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星科技(301252)

搜索文档
同星科技: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4-04-14 15:40
业绩数据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80,065,534.42元[6]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13.53亿元,期初为6.39亿元,增长约111.74%[19]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合计5.34亿元,期初为4.40亿元,增长约21.30%[19]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3.37亿元,期初为2.80亿元,增长约20.19%[19]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536.36万元,期初为1019.15万元,下降约47.37%[19] - 2023年末负债合计5.40亿元,期初为4.51亿元,增长约19.62%[19] - 2023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1.50亿元,期初为4.68亿元,增长约145.60%[19] - 2023年末资产总计16.90亿元,期初为9.19亿元,增长约83.89%[19] - 2023年末短期借款6.40亿元,期初为7251.85万元,增长约782.99%[19] - 2023年末应收账款2.88亿元,期初为1.95亿元,增长约47.37%[19] - 2023年末股本8000万元,期初为6000万元,增长约33.33%[19] - 本期营业总成本为722,298,067.75元,上年同期为846,242,837.33元[22] - 本期营业成本为745,763,923.07元,上年同期为634,825,419.40元[22] - 本期税金及附加为5,109,781.53元,上年同期为5,249,737.47元[22] - 本期销售费用为19,669,528.48元,上年同期为15,822,329.80元[22] - 本期财务费用为 - 6,681,494.90元,上年同期为324,727.23元[22] - 本期其他收益为10,241,058.33元,上年同期为8,671,049.05元[22] - 本期投资收益为3,070,579.53元,上年同期为3,240,334.33元[22] - 本期营业利润为138,375,881.44元,上年同期为94,690,968.90元[2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为119,411,654.09元,上年同期为84,315,000.27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本期均为1.67元,上年同期均为1.41元[22] - 本期营业收入为694,101,469.16元,上年同期为831,450,528.32元[24] - 本期持续经营净利润为71,250,736.29元,上年同期为100,092,258.48元[24] - 本期利润总额为111,840,550.17元,上年同期为78,212,241.62元[2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05,144,957.31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17,331,617.67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87,813,339.64元[9] 审计相关 - 审计认为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2023年12月31日财务状况及2023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 - 因营业收入是关键业绩指标,可能存在管理层不恰当确认收入风险,将收入确认列为关键审计事项[6] - 因应收账款金额重大且减值测试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将应收账款减值列为关键审计事项[9] 公司运营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制冷相关产品销售及制冷系统管组件受托加工服务[6] - 公司股票于2023年5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34] 税收政策 - 公司2023 - 2025年度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计缴[142] - 天津汉亚公司和合肥同星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按20%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至2027年12月31日[142] - 增值税税率为13%、9%、6%、5%,出口退税率为13%[145] 项目进展 - 冷链物流系统环保换热器及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预算13,789.23万元,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38.80%[177]
同星科技: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核查意见
2024-04-14 15:40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31.48元/股,募集资金62960万元,净额56016.28万元[1] - 超募资金为27084.33万元[11] 资金使用情况 - 本期项目投入16834.3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742.36万元[4]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6834.32万元,已累计投入16834.32万元[10] - 公司使用81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于2023年7月24日支付完毕[11] - 公司使用4340.43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于2023年9月完成置换[11] 项目投资进度 - 冷链物流系统环保换热器及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投入5350.32万元,投资进度38.80%[10] - 轻商系统高效换热器产业化项目投入1399.89万元,投资进度13.61%[10]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1984.11万元,投资进度40.84%[10] 资金结余与管理 - 应结余和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均为39924.32万元,差异为0[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5个募集资金专户,合计余额399243188.65元[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18984.33万元超募资金(不含利息)未明确用途[11] - 公司同意使用不超过4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12] 其他情况 -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出现异常情况[13]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况[15] - 本年度,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不存在重大问题[16]
同星科技(301252)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14 15: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同星科技,代码301252[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张良灿[16]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新昌县新昌大道东路889号,原注册地址位于新昌工业园区凤凰路10号[16] - 董事会秘书是梁路芳,证券事务代表是潘晨曦[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 [1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9] - 签字会计师姓名为陈瑛瑛、吴一鸣[19]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21.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1.63%[20]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1.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73%[20]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5.63万元,同比下降93.84%[20]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1.67元/股,同比增长18.4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96%,同比下降5.94%[20]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898.15万元,较2022年的127.30万元大幅增加[27] - 分季度看,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最高,分别为2.95亿元和4758.67万元[2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06.55万元,同比上升21.16%,净利润11941.17万元,同比上升41.63%[4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06.55万元,同比上升21.16%,营业利润13,837.59万元,同比上升46.13%,净利润11,941.17万元,同比上升41.63%[57] - 制冷零部件及产品收入774,951,413.02元,占比79.07%,同比增长19.44%;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收入151,826,548.57元,占比15.49%,同比增长24.51%;其他业务收入53,287,572.83元,占比5.44%,同比增长39.63%[58] - 境内收入897,984,904.47元,占比91.62%,同比增长27.52%;境外收入82,080,629.95元,占比8.38%,同比下降21.64%[58] - 通用设备制造业毛利率23.91%,同比增加2.39%;制冷零部件及产品毛利率24.95%,同比增加0.97%;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毛利率10.93%,同比增加0.92%;其他业务收入毛利率45.70%,同比增加29.25%[59][60] - 2023年通用设备制造业销售量980,065,534.42元,同比增21.16%;生产量1,006,845,951.34元,同比增25.88%;库存量100,937,736.10元,同比增33.20%[62] - 2023年通用设备制造业材料成本575,777,836.14元,占比77.21%,同比增17.57%;人工成本79,926,388.16元,占比10.72%,同比增25.69%[64] - 2023年制冷零部件及产品能源成本6,635,850.61元,占比0.89%,同比增29.01%;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材料成本109,374,084.57元,占比14.67%,同比增25.37%[65]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508,754,314.26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1.91%;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297,599,039.03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43.72%[66] - 2023年销售费用19,669,528.48元,同比增24.31%;管理费用46,446,573.87元,同比增13.48%[68] - 2023年财务费用 -6,681,494.90元,同比降2,157.57%;研发费用35,934,525.28元,同比增42.90%[68]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35,934,525.28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7%,较2022年的25,146,901.45元及3.11%有所提升[71]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26人,较2022年的100人增长26%,占比从9.87%提升至11.25%[71] - 研发人员学历中本科人员较2022年增加120%,博士增加50%;年龄构成中30岁以下人员增加228.57%[71]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733,445,771.58元,同比增长17.44%;流出小计731,989,473.09元,同比增长21.82%;净额1,456,298.49元,同比减少93.84%[74]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349,146.50元,同比增长311.85%;流出小计57,897,070.57元,同比增长172.60%;净额 -39,547,924.07元,同比减少135.63%[74]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99,788,673.72元,同比增长452.04%;流出小计96,841,861.43元,同比减少19.67%;净额602,946,812.29元,同比增长9,618.51%[74] - 投资收益3240334.33元,占利润总额2.34%;资产减值 -9007319.71元,占比 -6.52%;其他收益10241058.33元,占比7.41%[79] - 2023年末货币资金640377138.88元,占总资产37.89%,较年初比重增加30.00%,系完成IPO募集资金到账[80] - 2023年末应收账款287813339.64元,占总资产17.03%,较年初比重减少4.22%[80] - 2023年末存货114975187.29元,占总资产6.80%,较年初比重减少2.87%[80] - 报告期投资额57897070.57元,上年同期21239097.09元,变动幅度172.60%[85] - 2023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2960万元,净额56016.28万元,本期已使用16834.32万元[88]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100279879.10元,期末153879831.88元,本期计提减值 -527346.38元[83] - 期末货币资金受限账面余额27769126.43元,应收票据受限账面余额133031163.37元[84] - 固定资产受限账面价值8284293.59元,无形资产受限账面价值2938776.43元[84] - 应收款项融资受限账面价值67604962.03元,受限资产合计账面价值232976763.68元[84] 行业情况 - 轻商制冷设备行业发展向好,2023年中国轻型商用制冷产品销售总量1776万台,同比增长7.9%[33] - 轻商制冷设备应用范围将扩大,制冷系统优化成新研发方向[33] - 未来机会在于向环保型制冷剂转换、高能效比产品标准升级及新颖产品开发[33] - 2023年轻型商用制冷设备内销量1009万台,同比增长8.4%,智慧零售和商厨冷链场景增长显著[35] - 预计2024年中国轻型商用制冷产品销售量1846万台,同比增长3.9%[38]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品为制冷及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30] - 公司已有翅片式换热器产品逾2000种,具备年产800万个的生产能力[41]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轻商制冷、家用制冷、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41] - 公司与海尔、海信、美的等下游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1] - 公司盈利模式以客户订单或排产计划为导向组织生产销售[44] - 公司采购模式以以销定购为主,适度备货[45] - 公司生产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备货生产为辅[46] - 公司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设计为主,合作开发为辅[47] - 公司具备核心技术30余项,涉及各主要产品类别及生产设备[53] - 公司已有翅片式换热器产品种类逾2,000种,能适应多数轻商制冷设备客户需求[55] - 公司与海尔、海信、美的等下游大型制冷设备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53] - 公司采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建立质量管理库保证产品质量[54] - 公司产品应用拓展到医疗设备、冷链物流运输、数据中心等领域[55] - 为客观反映营收、毛利情况,公司对分产品名称及口径作出调整[61] 研发情况 - 智能压缩机控制器等多个研发项目已完成,智能变频冷却风机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69][70] 现金流量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因销售订单量和采购款现金支付增加[7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支付增加[7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因完成IPO事项募集资金到账[76]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56016.28万元,超募资金为27084.33万元[92] - 2023年7月24日公司使用超募资金81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超募资金18984.33万元未明确用途[92] - 2023年9月公司使用募集资金4340.43万元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92] - 冷链物流系统环保换热器及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3789.23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350.32万元,投资进度38.80%,预计2025年5月19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0] - 轻商系统高效换热器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0284.06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399.89万元,投资进度13.61%,预计2025年5月19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0]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4858.66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984.11万元,投资进度40.84%,预计2025年5月19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9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81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81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90] - 报告期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9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93] 子公司情况 - 子公司仁和制冷注册资本150.85万元,总资产6336.22万元,净资产3336.21万元,营业收入9706.94万元,营业利润2083.27万元,净利润1551.27万元[97]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发展低碳、高效节能、环保的翅片式换热器制造技术,拓展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布局新能源储能领域[99] - 2024年经营方针为“树服务、降成本;拓市场、扩规模;讲效率、抓运行;育人才,强创新”[100] - 制冷零部件业务要抓住相关业务产品发展机遇,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100] - 汽车零部件业务要利用技术优势,加速构建配套体系,加大产能布局和人才队伍建设[100]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等风险[101][102] 公司治理会议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2次临时股东大会[107]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召开8次会议,监事会召开8次会议[109][110] - 2022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00%,于2023年04月06日召开[119]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5.00%,于2023年07月18日召开并披露决议[120]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75.02%,于2023年08月22日召开并披露决议[120] - 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02月21日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的议案》[135] - 第二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23年03月15日审议通过《公司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多项议案[136] - 第二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23年02月2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2年度第四季度内部审计报告的议案》[141] - 第二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23年03月1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等议案并提交董事会审议[141] 人员持股与薪酬 - 董事长张良灿期初与期末持股数均为12,360,000股[121] - 董事、总经理张天泓期初与期末持股数均为3,840,000股[121] - 董事刘志钢期初与期末持股数均为2,000,000股[121] - 公司现任人员合计持有股份价值1820万元[122] - 2023年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含核心技术人员)薪酬总额为380.8万元[133] - 独立董事津贴为6万元(税前)/年/人[133] - 董事长张良灿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0.57万元[134] - 董事、总经理张天泓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40.39万元
同星科技:2023年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审计说明
2024-04-14 15:40
业绩总结 - 审计公司对同星科技2023年度财报及关联资金往来表审计[4] - 审计认为汇总表如实反映2023年度关联资金往来情况[9] 数据详情 - 所有关联方2023年期初余额4123.62万元,往来2429.4万元,偿还2633.25万元,期末余额3919.79万元[11] - 汉亚机电两项期初余额分别为1763万元、587.14万元,期末余额为1653万元、1575.95万元[11] - 同星制冷等多家公司披露2023年期初、期末往来资金余额[11]
同星科技: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徐俊)
2024-04-14 15:40
公司治理 - 2023年董事会召开4次,独立董事徐俊参会表现良好[2] - 2023年8月22日聘任张天泓为总经理等高管,任期三年[8] 合规事项 - 2023年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情况[6] - 2023年增加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事项符合规定[7] 报告披露 - 2023年按时编制并披露半年报和三季报,程序合规[7]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加强学习并履职[10]
同星科技:关于召开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
2024-04-14 15:40
股东大会时间 - 2024年5月8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1] - 现场会议2024年5月8日下午14:30召开[1] - 深交所交易系统网络投票2024年5月8日上午9:15 - 9:25,9:30 - 11:30和下午13:00 - 15:00[1] - 深交所互联网投票系统2024年5月8日上午9:15至15:00投票[2] 股权登记与提案 - 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4月26日[1] - 提案需出席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二分之一以上表决通过[4] - 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股份股东可会议召开十天前书面提交临时提案[8] 登记相关 - 异地股东信函登记须2024年4月30日下午17:00前送达[5]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上午9:00 - 12:00,下午14:00 - 17:00[5] - 已填妥及签署参会股东登记表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送达公司[21] 其他 - 普通股投票代码为"351252",投票简称为"同星投票"[11] - 授权委托书有效期限自签署日至本次股东大会结束[17] - 提案包括《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16]
同星科技: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2024-04-14 15:38
募集资金情况 - 2023年公开发行2000万股A股,发行价每股31.48元,募资62960万元,净额56016.28万元[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5个募集资金专户合计余额399243188.65元[17][19]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56016.28万元[29] 资金使用情况 - 本期项目投入16834.3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742.36万元,结余39924.32万元[13][15] - 2023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6834.32万元,累计投入6834.32万元[27] - 使用超募资金81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7月24日支付完毕[20][29] - 使用募集资金4340.43万元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023年8月完成置换[29] 项目投资情况 - Ku换热器及智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3789.23万元,本年度投入350.32万元,进度38.80%[27] - Ku轻商系统高效器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0284.06万元,本年度投入399.89万元,进度13.61%[27] - Ku研发中心建设承诺投资4858.66万元,本年度投入984.11万元,进度40.84%[27] 其他情况 - 可使用不超过4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使用[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超募资金18984.33万元(不含利息)未明确用途[2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异常,未变更项目,使用及披露无重大问题[20][22][23]
同星科技: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4-04-14 15:38
会议召开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召开,7位董事全部出席[1]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8日下午14:30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13] 议案表决 - 《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表决同意7票,待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4][5][6][7][8][12] - 董事薪酬议案全体相关人员回避,直接提交年度股东大会[9] - 高管薪酬议案关联董事回避,表决同意5票[10] - 独立董事自查议案独立董事回避,表决同意4票[11] - 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议案表决同意7票[13]
同星科技: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4-04-14 15:38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召开,3名监事均出席[1] 议案表决 - 《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表决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部分需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4][5][6][8][9] - 公司监事2023年度薪酬确认及2024年度薪酬方案议案全体监事回避表决,提交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9]
同星科技:关于2023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4-04-14 15:38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准备总额为 -9,007,319.71 元[2] - 2023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减少公司2023年度合并利润总额9,007,319.71元[6] 减值明细 - 2023年度确认应收款项坏账损失 -3,360,878.86 元[3] - 2023年度确认应收款项融资减值损失 -527,346.38 元[3] - 2023年度确认其他信用减值损失 -776,080.93 元[4] - 2023年度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4,343,013.54 元[5] 信用减值细分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票据坏账损失为 1,375,398.95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为 -4,784,890.54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为 48,612.73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款项融资减值损失为 -527,346.38 元[2]