
基金经理吴昊管理基金表现 - 截止2025年二季度末,吴昊管理2只基金,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季度净值涨幅1 01%,表现最佳 [1] - 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规模9 11亿元,年化回报2 04%,第一重仓股为国光电气,占净值比8 47% [2] - 华夏高端制造混合C规模0 21亿元,年化回报-9 01%,季度涨幅0 86%,同样重仓国光电气 [2] - 吴昊任职华夏高端制造混合A期间累计回报35 89%,平均年化收益率6 19%,重仓股调仓89次,胜率66 29%,翻倍收益3次 [2] 重仓股调仓案例(盈利) - 天合光能:21年2季度调入,持有1季度,收益率141 89%,期间公司营收增长51 2% [3][5] - 通威股份:20年2季度调入,持有2季度,收益率120 32%,公司业绩增长36 95% [3] - 火炬电子:20年3季度调入,持有4季度,收益率101 79%,公司业绩增长56 83% [3] - 天孚通信:23年2季度调入,持有1年,收益率96 16%,净利润增长84 07% [3][6] - 晶盛机电:21年1季度调入,持有3季度,收益率94 45%,公司业绩增长99 46% [3] 重仓股调仓案例(亏损) - 绿的谐波:23年4季度调入,持有3季度,收益率-48 55%,期间营收增长8 77% [4][6] - 华依科技:23年4季度调入,持有2季度,收益率-44 46%,公司业绩增长20 36% [4] - 英方软件:23年1季度调入,持有2季度,收益率-35 81%,公司业绩增长23 49% [4] - 三花智控:23年4季度调入,持有3季度,收益率-33 19%,公司业绩增长13 8% [4] 相关ETF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近五日涨幅1 59%,市盈率16 49倍 [8] - 最新份额4 8亿份,减少1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65万元 [8]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来了吗?瀚海聚能点亮聚变装置,沪市已涌现一批产业链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9:00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 瀚海聚能HHMAX-901主机建设完成并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中国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取得重大突破 [1] - 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环流3号、EAST等国家科学装置运行参数屡创纪录,CFETR工程稳步推进 [3]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发展 - 上交所举办"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超过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交流,涵盖材料、主机、系统、应用等环节 [1][4] - 中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在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4] - 中国核电深度参与CFETR项目,中国核建承担ITER核心部件制造与安装,技术壁垒显著 [4] - 科创板公司国光电气为ITER研制的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达到核工业技术要求,爱科赛博的磁体电源、辅助加热电源已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 [4] 材料端进展与挑战 - 西部超导是中国唯一承担ITER项目超导线材生产任务的单位,2024年完成国内核聚变项目相关超导线材交付 [5] - 高温超导带材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材料,中国低温超导材料积累了大量实践数据 [5] - 核聚变商业化仍需上游材料降本、中游主机技术突破及技术路线验证,距离确定性商业化落地还需较长周期 [5] 可控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的优势 - 可控核聚变具有燃料丰富、安全可靠、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经济性明显等优点 [2] - 1升海水提取的氘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以D-T为燃料可供人类使用3000万年 [2] - 核聚变能按需提供,不受天气影响,可靠性强,且反应堆具有内在安全性 [2]
国光电气: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00:21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天翊创投减持计划实施前持有公司股份5,870,693股,占总股本5.42%,其中IPO前取得4,193,352股,其他方式取得1,677,341股(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转增)[3] - 天翊创投原计划减持不超过1,625,751股(占总股本1.5%),实际减持1,295,934股(占总股本1.1957%),减持价格区间76.50~102.00元/股,总金额115,112,566.18元[1][5] - 减持后天翊创投持股降至4,574,759股(占总股本4.22%),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1,083,834股)和大宗交易(212,100股)[5] 其他股东减持细节 - 河南国之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合伙)同期完成减持1,625,751股(占总股本1.5%),减持价格区间73.37~82.80元/股,总金额126,355,535.92元[5] - 国之光减持后持股降至8,535,064股(占总股本7.87%),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1,083,400股)和大宗交易(542,351股)[5] - 国之光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该平台间接持股[2] 股份来源与股东身份 - 天翊创投为直接持股5%以上股东,非控股股东或实控人,无一致行动人[3][5] - 国之光同样为直接持股5%以上股东,非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减持主体无一致行动人[2][5] - 公司股份来源包括IPO前取得(如天翊创投4,193,352股)和权益分派转增(如天翊创投1,677,341股)[3][5]
国光电气(688776) - 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7-10 18:32
减持情况 - 天翊创投减持前持股5,870,693股,占比5.42%[3] - 天翊创投拟减持不超1,625,751股,不超总股本1.5%[3] - 天翊创投累计减持1,295,934股,占比1.1957%,计划实施完毕[4] - 河南国之光减持前持股10,160,815股,比例9.37%[5] - 河南国之光减持1,625,751股,比例1.50%,现持股7.87%[7] 减持细节 - 天翊创投减持期为2025年4月10日 - 7月9日[8] - 天翊创投集中竞价减持1,083,834股,大宗交易减持212,100股[8] - 天翊创投减持价76.50 - 102.00元/股,金额115,112,566.18元[8] - 河南国之光减持价73.37 - 82.80元/股,金额126,355,535.92元[7] 最新持股 - 天翊创投当前持股比例4.22%[9]
机械行业下半年投资策略:价值守正,成长出奇
上海证券· 2025-07-09 18:03
报告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景气复苏,内外需共振下企业盈利有望改善;半导体设备国产核心设备加速验证,自主可控趋势明确;工业母机更新需求叠加国产替代,行业周期向上;传统能源设备景气持续,加速出海;新型能源设备可控核聚变资本开支和景气度上行,商业化渐近 [4] 工程机械 -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回暖,新一轮周期趋势明确,存量设备进入置换更新高峰期,电动化和政策支持加速存量出清,农田改造及水利工程需求提速,基建投资有望发力,25年前4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金额同比增长84% [6] - 出口规模持续提升,4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5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 - 4月出口金额合计180.7亿美元,同比增长9.01%,国产厂家全球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6] - 工程机械板块或受益于国内外需求共振,企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且板块接近估值低位,建议关注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 [6] 半导体设备 - 大陆晶圆厂设备资本开支保持高位,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推动晶圆厂设备支出增加,据SEMI预测,2025 - 2027年中国300mm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超1000亿美元 [13] - 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大势所趋,美国强化出口管控,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低,关键领域设备依赖进口,国产设备验证和替代有望加速 [13] - 建议关注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快克智能等 [13] 工业母机 - 国产替代延续,需求端中高档机床国产化率低,替代空间充足,政策端中央和地方释放政策红利,建设多方位生态 [16] - 短期业绩边际改善,建议关注豪迈科技、纽威数控、海天精工、科德数控 [16] 传统能源设备 - 库存低位+旺季临近,美国石油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临近6 - 9月消费旺季,有望支撑油价上行 [19] - 地缘政治扰动,美伊核谈判、俄乌冲突、中美关税等影响油价 [19] - 中国油气设备公司加速出海,海外订单贡献盈利,建议关注纽威股份、锡装股份、杰瑞股份、海锅股份、福斯达 [19] 新型能源设备 - 初创公司增多+投融资活跃,2021 - 2024年全球商业化核聚变私营公司数量和融资额持续攀升 [24] - 技术突破加快,2025年以来核聚变行业技术进展不断,国内核聚变产业招标提速,有望带动资本开支提升 [24] - 建议关注合锻智能、锡装股份、精达股份、国光电气、英杰电气 [24]
核创纪元系列:电源系统:以能量驱动聚变反应,以壁垒筑就细分龙头
长江证券· 2025-07-02 2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源系统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托卡马克装置中价值量占比约15%,其供电特点为大功率、脉冲式、储能高,且会对电网造成冲击,需建设无功补偿设备 [14][17] - 磁体电源是控制等离子体的核心关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ITER中国采购包的大部分研发任务,变流器电源系统是实现磁约束聚变反应的关键 [41][43] - 为达到反应温度,需辅助加热手段进一步加热,高压电源是辅助加热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常见方案有带大功率脉冲调制器的高压电源、基于PSM技术的高压电源和逆变型直流高压电源 [54][72] - 储能技术是应对聚变电源系统功率冲击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电容器、动力电池等高倍率储能元件是核心关键,其中锂离子电容器综合性能较好 [90][103] - 磁惯性约束聚变融合了磁约束聚变与惯性约束聚变的优势,场反位形装置中电源占比或高于传统磁约束装置,Z箍缩装置的压缩能力高度依赖电源系统 [107][112][117] - 核聚变电源壁垒较高,多家公司已取得进展,如四创电子、英杰电气、许继电气等公司在可控核聚变电源相关业务上有中标项目或产品研发成果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源系统是托卡马克的动力来源 - 电源系统在ITER装置中主要功能为提供能量、产生磁场、供电与保护,价值量占比约15% [14][16] - 托卡马克装置供电特点为大功率、脉冲式、储能高,会对电网造成冲击,需建设大容量无功补偿设备 [17][22] - ITER电源系统由稳态和脉冲高压变电站、磁体电源系统等组成,工作过程包括降压变压、交流转直流、失超保护 [23][26] - 电网通过高压变电网络为装置供电,无功补偿和滤波系统可稳定电网电压,ITER的该系统设计为69KV电压等级,总容量约600MVA [27][33][34] 磁体电源:控制等离子体的核心关键 - 磁体变流电源负责维持等离子体的形状、平衡和稳定性,并提供保护,ITER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主要由多种线圈组成 [41]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ITER中国采购包的大部分研发任务,变流器电源系统是实现磁约束聚变反应的关键,装机容量2.3GVA [43] 辅助加热电源:达到反应温度的必要环节 - 仅靠欧姆加热不足以将等离子体加热到聚变反应温度,需采用辅助加热手段,如中性束注入加热、低杂波电流驱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 [54][61] - 高压电源是辅助加热系统的核心部件,常见方案有带大功率脉冲调制器的高压电源、基于PSM技术的高压电源和逆变型直流高压电源,各有优缺点 [72][87] 储能系统:解决电源系统功率冲击问题的关键 - 现有抑制无功功冲击和滤除谐波的方案对聚变电源支撑能力和作用范围有限,增大电网容量和增设脉冲发电机组也存在不足,兼顾长脉冲和高倍率的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途径 [90][94] - 常用储能形式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聚变冲击补偿需求兼具二者特征,需寻求更优储能方案 [98] - 工业领域常用的高倍率储能元件有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其中锂离子电容器综合性能较好,具备较好应用前景 [99][103] 磁惯性约束:电源的价值量占比更高 - 磁惯性约束聚变融合了磁约束聚变与惯性约束聚变的优势,技术路径包括场反位形和Z箍缩等 [107] - 场反位形装置中电源或为更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源系统为线圈供电产生磁场,部分装置采用高频振荡磁场预电离气体 [112][116] - Z箍缩装置的压缩能力高度依赖电源系统,脉冲电源系统向直接驱动型演进,快脉冲线型变压器成为重要技术路线 [117] 核聚变电源壁垒较高,多家公司已取得进展 - 可控核聚变电源系统壁垒较高,价值量占比不菲,多家公司已取得项目实质进展,如四创电子、英杰电气、许继电气等 [124]
新兴产业行业研究周报: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持续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关注核聚变产业链!
天风证券· 2025-06-02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持续取得重大突破,可控核聚变项目陆续成功落地将为未来商业化奠定技术基础,或为相关上下游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相关内容总结 中国环流三号成果 -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高约束模式(H模)运行,等离子体电流达一百万安培,离子温度达1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10的20次方量级 [3] - 2022年10月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标志我国核聚变研发面向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 [6] - 2024年6月首次实现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 - 2025年3月首次实现离子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重大突破,正式挺进燃烧实验阶段 [6] 新奥玄龙 - 50U成果 - 新奥“玄龙 - 50U”实验装置环向场(TF)线圈成功实现150kA电流、平顶1.6s的稳定通流,对应装置大半径0.6米处的磁场强度达1.2T,标志其所有工程设计指标全部实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的球形环装置 [3] 建议关注企业 - 联创光电为国内领先的高温超导磁体供应商,高温超导磁体是第二代紧凑型托卡马克装置最佳选择,成本占比近一半 [4] - 永鼎股份是高温超导带材主要供应商 [4] - 国光电气供应偏滤器、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包层第一壁板等可控核聚变装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