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股份(300097)

搜索文档
智云股份(30009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5-26 00:0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36.56%,归母净利润上升56.18%[7]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3.49亿元,较上年下降39.76%[8] - 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装备业务收入0.85亿元,较上年下降27.13%[8] - 冲回2021年九天中创业绩补偿金额11,801.06万元,相应归母净利润减少11,801.06万元[8] - 2022年营业收入4.50亿元,较2021年减少36.56%[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87亿元,较2021年增长56.18%[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7.61万元,较2021年增长132.74%[15]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4.14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24.98%[1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2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34.03%[1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8.77万元,2021年为1123.89万元[18]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35.53万元,2021年为610.40万元[18] - 2022年债务重组损益为 -874.41万元,2021年为 -482.13万元[18] - 2022年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冲回2021年计提的九天中创业绩补偿款1.18亿元[19]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988.26万元,2021年为1096.22万元[19]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下降3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56.18%[34]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3.49亿元,较上年下降39.76%;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装备业务收入0.85亿元,较上年下降27.13%[34] - 因回购义务人履行对九天中创的回购义务,冲回2021年九天中创业绩补偿金额11,801.06万元,相应归母净利润减少11,801.06万元[3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45024.24万元,同比下降36.56%;净利润-28669.64万元,同比增长56.18%;经营现金流净额2497.61万元,同比增长132.74%;总资产141364.63万元,同比下降24.98%;净资产50185.26万元,同比下降34.03%[36] - 自动化装备业收入43439.36万元,占比96.48%,同比降37.38%;其他业务收入1584.88万元,占比3.52%,同比降0.75%[37]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收入34890.07万元,占比77.49%,同比降39.76%;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收入8540.66万元,占比18.97%,同比降27.13%[37] - 西南地区收入13077.35万元,占比29.04%,同比增129.07%;华中地区收入6842.73万元,占比15.20%,同比降74.81%[37] - 自动化装备业销售量484台,同比降61.50%;生产量450台,同比降61.31%;库存量628台,同比降14.21%[42] - 自动化装备业毛利率25.94%,同比降2.69%;平板显示模组设备毛利率28.80%,同比降2.90%;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毛利率14.28%,同比降1.37%[38] - 华东地区毛利率25.96%,同比降7.70%;华南地区毛利率36.43%,同比增7.28%;华中地区毛利率35.68%,同比增11.47%;西南地区毛利率18.90%,同比降20.60%[38][39][40] - 直销收入43439.36万元,占比100%,同比降38.79%,毛利率25.94%,同比降3.07%[41][42] - 2022年自动化装备业务成本较上年下降35.03%,收入较上年下降36.56%[45][46] - 2022年销售费用8499.90万元,较上年下降15.94%[49] - 2022年管理费用1.03亿元,较上年下降25.09%[50] - 2022年财务费用1599.29万元,较上年下降32.18%[51] - 2022年研发费用9010.31万元,较上年下降14.46%[52]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58545399.94元,同比增加10.41%;现金流出小计733569262.90元,同比下降3.89%;现金流量净额24976137.04元,同比增长132.74%[64]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3217673.39元,同比下降79.91%;现金流出小计54310361.16元,同比下降41.34%;现金流量净额 -31092687.77元,同比下降235.10%[64]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11444000.00元,同比下降30.05%;现金流出小计329319601.65元,同比下降22.71%;现金流量净额 -17875601.65元,同比下降193.32%[64]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4032420.44元,较2021年上升29.62%[64]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8669.64万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金额与亏损金额差异较大[67] - 2022年末应收账款187395459.44元,占总资产比例13.26%,较年初下降4.85%,主要因收入下降,应收货款减少[68] - 2022年末存货508896146.81元,占总资产比例36.00%,较年初上升9.03%[70] - 2022年末合同负债212000824.62元,占总资产比例15.00%,较年初上升5.47%,主要因按合同收取预收款,发出商品未达验收条件[71] - 报告期投资额为6590.76万元,上年同期为9431.64万元,变动幅度为-30.12%[75] - 子公司深圳鑫三力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3600.0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15%;实现净利润-9478.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20%[79] - 子公司九天中创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2507.7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60%;实现净利润-3822.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2.28%[80] - 深圳鑫三力管理费用因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费用摊销金额减少2933.09万元,同期下降32.99%[79] - 商誉占比从8.97%增长至11.96%,增加2.99%,主要系子公司鑫三力、九天中创所致[73]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9562.90万元,占比6.76%,较之前增加3.03%,主要系子公司中创因可弥补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致[73] - 应付票据为1069.53万元,占比0.76%,较之前减少7.88%,主要系银行承兑汇票授信到期后转为直接发放贷款所致[73] - 其他应付款为1883.63万元,占比1.33%,较之前减少1.35%,主要系偿还借款、支付往来款等所致[73] - 其他流动负债为3984.34万元,占比2.82%,较之前减少2.32%,主要系年末已背书或贴现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所致[73] - 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 286696432.96元,母公司净利润 - 149821260.61元[1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余额为 - 1107783844.26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为 - 21162171.47元[118] 审计与报告意见 -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 - 独立董事陈勇、杜鹃无法保证2022年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6] -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将采取措施消除影响[150] 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9] - 2021年度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17] - 分配预案股本基数288549669股,现金分红总额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0.00%[118]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18] 行业市场情况 - 预计至2026年全球中小尺寸显示面板总出货量将达33.96亿片,智能手机显示面板约18.77亿片[21] - 国内显示面板出货量由2016年436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10020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将达12120万平方米[22] - 2022年TFT LCD面板出货量年同比下降25%,车载TFT LCD面板出货量小幅增长4%至1.95亿片[23] - 2022年采用OLED面板的手机渗透率约47.7%,2023年将达50.8%,2026年预计超越六成[23] - 2022年中小型尺寸AMOLED整体出货量为7.62亿,同比下降6%[23] - 预计2023年全球OLED面板销售额为3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出货量下降1%[23] - 2022年三星在中小型尺寸AMOLED面板占56%市场份额,京东方占比12%[24] - 2022年全球OLED设备支出规模达103亿美元,同比增加80.7%[24] - 预计AMOLED行业设备市场规模2024年达约866亿元,2025年Mini LED、Micro LED行业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70亿元[24] - 2022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为8.7亿片,预计2027年达12.2亿片,CAGR为6.9%[25] - 近年是OLED后段模组生产设备行业景气时期,后段模组设备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26] - 国内平板显示模组设备厂商凭借优势逐步替代国外设备企业,带动产业市场扩张[26] - 平板显示模组生产设备制造行业随宏观经济呈周期性波动[26]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是能提供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企业,在细分领域有较强竞争力[26] - 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目标超过70%[28] - 公司以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为主线,核心业务为3C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33] - 公司掌握LCD、OLED等技术,实现国内主流OLED面板和模组厂商全覆盖[33] - 公司正持续调整及逐步退出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33] - 公司3C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产品用于3C模组精密组装、生产、检测[33] - 公司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产品用于汽车发动机等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33] - 人口老龄化是3C制造业自动化的长期驱动因素,制造业对智能化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需求旺盛[34] - 5G技术商业化带动终端设备产业,拉动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需求[34] - 未来几年是OLED显示设备投资周期,OLED面板产能将快速释放,渗透率将进入增长期[34] - 公司平板显示行业国产替代率逐步提升,国内面板企业扩产拉动平板显示模组设备需求[34] - 公司具备核心技术优势,拥有与成套智能制造装备方案解决密切相关的技术[35] - 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客户资源,产品覆盖国内主流厂商及终端客户[35] - 深圳鑫三力被认定为“广东省OLED显示模组关键制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了产品开发平台[35] - 公司与绵阳京东方签订重大销售合同,合同总额11050.27万元,本期履行金额6314.44万元,累计确认销售收入6314.44万元[43] - 2023年公司将缩减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装备业务,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装备业务[82] - 公司将加速推进九天中创股权回购事项[82] - 2023年公司将增加后段模组制程工艺品类,加大高端高毛利产品销量及占比[82] 研发情况 - 多个研发项目结项,如适用于半导体设备的高精度高响应力控技术开发等[53]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产品缺陷检测算法开发项目在进一步验证中,目标检测准确率99.7%[53] - 基于真空环境的高速组装设备组装精度达50微米[54] - 超精密邦定设备压力1500N,精度3微米,适用于硅基OLED [54] - 二代在线点胶机完善自动上下料、自动送料功能[54] - 用于半导体前段分选设备精度25微米,T/T为65ms [54] - 点胶检测一体机实现全自动点胶、检测、固化工艺[54] - 真空加热压差贴合机可将膜材贴合到360度任意弧面轮廓上[54] - V型态真空贴合装置可降低折叠屏裂纹、橘皮等不良现象[54] - 全自动直线式多通道贴附软件提升贴附精度和设备工作效率[57] - 全自动等离子清洗机可解决技术封锁问题,代替进口设备[58] - 自动精度检测机检测准确率高、速度快,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59]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228人,较2021年减少19.72%,占比28.25%,较2021年上升2.57%[62]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90103100.8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01%,较2021年的14.87%显著提升[62] 公司治理 -
智云股份(300097)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36.56%,归母净利润上升56.18%[7]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3.49亿元,较上年下降39.76%[8]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0.85亿元,较上年下降27.13%[8] - 冲回2021年根据审定后的净利润确认的九天中创业绩补偿金额11,801.06万元,相应的归母净利润减少11,801.06万元[8] - 2022年营业收入为450,242,410.16元,同比下降36.56%[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696,432.96元,同比增长56.18%[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870,127.32元,同比增长75.41%[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76,137.04元,同比增长132.74%[15]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9元,同比增长56.39%[15] - 2022年资产总额为1,413,646,335.74元,同比下降24.98%[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852,576.38元,同比下降34.03%[15] - 2022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434,307,329.33元,同比下降37.4%[1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487,723.41元,同比下降95.66%[18]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355,274.56元,同比增长102.41%[18]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下降36.56%[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亿元,同比增长56.18%[34]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39.76%[34]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收入0.85亿元,同比下降27.13%[34] - 2022年营业收入为450,242,410.16元,同比下降36.56%[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69.64万元,同比增长56.18%[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7.61万元,同比增长132.74%[36] - 总资产为141,364.63万元,同比下降24.98%[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85.26万元,同比下降34.03%[36] - 自动化装备业营业收入为434,393,597.58元,同比下降37.38%,毛利率为25.94%[37][38]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营业收入为348,900,724.41元,同比下降39.76%,毛利率为28.80%[37][38]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营业收入为85,406,604.92元,同比下降27.13%,毛利率为14.28%[37][38]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为135,388,919.37元,同比下降29.11%,毛利率为25.96%[37][39]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为62,815,114.40元,同比下降49.71%,毛利率为36.43%[37][39] - 2022年自动化装备业务成本较2021年下降35.03%[46] - 平板显示模组设备直接材料成本从346,228,063.68元降至208,108,992.06元,下降39.89%[45] - 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直接材料成本从56,929,395.26元降至40,226,796.18元,下降29.34%[4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41,937,782.05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3.74%[48]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05,115,047.32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2.00%[48] - 销售费用较2021年减少15.94%,减少16,122,371.04元[49] - 管理费用较2021年减少25.09%,减少34,625,264.37元[50] - 财务费用较2021年减少32.18%,减少7,588,841.13元[51] - 研发费用较2021年减少14.46%,减少15,229,623.38元[52]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较2021年减少19.72%[62]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8.25%,较2021年上升2.57%[62][63]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90,103,100.8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01%,较2021年上升5.14个百分点[62]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58,545,399.94元,同比增长10.41%[64]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33,569,262.90元,同比下降3.89%[64]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976,137.04元,同比增长132.74%[64]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3,217,673.39元,同比下降79.91%[64]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4,310,361.16元,同比下降41.34%[64]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11,444,000.00元,同比下降30.05%[64]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29,319,601.65元,同比下降22.71%[64] - 2022年度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696,432.96元[1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余额为-1,107,783,844.26元[116]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为807人[113]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为1,315人[113]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12人[113] - 劳务外包的工时总数为525,775小时[115] - 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为24,221,504.71元[115] - 公司2022年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为26,666.83万元[172] - 公司2022年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17,951.48万元[172] - 公司2022年审批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为31,500万元[172] - 公司2022年子公司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为3,478.53万元[173] - 公司2022年子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475万元[173] - 公司2022年审批子公司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为500万元[173] - 公司2022年实际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37.51%[173] - 公司2022年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债务担保余额为2,475万元[173] 业务发展 - 公司核心产品为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系半导体分支领域之一[21] - 全球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至2026年将达33.96亿片,其中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将达约18.77亿片[21] - 国内显示面板出货量由2016年4,36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10,020万平方米,预计至2025年将增长至约12,120万平方米[22] - 2022年,手机市场AMOLED面板进一步取代TFT LCD面板,导致TFT LCD面板出货量年同比下降25%[23] - 2022年,车载TFT LCD面板出货量小幅增长4%至1.95亿片[23] - 2022年,中小型尺寸AMOLED的整体出货量为7.62亿,同比下降6%[23] - 2022年,全球OLED设备支出规模达103亿美元,同比增加80.7%[24] - 预计2024年后AMOLED行业设备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到达新的顶峰约866亿元[24] - 预计到2025年Mini LED、Micro LED行业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70亿元[24] - 2022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为8.7亿片,预计到2027年出货量将达到12.2亿片,CAGR为6.9%[25] -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定制化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在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装备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均具有较强竞争力[4] - 公司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装备邦定、点胶、检测类等产品在国内厂商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通过国际一流企业认证,客户覆盖了众多国际、国内一线终端品牌在国内的主要模组或面板供应商[4] - 公司核心业务为3C平板显示模组设备业务,已在平板显示模组设备领域的邦定、点胶、贴合、折弯等多个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掌握LCD、OLED、Mini LED和Micro LED等技术,并已实现了国内主流OLED面板厂商和模组厂商的全覆盖[33] - 公司正在持续调整及逐步退出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该业务短期内难以有业绩回报[33] - 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之下的“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所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重点支持的重点产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5] -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5] -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70%[28] - 2021年,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2021-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对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和净化室配套系统、生产设备零配件,以及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28] -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29] - 2019年,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子纸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面板产业用玻璃基板、电子及信息产业用盖板玻璃等关键部件及关键材料列为信息产业中的鼓励发展项目[30] - 公司决定有序缩减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装备的生产销售,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34] - 公司采取前置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提前布局OLED及半导体相关业务领域[34] - 公司积极开展分布式生产模式,以就近客户、贴近服务为原则设立研发生产基地[34] - 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并掌握了成套智能制造装备方案解决密切相关的加工装配检测技术[35] - 公司产品已实现国内主流面板厂商的全覆盖及主流模组厂商、终端客户的覆盖[35] - 深圳鑫三力被认定为“广东省OLED显示模组关键制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 - 公司计划在2023年有序缩减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装备的生产销售,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同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装备业务[82] - 公司将积极把握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产业发展机会,增加后段模组制程工艺品类,加大高端高毛利产品销量及占比[82]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加速推进完成九天中创股权回购事项[82] - 公司将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则,深化内控合规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82]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加大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储备和新工艺验证,不断推动研发创新和技术能力提升[8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内容存在异议声明,独立董事陈勇和杜鹃无法保证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2][3][4][5][6] -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7]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9]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16] -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日期为2023年04月28日,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比例均为100.00%[124] -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包括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124][125]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123] - 公司持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独立董事、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122]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7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84]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人[84] - 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2.90%,于2022年05月19日召开[87] - 公司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1.47%,于2022年05月23日召开[87] - 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9.79%,于2022年07月14日召开[87] - 公司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
智云股份(300097)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8 00:00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126.20%,主要因设备验收体量增长[7][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324.56万元,同比增长49.46%[7] - 营业成本6911.99万元,同比增长80.25%,因设备验收体量增长,收入、成本同步增加[10] - 其他收益124.86万元,同比下降51.43%[10] - 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32.23万元,下降51.43%,因政府补助减少[11] -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39.02万元,增长60.71%,因长期股权投资损失下降[11] - 信用减值损失 - 1223.95万元,同比增长376.01%[10] - 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1667.39万元,增长376.01%,因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11]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011417891亿元,较上期的4867.922418万元大幅增长[19]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为1.2741036265亿元,较上期的1.0203687025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464.10万元,上年同期为-4914.90万元[20]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8元,上年同期均为-0.16元[21]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91.43万元,同比增长240.58%[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705.08万元,下降33.17%,因销售回款减少[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10113.09万元,下降46.76%,因采购支出和税费减少[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1331.14万元,下降93.63%,因减少在建工程投入[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减少9929.6万元,下降100.00%,因未新增银行贷款[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7169.23万元,下降81.92%,因贷款频次降低[12]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1.43万元,上年同期为-1416.58万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63万元,上年同期为-1421.77万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81.89万元,上年同期为1178.48万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994.75万元,上年同期为1.95亿元[22] - 2023年第一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583.46万元,上年同期为1.40亿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929.60万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025.77万元,上年同期为7208.70万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01.21万元,上年同期为1823.66万元[23] 资产负债情况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663.07万元,较期初下降63.91%,因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 - 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5664.51万元,较期初增长200.72%,因子公司增加非金融机构借款[10]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3322.20万元,较期初下降33.33%,因偿还长期借款本金[10] - 租赁负债期末余额为0,较期初下降100.00%,因租赁负债重分类到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5588.058482万元,较年初的5350.391415万元有所增加[1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9094780652亿元,较年初的1.8739545944亿元略有增长[1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存货期末余额为5.212982512亿元,较年初的5.0889614681亿元有所上升[18]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8686214254亿元,较年初的1.9917464303亿元有所减少[1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为13.9716553224亿元,较年初的14.1364633574亿元略有下降[18]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9390472101亿元,较年初的5.1523598026亿元有所减少[19]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0136人[13] - 谭永良持股比例为12.94%,为第一大股东[13] 股权交易与担保情况 - 公司将持有的九天中创75.7727%股权以3.2032409788亿元回售,2023年4月14日收到首笔6203万元回购款[16] - 截至目前,公司现存对九天中创担保本金余额为1800万元,股权回购完成后将形成新增关联担保[16]
智云股份(300097) - 2015年9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8 11:1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15年9月7日15:30 - 17:00 [7] - 会议地点在智云股份董事会办公室 [7] - 会议由国泰君安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吕娟主持 [7]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CEIC、爱建自营、百毅资本等多家机构 [2][3][4][5][6][7] 公司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 发展规划 - 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发展主线,围绕智能装备、机器人应用、人工替代和工业4.0领域,巩固现有业务,践行革新战略规划、优化业务布局、推进转型升级思路 [8] - 通过跨行业产业并购进入新行业,以新并购企业为核心,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建立多企业独立运营、多行业协同发展的集团化架构 [9] 战略布局 - 本年度实施收购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已更名)和深圳市鑫三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两项对外投资并购事项,吉阳并购完成,鑫三力收购处于报证监会审核阶段 [9] - 未来以“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3C行业”为发展主线,拟打造“南北智云” [9][10] - 北智云以母公司及两个控股子公司为主体,保持传统汽车业务平稳发展,抓住产业政策和市场机遇转型开拓新业务 [10] - 南智云拟在东莞松山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智云南方研发基地”,若重组成功,母公司与鑫三力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与吉阳、鑫三力组成南智云,实现全产业链整合与发展,并成立两个事业部支持北智云业务 [10][11] - 围绕南智云核心业务开展对外投资,拟在昆山投资设立控股公司,在厦门投资设立参股公司 [11] 业绩预期与展望 - 若智云与鑫三力重组成功,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未来两年后智云集团将有3 - 4亿利润支撑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11] 问答环节要点 鑫三力财务与成本情况 - COG、FOG设备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0% - 50%,个别订单超50%,净利润约22% [12] - 外购件占成本比例无具体统计,如一台80万设备成本30 - 40万,其中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是外购件 [12] 市场影响与应对 - 3C行业施行成本管控,人工招聘难、离职率高,鑫三力人工替代设备有市场机会 [13] 股价与定增情况 - 公司对鑫三力未来有信心,定增价格不调整,争取重组尽快过会 [13] 股权安排与资金计划 - 若鑫三力收购成功,合资公司智云占65%股权,鑫三力及其技术团队占35%股权,是为激励核心员工、维护团队稳定 [14] - 设立合资公司计划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因重组现金支付和东莞建设项目有资金需求,不排除未来再融资 [14] 产品技术情况 - 鑫三力现阶段主导产品为单机,不涉及使用麦斯软件,粒子检测设备相关软件与大学联合开发并签排他协议 [15] 产品优势与原因 - 鑫三力做COG、FOG、粒子检测优势是产品性能稳定、不合格率低、选用高端配置 [15] - 产品性能稳定原因是设计技术积累完善,追求完善设备,与客户反复试验,技术标准看齐甚至超过进口设备 [15] 业务拓展情况 - 邦定设备在屏幕、指纹识别、镜头、可穿戴手表领域有应用,四大板块粒子检测和性能检测可拓展 [16] 收购风险情况 - 最初担心业绩承诺不能实现,后对鑫三力业绩有信心 [16] - 担心文化整合与管理升级风险,智云将结合自身经验与鑫三力管理团队探讨整合思路 [16]
智云股份(300097) - 2016年4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9:21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16年4月27日16:00 - 17:00,地点在智云股份第一会议室 [5] - 参会投资者来自安信证券、安盛平安保险等56家单位 [2][3][4][5]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长谭永良和董事会秘书任彤 [5] - 会议由安信证券邹润芳主持,围绕吉阳股权转让、非公开发行股份、公司事项、战略规划及投资机遇交流 [5] 吉阳股权转让情况 合作背景 - 2014年末公司与经营困难的吉阳接触,合作解决其资金问题,收购后派驻员工并进行资源嫁接整合 [6] 转让原因 - 经营管理理念分歧,一年半磨合未达成发展共识,未来适合非股权业务和技术合作 [6] - 吉阳2015年未达业绩承诺,2016年一季度亏损500多万元,盈利能力未改善,业绩有不确定性 [7] - 交易对方拟2亿元收购公司持有的吉阳55.6911%股权,价格理想,转让收益可观,可为公司引入资源 [7] 锂电业务战略布局 市场定位 - 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做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筛选下游客户,转移销售重心至与汽车厂关联的电池生产厂 [8] 产品选择 - 发展圆柱、方形、软包电池及PACK、模组等智能生产线,筹建PACK工厂,打造工业4.0样板工程 [8][9] 产业合作 - 以大连为中心,与国际锂离子电池设备技术专家团队“合资 + 合作”,建立产业平台,引进技术和人才,打造产业园 [9] 提问交流环节 业务切入与规划 - 通过组建新公司和团队开展摄像头、指纹模组业务,搭建贴片、贴合、机器人三个技术部,设备研发有进展 [10] - 鑫三力产品与北智云基本不重复,新能源以北方智云为主,3C以南方智云为主,3C装备批量产品安排在北方生产 [10] 锂电技术与竞争优势 - 高端定位,做样板工程,只做符合样板的项目;与国际排名靠前厂商合作;依托北方智云制造实力 [11] 业绩预期 - 借助鑫三力和新团队实现业绩快速增长,未来两年客户业务规模放量将带动设备需求,产品产量全部实现后业绩或跨域式增长 [11][12] 非公开发行时间 - 公司将在证监会核准后6个月内完成发行工作,战略布局和业绩预期以非公开发行成功为前提 [12]
智云股份(300097) - 2017年6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5:26
公司概况 - 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领先的成套智能化装备系统方案解决商,注册资本约2.69亿元,总资产余二十亿元 [3] 主营业务板块 3C智能制造装备板块 - 公司通过收购鑫三力进入该领域,产品具备国际技术水平,已通过国际一流企业认证 [3] 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板块 - 2015年切入该业务,2016年调整发展方向为提供锂电池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从生产线中段设备制造着手,掌握圆柱、软包、方形电池及模组Pack设备关键技术,已取得一条200ppm的18650锂电池自动装配线订单,预计年内交付 [3][6] 传统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板块 - 为国内诸多汽车生产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动力总成相关检测、清洗过滤、装配、物流搬运等设备,客户关系稳定,竞争力较强 [3] 子公司鑫三力情况 主要产品 - 有全自动COG及全自动FOG等高精密邦定类设备、全自动分胶机等,已深度布局OLED设备、柔性屏设备等并具备供货能力 [4] 客户拓展 - 客户包括境内外主要面板厂和模组厂,产品覆盖苹果、华为等一线品牌在国内的主要供应商 [4] 重大合同进展 - 签订的两笔重大经营合同标的设备基本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将陆续验收 [4] 行业优势 - 技术储备领先国内同行1 - 2年,产品质量认可度和市场份额高,在精密点胶类等设备市场有技术优势,进口替代空间大,产品与进口产品技术、质量相当,但价格、服务响应速度优势明显 [5] 行业趋势及公司应对 OLED技术发展趋势 - 全球OLED行业处于“供给决定需求”阶段,2017 - 2020年国内外投资将进入高峰期,下游客户需求有望爆发,公司具备相关设备供货能力,样机已进入国内主要客户试用,预计优先受益 [5][6] 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竞争优势 - 团队和技术方面,有国际化团队并引进顶尖团队,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价格方面,以圆柱形200ppm为例,较韩国进口线便宜30%;客户及渠道方面,发挥新能源与汽车业务协同优势拓展客户,增加客户粘性 [7] 传统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规划 - 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将整合现有业务链稳定业务规模,发挥两板块业务协同效应,利用积累的人员和渠道拓展新能源业务客户 [7][8] 公司激励与融资情况 股权激励计划 - 2017年1月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3C业务板块核心员工123人股票期权400万份,约占股本总额的2.68%,授予价格30.73元/股,行权条件为2017 - 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70%、140%、210% [8] 非公开发行情况 - 2017年5月8日取得证监会核准批文,发行工作积极推进中,募投项目参照公开披露文件 [9]
智云股份(300097) - 2017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9:48
公司概况 - 智云股份1992年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4] - 公司以智能制造为主线,围绕自动化装备等领域,践行“革新战略规划、优化业务布局、推进转型升级”思路 [4] 业务板块 传统汽车智能制造装备 - 主要产品为汽车动力总成相关非标自动化设备,为国内诸多汽车厂商提供服务,客户关系和业务规模稳定 [5] 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 - 致力于锂电池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从中段设备制造入手,发展高端中段设备业务 [5] - 走国际化、高端化路线,引进自动化装配线,计划立足中段推动前段发展,未来做锂电产业整线集成 [9] 3C智能制造装备 - 现有bonding、点胶、检测类产品达国际技术水平,通过国际一流企业认证,核心客户为高端客户,覆盖众多一线品牌供应商 [5] - 深度布局的OLED、柔性屏、3D贴合等设备有领先技术优势和规模化成长空间 [6] 鑫三力相关情况 产品与应用领域 - 主要产品围绕触控显示产品,有全自动COG及FOG等高精度邦定类设备、全自动分胶机等,应用于触摸屏等领域 [6] 产能 - 2017年达到15 - 20亿产能,2018年可确保20多亿生产能力的资源配置已完成 [7] 利润率 - 对标日韩领先企业,产品在维持利润基础上有价格优势,因大客户定制化及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附加值较高 [7] 合作情况 - 2016年开始为京东方、深天马主力生产线供应设备,后续将深度合作 [8] 订单结构 - 2017年50%订单来自大客户,预计未来大客户订单量增长,占未来订单总份额约30% [8] OLED设备需求 - 目前相关设备以韩国为主,OLED柔性屏工艺未放量,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放量,公司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供货能力 [8] 行业相关情况 3C模组设备行业成长驱动力 - 设备行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人工转自动化是刚性需求 [6] - 手机出货量大、更新换代快且内部结构变化,设备需更换升级 [6] - 面板产能由国外转移至国内,中国将占据95%以上触控显示屏份额 [7] - 新应用技术(如OLED投资额达3 - 4千亿)将使公司业务深度收益 [7] 锂电池行业情况 - 国内厂商在中下端产品及技术供给能满足基础产能,但达不到高效率、高精度,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和全线集成需求,替代进口空间大 [9] - 行业因补贴政策存在无效产能,但新能源整车发展带动电池领域扩张,供不应求趋势下厂商格局将变化,厂家数量减少,单体规模几何级增长 [10] 新能源业务客户拓展 - 通过资本和资金合作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已初见成效,利用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粘度,开拓新能源装备业务渠道并拓展规模 [10]
智云股份(300097) - 2017年8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09:14
公司概况 - 证券代码 300097,证券简称智云股份,全名为大连智云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1][2] - 2017 年 8 月 29 日 13:00 - 13:30 通过中信证券电话会议系统召开投资者关系活动,参与单位包括中信证券、华夏基金等多家机构 [2][3] - 接待人员有董事长谭永良、董事会秘书史爽、3C 业务板块负责人师利全、新能源业务板块负责人任彤 [3] 业务布局 - 以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为主线,形成传统汽车、新能源、3C 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业务板块,构建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3][4]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传统业务板块 - 管理机构重大调整,深化完善事业部制运行管理体系,订单稳定,毛利回升,预计全年业绩同比增长 [4] 新能源业务板块 - 是国内首家能生产 200ppm 圆柱电池生产线的厂商,第一条 18650 电池生产线设备发货完成,示范效应明显,有望下半年持续接单 [4] - 积极储备软方型、软包电池生产线等技术,控股子公司昆山捷云承接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线订单,未来有望成利润贡献单位 [4] 3C 业务板块 - 子公司鑫三力是业绩重要贡献单位,上半年推进大客户策略,布局新兴产品,优势业务增长良好,强化行业领先优势 [5] 业绩情况 - 2017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42 亿元,同比 +81.04%;营业利润 7000 万元,同比 +46.88%;归母净利润 5609.02 万元,同比 +10.15%;扣非净利润 5615.45 万元,同比 +328.73% [5] - 半年报给出 1 - 9 月份业绩指引,归母净利润区间 1.65 - 1.70 亿元,同比 +237 - 266%,原因是鑫三力大客户部分订单将验收确认收入等 [5][6] 问答环节要点 经营业绩季节性 - 受行业特征、客户结构影响,公司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布不均衡、前低后高,经营业绩有季节性波动 [7] 鑫三力新兴设备 - 高精度 bonding 设备和精密点胶设备是优势产品,已获大客户认可 [7] - 深度布局 OLED、柔性屏等设备技术及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 [7] - OLED 方面,技术储备完成,已形成部分订单,预计 2018 年设备需求放量;全面屏方面,鑫三力处样品阶段且具备量产能力;3D 贴合设备样机开发完成,产能已储备 [7][8] A 客户产业链订单 - 2015 年前未与 A 客户合作,今年接到订单属“旺季”,预计明后年设备端订单规模不减或增大,未来 3 - 5 年公司高速增长 [8] COF 产品 - 今年有 COF 产品出货,但数量不多 [8] 3C 设备领域周期 - 研发提前 1 - 2 年,设备制造周期 1 - 3 个月,收入确认大客户半年左右,小客户 2 - 3 个月左右 [8][9] 3C 领域设备价值量 - 新工艺、新产品对设备要求提高,设备量和附加值大幅增长,如 OLED 屏所需 bonding 设备数量多于传统 LCD 屏,单机价值量可能翻倍或多倍增长 [9] 国内竞争情况 - 参与上市公司增多,竞争激烈,但市场蛋糕大,不存在恶化情况,鑫三力在国产设备市场份额较大,但在后道设备市场占比小,各厂商有机会 [9] 3C 业务其他子公司 - 全资子公司东莞智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部分 3C 设备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多种产品完成研发试制,部分量产及形成订单,未来将与鑫三力整合协同发展 [10] 新能源业务现状及展望 - 处于起步阶段,引进国际团队,强化技术优势,丰富业务及产品结构 [10] - 第一条 200ppm 的 18650 电池生产线运抵客户现场,将完成装配调试,推进产品和客户升级 [10] - 拟对全资子公司增资、更名并变更经营范围,新公司将促进战略布局实现 [10]
智云股份(300097) - 2018年1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8:26
公司概况 - 鑫三力始创于2005年,2015年成为智云股份全资子公司,拥有员工800余人,其中研发设计160余人,售后生产300余人 [3] - 鑫三力专注于LCM模组组装设备研发,提供完整LCM整线解决方案,拥有8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多家知名厂家提供设备 [3][4] 研发成果 - 2015年研发出22寸大尺寸COG、FOG全自动邦定设备,领先推出全自动AOI检测、全自动背光组装等设备 [4] - 2016年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全自动三边封胶机并量产,研发出适用于AMOLED产品的全自动COG并量产 [5] - 2017年自主研发的邦定及点胶设备获国际一线品牌客户认证,研发出适合全面屏产品的COF、FOF全自动冲切、邦定产品 [5] 业务影响与订单拓展 - “苹果”砍单对设备端需求基本无影响,设备订购量按峰值产能确定,行业前段固定资产投入已完成,后段投入将延后,未来屏幕更新替换需求持续 [5] - 2017年完成大客户订单,提升团队核心能力,业务推广变主动,客户认知度和信任度提高,对三星正式供货,预期未来增量快 [6] 产品拓展 - 邦定类和点胶类设备有绝对优势,检测设备已供货并获认可,将完善贴合、贴片类设备,实现整线供货能力 [6] - 已完成大尺寸屏幕设备前期研发,主要产品有邦定类、点胶类和检测类设备 [7] 市场增长机会 - 以三星、京东方为代表的厂商对显示屏行业大量投入资金 [7] - 手机微创新(全面屏、OLED屏幕替代)带来设备需求 [7] - 传统触控显示模组公司产线人工替代、老旧设备替换的存量需求 [7] 工艺研发 - 2015年开始与客户联合开发窄边框点胶设备 [7] - 2016年为全面屏模组邦定、点胶研发方案,首家推出COF切冲、COF邦定、FOF邦定、窄边框三边封胶、异型点胶设备及全面屏整线方案 [8] - 2017年研发异型点胶自动化设备,已在众多客户量产 [8] 行业竞争与进口替代 - 行业规模大,鑫三力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客户黏度,提高产品研发超前能力和生产研发综合配套能力,竞争对手为日韩厂商 [8] - 邦定类设备中,国产设备占比约20 - 30%,鑫三力在国产设备中占超70%份额,预计未来三到四年国产邦定类设备市场占有率有望达50% [8] 股权问题 -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协议转让部分股权及后续计划,以公司公开披露文件为准 [9]
智云股份(300097) - 2018年1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8:22
业绩相关 - 2017年度预计盈利17300万到20090万之间增幅在86%到116%之间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增幅是407% - 489%[3] - 2017年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营业收入增长和综合毛利率水平提高[3] - 2017年第四季度业绩相对较低受订单确认周期研发和销售费用传统业务减亏幅度及股权激励成本摊销影响[4] - 保守预计2018年业绩仍将保持较高增速[4] 业务规划相关 - 2018 - 2021年公司将完善治理结构发挥3C业务板块主力军作用整合优化传统汽车和新能源业务板块寻找新业务增长点如布局半导体行业[5] - 公司3C业务未来增长空间主要来自LCD和OLED新增市场空间A客户相关业务下游产品微创新和存量设备更新自动化升级等方面未来三年覆盖领域新增市场空间约800亿元[5][6] 竞争优势相关 - 鑫三力虽面临日韩厂商竞争但技术水平已持平甚至在某些领域更优研发能力领先客户覆盖广具备整线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产品下游涉及多种领域且产品技术升级价值量提升[6] - 公司在后段设备市场具备部分工序核心竞争优势2018年将完善其他工序设备实现自主研发后段整线能力在技术上与日韩厂商无劣势在价格本土化服务和技术交流方面优势明显[7] 客户相关 - 公司注重客户结构管理覆盖除LG外数十家知名客户发展不依赖大客户2018年营收贡献大的仍可能是邦定点胶检测类设备半导体设备有望实现销售[8] 业务周期相关 - 公司3C业务一般产品研发在前商务谈判后生产交货验收周期约五个月大客户定制化设备周期更长[8] 技术应用相关 - 公司设备应用视觉相关技术且较为成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