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安(000009)

搜索文档
中国宝安(000009) - 2017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9:56
石墨材料生产与市场趋势 -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主要受后端加工工艺影响 [2] - 目前中国市场上人造石墨在动力电池领域占主导地位,而天然石墨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比更高 [2] - 贝特瑞上半年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产能占比为2:1,未来规划产能中两者各占一半 [3] - 人造石墨的加工成本高于天然石墨,但原材料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3] - 人造石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高于天然石墨 [3] 石墨资源与环保 - 贝特瑞自有石墨矿储量约200万吨,基本满足需求 [3] - 环保达标的企业在石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政府压力 [3] 新能源汽车与政策 - 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度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短期内不会全面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4] - 政策可能分阶段、分区域试点实行,优先在东部发达地区或车辆密集区实施 [4] 技术发展与市场选择 - 贝特瑞正在跟踪新的电池体系发展,探索碳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 [4] - 国内电池厂商选择人造石墨较多,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 [4] 其他 - 贝特瑞在常州新建的3万吨负极材料产能中,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各占一半 [3]
中国宝安(000009) - 下属挂牌新三板企业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9:5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简称中国宝安,代码000009 [1] - 贝特瑞为中国宝安集团下属挂牌新三板企业,投资者关系活动编号2017 - 03 [2] - 参与调研单位有国信证券、天风证券、高瓴资本、优车基金,时间为2017年9月8日,地点在贝特瑞会议室,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张晓峰 [2] 产品毛利率与产业链 - 贝特瑞负极毛利率比同行业高,得益于完整产业链和主打高端产品 [2] - 未来正极磷酸铁锂正常毛利率约20%,负极毛利率正常范围在25% - 30% [4] 产品产能与销售 - 上半年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产能占比接近2:1,上半年主要出售磷酸铁锂并达最佳经济规模状态 [2] - 目前负极产能利用率较高,硅碳销售量相比去年翻倍增长 [3] 原材料与发展规划 - 贝特瑞通过打造微生态圈,走循环经济路线,回收镍、钴、锂等金属解决原材料问题 [3] - 是否对达满产状态的磷酸铁锂扩产取决于市场情况,公司也在加大新磷铁材料开发以提升能量密度 [3] 市场与价格 - 国内手机厂商崛起冲击国外手机厂商,国外以3C电池市场为主,3C电池市场规模比动力电池大且增长稳定 [3] - 今年上半年正负极材料单价下滑,未来价格走势难判断,负极原料受钢铁行业影响,正极受相关金属价格影响 [3] 产品特性 - 天然石墨性价比高,性能不比人造石墨差,差别主要在使用技术,需一定技术实力发挥其性能 [3] - 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在车辆充电使用中都能满足需求 [4] 行业壁垒与研发 - 负极行业门槛基本形成,国外日立化成、三菱化学,国内贝特瑞和杉杉占全球50%以上份额,贝特瑞为国外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并建立共同开发机制;正极行业较分散,龙头未明确 [4] - 负极材料研发人员比正极多,投资回收期一般3年左右 [4] 未来应对策略 - 若未来发展固态电池,碳需求量下降,贝特瑞围绕新型碳材料应用布局 [4]
中国宝安(000009) - 下属挂牌新三板企业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9:08
公司信息 - 证券简称中国宝安,代码 000009 [1] - 贝特瑞为中国宝安集团下属挂牌新三板企业 [2]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 2017 年 9 月 19 日,地点在贝特瑞会议室,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张晓峰 [2] - 参与单位有泰人寿、银华基金、国泰证券投资信托等多家机构 [2] 产品相关问答 负极材料差异 - 天然石墨负极与人造石墨负极原料不同,天然石墨原料来自天然石墨矿,人造石墨原料为焦;性能上人造石墨负极循环好、寿命长但容量低,天然石墨负极优缺点与之相反 [2] 针状焦情况 - 贝特瑞根据产品不同从国内外采购不同焦,价格基本市场化且各有差异 [2] 天然石墨原材料来源 - 目前贝特瑞所有天然石墨原材料从国内开采,明年起会从国外采购一部分 [3] 产品应用领域 - 贝特瑞主要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品应用主要在电池领域,客户以电池厂商为主 [3] 焦价格上涨原因 - 受电极市场影响,今年国内钢铁市场发展迅速带动炼钢所需电极市场需求 [3] 竞争优势与市场定位 - 日本企业在技术上有先发优势,是最早实现锂电池商业化的国家,但日本企业负极材料只是商业体系一小部分,近 10 多年研发投入较少;贝特瑞 10 多年来专注研发及生产负极材料,天然石墨、新一代硅系负极材料全球领先 [3]
中国宝安(000009) - 2018年3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8:22
公司业务概况 -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产业和房地产业为辅的三大产业集群 [2][3] - 高新技术产业控股贝特瑞、大地和、友诚科技、国际精密、万鑫石墨谷、武汉华博等企业,贝特瑞负极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前列 [2] - 生物医药产业旗下有马应龙、大佛药业、绿金高新等企业,马应龙是国内痔疮治疗领域第一品牌 [3] - 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调结构”思路,集中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如深圳龙华白石龙旧改项目 [3] 公司战略定位 - 建设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未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使其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 [3] 公司管控方式 - 以《宝安宪章》为指导,运用三力系统、加减法和标杆管理三大工具管控下属公司 [3] - 包括战略、制度、投资、绩效、资金、人事、品牌等方面管控 [3][4] 公司投资策略 - 形成产业投资为主体、财务投资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全方位投资组合体系 [4] - 产业投资以新材料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方向,实现产业协同效应 [4] - 财务投资在新材料等行业找标的,关注资本增值和流动性,适时退出 [4] - 风险投资投资初创阶段企业,寻求与现有产业链对接 [4] 公司产业调整与发展 - 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加减法”,处置低效资产,集中资源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板块 [4] - 平衡“战略”和“现实”关系,提高下属公司产出和盈利能力,促进转型升级 [5] - 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借助资本市场多种手段实现更快发展 [5]
中国宝安(000009) - 2018年7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17:22
产能情况 - 负极方面,现有天然石墨产能约 4 万吨/年,人造石墨产能约 2 万吨/年,常州石墨负极材料项目第一期设计规划产能 3 万吨/年 [1] - 正极方面,NCA 现有产能 3000 吨/年,磷酸铁锂现有产能 2 万吨/年,常州正极材料项目第一期 1.5 万吨/年的 NCA 产线在试生产阶段,也有规划在常州建设 1.5 万吨/年的磷酸铁锂产能 [1] 市场与应用 - 天然石墨主要出口国外市场,人造石墨现阶段应用较广,原因包括技术要求低、循环性好、国内市场发展快且多采用人造石墨 [1] 扩产目的 - 公司看好磷酸铁锂在低续航里程车型及储能市场发展前景,特别是补贴退出后 [3] 业务合作 - 公司向芳源环保采购 NCA 前驱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销售给芳源环保 [3] - 与青岛特唯合作设立的参股公司计划作为石墨纯化基地,为公司天然石墨做配套 [3] 研发策略 - 建设新研究院,增强硬件条件,提升研发能力 [3] - 招纳更多研发人员,特别是海归人员,提升研发水平 [3] - 增强对外合作,借力借脑,合作共赢 [3] - 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开发,提升研发精准度 [3] 原材料与存货管理 - 目前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公司对原材料一直采取相应策略(文档未明确具体策略) [3]
中国宝安(000009)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00:00
营业收入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89.68亿元,同比增长116.33%;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24.80亿元,同比增长84.77%[3] - 营业收入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24.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77%,因下游电池市场持续景气,电池材料市场需求提升,所属高新行业子公司业务保持快速增长[6] - 营业总收入本期发生额为225.07亿元,上期为122.07亿元,同比增长84.38%[19] 净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28.19%;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76亿元,同比下降35.52%[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40.79%;年初至报告期末为5.79亿元,同比增长56.34%[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6亿元,较上年同期8.93亿元下降35.52%,因上年同期处置子公司获较大收益[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5.79亿元,较上年同期3.71亿元增长56.34%,因下游电池市场景气[7] - 净利润本期为15.59亿元,上期为15.18亿元,同比增长2.68%[2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期为5.76亿元,上期为8.93亿元,同比下降35.48%[20] 现金流量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8亿元,同比下降172.44%[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8亿元,较上年同期 -8370.72万元下降172.44%,因子公司产能紧张支付增加[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6.50亿元,较上年同期 -5.21亿元下降600.38%,因子公司扩大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66亿元,较上年同期 -5.75亿元增长824.28%,因银行借款及子公司吸收投资增加[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65.78亿元,上期为96.85亿元[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8.15亿元,上期为108.46亿元[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80.43亿元,上期为109.30亿元[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8亿元,上期为 -0.84亿元[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7.03亿元,上期为51.82亿元[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3.52亿元,上期为57.03亿元[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24.10亿元,上期为54.66亿元[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63亿元,上期为 -11.47亿元[23] 资产与权益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95.9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3.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6.0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51%[3]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8,932,196,850.46元,较年初增长约35.7%[15]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为5,970,361,497.56元,较年初增长约77.3%[15]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为49,596,205,059.71元,较年初增长约33.8%[16] - 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232.04亿元,上期为154.27亿元,同比增长50.41%[17]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83.70亿元,上期为59.87亿元,同比增长39.80%[17] - 负债合计本期为315.74亿元,上期为214.14亿元,同比增长47.44%[17]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为180.22亿元,上期为156.59亿元,同比增长15.10%[18]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本期为495.96亿元,上期为370.73亿元,同比增长33.78%[18] 特定资产变动情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报告期末为15.1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3.45%,因公司子公司购买银行理财增加所致[5] - 应收票据本报告期末为3.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3.10%,因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应收票据对应增加[5] - 应付票据本报告期末为38.6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1.25%,因公司购买原材料及新建项目设备的货款增加[6] 收益与损失情况 - 投资收益为4.29亿元,较上年同期6.75亿元下降36.44%,主要因上年同期处置子公司获较大收益[7]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1.16亿元,较上年同期 -7261.81万元下降59.31%,受证券投资二级市场波动影响[7] - 信用减值损失为 -1.17亿元,较上年同期 -418.46万元下降2696.76%,因高新行业收入增长致应收账款增加[7] - 综合收益总额为15.85亿元,上期为15.15亿元[21] 成本与费用情况 - 营业总成本本期发生额为209.46亿元,上期为110.19亿元,同比增长89.91%[19] - 研发费用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0.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79%,因高新行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薪酬及研发物耗增加所致[6] - 研发费用本期为10.57亿元,上期为5.16亿元,同比增长104.79%[19] 会计政策变更情况 - 2022年3月30日公司变更会计政策,销售费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1.53亿元,不影响营收和营业利润[8] 股东情况 - 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04%,为第一大股东,前三大股东无关联或一致行动关系[9] 子公司项目投资与融资情况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在大理州祥云县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12]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在深圳市光明区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12]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18,423,767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500,000.00万元[14]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香港)拟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14]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与黑龙江交投共建年产40万吨鳞片石墨及2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一体化项目[14]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与亿纬锂能计划在四川宜宾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14] 子公司财产保全情况 - 下属子公司运通公司等名下价值670,721,029.46元财产被采取保全措施[12] 每股收益情况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1,上期为0.3461[21]
中国宝安(000009)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3 00:00
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 公司计划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7] 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35.11亿元,上年同期80.21亿元,同比增长68.45%[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亿元,上年同期6.80亿元,同比下降37.80%[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9亿元,上年同期2.64亿元,同比增长62.61%[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亿元,上年同期1.65亿元,同比下降232.24%[11] - 基本每股收益0.1641元/股,上年同期0.2638元/股,同比下降37.79%[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4%,上年同期9.39%,同比下降4.25%[11]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52.17亿元,上年度末370.73亿元,同比增长21.97%[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3.97亿元,上年度末80.00亿元,同比增长4.96%[11]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17.72万元[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35.32亿元,同比增长68.1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减少37.80%;扣非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62.61%[22] -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10.67亿元,同比增长126.04%;利润总额10.67亿元,同比增长11.27%[23] - 贝特瑞销售收入102.01亿元,同比增长142.47%;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25.67%[23] - 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11.78%;利润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8.74%[24] - 马应龙销售收入19.28亿元,同比增长15.54%;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6.73%[24] - 房地产及其他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85.74%;利润总额 - 0.37亿元,同比减少129.90%[25] - 其他产业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下降5.18%;利润总额1.40亿元,同比下降29.10%[25] - 公司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35.11亿元,同比增长68.45%,主要因下游电池市场景气,高新行业子公司业务快速增长[31] - 营业成本104.08亿元,同比增长85.13%,系高新行业子公司业务增长导致成本结转增加[31] - 研发投入6.36亿元,同比增长89.90%,因高新行业持续加大投入,研发薪酬及物耗增加[3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8亿元,同比下降232.24%,子公司为保供应支付货款和加工费增加[3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99亿元,同比下降448.91%,因子公司扩大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增加[3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49亿元,同比增长478.02%,因银行借款增加[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7.24亿元,同比增长93.09%,子公司证券投资增加及部分资产转入核算[31] - 应收票据2.43亿元,同比增长82.60%,因公司收入大幅增长[31] - 应收账款53.22亿元,同比增长58.06%,与公司收入增长对应[31] - 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35.11亿元,同比增长68.45%,高新技术行业收入110.67亿元,同比增长126.04%,房地产行业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85.74%[33][3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亿元,同比下降37.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62.61%[32] - 长期借款35.05亿元,较上年同期19.34亿元增加81.19%,因业务规模扩大导致银行借款增加[32] - 投资收益1.12亿元,较上年同期6.05亿元减少81.42%,主要因上期处置子公司取得较大投资收益[3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165.94万元,较上年同期 - 6579.11万元增长163.32%,受持有的证券投资二级市场波动影响[32] - 信用减值损失 - 8616.03万元,较上年同期 - 1245.34万元增长591.86%,因高新行业收入增长致应收账款增加[32] - 营业外收入223.59万元,较上年同期1609.67万元减少86.11%,主要因上期取得较大违约赔偿金[32] - 高新技术行业毛利率19.90%,较上年同期减少6.50%;生物医药行业毛利率40.06%,较上年同期减少3.04%;房地产行业毛利率25.10%,较上年同期减少2.10%[34] - 公司货币资金77.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06%;应收账款53.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77%;存货126.3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95%[37] - 国际精密及子公司资产规模20.57亿元,位于香港,收益880.60万元,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比重12.33%,无重大减值风险[39] - 报告期投资额为9038.36万元,上年同期为6900万元,变动幅度30.99%[4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合计19.49亿元,期末合计18.38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957.29万元[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期初为2887.18万元,期末为2678.5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8.65万元[40]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29.22亿元,涉及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多个项目[41] - 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合计39.78亿元,报告期损益为 - 7091.60万元[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初为3.75亿元,期末为7.24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456.31万元[40]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为11.37亿元,期末为7.34亿元[40]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为4.38亿元,期末为3.80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1499.02万元[40] - 衍生金融资产本期购买金额为1.05亿元,本期出售金额为1.01亿元[40] - 期末持有的其他证券投资账面价值为9.60亿元,报告期损益为 - 6142.37万元[4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远期外汇衍生品投资初始投资金额合计0万元,报告期内购入金额10530万元,售出金额10122.36万元[4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远期外汇衍生品投资报告期实际损益金额为 - 407.65万元[45] - 公司2022年1月5 - 11日两笔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分别为500万元,售出金额分别为499.10万元和512.30万元,损益分别为 - 0.90万元和12.30万元[45] - 公司2022年1月6 - 14日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700万元,售出金额711.83万元,损益11.83万元[45] - 公司2022年2月9 - 25日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700万元,售出金额731.78万元,损益31.78万元[45] - 公司2022年3月3 - 21日两笔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分别为700万元和100万元,售出金额分别为674.24万元和100.17万元,损益分别为 - 25.76万元和0.17万元[45] - 公司2022年3月4 - 10日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1000万元,售出金额999.70万元,损益 - 0.30万元[45] - 公司2022年3月4 - 28日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800万元,售出金额768.40万元,损益 - 31.60万元[45] - 公司2022年4月18 - 29日远期外汇投资,购入金额1200万元,售出金额945.00万元,损益 - 255.00万元[45] - 主要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2.01亿元,净利润9.18亿元;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9.28亿元,净利润2.72亿元[50] - 贝特瑞锂离子电池材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42.47%,净利润同比增长25.67%[51] - 本报告期末流动比率 1.44,较上年末下降 7.10%[107] - 本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 63.11%,较上年末上升 5.35%[107] - 本报告期末速动比率 0.74,较上年末下降 8.64%[107]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 42937.3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2.61%[107] - 本报告期 EBITDA 全部债务比 11.10%,较上年同期上升 0.97%[107] - 本报告期利息保障倍数 4.67,较上年同期下降 14.47%[107] - 本报告期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1.02,较上年同期下降 56.96%[107] - 本报告期 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 5.94,较上年同期下降 7.91%[10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452.1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70.73亿元增长21.96%[109]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302.20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38.79亿元增长26.55%[109]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49.9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1.94亿元增长13.66%[10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285.3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14.14亿元增长33.26%[110]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209.7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4.27亿元增长36.00%[110]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75.5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87亿元增长26.22%[110] - 2022年6月30日股东权益合计166.81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56.59亿元增长6.52%[110] - 2022年6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83.9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0.00亿元增长4.96%[110] - 2022年6月30日少数股东权益为82.8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6.59亿元增长8.15%[110] - 2022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77.1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5.82亿元增长17.18%[109] - 2022年1-6月营业总收入135.32亿元,2021年1-6月为80.48亿元[112] - 2022年1-6月营业总成本124.37亿元,2021年1-6月为72.63亿元[112] - 2022年1-6月研发费用6.32亿元,2021年1-6月为3.32亿元[112] - 2022年1-6月营业利润12.28亿元,2021年1-6月为13.82亿元[112] - 2022年1-6月利润总额12.21亿元,2021年1-6月为13.81亿元[112] - 2022年1-6月净利润10.18亿元,2021年1-6月为11.06亿元[112] - 2022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亿元,2021年1-6月为6.80亿元[112] - 2022年1-6月少数股东损益5.95亿元,2021年1-6月为4.25亿元[112] - 2022年1-6月综合收益总额10.29亿元,2021年1-6月为10.94亿元[112] - 2022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641元/股,2021年1-6月为0.2638元/股[112] - 2022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5.63亿元,流出小计107.81亿元,净额为-2.18亿元;2021年1-6月流入小计70.12亿元,流出小计68.47亿元,净额为1.65亿元[113] - 2022年1-6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7.54亿元,流出小计38.53亿元,净额为-20.99亿元;2021年1-6月流入小计41.67亿元,流出小计35.65亿元,净额为6.02亿元[113] - 2022年1-6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7.56亿元,流出小计43.07亿元,净额为24.49亿元;2021年1-6月流入小计39.70亿元,流出小计46.18亿元,净额为-6.48亿元[113] - 2022年1-6月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002.95万元,2021年1-6月为1957.26万元[113] - 2022年1-6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42亿元,期初余额为61.14亿元,期末余额为62.56亿元;2021年1-6月净增加额为1.38亿元,期初
中国宝安(000009)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00:00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6.83亿元,同比增长53.56%[3]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6.94亿元,同比增长53.3%[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比下降13.21%[3]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51亿元,同比增长27.5%[1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5,134,224.14元,同比下降13.2%[1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4亿元,同比下降297.28%[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4,078,022.77元,同比下降297.3%[2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20亿元,同比下降117.79%[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9,628,525.05元,同比下降117.8%[2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0亿元,同比增长331.2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0,420,170.03元,同比增长331.2%[2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19亿元,同比增长46.5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495,402,220.54元,同比下降4.9%[2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408.93亿元,同比增长10.30%[3]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长期股权投资为13.12亿元,同比增长3.5%[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为52.70亿元,同比增长6.9%[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在建工程为24.05亿元,同比增长12.7%[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短期借款为66.89亿元,同比增长19.2%[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应付账款为41.54亿元,同比增长24.0%[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合同负债为13.31亿元,同比增长40.6%[15]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81.84亿元,同比增长2.3%[16]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为2.54亿元,同比增长84.81%[7]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2.54亿元,同比增长84.9%[17] 股东与持股情况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84,509人,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显示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5.04%,持股数量为387,882,121股[9] - 深圳市富安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99%,持股数量为154,406,678股[10] - 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79%,持股数量为123,564,495股[1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5%,持股数量为78,729,617股[10] 子公司与投资项目 - 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祥云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12] - 贝特瑞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13] 财务科目余额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6,306,668,284.45元,年初余额为6,582,119,568.41元[14]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119,979,892.48元,年初余额为374,701,117.76元[14]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4,056,641,855.54元,年初余额为3,367,014,117.51元[14] - 公司存货期末余额为11,402,573,695.69元,年初余额为10,140,827,539.98元[14]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预付款项为14.14亿元,同比增长145.61%[6] - 公司合同负债为13.31亿元,同比增长40.62%[6] - 少数股东损益为285,827,462.10元,同比增长74.8%[18] - 综合收益总额为442,967,681.48元,同比增长27.3%[1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172,909,054.54元,同比增长51.5%[2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692,570,272.47元,同比增长91.8%[20]
中国宝安(00000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31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中国宝安,代码000009,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6]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陈政立[6] - 公司注册地址为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1002号宝安广场A座28、29层,邮编518020 [6] - 公司董事局秘书是郭山清,联系电话0755 - 25170336 [7]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是李哲、张晓明,联系电话0755 - 25161202、0755 - 25170382 [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是http://www.cninfo.com.cn/ [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0] 公司股权结构及控股股东情况 - 2002 - 2008年公司控股股东情况:2002年起富安公司持股11.64%,宝投公司持股11.15%;2008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后,富安公司、宝投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下降至8.34%、6.95% [9] - 2009年起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9] -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前两大股东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富安控股有限公司各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3.64%和6.45%[80]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经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以2,579,213,965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 2020年度公司以总股本2,579,213,965股为基数,每10股派0.30元(含税),方案于报告期内实施完毕[112] - 2021年度公司拟以总股本2,579,213,965股为基数,每10股派0.35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为90,272,488.78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100%[11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175.53亿元,较2020年增长65.69%[1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6亿元,较2020年增长56.49%[11]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7亿元,较2020年增长279.25%[11]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79亿元,较2020年下降142.63%[12] - 2021年末总资产370.73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6.38%[12]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0.00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5.58%[12]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90%,较2020年增加3.19%[12]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48亿元,2020年为8.78亿元,2019年为3.53亿元[17]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760629.43万元,同比增长65.11%[27] - 2021年度公司营业成本1250854.05万元,同比增长76.08%[27] - 2021年度公司销售费用115378.51万元,同比增长9.31%[27] - 2021年度公司管理费用110026.80万元,同比增长36.08%[27] - 2021年度公司财务费用42156.93万元,同比减少17.33%[27] - 2021年度公司营业利润215107.30万元,同比增长52.94%;归母净利润103559.91万元,同比增长56.49%[27]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75.53亿元,同比增长65.69%[37] - 2021年销售费用11.54亿元,同比增9.31%;管理费用11.00亿元,同比增36.08%;财务费用4.22亿元,同比降17.33%;研发费用8.07亿元,同比增85.19%[47]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40.78亿元,同比增39.85%;现金流出小计143.57亿元,同比增52.56%;现金流量净额-2.79亿元,同比降142.63%[53]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6.65亿元,同比增35.46%;现金流出小计127.36亿元,同比增39.58%;现金流量净额-7170.97万元,同比降131.93%[53]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2.40亿元,同比增6.16%;现金流出小计81.46亿元,同比增9.60%;现金流量净额9474.40万元,同比降71.31%[53]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82亿元,同比降124.37%[53] - 2021年投资收益8.89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41.1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768.68万元,占比-4.53%;资产减值-2.84亿元,占比-13.14%[55] - 2021年末货币资金65.8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75%,较年初降2.96%;应收账款33.67亿元,占比9.08%,较年初升3.01%[56] - 2021年末存货101.4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35%,较年初升1.13%;投资性房地产8.39亿元,占比2.26%,较年初无变化[56] - 2021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3.75亿元;应收款项融资期末数11.37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数4.38亿元[59]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15.25亿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存货等[60] - 报告期投资额为189,175,832.78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36,403,200.00元,变动幅度为419.67%[61] - 母公司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195528395.66元,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金19552839.57元[111] - 2021年度可供分配利润为561274285.50元,2021年12月31日盈余公积328964842.92元[111] - 2021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035,599,088.75元(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本公司)[114]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房地产及其他产业[18] - 公司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生物医药板块将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18] - 公司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旗下有贝特瑞、国际精密等企业[20][21] - 公司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等领域,旗下有马应龙、大佛药业等企业[22] - 公司涉足房地产超三十年,在多地有开发业务,其他产业涉及投融资等领域[23] - 公司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运营平台构建,多家子公司上市或挂牌[24] -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20.84亿元,同比增长108.01%,利润总额16.45亿元,同比增长125.10%[28] - 贝特瑞营业收入104.91亿元,同比增长135.67%,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长191.39%[28] - 国际精密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23.99%,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167.87%[28] - 友诚科技营业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86.64%,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60.26%[28] - 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37.91亿元,同比增长16.31%,利润总额5.79亿元,同比增长16.09%[29] - 马应龙营业收入33.85亿元,同比增长21.26%,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10.87%[29] - 房地产业销售收入13.01亿元,同比增长13.05%,利润总额0.19亿元,同比减少86.17%[31] - 其他产业销售收入4.30亿元,同比下降3.10%,利润总额1.31亿元,同比下降70.71%[31] - 高新技术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120.84亿元,占比68.84%,同比增长108.01%[37] - 生物医药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37.91亿元,占比21.60%,同比增长16.31%[37] - 房地产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13.01亿元,占比7.41%,同比增长13.05%[37] - 其他行业2021年营业收入3.77亿元,占比2.15%,同比增长0.81%[37] - 中国大陆地区2021年营业收入143.05亿元,占比81.49%,同比增长71.16%[38] - 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国家和地区2021年营业收入32.49亿元,占比18.51%,同比增长45.25%[38] - 高新技术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8.01%,主要因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提升,电池材料产品产销两旺[41] - 2021年高新技术行业直接材料金额69.4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6.11%,同比增17.52%[42] - 贝特瑞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049135.01万元,同比增长135.67%[73] - 贝特瑞锂离子电池材料实现净利润144098.54万元,同比增长191.39%[73] 公司房地产项目情况 - 新增山东威海宗地,土地面积9.85万㎡,土地总价款1.92亿元,权益比例100%[32] - 宝安江南城项目竣工,累计竣工面积31.65万㎡,累计投资23.70亿元;江东豪庭项目在建,完工进度50%,累计投资1.40亿元[34] - 山东宝安江南城商业平均出租率84.29%,汉水琴台办公楼、商铺平均出租率73.5%[36] - 新疆宝安江南城、深圳宝安华宝综合楼、深圳龙华世纪春城平均出租率均为100%[36] 公司研发情况 - 新型电池材料回收技术已掌握部分技术,有小样开发能力[48] - 超高镍正极材料开发完成小试,进入中试阶段[48] - 无定形碳负极材料开发产品性能达量产要求,正建产线[48] - 锂金属复合负极材料开发已开发载体材料,掌握关键复合锂技术,正小试验证[48] - 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开发完成高容量硅碳及高首效硅氧产品开发[48]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247人,较2020年的920人增长35.54%[50]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8.70%,较2020年的6.89%增长1.81%[50] - 2021年本科研发人员620人,较2020年的501人增长23.75%[50] - 2021年硕士研发人员326人,较2020年的298人增长9.40%[50] - 2021年博士研发人员81人,较2020年的55人增长47.27%[52] - 2021年大专及以下研发人员220人,较2020年的66人增长233.33%[52] - 2021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554人,较2020年的388人增长42.78%[52] - 2021年30 - 40岁研发人员552人,较2020年的445人增长24.04%[52] - 2021年40岁以上研发人员141人,较2020年的87人增长62.07%[52]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8.11884198亿元,较2020年的4.3899848655亿元增长84.94%[52] 公司投资情况 - 小米集团 - W最初投资成本75,660,791.7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6,561,205.18元,报告期损益-30,558,519.10元,期末账面价值64,128,456.00元[64] - 石药集团最初投资成本21,287,781.7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20,916.34元,报告期损益4,191,554.83元,期末账面价值20,775,216.00元[64] - 希玛眼科最初投资成本15,384,076.0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720,498.59元,报告期损益-2,747,711.73元,期末账面价值12,663,577.47元[64] - 恒瑞医药最初投资成本12,595,091.2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24,691.22元,报告期损益-1,065,966.20元,期末账面价值12,170,400.00元[64] - 白云山最初投资成本9,933,906.04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10,093.96元,报告期损益963,949.40元,期末账面价值10,944,000.00元[64] - 洛阳钼业最初投资成本11,262,080.2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88,723.02元,报告期损益-11,072.61元,期末账面价值10,373,357.23元[64] - 银河娱乐最初投资成本9,805,324.9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26,323.32元,报告期损益-251,437.73元,期末账面价值9,579,001.60元[64] -
中国宝安(000009)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6 00:00
营收情况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41.46亿元,同比增长39.97%;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21.67亿元,同比增长75.37%[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121.67亿元,较上年同期69.38亿元增长75.37%,主要因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提升带动高新技术行业收入增长及地产项目结算收入增加[7] - 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为122.07亿元,上年同期为69.90亿元,同比增长74.63%[16] 利润情况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5.08%;年初至报告期末为8.93亿元,同比增长71.13%[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514.7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71亿元,同比增长407.95%[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3亿元,较上年同期5.22亿元增长71.13%,得益于高新技术行业净利润增长、房地产项目结算利润增多及处置股权投资收益[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3.71亿元,上年同期为 - 1.20亿元,增长407.95%,主要是高新技术行业和房地产项目利润增长[7] - 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利润为19.06亿元,上年同期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75.69%[17] - 年初到报告期末净利润为15.18亿元,上年同期为8.19亿元,同比增长85.40%[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461元,上年同期为0.2022元,同比增长71.17%[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3461元,上年同期为0.2022元,同比增长71.17%[17] 现金流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370.72万元,同比下降111.47%[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8370.72万元,较上年同期7.30亿元下降111.47%,因子公司票据收款及采购备货增加[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21亿元,较上年同期 - 6.58亿元增长20.83%,因处置子公司现金回笼较多[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75亿元,较上年同期6.25亿元下降191.96%,因偿还到期公司债[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08.46亿元,上期为80.41亿元;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09.30亿元,上期为73.11亿元;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8370.72万元,上期为7.30亿元[1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51.82亿元,上期为37.32亿元;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57.03亿元,上期为43.90亿元;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21亿元,上期为 - 6.58亿元[1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54.66亿元,上期为63.19亿元;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60.41亿元,上期为56.93亿元;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5.75亿元,上期为6.25亿元[2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为3277.22万元,上期为 - 6233.90万元[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11.47亿元,上期为6.35亿元;期初余额本期为63.96亿元,上期为52.40亿元;期末余额本期为52.49亿元,上期为58.75亿元[20] 资产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43.6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77.5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2.08%[3]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49.80%,因购买理财产品增加[6] - 应收票据较上年度末增长46.24%,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6] - 预付款项较上年度末增长224.51%,因预付原料采购款增加[6] - 在建工程较上年度末增长80.25%,因子公司贝特瑞工程投入增加[6]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56.0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7.39亿元有所下降[12] - 2021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5.86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59亿元增长[12] - 2021年9月30日存货为103.22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5.34亿元增加[13] - 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228.46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11.68亿元增长[13] - 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15.2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6.89亿元增长[13] - 2021年9月30日资产总计343.6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18.57亿元增长[13] - 2021年9月30日短期借款为43.8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7.69亿元增加[13] - 流动负债合计为133.25亿元,上年同期为115.54亿元,同比增长15.32%[14] - 非流动负债合计为58.12亿元,上年同期为70.57亿元,同比下降17.64%[14] - 负债合计为191.37亿元,上年同期为186.11亿元,同比增长2.83%[1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2.28亿元,上年同期为132.45亿元,同比增长14.97%[15] - 2021年起执行新租赁准则,预付款项2020年12月31日为17.25亿元,2021年1月1日为16.98亿元,调整数为 - 277.32万元[21] - 流动资产合计211.68亿元,较之前减少277.32万元[22] - 非流动资产合计106.89亿元,较之前增加2.81亿元[22] - 资产总计318.57亿元,较之前减少2.79亿元[22] - 流动负债合计115.54亿元,较之前减少7006.91万元[23] - 非流动负债合计70.57亿元,较之前减少2.09亿元[23] - 负债合计186.11亿元,较之前减少2.79亿元[23] - 所有者权益合计132.45亿元,与之前持平[23]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本报告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831.06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期末为6.02亿元[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77,271户,前十大股东中韶关市高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3.41%,持股数量3.46亿股[8] 子公司投资与股权交易情况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收购四川金贝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并投资建设“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10] - 公司完成海南儋州恒通置地有限公司、海南儋州恒运实业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及工商变更手续[10] - 下属子公司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11] - 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对常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11] - 下属子公司贝瑞特与福鞍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和成品生产线项目[11] 成本情况 - 营业成本84.50亿元,较上年同期45.23亿元增长86.80%,与高新技术行业收入增长及地产项目结算成本增加有关[7] - 年初到报告期末营业总成本为110.19亿元,上年同期为66.61亿元,同比增长65.43%[16] 审计情况 - 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