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002594)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002594) - H股公告(股份发行人及根据《上市规则》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预托证券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4-01 18:16
股份与股本 - 截至2025年3月31日,H股法定股份本月增1.298亿股,月底结存12.278亿股,股本增1.298亿至12.278亿[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A股法定股份上、月底结存均为18.11265855亿股,股本均为18.11265855亿[1] - 2025年3月底法定股本总额为30.39065855亿元[1] 股份发行 - 2025年3月11日配发及发行1.298亿股新H股股份[2][4] 已发行股份 - 截至2025年3月31日,H股已发行股份增1.298亿股,月底结存12.278亿股[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A股已发行股份为18.09061445亿股,库存股220.441万股[3] 员工持股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分三批解锁,前两批于2023、2024年7月15日届满,解锁比例30%,对应165.3307万股[3] 库存股 - 2025年3月底结存库存股数目为220.441万股[3]
比亚迪(002594) - 2025年3月产销快报
2025-04-01 18:16
新能源汽车销售 - 2025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72,723辆[2] - 2025年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77,420辆,累计同比59.81%[3] - 2025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71,419辆,累计同比57.93%[3] 电池装机 - 2025年3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20.347GWh,累计约52.553GWh[2] 新能源汽车产量 - 2025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95,091辆,累计同比72.64%[3] - 2025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388,877辆,累计同比70.68%[3] 细分类型产量与销量 - 2025年3月新能源纯电动产量187,599辆,累计同比54.58%[3] - 2025年3月新能源纯电动销量166,109辆,累计同比38.74%[3] - 2025年3月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量201,278辆,累计同比85.41%[3] - 2025年3月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205,310辆,累计同比75.68%[3]
汽车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14.58亿元,比亚迪等5股净流出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01 16:53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1日沪指上涨,申万行业涨跌不一,汽车行业下跌且主力资金净流出,同时给出汽车行业个股资金流向情况 [1][2] 市场整体表现 - 4月1日沪指上涨0.38%,申万所属23个行业上涨,涨幅居前为医药生物、公用事业,涨幅分别为3.34%、1.78%;跌幅居前为家用电器、计算机,跌幅分别为1.71%、0.97%,汽车行业位居跌幅榜第三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03.95亿元,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净流入规模居首,为34.02亿元,其次是公用事业,净流入12.72亿元;2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计算机净流出规模居首,为45.76亿元,其次是汽车行业,净流出14.58亿元 [1] 汽车行业表现 - 汽车行业4月1日下跌0.90%,所属272只个股中,130只上涨,135只下跌,2只跌停 [2] - 汽车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115只,其中5只净流入超5000万元,江淮汽车净流入居首,为3.04亿元,双林股份、宇通客车分别净流入8032.45万元、6184.18万元 [2] - 汽车行业资金净流出个股中,5只净流出超亿元,比亚迪、中鼎股份、美力科技净流出居前,分别为3.95亿元、2.13亿元、1.72亿元 [2] 汽车行业资金流向榜单 资金流入榜 - 江淮汽车(600418)涨0.72%,换手率3.37%,主力资金流入30418.29万元 [2] - 双林股份(300100)涨1.96%,换手率10.98%,主力资金流入8032.45万元 [2] - 宇通客车(600066)跌1.21%,换手率2.68%,主力资金流入6184.18万元 [2] 资金流出榜 - 比亚迪(002594)跌2.51%,换手率1.33%,主力资金流出39504.46万元 [4] - 中鼎股份(000887)跌3.02%,换手率3.91%,主力资金流出21349.45万元 [4] - 美力科技(300611)跌6.24%,换手率33.36%,主力资金流出17161.35万元 [4]
瞄准多维市场 比亚迪两大子品牌接连发新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01 12:35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高端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两大子品牌仰望和方程豹近期上市新车型抢占不同群体市场 [1] 分组1:仰望汽车 - 3月27日上市首款轿车车型仰望U7,有纯电及插混两个版本,五座版起售价62.8万元,四座版70.8万元起 [1] - 此前已发布越野车U8、超跑U9两款百万级车型,此次首发轿车价格有所下探,将与小米SU7 ultra形成竞争 [1] - 动力方面拥有超1300匹马力及2.9秒零百加速能力,具备全地形原地掉头、高速爆胎稳行、平行横移泊车等创新能力 [3] - 纯电版提供720公里CLTC纯电续航里程,插混版电池容量52.4kWh,综合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 [3] - 搭载全球首款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云辇 - Z,首次将电磁原理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实现悬架系统完全电动化,宣告新能源汽车进入“四电时代” [3] 分组2:方程豹汽车 - 3月31日晚发布最新车型,定位科技潮品SUV的钛3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3.98万元至20.38万元,相比以往车型价格有所下探 [1][4] - 以“星际战车”为设计灵感,打造极具未来感的先锋外观 [6] - 座舱内飞翼式仪表台、C形星际氛围灯与“战车档把 + 水晶按键”构建科幻驾驶氛围 [6] - 具有“潮改拓展”能力,联合多家潮改厂牌可延展多种潮改风格 [6] - 搭载比亚迪和大疆联合开发的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满足用户潮玩需求 [6]
比亚迪,正式盯上年轻人 | 焦点分析
36氪· 2025-04-01 11:49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方程豹品牌新车钛3开启预售,价格亲民配置丰富,定位年轻群体,有望填补比亚迪硬派SUV市场空白并提升销量 [1][3][11] 新车基本信息 - 3月31日方程豹钛3开启预售,有5个版本,预售价格13.98 - 20.38万元,计划4月正式上市交付 [1] - 这是方程豹品牌价格首次进入20万元以内,此前豹5价格22.98 - 32.98万元,豹8价格37.98 - 42.38万元 [3] 目标定位与产品特色 - 钛3定位“科技潮品”,目标用户为年轻群体,具备“潮改拓展”能力,联合多家潮改厂牌提供改装方案 [3] - 宣传口号是“星际战车”,车头星战前脸搭配双线切割大灯,整车线条硬朗,车尾有小书包,设计比其他方盒子车型更灵动圆润 [4] - 内饰延续家族化设计,有飞机档把、中控台实体水晶按键,中控台下方两侧有嵌入式手电筒和麦克风,需单独充电 [4] - 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15.6英寸中控屏、12英寸HUD与帝瓦雷音响、人体工学座椅一应俱全 [5] - 冰箱能做到 -6 - 6℃、35 - 50℃宽温域可调 [7] - 被称为“1机3舱”,前备舱容积151L大于Model Y,采用上下两体架构可灵活分隔 [7] - 后舱为侧开门式,是越野车型常见设计,虽开门有一定限制但不影响多数使用场景 [9] - 只标配天神之眼C,支持高快领航、记忆领航和智能泊车,能满足出行必要场景 [9][10] 市场背景与意义 - 小鹏MONA M03让车企意识到有空白细分市场可开拓,比亚迪打造秦L EV瓜分年轻消费者A级纯电市场 [12][13] - 10 - 20万元级硬派SUV市场火爆,iCAR、捷途等方盒子车型销量可观,方程豹不能落后 [14] - 钛3动力性能足,前后双电机总功率310kW相当于422匹马力,零百加速4.9S,电门轻,驾驶体验好 [15] - 高配版本搭载云辇 - C,刚柔并济,四驱版本支持陷车助手、豹式掉头等 [15][16] - 比亚迪硬派SUV车型受价格限制不走量,钛3出现弥补车型版图空白,有望重现“MONA时刻” [16]
光储充一体化大战,华为数字能源和比亚迪都入局了
36氪· 2025-04-01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为等巨头入局光储充一体化行业,该行业发展迅猛且即将进入竞争激烈期,有望成为下一个市场爆点 [1][19] 分组1:光储充一体化行业概况 - 光储充一体化是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设施建在一起形成大型充电站,可在新能源车充电场景商业化运营 [2] - 2023年全球光储充市场规模突破650亿元,中国以51.09%的份额居首,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134.24亿元 [1] - 行业发展前期顶层布局早,但因具体政策支持近期才跟上,且巨头需产业链耕耘整合才有成果 [5] 分组2: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参与者 第一派:垂直领域能源企业 - 包括光伏领域的天合光能等、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兴公司首航新能源等,首航新能源预计融资12.114亿元 [5][6] 第二派:跨界及场景化服务类企业 - 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还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华为数字能源业务2023年收入526亿元,比亚迪清洁能源业务2024年显著增长 [7][8] - 华为从通信电源制造起步,后入局能源市场完成光储充一体化布局,其以“1 + 4 + X”模式为核心开展业务 [7][9] - 比亚迪掌握汽车市场基础利于拓展能源业务,将稳固全球储能市场龙头地位 [8] 分组3:企业入局光储充一体化的优势 - 抓住汽车产业需求池,离应用场景近,利于掌握超充标准提升竞争力,专业运营商擅长场景化运营和拓展 [8] - 产业依赖供应链,国内光伏储能产能过剩成本低,企业手握重金可“无痛”进军 [10] - 从制造业起家研发能力强,如华为靠通信电源研发积累入局光伏逆变器市场并取得领先 [10] - 华为销售能力强,曾拿下宁夏盐池电站项目 [13] 分组4: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重心从海外转移到国内,因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高增且政策鼓励,华为相关技术正在全国普及 [16][17] - 智能化能力对能源管理越来越重要,华为智能化技术覆盖发电场到终端充电设施全链路 [17] - 企业入局方式多元化,如小米通过投资机构进入相关领域,成为科大智能新增股东 [19]
13.98 万元起,比亚迪方程豹家用硬派首款车型钛 3 开启预售
新浪财经· 2025-04-01 02:22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旗下方程豹钛 3“家用硬派”SUV 车型开启预售,13.98 万元起,4 月上市交付,介绍了车型外观、规格、动力、续航、内饰、配置等方面特点 [1] 分组1:预售信息 - 方程豹钛 3 开启预售,13.98 万元起,4 月上市交付 [1] - 501km 后驱智驾 Pro 版 13.98 万元,501km 后驱智驾 Max 版 14.98 万元,501km 四驱智驾 Max 版 16.38 万元,501km 四驱智驾 Ultra 版 17.38 万元,501km 四驱无人机版 20.38 万元 [3] 分组2:外观设计 - 延续 SUPER 3 概念车样式,整体造型硬朗,前脸配备平行排列日间行车灯带,搭载 151L 电动前舱,前格栅可和前盖一起打开,车身用隐藏式门把手,车尾用侧开式尾门,配备外挂式 28L 储物盒,搭载 19 英寸轮毂 [10] - 外观配色有星月银、醒石雕、元素白、矿石螺 [5] 分组3:规格尺寸 - 普通版长宽高分别为 4605x1900x1720mm,“灵鸢智能无人机版本”长宽高分别为 4605x1900x1930 毫米,两款车型轴距均为 2745 毫米 [17] 分组4:动力系统 - 可选双电机四驱系统,前桥为交流异步电机,最大功率 110 千瓦,后桥为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 200 千瓦,0 - 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4.9 秒 [21] 分组5:续航与内饰 - 普通版车型搭载 72.96 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组,续航里程 501 公里;“灵鸢智能无人机版本”搭载 78.72 千瓦 时磷酸铁锂电池组,续航里程 501 公里 [22] - 采用具有未来科技感内饰风格,配备悬浮式中控屏,方向盘、挡位、扶手箱等位置有大量实体按键,整体黑白搭配简约配色 [22] 分组6:车辆配置 - 配有车载麦克风、副驾自定义按键、双温区空调、6kW 外放电、压缩机冷暖冰箱,支持后排座椅放倒 [30] - 配有前双球节麦弗逊悬架 + 后五连杆悬架,配有 4 活塞定钳 + 马牌轮胎,后五连杆悬架使弯道稳定性提升 20%,4 活塞定钳 + 马牌轮胎使制动距离减少 10% [32][35] - 搭载智能 EVO + 平台,首搭智能全地形系统,配有陷车助手 + 蠕行模式,全系标配天神之眼 C 智驾 [37] - 配有豹式掉头、漂移模式,以及安全三件套,搭载爆胎稳定控制系统,最高 140 km/h 爆胎稳定控制,豹式掉头在冰雪路面转弯半径可缩小 [40][43] - 载 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可扣制俯仰、舒适滤震、极速响应、稳定 [41] - 安全三件套包括 iTAC 智能扭矩控制、CTB 整车安全架机、TSC 爆胎稳定控制,爆胎稳定控制系统响应时间 <300ms,维持时间 10s [47][50]
比亚迪年营收近8000亿,近期车圈动态都在这
36氪· 2025-03-31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本周中国汽车市场多款重磅车型上市彰显中国品牌实力,比亚迪等展现冲击高端或拓宽市场边界决心,宝马与阿里合作印证中国市场影响,但行业面临奔驰停产和美国加征关税等挑战,未来竞争聚焦核心技术等,持续创新与开放合作或为应对之道 [31] 新车上市信息 仰望U7 - 推出五座豪华版(指导价62.8万元)和四座旗舰版(指导价70.8万元),均有纯电和插混动力且价格相同 [1] - 纯电版长宽高5265/1998/1517mm、轴距3160mm,最大功率1300匹,百公里加速2.9秒,最高车速270km/h;插混版长宽高5360/2000/1515mm、轴距3200mm,开发2.0T水平对置发动机,最大功率245马力,插电混动系统电机最大功率1305马力,最大充电功率210kW,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3] - 搭载云辇 - Z智能电机悬架系统、易四方和天神之眼A [1] 阿维塔06 - 开启预售,推出5个版本(两款增程动力和3款纯电动力),预售价21.59万元起 [4] - 基于AVATR 2.0设计理念打造,有可选电子后视镜和Halo交互屏 [4] - 配备华为全家桶,车内有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和纳米水离子空调 [6] 领克900 - 开启预售,推出4款,预售价33.00 - 43.50万元,4月底上市 [7] - 长宽高5240/1999/1810mm,轴距3160mm,定位大型SUV,采用6座布局,基于SPA Evo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开发 [7] - 配备全球首发Thor智驾芯片,搭载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座舱有两颗骁龙8295芯片,座椅有180度旋转等功能 [9] 传祺向往S7 - 正式上市,推出6款,售价17.58 - 22.98万元,上市首月内下订享限时权益,享国家置换补贴后低至15.48 - 20.88万元 [10] - 两款顶配车型搭载广汽星灵智行ADiGO GSD无图全场景智驾系统,未来可升级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功能,配备ADiGO 6.0车机系统 [12] 比亚迪海狮05 EV - 正式上市,推出3款,售价11.78 - 13.78万元 [13] - 长宽高4520/1860/1630mm,轴距2720mm,后驱电机最大功率140kW和160kW,0 - 100km/h加速7.6秒和7.2秒,最高车速180km/h,磷酸铁锂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430km和520km,30% - 80%充电时间18分钟 [15] -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和DiLink 100智能座舱,有车载冰箱 [13][15] 行业事件 比亚迪财报 - 2024年度营业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29%;归母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69.8亿元,同比增长30% [16] - 2024年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汽车品牌全球销量排名第四 [16]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当年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 [18] - 2024年末现金储备达1549亿元,有息负债从365.5亿元下降至285.8亿元,在总负债占比4.9% [18] 宝马合作 - 与阿里巴巴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基于通义大模型、以斑马元神AI为基础的AI大语言模型“上车”,2026年率先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 [19] - 展示“新世代”智能座舱等技术成果,4月上海车展展示两大AI智能体拓展智能座舱应用场景 [20] 理想开源 - 理想汽车自研“理想星环OS”采用共享AI算力和硬件设备,多项指标领先竞品 [23] - 4月底将整车操作系统开源,成为全球首家开源整车操作系统的车企 [25] 奔驰停产 - 确认旗下A级(含AMG车型)停产,目的是减少产品复杂布局,后续无替代产品,紧凑型系列车型从7款减到4款 [26] - 全新奔驰CLA已发布,基于全新MMA电动平台打造,未来该平台还将诞生多款车型 [28] 美国关税 -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4月2日生效,在美国制造汽车无需缴纳关税 [30] - 关税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必要时可增加对其他零部件关税 [30]
比亚迪电子一度跌破40港元,如何摆脱“增收不增利”困局?|公司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3-31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电子全年业绩“增收不增利”,股价自2月13日以来累计跌幅35%,主要因毛利率和经营现金流下滑,要摆脱困境需优化内部协同机制、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其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前景广阔 [1][2][5] 股价表现 - 2月13日至3月31日,比亚迪电子股价一度冲上61.55元大关后下跌,3月31日一度跌破40港元大关,收盘跌3%报40.3港元,较2月13日高点累计跌幅约35% [1][2] 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73亿元,同比增长36.43%;毛利123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66亿元,同比增长5.55% [2] - 毛利率由2023年约8.03%降至2024年约6.94%,主要因产品结构变化;2024年经营现金流入约67.14亿元,较2023年的102.43亿元减少,主要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 [2]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551.8亿元,环比增长26.7%小幅超预期,由安卓组装业务增长驱动;净利润12.0亿元,环比下滑22.2%不及预期,毛利率环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5.9%,主要受低毛利组装业务超预期增长、大客户新品NRE费用、集团股权激励提前计提以及资产折旧影响 [2] 消费电子业务 - 公司近1800亿元收入中超1400亿元来自消费电子,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1412亿元,同比上升近45%,受国内外客户需求增长驱动,安卓零部件和整机组装业务均实现增长 [4] - 随着AI技术发展,消费电子市场迎来新机遇,AI赋能产品为产业链带来巨大发展空间;2025年1月商务部等发布购新补贴方案,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AI技术应用实现出货量和收入增长 [4] 新能源汽车业务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205亿元,占总收入的11.57%,较2023年同期上升约45.53% [5] - 公司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具备先发技术优势,多产品已量产交付且出货量持续提升,智能座舱产品线丰富,能为用户带来多维度交互体验 [5] 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认为,毛利率下滑因客户对价格敏感度提高,提升毛利率需优化内部协同机制,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 [1] - 消费电子分析师表示,当前安卓系产品市场步入存量阶段,开拓新空间需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或突破性创新能力,激烈竞争使产品定价受限,压缩了消费电子业务利润边际 [3] - 开源证券分析师吴柳燕称,公司指引2025全年收入增长约10%、净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AI服务器液冷等核心零部件二季度有望取得积极进展,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受益智驾平权趋势 [5]
吉利长城比亚迪,教外资如何挣钱
36氪· 2025-03-31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外资车企在中国面临销量、市场份额下滑和利润受损问题,而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自主品牌上市车企2024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不同发展路线使它们业绩增长,但也都面临挑战,竞争未到终局机会仍在 [2][3][4][17] 行业现状 - 外资车企在中国面临销量和市场份额下滑、价格战致利润受损问题,而“自主四强”中已上市的比亚迪、吉利、长城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2] - 2024年比亚迪营收再创新高,首次超越同期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 [3] 企业业绩情况 比亚迪 - 2024年销量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营收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0%,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单车均价14.45万元,单车利润0.85万元 [3] - 2024年供应链单车成本降低1000元,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15万元降至14.5万元,单车净利润从8000元增至8500元,预测今年单车成本还将下降近1000元 [7] 吉利 - 2024年销量217.66万辆,同比增长32%,营收2401.94亿元,同比增长34.03%,净利润166.32亿元,同比增长213.34%,单车均价11万元,单车利润0.76万元 [3] - 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板块摆脱亏损,交出“史上最佳财报”,净利润暴涨213%,2024年成为自主品牌燃油车销冠 [4][9] 长城 - 2024年销量123.33万辆,同比增长0.27%,净利润124 - 130亿元,同比增长76% - 85%,单车均价16.66万元,单车利润1.22万元,2024年毛利率前三季度数据为20.8% [3][8] - 依靠海外市场拉动,2024年全年销量实现增长,海外市场表现比吉利、比亚迪更好 [15][16] 企业竞争策略 比亚迪 - 竞争策略为“疯狂降本”和“低价”,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再到“智驾平权”,低价是重要杀手锏 [5][6] 吉利 - 对待利润和市场份额,愿意牺牲部分利润扩大市场份额,采用跟进比亚迪价格战的策略,2018 - 2022年毛利率下降,目前未回到2021年水平 [7] - 新能源产品“银河”系列对标比亚迪,车型和价格策略相似,综合考虑技术先进性与成本平衡,部分车型销量曾超越比亚迪 [8][9] 长城 - 经营基调为“保利润”,2022年初主动停产不赚钱的新能源品牌欧拉,近两年专注插混和越野车型,拓展摩托车、重卡和海外市场 [13][14][15] 企业面临挑战 - 长城需找到更多蓝海,在摩托车、重卡和海外市场取得更多成绩,以延续“小而美”发展路线,因汽车行业讲求规模效应,无规模利润难持续增长 [17] - 吉利和比亚迪高端品牌面临亏损和销量压力,在价格战下需持续降本,根源是形成技术护城河 [17] 行业趋势 - 进入2024年,不少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定价向自主品牌看齐,收获口碑和订单,竞争未到终局机会仍在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